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摘要

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潜像;传送体,在其上形成用于设置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指标;检测单元,其面对参考指标并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测量单元,其测量变化持续时间;以及控制器,使用检测信号来控制输出开始时间点。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在第一周期之后开始第二周期,如果变化持续时间超过预定周期,则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作为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第一次出现的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623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92149.5

  • 申请日2010-12-13

  • 分类号G03G15/16;G03G15/01;G03G15/00;

  • 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源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4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7

    授权

    授权

  • 2013-0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15/16 申请日:2010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 指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 来说,公知有在循环介质传送带或者循环纸张传送带上顺次叠加彩色 色粉图像以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公布第2004-264379号描述了一 种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技术,该设备检测提供在介质传送体上的 标记以检测介质传送体上的预定位置,并且该设备基于所述预定位置 在介质传送体上的相同区域上叠加并传送多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在此 技术中,基于在标记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的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间点将 标记传感器设置为启用状态,并且根据标记传感器检测到标记而将标 记传感器设置为禁用状态,从而检测介质传送体中开始传送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精确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 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 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图像数据的接收输入端上的图像数据来发光,并 且用所述光扫描和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传送体, 在其上传送色粉图像并形成参考指标,其中通过在图像载体上使潜像 显影来形成色粉图像,参考指标用作设置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其 中从所述输出开始时间点开始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潜像形成单元;检测 单元,其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并输出根据参考指 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测量单元,其测量从出现在检测单元输 出的检测信号中的第一变化到在第一变化之后出现的第二变化的变 化持续时间;以及控制器,通过使用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控 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 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 信号的变化,并且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elapsing)开始具有第二时 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如果由测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预定时 间周期,则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作为图像数据 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 出现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方面中,如果 由测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小于第一时间长度的预定时间 周期,则控制器将检测信号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作为图像 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方面中,传送 体具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 送体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 独覆盖,并且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控制器将 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 覆盖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 期,以及如果由测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小于第一时间长度 的预定时间周期,则将检测信号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作为 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 元,其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布置为面对形成 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图像载体上的色 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 测量单元,其测量从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检测信号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 始、到在第一变化之后出现的第二变化的变化持续时间;以及控制器, 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 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 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 像。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 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 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如果由测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 预定时间周期,则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作为图 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 的变化出现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控制装置的第四方面中,如果由测 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小于第一时间长度的预定时间周期, 则控制器将检测信号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作为图像数据 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控制装置的第四方面中,传送体具 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送体 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独覆 盖,并且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控制器将第一 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覆盖 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以 及如果由测量单元测得的变化持续时间超过小于第一时间长度的预 定时间周期,则将检测信号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作为图像 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 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 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 化的检测信号;根据所获取的检测信号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 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测量从检测信号 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始、到在第一变化之后出现的第二变化的变化持 续时间;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确 定变化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定时间周期;如果变化持续时间超过预定 时间周期,则以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为参考来设 置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 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 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像;以及,忽略在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 化出现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 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 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避 免用于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被粘附材料设置为偏离于 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即使在 参考指标被覆盖薄膜覆盖的构造下,也能够避免用于图像数据的输出 开始时间点的参考被粘附材料设置为偏离于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 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 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避 免用于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被粘附材料设置为偏离于 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即使在 参考指标被覆盖薄膜覆盖的构造下,也能够避免用于图像数据的输出 开始时间点的参考被粘附材料设置为偏离于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 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 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

图2是例示了用于介质传送带表面上的位置检测的标签的布置 位置的视图;

图3是例示了用于写入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控制输出定 时的构造图;

图4是例示了由图像写入控制器控制的写入图像数据的输出定 时的视图;

图5是例示了当参考信号发生器生成带参考信号时从标签检测 单元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使用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7是例示了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不将伪参考信号生成单元生 成的伪参考信号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来作为带参考信号的情况的 视图;

图8-1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生成带参考信号时的处理过程 的流程图;

图8-2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生成带参考信号时的处理过程 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输出标签检测信号的标签检测单元的 构造的电路图;

图11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 导致的动作的第一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 导致的动作的第二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 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三特定示例的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 导致的动作的第三特定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对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视 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读取部分2和图像形成部分 3。

<对图像读取部分的说明>

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透明平板玻璃12,在其上放置要复印的 文档(未示出);文档发光单元13,其可在图1中的横向方向上移 动,并且由对文档进行照明的光源14和反射已被文档反射的光的第 一反射镜15构成;以及镜单元16,包括反射来自文档发光单元13 的光的第二反射镜17和第三反射镜18。另外,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 图像形成透镜19,其布置在来自镜单元16的反射光的光路上;以及 光接收部件20,其由电荷耦合器件(CCD)构成,其接收用来通过图 像形成透镜19形成图像的反射光。

文档发光单元13从平板玻璃12下方用光照射文档,并同时在 图1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引导从文档到镜单元16的反射光。镜单元 16将来自文档发光单元13的反射光引导至图像形成透镜19,然后图 像形成透镜19利用来自文档的反射光在光接收部件20上形成图像。 光接收部件20读取来自文档的反射光作为红(R)、绿(G)和蓝(B) 的模拟信号(读取图像信号),并将已读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发送至图 像处理器21。

