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

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

摘要

无线终端执行以下步骤:通知信号接收步骤,接收无线基站发送的第1通知信号;通知信号判定步骤,检测通过通知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的第1通知信号中是否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ID的一部分信息,如果包含,则判定为继续接收第2通知信号;数据接收步骤,在由通知信号判定步骤判定为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第2通知信号,如果所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没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则中止接收,如果所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则根据第2通知信号中所包含的无线时隙的分配位置信息,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给本地无线终端的数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7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09288.3

  • 发明设计人 布房夫;清水芳孝;

    申请日2009-03-24

  • 分类号H04W52/02;H04W68/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浩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52: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9-25

    授权

    授权

  • 201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52/02 申请日:2009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接入网中呼叫无线终端的方式,特别是涉及一种不会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

本申请基于2008年3月24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08-076498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无线接入网中,处于呼叫等待状态的无线终端周期性地接收第1通知信号,该第1通知信号用于对系统信息进行广播。在无线基站呼叫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第1通知信号中设置呼叫比特(1比特)。无线终端在接收到设置有呼叫比特的第1通知信号之后,就会接收紧接在第1通知信号之后的第2通知信号。第2通知信号通报以各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突发分配信息(burst allocation information)。

接收到第2通知信号的无线终端对其中的突发分配信息进行确认,如果是以本地无线终端(local radio terminal)为目的地的分配,就从呼叫等待状态迁移到通信状态,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如果不是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无线终端就保持呼叫等待状态(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现有方法中,无论呼叫哪个无线终端,处于呼叫等待状态的所有无线终端都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这种做法的问题是,未被呼叫的无线终端也接收第2通知信号,接收第2通知信号时的电力消耗会缩短无线终端内的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该问题随着一个无线基站所容纳的无线终端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为显著。因此,在每个无线基站容纳数万个无线终端的超多维连接无线接入系统中,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非专利文献1:宽带移动接入系统(HiSWANa)标准规范,ARIBSTD-T702.0版,2002年11月27日2.0修改,社团法人电波产业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借鉴了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从而延长无线终端内的电池的使用寿命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是这样一种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即:具有固有ID的多个无线终端共享由多个无线时隙构成的无线帧,无线基站利用所述无线帧的通知用时隙呼叫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无线基站执行以下步骤:通知信号生成步骤,生成第1通知信号和第2通知信号,该第1通知信号包含被呼叫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该第2通知信号包含针对被呼叫的无线终端的所述无线时隙的分配位置信息;无线帧生成步骤,生成无线帧,该无线帧在所述通知用时隙中包含所述第1通知信号和紧接在该第1通知信号之后的所述第2通知信号;以及无线帧发送步骤,将所述无线帧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执行以下步骤:通知信号接收步骤,接收由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所述第1通知信号;通知信号判定步骤,检测通过所述通知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第1通知信号中是否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ID的一部分信息,如果包含,则判定为继续接收所述第2通知信号;数据接收步骤,在由所述通知信号判定步骤判定为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2通知信号,如果所述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没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则中止接收,如果所述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则根据所述第2通知信号中包含的无线时隙的分配位置信息,接收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给本地无线终端的数据。

(2)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所述无线基站执行以下步骤:将所述无线终端分割为多个组,并设定由多个无线帧构成的超帧的步骤;针对每个组,根据所述超帧内的多个无线帧预先设定对应的无线帧的步骤,所述无线终端执行以下步骤:在所述预先设定的无线帧中,接收所述第一通知信号或者接收第一通知信号和第二通知信号。

由此,在无线终端就可以实施间歇式信号接收,能够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因此,能够延长无线终端内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3)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所述第1通知信号包含固定长度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包含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所述类别信息表示与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或者部分ID模式的长度、或者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长度相关联的信息,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表示多个所述部分ID模式,所述部分ID模式表示被呼叫的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或全部信息。

