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

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包括阀体、主阀杆、前盖与后盖,阀体内开设有阀腔,在阀体的前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前盖,在阀体的后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后盖,在阀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主阀杆,所述主阀杆的前端部伸入前盖内,在主阀杆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片,活塞片与前盖的内壁之间密封,在阀体的阀腔内一体固定设有隔板,在隔板上一体连接有隔片,隔片与阀体一体固定连接,主阀杆横向穿透副流道、隔板、回油腔与连通腔,在主阀杆的中段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位于第二环形凹槽的左侧,第二环形凹槽右侧的主阀杆设有主阀杆凸环。本发明可以实现回油无级调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493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98096.6

  • 发明设计人 陈浩军;

    申请日2010-09-30

  • 分类号F15B13/02;

  • 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曹祖良

  •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旺庄街道城南路20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0: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15B13/02 专利号:ZL2010102980966 申请日:20100930 授权公告日:201210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0-03

    授权

    授权

  • 2011-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5B13/02 申请日:2010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阀,尤其是一种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卸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与自卸车配套使用的液压换向阀,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目前国内自卸汽车使用的液压分配阀只能实现两级调速,即只能在快速下降与慢速下降二者之间切换,不能实现下降速度的无级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油缸下降时能实现无级变速的液压换向阀。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包括阀体、主阀杆、前盖与后盖,阀体内开设有阀腔,在阀体的前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前盖,在阀体的后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后盖,在阀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主阀杆,所述主阀杆的前端部伸入前盖内,在主阀杆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片,活塞片与前盖的内壁之间密封,在前盖上设有驱动主阀杆左右滑动的动力,在阀体的阀腔内一体固定设有隔板,隔板将阀腔分为内腔体、外腔体与连通腔,外腔体为副流道,在隔板上一体连接有隔片,隔片与阀体一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片将内腔体分隔为左腔体与右腔体,左腔体为回油腔,右腔体为进液腔,所述的回油腔与连通腔选择性连通,进液腔与副流道选择性连通,连通腔与副流道常通;所述的主阀杆横向穿透副流道、隔板、回油腔与连通腔,在主阀杆的中段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位于第二环形凹槽的左侧,第二环形凹槽右侧的主阀杆设有主阀杆凸环;

活塞片连同主阀杆左滑至最大行程时,副流道与回油腔连通,回油腔与进液腔连通,进液腔与连通腔连通;

活塞片连同主阀杆处于左位中等行程时,副流道与回油腔之间的直接通道被封堵,回油腔与进液腔之间具有微间隙,进液腔与连通腔连通;

活塞片连同主阀杆右滑至最大行程时,副流道与回油腔之间的直接通道被封堵,回油腔与进液腔之间连通,主阀杆凸环阻断回油腔与连通腔之间的直接通道。

在活塞片左右两侧的前盖上开设有第一压缩空气进气孔与第二压缩空气进气孔。

在活塞片右侧的主阀杆上开设有外台阶,在该外台阶上设有弹簧座,弹簧座上坐有复位弹簧;在前盖的内壁开设有内台阶,在内台阶上设有弹簧盖,弹簧盖与复位弹簧配合。

在主阀杆尾端轴向开设有连通孔,在主阀杆上开设有阻尼孔,所述的阻尼孔与连通孔连通;在后盖与阀体之间形成后腔,连通孔与所述的后腔连通。

本发明可以实现回油过程的无级调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状态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的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带有回油无级调速作用的液压换向阀,包括阀体1、主阀杆2、前盖3与后盖4,阀体1内开设有阀腔,在阀体1的前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前盖3,在阀体1的后端部密封固定安装有后盖4,在阀体1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主阀杆2,所述主阀杆2的前端部伸入前盖3内,在主阀杆2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片5,活塞片5与前盖3的内壁之间密封,在前盖3上设有驱动主阀杆2左右滑动的动力,在阀体1的阀腔内一体固定设有隔板6,隔板6将阀腔分为内腔体、外腔体与连通腔11,外腔体为副流道7,在隔板6上一体连接有隔片8,隔片8与阀体1一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片8将内腔体分隔为左腔体与右腔体,左腔体为回油腔9,右腔体为进液腔10,所述的回油腔10与连通腔11选择性连通,进液腔10与副流道7选择性连通,连通腔11与副流道7常通;所述的主阀杆2横向穿透副流道7、隔板6、回油腔10与连通腔11,在主阀杆2的中段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2与第二环形凹槽13,第一环形凹槽12位于第二环形凹槽13的左侧,第二环形凹槽13右侧的主阀杆2设有主阀杆凸环24;

活塞片5连同主阀杆2左滑至最大行程时,副流道7与回油腔9连通,回油腔9与进液腔10连通,进液腔10与连通腔11连通;

活塞片5连同主阀杆2处于左位中等行程时,副流道7与回油腔9之间的直接通道被封堵,回油腔9与进液腔10之间具有微间隙,进液腔10与连通腔11连通;

活塞片5连同主阀杆2右滑至最大行程时,副流道7与回油腔9之间的直接通道被封堵,回油腔9与进液腔10之间连通,主阀杆凸环24阻断回油腔10与连通腔11之间的直接通道。

在活塞片5左右两侧的前盖3上开设有第一压缩空气进气孔14与第二压缩空气进气孔15。在第一压缩空气进气孔14、第二压缩空气进气孔15内通入高压空气,可以驱动主阀杆2左右滑动。

在活塞片5右侧的主阀杆2上开设有外台阶16,在该外台阶16上设有弹簧座17,弹簧座17上坐有复位弹簧18;在前盖3的内壁开设有内台阶19,在内台阶19上设有弹簧盖20,弹簧盖20与复位弹簧18配合。

在主阀杆2尾端轴向开设有连通孔21,在主阀杆2上开设有阻尼孔22,所述的阻尼孔22与连通孔21连通;在后盖4与阀体1之间形成后腔23,连通孔21与所述的后腔23连通。

刚开始工作时,压缩空气从第一压缩空气进气孔14进入气缸体,活塞片5连同主阀杆2处于最右端,此时回油腔9与进油腔10之间连通,进液腔10与连通腔11之间被封堵,副流道7与回油腔9之间被封堵;油液只能从进液腔10流入到回油腔9之后进入工作部件油缸。

当压缩空气从第二压缩空气进气孔15进入气缸体后,活塞片5连同主阀杆2开始由最右端缓慢向左运动至最左端。主阀杆2向左运动的过程中,进油腔10与回油腔9由开始的不连通状态 到 进油腔10与回油腔9之间微连通状态(如图1) 再到 进油腔10与回油腔9之间通道部分打开状态(如图2) 直至回油腔9与进油腔10之间通道完全连通,进油腔10与连通腔11连通,此时油液从回油腔9可以直接进入到进液腔10最后从连通腔11回到油箱,也可以从回油腔9经副流道7进入连通腔11最后回到油箱。该过程中,回油量随着进油腔10与回油腔9之间的打开大小而相应地线性变化,实现了回油过程的无级调速。

在油液从进液腔10注入连通腔11、再从连通腔11流入副流道7的过程中,一小部分油液从阻尼孔22流入连通孔21,再从连通孔21流入后腔23,实现泄压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