图像处理器21将从光接收部件20接收的读取图像信号转换为 数字信号(Adz转换)。另外,图像处理器21执行各种类型的数据 处理,如将颜色转换为黄(Y)、洋红(M)、青(C)、和黑(K), 密度校正和缩放校正,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光学扫描装置30, 作为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数字数据)。

<对图像形成部分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光导鼓31,用作在箭头A方向上旋转的 图像载体的示例;充电装置32,其对光导鼓31充电;光学扫描装置 30,用根据用于从图像处理器21写入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Bm 来照射光导鼓31;旋转显影装置33,其中安装了四个分别包含彩色 色粉Y、M、C和K的显影装置33Y、33M、33C和33K。旋转显影装置 33绕旋转轴33a旋转,并将显影装置33Y、33M、33C和33K中的每 一个设置为面对光导鼓31处。此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鼓清理 器34,其去除光导鼓31上的残留色粉;和放电灯35,其在充电装置 32对光导鼓31充电之前使光导鼓31放电。

另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体操 作的控制器示例的主控制器100。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介质传送带41,其作为由薄膜状循 环带构成的传送体的示例,布置为与光导鼓31的表面接触。由旋转 介质传送带41的驱动辊46、稳定介质传送带41的张力的张力辊47、 受驱动旋转的空转辊48a至48c、以及用于后述次级传送的支撑 (back-up)辊49来为介质传送带41提供张力,并在箭头B的方向 上旋转。另外,初级传送辊42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的后表面侧上、 介质传送带41与光导鼓31接触的初级传送部分T1处。初级传送辊 42布置为与光导鼓31紧密接触,介质传送带41介于其间。对初级 传送辊42施加具有与色粉的充电极性(如负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 (初级传送偏置)。从而介质传送带41将形成在光导鼓31上的色粉 图像依次静电吸引到介质传送带41上,并在介质传送带41上形成叠 加的色粉图像。

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面对纸张S的传输路线处的次级传送部 分T2,次级传送辊70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的色粉保持表面侧(外 侧)从而能够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和分离,并且支撑辊49布置在介 质传送带41的后表面侧(内侧)以形成次级传送辊70的对立电极。

在形成彩色色粉图像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 41分离的位置处,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 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次级传送辊70的对面部分。然后,根据包含 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 粉图像)被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 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处。然后,使次级传送辊 70与支撑辊49紧密接触,其中介质传送带41介于其间,并且在次 级传送辊70和支撑辊49之间形成次级传送偏置。从而将色粉图像次 级传送到正在被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纸张S上。

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中的次级传送部分T2的下游侧,带清 理器60被布置在面对空转辊48a的位置处,其中介质传送带41介于 其间。带清理器60构造为能够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和分离。在形成 彩色色粉图像时,将带清理器60收缩至与介质传送带41分离的位置, 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C彩色色粉图像) 经过带清理器60的对面部分。然后在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带 清理器60的对面部分的时间点,将带清理器6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 41接触的位置。从而,在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 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带清理器 60去除残留色粉。

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上,在多个位置(这里是4处)布 置用作在介质传送带41上定位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的 参考指标(即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光学扫描装置30的输出开 始时间点的参考)的示例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此外, 在带清理器60下游侧的位置处,布置有用于检测位置检测用标签MK1 至MK4的经过的标签检测单元50,标签检测单元50用作输出标签检 测信号的检测单元的示例。在此图像形成设备1中,将与Y、M、C 和K颜色对应的潜像写入光导鼓31的定时通过使用由标签检测单元 50所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来控制。

<对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的说明>

图2是例示了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上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 至MK4的布置位置的视图。如图2所示,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 至MK4布置在沿着介质传送带41的行进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圆 周方向)彼此之间具有基本相等间隔的四个位置处。在与介质传送带 41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布置 在介质传送带41传送图像的区域(后文中称为“传送区域Im”)的 外部区域中。与此对应,标签检测单元50布置在传送区域Im的外部 区域中面对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的区域中。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由具有 与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不同的光反射率的材料构成。于是,标签检测 单元50输出根据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 MK4在光反射率上的差别而变化的标签检测信号。或者,用于位置检 测的标签MK1至MK4由具有与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不同的光透射率的 材料构成,从而标签检测单元50可以输出根据光透射率上的差别而 变化的标签检测信号。

另外,作为纸张传输系统,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纸张容器71, 其中放置纸张S;拾取辊72,其拾取堆叠在纸张容器71中的纸张S; 传输辊73,其传输由拾取辊72拾取的纸张S;登记(registration) 辊74,其调节纸张S到次级传送部分T2的传输时间;传输部件75, 其将纸张S引导至次级传送部分T2;引导器76和纸张传输带77,其 在次级传送之后引导纸张S。在纸张传输方向上的纸张传输带77的 下游侧,图像形成部分3还包括固定装置80,其由固定辊和加压辊 构成,通过加热和加压来将已经传送来的色粉图像固定在纸张S上。 此外,在纸张传输方向上的固定装置80的下游侧,图像形成部分3 包括释放纸容器90,用于加速将纸张S释放到外部。