由此,能够使第1通知信号保持固定长度,无线终端中的接收处理变得简单,并且处理开销减小。

(4)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使用呼叫对象,即无线终端的数量作为类别信息。

(5)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根据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所述部分ID模式的数量而相应地改变1个所述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

由此,无论被呼叫的无线终端有多少个,第1通知信号都能够保持固定长度。

(6)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针对被呼叫的每个无线终端,通过比特模式来表示在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中被指定的无线终端的ID信息,所述比特模式是被呼叫的无线终端的ID的全部或一部分,即多个比特的比特模式,并且是与在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中被指定的1个所述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相当的比特模式。

由此,能够对由无线终端ID信息所指定的比特模式数量(部分ID模式数量)以上数量的无线终端进行呼叫。

(7)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如果被呼叫的无线终端之中多个无线终端的ID的多个比特的比特模式在如下范围内都相同,则所述无线基站将该比特模式相同的多个无线终端当做1个无线终端,生成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其中该范围是在所述无线终端ID信息中被指定的1个所述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的范围。

由此,能够对由无线终端ID信息指定的比特模式数量(部分ID模式数量)以上数量的无线终端进行呼叫。

(8)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是这样一种无线无线接入系统,即:具有固有ID的多个无线终端共享由多个无线时隙构成的无线帧,无线基站利用所述无线帧的通知用时隙呼叫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无线基站具有:通知信号生成部,生成第1通知信号和第2通知信号,该第1通知信号包含被呼叫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该第2通知信号包含针对被呼叫的无线终端的所述无线时隙的分配位置信息;无线帧生成部,生成无线帧,该无线帧在所述通知用时隙中包含所述第1通知信号和紧接在该第1通知信号之后的所述第2通知信号;第1发送接收部,将所述无线帧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并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终端具有:第2发送接收部,接收由所述第1发送接收部发送的所述第1通知信号,并向所述无线基站发送无线信号;通知信号判定部,检测所述第2信息发送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第1通知信号中是否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ID的一部分信息,如果包含,则判定为继续接收所述第2通知信号;通知信号接收部,在所述通知信号判定部判定为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情况下,紧接在第一通知信号之后继续接收所述第二通知信号;数据接收部,在所述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没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的情况下中止接收,而在所述接收到的第2通知信号中有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信息的情况下,则根据所述第2通知信号中所包含的无线时隙的分配位置信息,接收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给本地无线终端的数据。

这样,能够利用第1通知信号限定需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无线终端,不会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因此,能够延长无线终端内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中,无线基站发送的第1通知信号之中包含用于识别呼叫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无线终端接收第1通知信号,如果该第1通知信号中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则接收第2通知信号。

由此可以检测出实际接收数据的定时(timing),除了该无线终端以外则不执行第2通知信号的接收动作。

这样,能够利用第1通知信号限定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无线终端,不会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因此,能够延长无线终端内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结构实例的图。

图3是表示MAC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数据接收序列的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BCCH间歇式接收的情况下的帧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BCCH间歇式接收的实例的图。

图7是表示数据发送的实例(无呼叫的情形)的图。

图8是表示数据发送的实例(有呼叫并且呼叫无线终端小于等于一定数量的情形)的图。

图9是表示数据发送的实例(有呼叫并且呼叫无线终端大于等于一定数量的情形)的图。

图10是表示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的实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的实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信息类别为010、呼叫无线终端数量为4的情况下的实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的实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有线网络

