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

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包括:谐振回路,用于确定振荡频率;负阻产生电路,用于产生抵消谐振回路中的阻性成分;输出匹配电路,用于将输出阻抗匹配至50欧姆。本发明中谐振回路决定了输出频率的大小,负阻产生电路产生的负阻抵消了谐振回路的正阻从而产生谐振,输出匹配电路实现了功率匹配,最终实现了37-41GHz频率范围的信号输出,满足60GHz毫米波频段两次变频无线收发机的需求,为毫米波无线收发机提供本振信号,从而完成信号的上变频和下变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572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11672.0

  • 发明设计人 李志强;杨浩;张海英;

    申请日2010-10-19

  • 分类号H03B5/14(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建国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12: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3B5/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0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2-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3B5/14 登记生效日:201701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0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4-02

    授权

    授权

  • 2012-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B5/14 申请日:2010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一代超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的60GHz毫米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 器。

背景技术

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以其高达4Gbps的传输速率和5GHz的带宽,成为 下一代超高速无线个域网的首选技术,尤其在无压缩高清视频无线传输等消费 类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60GHz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中国 已经开放了59-64GHz频段。

60GHz无线通信的优点是能够实现高达Gbps量级的传输速率。该技术将 成为超高速无线个域网的主流技术。目前NEC、三星、松下和LG等消费类电 子厂商共同成立了WirelessHD联盟来推动60GHz技术在无压缩高清视频传输 中的应用,可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国际上60GHz技术成为了学术界和工 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每年开设专题收集60GHz技术相关的论文,60GHz毫米波电路设 计、测试等诸多方面的难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中国的60GHz频谱已经开放, 但是由于技术难度较大,针对该频段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压控振荡器作为整 个无线收发器的“心脏”,其性能指标对于整体收发机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满 足60GHz毫米波频段两次变频无线收发机的需求,为毫米波无线收发机提供本 振信号,从而完成信号的上变频和下变频,其频率覆盖范围为37-41GHz。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 40GHz压控振荡器,包括:

谐振回路,用于确定振荡频率;

负阻产生电路,用于产生抵消谐振回路中的阻性成分;

输出匹配电路,用于将输出阻抗匹配至50欧姆。

上述方案中,所述谐振回路通过第一隔直电容与所述负阻产生电路相连接, 所述负阻产生电路与所述输出匹配电路通过第二隔直电容相连接,所述输出匹 配电路与50欧姆负载的一端相连接,所述50欧姆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谐振回路包括第一pHEMT晶体管和第一微带传输线, 所述第一pHEMT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短接,并与地相连,所述第一pHEMT 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微带传输线的一端,第一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接-3.3- 3.0V可调直流电源;所述第一pHEMT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一隔直电容与负阻 产生电路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pHEMT晶体管为一个栅长L为0.15微米、栅宽W 为200微米的二极管连接方式的pHEMT晶体管;所述第一微带传输线为一段 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545微米的等效为电感的微带传输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阻产生电路包括第二pHEMT晶体管,所述第二 pHEMT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微带传输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微带传输线的另 一端与3.3V的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pHEMT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二隔直 电容与输出匹配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pHEMT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微带传 输线的一端,所述第三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二pHEMT晶体 管的栅极与第四微带传输线的一端相连,第四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 微带传输线的一端和第六微带传输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微带传输线的另一 端与-0.1V直流电源相连,所述第六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隔直电容与 谐振回路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pHEMT晶体管为栅长L为0.15微米、栅宽W为 150微米的晶体管;所述第二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 218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三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 为80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四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 度L为4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五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 长度L为6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六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 米、长度L为4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第七微带传输线、第八微带传输线和 第九微带传输线;所述第七微带传输线的一端通过第二隔直电容与负阻产生电 路相连接,所述第七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微带传输线的一端和第九 微带传输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八微带传输线的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九微带传 输线的另一端与50欧姆负载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七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480 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八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 52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所述第九微带传输线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 为2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直电容和所述第二隔直电容的电容量为0.7p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谐振回路决定了输出频率的大小,负阻产生电路产生的负阻抵消 了谐振回路的正阻从而产生谐振,输出匹配电路实现了功率匹配,最终实现了 37-41GHz频率范围的信号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的电路原 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毫米波通信的40GHz压控振荡器,包括 谐振回路1、负阻产生电路2以及输出匹配电路3。

