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蓝相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蓝相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面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蓝相模式液晶层,该蓝相模式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在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而在不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分别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偏振板;以及在偏振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包括+C板的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包括双轴相位延迟层的第二光学补偿膜之一,其中,+C板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双轴相位延迟层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以及+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x和ny分别为在XY平面的X和Y方向上的折射率,并且+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z为在XY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折射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962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58052.2

  • 发明设计人 李尚昱;

    申请日2010-11-19

  • 分类号G02F1/13363;G02F1/1335;G02F1/1333;G02B5/30;

  • 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金国

  • 地址 韩国首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19

    授权

    授权

  • 2011-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F1/13363 申请日:2010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要求于2009年12月11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123494的权益,在此通过参考的方式援引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蓝相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直到最近,显示器件还通常使用阴极射线管(CRT)。目前,许多努力和研究正致力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LCD)器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致发光显示器、以及电发光显示器(ELD),来作为CRT的替代品。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之中,LCD器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分辨率高、重量轻、外形薄、体积小巧以及电压电源要求低。

一般而言,LCD器件包括间隔开且彼此相对的两个基板,和插入于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这两个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电极,使得施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感应横跨液晶材料的电场。液晶材料中液晶分子的取向根据感应电场的强度而改变成感应电场的方向,由此改变LCD器件的透光率。从而,LCD器件通过改变感应电场的强度来显示图像。

LCD器件被分成VA(垂直取向)型LCD、IPS(共平面开关)型LCD等等。IPS型LCD器件具有宽视角的优点。

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胆甾型液晶等被用作LCD器件的液晶。在这些液晶中,向列型液晶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向列型液晶的响应速度缓慢,这会由于残留图像而引起显示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使用蓝相模式液晶的LCD器件,这被称作蓝相模式LCD器件。通过施加到蓝相位液晶的电压(即,电场),蓝相模式液晶的光学性质从各向同性改变成各向异性。此外,各向异性折射率与所施加电压的平方成比例地改变。从而,响应速度会变快。

通过共平面电场,即水平电场来操作蓝相模式液晶。然而,当蓝相模式LCD器件显示暗态(即,暗图像)时,会出现漏光,这会引起对比率的降低。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蓝相模式LCD器件在显示暗态时的光学性质模拟结果。

参照图1,在暗态时,在对角线方向,即,在45°、135°、225°以及315°方向的光泄漏较大,由此亮度增大。因此,对比率降低,由此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蓝相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改善显示质量的蓝相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得到阐述,并且部分将从该描述中清楚可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来得知。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

为了获得这些以及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本文中体现和广泛描述地,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面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蓝相模式液晶层,该蓝相模式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在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而在不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分别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偏振板;以及在偏振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包括+C板的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包括双轴相位延迟层的第二光学补偿膜之一,其中,+C板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双轴相位延迟层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以及+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x和ny分别为在XY平面的X和Y方向上的折射率,+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z为在XY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折射率。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制造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包括:形成液晶面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蓝相模式液晶层,该蓝相模式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在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而在不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偏振板;以及在偏振板和液晶面板之间形成包括+C板的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包括双轴相位延迟层的第二光学补偿膜之一,其中,+C板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双轴相位延迟层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关系式,以及+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x和ny分别为在XY平面的X和Y方向上的折射率,+C板和双轴相位延迟层中的每一个的nz为在XY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折射率。

应当理解,以上一般描述以及以下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意欲提供对于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则。

在附图中: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蓝相模式LCD器件在显示暗态时的光学性质模拟结果;

图2为图解了在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中使用的蓝相模式液晶的结构的视图;

图3A和3B为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的光学性质的视图;

图4为图解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解了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态的邦加球的视图;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在显示暗态时的光学性质模拟结果;以及

图7为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涉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在附图中得到图解。

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使用蓝相模式液晶,其在未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状态,而在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状态。