<对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操作的说明>

下面对执行复印操作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操作给出说明,来作为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示 例。

当用户按下图像形成设备1的复印开始键(未示出)时,放在 平板玻璃12上的文档首先被文档发光单元13的光源14照亮。从文 档反射的反射光被文档发光单元13的第一反射镜15、也即镜单元16 的第二反射镜17和第三反射镜18反射。利用反射光,通过图像形成 透镜19在光接收部件20上形成图像。光接收部件20读取来自文档 的反射光作为R、G、B模拟信号(读取图像信号)。图像处理器21 将已被光接收部件20读取的读取图像信号转换成用于写入的Y、M、 C和K图像数据(数字数据),并发送至光学扫描装置30。在光学扫 描装置30中,激光驱动装置(激光驱动器:未示出)根据从图像处 理器21发送的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来生成激光驱动信号,并驱动激 光光源(未示出)。从而利用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的激光束Bm扫描 并曝光光导鼓31,其中根据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来打开和关闭激光 束Bm。

光导鼓31被驱动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其表面被充电装 置32充电为预定的负电势。在此状态下,利用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 的激光束Bm扫描并曝光光导鼓31,从而在光导鼓31上写入静电潜 像,其中光学扫描装置30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示例,并根据用于写 入的图像数据来打开和关闭激光束Bm。在此情况下,如果写在光导 鼓31上的静电潜像对应于黄色(Y)的图像信息,则旋转显影装置 33将包含Y色粉的显影装置33Y设置在面对光导鼓31的位置处。从 而通过显影装置33Y利用Y色粉来显影静电潜像,在光导鼓31上形 成Y色粉图像。然后,在光导鼓31与介质传送带41彼此相对的初级 传送部分T1处,通过应用于初级传送辊42上的初级传送偏置将形成 在光导鼓31上的Y色粉图像传送至介质传送带41上。同时,初级传 送之后光导鼓31上的残留色粉(传送残留色粉)被鼓清理器34去除。

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形成由多个颜色的色粉图像构成的彩色 图像时,使用多个颜色重复在光导鼓31上形成彩色色粉图像以及将 彩色色粉图像初级传送至介质传送带41上。例如,在形成由四种颜 色的色粉图像叠加所得的全彩图像时,顺次在光导鼓31上形成Y、M、 C和K彩色色粉图像,并且顺次将色粉图像初级传送到介质传送带41 上。从而,光导鼓31每旋转一次,就将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 叠加在介质传送带41上。

在此情况下,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分离的位 置处,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C彩色色粉 图像)经过次级传送辊70的对面部分。然后,根据包含最后一个颜 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 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 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处。同时,在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 过带清理器60的对面部分的时间点,将带清理器60设置在与介质传 送带41接触的位置。从而,在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 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带清 理器60去除残留色粉。

另一方面,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形成单个彩色图像(例如单 色图像)时,在光导鼓31上形成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初级传送至 介质传送带41上,然后立即次级传送至纸张S上。

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被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 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 触的位置处。同时,将带清理器60立即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 的位置,并在次级传送之后去除残留色粉。

同时,在纸张传输系统中,纸张S被拾取辊72从纸张容器71 中拾取,通过传输辊73逐个传输,然后传输至登记辊74的位置处。 然后,按照介质传送带41上的色粉图像到达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 将纸张S提供至次级传送部分T2,并使纸张S通过介质传送带41夹 在支撑辊49和次级传送辊70之间。此时,在次级传送部分T2,通 过施加至支撑辊49的次级传送偏置而在次级传送辊70和支撑辊49 之间形成的传送电场的动作,使得色粉图像保持在介质传送带41上 从而次级传送(集中传送)至纸张S上。

然后,通过引导器76和纸张传输带77,将其上已传送有色粉图 像的纸张S被传输至固定装置80,以使得色粉图像固定,然后释放 至释放纸张容器90。

<对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控制的说明>

接下来对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器21输出至光学扫描 装置30的定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例示了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到光学扫描装置30的控制输 出定时的构造的视图。如图3所示,主控制器100生成各种类型的控 制信号,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中各个单元(见图1)的操作,主 控制器100由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和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构成。参考 信号发生器120获取关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1至MK4之一的标签检测信号,基于所获取的标签检测信号生成 “带参考信号TRO”,并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同时,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使用由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的带参考 信号TRO以及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上的SOS(扫描开始)传感器36 的信号,控制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

如上文所述,基于关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 标签MK1至MK4之一的标签检测信号来生成“带参考信号TRO”,并 且当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顺次叠加在介质传送带41上时,“带 参考信号TRO”是用作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 定时(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

同时,“SOS信号”是在用于每个扫描线的激光束Bm扫描光导 鼓31的表面之前,当布置在光学扫描装置30中的激光束Bm的光路 上的SOS传感器36检测到激光束Bm经过时输出的信号,并且是用作 在第一扫描方向上针对每个扫描线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 的参考。

