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控制系统

用于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控制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流体喷射的液体控制系统,包括液源装置、液体控制装置、回吸装置和双流体喷射器,所述液源装置、液体控制装置、双流体喷射器和回吸装置通过软管依次连接,实现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供给和回收液体。所述液源装置中采用液压泵将液体输送到系统中,并用蠕动泵减小脉动,所述液体控制装置中采用液体电磁阀向下游设备提供连续或脉动的液流,在液体进入混合腔之前设有一液体单向阀,防止由于混合腔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液体回流,在混合腔另一侧设有回吸口,在系统停止工作时用微型气泵回吸液体,避免出现拖尾、拉丝等现象。本发明可用于喷墨、喷胶、焊接等工艺中,尤其可以用于双流体喷射点胶工艺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6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80533.1

  • 发明设计人 张金松;王志亮;彭鹏;张建华;

    申请日2011-04-0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何文欣

  • 地址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0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11-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5B7/12 申请日:2011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控制系统,该液体控制系统是一种双流体喷射器喷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封装技术是当今半导体制造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胶液分配技术是电子封装中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芯片贴装、芯片包覆、导热硅胶填充、芯片与基板互连等工艺中。

目前国内外对胶液分配技术的研究已经由最初的大量式布胶,发展到现在非接触式点胶,非接触式点胶已成为行业内主流的点胶技术。国际上,美国Asymtek公司(现在属于Nordson公司)在非接触式流体点胶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至今已推出了DV-09、DJ-100、DJ-2100、DJ-2200、DJ-9000、DJ-9500系列点胶头。日本MUSASHI公司采用独自的液体控制技术,顺应点胶机的多样化要求,该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列有气动脉冲式点胶机、非接触式喷射型点胶机、高性能螺杆式点胶机、机械式高精度点胶机、蠕动式点胶机以及超微量定量点胶机。国内有华中科技大学丁汉等人,中南大学邓圭玲等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包括时间-压力型点胶的建模与理论分析,以及螺杆泵点胶机理等等研究。

在现有的技术领域中,用于电子封装的喷胶设备主要以机械式喷射点胶和时间-压力型点胶为主,它们的供胶方式基本上都是将胶液装入点胶针筒中,用恒定压力的压缩气体将胶液挤入胶液喷射器的腔体中,然后再用不同的介质作用于胶液上,将其喷出喷嘴,与此相关的有一专利(CN 101190429A),该专利提出了一种高粘度流体微量喷射点胶装置,在喷射装置旁边安装一支架用以固定点胶针筒,开始工作之前将针筒内注入一定量的胶液,待针筒内的胶液全部用完后再重新更换胶液,此种供液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其一,由于针筒固定到胶液喷射器上,加大了喷射器的整体尺寸,工作时占用的空间比单个胶液喷射器大,不能实现某些微小尺寸的器件的点胶;其二,随着点胶的进行,针筒内胶液逐渐减少,气体所占用体积越来越大,但压缩气体的输入量没有变,造成前后供胶体积大小不一致,从而影响了胶点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实现连续和脉动供液的用于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

本发明的用于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控制系统,具有液源装置。

液源装置为系统提供了液体来源,保障了工作介质的存在,为下游的流动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本发明的用于双流体喷射的液体控制系统,具有液体控制装置。

液体控制装置调节液体的流量,改变流动方向,向下游设备提供恒流量、脉动或连续的液体。

本发明的用于双流体喷射的液体控制系统,具有回吸装置。

回吸装置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回吸液体,防止液体由于惯性和自身流动特性而流出混合腔,达到精确控制液体的目的。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一种用于双流体喷射的液体控制系统,包括液源装置、液体控制装置、回吸装置和双流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源装置、液体控制装置、双流体喷射器和回吸装置通过软管依次连接,实现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供给和回收液体。

上述所述液源装置为系统提供了液体来源,保障了工作介质的存在;所述液源装置的结构是:一个液源依次连接一个液压泵、一个蠕动泵、一个过滤器和一个储液桶,所述液压泵和蠕动泵具有信号端口,与液体控制装置中的微控制器相连。

