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抗肿瘤制剂——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利用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来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所述的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包含磷脂和酯类聚合物。得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平均粒径达到10~200nm,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可以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肿瘤,例如肝癌的药物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489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09097.1

  • 发明设计人 刘悉承;李志高;沙莹;陈义弘;

    申请日2009-02-17

  • 分类号A61K9/10(20060101);A61K31/12(20060101);A61K47/24(20060101);A61K47/34(20060101);A61P35/00(20060101);A61P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80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丹妮

  • 地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南海大道西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4: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0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9/1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30312 申请日:200902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4-25

    授权

    授权

  • 2009-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纳米脂质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hepatocell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的第3位、发病率的第5位,在我国更是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第2位的杀手。经医学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肝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部分肝癌病人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综合治疗而获得长期生存,肝癌已由“不治之症”变成“部分可治之症”。但大部分病人诊断时已属晚期,预后很差,肝癌的总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其主要原因是经侵犯门静脉导致肝内播散而出现的高肝内转移率及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研究表明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转移复发率为61.5%,即使小肝癌也达43.50%,肝癌转移复发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最主要障碍。与其他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不同,肝癌最常见的是肝内转移,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表明门静脉是肝癌细胞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肝脏本身是肝癌转移的主要器官。因此,探明肝癌肝内转移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1)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和乙醚。溶于乙醇、冰醋酸,耐光、耐热性较差。pH值为7.8时呈黄色,pH值为9.2时呈红色。具有利胆、抗菌、抗氧化、抗亚硝化、抗致癌、抗诱变、抗肝毒、抗感染、抗病毒及抗凝血等作用。还可作为食品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美容品、健胃剂、止痛剂、利尿剂、利胆剂,化学工业上用于制姜黄试纸,pH值8~9,也可用于硼酸的定性分析,昂贵的天然颜料,用于食品等。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HIV、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开发的热点。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而且毒性很低,小鼠的LD50>2g/kg,人口服最大耐受量可达8000mg/d,目前美国国立肿瘤所已将其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物,其抗肿瘤机制是多方面的:Giuseppe Garcea等证实每天口服3600mg姜黄素胶囊,连服7天后,在恶性肿瘤组织中每107个核苷酸中,M1G从4.8±2.9降到2.0±1.8(p<0.05),阻止前列素E2产生,和环氧化酶-2量,而产生抗肿瘤效果。Shahar Lev-Ari,Ludmila Strierdeng等发现当姜黄素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联合应用时,由于姜黄素阻止了前列素E2合成,相应降低了环氧化酶-2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环氧化酶-2抑制剂用量,使他们在抗炎剂量情况下,起到抗肿瘤作用,降低了细胞毒性,更好的发挥作用。

姜黄素作为药物的使用前景广泛,但是,姜黄素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低水溶性、碱性条件下的高速分解以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光降解性是限制其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姜黄素的制剂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外已经有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粗提物制成胶囊上市,用作营养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物。但是姜黄素的血药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不高,体外稳定性差,目前有人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软胶囊、纳米缓释胶囊等口服制剂,还有人将姜黄素制备成水包油乳剂后制备脂肪静脉乳,或是脂质体冻干粉针,虽然解决了姜黄素水溶性差,不稳定的难题,但制备方法过于复杂,所需的设备要求高。

鉴于上述原因,研究一种新型的自乳化给药系统制备注射液有其现实意义,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常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以提高其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改善药物吸收,是一种具有巨大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以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用途。

针对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其包含以下成分:

1)活性成分:姜黄素;

2)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该体系包含磷脂和酯类聚合物,优选地,所述磷脂衍生物为大豆卵磷脂、蛋黄磷脂及其混合物,所述酯类聚合物为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所述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为油状混合物,其纳米微粒的粒径为10-200nm。

优选地,所述纳米脂质注射液中还包含助表面活性剂,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1,2-丙二醇和/或丙三醇。

优选地,所述纳米脂质注射液中还包含有机溶剂,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优选地,所述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组成包括:

姜黄素      1份,

磷脂        5-20份,

酯类聚合物  5-20份,

助表面活性剂15-45份,

有机溶剂    10-50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磷脂衍生物、酯类聚合物混合,优选地所述磷脂衍生物为大豆卵磷脂,所述酯类聚合物为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和

2)再将姜黄素与上述混合物混合。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还包括将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入体系中。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还包括将姜黄素溶解于无水乙醇的溶剂中。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加入活性炭进行过滤,其中所述过滤中所使用的滤膜的孔径为0.22μm或0.45μm。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采用的自乳化药物释放体系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热力学稳定性好,粒径达到纳米级,药物溶解量大,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及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一个优选的处方:

姜黄素                      1份

卵磷脂                      5份

1,2-丙二醇                 5份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20份

无水乙醇                    20份

丙三醇                      10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另一个优选的处方:

姜黄素                      1份

卵磷脂                      10份

1,2-丙二醇                 10份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20份

无水乙醇                    15份

丙三醇                      2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一个优选处方:

姜黄素                      1份

卵磷脂                      15份

1,2-丙二醇                 15份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10份

无水乙醇                    30份

丙三醇                      20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一个优选处方:

姜黄素                      1份

卵磷脂                      20份

1,2-丙二醇                 25份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20份

无水乙醇                    50份

丙三醇                      15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一个优选处方:

姜黄素                      1份

卵磷脂                      30份

1,2-丙二醇                 30份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15份

无水乙醇                    35份

丙三醇                      20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以举例说明的方法说明根据前述的实施例1-5中任一实施例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各组份的重量配比,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混合,用超声、搅拌或涡旋等方式至溶液混匀备用;

2)将姜黄素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或超声溶解,再与上述溶液混合形成均匀的姜黄素脂质溶液;

3)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混匀;采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分别过滤,分装入玻璃瓶后充氮,压塞,轧盖。

所述方法制备的纳米脂质注射液,经检测,平均粒径达到10~200nm,且质量符合注射剂的有关各项指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使用实施例6所述方法来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该注射液为黄色透明溶液,可以与注射用水以任意比例相混合,所形成的混合液有乳光。利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径仪对其形态学进行研究,表明实施例6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粒度分布较窄,10~200nm粒度的纳米粒大于85%,粒度圆整,分散性好;采用HPLC法对游离姜黄素进行测定,纳米粒载药量大于98%;在加速条件下放置6个月,含量变化小于3%,有关物质小于1%,初步显示实施例6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稳定性较好;与输液配伍后,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说明实施例6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注射液适合于注射给药。

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2的姜黄素纳米乳注射液,放置在25±2℃加速试验箱中,分别在0、1、2、3、6个月各取样一次,按质量标准检查性状、平均粒径、pH值、有关物质、含量等,结果见下表:

  时间  性状  平均粒径(nm)  pH值  有关物质  含量  0月  黄色溶液有乳光,  未分层  85.6  5.6  0.8%  98.6%  1月  黄色溶液有乳光,  未分层  92.3  5.8  1.3%  97.8%  2月  黄色溶液有乳光,  未分层  101.8  5.6  1.4%  98.2%  3月  黄色溶液有乳光,  未分层  111.5  5.7  2.2%  97.5%  6月  黄色溶液有乳光,  未分层  106.6  5.9  2.5%  97.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