11......无线基站

12......无线基站的控制部

13......通知信号生成部

14......MAC帧生成部

15......发送接收部

16......数据库

21......无线终端

22......无线终端的控制部

23......发送接收部

24......通知信号判定部

25......通知信号接收部

26......数据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涉及在无线接入网中呼叫无线终端的方法。在现有的呼叫无线终端的方法中,当从容纳多个无线终端的无线基站呼叫特定的无线终端时,所有的无线终端都要接收用于表示有呼叫的第1通知信号和用于通知具体的呼叫无线终端信息的第2通知信号这两者。因此,除了被呼叫的无线终端以外,其他的无线终端也因为接收第2通知信号而产生了无用的功耗。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1通知信号中包含表示呼叫无线终端的一部分ID信息,所有无线终端都从无线基站接收第1通知信号。另外,该无线终端从无线基站接收紧接在第1通知信号之后的第2通知信号,从而检测实际进行数据接收的定时。另一方面,除该无线终端以外均不接收第2通知信号。由此,可以降低无线终端中的功耗。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针对第1通知信号的结构中将用于存储呼叫无线终端信息的区域设为固定和可变这两种情形进行说明。

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无线基站11将所呼叫的无线终端的ID的一部分信息作为通过第1通知信号进行发送的呼叫信息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1。另外,所发送的呼叫信息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构成。该类别信息表示与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或者部分ID模式的长度、或者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长度相关联的信息。无线终端ID信息由部分ID模式构成,该部分ID模式具有所呼叫的多个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或全部信息。由类别信息确定所表示的是哪一种信息。另外,呼叫信息的长度是固定长度。因此,被呼叫的无线终端数量越多,作为无线终端ID信息而发送的部分ID模式的长度越短。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针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由连接到有线网络10的一个无线基站11和经由该无线基站11连接到有线网络10的多个(在图1中是3个)无线终端21构成。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经由无线电路30实施的通信中使用TDMA/TDD(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多址/时分双工)接入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的结构实例的图。在图2中仅示出了与本实施方式直接相关的构成部件。

在图2中,无线基站11的控制部12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部12对无线基站11内的各部分进行统一控制。

通知信号生成部13生成所述的第1通知信号和第2通知信号。该第1通知信号中包含“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作为呼叫信息。另外,第2通知信号中包含针对无线终端21的呼叫数据的无线时隙的分配信息。

MAC帧生成部14(也称为无线帧生成部)生成MAC帧,该MAC帧中包含第1通知信号、紧接在第1通知信号之后的第2通知信号、以及发送数据等。

发送接收部15(也称为第1发送接收部)与无线终端2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数据库16中存储了无线终端21的ID信息等。此外,第1通知信号、第2通知信号、MAC帧等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另外,无线终端21的控制部22具有CPU、ROM、RAM等。控制部22对无线基站21内的各部分进行统一控制。通知信号判定部24基于从无线基站11接收到的第1通知信号,判定是否进一步接收第2通知信号。

通知信号接收部25在通知信号判定部24判定为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第2通知信号。当利用第2通知信号检测到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无线时隙的分配信息的情况下,数据接收部26基于该分配信息接收从无线基站11发送给本地无线终端21的数据。另外,发送接收部23(也称为第2发送接收部)与无线基站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的MAC帧的结构的图。

MAC帧的长度是固定长度。MAC帧的前半部分是从无线基站11通向无线终端21的下行链路。MAC帧的后半部分是从无线终端21通向无线基站11的上行链路。

下行链路由用于发送通知信号的广播区域和用于发送单播数据的按需分配区域构成。在广播区域中发送BCCH(Broadcast Control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FCCH(Frame Control Channel:帧控制信道)、RFCH(Random Access Feedback Channel:随机接入反馈信道)。

在按需分配区域中发送UDCH(User Data Channel:用户数据信道)、LCCH(Link Control Channel:链路控制信道)。此外,所述的通知用时隙相当于BCCH、FCCH。

BCCH是用于通知无线基站ID、MAC帧编号等系统公共信息的信道,相当于第1通知信号。FCCH是用于通知表示该MAC帧的结构的信息的信道,相当于第2通知信号。

利用RFCH从无线基站11向无线终端21通知所述MAC帧中的随机接入的成败、无线终端21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参数、或者RA时隙信息。

