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硅铁的冶炼方法和硅铁冶炼炉

一种硅铁的冶炼方法和硅铁冶炼炉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铁的冶炼方法和硅铁冶炼炉。本发明采用中频感应合并直流电极的方法,同时提高石墨坩埚中心点和周边温度,从而加速中心点和周边埚体的分子流动,使电弧产生的聚集在中心点的大量热量被传递至周边区域,使位于坩埚周边位置的硅石亦能脱氧还原形成硅铁,同时,由于中心点聚集的大量热量得以向周边传导,使中心区域形成的碳化硅数量大大减少,电弧也得以进一步扩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869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71124.3

  • 发明设计人 郑智雄;

    申请日2008-05-23

  • 分类号C22C33/04;F27D11/06;

  • 代理机构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松亭

  • 地址 362000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崎峰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32: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7-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2C33/04 授权公告日:20100908 终止日期:20130523 申请日:200805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9-08

    授权

    授权

  • 2010-01-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91225 申请日:200805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9-07-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90626 申请日:200805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9-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3-1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铁的冶炼方法和硅铁冶炼炉。

背景技术

硅铁的冶炼方法是将硅石、铁屑、焦炭按比例投放到冶炼炉的石墨坩埚中,而冶炼炉则依靠炉料中的三根电极在炉料底部产生电弧,电弧产生的高温使硅石脱氧形成单质硅和铁元素,亦就是硅铁。由于石墨坩埚的周围都是散热部分,没有加温设备,石墨坩埚的中心点和周边形成了极高的温差梯度。由于电弧所在中心点的温度极高,容易产生碳化硅,影响电弧的进一步扩散,而四周由于温度偏低,硅石不能脱氧还原形成半熟死料区,如此,不但造成了电能和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也缩短了冶炼炉的使用寿命。在使用前述生产硅铁的方法中,每生产1吨含75%硅的硅铁耗电量约为9000千瓦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硅铁冶炼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中频感应合并直流电极的方法,同时提高石墨坩埚中心点和周边温度,从而加速中心点和周边埚体的分子流动,使电弧产生的聚集在中心点的大量热量被传递至周边区域,使位于坩埚周边位置的硅石亦能脱氧还原形成硅铁,同时,由于中心点聚集的大量热量得以向周边传导,使中心区域形成的碳化硅数量大大减少,电弧也得以进一步扩散。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硅铁冶炼炉,可以大大节约冶炼硅铁所需的耗电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铁的冶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石墨坩埚的周边设置电磁感应线圈,将硅石、焦炭、铁屑加入到石墨坩埚中;

B、使用电磁感应线圈将石墨坩埚加热至1550℃~1700℃,使前述混合物部分熔融;

C、将直流石墨电极通电,石墨电极始终保持与熔融的液体接触,升温至1600℃~1800℃并保持在1600℃~1800℃下反应获得硅铁。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硅石、焦炭、铁屑的重量比为1∶0.32~0.48∶0.06~0.1,优选为1∶0.4∶0.08。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直流石墨电极始终保持与熔融的液体接触,以使其在硅铁液体的表面产生电弧。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还可以在距离石墨坩埚底部9~11cm的位置设置一个硅铁的流出口,使硅铁液体在石墨坩埚内的深度保持在设置硅铁流出口的位置。设置上述流出口后,可以在石墨坩埚的上部不断投入硅石、焦炭、铁屑等反应形成硅铁的原料,同时流出口可以连续地流出硅铁,使形成硅铁的反应可以连续进行。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捣炉、扎眼等操作。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所述硅石的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8%、粒度小于6mm;所述焦炭的粒度小于10mm,所述铁屑的粒度小于10mm。还可以将前述重量比的硅石、铁屑、焦炭混合后加工成块状成型物,放入冶炼炉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各组分间的热传递。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电磁感应线圈的工作电压为220~800伏,工作频率为500~10000Hz。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石墨坩埚放置于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加热石墨坩埚埚体,从而达到提高冶炼炉中石墨坩埚的周边温度的目的。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所述焦炭为冶金焦、煤气焦、石油焦、土焦,优选为石油焦。