接下来,图4是例示了由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控制的用于写入 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视图。如图4所示,当把静电潜像写入光导 鼓31上时,主控制器100的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从一个时间点(T1) 开始计数SOS信号(图4中的(b))的下降沿(T2)数量,其中T1 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所生成的带参考信号TRO(图4中的(a)) 下降的时刻。然后,在SOS信号的下降沿计数值到达预定值N(N为 整数)的时间点(SOS信号周期Ts×N),图像写入控制器110发出 “潜像写入开始信号”(图4中的(c)),该信号是指示在第二扫 描方向(T3)上开始写入的信号。

通过这种操作,在从潜像写入开始信号的上升沿开始计数预定 数量个像素时钟之后,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令图像处理器21输出用 于写入的Y、M、C和K图像数据,来作为写入光学扫描装置30的目 标。

<对生成带参考信号的说明>

接下来对通过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TRO进行说 明。

如上所述,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基于由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之一有关的标签检测信号生成带参考 信号TRO,用作在从图像处理器21到光学扫描装置30输出用于写入 的图像信号时的参考。

接下来,图5是例示了在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 TRO时,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使用的视图。如 图5所示,在标签检测单元50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至MK4 (下文中称为“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之一的前端部分(MK_a) 时,以及在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图5中的(i)) 的信号电平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时(发生第一变 化或确定)(Ta),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设置第一屏蔽(mask)周期 (图5中的(ii))作为第一周期的示例。

同时,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从时间点(Ta=(Ts1))开始测量参 考脉冲信号(图5中的(iv)),其中时间点(Ta=(Ts1))是标签检 测信号的信号电平从“H”变为“L”的时刻。这里,“参考脉冲信号” 是以预定周期振荡的脉冲信号,其用于测量标签检测信号有效的周期 长度(这里将信号电平为“L”的周期称作“有效周期”)。

第一屏蔽周期(图5中的(ii))被设置为具有小于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所需时间周期的时间长度(第一 时间长度),所述时间周期在介质传送带41的行进方向上的长度为 K。也即,第一屏蔽周期(Tb-Ta)被设置为小于K/PS,其中PS表示 处理速度(等于介质传送带41的移动速度)(Tb-Ta<K/PS)。为此, 第一屏蔽周期结束处的时间点Tb早于时间点Tc,其中Tc是用于位 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

然后,在第一屏蔽周期中,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标签检测信 号(图5中的(i))的变化(信号电平在“L”和“H”之间的变化) 视为无效(忽略该变化)。

随后,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从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 开始设置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作为具有第二时间长度 的第二周期的示例。在此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中,参 考信号发生器120仅将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 电平从“L”到“H”的变化(在第二屏蔽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变化: 第二变化或否定)视为有效,而将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后续变化(图5 中的(i))视为无效(忽略这些变化)。于是,在第二屏蔽周期开 始后信号电平第一次从“L”变为“H”(翻转)的时间点(Tc),参 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伪参考信号(图5中的(v))。同时,参考 信号发生器120在标签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从“L”翻转为“H”的时 间点(Tc(=Ts2))处结束测量参考脉冲信号(图5中的(iv)), 并计算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的长度(Ts2-Ts1)。

如果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Ts2-Ts1)超过预先设置的时间 周期(预定时间周期)(下文中称为“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则参 考信号发生器120将带参考信号TRO(图5中的(vi):见图4)与 所生成的伪参考信号(图5中的(v))同步地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 器110。也即,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使得将要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 110的带参考信号TRO的信号电平与伪参考信号的确定同步地从“H” 变为“L”(确定)。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第一屏蔽周期(图5 中的(ii))结束的时间点Tb早于时间点Tc,其中Tc是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 这样,在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 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是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 部分(MK_b)导致。

另一方面,如果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Ts2-Ts1)小于有效 设定时间周期,则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不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5 中的(vi):见图4)。也即,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不使得带参考信 号TRO的信号电平从“H”变为“L”(确定)。这是因为,在这种情 况下时间点Tb晚于时间点Tc,其中时间点Tb是第一屏蔽周期(图5 中的(ii))结束和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开始的时间 点,而时间点Tc是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 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这样在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 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可能不是由用 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导致。

为第二屏蔽周期设置的第二时间长度被设为小于从第二屏蔽周 期开始到下一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到达标 签检测单元50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的时间长度。于是,根据 下一个经过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来设置第 一屏蔽周期,其中根据已经根据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之一来设置 的第二屏蔽周期之后的下一个经过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来设 置。

如上文所述,在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Ts2-Ts1)大于预先 设置的时间周期(预定时间周期)的条件下,主控制器100的参考信 号发生器120检测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从 而,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TRO,并将带参考信号TRO 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于是,如上述图4所述,图像写入控制 器110使得图像处理器21输出用于写入的Y、M、C或K图像数据作 为用于写入光学扫描装置30的目标,并以带参考信号TRO作为参考。

<对参考信号发生器的构造的说明>

图6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的构造的视图。如图6所示, 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包括:标签检测信号获取单元121,作为从标签 检测单元50获取标签检测信号(图5中的(i))的获取单元的示例; 以及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其基于标签检测信号获取单元121所 获取的标签检测信号来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和第二屏蔽周期,并根据标 签检测信号、第一屏蔽周期和第二屏蔽周期来生成伪参考信号(图5 中的(v))。另外,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包括:有效周期测量单元 123,其测量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的长度;确定单元124,其确 定有效周期测量单元123所测得的有效周期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时 间周期(有效设定时间周期);以及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125。

