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它以“孩儿莲”当年生枝条顶端的萌动芽组织培养繁殖的外植体,先在乙醇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再在HgCl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39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32666.9

  • 申请日2009-12-04

  • 分类号A01H4/00;

  •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陶海锋

  •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18: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4/00 授权公告日:20120620 终止日期:20141204 申请日:200912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6-20

    授权

    授权

  • 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09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具体涉及“孩儿莲”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种类选择、初代培养方法、继代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成分。

背景技术

八角科(Illiciaceac)为单属科植物,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28种和2个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至东部地区;它们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有香气,喜阴湿环境,多生长于林间溪水边;花两性,腋生或近顶生,红色,花被片为7~21枚,花期一般在4~6月,具一定的观赏价值。八角科植物主要靠种子繁殖,其果实大多有毒,如莽草、红茴香和地枫皮等八角科植物的果实都具有一定毒性,致使此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受到了环境安全因素的限制。

珍稀观赏植物“孩儿莲”为八角科八角属(Illicium Linn.)植物,常绿小乔木,树高约3~8m,树冠倒卵形;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或近轮生,披针形,叶片革质化程度高,对折易断,枝叶具特殊香味;花形莲花状,花色红润,花期在4~5月,开花时,花色红润,呈倒挂莲花状,如同微小的灯笼,数朵挂于枝头,镶嵌于绿叶之间甚是美丽,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尤其是“孩儿莲”在苏州地区迄今未观察到其正常结果现象,从而可以避免人畜误食果实而造成中毒的缺陷,可广泛应用于街道、公园的绿化和庭院美化。

据《太湖备考》一书记载:“孩儿莲,木似桂,花如棋子大,色状与莲花同,花不香,挼其叶嗅之,辛芬似茴。吴中向无此种,顺治间东山翁汉津为云南河西县令,携归,后为席氏所有,珍为奇品。第花布结子,根无萌芽,欲传其种不可得,……”。虽然“孩儿莲”传入江浙地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其资源极其匮乏,人工栽种的极少,目前,在苏州地区仅存数株成年树,堪称珍稀树种。这是由于“孩儿莲”不结果实,无法收获种子;嫁接缺少砧木,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无性繁殖困难,导致一苗难求,这些都限制了“孩儿莲”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自然繁育率低的植物上的应用备受人们重视,在木本植物的组培快繁方面也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功报道,但在八角科植物中迄今未获成功,前人对“孩儿莲”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环节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其组培过程中诸如外植体污染严重、离体芽生长停止、易褐化枯死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适用于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种类、灭菌处理方法、初代培养方法、继代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成分,解决“孩儿莲”外植体容易污染、“烂芯”及褐化等难题,为珍稀植物“孩儿莲”的快速繁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为离体组织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1)以“孩儿莲”当年生枝条顶端的萌动芽为起始材料,经洗涤液浸泡、流水冲洗工序洗净后,在室内晾干,用作组织培养繁殖的外植体;

2)将上述外植体在浓度为体积比70~75%的乙醇溶液中进行5~6秒钟的表面处理后,在浓度为重量体积比0.1%的HgCl2溶液中进行5~6分钟的杀菌处理,再用无菌水充分清洗5~6次,完成对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处理;

3)从上述消毒灭菌后的枝条上切取芽片,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在每天光照12~15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3℃±1℃的条件下培养,待新叶萌发后转移到继代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得到发育正常的组培苗。

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White培养基+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5mg.L-1,添加蔗糖和琼脂粉,按重量体积比,蔗糖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3%,琼脂粉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0.6%;调节pH为5.6~5.8。

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White培养基+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1mg.L-1,添加蔗糖和琼脂粉,按重量体积比,蔗糖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3%,琼脂粉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0.6%;调节pH为5.6~5.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使用的植物材料为“孩儿莲”,它在某些地区表现为只开花不结果,这与其他八角科植物果实大多有毒的情况不同,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孩儿莲”组培苗,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新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及重现性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分别采用“孩儿莲”当年生枝条顶端的未萌动芽和萌动芽为起始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将上述两种材料经洗涤液浸泡、流水冲洗后,分别用浓度为体积比75%的乙醇溶液中进行5秒钟的表面处理后,在浓度为重量体积比0.1%的HgCl2溶液中进行6分钟的杀菌处理,最后用无菌水清洗5~6次,置滤纸上吸干多余水分,在芽体下侧切取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

培养结果是,“孩儿莲”未萌动芽的培养效果较差,易产生内源性污染,褐化率较高为22.2~46.9%,而存活率较低,仅为2.8~6.2%。其次,在采用萌动芽为外植体的场合,用0.1%HgCl2溶液灭菌处理3分钟时,污染率高达100%;灭菌时间为9分钟时,虽然未见污染,但芽体茎尖死亡率达33.3%,褐化率达50.0%;而灭菌6分钟时,污染率仅为8.3%,存活率可高达91.7%。由此表明,“孩儿莲”萌动芽更适用于组培快繁的外植体材料,有利于建立无菌培养体系。

以MS(Murashige & Skoog,1962)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PVP、6-BA和NAA作为初代培养基进行比较试验。其中培养基I为MS+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5mg.L-1,培养基II为1/2MS+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5mg.L-1,培养基III为B5培养基+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5mg.L-1,培养基IV为White培养基+500mg.L-1抗褐化剂PVP+6-BA 2.0mg.L-1+NAA 0.5mg.L-1;各培养基均添加蔗糖和琼脂粉,按重量体积比,蔗糖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3%,琼脂粉浓度为初代培养基的0.6%;调节pH 5.6~5.8。

培养结果是,外植体在培养基I、II中的生长状况较差,褐化率在90%以上;在培养基III、IV中,生长状况良好的外植体占80%以上,褐化率较低。在培养基I、II、III中,外植体下部切口都产生愈伤组织,只有培养基IV中的外植体下部切口不产生愈伤组织,且生长状况良好的外植体比率达到了90.9%,表明培养基IV比较适合用于“孩儿莲”离体芽的初代培养,在继代培养中也得到了相似的培养结果。

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00mg.L-1和1000mg.L-1抗褐化剂PVP,以不添加PVP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后的外植体褐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不添加PVP时,外植体下部切口全部褐化,继而蔓延到整个外植体;当添加1000mg.L-1PVP时,外植体下部切口及其本身褐化率虽有降低,但其生长发育不良;当添加500mg.L-1抗褐化剂PVP时,外植体下部切口及其本身褐化率都很低,且生长发育良好。因此,添加500mg.L-1的抗褐化剂PVP对外植体具有较好的抗褐化效果,且对离体芽培养的生长发育几无影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