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原形态补片及其制作方法

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原形态补片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原形态补片及其制作方法,它是一个与腹股沟表面形状相同的凹形聚丙烯网补片。制作时,先制作一个与人体腹股沟表面形状相同的石膏或石蜡模型;根据上述模型制作成金属热压模具;将裁下的聚丙烯网平片放入金属热压模具中,经热压机加温,降温后定型,修剪边幅后成为符合腹股沟疝修补区的补片。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制作适合不同性别、高矮、胖瘦的、不同型号的、完全与修补区域解剖一致的立体补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区后可达到整体嵌合的效果,避免了平补片发生皱褶、卷曲和移位现象,且使术后异物感降低到最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285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薛运章;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56598.4

  • 申请日2010-11-14

  • 分类号A61F2/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湖小区19号楼1单元10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13: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F2/02 授权公告日:20130102 终止日期:20181114 申请日:201011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1-02

    授权

    授权

  • 2011-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2/02 申请日:2010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4-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尤其涉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补片,以及这种补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将一张7cm×12cm的网状补片(早期使用6cm×6cm小补片,部分复发疝使用9cm×12cm大补片)卷成卷,从脐孔送入腹腔内,如果疝缺损较大,或斜疝已破坏了内环,将补片剪一个小口,补片小口包绕精索,否则将补片直接盖在缺损区,用钉合器沿缺损边缘的上方,直到后方把补片固定于腹直肌肌鞘和腹横筋膜,下缘则固定于耻骨联合、Cooper韧带中部和髂耻束,一般钉合8~12枚钉子。补片植入后,用0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

上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使用的补片为聚丙烯网裁成的平片或3D补片,在患者体内易发生移位而复发。由于腹膜外腹股沟区的解剖形态是高低不平,既有髂外血管和髂腰肌隆起的山嵴,也有髂窝和耻骨膀胱间隙形成的山峪和深沟,使用传统的平片必然形成卷曲、皱褶和隆起而无法和周围达到解剖性帖敷,从而导致补片移位复发。目前的3D补片只是解决了腹股沟区前后腹壁的反折部分的角度,而无法达到与周围组织的完全帖敷,是需要固定的主要原因。补片的皱褶和固定的异物钉成为术后病人局部感觉不适的主要来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前腹腔镜疝修补补片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符合人体腹股沟解剖形态的补片,称为原形态补片,同时提出这种补片的制作方法。

一种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原形态补片,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与腹股沟表面形状相同的凹形聚丙烯网补片。

上述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用的原形态补片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作模型

其中制作模型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取解剖用尸体,十字切开前腹壁,分离腹股沟区壁腹膜,分离耻骨膀胱间隙,显露腹股沟疝修补区域;

取临床用石膏材料片,折叠4-6层,折叠后的面积大小应略大于腹股沟疝修补区域的表面积,并浸水湿透,以拧不出水为宜;

将上述浸水石膏片贴敷于上述尸体的疝修补区域,所有隆起和凹陷都达到完全敷实;

半小时后,凝固成型的石膏解剖拓片取出,修剪多余的边缘,即为需要的补片模型;

第二种方法

利用CT或MRI扫描病人的腹股沟区,进行3D重建,取腹膜外间隙形态,根据此形态制作出石膏或石蜡模型;

第二步:根据上述模型制作成金属热压模具,包括母模子模;

第三步:在热压机上制作凹形网补片

将裁下的聚丙烯网平片放入金属热压模具中,经热压机加温,降温后定型,修剪边幅后成为符合腹股沟疝修补区的补片。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制作适合不同性别、高矮、胖瘦的、不同型号的、完全与修补区域解剖一致的立体补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区后可达到整体嵌合的效果,避免了平补片发生皱褶、卷曲和移位现象,且使术后异物感降低到最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发明内容所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实施,在此不再详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