如果确定单元124确定测量得到的有效周期超过有效设定时间 周期,则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125将带参考信号TRO(图5中的(vi)) 与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所生成的伪参考信号(图5中的(v)) 同步地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对不将伪参考信号输出为带参考信号的情况的说明>

图7是例示了如果确定单元124确定测量得到的有效周期小于 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则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125不将伪参考信号发生 单元122所生成的伪参考信号作为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 制器110的情况。

如上所述,标签检测单元50基于介质传送带41和用于位置检 测的标签MK的表面在光反射率上的差别来输出标签检测信号。于是, 标签检测单元还可以当具有高于介质传送带41的反射率的粘附材料 Gw1和Gw2(例如灰尘和色粉)粘附至介质传送带41表面时,输出标 签检测信号。例如,如图7中的(i)所示,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 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通过检测到粘附材料Gw1而从“H”变为 “L”,然后从“L”变为“H”(否定)。

为此,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在来自标签检测单元50的标签 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从“H”变为“L”(确定)的时间点(Ta)设置 第一屏蔽周期(图7中的(ii)),而在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 Tb设置第二屏蔽周期(图7中的(iii)),均在检测用于位置检测 的标签MK的情况下。因此,在第二屏蔽周期(图7中的(iii))中, 由于例如粘附材料Gw2位于粘附材料Gw1的下游侧,伪参考信号发生 单元122仅将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 变为“H”(否定)的变化视为有效,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在信 号电平第一次从“L”变为“H”(第二变化)的时间点(Tc)生成伪 参考信号(图7中的(v))。然而,此伪参考信号是由粘附材料Gw1 和Gw2导致的,而不是由于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

粘附至介质传送带41表面的大多数粘附材料Gw1和Gw2沉积在 后述薄膜(Film)的结合部及其它通常具有比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更小的区域。于是,由粘附材料Gw1和Gw2等导致的标签检测信 号的有效周期小于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的 有效周期。为此,如果形成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所需的时间周期以及近 似等于所需的时间周期,以及如果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小于上述 第一屏蔽周期(第一时间长度),则可以判定标签检测信号是由粘附 材料Gw1和Gw2等导致的,而不是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导致的。 另一方面,如果测得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超过第一屏蔽周期 (第一时间长度),则可以判定标签检测信号是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导致的。

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有效 周期测量单元123测量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 效周期的长度。然后确定单元124确定所测得的有效周期是否大于预 先设定的时间周期(有效设定时间周期),所述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小 于形成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测得的有效周期小于该有 效设定时间周期。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测得的有效周期小于有效设 定时间周期,则判定由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生成的伪参考信号是 由粘附材料等导致,而不是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所导致的。于是, 如图7中的(vi)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不将带参考信号TRO 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也即,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125不使得 要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的带参考信号TRO的信号电平与伪参考 信号的确定同步地从“H”变为“L”(确定)。

相反,如果测得的有效周期超过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则可以判 定由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生成的伪参考信号是由用于位置检测 的标签MK所导致的。于是,如图5中的(vi)所示,参考信号发生 器120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也即,带参考 信号输出单元125使得要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的带参考信号 TRO的信号电平与伪参考信号的确定同步地从“H”变为“L”(确定)。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 测量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的长度。然 后,如果测得的有效周期大于预先设定的时间周期(有效设定时间周 期),所述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小于第一屏蔽周期(第一时间长度), 则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从而,避免了并非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粘附材料等导致的带参考信号TRO的输出, 并且避免了彩色色粉图像在第二扫描方向上以不同的位置作为参考 传送到介质传送带41上。

<对带参考信号的生成的说明>

接下来,图8-1和图8-2是示出了当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 带参考信号TRO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8-1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监视从标签检测单 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步骤101)。当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 的标签检测信号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时(步骤 102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开始信号的有效周期的测量处理 (步骤103),并设置具有预定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屏蔽周期(步骤 104)。另一方面,在标签检测信号保持“H”时(步骤102中的否), 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不设置第一屏蔽周期。

在设置第一屏蔽周期时,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利用定时器开始 时间测量(步骤105),并监视第一时间长度的期满(步骤106中的 否)。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在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期满之前, 忽略信号中的变化(信号电平在“L”和“H”之间的变化)。即使信 号中出现变化,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也将这些变化视为无效。

然后,当第一时间长度期满后(步骤106中的是),参考信号 发生器120重置定时器(步骤107),并设置具有预定第二时间长度 的第二屏蔽周期(步骤108)。

在设置第二屏蔽周期时,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利用定时器开始 时间测量(步骤109),并监视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步 骤110中的否)。当信号电平从“L”变为“H”时(步骤110中的是), 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伪参考信号(步骤111)。另外,参考信号 发生器120结束信号的有效周期的测量处理(步骤112)。

接着,参照图8-2,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获取与测得的有效周期 的长度有关的信息(步骤114),并确定所获取的有效周期的长度是 否大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或者小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步骤115)。

如果有效周期的长度大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步骤115中的是), 则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带参考信号TRO与所生成的伪参考信号的确 定同步地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步骤116)。另一方面,如果 有效周期的长度小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步骤115中的否),则参考 信号发生器120不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步 骤117)。

