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容易进行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能够提高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根据本发明,在装饰条(14)上预先粘接双面粘结带(24)的第一粘结面(24A),并且在粘接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上粘贴剥离纸(36)。而且,在将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相对于装饰条(14)定位后,从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剥离剥离纸(36),在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利用双面粘结带(24)粘接装饰条(14)。由此,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变得容易,双面粘结带(24)也不会因卷曲而皱褶,因此所制造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尺寸精度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旭硝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880019900.3

  • 发明设计人 松本真;山内明;

    申请日2008-06-11

  • 分类号B60J1/00;B60J1/02;B60J1/10;B60J1/18;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高培培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J1/00 授权公告日:20130529 终止日期:20150611 申请日:200806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5-29

    授权

    授权

  • 2010-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J1/00 申请日:2008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称为装饰条的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将该框体安装于车辆的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而构成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有该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尤其是汽车的窗用板状体(例如,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窗玻璃、天窗玻璃等窗玻璃)在其周缘部安装有填埋窗玻璃与车辆主体开口部的间隙的称为装饰条的框体。装饰条进行开口窗部的固定、密封、雨滴排水等,并且实现外观设计性的提高。

另外,汽车的窗玻璃使用夹层玻璃。该夹层玻璃为将两张玻璃板经由PVB(聚乙烯醇缩丁醛)等透明树脂膜贴合的的结构,其优点为即使玻璃板破碎,碎片附着于中间膜而难以飞散。

作为上述装饰条的具体的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示有所谓称为“双面装饰条”的树脂装饰条。

所谓双面装饰条,其特征为,以在夹层玻璃的端面和车内侧表面合计两个面相接的方式具有大致L字的截面形状,具有在玻璃面的法线方向几乎不突出的形状。双面装饰条与具有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以往的“三面装饰条”相比,没有装饰条的突出。因此,双面装饰条不仅外观优异,而且具有下述优点,在汽车行驶时从挡风玻璃到车顶的空气流动顺畅,能够降低刺耳的风噪音。

使用这种双面装饰条时,往往产生以下的问题。夹层玻璃为将两张玻璃板(车外侧的外板及车内侧的内板)经由中间膜贴合而成的。因此,有时在贴合工序(预备压接及应用高压釜的加压/加热工序)中,在两张玻璃板间产生微小偏离,最终制造了外板和内板的端部不整齐的夹层玻璃。如果是以往的三面装饰条,则由于将夹层玻璃的端面附近的周缘部从其表面到背面覆盖,因此即使产生了这种有一些偏离也被装饰条隐藏。其结果是,具备三面装饰条的夹层玻璃,在汽车的安装时所述偏离不显著。但是,在设想今后普及的双面装饰条中,端面附近的夹层玻璃的车外侧面露出。因此,内板端部比外板端部更突出,在产生了偏离的情况下,内板端部使树脂装饰条张开,在外板端部和树脂装饰条之间产生间隙。这在外观方面不优选。另外,这种外板端部和树脂装饰条间的间隙成为雨水等浸入的原因,担心雨水浸入后中间膜白浊,使装饰条的性能下降。

于是,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供了一种防止在使夹层玻璃的端部和树脂装饰条必须抵接的部位产生不需要的间隙的夹层玻璃的安装结构。根据该夹层玻璃的安装结构,构成为在夹层玻璃的内板的端部和树脂装饰条之间设置规定的空隙部,使外板的端部和树脂装饰条总是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在树脂装饰条的车外侧面产生难看的间隙及凹陷。同时能够防止雨水等从装饰条的端部侵入车内侧,能够长时间维持装饰条的性能。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示了利用双面粘结带将夹层玻璃的内板与树脂装饰条粘接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222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夹层玻璃的安装结构,虽然公示了利用双面粘结带将夹层玻璃与树脂装饰条粘接的技术,但是没有记载利用双面粘结带如何粘接这一点。在使用以往的双面粘结带粘接树脂装饰条和夹层玻璃时,如果该粘接方法错误,则难以相对于树脂装饰条进行夹层玻璃的定位,其结果是,存在所制造的带树脂装饰条的夹层玻璃的尺寸精度也恶化的问题。另外,所述问题当装饰条和玻璃的外板端面及表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时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容易,能够提高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1)一种窗用板状体的框体,为安装于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树脂制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上预先粘接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在粘接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上粘贴有剥离纸,该剥离纸在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相对于所述框体定位后被从所述第二粘结面剥离。

