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

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

摘要

提供一种隔扇不会容易因风压等而打开、能够降低成本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在将隔扇关闭的状态下,枢轴中心(J1)、枢轴中心(J2)及枢轴中心(J3)处于大致一条直线上,该直线(L1)相对于通过(J1)的平行于隔扇的水平直线(L0)倾斜,以使其随着接近于(J3)而向室内方向(ID)远离,使(J1)及(J2)间的距离(B)与(J2)及(J3)间的距离(C)的和(B+C)相对于没有连接隔扇安装板(5)的中间部(5b)及长臂(6)的一端部(6a)的自由状态下的(J1)及(J3)间的距离(A)较长,通过对枢轴(12)和枢轴(14)向它们远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隔扇与窗框之间的接合力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033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西金属工业株式会社;YKKAP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08352.0

  • 申请日2009-02-26

  • 分类号E05C17/14;E05C21/00;E06B3/46;E05D13/00;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剑锋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0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1-16

    授权

    授权

  • 2010-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5C17/14 申请日:20090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平面四杆机构构成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

背景技术

纵向滑出窗及横向滑出窗能够由从室内侧操作的操作者等将收纳在窗框内的隔扇向室内外方向开闭,并且能够使隔扇处于打开到约90°的全开状态。

这样的滑出窗由于具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密闭性及能够从室内侧擦拭清扫隔扇的玻璃面的两面等的特点,所以被广泛地使用,在纵向滑出窗中通过上下一对支撑件、在横向滑出窗中通过左右一对支撑件将隔扇相对于窗框可开闭地支撑。

作为这样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如果以纵向滑出窗为例进行说明,则有由平面四杆机构构成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该平面四杆机构由安装在窗框的上下横框上的固定部件(框架安装板、窗框安装板)、一端部枢轴安装在固定部件的一端部上的短臂、一端部枢轴安装在短臂的另一端部上且安装在隔扇的横框上的隔扇安装板、以及一端部枢轴安装在隔扇安装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另一端部枢轴安装在固定部件的另一端部上的长臂构成。

由这样的平面四杆机构构成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由于是不使用滑块的简单的结构,所以不易发生松动,具有能够更稳定且可靠地进行隔扇的开闭动作的特点。

【专利文献1】专利第3803849号公报(图1、图4、图7)

【专利文献2】专利第3172348号公报(图1~图3)

【专利文献3】专利第3023557号公报(图7~图8)

在由平面四杆机构构成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中,一般构成为,尽量使长臂的窗框侧的枢轴相对于短臂的窗框侧的枢轴位于室外方向,在关闭了隔扇的状态下,使短臂的隔扇安装板侧的枢轴的中心及长臂的隔扇安装板侧以及窗框侧的枢轴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与隔扇面大致平行的水平方向)(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及专利文献2的图3)。

这样的结构,在长臂的窗框侧的枢轴的前后方向位置接近于短臂的窗框侧的枢轴的前后方向位置的结构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7)、考虑隔扇容易被风压等打开等而采用,根据这样的结构,不再需要在将隔扇关闭的最终阶段中作用的拉入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7),所以能够扩大其使用范围。

此外,专利文献1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采用了如下构造:固定部件具备沿着窗框延伸的向前方开口的金属制コ字状部件、和配设在金属制コ字状部件的上下水平壁之间的合成树脂制板状部件,经由合成树脂制板状部件将短臂及长臂的基端部夹持在金属制コ字状部件的上下水平壁间。

由此,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短臂及长臂不会从水平状态向下倾斜,固定在安装于两臂上的隔扇安装板上的隔扇不会下垂,所以不会损害打开隔扇时的美观,并且能够平滑且安静地进行隔扇的开闭动作。

专利文献1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具有这样的特点,但需要用金属形成コ字状部件,例如较昂贵的不锈钢的使用量较多,所以从成本降低等的观点来看存在改良的余地。

