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PS3手柄座充

一种PS3手柄座充

摘要

一种PS3手柄座充,包括充电器本体、两个充电卡口、充电插头和充电电路,两个所述充电卡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卡口内。通过两个充电卡口和充电插头的配合,充电电路可以迅速的为PS3手柄充电,并且插拔容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04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潮州市思科拓展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20604.8

  • 发明设计人 苏绍禧;

    申请日2011-12-15

  • 分类号H02J7/00;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媖

  • 地址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凤洲顶园路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5: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2J7/00 授权公告日:20140702 终止日期:20141215 申请日:20111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7-02

    授权

    授权

  • 2012-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7/00 申请日:2011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S3游戏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S3手柄座充。

背景技术

PS3主机是Playstation3的简称,是索尼集团推出的PS系列游戏主机的第三代产品,其游戏的无线控制器成为PS3手柄,这种无线控制手柄均使用电池供电,现有技术中只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1956718U公开了一种PS3手柄座充,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充电卡口不牢固,手柄容易脱落,充电电路充电效率低。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PS3手柄座充的技术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充电效果好的PS3手柄座充。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PS3手柄座充,包括充电器本体、充电卡口、充电插头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卡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卡口内。

其中,所述充电卡口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

其中,所述充电卡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宽度。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主IC模块、辅助IC模块、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所述辅助IC模块分别与主IC模块、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

其中,所述主IC模块包括芯片KG10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5、二极管D5,所述芯片KG101的3脚一端、芯片KG101的4脚一端与电容C4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KG101的5脚一端接地,芯片KG101的15脚一端与电容C3一端连接,芯片KG101的16脚一端与电容C2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接地,芯片KG101的14脚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包括接口J1、电容C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接口J1的2脚与电阻R21一端连接,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3一端接D1负极,接口J1的3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24一端接D1正极,电阻R23另一端、电阻R24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包括接口J2、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接口J2的2脚与电阻R25一端连接,电阻R25另一端、电阻R27一端接D2负极,接口J2的3脚与电容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8一端接D2正极,电阻R27另一端、电阻R28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包括接口J3、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接口J3的2脚与电阻R29一端连接,电阻R29另一端、电阻R31一端接D3负极,接口J3的3脚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2一端接D3正极,电阻R31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包括接口J4,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接口J4的2脚与电阻R33一端连接,电阻R33另一端、电阻R35一端接D4负极,接口J4的3脚与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6一端接D4正极,电阻R35另一端、电阻R36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辅助IC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四电压比较器LM339,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6、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一端、电容C7一端、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3脚接低电位VCC,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1另一端、电阻R19一端、电容C8一端接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5脚,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4脚一端与电阻R20一端连接,电阻R20另一端接地,三极管LM,339的1脚接地,电阻R2一端、电阻R7一端、电阻R11一端接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2脚,电阻R7的另一端、发光二级管D1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6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6另一端与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2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三极管Q1连接,三极管Q1一端接地;

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3、电阻R37、四电压比较器LM339、三极管Q2、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7,所述电阻R37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6脚连接,电阻R37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脚与电阻R8一端、电阻R13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一端、发光二极管D7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连接,电阻R14另一端、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另一端接地;

电阻R38、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4、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8,所述电阻R38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8脚连接,电阻R38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4脚与电阻R9一端、电阻R15一端、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一端、发光二极管D8一端连接,电阻R1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8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连接,电阻R16另一端、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Q3连接,三极管Q3另一端接地;电阻R39、电阻R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6、三极管Q4,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9,所述电阻R39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0脚连接,电阻R39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3脚与电阻R10一端、电阻R17一端、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一端、发光二极管D9一端连接,电阻R17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9另一端与电阻R18一端连接,电阻R18另一端、电阻R6一端与三极管Q4连接,三极管Q4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PS3手柄座充,包括充电器本体、两个充电卡口、充电插头和充电电路,两个所述充电卡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卡口内。

通过两个充电卡口和充电插头的配合,充电电路可以迅速的为PS3手柄充电,并且插拔容易。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PS3手柄座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PS3手柄座充的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PS3手柄座充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

1——充电器本体,2——充电卡口,3——充电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PS3手柄座充,包括充电器本体1、两个充电卡口2、充电插头3和充电电路,两个所述充电卡口2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1,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插头3连接,所述充电插头3设置于所述充电卡口2内。

其中,所述充电卡口2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1。水平设置,固定效果好。

其中,所述充电卡口2的宽度大于所述充电器本体1的宽度。大于充电器本体1的宽度,固定效果强。

如图2、图3所示,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主IC模块、辅助IC模块、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所述辅助IC模块分别与主IC模块、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

其中,所述主IC模块包括芯片KG10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5、二极管D5,所述芯片KG101的3脚一端、芯片KG101的4脚一端与电容C4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KG101的5脚一端接地,芯片KG101的15脚一端与电容C3一端连接,芯片KG101的16脚一端与电容C2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接地,芯片KG101的14脚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6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包括接口J1、电容C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接口J1的2脚与电阻R21一端连接,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3一端接D1负极,接口J1的3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24一端接D1正极,电阻R23另一端、电阻R24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二USB母座充电接口模块包括接口J2、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接口J2的2脚与电阻R25一端连接,电阻R25另一端、电阻R27一端接D2负极,接口J2的3脚与电容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8一端接D2正极,电阻R27另一端、电阻R28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包括接口J3、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接口J3的2脚与电阻R29一端连接,电阻R29另一端、电阻R31一端接D3负极,接口J3的3脚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2一端接D3正极,电阻R31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二MINI5P公插头充电模块包括接口J4,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接口J4的2脚与电阻R33一端连接,电阻R33另一端、电阻R35一端接D4负极,接口J4的3脚与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6一端接D4正极,电阻R35另一端、电阻R36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辅助IC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7、电容C8、四电压比较器LM339,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6、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一端、电容C7一端、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3脚接低电位VCC,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1另一端、电阻R19一端、电容C8一端接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5脚,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4脚一端与电阻R20一端连接,电阻R20另一端接地,三极管LM,339的1脚接地,电阻R2一端、电阻R7一端、电阻R11一端接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2脚,电阻R7的另一端、发光二级管D1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6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6另一端与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2一端、电阻R12另一端与三极管Q1连接,三极管Q1一端接地;

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3、电阻R37、四电压比较器LM339、三极管Q2、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7,所述电阻R37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6脚连接,电阻R37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脚与电阻R8一端、电阻R13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一端、发光二极管D7一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连接,电阻R14另一端、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另一端接地;

电阻R38、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4、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8,所述电阻R38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8脚连接,电阻R38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4脚与电阻R9一端、电阻R15一端、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一端、发光二极管D8一端连接,电阻R1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8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连接,电阻R16另一端、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Q3连接,三极管Q3另一端接地;电阻R39、电阻R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6、三极管Q4,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9,所述电阻R39一端与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0脚连接,电阻R39另一端接地,四电压比较器LM339的13脚与电阻R10一端、电阻R17一端、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一端、发光二极管D9一端连接,电阻R17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9另一端与电阻R18一端连接,电阻R18另一端、电阻R6一端与三极管Q4连接,三极管Q4另一端接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