谐振回路1用于确定振荡频率。包括一个栅长L为0.15微米,栅宽W为 200微米的二极管连接方式的第一pHEMT晶体管101和一段宽度W为15微 米,长度L为545微米的等效为电感的第一微带传输线102。第一pHEMT晶 体管101的源极和漏极短接,并与地相连,第一pHEMT晶体管101的栅极连 接第一微带传输线102的一端,第一微带传输线102的另一端接-3.3-3.0V可 调直流电源;第一pHEMT晶体管101的栅极通过0.7pF的第一隔直电容201 与负阻产生电路2相连接。

谐振回路1中二极管连接方式的第一pHEMT晶体管101提供可变电容, 是变容管,第一微带传输线102可以等效为电感。谐振回路相当于为串联谐振, 由于该频段相对60GHz较低,故其变容管的范围需要较大,这里选取了较大的 管子作为变容管,第一pHEMT晶体管101的栅极通过一段1/4波长线引出, 通过改变供电电压来改变第一pHEMT晶体管101的等效电容,从而实现谐振 频率的调节,调谐电压的范围为-3.3V至3.3V。

负阻产生电路2用于产生抵消谐振回路中的阻性成分。包括第二pHEMT 晶体管203,第二pHEMT晶体管203的漏极连接第二微带传输线204的一端, 第二微带传输线204的另一端与3.3V的直流电源相连接。第二pHEMT晶体管 203的漏极通过0.7pF的第二隔直电容202与输出匹配电路3相连接;第二 pHEMT晶体管203的源极连接第三微带传输线205的一端,第三微带传输线 205的另一端与地相连;第二pHEMT晶体管203的栅极与第四微带传输线206 的一端相连,第四微带传输线20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微带传输线207的一端 和第六微带传输线208的一端相连。第五微带传输线207的另一端与-0.1V直 流电源相连,第六微带传输线208的另一端通过0.7pF的第一隔直电容201与 谐振回路1相连。

第二pHEMT晶体管203为栅长L为0.15微米、栅宽W为150微米的晶 体管;第二微带传输线204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218微米的微 带传输线;第三微带传输线205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800微米 的微带传输线;第四微带传输线206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40 微米的微带传输线;第五微带传输线207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 6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第六微带传输线208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 为40微米的微带传输线。

负阻产生电路通过在第二pHEMT晶体管203栅极、源极、漏极串联微带 传输线的方式来产生负阻,其中源极所连接的第三微带传输线205等效为电感 器,从而产生了负反馈。源级反馈在栅极的输入端形成了一个负阻以抵消谐振 回路中的电阻从而形成振荡。

输出匹配电路3用于将输出阻抗匹配至50欧姆。包括第七微带传输线301、 第八微带传输线302和第九微带传输线303。第七微带传输线301的一端通过 0.7pF的第二隔直电容202与负阻产生电路2相连接。第七微带传输线301的 另一端分别与第八微带传输线302的一端和第九微带传输线303的一端相连; 第八微带传输线302的另一端悬空,第九微带传输线303的另一端与50欧姆负 载相连。

第七微带传输线301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480微米的微带 传输线,第八微带传输线302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520微米的 微带传输线,第九微带传输线303为一段宽度W为15微米、长度L为20微 米的微带传输线。

输出匹配电路3包含了一个π形的输出匹配网络结构,将第二pHEMT晶 体管203输出端的负阻阻抗转化为50欧姆电阻,以实现输出端口50欧姆匹配, 输出匹配网络实现了输出功率的最大传输。

以上谐振回路1、负阻产生电路2以及输出匹配电路3共同组成了本发明 提供的压控振荡器的总体结构,谐振回路决定了输出频率的大小,负阻产生电 路产生的负阻抵消了谐振回路的正阻从而产生谐振,输出匹配电路实现了功率 匹配,最终实现了37-41GHz频率范围的信号输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