这里,为了节约专利文献1的金属制コ字状部件的材料费,可以考虑将长臂的窗框侧的枢轴(基端部的枢轴)的位置向室内侧错开,但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则如上述那样产生隔扇容易因风压等而打开的性能方面的问题,并且在设置引入机构的情况下相应地成本增大,所以与谋求成本降低的目的相矛盾。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通过抑制短臂及长臂从水平状态向下倾斜而不损害打开隔扇时的美观、能够平滑且安静地进行隔扇的开闭动作的结构、同时隔扇不会因风压等而容易打开、能够降低成本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

有关本发明的门窗用支撑件,具备:窗框安装部件,安装于窗框,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短臂,其一端部枢轴安装于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的一端部;隔扇安装板,其一端部枢轴安装于上述短臂的另一端部,且安装在隔扇的框上;以及长臂,其一端部枢轴安装在上述隔扇安装板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另一端部枢轴安装于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的另一端部;上述门窗隔扇用支撑件的特征在于,在关闭了上述隔扇的状态下,上述短臂与隔扇安装板之间的枢轴中心J1、上述隔扇安装板与长臂之间的枢轴中心J2、以及上述长臂与窗框安装部件之间的枢轴中心J3处于大致一条直线上,并且该直线相对于通过上述枢轴中心J1、正交于该枢轴而平行于上述窗框及隔扇的直线倾斜,以使其随着接近于上述枢轴中心J3而向室内方向远离,使上述枢轴中心J1及J2之间的距离B与上述枢轴中心J2及J3之间的距离C的和B+C相对于不将上述隔扇安装板与上述长臂连结的自由状态下的上述枢轴中心J1及J3之间的距离A长,对上述短臂的另一端部及上述隔扇安装板的一端部之间的枢轴和上述长臂的另一端部及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的另一端部之间的枢轴,向它们远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前方开口的コ字状的窗框安装部件支撑短臂及长臂的基端部,所以两臂的从水平状态向下方的倾斜被抑制,因此不会损害打开隔扇时的美观。

而且,在关闭了隔扇的状态下,枢轴中心J1、J2及J3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并且该直线相对于通过枢轴中心J1、正交于该枢轴并平行于上述窗框及隔扇的直线倾斜,以使其随着接近于枢轴中心J3而向室内方向远离,所以能够缩短窗框安装部件围绕将长臂相对于窗框安装部件可转动地支撑的枢轴的深度。

由此,能够节约例如由不锈钢制造的窗框安装部件的材料费,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支撑件的轻量化。

进而,在关闭了隔扇的状态下,短臂的另一端部及隔扇安装板的一端部之间的枢轴和长臂的另一端部及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的另一端部之间的枢轴被施加向它们远离的方向的作用力,所以隔扇与窗框之间的接合力提高。

这里,优选的是,决定用于施加上述作用力的上述距离的和B+C以及与上述距离A的差B+C-A,以使得在关闭了上述隔扇的状态下在与收纳该隔扇的上述窗框之间得到需要的接合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隔扇与窗框之间能够得到需要的接合力,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隔扇容易因风压而打开的情况、以及在没有操作者而通过凸轮闩锁把手开闭隔扇的结构中通过操作凸轮闩锁把手来关闭隔扇时隔扇被施加向室外侧的作用力而变得难以操作的情况。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短臂及长臂是金属制,具有安装在上述窗框安装部件的コ字状开口部内的合成树脂制的导引部件,通过该导引部件夹持上述短臂及长臂的基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刚性较高的金属制的窗框安装部件、短臂及长臂,能够进一步增大短臂及长臂的倾斜的抑制效果。

进而,由于金属制的短臂及长臂的基端部被合成树脂制的导引部件夹持并导引,所以是使如上所述的作用力施加的结构,同时能够平滑且安静地进行隔扇的开闭动作。

有关本发明的门窗隔扇具备上述门窗隔扇用支撑件。

如上所述,根据有关本发明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具有通过抑制短臂及长臂从水平状态向下方倾斜而不损害打开隔扇时的美观,能够平滑且安静地进行隔扇的开闭动作的结构、同时隔扇不会因风压等而容易打开、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支撑件使用于纵向滑出窗的例子的立体图,表示隔扇的全开状态。

