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

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包括主体受力框架、围蔽外墙、楼盖板、顶盖板,所述围蔽外墙由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拼装而成,通过抗震消能连接件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上。本发明减少施工能耗、水耗、施工用地,节约施工用材,减少施工噪声、尘土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具有抗震消能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的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539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42231.0

  • 发明设计人 黄振熙;胡浩;阳春;严忠;张颖慧;

    申请日2008-08-04

  • 分类号E04H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17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伟刚;张秋红

  •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深南中路中航苑29栋201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23: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4H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08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11-1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4H1/04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923 申请日:200808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7-20

    授权

    授权

  • 2009-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房屋,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楼板以及内部隔墙及各种设施,与延性较好的钢结构框架体系或钢筋砼框架体系结合的,以工业化生产的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住宅建造的面积达10多亿平方米。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仍然是传统的钢筋砼结构体系,采用各种圬工材料并以现场湿作业为主要的建造方式。这种建造方式耗用大量木材做底模板和支撑材料,能耗大,施工效率低,施工时间长,产生较大噪音和大量尘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另外,传统的钢筋砼结构体系房屋所采用的圬工材料,其自身重量较大,延性较差,需在钢筋砼结构中配置较多的钢筋材料才能满足抗震要求,并且这种房屋围蔽体的热传导系数较大,不能满足对节能的要求,需在墙面上加设隔热防寒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轻建筑物自身重量,延性好,具有抗震消能功能,外墙体热传导系数较小,满足节能要求,并以产业化生产,减少施工能耗、水耗、施工用地、施工用材,减少施工噪声、尘土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达至“四节一环”(即: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的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包括主体受力框架、围蔽外墙、楼盖板、顶盖板、室内间隔墙、卫生间、楼梯,所述围蔽外墙由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拼装而成,通过抗震消能连接件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上,所述卫生间、楼梯也整体预制,直接安装就位。

所述楼盖板、顶盖板为轻质叠合板,直接固接在主体受力框架上。

所述的主体受力框架为钢柱、钢梁连接组成的钢结构受力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框架。

所述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预埋有墙板固定件,墙板固定件与抗震消能连接件配合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上。

同层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平面对接,上下层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为凹凸咬合对接,对接处进行嵌缝密封。

所述抗震消能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固定件包括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设置的连接螺栓套筒,所述螺栓穿过主体受力框架上设置的螺孔与连接螺栓套筒螺纹连接,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上,在螺栓连接处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与主体受力框架之间设有抗震消能阻尼垫,在主体受力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并定位的承托板,承托板上设置垂直的定位销,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与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是主要由起支撑骨架作用的结构层、填充在结构层内侧的至少一块轻质填充块、隔热材料层组成一体的外墙板,其中,隔热材料层贴合在轻质填充块外侧,外墙板的最外侧为结构层,结构层将隔热材料层、轻质填充块之间的间隙填充,并粘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外墙板。

所述轻质叠合板由预制配筋轻集料砼空心条板作基层板,基层板之间设置有钢筋骨架片,基层板的上表面铺设钢筋网片,在基层板之间以及基层板的上表面浇筑有覆盖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片的高强防水细石混凝土。

所述卫生间包括洁具与附件,卫生间采用聚脂复合材料整体或分片预制而成。

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的建造方法为:首先进行建筑房屋的基础施工,施工完成后,现场直接安装主体受力框架,再将提前预制好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安装到主体受力框架上,主体受力框架和外墙板安装之后,进行楼盖板、顶盖板的安装,二者不受施工主导工序的约束,可多层同时安装,楼盖板、顶盖板安装后,在设计位置安装管道系统、预制好的卫生间、楼梯以及室内间隔墙,最后进行内墙面饰面、附件安装。

本发明房屋除基础部分外,上部的主体受力框架、楼盖板、顶盖板、围蔽外墙等建筑主体部分的构件提前预制,实现工业化生产。房屋的建造方式,以工厂产业化生产的构件、制品为主,辅以现场的安装、连接和修饰等施工工序。在房屋地基基础施工的同时,按设计进行各类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基础工程施工完成,随即进行上部主体受力框架、顶盖板、楼盖板、围蔽外墙等安装施工。本发明减少了大量现场施工作业,楼层结构、外墙施工不需架(搭)大量支撑架和脚手架;减少施工能耗、水耗、施工用地,节约施工用材,减少施工噪声、尘土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达至“四节一环”即: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建筑构件、制品的标准化、一体化,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再生能源的应用。建成的房屋能增加居住舒适度和有效使用面积,减少人们日常生活对能源和用水的消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并且本发明可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建立图库、数字化管理进行房屋设计,用建筑平面布置的区别、阳台造型、饰面材质及颜色配搭等设计手法,体现房屋的建筑风格和美感。

