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虱螨脲和虫酰肼杀虫螨组合物

一种虱螨脲和虫酰肼杀虫螨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虱螨脲和虫酰肼的杀虫(螨)组合物及其用途。该杀虫(螨)组合物由虱螨脲和虫酰肼为主,辅以助剂和赋型剂组成,其中,虱螨脲与虫酰肼的质量份数比为10∶1~1∶50。可以配制成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或乳油。该杀虫(螨)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拓宽了害虫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药成本,减轻农药残留。本发明组合物可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蜱螨目害虫(螨),尤其可用于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白粉虱、锈螨等,其效果明显高于两种药剂单独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371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46853.5

  • 发明设计人 曹明章;徐齐云;孔建;

    申请日2009-06-12

  • 分类号A01N47/34(20060101);A01N37/28(20060101);A01P7/02(20060101);A01P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27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以虱螨脲和虫酰肼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螨组合物。

背景技术

虱螨脲(Lufenuron),别名:氯芬新、氯芬奴隆、氟丙氧脲,化学名称:N-[[[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苯基]氨基]羧基]-2,6-二氟苯甲酰胺。商品名称:美除。

虱螨脲属苯甲酰脲类杀虫、杀螨剂,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影响昆虫表皮的形成而达到杀虫作用目的,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虱螨脲主要用于玉米、葡萄、大豆和蔬菜等作物。虱螨脲可用来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蓟马、豆荚螟、锈螨、飞虱、柑桔潜叶蛾等,该产品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用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虱螨脲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对作物安全,玉米、蔬菜、柑橘、棉花、马铃薯、葡萄、大豆等作物均可使用,适合于综合虫害治理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虱螨脲不会引起刺吸式口器害虫再猖獗,对益虫的成虫和扑食性螨作用温和。虱螨脲的药效持久,耐雨水冲刷,对有益的节肢动物成虫具有选择性。虱螨脲具有较好的杀卵效果,可杀灭新产虫卵,施药后2~3天可见效果。虱螨脲对蜜蜂和大黄蜂低毒,对哺乳动物低毒,蜜蜂采蜜时可以使用,比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相对更安全,可作为良好的混配剂使用,对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虫酰肼(Tebufenozide),化学名称:N-特丁基-N′-(4-乙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酰肼。商品名称:米满。

虫酰肼是美国罗姆哈斯公司1990年研究开发的非甾族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是幼虫取食后在不该蜕皮时蜕皮,由于蜕皮不完全而导致幼虫脱水、饥饿而死亡。

虫酰肼主要用于防治柑桔、棉花、观赏作物、马铃薯、大豆、烟草、果树和蔬菜等作物。虫酰肼杀虫活性高,选择性强,作用速度快,对所有鳞翅目幼虫均有效,对抗性害虫小菜蛾、棉铃虫、菜青虫、甜菜夜蛾等有特效,并有极强的杀卵活性,对非靶标生物更安全。虫酰肼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对高等动物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哺乳动物、鸟类、天敌均十分安全。

虱螨脲缺点是杀虫速度较慢,需要和杀虫速度较快的杀虫剂同时使用。另外,虱螨脲成本较高,不能更广泛的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

虱螨脲或虫酰肼长期连续单一使用易引起害虫抗药性,导致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甚至导致害虫再猖獗,致使用药量增加,这样既增加了防治成本,又污染了环境、降低了作物品质。近年来,我国蔬菜上一些主要害虫如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菜蚜、温室白粉虱等,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以及棉花主要害虫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对一些常规农药品种普遍产生了抗性,造成了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害虫再猖獗。据不完全统计,小菜蛾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酰基脲、苏云金杆菌等50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包括对生长调节剂如抑太保、定虫隆等也已产生抗性;斜纹夜蛾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以及Bt制剂等杀虫剂均产生抗药性。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复配制剂,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有助于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虱螨脲和虫酰肼的增效组合物。

本发明是一种以虱螨脲和虫酰肼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螨)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特征是有效成份由虱螨脲和虫酰肼组成,其质量份数比为10∶1~1∶50,优选为1∶1~1∶20。所述的有效成分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份虱螨脲的较好质量份数为1%~10%、虫酰腓的较好质量份数为1%~50%,其余为农药助剂和赋型剂(或填料)。

本发明以虱螨脲和虫酰肼为基本活性成分的杀虫(螨)增效组合物,可应用来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菜青虫、斜纹夜蛾、豆荚螟、棉铃虫、烟青虫、茶尺蠖、茶毛虫、白粉虱、蓟马、锈螨等害虫(螨)。

本发明以有效成分虱螨脲和虫酰肼为主,与合适的农药助剂、赋型剂(或填料)配制成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或乳油。所述的助剂根据剂型确定,本发明对微乳剂和悬浮剂的助剂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案分别为:

