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

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6-氯-2-吡啶酚钠溶于水中,再加入碳酸钠和催化剂,在搅拌下制成悬浮液,向悬浮液中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当悬浮液的PH值降至5~6时,停止通入氯气,得到反应产物溶液;(2)向反应产物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2~14;过滤除去催化剂,再将反应液中的水蒸干,制得固体产物;(3)用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对固体产物进行萃取,常压蒸馏除去萃取液中的甲醇或乙醇后,所得产品即为目标产品;该方法为常压反应,反应温度近于常温,能耗低,设备选型容易,易于规模化生产,对环境污染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857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州市至诚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32133.3

  • 发明设计人 赵增国;单永华;

    申请日2010-07-21

  • 分类号C07D213/64(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15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周帅

  • 地址 262506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邵庄镇东台头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1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2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C07D 213/64 专利号:ZL2010102321333 申请日:20100721 授权公告日:20111109 登记生效日:20230727 解除日: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7-08-25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C07D213/64 授权公告日:20111109 解除日:20170727 申请日:20100721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6-03-09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C07D213/64 授权公告日:20111109 登记生效日:20160127 申请日:20100721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4-07-09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213/64 登记号:2014990000330 登记生效日:20140507 出质人:山东谦诚工贸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州支行 发明名称: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2-吡啶酚钠的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11109 申请日:2010072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05-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7D213/6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72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11-09

    授权

    授权

  • 2010-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213/64 申请日:2010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1-17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3,5,6-三氯吡啶酚钠是合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杀虫剂毒死蜱和除草剂绿草定的重要中间体。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对3,5,6-三氯吡啶酚钠的合成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了几种合成路线。

按原料划分可分为两类:⑴以三氯乙酰氯和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的合成工艺;⑵以吡啶和氯气为主要原料的合成工艺。

按工艺路线划分,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有以下几种工艺:

1.第一种工艺是以三氯乙酰氯和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如美国专利US4,327,216、欧洲专利0397281A2介绍了以三氯乙酰氯和乙腈为主要起始原料的合成方法。

此工艺是以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先进行加成反应,再经过环化、芳构化生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目前,国内生产的毒死蜱和绿草定使用的3,5,6-三氯吡啶酚钠,主要是这种工艺生产的。此工艺路线存在以下问题⑴此工艺路线产率不超过65%,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造成严重环境污染。⑵此工艺所用原料涉及:三氯乙酰氯、丙烯腈、硝基苯、苯甲酸乙酯、甲苯、烧碱、氯化亚铜、氰化亚铜以及氯化亚铜复合催化剂等。以三氯乙酰氯计,产率一般不超过65%,原料的其余部分以副产物的形式和溶剂、催化剂的一部分进入废水中,其中氰化亚铜有剧毒,硝基苯、甲苯、丙烯腈等也具有很高的毒性,会污染环境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2.第二种工艺路线是吡啶经高温氯化、还原、水解的工艺路线:该工艺是以吡啶和氯气为主要原料,吡啶经高温氯化生成五氯吡啶,再经还原生成四氯吡啶,最后经碱性水解生成三氯吡啶酚钠。此工艺国外已有工业化报导,国内仍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工业化报导。如美国专利US4,703,123;US4,738,536;欧洲专利EP0005064A1以及中国专利CN1421435和CN1421436介绍了以吡啶和氯气为主要起始原料的合成方法。这种工艺的缺点如下:⑴此工艺是吡啶在330℃的高温下进行氯化反应,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极高,反应器的材质选择有极大的局限性;⑵氯化反应得到的是四氯吡啶和五氯吡啶的混合物。再将混合物中的五氯吡啶还原成四氯吡啶,还原时需要大量的乙腈作溶剂,乙腈的用量为,五氯吡啶:乙腈=1:35,大量有毒化合物乙腈的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3.第三种工艺路线,即以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3,6-三氯吡啶等为原料,在加压和高温条件下生成2,3,5,6-四氯吡啶,然后再碱性水解的工艺路线,如US3,538,100;US4,810,797;中国专利CN100447133C等,这种工艺路线的缺点是:⑴此工艺是在高温条件下制得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3,6-三氯吡啶的基础上,仍需在压力下和180~250℃高温下反应约40小时,能耗高;⑵因为原料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3,6-三氯吡啶以及产品四氯吡啶都具有升华性质,因此通过这种工艺路线得到高纯2,3,5,6-四氯吡啶比较困难;⑶本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氯化反应,对反应器的材质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液相常压缓冲溶液法合成3,5,6-三氯吡啶酚钠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6-氯-2-吡啶酚钠溶于水中,再加入碳酸钠和催化剂,在搅拌下制成悬浮液,在常压和5~30℃条件下,向悬浮液中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当悬浮液的PH值降至5~6时,停止通入氯气,继续搅拌10~20分钟,得到反应产物溶液;