使用双面粘结带粘接框体和窗用板状体时,以在剥离了粘贴于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上的剥离纸的状态将窗用板状体定位于框体上时,由于在定位前窗用板状体与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粘接,因此不能正确地进行定位。另外,在定位前窗用板状体与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粘接,如果以该状态强行对窗用板状体进行定位时,双面粘结带会卷曲形成皱褶,因此在窗用板状体和框体之间产生间隙,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恶化。

与之相对,根据所述(1)的框体,在框体上预先粘接有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在粘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上粘贴有剥离纸。在将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相对于框体定位后,从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剥离该剥离纸,由此,框体经由双面粘结带粘接在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这样,在将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进行定位时不剥离剥离纸,在定位后剥离剥离纸,因此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变得容易,双面粘结带也不会卷曲而形成皱褶,因此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提高。

另外,特开2002-178382号公报中公示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为,使挤压成形用的模具的一部分与面板的表里双面或单面接触,并使玻璃板和模具相对移动,沿玻璃板的缘部挤压成形树脂成形品,通过将玻璃板和树脂成形品一体化制造而成。由此,特开2002-178382号公报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与相对于窗用板状体单独准备的本发明的框体的构成不同。

另外,在特开2002-178382号公报中,公示有在装饰条(框体)上设置粘结材料,在该粘结材料的表面粘贴有可剥离的剥离纸的挡风玻璃装饰条,但是,该粘结材料将装饰条与车身面板粘结,因此与将框体和窗用板状体粘接的本发明的双面粘结带的结构不同。

(2)如(1)所述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槽部,与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嵌合,并且粘接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及凹部,将涂敷于该槽部的粘接剂在窗用板状体的端面和槽部之间积存。

根据所述(2)的框体,在形成于框体的槽部的凹部涂敷粘接剂,向框体的槽部压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将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进行定位之后,剥离所述剥离纸并在框体上粘接窗用板状体。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所述定位,并且通过存储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粘接剂在框体上牢固地粘接窗用板状体。

(3)如(1)或(2)所述的框体,其中,所述剥离纸是抗拉强度为100N/cm2以上的剥离纸。

(4)如(1)、(2)或(3)中所述的框体,其中,所述框体具备:主体部;夹紧部,从主体部朝向板状体中心方向并沿窗用板状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及凸缘部,具备与窗用板状体的内侧面相对的面且从主体部以支承窗用板状体的方式延伸设置,该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比该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长。

由于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比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短,从而可确保窗用板状体和框体的粘接性,并且在外观上可得到与双面装饰条近似的形状。其结果是,在确保水密性等必要的密封功能的基础上,期望向装饰条的车外侧表面的露出减少,提高设计的完成度,并且降低风噪音。

(5)如(4)所述的框体,其中,所述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在所述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的50%以内。

只要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为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的50%以内,就可期待设计的自由度及完成度更高,也能够期待更大的降低风噪音的效果。

(6)一种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在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利用双面粘结带安装有框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上粘贴有剥离纸,通过如下方法在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利用所述双面粘结带粘接所述框体,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在框体上粘接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的工序;使所述框体经由所述剥离纸定位于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工序;及在所述定位后将剥离纸从所述第二粘结面剥离的工序。

根据(6)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预先在框体上粘接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并且在粘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上粘贴有剥离纸。而且,在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定位之后,将所述剥离纸从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剥离,利用双面粘结带将框体粘接在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由此,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变得容易,双面粘结带也不会因卷起而褶皱,因此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提高。

(7)如(6)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其中,所述窗用板状体为用于车窗用途的安全玻璃。

根据所述(7)的形态,作为乘用车等车辆的开口部可以适当地使用。

(8)如(6)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其中,所述窗用板状体为车窗用夹层玻璃,至少由面向车辆外侧的外玻璃板、面向车辆内侧的内玻璃板、及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所夹持的中间膜构成,

所述框体具有:槽部,与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嵌合,并且粘接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及凹部,将涂敷于该槽部的粘接剂在所述车窗用夹层玻璃的端面和槽部之间积存,