(1)在配制微乳剂时,其助剂是:按制剂质量计乳化剂5%~12%、溶剂3%~30%、稳定剂0.1%~10%、防冻剂0.1%~2%。所述乳化剂为月桂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羧甲基纤维素、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农乳2201#、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如农乳600#系列等)、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类(如农乳30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如By乳化剂、宁乳130等)、EO-PO嵌段共聚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如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如Span系列)、聚丙二醇甘油醚、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溶剂为二甲苯、甲苯、甲醇、乙醇、正丁醇、乙二醇、丙酮、环己酮、吡咯烷酮、柴油、溶剂油(S-150、S-180、S-200)、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环己烷、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稳定剂为甲醇、石油醚、尿素、可湿性淀粉、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甲苯基缩水甘油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为甘油、丙二醇、乙二醇、氯化钠、山梨醇、山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在配制悬浮剂时,其助剂是:按制剂质量计润湿分散剂1%~40%、增稠剂0.1%~10%、消泡剂0.5%~10%、稳定剂0%~10%、防腐剂0%~5%、防冻剂0.1%~5%。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聚物硫酸钠(如SOPA230、235等)、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等)、烷基丁二酸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萘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吐温系列、甘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如JFC)、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淀粉、明胶、聚乙烯醇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果胶、明胶、阿拉伯胶、瓜尔豆胶、聚乙烯醇,羟甲(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角叉藻聚糖、黏土矿物(如膨润土)、硅酸铝镁、可溶性淀粉、分散性硅胶、气态二氧化硅、石膏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消泡剂为高级醇(如异辛醇、异戊醇等)、脂肪酸类(月桂酸、硬脂酸等)、硅酮类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稳定剂为黄原酸胶、邻苯三酚、水杨酸、抗坏血酸、山梨酸钠、苯甲酸钠、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表氯醇、对苯二酚、二萘酚、1-萘酚水杨酸、安息香酸、迷迭香油、环氧大豆油、蓖麻油、橄榄油、亚麻油、硅酸铝镁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防腐剂为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二甘醇、聚乙二醇、山梨醇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虱螨脲与虫酰肼混配后,一是可拓宽害虫防治谱,能在一次用药中兼治作物生育期内两种或多种同时发生的害虫;二是可节省劳动力,降低防治成本;三是提高防效或延长残效期;四是可以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五是环保型剂型,减少环境污染,减轻了毒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筛选试验,发现虱螨脲和虫酰肼混配对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混配制剂的效果优于单剂的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如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虱螨脲原药有效含量为95%,所用的虫酰肼原药有效含量为95%。

实施例1:

配制5%虱螨脲·虫酰肼(1%虱螨脲+4%虫酰肼)微乳剂:

称取虱螨脲原药1.06g、虫酰肼原药4.22g、农乳2201#8g、二甲基亚砜10g、丙酮5g、环氧氯丙烷6g、山梨醇1g、余量去离子水。

制备过程:

将原药、二甲基亚砜和丙酮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农乳2201#、环氧氯丙烷、山梨醇和去离子水投入乳化分散釜中,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水相;然后将油相投入乳化分散釜中,在500~15000转/分钟的转速下开始搅拌,搅拌时间为0.5~1.5小时,经高速剪切制得均一、透明、稳定的5%虱螨脲·虫酰肼微乳剂。

以下实施例制备微乳剂的过程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

配制20%虱螨脲·虫酰肼(1%虱螨脲+19%虫酰肼)微乳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1.06g、虫酰肼原药21.04g、木质素磺酸盐10g、二甲基亚砜20g、丙酮5g、亚磷酸三苯酯6g、甘油0.5g、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3:

配制20%虱螨脲·虫酰肼(0.4%虱螨脲+19.6%虫酰肼)微乳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0.42g、虫酰肼原药20.6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g、二甲基亚砜20g、环己酮10g、甲苯基缩水甘油醇6g、石油醚1g、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4:

配制5%虱螨脲·虫酰肼(4.5%虱螨脲+0.5%虫酰肼)微乳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4.74g、虫酰肼原药0.53g、农乳400#8g、丙酮5g、二甲基亚砜5g、甲醇6g、山梨酸0.5g、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5:

配制5%虱螨脲·虫酰肼(1%虱螨脲+4%虫酰肼)悬浮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称取虱螨脲原药1.06g、虫酰肼原药4.22g、烷基萘磺酸盐5g、聚乙烯醇4g、异戊醇4g、蓖麻油5g、苯甲酸钠0.2g、聚乙二醇0.5g、余量去离子水。

制备过程:

先将含有虱螨脲和虫酰肼的原药混合均匀,再按比例加入烷基萘磺酸盐充分搅拌,然后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聚乙烯醇、异戊醇、蓖麻油、苯甲酸钠、聚乙二醇、去离子水等各组分混合均匀,边加入边搅拌均匀,于球磨机中球磨2.0~4.0小时,使得虱螨脲和虫酰肼的粒径全部在4μm以下时即得5%虱螨脲·虫酰肼悬浮剂。

以下实施例制备悬浮剂的过程与实施例5类似。

实施例6:

