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摘要

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在由若干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凝器、节流阀、吸收器、吸收-蒸发器、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节流阀与高压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第一溶液泵等构成单效流程从而形成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吸收-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等与高压发生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蒸发器构成单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从而形成双效、单效与两级流程的多重复合;同理得到包含三效、双效、单效与两级流程的多重复合。它提高热泵在多重流程对应温度范围的性能指数,制冷时可深度利用余热;并可实现流程之间的转换或配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665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华玉;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71967.5

  • 发明设计人 李华玉;

    申请日2009-09-17

  • 分类号F25B15/02;F25B41/06;F25B27/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123号江山瑞城5号楼1单元2101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31: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1-11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B15/02 申请日:2009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构简单、性能指数高、能够满足需求和一机双用(或多用)是吸收式供热/制冷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进行余热的热利用时,机组的工作参数与其性能指数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单级机组中效数不同的机组之间相比较,单效机组的供热温度高但性能指数低,双效机组的性能指数高但供热温度低;不同级数的机组之间相比较,级数低的机组供热温度低但性能指数高,级数高的机组供热温度高但性能指数低。同时,对确定的单一机组——如单级单效、单级双效或单级、两级机组等,由于受到机组自身条件(具体流程、溶液性质等)和外部条件(如余热资源)的制约,单一结构的机组只能满足被加热介质一定范围的需求。当被加热介质的初始温度较低、终了温度较高而跨越两个以上供热范围的机组时,则需要采用多重复合机组以达到节能效益最大化、机组结构简单化的目的。

在被加热介质的需求参数(尤其是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场合,机组应该依照性能指数最大化的原则根据被加热介质的加热需求调整运行模式。另外,诸如冬季需要较高温度的供热和夏季供冷的场合,机组在冬季作为热泵要按照多重复合模式运行以提供较高温度的供热参数,而在夏季制冷时机组需要按照双效或多效流程运行以得到较高的性能指数,这需要一套机组能够实现不同流程之间的转换。

为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机组性能指数的尽可能最大化和实现不同流程之间的转换,同时考虑到热泵/制冷系统的简单化,在同一机组中实现热泵/制冷流程有效、合理的复合,实现多重复合吸收式热泵/制冷流程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特征是在双效吸收式热泵的基础上增加新增部件——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加上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依次形成与双效流程相邻的单级高温供热端和与单级流程相邻的两级高温供热端,组成单级双效、单级单效和两级三流程复合的三重复合吸收式热泵;在三效吸收式热泵的基础上增加新增部件——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加上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再增节流阀,依次形成与三效热泵流程相邻的双效供热端、与双效高温端相邻的单效供热端和与单效相邻的两级供热端,组成单级三效、单级双效、单级单效和两级四流程复合的四重复合吸收式热泵。

1.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2.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这样实现: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3.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4.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5.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6.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7.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8.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9.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0.在前面述及的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被加热介质分支管路和旁通管路,并在被加热介质管路和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1)、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f3)、第四调节阀(f4)、第五调节阀(f5)和第六调节阀(f6),在冷凝器(C1)与新增冷凝器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冷凝器(C1)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1)、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二调节阀、在分支管路上增设第三调节阀(f3)和在新增冷凝器与新增吸收器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五调节阀(f5)、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六调节阀(f6)、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分支管路上增设第四调节阀(f4),得到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附图说明中,相同名称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采用了数字上的不同编排,相同名称而不同数字编排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作为基础流程的已有热泵结构和具体流程不同;②新增溶液流程不同;③新增冷剂液的流程不同。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见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5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5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可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1-新增冷凝器,2-新增节流阀,3-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5-新增冷剂液泵,6-新增第二节流阀,7-新增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再增冷凝器,11-再增节流阀。

图1-图7、图21中,A1-高压发生器,B1-低压发生器,C1-冷凝器,D1-蒸发器,E1-吸收器,F1-节流阀,G1-第二节流阀,H1-溶液泵,I1-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K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1-第一调节阀,f2-第二调节阀,f3-第三调节阀,f4-第四调节阀,f5-第五调节阀,f6-第六调节阀。