利用积存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粘接剂,将所述车窗用夹层玻璃的至少所述内玻璃板的端部和所述中间膜的端部粘接在所述框体上。

根据所述(8)的形态,提供一种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防止在作为窗用板状体使用了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在使夹层玻璃的端部和框体必须抵接的部位产生不必要的间隙。

即,根据该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构成为在夹层玻璃的内板的端部和框体之间形成储存粘接剂的凹部,使外玻璃板的端部和框体总是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在框体的车外侧面产生难看的间隙及凹陷,并且能够防止雨水等从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端部侵入车内侧,能够长时间维持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密封性能。

另外,在框体的槽部的所述凹部涂敷粘接剂,向框体的槽部压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相对于框体定位窗用板状体之后,剥离所述剥离纸而在框体上粘接窗用板状体。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所述定位,并且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提高,另外,通过存储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粘接剂将夹层玻璃的至少内玻璃板的端部和中间膜的端部牢固地粘接在框体上。

(9)如(6)、(7)或(8)中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其中,所述框体具备:主体部;夹紧部,从主体部朝向板状体中心方向并沿窗用板状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及凸缘部,具备与窗用板状体的内侧面相对的面且从主体部以支承窗用板状体的方式延伸设置,该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比该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长。

所述(9)的形态同时具备所述(4)的形态的作用效果和所述(6)、(7)或(8)的形态的作用效果。

(10)如(9)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其中,所述夹紧部的延伸设置长度B在所述凸缘部的延伸设置长度A的50%以内。

所述(10)的形态为同时具备所述(5)的形态及所述(9)的形态的作用效果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

(11)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其中,至少在将所述板状体安装于车辆主体上时与车辆行进方向正交的所述板状体的边的周缘部具备所述框体。

在所述(10)的形态的挡风玻璃中,用于上边装饰条及天窗玻璃的前后边的情况下,不仅从侧面看的设计性进一步提高,而且行驶时的空气阻力能够减轻,能够有效地降低风噪音的产生。

(12)一种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在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安装有框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粘接工序,在使粘接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的剥离纸残留的状态下,将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粘接在所述框体上;

定位工序,使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相对于所述框体定位;及

第二粘接工序,使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的所述剥离纸从第二粘接面剥离,以使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粘接于该第二粘结面上。

根据所述(12)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首先,在第一粘接工序中,在残留有粘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的剥离纸的状态下,将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粘接在框体上。其次,在定位工序中,相对于框体定位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再次,在第二粘接工序中,从第二粘接面剥离双面粘结带的第二粘结面的剥离纸,并将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粘接于第二粘结面。通过该制造方法,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变得容易,提高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

(13)如(12)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工序具有:将所述双面粘结带的第一粘结面粘接于与所述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嵌合的所述框体的槽部的工序、及在形成于所述框体的所述槽部的凹部涂敷粘接剂的工序。

根据(13)所述的制造方法,在形成于框体上的槽部的凹部涂敷粘接剂,向框体的槽部压入窗用板状体的周缘部,相对于框体定位窗用板状体之后,剥离与槽部粘接的双面粘结带的剥离纸,在框体上粘接窗用板状体。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所述定位,并且通过存储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粘接剂将窗用板状体牢固地粘接在框体上。

(14)如(12)或(13)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剥离纸是抗拉强度为100N/cm2以上的剥离纸。

如所述(3)所述,只要剥离纸的抗拉强度为100N/cm2以上,则在剥离时剥离纸难以断裂,因此优选,只要为150N/cm2以上,则适合剥离纸不会出现折痕地滑动地剥离剥离纸的情况。另外,只要为300N/cm2~700N/cm2,将通用的纤维胶带作为剥离纸就可以利用,且经济上有利。

(15)如(12)、(13)或(14)所述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备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所述框体的工序。

通过利用挤压成形形成框体,能够容易且便宜地制造所希望的形状。同时,在事先进行将框体与其它构成部件进行组装的前期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有助于制造工序的效率化、生产性的提高。

剥离纸只要是抗拉强度高、粘结层容易剥离就可以使用通用的剥离纸用衬里,但是,将纤维胶带作为剥离纸使用,从其抗拉强度方面考虑优选。在此,所谓纤维胶带是将在纵方向排列的玻璃丝及聚酯丝等纤维与牛皮纸、聚丙烯、聚酯等薄膜基体材料一体化而成的带。