前述硅铁的冶炼方法中,所述石墨电极直径与前述石墨坩埚直径的比例为1∶9~11,优选为1∶10。

一种硅铁冶炼炉,包括直流导电石墨电极、石墨坩埚和电磁感应线圈,石墨坩埚设置在电磁感应线圈中,石墨坩埚中心设置直流导电石墨电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

本发明采用中频感应合并直流电极的方法,同时提高石墨坩埚中心点和周边温度,从而加速中心点和周边埚体的分子流动,使电弧产生的聚集在中心点的大量热量被传递至周边区域,使位于坩埚周边位置的硅石亦能脱氧还原形成硅铁,同时,由于中心点聚集的大量热量得以向周边传导,使中心区域形成的碳化硅数量大大减少,电弧也得以进一步扩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将2500公斤粒度小于6mm、纯度大于98%的硅石,100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石油焦,20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铁屑全部放置入石墨坩埚中。

在石墨坩埚的周边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使用电压为220伏,工作频率为2000Hz的电磁感应线圈将石墨坩埚加热到1550℃,使前述混合物部分熔融。

将直流石墨电极通电,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石墨电极的直径为石墨坩埚的1/11,石墨电极始终与熔融的液体接触,以使其在硅铁液体的表面产生电弧,升温至1600℃并保持在1600℃下反应1小时,得到1000kg硅铁,耗电量为5800千瓦时。

实施例2

将2500公斤粒度小于6mm、纯度大于98%的硅石,80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石油焦,15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铁屑全部放置入石墨坩埚中。

在石墨坩埚的周边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使用电压为220伏,工作频率为2000Hz的电磁感应线圈将石墨坩埚加热到1700℃,使前述混合物部分熔融。

将直流石墨电极通电,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石墨电极的直径为石墨坩埚的1/9,石墨电极始终与熔融的液体接触,以使其在硅铁液体的表面产生电弧,保持在1700℃下反应2小时,每间隔10分钟进行捣炉、扎眼,得到980kg硅铁,耗电量为6050千瓦时。

实施例3

将2500公斤粒度小于6mm、纯度大于98%的硅石,120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石油焦,250公斤粒度小于10mm的铁屑全部放置入石墨坩埚中。

在石墨坩埚的周边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使用电压为220伏,工作频率为2000Hz的电磁感应线圈将石墨坩埚加热到1700℃,使前述混合物部分熔融。

将直流石墨电极通电,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石墨电极的直径为石墨坩埚的1/10,石墨电极始终与熔融的液体接触,以使其在硅铁液体的表面产生电弧,升温至1800℃并保持在1800℃下反应2小时,每间隔10分钟进行捣炉、扎眼,得到1200kg硅铁,耗电量为6200千瓦时。

实施例4

将粒度小于6mm、纯度大于98%的硅石,粒度小于10mm的石油焦,粒度小于10mm的铁屑按重量比1∶0.4∶0.08不间断地放置入石墨坩埚中。

在石墨坩埚的周边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使用电压为220伏,工作频率为2000Hz的电磁感应线圈将石墨坩埚加热到1700℃,使前述混合物部分熔融。

将直流石墨电极通电,石墨电极为正极,石墨坩埚为负极,石墨电极的直径为石墨坩埚的1/10,石墨电极始终与熔融的液体接触,以使其在硅铁液体的表面产生电弧,升温至1800℃并保持在1800℃下反应,每间隔10分钟进行捣炉、扎眼。

在距离石墨坩埚底部9~11cm的位置设置一个硅铁的流出口,使硅铁液体在石墨坩埚内的深度保持在设置硅铁流出口的位置。设置上述流出口后,可以在石墨坩埚的上部不断投入硅石、焦炭、铁屑等反应形成硅铁的原料,同时流出口可以连续地流出硅铁,使形成硅铁的反应可以连续进行,每生产一吨硅铁消耗的电量为5800千瓦时。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