图2是将要部放大表示的主视图,表示关闭了隔扇的状态。

图3是支撑件单体的结构说明图,图3(a)是对应于隔扇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对应于关闭了隔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5是其对应于隔扇的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其对应于关闭了隔扇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6中假想地拆下了隔扇安装板及长臂的状态的参考图。

图8是支撑件单体的结构说明图,是对应于关闭了隔扇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而包括满足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要件的所有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室内侧(参照图中ID)朝向室外侧(参照图纸OD)的方向的前侧作为前,将后侧作为后,左右是朝向前方而言的。此外,对于支撑件1,将在安装于窗框FR及隔扇DR的状态下从前方看的图作为主视图。

这里,作为使用有关本发明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的门窗隔扇,可以举出例如纵向滑出窗、横向滑出窗、内倒窗及外倒窗等,以下作为门窗隔扇的例子,对纵向滑出窗SW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1使用于纵向滑出窗SW中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将其要部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1表示隔扇DR的全开状态,图2表示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

此外,图3~图8是支撑件1单体的结构说明图,图3(a)是对应于隔扇DR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对应于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立体图,图5是对应于隔扇DR的全开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对应于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6中假想地拆下了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的状态的参考图,图8是对应于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窗框FR由上下的横框FU及FL以及左右的纵框FS、FS构成,隔扇DR由上下的横框DU及DL以及左右的纵框DS、DS构成,隔扇DR由相对于水平面对称地形成的上下的支撑件1、1相对于窗框FR可开闭地支撑。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从室内侧ID进行的凸轮闩锁把手或未图示的操作者等的操作,在图2所示的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与图1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之间开闭隔扇DR,在图1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下,能够进行隔扇DR的玻璃面G的两面的擦拭清扫。

接着,对门窗隔扇用支撑件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图1所示的上下的支撑件1、1相对于水平面是对称的,它们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以下仅说明下支撑件1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下支撑件1由平面四杆机构构成,该平面四杆机构由安装于下横框FL、且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向前方(室外侧OD)开口的コ字状开口部2A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窗框安装部件2、安装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コ字状开口部2A内的导引部件3、一端部4a枢轴安装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一端部2a、2b(也参照图8)上的短臂4、一端部5a枢轴安装在短臂4的另一端部4b上、且安装在隔扇DR的下横框DL上的隔扇安装板5、以及一端部6a枢轴安装在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5a与另一端部5e之间、另一端部6b枢轴安装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另一端部2c、2d(也参照图8)上的长臂6构成。

窗框安装部件2例如是不锈钢制,在向前方开口的コ字状开口部2A上安装有例如作为尼龙或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制的导引部件3。

此外,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一端部(朝向室外侧OD看的状态下的右端部)上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通孔2a、2b,在导引部件3的一端部(右端部)上,在对应于窗框安装部件2的通孔2a、2b的位置上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通孔3a、3b。

进而,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另一端部(朝向室外侧OD看的状态下的左端部)上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通孔2c、2d,在导引部件3的另一端部(左端部)上,在对应于窗框安装部件2的通孔2c、2d的位置上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通孔3c、3d。

另外,窗框安装部件2利用其左右的窗框安装用长孔2e、2f,固定于窗框FR的下横框FL。

短臂4例如是不锈钢制,从导引部件3的开口部3A(参照图2)插入以使其一端部的通孔4a与窗框安装部件2及导引部件3的通孔2a、2b、3a、3b对齐,使作为枢轴的台阶铆钉11通过通孔2a、3a、4a、3b、2b而将轴端敛缝,由此将短臂4的一端部可绕垂直轴转动地连结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一端部上。

隔扇安装板5例如是不锈钢制,在其一端部的通孔5a与短臂4的另一端部的通孔4b之间、经由例如尼龙或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制的衬垫(垫圈)7、8使作为枢轴的台阶铆钉12通过衬垫8的通孔8a、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的通孔5a、衬垫7的通孔7a以及短臂4的另一端部的通孔4b而将轴端敛缝,由此将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可绕垂直轴转动地连结在短臂4的另一端部上。

