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横机的选针机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及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

横机的选针机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及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

摘要

提供一种即便使三角座滑架高速移动时也难于发生选针错误的选针机构、及该选针机构中使用的选针片及隔距片。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机构具有:隔距片(7),保持在针床上形成的针槽内的规定位置;选针片(6),在针槽内自由滑动地与隔距片(7)并列,该隔距片(7)是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面对选针片(6)形成的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弹性弯曲部(71)),选针片(6)是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基点扣合部,形成在选针片(6)的前端侧,并且与针槽内固定的架设部扣合,将选针片(6)定位到基底位置;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推出片(65)),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和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通过彼此的接触来限定产生选针片(6)的滑动阻力的区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092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0880101457.4

  • 发明设计人 上山裕之;

    申请日2008-07-22

  • 分类号D04B15/82;D04B15/70;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高培培

  •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4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4B15/82 授权公告日:20120620 终止日期:20150722 申请日:200807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6-20

    授权

    授权

  • 2010-10-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5/82 申请日:2008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8-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机的选针机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及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横机中,使在与针床上并列设置的多个针槽内滑动的织针由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的三角座滑架上所搭载的编织用三角系统驱动,以进行编织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编织动作以成圈、集圈、浮线三种为基本动作。织针向齿口侧的突出位置在成圈时是最突出的进入位置,在集圈时是中间位置,在浮线时是后退到和齿口相反一侧的基底位置。

这些编织动作通过由选针机构控制织针的动作来进行。参照图8说明该选针机构。织针K具有:织针主体1、织针底脚片2、选针底脚片3、选针片4(图8(A))。在配置了该织针K的针床10上,多个针板10p在和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直立设置,相邻的针板10p之间变为针槽。一个针槽中收容一个织针K。进一步,针槽内与选针片4并列保持有隔距片5。

针织主体1是具有针钩11、开闭针钩11的针舌12的舌针,在织针主体1的基底侧连接有织针底脚片2。

织针底脚片2是使织针1沿着针槽移动以进行编织动作的部件。织针底脚片2上设有移圈动作用针踵21、及编织、线圈接受等动作时使用的编织动作用针踵22。该针踵21、22通过下述三角系统动作时,织针底脚片2向齿口g方向移动,使织针主体1进入齿口g。并且,织针底脚片2的中间部与贯通针板10p的钢琴丝10a抵接。并且,织针底脚片2在基底侧端部与针槽底部接触、通过下述选针底脚片3的前端在针槽底部侧受到推压时,弹性变形而弯曲。

选针底脚片3如下所述,是通过自身的位置进行是否推压织针底脚片2的选择的部件。该选针底脚片3在尾部32一侧具有和织针K的成圈、集圈、浮线各位置对应的三个凹部,通过任意一个凹部与钢琴丝10d扣合,进行进退方向的定位。选针底脚片3的前端部设置选择用针踵31。该选择用针踵31被推压于针槽底部一侧时,选针底脚片3的前端部沉入针槽内,使织针底脚片2的中间部弯曲,并使织针底脚片2的编织动作用针踵22沉入到针槽。当编织用针踵22沉入到针槽内时,上述编织用三角系统不作用于编织用针踵22,因此织针针踵2不向沿着针槽的方向滑动。

选针片4是用于改变选针底脚片3的位置的部件,在针槽内由钢琴丝10b、10c支持。选针片4上设有:通过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使选针片4向基底侧下推的下降用针踵41;使选针片4向齿口g上推的上升用针踵42。并且,在下降用针踵41和上升用针踵42之间,设置选针用针踵43。在针床上相邻连接的各选针片4上设置的选针用针踵43在两个针踵41、42之间,使选针片4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依次不同地设置。

进一步,选针片4在针槽内通过钢琴丝10b在针槽长度方向上定位,在该位置下以与钢琴丝10b的接触点为支点,可摆动地被支撑。具体而言,在选针片4的齿口侧具有与钢琴丝10b扣合的基点扣合部4A,在下降用针踵41的下方附近形成和钢琴丝10c扣合的凹部4B。在使基点扣合部4A与钢琴丝10b扣合的状态下,允许选针片4在上述凹部4B部范围内的摆动。

