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井巷标高尺及其测量方法

一种井巷标高尺及其测量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巷标高尺及其测量方法,它包括一块四分之一圆状的扇形本体,扇形本体靠近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小孔,以小孔作为原点,以平行于扇形本体的一直角边作为水平基准,另一条直角边作为竖直基准,取半径为0.5米的四分之一圆弧,按水平方向设置等分刻度线,取半径为0.4米的四分之一圆弧,按照角度等分原理,在圆弧上设置出90度圆弧角度线,在圆弧角度线至扇形本体边缘之间,按竖直方向设置等分线刻度,在扇形本体的背面竖直边上按水平方向设置等分刻度线,在原点的小孔中穿设有一条测量用细线,在水平等分线最高点设置另一个小孔,在该小孔中穿设一根调零用垂线,细线与扇形本体上的刻度线配合,形成一水平和竖直空间的极轴坐标系。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煤矿巷道的掘进现场施工中。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C5/00 授权公告日:20130227 终止日期:20180429 申请日:201104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2-27

    授权

    授权

  • 2012-0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C5/00 申请日:2011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煤矿的井巷标高尺 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掌控巷道方位与标高是非常及时和严谨的,巷道标高控制出现 误差将造成施工设计上的错误,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但是目前矿井掘 进现场施工标高测算都是用度尺量测的,度尺量测巷道标高存在三方面缺陷:1、需三 人进行测量,人员多,费人力;2、需多次分段测量,测量进度慢,费时间;3、测量 精度低,多次测量误差大。由于度尺量测巷道标高存在诸多缺陷,增大了掘进迎头及 时掌控巷道标高的难度,因此还是每年都存在掘进施工标高没掌握好,造成贯通等方 面的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安全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掘进能简单便捷的掌控巷道标高, 避免掘进施工中发生标高失误,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巷道标高测量效率和精度的井巷标 高尺及其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巷标高尺,其特征在于:一 种井巷标高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块四分之一圆状的扇形本体,所述扇形本体靠 近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小孔,以所述小孔作为原点,以平行于所述扇形本体的一直角 边作为水平基准,另一条直角边作为竖直基准,取半径为0.5米的四分之一圆弧,按 水平方向设置等分刻度线,取半径为0.4米的四分之一圆弧,按照角度等分原理,在 圆弧上设置出90度圆弧角度线,在所述圆弧角度线至所述扇形本体边缘之间,按竖直 方向设置等分线刻度,在所述扇形本体的背面竖直边上按水平方向设置等分刻度线, 在作为原点的所述小孔中穿设有一条测量用细线,在水平等分线最高点设置另一个小 孔,该小孔中穿设一根调零用垂线,所述细线与所述扇形本体上的刻度线配合,形成 一水平和竖直空间的极轴坐标系。

所述水平方向设置的等分刻度线的间距为1mm。

所述竖直方向设置的等分刻度线的间距为10mm。

所述角度等分刻度线的等分线刻度为1度。

所述设置竖直方向等分线刻度的起点为水平方向标注的0.4m和0.5m之间。

所述的井巷标高尺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巷道标高:将所述扇形 本体一侧的所述垂线调零,并将所述细线引至巷道顶板,测量点标高为:ΔH=Δy1+ Δy2,Δy1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R/y1=L/Δy1,Δy1=(L*y1)/R,其中, R为圆弧半径,L为参照点到测量点的所述细线长度,y1通过所述细线与圆弧交点上 的所述水平刻度线读取,Δy2为原点到巷道底板的高度,ΔH为参照点巷道底板至巷 道测量点的相差高度;2)计算巷道平距: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R/L=x1/ Δx1,因此,Δx1=(x1*L)/R,其中,Δx1为参照点到迎头测量点的平距,L为参照 点到测量点的所述细线长,x1通过所述细线与圆弧交点上的所述竖直刻度线读取;3) 调整巷道坡度:将所述扇形本体一侧的所述垂线调零后,引所述细线至y1刻度,y1 为直角三角形对应一直角边即垂高,在平距x1一定的情况下,y1是巷道坡度,根据 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y1/Δy1=x1/Δx1,因此y1=(x1*Δy1)/Δx1,其中, x1为定值,Δx1所需设计的掘进巷道剩余平距,Δy1所需设计的掘进巷道剩余标高 差,y1为所需调整巷道的坡度刻度值。