本发明主体受力框架可采用钢结构框架,钢材是可循环再用的材料,且有好的技术性能,延性好,可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各类型的钢构件,在工厂中易于规模生产,生产效率高和确保产品品质,随着国家钢材产量增加,钢结构建筑将是发展的趋势。

本发明采用轻质叠合板作为顶盖板和楼盖板,轻质叠合板是采用预制配筋的轻集料砼的空心条板为基层板,取代现浇砼楼盖板或顶盖板结构的铺木模板工序,基层板搁置在专用的“工具式承托钢架”上,取代支模的支撑顶架。基层板之间和基层板上分别放置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片,采用C30级细石砼浇筑,形成轻质叠合板。由于基层板空心条板通过工具式承托钢架即可直接搁置在施工好的主体受力框架上,从而可减少大量的底模板和支撑,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也不受由下而上顺序逐层施工的限制,在主体受力框架完成后,可在任何层开始向上及向下施工,还可以多层同时施工,从而缩短施工周期。轻质叠合板后浇砼是唯一的现场湿作业施工,固结后它与主体受力框架牢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砼叠合楼盖或顶盖与主体受力框架共同作用的组合结构体系,共同承受房屋的各种作用力。轻质叠合板施工不需装拆顶撑架、支模板,不需用房屋主体施工的起重吊装机械,减少主导工序的环节。另外,空心条板、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可事先在工厂中按标准直接进行加工,而后直接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安装即可,从而也可大大提供施工效率,缩短周期,而且利于实现建造业的产业化。

本发明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由结构层、轻质填充块、隔热材料层组成,结构层为配筋(钢筋骨架片、网片)砼层,呈肋形状,置于墙板外侧、周边及轻质填充块间隙部位,能承受外力、气候变化、雨水侵蚀。使用隔热性能好和轻质的材料,与配筋网片的后浇高强防水细石砼在工厂中连同门窗一并浇制成整体的外墙板,并作内、外饰面后,整片运抵现场安装,取代在现场搭脚手架、砌墙体和作饰面等工序。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可随主体受力框架结构,由下而上顺次或在框架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多层同时安装施工,主体受力框架的支承点设置有承托板,将外墙板上设置的定位孔对准房承托板上设置的定位销放置外墙板,这种方式可使相邻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更好对位,对位后用高强螺栓按优化的紧固力,拧紧固定,并且在连接位置的间隙处放入阻尼垫,螺栓拧紧后产生压强,在压强的作用下,阻尼垫磨阻形变,地震时,能对主体受力框架起到抗震消能作用,减少地震对房屋产生的作用力,提高房屋抗震性能。上、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为凹凸咬合方式,有利于外墙板安装的稳定和牢固,同层相邻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是二者采用两侧平行的端面贴合的形式,上、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咬合处和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平面拼接处都作密封及防水嵌缝处理,为了增加密封性,在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平面拼接处的两个端面上都开有竖槽,两个竖槽对应形成空腔,加大了密封嵌缝处理的空间,保证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连接的紧密,防雨防渗,保温防寒。并且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位于房屋主体受力框架处,便于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处理和确保拼接质量。

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是按一间房间的尺寸制作的整体的外墙板,即一块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为一间房间的一面外墙。配筋砼为C30级及P6抗渗等级。轻质填充块为陶粒砼预制块,容重≤500kg/m2,具有一定强度。轻质填充块置于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侧,以减轻外墙板的整体重量,并起隔(吸)音的作用。挤塑泡沫板具有很低的传热系数,作为隔热材料层置于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中间部位,是墙体的隔热材料。外墙门、窗框,在浇灌砼之前置入模具中,使门、窗框能紧密牢固地嵌在墙体中,提高门、窗抗风雨性能。本发明将工厂生产好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运至现场逐块安装和作墙板拼缝处理后,即可完成整座建筑物的外墙工程,缩短施工期,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减少费用,并减少施工用地和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循环再生材料利用的数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

除建筑主体部分实现产业化外,对室内卫生间、楼梯等设施也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将卫生间定型为几种款式,选定洁具,采用聚脂复合材料以整体的或组合的形式成型,留出管道接口和拼接口,将墙体、洁具、附件,饰面处理等所有工序在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至现场安装与管道系统预留的接口连接,使卫生间施工快捷,品质可靠,造价降低。