隔距片5在针槽内与选针片4并列收容,是如下用途的部件:通过使选针片变薄(变轻)而使通过选针促动器及编织用三角系统滑动的选针片的反应速度变为高速。隔距片5如图8(B)所示,在针槽内配置在与选针片4的动作范围基本重复的区域,由钢琴丝10b、10c、10e支撑。

参照图8(B)、图9、图10说明该选针机构在使三角座滑架沿着针床行进时如何动作。

选针机构的选针包括以下选择:第1阶段的选择,选择进行浮线的织针K,还是选择成圈或集圈的织针K;第2阶段的选择,选择进行集圈的织针K还是选择进行成圈的织针K(专利文献2是表示类似机构的文献)。三角座滑架具有相对图10的中心线100c左右对称的一对三角系统100,例如在三角座滑架向左行进时,对右侧的三角系统100而言,左侧的三角系统(省略图示)的右侧的选针促动器99L变为第1选针促动器,右侧的三角系统100的左侧的选针促动器99R成为第2选针促动器。图10中的箭头表示三角作用时的各针踵的转移状态。

首先,在图8(B)所示的织针K的配置状态(以下将该状态下的选针片4和选针底脚片3的位置作为B位置(基底位置))下,当三角系统100通过织针K时,通过图10的选针促动器99L使选针用针踵43不沉入到针槽内,从而进行第1阶段的选针。织针K变为非选针状态时,选针用针踵43、上升用针踵42沉入到针槽内(参照图9(A)),选针片4不再受到上升用选针引导三角88、选针起针三角89及后段的选针促动器99R的作用。即,变为织针底脚片2、织针主体1不进入齿口侧的浮线。

另一方面,织针K通过第1选针促动器99L被选针时,通过上升用针踵42和上升用选针引导三角88的上升部88a的扣合,选针片4进入齿口侧。此时,推出片45使选针底脚片3进入齿口侧,变为图9(B)的配置状态(以下将该状态下的选针片4和选针底脚片3的位置作为H位置(中间位置))。并且,通过下降用选针引导三角87的作用,仅选针片4返回到B位置,选针底脚片3保持H位置,织针K通过选针促动器99R接受第2阶段的选择。

在第2阶段的选择中变为非选针的织针K中,上升用针踵42沉入到针槽内。即,选针底脚片3维持在H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固定起针三角83的作用,使织针底脚片2向齿口侧移动,使织针主体1进入齿口g,进行集圈。

进一步,通过第2阶段的选择将织针K选针时,上升用针踵42被起针三角89顶起,选针片4和选针底脚片3进入齿口侧,变为图9(C)的配置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的选针片4和选针底脚片3的位置作为A位置(进入位置))。通过起针三角89顶起的选针片4通过作用于下降用针踵41的下降部87a,即刻返回到B位置。

并且,在A位置下,编织用针踵22受到固定起针三角82和可动起针三角83的作用,使织针主体1进入,通过弯纱三角84的作用使织针主体后退,进行成圈。进行完第2阶段的选针后,选针片4的尾部44被返回三角90上推,选针用针踵42从针槽突出,选针片4变为准备用于下一编织的选针的状态。

专利文献1:特公平7-33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74146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近些年来,在横机中为了对应编织速度的进一步的高速化,对三角座滑架的移动速度的高速化进行了研究。但三角座滑架移动速度的高速化中,用现有的选针机构会产生选针错误、选针机构的构成部件的磨损等问题。

如上所述,选针片4不仅沿着针槽滑动,而且以与钢琴丝10b的接触点为支点摆动,还伴随着其基底侧沉入到针槽内的动作。这些选针片4的动作需要不受到重力、振动等的影响,而仅通过三角系统100的作用来进行。因此,现有的选针片4全长弯曲为弓形,使选针片4的两端部接触针板10p、中间部接触隔距片5,从而对选针片4的动作产生规定的滑动阻力。

但在该选针片4中,使选针片4从H位置返回到B位置时,将位于摆动支点的上方的下降用针踵41向基底侧推压,因此选针片的尾部44侧易于下降到针槽底部侧。尤其是现有的选针片4中,认为在靠近作为力点的下降用针踵41的位置上,且比下降用针踵41靠下方(针槽底部侧)的位置上,作用滑动阻力。因此,通过该滑动阻力,使选针片4返回到B位置时,在尾部44侧沉入到针槽内的方向上作用有使得选针片4摆动的力矩。并且,使选针片4后退的速度越快该力矩越大。其结果是,选针片4不笔直后退到基底侧,而是尾部44侧摆动的同时向基底侧后退,有时形成选针片4返回到B位置时选针针踵43变为沉入到针槽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织针K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无法接受选针促动器99R的选针,产生选针错误。