另外,隔扇安装板5利用形成在其长边方向的例如3个部位上的隔扇安装用孔5c、5d、5e,固定于隔扇DR的下横框DL。

长臂6例如是不锈钢制,在其一端部的通孔6a与位于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的通孔5a及另一端部的隔扇安装孔5e之间的通孔5b之间、经由例如尼龙或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制的衬垫(垫圈)9、10使作为枢轴的台阶铆钉13通过衬垫9的通孔9a、长臂6的一端部的通孔6a、衬垫10的通孔10a以及隔扇安装板5的上述通孔5b而将轴端敛缝,由此将长臂6的一端部可绕垂直轴转动地连结在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

此外,长臂6从导引部件3的开口部3B(参照图2)插入、以使其另一端部的通孔6b与窗框安装部件2及导引部件3的通孔2c、2d、3c、3d对齐、并使作为枢轴的台阶铆钉14通过通孔2c、3c、6b、3d、2d而将轴端敛缝,由此将长臂6的另一端部可绕垂直轴转动地连结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另一端部上。

通过由如上所述的窗框安装部件2、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构成的平面四杆机构,如上所述,能够在图2所示的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和图1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之间,稳定且可靠地进行隔扇DR的开闭动作。

在从图3(a)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到图3(b)所示的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使作为平面四杆机构的支撑件1的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转动时,由于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上水平板上形成有切口部2B,在导引部件3上形成有台阶部3c,在长臂6上在其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弯折部6A,所以窗框安装部件2及导引部件3不会与长臂6干扰,因此能够成为图3(b)所示的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隔扇DR被收纳在窗框FR内。

另外,在作为平面四杆机构的支撑件1的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从图3(b)所示的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转动到了图3(a)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的位置上,短臂4及隔扇安装板5向室外侧OD大致笔直地延伸,在该状态下,通过将长臂6的一侧面例如通过加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阻挡部16,阻挡将隔扇安装板5的一侧面例如通过加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向下方突出的阻挡片15,因此短臂4及隔扇安装板5(隔扇DR)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另外,为了在上支撑件及下支撑件上共用长臂6,在长臂6形成有其一侧面的止挡部16,并且在另一侧面上也形成同样的止挡部17。

在图3(a)所示的隔扇DR的全开状态下,如果例如因阵风等而在隔扇上作用较大的风压,则如上所述,需要在长臂6上在其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弯折部6A、以及因空间的制约而需要使长臂6的厚度尽量变薄,并且由于长度较长,通过上述风压而作用于隔扇DR的较大的力经由止挡片15作用于长臂6、并且通过由上述风压的变动引起的晃动使较大的冲击力经由止挡片15作用于长臂6,所以有时在长臂6的隔扇安装板5附近发生塑性变形。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在长臂6的侧面上的止挡部16及17通过连接部18连接,由此形成俯视大致呈H型(工字状)的突出部,通过该突出部的加强效果,抑制上述塑性变形。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的、图5及图6所示的、枢轴12、13、14的配置、以及枢轴12的中心J1及枢轴13的中心J2之间的距离B与枢轴13的中心J2及枢轴14的中心J3间的距离C的和B+C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的支撑件1,枢轴12的中心J1、枢轴13的中心J2及枢轴14的中心J3处于大致一条直线上,并且,该直线L1相对于通过枢轴中心J1、正交于该枢轴12而平行于窗框FR及隔扇DR的直线L0倾斜,以使其随着接近于枢轴中心J3而向后方(向室内侧ID)远离。

此外,使枢轴中心J1及J2间的距离B与枢轴中心J2及J3间的距离C的和B+C相对于图7(例如相当于在支撑件1中没有连接隔扇安装板5与长臂6的自由状态)中的枢轴中心J1及J3之间的距离A较长,即为B+C>A,图7是表示在图6中假想地拆下了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的状态的参考图,图6表示实际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1。

具体而言,如在图7中一并标记的那样,枢轴中心J1及J2间的距离B是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的通孔5a的中心与位于一端部的通孔5a及另一端部的隔扇安装孔5e之间的通孔5b的中心的间距,枢轴中心J2及J3间的距离C相当于长臂6的一端部的通孔6a的中心与另一端部的通孔6b的中心的间距,所以例如通过使通孔5a、5b的中心间的间距变长、或者使通孔6a、6b的中心间的间距变长,来实现B+C>A(B+C-A=X>0)。