另外,作为各项所记载的剥离纸,优选使用所述(3)及(14)所记载的剥离纸。

根据本发明的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窗用板状体相对于框体的定位容易,另外,双面粘结带也不会卷曲而皱褶,因此所制造的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尺寸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的车辆用挡风玻璃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装饰条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相对于装饰条定位夹层玻璃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应用了实施方式的带装饰条的安全玻璃的车辆用天窗玻璃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

11、带装饰条的安全玻璃

12、夹层玻璃

13、天窗玻璃(安全玻璃)

14、装饰条

14A、唇部

14B、主体部

14C、凸缘部

14D、夹紧部

16、中间膜

18、外板

20、内板

22、黑色陶瓷层

24、双面粘结带

26、识别区域

28、槽部

30、凹部

32、粘接剂

34、堰部

36、剥离纸

4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所谓本发明的框体,除了用于堵塞窗用板状体和车辆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的树脂制的装饰条之外,也包括装饰物、利用注射成形等一体安装在装饰物上且与车辆开口部接触的唇形装饰条。

另外,将窗用板状体安装于车辆主体时的车外侧面称为表面,将车内侧面称为背面,将在厚度方向形成的边沿面(コバ面)称为端面。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10的剖面图。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安装于汽车的开口部,例如,作为挡风玻璃、后窗玻璃、侧窗玻璃或天窗玻璃使用。另外,作为窗用板状体例示了夹层玻璃1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强化玻璃、无机玻璃、有机玻璃或经由中间膜粘接了这些玻璃的夹层玻璃。另外,上述玻璃的材质不限于玻璃,也可以使用聚碳酸脂等透明树脂板。

另外,将本发明的窗用板状体用于法律规定的车辆用开口部的情况下,当然是确保规格规定的性能的安全玻璃。

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由夹层玻璃12和树脂制的装饰条14构成,经由粘接剂(未图示)固定于车身面板。另外,夹层玻璃12的端部和车身面板之间的间隙利用装饰条14的唇部14A密封。另外,作为装饰条14的材质,可以例示TPO(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E(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PVC(聚氯乙烯)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另外,将装饰条14固定于车身面板的上述粘接剂可适当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粘接剂,通过配置于车身面板和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之间的橡胶制的橡胶坝(未图示)限制粘结剂的流动。

夹层玻璃12是利用位于车外侧的外玻璃板(以下,称为“外板”)18和位于车内侧的内玻璃板(以下,称为“内板”)20夹持PVB等透明树脂制的中间膜16的普通的夹层玻璃板。

如图2所示,在内板20的周缘的车内侧面实施丝网印刷等后,使通过烧结制成的黑色的陶瓷层22在夹层玻璃12的全周形成大致框状。黑色陶瓷层22为黑色或暗色的陶瓷制的被膜,不仅遮挡可视光,还能够遮挡紫外线的透过,能够防止上述粘结剂及后述的双面粘结带24(参照图1:住友3M社制增强用纤维胶带)因紫外线导致的劣化。另外,从车外看不见粘结剂等,使外观的审美性提高。所述黑色陶瓷层22的内侧是透明的识别区域26。另外,黑色陶瓷层22也可以形成于外板18的车内侧面或内板20的车外侧面。另外,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是图1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装饰条14包括:主体部14B;凸缘部14C,其具备与窗用板状体的内侧面相对的面且以支承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方式从主体部14B延伸设置;及所述夹紧部14A,其从主体部14B向外侧面延伸设置。

在装饰条14的主体部14B和凸缘部14C之间形成嵌入夹层玻璃12的端部的槽部28。另外,与该槽部28连通而形成凹部30。该凹部30具有将涂敷于凹部30的氨基甲酸乙酯系粘接剂32在夹层玻璃12的端部和装饰条14之间积存的功能。通过积存于该凹部30的粘接剂32,将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端部20A和中间膜16的端部16A至少粘接固定于装饰条14上。另外,在凸缘部14C突出形成与内板20相接的凸条的堰部34,以使积存于凹部30的粘接剂32不向双面粘接带24侧渗漏。另外,在内板20的端部和中间膜16的端部预先涂敷通用的含有黑色的硅烷耦联剂的底涂剂,提高与粘接剂32的粘接性。