上述液压泵将液源输送到系统中,实现了对系统均匀、连续的供液,减少了采用针筒供液的操作不便性。

上述蠕动泵减小了来自液压泵脉动,使液体在管道内平稳流动,所述蠕动泵为多泵头蠕动泵。

上述储液桶提高输出液流的连续性和压力稳定性,为下游设备提供连续的稳定的液流,减少脉动的液流对设备的冲击。

上述液体控制装置调节液体的流量,改变流动方向,向下游设备提供恒流量、脉动或连续的液体;所述液源装置的结构是:一个质量流量计依次连接一个液体换向阀和一个液体单向阀,所述质量流量计、液体换向阀和液体单向阀均具有信号端口,与微控制器的信号端口连接,微控制器与工业计算机连接并通过工业计算机进行参数设定,所述质量流量计出口设有一个流量显示计,其显示信号传输到微控制器;

上述液体换向阀具有一出液口和一溢流口,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阀门周期动作,使得液体成周期的从出口流出,实现了脉动供液,同时也可以实现连续供液。

上述单向阀只允许液体单方向流动,限制了液体逆流,防止由于混合腔压力过大而导致液体回流。

上述回吸装置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回吸液体,防止液体由于惯性和自身流动特性而从双流体喷射器的混合腔流出,达到精确控制液体的目的;其特征在于回吸装置所述回吸装置具有一个微型气泵、一个双流体喷射器的混合腔和一个废液桶。

上述微型气泵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开始回吸,防止由于液体的惯性而流出混合腔,避免出现拖尾、拉丝等不良现象,实现液体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1、本发明采用液压泵将液体输送到系统中,实现了对系统均匀、连续的供液,消除了采用针筒供液频繁更换液体的不便性以及喷射器的体积,增大了应用范围。

2、本发明采用多泵头蠕动泵,减小来自液压泵的脉动,为下游设备提供连续的稳定的液流,减少脉动的液流对设备的冲击。

3、本发明采用液体换向阀来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可以向下游设备提供脉动或连续的液流。

4、本发明采用液体单向阀,只允许液体单方向流动,限制了液体逆流,防止由于混合腔压力过大而导致液体回流。

5、本发明采用微型气泵进行液体回吸,防止由于液体的惯性而流出双流体喷射器的混合腔,避免出现拖尾、拉丝等不良现象,实现液体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 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 双流体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用于双流体喷射的液体控制系统,包括液源装置(1)、液体控制装置(2)、回吸装置(3)和双流体喷射器(34),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源装置(1)、液体控制装置(2)、双流体喷射器(34)和回吸装置(3)通过软管依次连接,实现双流体喷射器的液体供给和回收液体。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是所述液源装置(1)为系统提供了液体来源,保障了工作介质的存在;所述液源装置(1)的结构是:一个液源(11)依次连接一个液压泵(12)、一个蠕动泵(13)、一个过滤器(14)和一个储液桶(15),所述液压泵(12)和蠕动泵(13)具有信号端口,与液体控制装置(2)中的微控制器(25)相连。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是所述液体控制装置(2)调节液体的流量,改变流动方向,向下游设备提供恒流量、脉动或连续的液体;所述液源装置的结构是:一个质量流量计(21)依次连接一个液体换向阀(22)和一个液体单向阀(23),所述质量流量计(21)、液体换向阀(22)和液体单向阀(23)均具有信号端口,与微控制器(25)的信号端口连接,微控制器(25)与工业计算机(24)连接并通过工业计算机(24)进行参数设定,所述质量流量计(21)出口设有一个流量显示计(26),其显示信号传输到微控制器(25)。

实施例四: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是所述回吸装置(3)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回吸液体,防止液体由于惯性和自身流动特性而流出双流体喷射器(34)的混合腔(32),达到精确控制液体的目的;其特征在于回吸装置(3)所述回吸装置(3)具有一个微型气泵(31)、一个双流体喷射器(34)的混合腔(32)和一个废液桶(3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