然后,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监视第二时间长度的期满(步骤118 中的否)。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忽略该周期内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变化, 直到第二时间长度期满。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参考信号发 生器120也将这些变化视为无效。然后,当第二时间长度期满时(步 骤118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重置定时器(步骤119),并 开始下一图像处理循环中的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

<对参考信号发生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

接下来,图9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如图9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包括CPU 201、RAM202、ROM 203、 非易失性存储器(NVM)204、以及接口(I/F)205。CPU 201按照预 定的处理程序执行数字计算处理,用于执行上述带参考信号TRO的生 成处理。RAM 202用作CPU 201的工作存储器等。ROM 203存储CPU 201 的处理中所用的各种设置值(例如关于第一时间长度和第二时间长度 的数据、关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的数据)。NVM 204(如闪存)是可 重写的,其在即使关闭供电并由电池后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数据。 I/F 205控制信号在各个单元(如标签检测单元50、图像写入控制器 110、外部存储器(未示出)等)的输入和输出。

CPU 201从外部存储器读取处理程序,装载在主存储器(RAM 202) 中,并执行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

注意,作为处理程序的另一种提供方法,可以将该程序预存在 ROM 203中来提供,并将其装载在RAM 202中。另外,在设备具有可 重写ROM 203(如EEPROM)时,只有在CPU 201设置之后才能将程序 安装在ROM 203中,然后装载在RAM 202中。此外,还可以将该程序 通过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传输至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然后安装在参 考信号发生器120的ROM 203中,并进而装载在RAM 202中。另外, 可以从诸如DVD-ROM、闪存等外部记录介质将程序装载到RAM 202中。

<对标签检测单元的电路构造的说明>

接下来对标签检测单元5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输出标签检测信号的标签检测单元50 的构造的电路图。在图10A所示的先一级电路中,为使得传感器单元 51布置为面对介质传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标签检测单 元5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52,其由电源电压Vcc点亮,并向介 质传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发光;以及光传感器53,其 采用集电极开路的形式进行连接,接收从LED 52发射并经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反射的光。光传感器53具有被电源电压Vcc上拉的输 出端(C),该输出端(C)连接至V-侧,即比较器54的一个输入端。 另外,来自光传感器53的用于同输出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电压输入 V+侧,即比较器54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利用电阻R1、R2对电源电 压进行分压,所述比较电压被设置为小于电源电压Vcc。

传感器单元51的光传感器53在检测到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的反射光时启动,将其输出端(C)设置为地电势GND。同时, 传感器单元51的光传感器53在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 光不照射其上的情况下关闭,并将其输出端(C)设置为电源电压Vcc。 通过这种构造,比较器54的输出端Vout在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的反射光不照射在光传感器53上时,输出具有“L”信号电平的 输出信号,并在光传感器53在检测到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 的反射光时输出具有“H”信号电平的输出信号。

然后,比较器54的输出端Vout连接至图10B所示的下一级电 路,并根据光传感器53的输出电压将具有信号电平“L”或“H”的 输出信号输出至下一级电路。

在图10B所示的下一级电路中,为了消除来自图10A所示上一 级电路的输出端Vout的输出信号中所生成的波纹,将来自输出端 Vout的输出信号通过接地电容器Cond输入施密特触发器(NOT), 然后从输出端OUT输出作为标签检测信号。

通过这种构造,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中从输 出端OUT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被生成为这样一种信号,其在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和后端部分(MK_b)分别具有从 “L”变为“H”以及从“H”变为“L”的较短变化范围,如图5中的 (i)所示。

注意,图10A和图10B中除了传感器单元51以外的电路部分可 以构成在传感器单元51内部,或者与传感器单元51分离。如果分别 构成,则电路构造为仅有传感器单元51布置在面对介质传送带41 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位置处,而其它电路部分布置在与传感 器单元51不同的区域。

<对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生成带参考信号的处理的动作的说明>

接下来,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上 述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 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一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带清理器60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接触并且用 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的情形,其中带清理 器60(见图1)在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去除介质传送带41上的 残留色粉。在图11所示情况中,由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 部分(MK_a)的剥离,前端部分(MK_a)在介质传送带41行进方向 上的下游侧处在比正常状态下(虚线:另见图5)更远的位置。因而, 标签检测信号(图11中的(i))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 的时间点(Ta’)相比正常状态下从“H”变为“L”的时间点(Ta) 延迟。另外,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由于剥离 而不固定,于是从“H”变为“L”的时间点(Ta’)的出现并不可靠。 这样,在利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作为参考 来生成带参考信号TRO时,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 像数据的输出定时发生偏移,这会导致彩色图像的颜色失调。

相反,在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 的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中,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 端部分(MK_b)生成伪参考信号(图11中的(v)),并将带参考信 号TRO(图11中的(vi))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也即,用于 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不大可能由于同带清理器60 接触而剥离,因此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 来生成伪参考信号(图11中的(v)),其中后端部分(MK_b)的位 置即使在同带清理器60接触时也几乎不会变化。由此,即使在用于 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时,每个颜色在第二扫 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得以减小。