主体受力框架选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钢结构框架,便于产业化和规模生产,资源循环再用,减轻建筑上部重量,具有较大的延性,抗震性能良好,现场安装施工简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b中F处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b中F处节点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b中G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b中P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b中I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下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连接示意图;

图8是图2中H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R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剖视图;

图12是图10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B-B剖视图;

图15是图13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C-C剖视图;

图18是图16俯视图;

图19是墙板固定件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墙板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21是轻质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轻质叠合板的剖视图;

图23是轻质叠合板与主体受力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4是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与主体受力框架的承托板配合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1b所示,一种产业化节能建筑房屋,包括主体受力框架101、围蔽外墙、顶盖板103、楼盖板104、室内间隔墙106、楼梯107、卫生间108、阳台109,所述围蔽外墙由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拼装而成,所述卫生间108、阳台109、楼梯107分别为提前预制好的整体预制卫生间、整体预制楼梯、整体预制阳台,直接吊装到设计位置进行安装,所述的主体受力框架101为钢结构受力框架,钢结构的主体受力框架101包括钢梁、钢柱,钢梁、钢柱通过焊接或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主体受力框架101还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体受力框架。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楼梯107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101上,卫生间108安放在楼盖板104上,所述卫生间108包括洁具与附件,将卫生间104定型为几种款式,选定洁具,采用聚脂复合材料以整体的或组合的形式成型,并设有管道接口和拼接口。将卫生间墙体、洁具、附件,饰面处理等所有工序在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至现场安装,并与管道系统预留的接口连接。厨房灶具也可以为定型产品直接安装,顶盖板103、楼盖板104为轻质叠合板,现场浇注砼固接在主体受力框架101上,室内间隔墙106为在工厂预制好后,运到现场在施工好的楼盖板104上逐块逐片进行安装,上下端用卡子固定在楼盖板104上。

如图10~12所示,为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结构图。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是主要由起支撑骨架作用的结构层1、填充在结构层内侧的三排共12个轻质填充块3、隔热材料层2形成的一体结构的外墙板,轻质填充块3的形状、大小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块,尺寸一般在500~850mm之间,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隔热材料层2贴合在轻质填充块3外侧,墙板的最外侧为结构层1,结构层1将隔热材料层2、轻质填充块3之间填充,粘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外墙板。所述隔热材料层2是挤塑泡沫板层,所述轻质填充块3为陶粒砼预制块,容重≤500kg/m2,所述轻质填充块3平行排列一层,相邻轻质填充块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结构层1为配筋砼层,包括设置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周边及轻质填充块之间的钢筋骨架片11、在隔热材料层2外设置的并与钢筋骨架片11连接的钢筋网片12,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周边的钢筋骨架片11为由钢筋弯折捆扎成的方框形,钢筋网片12为经纬编织制成的钢筋网,将混凝土灌入钢筋骨架片11、钢筋网片12、隔热材料层2与轻质填充块3周围的空隙形成配筋砼层,所述混凝土为细石砼,细石砼为C30级及P6抗渗等级。所述配筋砼层将隔热材料层2、轻质填充块3粘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外墙板。所述相邻轻质填充块3的间隙中也设有隔热材料形成隔热材料层2,在轻质填充块3内侧用轻质珍珠岩砂浆将内表面抹平形成墙板内表面20。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上设有起吊件5、定位孔7,所述起吊件5设置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顶部,用于吊装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使用,在外墙边板上、下端部内预设有竖直的定位孔7,主要是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在主体受力框架1上安装定位所用,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凸起9、凹入连接槽8,凸起9与凹入连接槽8形状配合,上下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凸起9、凹入连接槽8咬合插接。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侧边还设有半圆形竖槽15,半圆形竖槽15的作用是增加相邻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嵌缝防水处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设有墙板固定件6,所述墙板固定件6设置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四角,用于与房屋主体受力框架连接。

如图13~15所示,为预埋有门框16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其他部分主要由起支撑骨架作用的结构层1、填充结构层内侧的二排轻质填充块3、隔热材料层2形成的一体结构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轻质填充块3分别设置在在门框16两侧。

如图16~18所示,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上预埋有外飘窗台17和窗框21,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其他部分主要由起支撑骨架作用的结构层1、填充结构层内侧的三排轻质填充块3、隔热材料层2形成的一体结构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轻质填充块3分别设置在在窗框21两侧和外飘窗台17下,外飘窗台17由细石砼浇注预制而成,外飘窗台17内设有隔热材料层18。