UDCH是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信道。LCCH是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用信息的信道。RACH是随机接入时使用的信道。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21中的数据接收序列的图。无线终端21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首先从无线基站11接收BCCH(步骤S11)。BCCH中包含FCCH的长度信息。

无线终端21基于该FCCH的长度信息,从无线基站11接收随后发送来的FCCH(步骤S12)。FCCH中包含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UDCH的发送开始位置和长度信息。

无线终端21通过接收FCCH而获取发送给本地无线终端21的UDCH的位置信息(步骤S13),并开始接收数据(步骤S14)。无线终端21在由步骤S13获取的信息确定的位置处从无线基站11接收UDCH(步骤S15)。

在该无线接入系统中,在从无线基站11向无线终端21间歇式发送数据并且数据流量小(无线终端21中的数据到达间隔非常长的情形)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1为了降低待机时的功耗而进行间歇式BCCH接收。在无线终端21处于间歇式BCCH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1并不接收每个MAC帧、BCCH接收,而是以预先确定的帧周期进行BCCH接收。另外,在其他的帧中,无线终端21不从无线基站21接收BCCH。由此,无线终端21能够节约电力消耗。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21为了实施间歇式BCCH接收而使用的帧结构的图。

在进行间歇式BCCH接收的情况下的帧结构中,将0号~N-1号共计N个MAC帧组合起来构成各超帧#0~#4(图5中的上层的图)。一个超帧中所包含的N个MAC帧中从开头按顺序分配了帧编号(0号~N-1号)。

例如,超帧#1由MAC帧#0~#N-1构成(图5中的中间的图)。另外,MAC帧#2由包含BCCH、FCCH、RFCH、UDCH、UDCH、UDCH、LCCH、LCCH的下行链路和包含UDCH、UDCH、LCCH、LCCH、RACH、RACH、RACH、RACH的上行链路构成(图5中的下层的图)。

进行间歇式BCCH接收的无线终端21在等待接收的状态下仅在第m号MAC帧中接收BCCH。此外,m是大于等于0而小于等于N-1的整数,由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预先确定。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21在进行间歇式BCCH接收的情况下的接收实例的图。这里,说明无线基站11与无线终端21(无线终端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进行通信的情形。

图6中,无线终端21-1、21-2、21-3属于组G1。另外,无线终端21-4、21-5属于组G2。另外,无线终端21-6、21-7、21-7、21-8、21-9属于组G3。

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21-2、21-3仅在各超帧#1~#4中包含的第0号MAC帧#0中接收BCCH,在其他的MAC帧#2~#N-1中不接收BCCH。

属于组G2的无线终端21-4、21-5仅在各超帧#1~#4中包含的第1号MAC帧#1中接收BCCH,在其他的MAC帧#0、#2~#N-1中不接收BCCH。

属于组G3的无线终端21-6、21-7、21-8、21-9仅在第2号MAC帧#2中接收BCCH,在其他的MAC帧#0、#1、#3~#N-1中不接收BCCH。

接着,参照图7、图8和图9说明从无线基站11向某个特定的无线终端21发送数据的情形。

如果在等待接收的状态下向正在接收第0号BCCH的无线终端21-1发送数据,无线基站11就会在超帧#1~#4中的第0号MAC帧#0中发送数据。该MAC帧#0的BCCH中包含“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作为无线终端21的呼叫信息。

关于“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图7是表示在没有发送数据(没有呼叫)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1的接收动作的图。在没有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无线基站11通过BCCH发送到无线终端21的“类别信息”就成为表示没有发送数据的信息。隶属于包含无线终端21-1的组G1的各无线终端21从无线基站11接收各超帧#1~#4中包含的第0号MAC帧#0。该MAC帧#0中包含BCCH、FCCH、RFCH、UDCH、UDCH、LCCH、LCCH或者UDCH、UDCH、LCCH、LCCH、RACH、RACH。但是,隶属于包含无线终端21-1的组G1的各无线终端21仅接收BCCH,不接收FCCH等其他信道。