并且,在现有的选针片中,与其位置无关,滑动阻力总是作用于选针片的进退动作和摆动动作两者。使编织高速化时,对该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较大时,可能导致选针片、隔距片、针板或选针促动器的可动突起的磨损、损伤。

本发明鉴于以上事实而产生,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高速移动三角座滑架时也难于发生选针错误的选针机构、及该选针机构中使用的选针片及隔距片。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高速移动三角座滑架时也难于产生构成部件的磨损、损伤的选针机构、及该选针机构中使用的选针片及隔距片。

本发明人着眼于以下各点进行研究的结果是,对选针和隔距片的构成进行改进,以仅在选针片的后退方向上的特定位置使对选针片的后退动作和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作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1)对于选针片的摆动动作,基本上当选针片在B位置时滑动阻力作用即可,在其他位置时滑动阻力不作用也可。

(2)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小一些比较好,在H位置、A位置下,该滑动阻力不作用也可。

(3)滑动阻力在从作为力点的下降用针踵离开的位置下作用于选针片,对于抑制摆动较有效。

即,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机构,具有:隔距片,其保持在针床上形成的针槽内的规定位置上;选针片,与隔距片并列并在针槽内自由滑动,用于在使搭载了编织用三角系统、第一选针促动器及第二选针促动器的三角座滑架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行进时,使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的选针底脚片定位到下述依次靠近齿口侧的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而在针槽内进退: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非选择状态规定的基底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中间位置、由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进入位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距片是沿着针槽的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面对选针片形成的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上述选针片是沿着针槽的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配置在齿口侧的前端、及配置在和齿口相反的一侧的后端,并具有:基点扣合部,其形成在该前端侧,并且与针槽内固定的架设部扣合以将选针片定位到基底位置;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以上述架设部和选针片的接触点为支点,在选针片的后端侧在针槽的深度方向上可摆动的状态下,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部接触而使对上述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作用,在选针片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不接触而使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不作用。

在该选针机构中优选,上述选针进一步具有推出片,该推出片根据第一选针促动器或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将选针底脚片向齿口方向推出,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设置在上述推出片上。

在本发明的选针机构中,优选其构成是,仅在选针片位于基底位置的情况下,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接触。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用于具有隔距片及选针底脚片的横机的选针机构,上述隔距片保持在针床上形成的针槽内的规定位置,上述选针底脚片在使搭载了编织用三角系统、第一选针促动器及第二选针促动器的三角座滑架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行进时,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该选针片与隔距片并列而自由滑动地设置在针槽内,用于使选针底脚片定位到下述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而依次靠近齿口侧,以此方式在针槽内进退: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非选择状态规定的基底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中间位置、由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进入位置,其特征在于,该选针片是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配置在齿口侧的前端、及配置在和齿口相反的一侧的后端,并具有:基点扣合部,其形成在该前端侧,并且与针槽内固定的架设部扣合以使选针片定位到基底位置;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以上述架设部和选针片的接触点为支点,在选针片的后端侧在针槽的深度方向上可摆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隔距片上设置的隔距片侧滑动阻力部接触而使对上述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作用,在选针片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不接触而使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不作用。

进一步,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用于具有选针底脚片及选针片的横机的选针机构,上述选针底脚片在使搭载了编织用三角系统、第一选针促动器及第二选针促动器的三角座滑架沿着排列设置了针槽的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行进时,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上述选针片用于使选针底脚片定位到下述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而依次靠近齿口侧,以此方式在针槽内进退: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非选择状态规定的基底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中间位置、由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择状态规定的进入位置,该隔距片与选针片并列地保持在针槽内的规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选针片是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配置在齿口侧的前端、及配置在和齿口相反的一侧的后端,并具有:基点扣合部,其形成在该前端侧,并且与针槽内固定的架设部扣合以使选针片定位到基底位置;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面对隔距片设置,上述隔距片是直线状的长条片,具有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其以上述架设部和选针片的接触点为支点,在选针片的后端侧在针槽的深度方向上可摆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选针片侧滑动阻力部接触而使对上述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作用,在选针片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与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不接触而使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机构,可仅在选针片的针槽内的进退方向的规定位置作用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及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因此,使选针片从H位置(中间位置)向B位置(基底位置)返回时,可抑制选针片的后端侧沉入到针槽内,降低选针错误的发生。

