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小型、低成本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包括:驱动从载置于原稿台24里的原稿束将原稿一页接一页地分离后供纸的供纸带32等的供纸马达102,和驱动将供纸带32等分离·供纸来的原稿搬送到读取位置80里的读取入口辊对37等的读取马达103,和驱动将读取位置80处搬送来的原稿排纸到排纸盘43里的翻转辊对45的翻转马达104等的ADF23中,将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沿着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排列方向里,通过风扇马达214来提供空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247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理光;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10147.0

  • 申请日2008-06-13

  • 分类号G03G15/00;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蓉民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6: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3G15/00 专利号:ZL2008101101470 申请日:20080613 授权公告日:201109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28

    授权

    授权

  • 2009-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所涉及的是将原稿向读取位置搬送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包括设置有该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具有读取原稿功能之扫描装置等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设置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具有将图像记录到记录媒介里的功能之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从放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束中,通过将原稿一页一页地分离后搬送去读取位置,在读取位置里对原稿进行读取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以下简称ADF)中,为了增大单位时间里的原稿处理页数以提高生产率,随着原稿搬送速度的高速化,而提高搬送原稿所使用的马达的转数。

一般来说,随之而来的是流经马达的电流值会上升,并且由于马达的发热量的增大,就需要有应对马达温度上升的对策。特别是,在使用步进马达时,由于伴随电流值的增加,马达驱动器的负荷也增大,从而需要有应对马达驱动器温度上升的对策。

另外,作为切换搬送路径的手段,一般使用的是通过电磁元件来驱动切换爪的方式,为了提高生产率而增大电磁元件的驱动负荷时,应对其温度上升的对策也同样变得重要。

在这些对策中,以马达为首的对发热体进行散热的散热手段中,总所周知的是将积存在马达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性高的物质(如金属板等)向空气中散热。另外还知道的是,通过将电动调节风阀中使用的橡胶垫采用为高导热性也可以提高效果。

然而,这些散热对策在另外有大热容量的部件,或有充分散热空间时是有效果的,但近年来为了降低ADF的成本,机械趋向于小型化,而且用于散热的空间也减少,还有,为了重量轻,相对于散热效果大的金属部件的减少,导热性低的塑料部件不断增加,由此,增多的热量变得不容易散热,散热的效果有越来越不能提高的倾向。

在此,作为积极的散热手段,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其在驱动将原稿分离·供纸之手段的马达,或驱动将分离出来的原稿搬送去读取位置之搬送手段的马达里分别设置风扇马达,通过该风扇马达将空气送到对象的马达里来使得热量逃逸,与散热板等相比,能够获得明显的高散热效果(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81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已有ADF中,由于对应于各个马达要分别设置风扇马达,就需要有风扇马达的设置空间,不仅不能实现ADF的小型化,反而因为需要许多风扇马达的缘故,而产生增加ADF制造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小型的低成本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包括:分离·供纸手段,其从载置于原稿载置台里的原稿束将原稿一页接一页地分离后供纸;搬送手段,其将所述分离·供纸手段分离·供纸来的原稿搬送到读取位置里;排纸手段,其将被搬送到所述读取位置里的原稿排纸到排纸部里;第1驱动手段,其具有驱动所述分离·供纸手段的发热体;第2驱动手段,其具有驱动所述搬送手段的发热体;第3驱动手段,其具有驱动所述排纸手段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发热体,和所述第2发热体,和所述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沿大致串联方向设置,并设置对至少2个以上的发热体提供冷却媒介的冷却手段,所述冷却手段沿所述发热体的排列方向来提供冷却媒介。

通过上述构成,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沿大致串联方向里设置,并沿着这些发热体的排列方向,通过冷却手段来提供冷却媒介,从而可以通过单一的冷却手段来同时冷却多个的发热体。

由此,就能够减少冷却手段的设置空间,在能够使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因为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以上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就能够降低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高度。

另外,可以减少用于驱动冷却手段的电力消耗,同时还能够降低因驱动冷却手段而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手段由风扇马达构成,将空气作为冷却媒介来提供。

通过该构成,冷却手段由能够以空气为冷却媒介来提供的风扇马达构成,就能简便地得到冷却媒介,获得较大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媒介的排出口被设置在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里,所述排出口至少在相对于所述冷却媒介的供给方向,被设置在位于最下游的发热体之上游侧里。