(2)向步骤(1)制得的反应产物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2~14;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再将反应液中的水蒸干,制得固体产物;

(3)用质量为固体产物3~5倍的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对固体产物进行萃取,常压蒸馏除去萃取液中的甲醇或乙醇后,所得产品即为3,5,6-三氯吡啶酚钠;

其中:步骤(1)中水用量为6-氯-2-吡啶酚钠质量的5~10倍,6-氯-2-吡啶酚钠与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1~1.5,催化剂为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催化剂的用量为每摩尔6-氯-2-吡啶酚钠使用5~30g。

所述步骤(3)制得的3,5,6-三氯吡啶酚钠还需进行干燥。

所述步骤(1)中的催化剂的用量为每摩尔6-氯-2-吡啶酚钠用10~20g。

所述步骤(2)中过滤出的催化剂,经水冲洗、干燥后,还可重复使用。

所述步骤(3)中的萃取共进行3次,将3次萃取的萃取液合并后再进行常压蒸馏,蒸馏回收萃取液中的甲醇或乙醇后,所得产品即为3,5,6-三氯吡啶酚钠。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⑴本发明为常压反应,反应温度近于常温,能耗低;

⑵本发明为常压反应,设备选型容易,易于规模化生产;

⑶本发明对环境污染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使用的氯化装置为一个500ml带搅拌的四口瓶,四口瓶的一个口装有通到液面底部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安全瓶连接,安全瓶通过胶管与氯气瓶的流量计连接。四口瓶的另一个口装有球形冷凝器,冷凝器的上口由胶管与安全瓶连接,安全瓶的另一端与盛有碱液的尾气吸收装置连接。四口瓶的第四个口用于加料、取样和测温。

实施例1

将含有0.1摩尔6-氯-2-吡啶酚钠和0.15摩尔碳酸钠的150ml水溶液,加入到上述四口瓶中,再加入1.5g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将四口瓶浸入冷水浴中,开启搅拌形成悬浮液并使悬浮液温度降至5℃,打开氯气阀门,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反应进行中生成缓冲溶液,控制氯气流速,以便将反应温度控制在5~30℃,当悬浮液PH值降至5~6时,停止通氯气,继续搅拌约15分钟后得到反应液;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2~14,然后过滤除去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干燥后可重复使用,再将反应产物溶液蒸干,制得固体产物,用无水甲醇作为溶剂对上述固体产物萃取3次,无水甲醇每次的用量为50ml,合并3次萃取的萃取液,将合并的萃取液进行蒸馏,回收萃取液中的甲醇,对蒸馏回收甲醇后得到的固体产物称重,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2.3g,产品纯度为90.1%,产率为91.3%。

实施例2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碳酸钠的用量为0.1摩尔,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1.7g,产品纯度为86.8%,产率为85.6%。

实施例3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的用量为1.0g,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1.2g,产品纯度为88.3%,产率为85.1%。

实施例4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N-氯代马来酰亚胺的用量为2g,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2.1g,产品纯度为89.3%,产率为88.7%。

实施例5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14.4g,产品纯度为83.3%,产率为54.5%。

实施例6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应温度控制在3~8℃,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2.1g,产品纯度为88.3%,产率为88.7%。

实施例7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萃取剂用同量的无水乙醇替代无水甲醇,最后制得3,5,6-三氯吡啶酚钠21.9g,产品纯度为89.1%,产率为88.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