并且,通过特定上述滑动阻力作用的选针片的位置,可尽量降低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在使三角座滑架高速行进时,也可抑制选针片、隔距片、针板、选针促动器的可动突起的磨损、损伤。

进一步,选针、隔距片均可是直线状的形状,因此无需象现有技术一样对选针整体进行弯曲加工。

此外,在本发明的选针机构中,如将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设置在选针片的推出片上,则在推出片之外另行来设置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通常情况下,推出片位于选针底脚片的后端(基底侧),因此如将该推出片作为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则使选针向基底位置返回时,可使滑动阻力作用于从力点向基底侧离开的位置,可有效抑制选针片的摆动。

并且,在本发明的选针机构中,如果仅在选针片位于基底位置时,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相接,则仅当选针片位于基底位置时滑动阻力作用,在其他位置下滑动阻力作用部之间的接触形成的滑动阻力不作用。因此,可大幅降低对选针片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抑制选针片、隔距片、针板及选针促动器的可动突起的磨损、损伤。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或隔距片,可用于构成上述本发明的选针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选针片的概要构成图,(A)是正面图,(B)是仰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隔距片的概要构成图,(A)是正面图,(B)是仰视图,(C)是被(B)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A)、(B)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选针机构中织针位于B位置的状态的概要部分截面图,(A)表示选针状态,(B)表示非选针状态。

图4(A)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选针机构中织针位于H位置的状态的概要部分截面图,(B)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选针机构中织针位于A位置的状态的概要部分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选针片的概要构成图,(A)是正面图,(B)是仰视图,(C)是被(B)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隔距片的概要构成图,(A)是正面图,(B)是仰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选针和隔距片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A)表示在B位置处于选针状态时、(B)表示在B位置处于非选针状态时、(C)表示位于H位置时、(D)表示位于A位置时。