另外,为了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其前端部分 (MK_a)已如上所述剥离)的后端部分(MK_b),在本示例性实施例 中,预先通过实验等得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 可能出现的剥离量,并基于该可能剥离量设置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 间长度(Tb’-Ta’(=Tb-Ta))。

具体来说,将小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 所需的时间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第一屏蔽周期,其中相差的时 间量超过基于实验等得到的可能剥离量。由此,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 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时,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 Tb’也设置为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 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这样,第二 屏蔽周期从早于时间点Tc处开始,其中在第二屏蔽周期中在标签检 测信号第一次从“L”变为“H”的时间点(Tc)生成伪参考信号(图 11中的(v)),并且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 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于是,能够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

另外,考虑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上出 现的剥离时,在确定有效周期的长度时使用的有效设定时间周期被设 置为小于第一时间长度的时间长度,该时间长度小于用于位置检测的 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所需的时间周期,其中相差的时间量超 过可能的剥离量。于是,能够确定根据(其前端部分(MK_a)已剥离 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检测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满足 大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的条件。从而确保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11 中的(vi))。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基于用 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来生成伪参考信号(图11 中的(v)),其中该后端部分(MK_b)的位置即使在与带清理器60 接触时也几乎不会变化。于是,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 部分(MK_a)剥离,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 的输出定时的偏移得以减小。

另外,考虑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可能出 现的剥离量来设置形成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以及在确定有 效周期长度时使用的有效设定时间周期。于是,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 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如上所述发生剥离时,也能够确保检测 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

图12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 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二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2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例如,粘附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的诸如灰尘或色粉的粘附材料Gb,其具有低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的反射率,以及粘附到介质传送带41上不同于用于位置检测的 标签MK的区域的诸如灰尘或色粉的粘附材料Gw,其具有高于介质传 送带41表面的反射率。在图12所示状态中,由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上存在粘附材料Gb,标签检测信号(图12中的(i))从低电 平(“L”)变为高电平(“H”)。另外,由于介质传送带41上存 在粘附材料Gw,标签检测信号(图12中的(i))从“H”变为“L”。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所执 行的带参考信号TRO生出处理中,第一屏蔽周期内标签检测信号的变 化被视为无效。另外,在第二屏蔽周期内,仅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 第一次检测到的从“L”变为“H”的变化被视为有效,标签检测信号 中的后续变化被视为无效。这样,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 粘附材料Gb和/或介质传送带41上的粘附材料Gw存在,检测到用于 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也能够设置第一屏蔽周期, 并设置随后的第二屏蔽周期,而不受这些粘附材料的影响。于是,能 够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并基于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可靠地生成伪参考信号 (图12中的(v))。然后可靠地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12中的 (vi))。

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测量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作为对 应于粘附了粘附材料Gb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周期(总时间周期 “Ts2-Ts1”和“Ts4-Ts3”)。由此可用确定有效周期的长度超过预 先设置的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因为粘附了粘附材料Gb的区域所导致 的有效周期的减小量很小。于是能够确保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12 中的(vi))。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 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粘附材料Gb和/或介质传送带41 上的粘附材料Gw存在,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 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得以减小。

图13A和13B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 TRO的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三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3A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及其 周围区域的布置区域,或者位于包括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传送 区域Im(见图2)外侧、并且在介质传送带41的圆周方向上(行进 方向)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区域,被薄膜(覆盖薄膜:Film)覆盖。 这种构造避免了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由于同 上述图11所示带清理器60(见图1)接触而剥离。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可以具有下述构造中的任意一个:每个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都被用于单独覆盖的薄膜(Film)覆盖;以 及全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被一个薄膜(Film)整体覆盖。

利用图13A所示构造,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边缘部分 (Edge)周围,可以在薄膜(Film)和介质传送带41的表面之间形 成气泡Ga,如图13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标签检测信号(图13A 中的(i))中的信号电平由于形成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 部分(MK_a)和后端部分(MK_b)周围的气泡Ga而变化。也即,如 图13A所示,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的上游 侧,标签检测信号(图13A中的(i))由于气泡Ga而从高电平(“H”) 变为低电平(“L”)。由此,标签检测信号从“H”变为“L”的时 间点(Ta”)变得比时间点(Ta)早,其中在时间点Ta由于实际的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而出现从“H”到“L” 的变化。

相反,在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 的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中,通过实验等预先得到区域(图13B 中的W:下文中称为“气泡形成区域”)的尺寸,其中区域W是形成 气泡Ga的区域,并且应当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边缘部分 (Edge)生成气泡,并基于假定的气泡形成区域W的尺寸来设置第一 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Tb”-Ta”(=Tb-Ta))。具体来说,被假 定气泡形成区域W的尺寸延长的第一时间长度被设置为第一屏蔽周 期。从而,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被设置为早于时间点Tc 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 (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并且设置时间点Tb”以使得时间点 Tb”与Tc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小。

