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依据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辩证论治原则,提供一种具有清热止泻作用,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及红白痢疾的药物。该发明是以葶苈草一味植物药组成,经过提取精制后,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本发明配方独特,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为纯中药制剂,值得推广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680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60105.6

  • 发明设计人 邵世宏;

    申请日2007-12-24

  • 分类号A61K36/31;A61K9/20;A61K9/16;A61K9/48;A61P1/1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00132 天津市红桥区西于庄城防里12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10: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2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61K36/31 授权公告日:20130731 登记号:2015120000035 出质人: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解除日:20160928 申请日:20071224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9-09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31 登记号:2015120000035 登记生效日:20150713 出质人: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 授权公告日:20130731 申请日:20071224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3-07-31

    授权

    授权

  • 2012-09-1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1224

    著录事项变更

  • 2009-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0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以中草药葶苈草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清热止泻功效之内服药物,并对肠炎、腹泻、红白痢疾有极好疗效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肠炎腹泻红白痢疾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夏秋季节多见;治疗该病经常选用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吡哌酸等,副作用大,而且抗生素滥用后果严重。

目前,中药治疗腹泻多以健脾止泻为主,如肠胃宁片(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74页)、参苓白术散(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510页)等;已公开的药物,例如,由党参、炒白术、罂粟壳、山药、乌梅、白扁豆、炒薏米仁等药味组成的“生津止泻散(申请号,02155136.7)”,由蒲黄炭、五倍子、白术、黄芪、焦山楂、白芨、牡蛎、乌贼骨等组成的“胃肠宁散剂(申请号,97108190.5)”等也均属健脾类止泻中药。腹泻痢疾在夏秋季节多为湿热泻,不宜使用上述健脾止泻中药。

综上分析,在中西药治疗腹泻痢疾上,现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用精心选择的中药材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药物可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药剂:

葶苈草80-120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葶苈草100份。

本发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发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一种治疗肠炎腹泻红白痢疾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是:其制备方法是:取组方量的葶苈草,用水提取三次,每次0.5小时,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并在55℃—65℃之间热测相对密度成1.35-1.40的稠膏;稠膏加入淀粉、蔗糖粉等辅料混匀,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中葶苈草功擅清热止痢。本发明对于肠炎腹泻红白痢疾属湿热型者有极好的疗效。

兹将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介绍如下。

葶苈草颗粒(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药效学试验

本试验从对在体和离体肠道功能影响、止泄、抑菌、抗炎抗免疫等方面研究了葶苈草颗粒治疗肠炎、痢疾的药理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葶苈草颗粒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小肠推进达到止泄作用,但其能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并有一定抑菌作用,且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抗免疫作用。

一、葶苈草颗粒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购入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动物许可证号:SCXK津2005-0001。

1.2 试验药物: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提取物。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467、0.233、0.117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市人民制药厂生产,批号840908),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01mg/ml溶液。

1.2.3 活性炭;阿拉伯胶(制成含10%阿拉伯树胶,5%活性炭的炭末蒸馏水混悬液)。

1.3 试验设备:T-5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256),PL203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

2 试验方法

选用18~20g体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层的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阿托品)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和阿托品组灌胃蒸馏水30ml/k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14、7、3.5g生药/kg,1次/d。灌胃7天后,于实验前一天傍晚禁食不禁水18h,于第8天末次给药1h(阿托品ip阿托品稀释液0.1mg/kg 5min)后,各组灌胃炭末混悬液0.2ml/只。20min后处死动物,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前端至幽门,后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摆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的距离”。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率=(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spss11.5统计学软件做方差分析统计处理。

3 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阿托品组炭末前沿推进率明显减少(P<0.05),葶苈草颗粒3.5g生药/kg组有一定的使炭末前沿推进率明显减少作用,但随剂量增高,则使炭末前沿推进率加大,并与剂量相关的呈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

表1—1  葶苈草颗粒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4 试验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葶苈草颗粒3.5g生药/kg有一定抑制正常小鼠小肠运动作用;7-14g生药/kg灌胃给药,随剂量增加而表现有促进正常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的趋势,但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二、葶苈草颗粒对运动机能亢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购入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动物许可证号:SCXK津2005-0001。