图8(A)表示织针的概要构成图和针床的概要部分截面图,(B)是表示织针收容在针床中的状态的概要部分截面图,表示织针位于B位置的状态。

图9(A)~(C)是现有的选针机构的概要部分截面图,(A)表示织针在B位置下非选针的状态,(B)表示织针位于H位置的状态,(C)表示织针位于A位置时的状态。

图10是表示选针机构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

K   织针

g   齿口

6,60选针片

61  下降用针踵

62  上升用针踵

63  选针用针踵

64  尾部

65,650推出片

66  前端部

6A  基点扣合部

6B  凹部

7,70隔距片

71  弹性弯曲部

72~75凹部

710  空处

750  突片

7A   水平片

7B   L型片

1 织针主体

11针钩

12针舌

2织针底脚片

21移圈动作用针踵

22编织动作用针踵

3选针底脚片

31选择用针踵

32尾部

4 选针片

41下降用针踵

42上升用针踵

43选针用针踵

44尾部

45推出部

4A基点扣合部

4B凹部

5 隔距片

10针床

10p针板

10a~10e钢琴丝

100三角系统

100c  中心线

82固定起针三角

83可动起针三角

84弯纱三角

87下降用选针引导三角

87a下降部

88上升用选针引导三角

88a上升部

89选针起针三角

90返回三角

99,99L,99R选针促动器

99n可动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选针机构,其特征在于织针中选针片和隔距片的形状,该选针片和隔距片以外的构成与参照图8~图10已经说明的现有的横机的选针机构相同。并且,织针的选针方法、三角系统对织针的作用机构、织针的编织动作等,也和现有的横机相同。因此,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以和现有的横机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A)是本发明的选针片的正面图,图1(B)是选针片的仰视图。图2(A)是本发明的隔距片的正面图,图2(B)是隔距片的仰视图,图2(C)是被图2(B)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选针片6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和现有的选针片具有基本同样形状的长条片。但从下面看该选针片6时,与现有的选针片不同,在厚度方向上不弯曲,变得笔直。该选针片6中,在作为齿口侧的前端部66上具有基点扣合部6A,在下述针踵61的下方附近形成凹部6B。并且,选针片6的前端部66侧设有下降用针踵61,配置在基底侧的尾部64侧(后端侧)设有上升用针踵62,在下降用针踵61和上升用针踵62之间设有选针用针踵63。任意的针踵61、62、63均突起设置在选针片6的上方。进一步,选针片6中,在选针片6的上升用针踵62的附近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推出片65。这些部位6A、6B、61~65具有参照图8、9、10说明的现有的选针片中的同一名称的部位相同的功能。但推出片65与下述隔距片7接触,具有作为产生对选针片6的进退动作及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的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的功能。

另一方面,和选针片6一样,隔距片7从下面看时全长也不在厚度方向上弯曲,变得笔直。该隔距片7中,从下面看隔距片7时,设有具有V字状弯曲的形状、向隔距片7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弹性弯曲部71。弹性弯曲部71在选针片6和隔距片7并列时,在与推出片65接触而对选针片6向弹性弯曲部71的突出方向施力的部位,相当于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在本例中,由于形成该弹性弯曲部71,因此使隔距片7在基底侧(图2的左侧)的中途向隔距片宽度方向分支为二股,一个为水平片7A,另一个为L型片7B。该水平片7A向基底侧延伸,其前端变为自由端。形成水平片7A的部位的附近和其他部位相比厚度较薄,在该较薄处构成水平片7A。另一方面,L型片7B包括与水平片7A的上部平行向基底侧延伸的窄幅部;和从窄幅部的前端绕入下方,相对水平片7A的自由端隔开间隔的宽幅的端缘部。并且,通过使该水平片7A以V字状弯曲,形成弹性弯曲部71。水平片7A和其附近区域以外的部位相比厚度较薄,因此V字状弯曲时会向选针片6施加微小的弹力这一点比较理想。形成该弹性弯曲部71的结果是,隔距片7中水平片7A以外的区域实质上形成在同一平面上。此外,隔距片7上设有与贯通针床的针板的钢琴丝(架设部)扣合的凹部72~75。

图3、4表示将使用了上述选针片6和隔距片7的织针收容到针床的选针机构。图3表示织针位于B位置的选针机构的概要构成,图4(A)表示织针位于H位置、(B)表示位于A位置的选针机构的概要构成。此外,在图3(B)和图4中,省略针板,并在图4中省略选针促动器。

图3(A)表示位于基底状态的B位置下的选针状态的织针K的状态。隔距片7通过其凹部72~75(图2)分别与针床10的钢琴丝10b~10e扣合来定位。并且,选针片6以在厚度方向上与隔距片7重叠的方式嵌入到针槽中。选针片6和隔距片7(除了弹性弯曲部71和其附近的厚度薄的地方外)的厚度之和与针槽的宽基本相同。

其中,如图3(A)所示,隔距片7的弹性弯曲部71和选针片6的推出片65在厚度方向上重叠,选针片6被向弹性弯曲部71的突出方向(纸面内侧方向)施力。此时,弹性弯曲部71的弯曲的顶点部分位于和推出片65的侧面抵接的位置,施加给选针片6的力变得最大。其结果是,选针片6推压于针板10p的侧壁,使滑动阻力作用,以使上升用针踵62及选针用针踵63不会在重力、振动沉入到针槽内。

接着,图3(B)表示织针K在B位置下为非选针片的状态。此时,选针促动器99的可动突起99n被驱动到将选针用针踵63推压到针槽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选针促动器99通过织针K上时,可动突起99n推压选针用针踵63,变为上升用针踵62沉入到针槽内的状态。此时,隔距片7的弹性弯曲部71在弯曲的顶点向弹性弯曲部71的突出方向推压推出片65的侧面。该推压力成为针对以与钢琴10b的接触点为支点的选针片6的摆动动作的滑动阻力,因此选针片6的位置不会因重力、振动而变动。