图8是表示在有发送数据(有呼叫)并且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小于等于规定的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1的接收动作的图。在这种情况下,隶属于组G1的各无线终端21-1、21-2、21-3接收各超帧#1~#4中包含的同一MAC帧#0,无线基站11通知这些无线终端21-1、21-2、21-3要利用BCCH在该帧中向这些无线终端21-1、21-2、21-3发送数据。图8表示的是向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发送数据的情形。另外,示出了无线基站11在超帧#2中的第0号MAC帧#0中将数据发送到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21-2、21-3的情形。

“类别信息”是表示有发送数据并且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小于等于一定数量的信息。

各无线终端从无线基站11接收BCCH。此外,各无线终端21确认该BCCH内的呼叫信息字段中是否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判断发现呼叫信息字段中包含本地无线终端ID(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的无线终端(在图8中是无线终端21-1),从无线基站11接收接着发送来的FCCH。在FCCH中确认了以本地无线终端为目的地的分配的无线终端21-1从无线基站11接收UDCH,并获取数据。

另一方面,判断发现BCCH内的呼叫信息字段中不包含本地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的无线终端(在图8中是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之中除无线终端21-1以外的无线终端)仅接收BCCH,不从无线基站11接收FCCH和UDCH。

图9是表示在有发送数据(有呼叫)并且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大于等于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1的接收动作的图。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基站11向隶属于接收同一MAC帧(在图9中是第0号MAC帧)的组G1的无线终端21-1、21-2、21-3发出通知,告知将利用BCCH在该帧中进行发送。在图9中,无线基站11在超帧#2中的第0号MAC帧中向隶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发送数据。“类别信息”是表示有发送数据并且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大于等于一定数量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隶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21-2、21-3从无线基站11接收紧接在BCCH后面的FCCH,确认是否分配了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UDCH。判断发现在FCCH中分配了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UDCH的无线终端21(从无线基站11接收到呼叫的无线终端21)在FCCH中确认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分配,接收UDCH,并从无线基站11接收数据。

如图9所示,隶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21-2、21-3接收各超帧#1~#4中包含的第0号MAC帧。

隶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21-1接收第0号MAC帧中包含的BCCH、FCCH。

隶属于组G1的无线终端之中的、从无线基站11接收了呼叫的无线终端21在接收BCCH、FCCH的同时也接收UDCH。

图10表示在BCCH中发送的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的实例。

呼叫信息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这两者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包含无线终端ID的信息。无线终端ID的信息是多个部分ID模式。部分ID模式是表示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比特模式。

类别信息包含与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或者部分ID模式的长度、或者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长度相关联的信息。

在图10所示的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中,类别信息的长度是3比特的固定长度,无线终端ID信息的长度是32比特的固定长度。

图11表示在使用图10所示的呼叫信息格式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

图11(a)表示在将部分ID模式设定为4比特时模式数量大于等于9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图11(a)中,类别信息为111。

图11(b)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8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b)中,类别信息为11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4比特的ID0、ID1、ID2、ID3、ID4、ID5、ID6、ID7。

图11(c)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6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c)中,类别信息为10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5比特的ID0、ID1、ID2、ID3、ID4、ID5。

图11(d)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5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d)中,类别信息为10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6比特的ID0、ID1、ID2、ID3、ID4、ID5。

图11(e)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4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e)中,类别信息为01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8比特的ID0、ID1、ID2、ID3。

图11(f)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3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f)中,类别信息为01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10比特的ID0、ID1、ID2。

图11(g)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2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1(g)中,类别信息为00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16比特的ID0、ID1。

图11(h)表示没有呼叫终端的情况下的信息模式。在图11(h)中,类别信息为000。

如图11(a)~(h)所示,呼叫信息的类别信息因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不同而不同。

