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

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属于通信传输设施技术领域。该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线夹朝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线夹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采用本发明后,不仅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而且由于保持外导体的原有形态,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因此更为科学,连接也更为可靠。同时,本发明自身的结构也得到简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266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镇江市正恺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63717.X

  • 发明设计人 徐正;蔡建辉;

    申请日2010-05-06

  • 分类号H01R24/02(20060101);H01R13/502(20060101);H01R13/02(20060101);H01R13/187(20060101);H01R4/48(20060101);H01R4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102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何朝旭

  • 地址 212006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科技工业园区正恺电子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48: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24/40 授权公告日:20120125 终止日期:20140506 申请日:201005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4-1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R24/4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5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01-25

    授权

    授权

  • 2010-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24/02 申请日:2010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9-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属于通信传输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射频连接器种类繁多,其基本作用是借助自身的连接结构分别实现内壳和外壳与通信电缆的缆芯和外导体的可靠电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与对应插接装置的插接。

长期以来,申请人研究的一种现有射频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的步骤如图1的a-e所示:

步骤a、将电缆一端修剪平齐,包括去除毛刺、飞边,削平凸台1-1;

步骤b、剥去修剪端头长度约5mm的绝缘外护套层1-2和外导体,露出其中的绝缘介质1-4,并沿轴向将电缆外护套层和外导体割开6等分长度大于30mm的豁口1-3;

步骤c、将射频连接器后外壳6及其内部环圈套在电缆上,再将电缆上割开豁口的外导体与其内部的绝缘介质之间撬开约1mm的间隙,其间楔入衬套6-1,外面通过塑料环6-2套入压环6-3的内锥孔;

步骤d、将内导体3旋入缆芯内,实现电连接;

步骤e、将连接器的后外壳6前移套在压环6-3之外后,将前外壳5与后外壳6通过螺纹连接旋紧。

以上连接组装过程不仅很不方便,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损伤甚至折断电缆外导体,夹紧效果也很不理想,导致连接不可靠。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720031690.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快插自锁射频连接器,但分析可知,其结构并不适合移植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从而方便组装,保证可靠连接。同时本发明还将给出相应的快装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所述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所述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所述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所述线夹朝所述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所述线夹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所述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

本发明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连接电缆一端修剪平齐;

步骤二、剥去电缆修剪端头的绝缘外护套,露出其中的外导体;

步骤三、将后外壳套在待连接电缆上,同时使线夹内的C形簧圈卡箍在露出的外导体上,实现与外导体的电连接;

步骤四、将内导体与待连接电缆的缆芯电连接;

步骤五、将前外壳与后外壳旋合,使后外壳渐缩孔口朝内挤压线夹,箍紧待连接电缆。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线夹的开槽端口内具有周向延伸的波纹槽。这样可以在箍紧待连接电缆时,与其外圆形成彼此嵌合关系,有效增加连接后的抗拉拔力。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波纹槽内开有轴向延伸的凹槽。这样也可以在箍紧待连接电缆时,与其外圆形成彼此嵌合关系,有效增加连接后的抗扭转力。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内导体由具有与缆芯内螺纹相配外螺纹的内导体座和具有插孔的内导体头构成,所述内导体座邻近内导体头的一端具有插装孔,所述插装孔内装有小簧圈;所述内导体头外套有定位在前外壳内的绝缘子,邻近内导体座的一端插入所述插装孔,并通过所述小簧圈与内导体座构成电连接。

快装时,上述步骤四中,将所述内导体座旋入缆芯端头的内螺纹孔内,所述步骤五中,将内导体头固定在位于前外壳中的绝缘子内,在将前外壳与后外壳旋合的同时,使内导体头插入内导体座装有小簧圈的插装孔中。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而且由于保持外导体的原有形态,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因此更为科学,连接也更为可靠。同时,本发明自身的结构也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与电缆连接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小簧圈展开图,b为小簧圈截面图,c为小簧圈成形后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内导体座与电缆缆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2实施例与电缆连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如图2所示,基本结构为:外壳由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5和后外壳6构成,内导体如图3所示,由具有与缆芯内螺纹相配外螺纹的内导体座3和具有插孔1的内导体头2构成。内导体座3邻近内导体头的一端具有插装孔,插装孔内装有小簧圈8。内导体头2邻近内导体座3的一端插入插装孔,并通过小簧圈8与内导体座构成电连接。如图2所示,内导体头2外套有定位在前外壳5内的绝缘子4,从而使内导体通过绝缘子4的隔离位于前外壳5中。小簧圈的结构参见图4,由开有间隔栅孔的条状簧片(图4a)卷成C形(图4c)制成,其宽度方向截面呈朝内的圆弧凹陷(图4b)。

后外壳6背离前外壳5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前外壳5邻近内外壳6的台阶与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7。线夹7朝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一组周向均布的轴向延伸槽7-1,形成弹性夹爪结构。线夹7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7-2,并装有抵靠在限位台阶的C形簧圈10。该C形簧圈的结构与小簧圈类同,可以参见图4。后外壳6邻近前外壳1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根部的退刀槽用于安装密封圈11。前外壳5的相对端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线夹7的开槽端口内具有周向延伸的波纹槽7-3,波纹槽内由开有若干轴向延伸的凹槽7-4。

快装时,参见图6,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待连接电缆一端修剪平齐;

步骤b、剥去电缆修剪端头的绝缘外护套1-2,剥去长度控制在17±1mm,略大于C形簧圈的宽度,露出其中的外导体1-2’;

步骤c、将后外壳6套在待连接电缆上,同时使线夹7内的C形簧圈8卡箍在露出的外导体上,,实现与外导体的电连接;

步骤d、将内导体的内导体座3旋入缆芯端头的内螺纹孔内,与待连接电缆的缆芯电连接;

步骤e、将内导体头2固定在位于前外壳5中的绝缘子4内,再将前外壳5与后外壳6旋合,使后外壳6渐缩孔口朝内挤压线夹7,箍紧待连接电缆,同时使内导体头2插入内导体座3装有小簧圈8的插装孔中。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化,成本降低,连接方便,操作快捷,夹紧效果理想,连接性能可靠,节省了工程安装和维护的操作时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