并且,织针K位于图4(A)所示的H位置时,弹性弯曲部71和推出片65在弹性弯曲部71的根部到顶点的倾斜部分抵接。即,弹性弯曲部71以比B位置时缓和的力使推出片65(选针片6)向隔距片7的厚度方向推压。进一步,织针K位于图4(B)所示的A位置时,弹性弯曲部71和推出片65在弹性弯曲部71(水平片7A)的根部部分相对,推出片65(选针片6)在该厚度方向上实质上不受到施力。因此,针对A位置和H位置之间、H位置和B位置之间的选针片6的进退动作的滑动阻力和现有的选针片相比大幅降低,可顺利进行选针片6的进退。与之相伴,即使使三角座滑架高速行进,也可抑制选针片6、隔距片7、针板10P(图3)、选针促动器的可动突起99n的磨损、损伤。

此外,在H、A位置下,钢琴丝10c和选针片6的下端面中没有凹部6B的部位相接触,通过弹性弯曲部71使选针片6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推压的力较弱或没有时,选针片6的上升用针踵62及选针用针踵63也不会沉入到针槽内。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织针中,选针片6在针槽内滑动时,滑动阻力较强作用的弹性弯曲部71的位置处于离作为选针片6的摆动支点的钢琴丝10b及作为力点的下降用针踵61非常远的位置,因此选针片6从H位置返回到B位置时难于旋转。并且,选针片6从H位置返回到B位置时,选针片6和隔距片7的滑动阻力阶段性增加,因此选针片6进一步难于旋转。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0的编织三角系统为前提,因此只要抑制从H位置到B位置移动时的选针片的旋转,就可避免第2阶段的选针错误。而在其他的编织三角系统中,即使在从A位置向B位置移动时的选针片的旋转与选针错误相关的情况下,只要是本实施方式或下述实施方式,就可抑制选针片的旋转,避免该选针错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和实施方式1不同,说明使用不在隔距片、而在选针片上形成部分弯曲的部位的织针K的横机的选针机构。本实施方式的选针机构除了隔距片和选针片的形状不同以外,和实施方式1一样。因此,以和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5(A)是本发明的选针片的正面图,图5(B)是选针片的仰视图,图5(C)是图5(B)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并且,图6(A)是本发明的隔距片的正面图,图6(B)是隔距片的仰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选针片60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实施方式1的选针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但从下面看该选针片6时,推出片650在选针片60的厚度方向上V字状突出,该推出片650成为选针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并且,推出片650从其根部侧向前端侧倾斜,具有对和选针片60并列的部件向推出片650的突出方向施力的弹性。

另一方面,隔距片70从下面看时在厚度方向上不弯曲而笔直。并且不形成向厚度方向突出的部分。该隔距片70中,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弹性弯曲部71的部位上形成空处710。并且,在凹部75附近,形成向前端(齿口)侧(图的右侧)突出的突片750。该突片750成为隔距片侧滑动阻力作用部。

接着根据图7说明将使用了该选针片60和隔距片70的织针收容到针槽时的配置状态。图7是仅表示选针片60和隔距片70的位置关系的图,(A)表示在B位置处于选针状态时、(B)表示在B位置处于非选针状态时、(C)表示位于H位置时、(D)表示位于A位置时。

如图7(A)、(B)所示,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织针中,位于B位置时,选针片60的推出片650、隔距片70的突片750位于重叠的位置。因此,推出片650在推出片650的突出方向上向隔距片70施力。并且,受到对该施力的反作用力,选针片60被推压到针槽的侧壁,因此滑动阻力作用。其结果是,选针片60的上升用针踵62及选针用针踵63不会因振动、重力而沉入到针槽内,选针片6的位置不会变化。

并且如图7(C)、(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织针中,位于H位置、A位置时,选针片60的推出片650位于空处710的位置,不与隔距片70的突片750重叠。因此,不会通过推出片650对隔距片70向推出片650的突出方向施力,因此在H位置和A位置之间选针片60进退时,不产生滑动阻力作用部之间的接触引起的滑动阻力。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织针中,选针片60在A位置和H位置之间移动时,选针片60和针槽的滑动阻力基本恒定,且小于现有构造中的滑动阻力。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选针片60从H位置返回到B位置时,滑动阻力逐渐变大。因此,即便使选针片6从H位置向B位置高速移动,选针片60也难于旋转。

本发明的选针机构优选用作可使编织速度高速化的横机的构成部件。并且,本发明的选针片或隔距片优选用于和编织速度高速化对应的选针机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