由此,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生成 气泡形成区域W,并且气泡Ga使得标签检测信号同实际前端部分 (MK_a)相比在上游侧从“H”变为“L”,第一屏蔽周期接触时的时 间点Tb”也被设置为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实 际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 这样,第二屏蔽周期从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开始,其中在第二屏 蔽周期内在标签检测信号第一次从“L”变为“H”的时间点(Tc)处 生成伪参考信号,并且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 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另外,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后端部分(MK_b)位于气泡形成区域W 的上游侧。这样,标签检测信号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从“L” 变为“H”的变化是由后端部分(MK_b)导致。于是能够确保检测到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

另外,将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Tc之间的 时间间隔设置为较短。从而能够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 部分(MK_b)可靠地生成伪参考信号(图13A中的(v)),同时减 小在这些时间点之间经过的介质传送带41上存在的粘附材料(诸如 灰尘或色粉)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 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构造为被薄膜(Film)覆盖,每个颜色 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也得以减 小。

另外,在如下情况下,在考虑到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 端部分(MK_a)侧生成的气泡形成区域W,在确定有效周期长度时使 用的有效设定时间周期被设置为小于第一时间长度的时间长度,该时 间长度大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所需的时间 周期,其中相差的时间量对应于假定气泡形成区域W的尺寸。于是, 能够确定根据(在其前端部分(MK_a)上生成了气泡形成区域W的)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检测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满足大于 有效设定时间周期的条件。从而确保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13A中 的(vi))。

此外,例如,可以针对每个有效周期分别测量标签检测信号的 有效周期(如“Ts2-Ts1”和“Ts4-Ts3”),所述标签检测信号包括 这些通过气泡形成区域W中信号电平的变化而生成的标签检测信号, 其中使用最长的有效周期(“Ts6-Ts5”)用于确定。最长的有效周 期(“Ts6-Ts5”)是由覆盖着薄膜(Film)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所导致的。因此,可以确定有效周期的长度大于预先设定的有效 设定时间周期,从而确保输出带参考信号TRO(图13A中的(vi))。

图14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 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四特定示例的视图。

图14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被薄 膜(Film)覆盖,并且薄膜(Film)的接合部分由于同带清理器60 接触而剥离,例如类似于图13A所示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例如) 色粉等会沉积在薄膜(Film)的剥离接合部分,从而产生比介质传送 带41的表面具有更高反射率的沉积Gx。

如果比介质传送带41的表面具有更高反射率的区域(例如生成 在薄膜(Film)的接合部分的沉积Gx,如图14所示)产生在介质传 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以外的区域处,则带参考信号TRO 的生成处理会从该区域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输出基于用于位置 检测的标签MK而产生的带参考信号TRO,于是抑制了彩色色粉图像 的定位。

相反,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有效 周期测量单元123测量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有 效周期长度。这样,通过使用标签检测信号的有效周期的测量长度, 由产生在薄膜(Film)接合部分上的沉积Gx所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 可以同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所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相区别。

如上所述,即使标签检测信号((图14中的(i)))由沉积 Gx导致,第一屏蔽周期(图14中的(ii))设置在来自标签检测单 元50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从“H”变为“L”(确定)的时间 点(Ta)处,并且第二屏蔽周期(图14中的(iii))从第一屏蔽周 期结束的时间点处开始设置,类似于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 的情形。由于在第二屏蔽周期(图14中的(iii))中伪参考信号发 生单元122仅将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 到“H”的变化(否定)视为有效,因此伪参考信号发生单元122在 信号电平第一次从“L”变为“H”的时间点(Tc)生成伪参考信号(图 14中的(v)),这是因为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 位于接合部分的沉积Gx的下游侧(例如)。然而,由于此伪参考信 号是由有效周期长度小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的标签检测信号导致的, 因此带参考信号输出单元125不使得将要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的带参考信号TRO(图14中的(vi))与伪参考信号的确定同步地 从“H”变为“L”(确定)。从而,不输出基于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 签MK之外的其它物质所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的带参考信号TRO。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之外的其它物质 所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开始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则根据本示 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不输出带参考信号TRO。从而仅基 于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所导致的标签检测信号生成带参考信号 TRO,因而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 时的偏移得以减小。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参考 信号发生器120在标签检测单元50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1 至MK4之一的前端部分(MK_a)时、以及标签检测信号从高电平(“H”) 变为低电平(“L”)时的时间点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在此第一屏蔽 周期中,忽略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变化。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 该变化也被视为无效。随后,从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开始 设置第二屏蔽周期。在第二屏蔽周期中,仅有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 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被视为有效,并忽略 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后续变化。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该变化 也被视为无效。在此情况下,对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 信号的有效周期长度进行测量。如果测得的有效周期大于预先设定的 时间周期(有效设定时间周期),则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在第二屏蔽 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从“L”变为“H”的时间点,将带参考信号 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这样,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 离、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粘附材料和/或介质传送带41上的 粘附材料存在、以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构造为由薄膜(Film) 覆盖,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 的偏移也能够得以减小,从而提高了彩色色粉图像的定位精度。

另外,避免了输出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之外的粘附材料 等导致的带参考信号TRO,并且避免了彩色色粉图像在第二扫描方 向上以不同的位置作为参考传送到介质传送带41上。

前文中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用于例示和说明的目 的。不应理解为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各种修 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对示例性实施例 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最佳地阐述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从而使 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特定使用预期的各种 实施例和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部分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