图2为图解了在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中使用的蓝相模式液晶的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2,蓝相模式液晶层200包括排列在立方晶格230中的多个双扭圆柱(double twist cylinders,DTC)220。该多个DTC 22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以扭曲角沿着垂直于圆柱的轴(Z轴)的两个轴(x和Y轴)排列的液晶分子210。越外部的液晶分子相对于Z轴以越大扭曲角而扭曲。从而,在该多个DTC 220的每一个中的液晶分子210相对于圆柱的轴(Z轴)具有方向性。

在手性向列相和各向同性相之间的温度范围可获得液晶分子210的蓝相。例如,蓝相可在约1~2℃的窄温度范围下获得。因此,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来获得液晶分子210的蓝相。

为了放大蓝相的温度范围,可通过聚合物来稳定蓝相的多个DTC 220的立方晶格230。在多个DTC 220中,当将聚合物与液晶分子210混合时,该聚合物与不具有方向性的液晶分子210结合,而不是与具有方向性的液晶分子210结合。结果,多个DTC 220的立方晶格230得到稳定,并且蓝相的温度范围被放大至约0~50℃。

例如,通过聚合物来稳定的液晶分子210可包括下列三种材料之一。

此外,通过聚合物来稳定的液晶分子210可包括4-氰基-4′-戊基联苯或者上述四种材料的组合物。

通过聚合物来稳定的液晶分子210可包括单体、光引发剂以及诸如粘合剂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会稳定液晶分子210并且将蓝相温度范围放大至约0~50℃。所述单体包括具有碳-碳不饱和键以及碳-碳环形键的光-可聚合化合物。例如,所述单体可包括丙烯酸化合物,例如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以及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是用于光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并包括至少一种苯乙酮化合物。例如,所述光引发剂可包括二乙氧基苯乙酮、2-甲基-2-吗啉-1-(4-甲基硫苯基)丙烷-1-酮(2-methyl-2-monopolyno-1-(4-methylthiophenyl)propane-1-one)、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此外,所述光引发剂可包括安息香化合物、苯甲酮化合物、噻吨酮化合物以及三嗪化合物。例如,安息香化合物可包括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以及安息香乙醚。所述噻吨酮化合物可包括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以及2,4-二乙基噻吨酮,和所述三嗪化合物可包括2,4-三氯甲基-(胡椒基)-6-三嗪、2,4-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

所述粘合剂包括丙烯酸共聚物,其具有羧基单体以及可与所述羧基单体共聚合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所述羧基单体可为不饱和羧酸,所述不饱和羧酸可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丁烯酸。所述可与所述羧基单体共聚合的单体可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o-乙烯基甲苯。

当不将电场施加到通过聚合物稳定的液晶分子210时,液晶分子210随机取向。此外,当将电场施加到通过聚合物稳定的液晶分子210时,液晶分子210沿着电场来取向。结果,各向同性极性材料的蓝相模式液晶层200具有与驱动电压的平方成比例的折射率,这被称作刻尔效应(Kerr effect),蓝相模式LCD器件的响应速度由于刻尔效应而得到改善。

根据电场产生的区域来确定蓝相模式液晶层200的折射率。从而,当电场均匀产生时,可获得亮度均匀性并且可改善蓝相模式LCD器件的显示性质。此外,由于不需要用于蓝相液晶层200的取向步骤,因此可省略定向膜和摩擦步骤。

因此,当液晶层200使用通过单体来稳定的蓝相模式液晶分子210时,可根据电场来动态旋转液晶层200,并且可减少蓝相模式LCD器件的响应时间。此外,可改善蓝相模式LCD器件的显示性质,并且由于省略了定向膜和摩擦步骤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图3A和3B为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的LCD器件的光学性质的视图。

参照图3A和3B,蓝相模式LCD器件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和将光供给液晶面板110的背光150。液晶面板110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蓝相模式液晶层200。背光150可供给接近自然光的散射光。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分别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外表面上。

蓝相模式液晶层200的液晶分子210沿着基本平行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表面的电场(即,水平电场)来取向。因此,为了获得最大亮度,优选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的偏振轴(即,传输轴)彼此垂直。此外,优选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的偏振轴与在液晶面板110中产生的水平电场形成45°角。