通过该构成,当冷却手段将冷却媒介提供给位于最下游的发热体时,由于冷却媒介碰撞到该发热体附近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里后从排出口被排出,从而就能够利用冷却媒介的对流来有效地冷却多个发热体。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介由一对铰链机构被开关自由地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里;所述铰链机构介由铰链机构安装部件被安装到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里;所述排出口由安装有一侧的所述铰链机构的所述铰链机构安装部件,和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冷却媒介的吸入口由安装于另一侧的所述铰链机构的所述铰链机构安装部件,和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

通过该构成,在铰链机构安装部件和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了冷却媒介的排出口以及吸入口,因此,就不需要在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重新开设冷却媒介排出口及吸入口等开口部,从而就能够防止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的强度低下。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之中被设置为最远离所述冷却手段的发热体中,设置有导向从所述冷却手段供给来的冷却媒介的导向手段。

该构成通过导向手段将冷却媒介导向到离开冷却手段最远位置里的发热体里,从而能够对远处的发热体进行有效的冷却。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手段包括安装有所述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支撑部件,和,构成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的所述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之一部分的壁部件。

该构成通过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支撑部件和,构成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本体之一部分的壁部件来构成导向手段,不追加新的部件就可以获得导向手段,从而能够防止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制造成本的增大。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还包括驱动控制所述冷却手段的驱动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手段从载置于原稿载置台里的原稿开始被搬送起,在原稿由所述分离·供纸手段被分离·供纸了规定页数之后,就开始驱动所述冷却手段。

通过该构成,就能够在发热体的温度没有上升时不驱动冷却手段,从而能够防止原稿搬送开始时,亦即原稿搬送工作开始时来自于冷却手段的噪音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还包括驱动控制所述冷却手段的驱动控制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手段从载置于原稿载置台里的原稿开始被搬送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就开始驱动所述冷却手段。

通过该构成,当原稿的分离·供纸页数达到规定页数而开始冷却手段的驱动时,冷却手段的驱动开始是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的,而当载置于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从开始搬送,至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才开始驱动冷却手段时,就能够不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来开始驱动冷却手段。

由此,当发热体处于温度上升状态时就能够驱动冷却手段,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发热体。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手段从原稿搬送结束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驱动所述冷却手段。

该构成是从原稿搬送结束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才停止冷却手段的驱动的,因此,在原稿搬送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继续驱动冷却装置,从而可以对发热体充分冷却。另外,在下一个原稿束开始搬送时,可以使得发热体处于充分冷却的状态里。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7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之中,对被设置在最离开所述冷却手段位置里的发热体之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手段当所述温度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发热体之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上时,开始驱动所述冷却手段。

通过该构成,可以检测到离开冷却手段位置最远的发热体的温度,当发热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就开始驱动冷却手段,因此,就能够通过反馈控制对冷却效果低的发热体进行切实的冷却。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手段当所述温度检测手段所检测到的发热体之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时,停止驱动所述冷却手段。

通过该构成,可以检测到离开冷却手段位置最远的发热体的温度,当发热体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止驱动冷却手段,因此,就能够通过反馈控制,在对冷却效果低的发热体进行冷却之后停止冷却手段,从而可以抑制冷却手段的电力消耗。

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读取位置处读取形成在原稿里的图像的读取手段;和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

通过上述构成,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沿大致串联方向里设置,并沿着这些发热体的排列方向,通过冷却手段来提供冷却媒介,从而可以通过单一的冷却手段来同时冷却多个的发热体。

由此,就能够减少冷却手段的设置空间,在能够使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其结果是在对图像读取装置进行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是,因为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以上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就能够降低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高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图像读取装置的高度。

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记录媒介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手段;和技术方案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通过上述构成,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沿大致串联方向里设置,并沿着这些发热体的排列方向,通过冷却手段来提供冷却媒介,从而可以通过单一的冷却手段来同时冷却多个的发热体。

由此,就能够减少冷却手段的设置空间,在能够使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在能够使图像读取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其结果是在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是,因为将第1发热体、第2发热体以及第3发热体中的至少2个以上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就能够降低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高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图像读取装置的高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

如上所述,就能够提供小型、低成本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涉及的包括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之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图像形成装置之复印机的概要图。