在图11中,构成1个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数量为0、2、3、4、5、6、8这7个数中的一个。

在图11中,无线终端ID信息的长度为32比特的固定长度。因此,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2的情况下(图11的(g)),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16比特。

另外,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3的情况下(图11的(f)),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10比特。

另外,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4的情况下(图11的(e)),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8比特。

另外,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5的情况下(图11的(d)),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6比特。

另外,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6的情况下(图11的(c)),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5比特。

另外,在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8的情况下(图11的(b)),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比特长度为4比特。

由无线基站11决定如何设置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和长度。

下面说明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数量和模式长度的决定方法。

其中,这里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无线系统中每一个无线基站11最大可以容纳65535个无线终端21的情形。另外,针对为了向无线终端21分配不重复的无线终端ID而将无线终端ID(MAC-ID)设定为16比特的情形进行说明。

在使用图11所示格式而生成呼叫信息的过程中,无线基站11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16比特。由此,无线基站11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16比特的比特模式。

当部分ID模式为16比特的情况下,由于所使用的系统的MAC-ID长度为16比特,因此,部分ID模式被设定为MAC-ID。

仅在所生成的比特模式数量小于等于2的情况下,亦即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小于等于2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为2,部分ID模式的长度设为16比特。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3,亦即呼叫无线终端数量大于等于3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16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3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1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10比特。由此,无线基站11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10比特的比特模式。究竟应该提取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如果所生成的比特模式中存在多个相同的比特模式,则保留其中的一个比特模式,删除其余的比特模式(比特模式删除处理)。

图12是表示上述比特模式删除处理的实例的图。这里针对应呼叫的无线终端21是无线终端21-1、21-2、21-3、21-4共计4个无线终端的情形进行说明。各无线终端21-1、21-2、21-3、21-4的MAC-ID分别是11357、22457、25693、51162。将这些MAC-ID表示为2进制数,则分别是0010110001011101、0101011110111001、0110010001011101、1100011111011010(图12(a))。

这里,假设无线基站11从无线终端ID中选出的比特为低位10比特,则分别生成0001011101、1110111001、0001011101、1111011010这样的4个10比特的比特模式(图12(b))。

观察所生成的比特模式可知,“MAC-ID=11357”的无线终端21-1和“MAC-ID=25693”的无线终端21-3具有相同模式。由此可知,呼叫时所使用的ID信息有3个模式就足够了,因而删除任意一个模式。因此,最终需要发送的比特模式就是0001011101、1110111001、1111011010这3个(图12(c))。

仅在实施了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的比特模式的数量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定为3,将其长度设定为10比特。这里,呼叫无线终端数量为4个,而应发送的比特模式为3个。因此,使用长度为10比特的部分ID模式(图11(f))。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4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10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4的情况下,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8比特。由此,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8比特的比特模式。究竟应该提取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如果所生成的比特模式中某一比特模式存在多个,则保留其中的一个比特模式,删除其余的比特模式(比特模式删除处理)。

仅在实施了上述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的比特模式的数量小于等于4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定为4,将其长度设定为8比特。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5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8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5的情况下,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6比特。由此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6比特的比特模式。究竟应该提取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如果所生成的比特模式中某一比特模式存在多个,则保留其中的一个比特模式,删除其余的比特模式(比特模式删除处理)。

仅在实施了上述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的比特模式的数量小于等于5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定为5,将其长度设定为6比特。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6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6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6的情况下,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5比特。由此,无线基站11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5比特的比特模式。究竟应该提取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如果所生成的模式中某一比特模式存在多个,则保留其中的一个比特模式,删除其余的比特模式(比特模式删除处理)。

仅在实施了上述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的比特模式的数量小于等于6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定为6,将其长度设定为5比特。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7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5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7的情况下,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4比特。由此,无线基站11生成数量与呼叫无线终端数量相同的4比特的比特模式。究竟应该提取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如果所生成的比特模式中某一比特模式存在多个,则保留其中的一个比特模式,删除其余的比特模式(比特模式删除处理)。