在此,例示了玻璃的外板18和内板20的端面整齐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使内板20的端面相对于外板18的端面向玻璃板中心侧错开而形成高低差的构成。凹部30和内板20的端面的间隔扩大,能够降低向凹部30充填的粘接剂32的溢出。外板18的端面和内板20的端面的高低差异也可以通过装配比外板尺寸小的内板而形成。

另外,只要凹部30在外板18的端部和装饰条主体14B的抵接面外侧形成,即使在两张玻璃板的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板20和装饰条主体14B之间形成间隙,故而优选。

在装饰条14的主体部14B上一体形成有与夹层玻璃12的外板18的车外侧面接触的夹紧部14D。因此,该装饰条14与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夹层玻璃12的端面、夹层玻璃12的外板18相接,为所谓的“三面装饰条”。本发明只要是具备槽部28和凹部30的三面装饰条就可以应用,但是在仅在装饰条的凸缘部14C或夹紧部14D的任意一方粘接双面粘结带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应用。另外,在本例中,与外板抵接的夹紧部14D的长度B相对于与内板抵接的凸缘部14C的长度A为30~35%,一看呈现出“双面装饰条”的构成。因此,该装饰条14同时具有: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的侵入这样的“三面装饰条”的优点;和不仅装饰条的突出不明显、外观上优异,而且在汽车行驶时从挡风玻璃向车顶的空气流动顺畅,能够降低刺耳的风噪音之类的“双面装饰条”的优点。如果例示上述的长度A、B尺寸的一例,则为A=6.4mm、B=2.0mm,另外,夹紧部14D的厚度为t=1.1mm。由此,在外观上看不到夹紧部14D的存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凸缘部14C的长度A可以为用于确保粘接面积所需的一定的长度。因此,长度A优选至少为5mm以上,从与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的关系考虑,可适当设计为5~15mm。

夹紧部14D的长度B在能够确保与外板18的贴紧性的范围内较短比较理想。即,夹紧部14D的长度B设定为比凸缘部14C的长度A短。这时,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优选为上述凸缘部14C的延伸设置长度A的50%以内。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在设计上尽可能地短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及完成度,也能够期待风噪音的降低效果。因此,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更优选为凸缘部14C的延伸设置长度A的40%以内,进一步优选35%以下。另一方面,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过短时,与外板18的接触面积减少,提高了产生如下问题点的可能性。框体和窗用板状体的密封性降低及水分向粘接部位的浸入、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带来的打击音等发生等。考虑以上问题时,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长度B至少为1.5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4mm以下,优选3mm以下,且与外板的平坦部(非倒角部)的接触长度只要为0.7mm以上,就可以作为车辆用窗框合适地使用。

夹紧部14D的延伸设置厚度t通过挤压成形制造时容易制作,因此优选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1.0mm以上。另一方面,从降低风噪音的效果考虑,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2mm以下。

下面,对这样构成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特征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方式的装饰条1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双面粘结带24的第一粘结面24A预先与凸缘部14C粘接,在粘接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上粘贴有剥离纸36。

如图4所示,在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相对于装饰条14定位后,剥离纸36被从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剥离。由此,在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周缘部经由双面粘结带24粘接装饰条14。这样,剥离纸36在相对于装饰条14进行夹层玻璃12定位时不被剥离,在定位后将剥离纸36剥离。其结果是,在定位时不会出现与错误的位置粘接,容易进行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另外,双面粘结带24也不会因卷起而褶皱,因此制造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尺寸精度提高。另外,剥离纸36的剥离方向优选图4中箭头A所示的夹层玻璃12的中心方向,将剥离纸36以不弯曲地滑动的方式抽出。

另一方面,在装饰条14上形成有:凸缘部14C,其与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嵌合,并且粘接双面粘结带24的第一粘结面24B;及凹部30,其将涂敷于槽部28的粘接剂32在夹层玻璃12的端面和槽部28之间积存。