参照图3A,在电压断开状态时(即,在没有施加电场时),在从背光150发出的光之中,与第一偏振板120的偏振轴平行的光通过第一偏振板120。然而,在电压断开状态时,DTS(图2的220)排列形成球形,并且蓝相模式液晶处于各向同性态(即,nx=ny,其中nx和ny分别为在X和Y方向上的折射率)。因此,通过第一偏振板120的光不会通过液晶层200。因此,LCD器件100显示暗态,例如,黑色。

参照图3B,在电压导通状态时(即,在施加电场时),晶格(图2中的230)结构变形,由此产生特定方向上的双折射。换而言之,蓝相模式液晶处于各向异性态(即,nx≠ny)。因此,在通过第一偏振板120的光之中,与液晶分子200平行的光通过液晶层200。然后,在通过液晶层200的光之中,与第二偏振板130的偏振轴平行的光通过第二偏振板130。因此,LCD器件100显示亮态,例如,白色。

同样地,当将电场施加到液晶层200上时,晶格(图2中的230)的对称结构变形,可实现双折射。从而,可有效地显示白色。

双折射发生的方向是特定的,并且双折射的幅度可根据所施加的电场来改变。

通过利用光学补偿膜可改善LCD器件100的视角性质,参照以下实施方式来详细解释这点。

图4为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示意图。

参照图4,LCD器件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蓝相模式液晶层200。

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第一基板101可包括栅极和数据线以限定像素区域。在该像素区域中,薄膜晶体管被连接到栅极和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绝缘层、半导体层、以及源极和漏极。在像素区域中形成公共电极以及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产生水平电场。例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交替排列在像素区域中来形成水平电场。第一基板101可被称作阵列基板。

第二基板102可包括黑矩阵以及滤色器层。黑矩阵包括对应于像素区域的开口,并且对应于黑矩阵的开口来形成滤色器层。第二基板可被称作滤色器基板。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可分别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外表面上。此外,光学补偿膜300可位于第二偏振板130和液晶面板110之间。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分别包括偏振层120a和130a、第一基膜120b和130b,以及第二基膜120c和130c。偏振层120a和130a分别具有偏振轴。偏振层120a和130a在对应的第一基膜120b和第二基膜120c,以及第一基膜130b和第二基膜130c之间。第一基膜120b和第二基膜120c,以及第一基膜130b和第二基膜130c可用于保护和支撑对应的偏振层120a和130a。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偏振轴,并且每一个均传输与偏振轴平行的光。可使用强拉力来制造偏振板120和130,通过拉伸吸收了碘作为偏振器的聚乙烯醇(PVA),来实现这一性质。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中的每一个均可为三乙酰纤维素(TAC)膜。或者,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中的每一个均可由选自以下群组中的一种来制成,该群组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萘乙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含氟聚合物。

表面处理层(未示出)可形成在第二偏振板130的第二基膜130b上。该表面处理层可为包括硅珠(silica bead)的防眩光层、用于防护第二偏振板130的表面损坏的硬涂覆层、或者用于防止粘贴在相邻层上的粘贴层。

光学补偿膜300可包括+C板300a和+A板300b。光学补偿膜300可基本上形成LCD器件100所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相位延迟补偿。以下会更详细地解释这点。

关于空间坐标系统,+C板300a和+A板300b均具有分别在X、Y和Z方向上的折射率nx、ny和nz。换而言之,nx和ny表示在板300a和300b的每一个的XY平面上分别在X和Y方向上的折射率,而nz表示在垂直于板300a和300b的每一个的XY平面的法线方向(即,Z方向)上的折射率。

对于+A板300b,折射率关系式表示如下:(nx>ny=nz);对于+C板300a,折射率关系式为(nx=ny<nz)。从而,+C板300a和+A板300b均用于根据其折射率来折射入射到其上的光。