因而,在支撑件1单体中,在枢轴12的中心J1、枢轴13的中心J2及枢轴14的中心J3处于直线L1上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由于产生使下支撑件1的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向上方变形的作用力,所以使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向上方变形(参照图8中的箭头D)。

另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上述变形的大小放大表示。

此外,同样,在上支撑件1(参照图1)中,产生使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向下方变形的作用力。

但是,在将上下的支撑件1、1组装在滑出窗SW上的状态(例如参照图1)下,在将图6所示的隔扇DR关闭而枢轴中心J1、枢轴中心J2及枢轴中心J3大致处于一条直线L1上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下支撑件1的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的向上方的变形(例如参照图2及图8的箭头D)、以及上支撑件1的短臂4、隔扇安装板5及长臂6的向下方的变形被安装在下支撑件1的隔扇安装板5及上支撑件1的隔扇安装板5上的隔扇DR限制(参照例如图2的箭头E),所以枢轴12与枢轴14被施加向它们远离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参照图2及图6中的箭头F、F)。

由此,通过作用力F、F,产生抵抗要将隔扇DR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力的摩擦力。

这里,用来使作用力F、F作用的上述距离的和B+C与上述距离A的差B+C-A例如通过实验决定,以使得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在与收纳该隔扇DR的窗框FR之间得到需要的接合力。上述需要的接合力例如是指适合于需要的风压试验的接合力。

另外,由于需要能够使枢轴中心J1、枢轴中心J2及枢轴中心J3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由此决定了B+C-A的上限。

这样决定的B+C-A的范围为(B+C-A)=0.1~2mm左右,例如,在距离A是200~220mm的情况下,(B+C-A)=0.5~0.8mm为优选的范围,所以可以选定B+C。

根据如上所述的门窗隔扇用支撑件1的结构,由于通过向前方开口的コ字状的窗框安装部件2支撑短臂4及长臂6的基端部,所以从两臂4、6的水平状态向下方的倾斜被抑制,因此不会损害打开隔扇时的美观。

此外,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枢轴中心J1、J2及J3大致处于一条直线L1上,并且该直线L1相对于通过枢轴中心J1、正交于枢轴12并平行于窗框FR及隔扇DR的直线L0倾斜,以使其随着接近于枢轴中心J3而向后方远离,所以能够缩短窗框安装部件2围绕将长臂6相对于窗框安装部件2可转动地支撑的枢轴1的深度。

由此,能够节约例如由不锈钢制作的窗框安装部件2的材料费,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支撑件1的轻量化。

进而,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由于短臂4的另一端部4b及隔扇安装板5的一端部5a间的枢轴12与长臂6的另一端部6b及窗框安装部件2的另一端部2c、2d间的枢轴14被施加向它们远离的方向的作用力,所以隔扇DR与窗框FR之间的接合力提高。

进而,决定上述距离的差B+C-A,以使得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收纳该隔扇DR的窗框FR之间得到需要的接合力,在关闭了隔扇DR的状态下,对枢轴12与枢轴14向它们远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隔扇DR容易因风压而打开的情况、以及在没有操作者而通过凸轮闩锁把手开闭隔扇DR的结构中、在操作凸轮闩锁把手而将隔扇DR关闭时隔扇DR被施加向室外侧OD的作用力而变得难以操作的情况。

此外,由于窗框安装部件2、短臂4及长臂6是金属制,具备安装在窗框安装部件2的コ字状开口部2A内的合成树脂制的导引部件3,通过导引部件3夹持短臂4及长臂6的基端部,所以通过刚性较高的金属制的窗框安装部件2、短臂4及长臂,能够进一步增大短臂4及长臂6的倾斜的抑制效果。

进而,由于金属制的短臂4及长臂6的基端部被合成树脂制的导引部件3夹持并导引,所以是使上述那样的作用力F、F作用的结构,并且能够平滑且安静地进行隔扇DR的开闭动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