仅在实施了上述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的比特模式的数量小于等于8的情况下,将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设定为8,将其长度设定为4比特。

在比特模式的数量大于等于9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提取4比特而生成的比特模式的模式数量大于等于9的情况下,使用表示“呼叫所有终端”的呼叫信息(图11(a))。

在没有呼叫无线终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000(2进制表示),向无线终端21发出(图11(h))不在该MAC帧中发送数据的通知。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2、部分ID模式长度为16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001。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16比特。

在所使用的无线系统中每一个无线基站11能够容纳65535个无线终端21的情况下,为各无线终端21分配不重复的无线终端ID。为此,无线终端ID(MAC-ID)必须采用16比特的长度。这里,如果将无线终端ID(MAC-ID)设定为16比特,则在选择16比特作为部分ID模式的大小的情况下,部分ID模式被设定为MAC-ID。

接收到BCCH的无线终端21对本地无线终端21的MAC-ID和无线终端ID的信息中所包含的MAC-ID进行比较。如果这些MAC-ID相同,无线终端21就从无线基站11接收FCCH。然后,无线终端21从无线基站11接收UDCH,并接受数据。

如果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数量为1个,则对图11(g)的部分ID模式ID0、ID1两者设定同一无线终端ID(MAC-ID)。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3、部分ID模式长度为10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010。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10比特。究竟应该设定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对部分ID模式设定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比特的过程中,针对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的多个比特模式实施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其结果是比特模式的数量不足3个,则将所提取的比特模式之中最终剩下的某一个比特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信息的多个部分ID模式。例如,如果呼叫对象是4个无线终端21,从各个无线终端ID提取的比特模式经过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后剩下A和B这两个比特模式,则将图11(f)的部分ID模式ID0设定为A、ID1设定为B,剩下的ID2设定为A或B。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4、部分ID模式长度为8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011。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8比特。究竟应该设定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对部分ID模式设定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比特的过程中,针对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的多个比特模式实施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其结果是比特模式的数量不足4个,则将所提取的比特模式之中最终剩下的某一个比特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信息的多个部分ID模式。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5、部分ID模式长度为6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100。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6比特。究竟应该设定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对部分ID模式设定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比特的过程中,针对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的多个比特模式实施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其结果是比特模式的数量不足5个,则将所提取的比特模式之中最终剩下的某一个比特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信息的多个部分ID模式。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6、部分ID模式长度为5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100。在这种情况下,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5比特。究竟应该设定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对部分ID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比特的过程中,针对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的多个比特模式实施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其结果是比特模式的数量不足6个,则将所提取的比特模式之中最终剩下的某一个比特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信息的多个部分ID模式。

在使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为8、部分ID模式长度为4比特的无线终端ID信息的情况下,类别信息为110。在这种情况下,在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中分别设定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之中的4比特。究竟应该设定无线终端ID的哪些比特,这要遵循无线基站11和无线终端21之间预先确定的规则。

在对部分ID模式设定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比特的过程中,针对从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中提取的多个比特模式实施比特模式删除处理。其结果是比特模式的数量不足8个,则将所提取的比特模式之中最终剩下的某一个比特模式设定为无线终端ID信息的多个部分ID模式。

在将部分ID模式长度设定为4比特时模式数量大于等于9的情况下,类别信息是111。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BCCH的所有无线终端21都从无线基站11接收紧接在BCCH之后的FCCH。此外,无线终端21确认是否分配了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UDCH。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BCCH中的呼叫信息字段中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分别是固定长度的方式。而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则针对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组合而成的呼叫信息字段是固定长度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差异仅在于呼叫信息的结构,其他方面相同。

以下针对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组合而成的呼叫信息字段是固定长度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BCCH进行发送的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的图。图13所示的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与图10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呼叫信息字段的格式一样,也是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两者构成的。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都是可变长度,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的图。