如图24、25所示,在主体受力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并定位的承托板70,承托板70为T形板,其水平部分设置有竖直的定位销72,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与定位销72对应的定位孔7。

如图19、20所示,所述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内预埋有墙板固定件6,墙板固定件6包括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结构层1内设置的与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壁面垂直的连接螺栓套筒63,连接螺栓套筒63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螺栓套筒63前部设有与连接螺栓套筒63垂直的连接板62,连接螺栓套筒63后部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接杆65,所述连接螺栓套筒63外侧设有钢筋骨架片61。连接板62、连接杆65为加强件,加强件的作用是提高连接螺栓套筒63在结构层1中的稳定性,增强了墙板固定件6的连接强度。

如图2、3、4、5、6、8所示,分别为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与主体受力框架之间连接关系图,其中图2、3为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在拐角处的连接图,图4、5、6为在房屋同一侧面的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连接图。同层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之间为平面对接,所述的平面对接为相邻两个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的相邻端面都为平面,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通过其四角设置的墙板固定件6和抗震消能连接件配合,固定在房屋主体受力框架101的钢柱、钢梁的连接点上,抗震消能连接件包括高强度螺栓404,所述墙板固定件6包括在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内设置的连接螺栓套筒,所述螺栓404穿过主体受力框架101上的螺孔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固定在主体受力框架101上,在螺栓连接处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与主体受力框架101之间设有抗震阻尼垫303。

图中两个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在拼接处的端面都为平面,并在两个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端面都上从上至下开有竖槽15,两个竖槽15对应形成一个空腔,在所有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安装完成后,在两个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端面之间及空腔内进行嵌缝密封处理,如图8所示,在缝隙中部和空腔内灌入发泡聚氨酯53,发泡聚氨酯53的两侧填入双面泡沫胶条52,最外侧填充防水密封胶封堵51;空腔内也可以不灌封发泡聚氨酯,直接在空腔两侧填入双面泡沫胶条52,最外侧填充防水密封胶封堵51,便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缝隙填满,达到防水的目的。

如图7、9所示,为上、下层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之间的连接图,上、下层的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为凹凸咬合对接,上、下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凸起、凹入连接槽相互插入咬合。对接处缝隙内进行嵌缝密封防水处理,在缝隙中部灌入发泡聚氨酯53,发泡聚氨酯53的两侧填入双面泡沫胶条52,最外侧填充防水密封胶封堵51,便将上、下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202之间的缝隙填满,达到防水的目的。

如图21、22、23所示,本发明采用轻质叠合板作为顶盖板103和楼盖板104,轻质叠合板是采用预制配筋的轻集料砼的空心条板为基层板40,基层板40搁置在工具式承托钢架45上,基层板40之间和基层板40上分别放置钢筋骨架片42和钢筋网片43,然后采用C30级细石砼41浇筑,形成直接固接在主体受力框架101上的轻质叠合板。由于基层板40即空心条板通过工具式承托钢架45直接搁置在施工好的主体受力框架101上,从而可减少大量的底模板和支撑,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轻质叠合板后浇砼是唯一的现场湿作业施工,固结后它与主体受力框架1牢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砼叠合楼盖或顶盖与主体受力框架共同作用的组合结构体系,共同承受房屋的各种作用力。

房屋的建造方法:房屋的建造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首先,确定建筑设计方案,以此按标准化、数字化作施工详图设计,按施工详图先进行建筑房屋的基础施工,与此同时进行上部构件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楼梯、卫生间、阳台、轻质叠合板等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

二、地基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主体受力框架的安装:先安装钢柱,再安装钢梁,钢柱与钢梁的连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

三、主体受力框架完成后,进行围蔽外墙的安装: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使用轻质填充块、隔热材料,加上配筋网片的后浇高强防水细石砼,连同门、窗一并浇制成整体的外墙板,作内、外饰面后整片运抵现场安装,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可随主体受力框架结构,由下而上顺次逐层安装,也可在主体受力框架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安装施工,施工安装时,先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上的定位孔对准在主体受力框架的承托板上设置的定位销,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搁置承托板上,放置好以后,在外墙板与主体受力框架连接位置的间隙处放入阻尼垫,再用高强螺栓按优化的紧固力,拧紧固定,阻尼垫具有抗震消能作用,能减少地震对房屋产生的作用力,提高房屋抗震性能。上、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为凹凸咬合方式,上、下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咬合处和同层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平面拼接处作密封及防水嵌缝处理,保证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位于房屋主体受力框架处,便于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处理和确保拼接质量。