1.2 试验药品: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生药,临床人用量为1g生药/kg(以60kg体重计)。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467、0.233、0.117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市人民制药厂生产,批号840908),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01mg/ml稀释液。

1.2.3 新斯的明注射液(上海信宜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204),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01mg/ml稀释液。

1.2.4 活性炭;阿拉伯胶(制成含10%阿拉伯树胶,5%活性炭的炭末蒸馏水混悬液)。

1.3 试验设备:T-5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256),PL203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

2 试验方法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层的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对照、阳性药(阿托品)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阿托品组灌胃蒸馏水30ml/k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14、7、3.5g生药/kg,1次/d。灌胃7天后,于实验前一天傍晚禁食不禁水18h,于第8天末次给药1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sc新斯的明溶液0.1mg/10ml/kg(阳性药组ip阿托品稀释液0.1mg/10ml/kg),5min后各组灌胃炭末混悬液0.2ml/只。20min后处死动物,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小肠前端至幽门,后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摆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的距离”。用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率为:

墨汁推进率=(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3 试验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肠推进明显亢进,说明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品组与低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肠运动功能亢进小鼠的炭末前沿推进率(分别p<0.01和p<0.05);高剂量组有促进小肠推进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2  葶苈草颗粒对小肠推进亢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4 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3.5g/kg对肠运动功能亢进小鼠小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表现出促进肠运动作用的趋势。

三、葶苈草颗粒对正常大鼠尿液中木糖和淀粉酶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试验动物: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入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30~145g,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7-0001。

1.2 试验药物: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提取物,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6、0.3、0.15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0120),用蒸馏水配制成0.3g/ml混悬液待用。

1.2.3 D-木糖(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70712),用蒸馏水配制成10%D-木糖溶液待用。

1.2.4 淀粉酶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0525);D—木糖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0525)。

1.3 试验设备:T-10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3265);大鼠代谢笼;紫外分光光度计。

2 试验方法

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6、3、1.5g生药/kg灌胃相应剂量的葶苈草混悬液10ml/kg,阳性药组灌服同体积盐酸思密达溶液,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2d后,于实验前一天傍晚禁食不禁水18h,转天末次给药1h后,按摩大鼠腹部以排空膀胱内储尿,每只大鼠灌服10%D-木糖溶液5mL,放入代谢笼中,收集5h尿液。测定尿中木糖和淀粉酶含量。

3 试验结果

葶苈草颗粒6g/kg组尿淀粉酶活性和D—木糖排泄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数据见表1—6。

表1—6  葶苈草颗粒对正常大鼠木糖和淀粉酶含量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4 试验结论:

淀粉酶活性测定和木糖吸收试验是较公认的反映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指标。淀粉酶是人体消化过程的一种重要消化酶,分泌不足会影响食物消化,本实验结果表明,葶苈草颗粒能增强淀粉酶活性,有助于人体消化功能的提高。D-木糖内服后主要由十二指肠与空肠经易化扩散而吸收,因其为单糖,在吸收前没有先行消化、分解的必要,吸收后也不被肝脏和周围组织所代谢,加之其水溶性,可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故可借口服定量木糖后从尿中排出量来测知小肠的吸收功能。本实验结果表明,葶苈草颗粒能够提高肠消化吸收功能。

四、葶苈草颗粒对脾虚小鼠腹泻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购入ICR小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动物许可证号:SCXK津2005-0001。

1.2 试验药物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提取物,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467、0.233、0.117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大黄粉(祈州饮片厂,批号060928),用蒸馏水配制成10%大黄粉水混悬液待用。

1.2.3 香砂六君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A118008)。

1.3 试验设备:T-5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256),PL203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

2 试验方法

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随机分组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灌服10%大黄粉水混悬液0.5ml/只,给大黄7d后动物出现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泄泻、竖毛拱背、毛色失泽等脾虚症状。后每日继续灌服大黄粉水混悬液0.5ml/只,1h后葶苈草颗粒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14、7、3.5g生药/kg,给药体积为30ml/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同体积蒸馏水。按此方法给药3d后,傍晚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转日晨起同前法给药,给药1h后,灌胃大黄粉水混悬液0.5ml/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各小鼠分别置于垫有洁净滤纸的鼠笼内,1h更换垫纸一次,观察并记录6h湿粪粒数,并经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