因此,玻璃12和装饰条14的组装顺序为,在与玻璃12组装之前,预先在形成于装饰条14的槽部28的凹部30上涂敷粘接剂32。其次,向槽部28压入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进行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定位后,剥离剥离纸36而在装饰条14上粘接夹层玻璃12。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并且利用积存于凹部30的粘接剂32,将夹层玻璃12牢固地粘接于装饰条14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粘接剂32向外板18的表面侧溢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刮取夹具等沿着夹紧部14D而将溢出的粘接剂32容易且顺畅地刮取。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装饰条14上预先粘接双面粘结带24的第一粘结面24A,并且在粘接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上粘贴剥离纸36(第一粘接工序)。而且,进行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定位工序)。从双面粘结带24的第二粘结面24B剥离剥离纸36,在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利用双面粘结带24粘接装饰条14(第二粘接工序)。由此,制造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因此,根据该制造方法,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的定位容易,双面粘结带24也不会因卷起而褶皱,因此所制造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尺寸精度提高。

另外,该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构成为,在夹层玻璃12的内板20的端部20A和装饰条14之间形成积存粘接剂32的凹部30,使外板18的端部18A和装饰条14总是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在装饰条14的车外侧面产生难看的间隙及凹陷。同时,能够防止雨水等从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端部侵入车内侧,能够长时间维持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密封性能。

另外,在装饰条14的槽部28的凹部30涂敷粘接剂32,向装饰条14的槽部28压入夹层玻璃12的周缘部。接着,对夹层玻璃12相对于装饰条14进行定位。接着,剥离剥离纸36而将夹层玻璃12粘接在装饰条14上。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夹层玻璃12和装饰条14的定位。同时,利用积存于凹部30的粘接剂32,将夹层玻璃12的至少内板20的端面20A和中间膜16的端部16A牢固地粘接于装饰条14上,因此所制造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的尺寸精度提高。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如图2所示那样沿夹层玻璃10的三边固定了装饰条14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1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夹层玻璃12的两边或全周固定装饰条14的带装饰条的夹层玻璃。能够在两边、三边、全周使用的装饰条14的形态,可通过将在夹层玻璃12的角部处切断的大致直线状的装饰条14组合连结两根、三根或四根而形成,也可以遍及三边或全周一体形成。组合使用多根装饰条的情况下,优选在夹层玻璃12的角部的装饰条14的连结部,将装饰条14的端部倾斜切断对合。该情况下,优选在角部仅使剥离纸从装饰条14稍微溢出,准备拉出量。装饰条定位后的剥离纸的剥离作业变得更容易。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适用于车辆用天窗玻璃(带装饰条的安全玻璃)11。这时使用的安全玻璃13不仅可以是夹层玻璃,而且也可以是强化玻璃及粘贴了防飞散用树脂薄膜等的多层玻璃等。

另外,沿图5的B-B线的剖面图可以设定为图1的剖面图,其它的构成和图2同样可以适当使用。

这时,具备图1所示的剖面的框体优选,至少在安装于车辆主体上时与行进方向正交的边的周缘部具有框体。具体而言,为如图2所示的挡风玻璃10的上边、天窗玻璃11的前后边。由此,能够防止在框体的车外侧面产生难看的间隙及凹陷。另外,能够防止雨水等从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端部侵入车内侧。其结果是,能够长时间维持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至少在与行进方向正交的边上具备本发明的框体,从而能够期待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噪音及提高设计的完成度的效果。

下面,对剥离纸36进行说明。

关于剥离纸36,优选使用抗拉强度为100N/cm2以上的剥离纸。如果剥离纸的抗拉强度为100N/cm2以上,则剥离时剥离纸36难以断裂,故而优选,如果为150N/cm2以上,则剥离纸36不会出现折痕地滑动而剥离剥离纸36。另外,如果为300~700N/cm2,则可将通用的纤维胶带作为剥离纸利用,且经济上有利。下面,对剥离纸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叙述。

[实施例、比较例]

实施例:住友3M社制增强用纤维胶带(厚度110μm)

比较例:住友3M社制剥离纸用衬里(聚乙烯制:厚度145μm)

[抗拉试验]

将宽度25mm的试验体的两端用卡盘固定

将卡盘的抗拉速度设定为300mm/sec

将卡盘间的间距设定为50mm

纤维胶带的抗拉方向和纤维的配向方向平行

[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实施例:168N/cm2

比较例:29N/cm2

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

本申请基于2007年6月11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2007-153941,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选取。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汽车用途,而且也可以用于火车、飞机、船舶用窗玻璃等其它用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