图8-图20中,A2-高压发生器,B2-中压发生器,C2-低压发生器,D2-冷凝器,E2-蒸发器,F2-吸收器,G2-溶液泵,H2-第二溶液泵,I2-第三溶液泵,J2-节流阀,K2-第二节流阀,L2-第三节流阀,M2-溶液热交换器,N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O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第二溶液泵I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蒸发器D1还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单级单效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和溶液热交换器J1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B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和第二溶液泵I1构成新的单级单效热泵流程——由低压发生器B1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和第二溶液泵I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汽,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B1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另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从而使新增冷凝器1成为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进入蒸发器D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吸收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1加压进入低压发生器B1受热释放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浓度提高后的溶液进入高压发生器A1并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器3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两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D1、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高压发生器A1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新增吸收器3、吸收来自新增吸收-蒸发器4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3内浓度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收来自蒸发器D1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蒸发器4内浓度进一步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高压发生器A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稀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1内的该部分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进入蒸发器D1后一部分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另一部分经新增冷剂液泵5打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单效、双效流程共用吸收器E1,单级(也是单效)、两级流程共用新增冷凝器1,新增单级单效流程、两级流程与原有单级双效流程组成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复合流程的吸收器E1与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和新增吸收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图2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第二溶液泵I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单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和溶液热交换器J1并借道于冷凝器C1与节流阀F1、低压发生器B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与第二溶液泵I1构成新的单级单效热泵流程——由低压发生器B1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和第二溶液泵I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汽,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B1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另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从而使新增冷凝器1成为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进入冷凝器C1、再经节流阀F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D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吸收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1加压进入低压发生器B1受热释放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浓度提高后的溶液进入高压发生器A1并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器3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两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D1、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并借道于新增节流阀2、冷凝器C1和节流阀F1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新增吸收器3、吸收来自新增吸收-蒸发器4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3内浓度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收来自蒸发器D1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蒸发器4内浓度进一步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高压发生器A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稀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节流后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另一部分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进入冷凝器C1后再经节流阀F1节流进入蒸发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蒸发器4提供;单效、双效流程共用吸收器E1,单级、两级流程共用新增冷凝器1,新增单级单效流程、两级流程与原有单级双效热泵流程组成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吸收器E1与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和新增吸收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上述热泵流程也可以这样描述: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为单效供热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它对新增吸收器3的热力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E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连通低压发生器B1改为吸收器E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B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为单效供热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E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为单效供热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与图4所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于——①图4中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而图5中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②图4中蒸发器D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5中则是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③图4中由高压发生器A1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而图5中则由吸收器E1向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

图6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单效流程是这样进行的:由吸收器E1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汽,一部分进入低压发生器B1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另一部分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形成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进入冷凝器C1、再经节流阀F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D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吸收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1加压进入高压发生器A1受热释放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和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与图6所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于——①图7中蒸发器D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6中则是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②图6中由高压发生器A1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而图7中则由吸收器E1向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

图8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低压发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再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它具有部分单效热负荷、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中压发生器B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第三溶液泵I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再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蒸发器E2还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E2、吸收器F2、第三节流阀L2、新增节流阀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溶液热交换器M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C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和第三溶液泵I2组成单级双效热泵流程,新增冷凝器1为单级三效热泵流程的相邻供热端;高压发生器A2、再增冷凝器10、蒸发器E2、吸收器F2、再增节流阀11、溶液泵G2和溶液热交换器M2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C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第三溶液泵I2、中压发生器B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第二溶液泵H2组成单级单效热泵流程,再增冷凝器10为新增单级双效热泵流程的相邻供热端;高压发生器A2、再增冷凝器10、蒸发器E2、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新增吸收器3为新增单级热泵流程的相邻供热端;单级三效流程、新增单级双效流程、新增单级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组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复合热泵流程分别在吸收器F2与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和新增吸收器3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图15所示,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与图14所示的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图14中再增冷凝器10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而图15中则是增冷凝器10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②图14中蒸发器E2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16中则是再增冷凝器10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

图16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第三溶液泵I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低压发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供热温度要超过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温度,相当于两级流程热负荷;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7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2组成、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1、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21所示,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如图1所示的溶液串联循环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在冷凝器C1与新增冷凝器1)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冷凝器C1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1、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二调节阀f2、在分支管路上增设第三调节阀f3和在新增冷凝器1与新增吸收器3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新增冷凝器1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五调节阀f5、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六调节阀f6、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分支管路上增设第四调节阀f4。

②流程上,第一调节阀f1、第二调节阀f2关闭而第三调节阀f3开启、新增节流阀2关闭(如水封)时,新增冷凝器1没有被加热流体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无法在新增冷凝器1内冷凝,机组按照双效流程运行;第五调节阀f5、第六调节阀f6关闭而第四调节阀f4开启时,新增冷剂液泵5停运,机组按照双效、单效复合流程运行;溶液泵H1停运时,双效与单效流程不运转,机组按照两级流程运行;利用不同调节阀之间的开启、关闭和不同的开启幅度,可实现不同流程间的相互配合,如适度部分开启第六调节阀f6,则两级流程的负荷比例则会降低。

图21所示的是实现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不同流程间转换、配合的一个代表性流程;结合具体的热泵结构与流程可得到相对应的可调节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主要增加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和溶液泵等形成包含多个流程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机组,结构简单。

②一体式复合热泵流程,在应用于被加热介质温度需求范围较宽、适合跨越不同的流程对其供热的场合时机组性能指数高,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可实现多效、双效、单效、两级流程的转换或相互配合,一机两用或多用,在实现节能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同时,提高设备利用率。

④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机组负荷与供热参数的调节,在应用于负荷、供热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可充分发挥相关流程各自的优势,提高节能效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