可使用在平面中的两个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以及光学补偿膜300的厚度来定义+A板300b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共平面相位延迟值是指在XY平面中的相位延迟。例如,+A板300b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表示为以下第一式(1):Rin=d×(nx-ny)(其中,d为光学补偿膜300的厚度)。

从而,+A板300b将光的方向轴改变成X轴。优选在波长约为550nm时,+A板300b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为约-50nm至约-300nm。

可使用共平面折射率和法线方向上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以及光学补偿膜300的厚度来定义+C板300a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共厚度相位延迟值是指在厚度方向上(即,在法线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例如,+C板300a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表示为以下第二式(2):Rth=d×(nz-ny)(其中,d为光学补偿膜300的厚度)。

+C板300a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基本上接近于0(零),而+C板300a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基本上为正值。从而,+C板300a使光被定向到Z轴中。优选在波长约为550nm时,+C板300a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为约50nm至500nm。

通过采用+A板300b和+C板300a,光被折射到X轴和Y轴上。从而,可防止光泄露以及对比率的降低。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通过第一基膜120b和第二基膜120c以及第一基膜130b和第二基膜130c来对于残留相位延迟值进行补偿。

通常,基膜120b、120c、130b以及130c具有约2nm至约5nm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以及约-40nm至-55nm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

通过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的相位延迟值以及光学补偿膜300的相位延迟值,可补偿蓝相模式液晶层200的残留相位延迟值,并且可防止光泄露。

通过调节基膜120b、120c、130b以及130c的相位延迟值,可加大对于残留相位延迟值的补偿效果。例如,通过调节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的拉伸情况,可调节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和/或共厚度相位延迟值。

从而,在暗态时,可补偿液晶层200的残留相位延迟值,并且可防止光泄露。

图5为图解了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邦加球(poincare sphere)的视图。

在邦加球的表面上表示光的偏振态。当光学元件的光学轴和相位延迟值已知时,可使用邦加球很容易地预测偏振态。从而,邦加球被广泛地用在设计光学补偿膜中。

邦加球的中纬线表示线偏振,轴极S3(即,北极)表示左旋圆偏振,并且相对的轴极-S3(即,南极)表示右旋圆偏振。上半球(即,北半球)表示左旋椭圆偏振,并且下半球(即,南半球)表示右旋椭圆偏振。

参照图5,当在其前面观看LCD器件时,点S1表示第一偏振板(图4中的120)的偏振态,并且点-S1表示第二偏振板(图4中的130)的偏振态。第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的偏振态相对于邦加球的中心O对称,并且彼此垂直。从而,可显示良好的暗态。

然而,当从偏斜方向观看LCD器件时,第一偏振板的偏振态移动到A点,并且第二偏振板的偏振态移动到E点。A点和E点相对于中心C不对称,由此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的偏振态不会垂直。

从而,通过使用光学补偿膜(图4中的300),使得到达第二偏振板130的第二偏振层(图4中的130a)的光的偏振态垂直于第一偏振板的第一偏振层(图4中的120a)的偏振态。

例如,当从偏斜方向观看LCD器件时,透过+A板(图4中的300b)的光的方向轴改变到X轴。从而,通过透过+A板,光的偏振态从A点移动到B点。

+C板(图4中的300a)将光的方向轴改变到Z轴。从而,通过透过+C板,光的偏振态从B点移动到C点。

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相位延迟值的第二偏振板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图4中的130b和130c),光的偏振态从C点移动到D点。

由于+A板和+C板的相位延迟随着波长而改变,邦加球表面上的旋转程度可改变。从而,在到达D点时可有变化。

通过光学补偿膜所获得的D点与E点相对于中心O对称。从而,到达第二偏振板的第二偏振层的光的偏振态(D点表示)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偏振板的偏振态(E点表示)。因此,第二偏振板阻挡光,由此可很好地显示暗态。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包括+A板和+C板的光学补偿膜来调节光的偏振态。因此,可防止光泄露和对比率的降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LCD器件可包括另一+A板,其在波长约为550nm时具有约-25nm至约-150nm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并且位于第一偏振板(图4中的120)和液晶面板(图4中的110)之间,而光学补偿膜(图4中的300)的+A板(图4中的300b)在波长约为550nm时可具有约-25nm至-150nm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