3 试验结果

排便4h内,模型组稀粪粒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脾虚模型成功,葶苈草颗粒三个剂量组湿粪粒数均高于模型组,未显示止泻作用。而在排便第4~6h之间,葶苈草颗粒三个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湿粪粒数明显减少(P<0.05)。数据见表1—4~5。

表1—4  葶苈草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稀粪粒数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5  葶苈草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稀粪粒数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ΔP<0.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

4 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在泄泻初期并不表现单纯止泄作用,反而促进湿粪排出,但服用葶苈草颗粒后排湿粪症状缓解时间较模型组提前,从而达到止泄作用,其止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葶苈草颗粒体外抗菌实验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葶苈草颗粒,淀粉,实验前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待用;大蒜片;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批号:04111991)

1.2 试验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ousCMCC(B)26003),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号44155),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10104),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试验培养基: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1.4试验仪器:游标卡尺;MLS-3750高压蒸汽灭菌器(编号:06-1-2);HHB II-600电热恒温培养箱(编号:85-3-1)

2. 试验方法

2.1 供试菌制备:先将各供试菌在其对应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活化,保存在4℃冰箱中。

2.2 平板镶嵌法观察抑菌圈:取琼脂平板,无菌条件下切去平板一侧的琼脂2条,将葶苈草颗粒、淀粉分别倾注于切去琼脂的平板槽内;将浸泡过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无菌纸片和大蒜片分别贴于已涂布了细菌的琼脂表面。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18~24h后取出。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3.试验结果:葶苈草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数据如下1-9。

表1—9:葶苈草颗粒体外抑菌实验(抑菌圈直径mm)

注:与淀粉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4.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六、葶苈草颗粒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购入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动物许可证号:SCXK津2005-0001。

1.2 试验药物: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提取物。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467、0.233、0.117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冰醋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批号910823),配制成0.6%冰醋酸溶液。

1.2.3 盐酸小檗碱(北京大恒榕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706),蒸馏水配制成6.7mg/ml的混悬液。

1.2.4 伊文思蓝粉末(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分公司,批号871225),生理盐水配制成0.5%伊文思蓝溶液。

1.3 设备:T-5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256),PL203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紫外分光光度计

2 试验方法

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14、7、3.5g生药/kg,给药体积为30ml/kg,阳性药组灌服同体积盐酸小檗碱混悬液,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次/d。灌胃7d后,于实验前一天傍晚禁食不禁水18h,于第8天末次给药1h后,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1ml/10g,立刻腹腔注射0.6%冰醋酸溶液0.2ml/只。20min后处死动物,剪开腹部,用6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洗涤液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离心30min,3000r/min,上清于590nm处测吸光度A,洗涤液浓度(%)=(洗涤液吸光度/伊文思蓝溶液吸光度)×伊文思蓝溶液浓度(0.5%)。

3 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葶苈草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数据见表:

表1—3  葶苈草颗粒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4 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能够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炎作用。

七、葶苈草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入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70—190g,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3。

1.2 试验药物:

1.2.1 葶苈草颗粒:由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g药粉含2g提取物,将葶苈草颗粒用蒸馏水配制成0.6、0.3、0.15g生药/ml的葶苈草颗粒混悬液待用。

1.2.2 氢化可的松(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0607201),生理盐水配制成2.5mg/ml氢化可的松稀释液。

1.3 试验设备:T-1000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编号3265);PL203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766-3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箱(江苏省南通县实验电器厂,编号:83369);MLS-3750高压蒸汽灭菌器(编号:06-1-2)。

2 试验方法

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雄性。动物随机分组后,乙醚麻醉,局部消毒后,于腹部切口,将两个灭菌棉球(每个棉球重量30±1mg,高压灭菌)分别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然后缝合。手术当天开始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葶苈草颗粒混悬液6、3、1.5g生药/kg灌胃相应剂量的葶苈草混悬液10ml/kg,阳性药组灌服同体积氢化可的松溶液25mg/ml,连续7d,第8d颈椎脱臼处死,取出棉球,60℃烤箱放置12h后,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重量,以(棉球肉芽肿重量/体重)×100g进行统计。