图2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图4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背面图。

图5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本体里侧的断面图。

图6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下盖和铰链机构安装框的分解图。

图7所示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下盖里安装有铰链机构安装框时的下盖俯视图。

图8(a)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铰链机构设置框和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的分解图,(b)所示是在铰链机构设置框安装了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时的铰链机构设置框的俯视图。

图9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中,从传出马达开始的动力传递机构示意图。

图10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中,从供纸马达开始的动力传递机构示意图。

图1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中,从读取马达开始的动力传递机构示意图。

图12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中,从翻转马达开始的动力传递机构示意图。

图13所示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上面所看到的概要图。

图14所示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里侧所看到的要部侧视图。

图15所示是将图13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沿时针方向转动180°后的要部俯视图。

图16所示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里侧看到的背面图。

图17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8所示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里设置了通风窗后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9所示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0所示是紧接于图19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1所示是紧接于图20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2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中开始读取原稿时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3所示是紧接于图22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4所示是紧接于图23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5所示是紧接于图24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6所示是紧接于图25的搬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27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中风扇马达驱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所示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里设置了导管之后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29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之外的风扇马达驱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所示是本发明涉及的包括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之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从自动原稿搬送装置上面看到的模式图。

图31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面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9所示是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包括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之第1实施方式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印机为例来显示。

还有,除了复印机之外,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传真机装置、打印机装置、包括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等。另外,作为图像读取装置可以适用于扫描装置、传真装置、包括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等。

首先对其构成作说明。在图1中,复印机21本体21a的上面设置了由透光性部件构成的接触玻璃22a(参照图2),邻接于该接触玻璃22a,在本体上面还设置了由透光性部件构成、比接触玻璃22a面积要小的狭缝玻璃22b(参照图2)。

另外,在本体21a的上部设置了ADF23,该ADF23如图4所示,通过一对铰链机构20a、20b就能够对接触玻璃22a自由地进行开放或遮蔽。

具体来说,铰链机构20a、20b包括安装于复印机21本体21a的第1角撑架204a,和安装于ADF23本体23a的第2角撑架204b,第1角撑架204a和第2角撑架204b通过转动轴204c被连结可以自由转动。

另外,在第2角撑架204b内设有未图示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伴随着ADF23本体23a的开放而被压缩,由此使得ADF23停止在开放位置里。

另外,如图5所示,ADF23的本体23a包括有下盖205a和上盖205b,如图6、7所示,在下盖205a里安装有铰链机构设置框206。还有,图5所示为ADF23本体23a的内侧。

如图8所示,在铰链机构设置框206里安装了嵌合有一侧的铰链机构20a之第1角撑架204a的槽型铰链机构设置框206,在该铰链机构设置框206里安装有第1角撑架204a。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机构设置框206构成了铰链机构安装部件。

另外,在下盖205a里还安装了铰链机构安装部件之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7,在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7里嵌合有另一侧的铰链机构20b的第1角撑架204a。

还有,图6所示是下盖205a和铰链机构设置框206的分解图,图7所示在下盖205a里安装了铰链机构设置框206时的下盖205a的俯视图,图8(a)所示是铰链机构设置框206和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的分解图,图8(b)所示是在铰链机构设置框206安装了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时的铰链机构设置框206的俯视图。

另外,图5所示是在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里没有安装第1角撑架204a时的状态,在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和上盖205b之间开口有冷却剂的排出口218。

另外,在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7和上盖205b之间开口有如图4所示的冷却剂吸入口219,该吸入口219是和排出口218一样的开口。

接下来,根据图2、3来说明ADF23的构成。图2所示是ADF23的概要构成图,图3所示是ADF23控制系统的模块图。在图2中,ADF23包括原稿载置台之原稿台24,在该原稿台24里,原稿束P被载置为原稿面向上。

在原稿台24的台面里设置有检测原稿长度的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该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分别包括邻接的一对受光及发光元件。

因此,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被配置在原稿台24的台面里以至少能够判断同一原稿尺寸的纵向或横向。控制器100根据受光元件输入的情报来判断载置于原稿台24里的原稿束P在搬送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相对于原稿台24,在原稿的搬送方向下游侧里设置了止动爪28,该止动爪28通过传出马达101而在被原稿束P的前端碰到的碰挡位置(虚线所示位置)和从原稿束P的前端退避的退避位置(实线所示位置)之间被移动。