图14(a)表示在将部分ID模式设定为4比特时模式数量大于等于8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图14(a)中,类别信息为00001。

图14(b)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7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b)中,类别信息为001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4比特的ID0、ID1、ID2、ID3、ID4、ID5、ID6。

图14(c)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6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c)中,类别信息为1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5比特的ID0、ID1、ID2、ID3、ID4、ID5。

图14(d)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5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d)中,类别信息为1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6比特的ID0、ID1、ID2、ID3、ID4。

图14(e)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4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e)中,类别信息为001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7比特的ID0、ID1、ID2、ID3。

图14(f)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3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f)中,类别信息为0001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9比特的ID0、ID1、ID2。

图14(g)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2的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g)中,类别信息为01,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15比特的ID0、ID1。

图14(h)表示部分ID模式数量为1情况下呼叫信息的信息模式。在图14(h)中,类别信息为00010,并包含了作为部分ID模式的分别为16比特的ID0。

图14(i)表示没有呼叫终端的情况下的信息模式。图14(i)中,类别信息为00000。

呼叫信息的类别信息因构成无线终端ID信息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不同而不同。就用于决定部分ID模式的数量和长度的算法而言,虽然所使用的部分ID模式的长度不同,但与图10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决定方法相同。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接收到呼叫信息的无线终端21并不会事先知道类别信息长度,因此,首先读取开头的2比特。

如果开头的2比特是01、10、11,即可知道部分ID模式的数量分别是2、5、6,其长度分别是15、8、5比特。

如果开头的2比特是00,则再读取2比特。如果从开头起的第3比特和第4比特这2比特是10、11,即可知道部分ID模式的数量分别是4、7,其长度分别是7、4比特。

如果从开头起的第3比特和第4比特这2比特是01,则再读取1比特。之后,如果是0,则部分ID模式的数量是1,其长度是16比特。另一方面,如果是1,则部分ID模式的数量是3,其长度是9比特。

在开头的2比特是00并且从开头起的第3比特和第4比特这2比特是00的情况下,也再读取1比特。如果第5比特是0,则表示没有呼叫无线终端。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BCCH的所有无线终端21都不从无线基站11接收紧接在BCCH之后的FCCH。另一方面,当第5比特是1、部分ID模式为4比特时,表示模式数量大于等于8。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BCCH的所有无线终端21都接收紧接在BCCH之后的FCCH,并确认是否分配了以本地无线终端21为目的地的UDCH。

各无线终端21通过执行上述步骤来区分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另外,各无线终端21获知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其长度,判定无线终端ID信息中的部分ID模式与本地无线终端21的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是否一致。

继而,如果这些无线终端ID相一致,无线终端21就从无线基站11接收紧接在BCCH之后的FCCH。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无线基站11向无线终端21发送无线终端ID的一部分信息作为第1通知信号中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由类别信息和无线终端ID信息构成。

类别信息表示与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或者部分ID模式的长度、或者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长度相关联的信息。无线终端ID信息表示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的ID的一部分信息。相应于无线终端ID信息中包含的部分ID模式的数量、或者部分ID模式的长度、或者部分ID模式的数量及长度选择呼叫信息的格式。呼叫信息的长度是固定长度。

此外,在将无线终端21划分为呼叫组的情况下,应划分为无线终端ID的重复最少的组。

这样,在第1通知信号中限定需要接收第2通知信号的无线终端21,由此,能够不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因此,能够延长无线终端21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外,无论有多少个被呼叫的无线终端21,第1通知信号都是固定长度,因此,无线终端21的接收动作简单,并且处理开销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无线接入系统并不限于上述图示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加以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能够不增加呼叫延迟时间而大幅度降低无线终端在呼叫等待状态下的待机功耗、从而延长无线终端的电池的使用寿命的无线终端呼叫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