3 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葶苈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肉芽重量均降低,且存在量效关系数据见表1—7。

表1—7  葶苈草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4 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及其炎症病理反应有抑制作用。

八、葶苈草颗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购入ICR小鼠10只,雄性,体重20±2g,动物许可证号:SCXK津2005-0001。

1.2 试验药物:葶苈草颗粒,用含10%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

1.3 试验设备:96孔板(由greiner bio-one提供);酶标仪(wellscan MK3 Labsystems Dragom)。

2. 试验方法

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选用10只雄性ICR小鼠,腹腔注射1%淀粉生理盐水溶液,进行预刺激。4天后断颈髓处死,浸于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中消毒。剪开小鼠腹部外层皮肤,ip注射冷Hanks液约5ml,轻揉小鼠腹部后用注射器将腹腔液抽出,置于无菌试管中,离心,计数,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制成细胞悬液(2×106个细胞/ml),将该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内,每孔0.1ml,37℃ 5%二氧化碳培养2h,倾去上清液,洗涤细胞,以除去非贴壁细胞。

2.2 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细胞的测定:取细胞培养于96培养板内,每孔0.1ml含2×105个巨噬细胞,经贴壁除去非粘附细胞后,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葶苈草颗粒的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100μl。另设阳性药LPS(20μg/ml)对照组,每孔加入100μl。每个浓度设4个复孔。37℃,5%二氧化碳培养24h,然后向每孔加入0.078%的中性红生理盐水液100μl,继续培养0.5h。倾去上清液,用PBS缓冲液冲洗3遍,每孔加入细胞溶解液酸性乙醇溶液(冰醋酸1ml和100ml150%乙醇配制而成)200μl,使细胞溶解。静置过夜,用酶标仪在波长570nm处测吸光度(A)。

3.试验结果:含有葶苈草颗粒的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浓度在0.002~125μg/ml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均升高(P<0.01)。数据见表1-8:

表1—8  葶苈草颗粒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4.试验结论:葶苈草颗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

九、结论分析

在葶苈草颗粒对正常小鼠和小肠运动机能亢进小鼠的肠运动影响试验中,均发现低剂量药物(3.5g生药/kg)呈现抑制小鼠肠运动作用,随剂量增加(7—14g生药/kg),则与剂量相关地呈现兴奋肠运动作用。由此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症状情况而采用适当剂量药物,可能更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特点。

由于葶苈草颗粒可明显增强淀粉酶活性,增加尿中木糖含量,因此提示葶苈草颗粒能够提高肠消化吸收功能。

在葶苈草颗粒灌胃给药对大黄所致小鼠脾虚泄泻模型的影响研究中,发现葶苈草颗粒在泄泻初期并不表现单纯止泻作用,反而促进湿粪排出,但服用葶苈草颗粒后排湿粪症状缓解时间较模型组提前,从而达到止泻效果,其止泻机制似符合中医对腹泻的治则。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葶苈草颗粒有抑制大肠杆菌、金葡菌生长作用。

葶苈草颗粒可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炎作用。

葶苈草颗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综合上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葶苈草颗粒以多种途径发挥治疗肠炎、痢疾的药理作用。

实施例1制备颗粒剂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葶苈草1185g。

制备方法:

以上一味用水提取三次,每次提取0.5小时;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出浸膏约355g;之后,将淀粉400g加入上述浸膏中,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取大颗粒细粉及蔗糖粉488g,混匀,过14目筛,制成颗粒,干燥,应出颗粒约1050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儿童酌减。

实施例2制备片剂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葶苈草1422g。

制备方法:

以上一味用水提取三次,每次提取0.5小时;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出浸膏约426g;之后,将上述浸膏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用淀粉补足至202g,混匀,制粒,压片,制成约672片(每片0.30g,含生药2.12g),包衣,即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2次,儿童酌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