配制20%虱螨脲·虫酰肼(1%虱螨脲+19%虫酰肼)悬浮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1.06g、虫酰肼原药21.04g、脂肪醇硫酸盐15g、海藻酸钠5g、异辛醇4g、山梨酸钠5g、苯甲酸0.2g、山梨醇0.5g、余量自来水。

实施例7:

配制20%虱螨脲·虫酰肼(0.4%虱螨脲+19.6%虫酰肼)悬浮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0.42g、虫酰肼原药20.63g、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15g、阿拉伯胶5g、月桂酸4g、迷迭香油5g、甲醛0.1g、乙二醇0.5g、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8:

配制5%虱螨脲·虫酰肼(4.5%虱螨脲+0.5%虫酰肼)悬浮剂,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

虱螨脲原药4.74g、虫酰肼原药0.5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g、甲基纤维素5g、硬脂酸4g、山梨酸钠5g、苯甲酸0.1g、丙三醇0.1g、余量自来水。

活性测定实例1:试验对象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9-2008。

先进行预备试验,根据预备试验的结果设计供试药剂的浓度范围。各单剂和制剂分别设5个浓度,以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为试验对象。

本试验采用Potter喷雾法。将滤纸放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滤纸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排除滤纸与培养皿之间的空气,使滤纸紧贴培养皿底部备用,用保湿棉球保湿。将Potter喷雾塔的喷雾压力稳定在1.47×105Pa,喷雾头先用丙酮清洗2次,再用蒸馏水清洗2次。利用Potter喷雾塔进行定量喷雾,喷药量为1mL,每重复15头小菜蛾3龄幼虫,喷雾后沉降1min后取出小菜蛾,放入有新鲜甘蓝叶的培养皿中饲养,每皿为1个重复,每浓度设4个重复。对照用同量的丙酮水溶液处理。每喷完一个药剂浓度处理后用丙酮、蒸馏水各清洗2次。最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25℃,相对湿度:70%,光照周期L∶D=16∶8h)。处理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

根据调查的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以Abbott氏公式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用DPS软件求取毒力回归方程,计算LC50、LC95及LC50的95%置信限。按照孙云沛法计算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比较各混剂的杀虫效果,评价其增效作用。复配剂的共毒系(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各单剂及其混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72h的毒力测定结果

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虱螨脲∶虫酰肼为10∶1至1∶5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各配比均具有增效作用,尤其是虱螨脲∶虫酰肼为1∶1至1∶19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200,增效作用明显,特别是虱螨脲∶虫酰肼为1∶19时,共毒系数(CTC)大于300,增效作用特别明显。

活性测定实例2:试验对象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

试验方法同活性测定实例1,所述试虫为甜菜夜蛾3龄幼虫。

表2各单剂及其混剂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72h的毒力测定结果

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虱螨脲与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72小时的LC50分别为:2.14、5.31mg/L。虱螨脲∶虫酰肼为10∶1至1∶5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具有增效作用,其中虱螨脲∶虫酰肼为1∶4、1∶10、1∶19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200,表明增效作用明显。

活性测定实例3:

利用实施例1、2中所配制剂做如下田间药效试验:

1、施药对象

十字花科蔬菜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上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L)。

2、浓度设计

5%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1500、2000倍;20%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1500、2000倍;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20%虫酰肼ME稀释1500倍。

3、试验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13——2000。

本试验在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试验地进行,每处理设4次重复,共36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m2,按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5个点,每点用竹签固定标记4株,共调查20株。待小菜蛾为2-3龄时喷药处理,每小区喷药液0.75kg,喷药时间为2009年4月7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第1、3、7、14天调查残虫数。采用虫口减退率方法分析防治效果,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用DPS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4、结果与分析

(1)5%虱螨脲·虫酰肼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5%虱螨脲·虫酰肼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3,施药后1、3天,5%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处于同一水平;施药后7、14天,5%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虱螨脲ME稀释1500倍的同期防治效果,5%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与对照药剂20%虫酰肼ME的同期防治效果处于同一水平。

根据试验结果,5%虱螨脲·虫酰肼ME的速效性好,与20%虫酰肼ME的速效性相当;5%虱螨脲·虫酰肼ME的持效性与5%虱螨脲ME差异不明显,但明显好于20%虫酰肼ME的持效性。

(2)20%虱螨脲·虫酰肼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20%虱螨脲·虫酰肼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4,施药后1天,20%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天,20%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和20%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14天,20%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和20%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同期防治效果,20%虱螨脲·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稀释1500倍的同期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与对照药剂20%虫酰肼ME稀释1500倍的同期防治效果处于同一水平。

根据试验结果,20%虱螨脲·虫酰肼ME的速效性好,与20%虫酰肼ME的速效性相当;20%虱螨脲·虫酰肼ME的持效性明显好于对照药剂5%虱螨脲ME差和20%虫酰肼ME的持效性。

综合上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2中所配制剂5%虱螨脲·虫酰肼ME、20%虱螨脲·虫酰肼ME在实际应用中优于单剂的使用,可延长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另外,所配制剂是微乳剂,所用有机溶剂较少,减少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刺激性气味,对作物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