四、围蔽外墙的安装施工完成后,进行楼盖板和顶盖板的安装:楼盖板和顶盖板所采用的是轻质叠合板,轻质叠合板是采用预制配筋的轻集料砼的空心条板为基层板,将基层板搁置在工具式承托钢架上,基层板之间和基层板上分别放置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片,然后采用C30级细石砼浇筑,将其固接在主体受力框架上。

五、将卫生间墙体、洁具、附件,饰面处理等所有工序在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至现场,并与管道系统预留的接口连接。

六、房屋间隔墙:在工厂按要求尺寸预制好空心条板,运抵现场拼接安装。

七、阳台:按设计图纸进行整体预制,安装在主体受力框架挑出的钢梁上。

八、楼梯:按设计图纸分段预制,安装在楼梯间的主体受力框架的钢梁上。

九、电气线路:按设计图纸在墙板预制生产和楼盖板后浇砼同时埋管,作室内装修时穿线安装;

十、给排水管道:在楼盖板施工后,在预留的管道孔中进行管道的安装。本发明与传统现浇钢筋砼结构房屋的耗材分析见表1。

表1 耗材分析比较(适用于多层及小高层房屋建筑)

注:1、室内装修及卫生间、厨房等设施,门窗建筑造型及饰面处理等相同,不作经济比较。

2、基础部分由于上部建筑重量减轻约30~40%,其基础工程造价视地质情况的不同其造价可减少15~25%。

3、传统现场施工受主导工序顺序的制约工期长,产业化建筑施工可多工序并行,建造周期可缩每延长1个月,资金利息成本增加1%~2%短40~50%,其经济效益体现在资金额及资金流动的成本上。

本发明的房屋检测试验:

一、对轻质叠合板制作的楼盖板进行结构的荷载试验,荷载试验是测定楼盖结构(含支承楼盖的钢梁)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体各相关部位的应力情况,结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开展情况,本试验是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并出具试验报告。

试验依据:砼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楼盖板结构采用跨度为4m×4.5m的双向板(双向支承受力)及2.5m跨度的单向板(单向支承受力)。荷载试验前后进行两次,第一次荷载试验包含了叠合板楼盖施工过程中周边支承钢梁应力变化的情况,单向板加荷至设计荷载标准值2倍时停止加载,板跨中挠度仅0.84mm(L。/2976);板肋跨中钢筋应力为32N/mm2;支座负弯矩钢筋应力54N/mm2

双向板加荷至设计荷载标准4.2倍,出现第一条裂缝后停止加载,板跨中挠度:短向为4.32 mm(L。/926);长向为6.35 mm(L。/710)。

板中钢筋应力值:

短向板肋跨中钢筋61N/mm2

长向板肋跨中钢筋52N/mm2

短向板支座筋负筋54N/mm2

长向板支座筋负筋32.4N/mm2

为求证轻质叠合板达至破坏的承载力,进行第二次的破坏荷载试验:

单向板:加载值至7.5倍设计荷载标准值(即35KN/m2),跨度中最大挠度为6.4mm(L。/390),因加荷块堆放较高无法再加荷。

双向板:加荷值至13倍设计荷载标准(即32.5KN/m2),跨中挠度为12.85mm(L。/311),板底裂缝宽度达1.5 mm,视作楼盖板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试验结果表明“轻质叠合板制造的楼盖板”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安全储备。

二、对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进行了耐热性能测试:

荷载试验及耐热性能测试,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并出具测试报告。检测依据为GB/T13475-92《建筑构件热传递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检测设备:BW-1212WT型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系统JN002。

检测条件:热箱空气温度为35℃,冷箱空气温度-10℃,热箱空气流速:自然对流,冷箱空气流速3(m/s),样品传热方向:从热到冷,冷箱气流方向:从下至上,箱体内表面辐射率0.85,样品状态:自然干燥

通过耐热性能测试比较,确定选用质轻的陶粒砼、挤塑泡沫板等有较好隔热性能的材料,为复合外墙板中具隔热节能的材料。采用C30细石砼布入钢筋网片,以嵌固的形式后浇筑砼,经耐热性能测试,热传导系数为1.05W/m·K,远小于节能标准要求墙体热传导系数不大于1.5 W/m·K的指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