所述的L取值为R的整数倍。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使用细线与扇形 本体上的刻度线配合,形成一水平和竖直空间的极轴坐标系,不仅可以测量标高、平 距,同时还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巷道坡度,实现掘进现场巷道施工的综合监控, 避免施工失误。2、本发明采用扇形本体和细线配合完成测量,操作简单,操作人员少, 只需一人可以完成作业,与掘进现场传统的测量标高相比可以减少2人操作,并且操 作时间短,可以一次测得巷道标高,无需多次分段测量。3、本发明精度高,标高测量 精确到毫米,平距测量精确到厘米,坡度刻度线精确到毫米。本发明方便了掘进班队 长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技术管理,有效避免了巷道标高控制失误,施工报废巷道, 减少了发生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能为掘进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本发 明能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的测量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块裁剪成四分之一圆状的有机塑料板制成的扇形本体 1,在扇形本体1靠近一侧的下方设置有一小孔2,以小孔2作为原点,以平行于扇形 本体1的一直角边作为水平基准,另一条直角边作为竖直基准,取半径为0.5米的四 分之一圆弧,按水平方向划分等分刻度线,每一等分线刻度线为1mm,扇形本体1的 圆弧边上划分出500mm水平刻度线3,同时取半径为0.4米的四分之一圆弧,按照角 度等分原理,每一等分线刻度为1度,在圆弧上划分出90度圆弧角度线4。以小孔2 为原点,在水平方向取0.4米和0.5米之间的长度,目的是能满足巷道坡度36°以内 要求,井巷巷道坡度基本都小于这一坡度,以0.4米处为零点,按竖直方向划分等分 线刻度,每一等分线刻度为10mm,在扇形本体1的水平边划分出100mm竖直刻度线5。

如图2所示,在扇形本体1的背面竖直边上按水平方向划分等分刻度线,每一等 分线刻度线为1mm,扇形本体1的竖直边上划分出500mm水平刻度线6。在原点的小孔 2中穿设有一条细线(绳)7,细线(绳)7到扇形本体1边缘的长度即为圆的半径长 度0.5m,在水平等分线最高点设置另一个小孔8,在小孔8中穿设一根垂线9,通过 垂线9可以调零。这样在扇形本体1上就建成一水平和竖直空间的极轴坐标系(x,y, β),其中细线(绳)7到参照点的长度为定值即半径的长度0.5米,x1、y1的值可以 直接从原点引出的细线(绳)7与圆弧相交位置的竖直刻度线5和水平刻度线3读取; β为水平线与细线(绳)7之间的夹角,当细线(绳)7方向与巷道坡度方向一致时, β值为巷道坡度值。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在扇形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持握方便的通 孔10。

井巷标高尺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巷道标高:

如图1所示,以测量上山巷道迎头标高为例:通过扇形一侧的垂线调零后,使扇 形两边处于水平和垂直状况后,开始引线至迎头巷道顶板11,迎头测量点标高ΔH=Δ y1+Δy2,其中Δy1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

R/y1=L/Δy1,Δy1=(L*y1)/R,

其中,R为圆半径0.5米,L为参照点到测量点的细线(绳)7长度,可以通过皮 尺量取,也可在细线(绳)7上标上长度值,直接读取。为了读取方便,参照点到测 量点的细线(绳)7长度(由于R为定值0.5米,L一般可取R整数倍,方便ΔH的计 算,实测的测定标高对应都是真实的标高,未测的0.5米以内的范围标高变化不大, 可放在下次测量范围以内,对现场施工无影响)y1可通过细线(绳)7与圆弧交点上 的水平刻度线3读取,精确度为1mm,Δy2为原点到巷道底板12的高度,可通过皮尺 量取,ΔH为参照点巷道底板至迎头测量点巷道顶板的相差高度。

2、计算巷道平距:

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

R/L=x1/Δx1,因此,Δx1=(x1*L)/R,

其中,Δx1为参照点到迎头测量点的平距,L为参照点到测量点的细线(绳)7 长,可通过皮尺量取。R为圆半径0.5米,x1可通过细线与圆弧交点上的竖直刻度线 5读取,精确度为1cm。

3、调整巷道坡度:

如图2所示,以调整上山巷道坡度为例:通过扇形一侧的垂线9调零后,使扇形 两边处于水平和垂直状况后,开始引细线至y1刻度,y1为直角三角形对应一直角边 即垂高,在平距x1一定的情况下,y1大约是巷道坡度,通过调整y1值大小,达到调 整巷道坡度的目的,达到满足坡度设计需要,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计算公式为:

y1/Δy1=x1/Δx1即y1=(x1*Δy1)/Δx1,

其中,x1为定值0.5米,Δx1所需设计的掘进巷道剩余平距,Δy1所需设计的 掘进巷道剩余标高差,y1为所需调整巷道的坡度刻度值。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 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