或者,第一偏振板(图4中的120)中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图4中的120b和120c)可不必具有相位延迟值,并且光学补偿膜(图4中的300)中的+A板(图4中的300b)和+C板(图4中的300a)可改变其位置。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CD器件在显示暗态时的光学性质模拟结果。

参照图6,在暗态时,在对角线方向上,即,在45°、135°、225°以及315°方向的光泄露比现有技术被降低了很多。因此,可减少对比率的降低,由此可改善显示质量。

在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光学补偿膜300位于第二基板102和第二偏振板130之间。或者,光学补偿膜30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偏振板120之间。

当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的制造材料不同于通常用于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的材料,例如,具有小相位延迟值的材料时,不仅可采用第二基板102和第二偏振板130之间的光学补偿膜300,还可采用由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偏振板120之间的+A板构成的另一光学补偿膜,或者均由+C板所构成的光学膜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偏振板120之间以及第二基板102和第二偏振板130之间。

图7为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LCD器件的示意图。该LCD器件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器件。从而,在部件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时可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7,LCD器件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其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蓝相模式液晶层200。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分别位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外表面上。此外,光学补偿膜300位于第二偏振板130和液晶面板110之间。

第一偏振板120和第二偏振板130分别包括偏振层120a和130a、第一基膜120b和130b、以及第二基膜120c和130c。偏振层120a和130a分别具有偏振轴。偏振层120a和130a位于相应的第一基膜120b和第二基膜120c、以及第一基膜130b和第二基膜130c之间。第一基膜120b和第二基膜120c、以及第一基膜130b和第二基膜130c可用于保护和支撑相应的偏振层120a和130a。

光学补偿膜300可包括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具有相对于空间坐标系统的折射率nx、ny和nz。折射率的关系式如下所示:(nx>ny>nz)。

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既具有共平面相位延迟值又具有共厚度相位延迟值,其如下式(3)所示:Rin=d×(nx-ny);和Rth=d×{(nz+ny)/2-nz}(其中,d为光学补偿膜300的厚度)。

优选共平面相位延迟值Rin在波长约为550nm时为约20nm至约200nm,并且共厚度相位延迟值Rth在波长约为550nm时为约-50nm至约-300nm。

通过使用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来调节偏振态,可防止光泄露和对比率的降低。

作为图7所示配置的选择,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可配置在第一偏振板120和液晶面板110之间。

或者,在波长约为550nm时共平面相位延迟值为约-25nm至约-150nm的+A板(图4中的300b)可被进一步配置在第一偏振板120和液晶面板110之间,并且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可具有约2nm至约5nm的共平面相位延迟值以及约-40nm至-55nm的共厚度相位延迟值。

或者,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可不具有相位延迟值,并且在波长约为550nm时共厚度相位延迟值约为50nm至500nm的+C板(图4中的300a)可被进一步配置在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和液晶面板110之间。

或者,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和+C板(图4中的300a)可被配置在第一偏振板120和液晶面板1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基膜120b、120c、130b和130c可不必具有相位延迟值。

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所采用的多种配置可使用至少一个光学补偿膜,例如,包括+C板300a和+A板300b中的至少一种的光学补偿膜以及包括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的光学补偿膜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可位于第二基板102和第二偏振板130之间,并且+A板300b可位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偏振板120之间。或者,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和+C板300a可顺序地放置在第二基板102和第二偏振板130之间。或者+C板300a和双轴相位延迟层300c可顺序地放置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偏振板120之间。然而,应当理解,所采用的配置可不同于上述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器件采用至少一个光学补偿膜。从而,在暗态时,可减少在对角线方向上的光泄露,可改善对比率,并且可减少根据视角的反色。因此,可改善显示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由此,如果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则本发明意欲覆盖这些修改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