由此,当止动爪28处于碰挡位置时,通过原稿束P的前端被碰到,原稿束P的前端就能理整齐。另外,原稿束P的宽度方向通过碰到设置在原稿台24上的边栏(未图示),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就能得到确定。

另外,挡止动爪28向下方移动时,该止动爪28通过原本位置探测器34来被检测,而原本位置探测器34将检测情报输出到控制器100里。

另外,在原稿束P前端侧的原稿台24上还设置了由定位触针29以及透过型光电探测器构成的原稿探测器30,当原稿台24里载置有原稿束P时,定位触针29就从被原稿束P前端按压的虚线所示位置(原稿未检测位置)移动至实现所示的位置(原稿检测位置),当原稿探测器30对定位触针29的探测从未检测状态变化到检测状态时,就将信号输出到控制手段之控制器100。

控制器100介由I/F107被连接到设置在复印机21本体21a里的本体控制部111里,将信号输出到该I/F107里。本体控制部111根据该输入信号进入用于在本体21a侧进行原稿读取的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在止动爪28的上方设置有传出滚子31,该传出滚子31介由后述的传出凸轮126被传递有从传出马达101来的驱动力,其在由传出马达101以及凸轮机构等实线所示之从原稿束P退避的位置,和虚线所示之与原稿束P上面相接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另外,在本体21a侧里设置有操作部108,当按下该操作部的复印键时,原稿供纸信号从本体控制部111介由I/F107被送信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对传出马达101进行正向转动后,驱动止动爪28从原稿束P向下方退避。另外,对操作部108进行操作时,会产生通知的声音,当控制器100检测到该通知声音时,就检测到了操作部108的输入操作。

之后,当该止动爪28移动至退避位置时,止动爪28通过原本位置探测器34被检测,当原本位置探测器34检测到止动爪28时,控制器100对传出马达101进行逆向转动后,将传出滚子31下降到与原稿束P相接的位置里。

此时,传出滚子31通过供纸马达102的正向转动,开始原稿台24上的几页(理想的是仅为1页)原稿的供纸。该供纸来的原稿被传送到由设置在传出滚子31下游侧里的供纸带32以及逆转辊33所构成的分离·供纸手段里。

供纸辊32被架设在驱动辊32a以及从动辊32b里,当驱动力从供纸马达102被传递到驱动辊32a里时,即进行环绕移动。

当供纸马达102为正向转动时,供纸带32沿供纸方向(顺时针方向)作环绕移动,逆转辊33里内藏有未图示的扭矩限位器,当供纸马达102为正向转动时,其沿供纸方向的逆方向(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由此,最上面的原稿和最下面的原稿被分离后,仅有最上面的原稿被继续供纸。

具体来说,逆转辊33以规定压力与供纸带32相接,其与供纸带32直接或介由1页原稿相接时,被供纸带32的转动带动地作反时针转动,当2页以上的原稿进入供纸带32和逆转辊33之间时,被带动转动的力被设计为小于扭矩限位器的扭矩。由此,逆转辊33沿原来的驱动方向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起到了将多余原稿送回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重叠传送。

分离后的原稿是通过设置在供纸辊32下游侧里的分离探测器51来被检测的,由分离探测器51检测到的原稿通过供纸带32继续被搬送,当原稿的前端从通过设置在供纸带32下游侧里的碰到探测器35而被检测到的时刻开始被搬送了规定量Xmm后,通过控制器100供纸马达102的正向转动被停止。

该规定量Xmm被设定为比从碰到探测器35至推出辊对(分离·供纸手段)36之夹持部为止的距离要大,在相互滑动接触的推出驱动辊36a和推出从动辊36b的夹持部里,以形成一定弯曲的状态而停止。

此时,传出马达101根据控制器100来的指令进行正向转动,使传出辊子31从原稿上面退避,而将原稿仅以供纸带32的搬送力来搬送,由此,原稿的前端碰到推出驱动辊36a以及推出从动辊36b的夹持部里,分离搬送时发生的原稿弯曲(偏斜)就能得到补正。

另外,推出驱动辊36a以及推出从动辊36b在原稿分离之后,通过供纸马达102的逆转动,将偏斜补正后的原稿介由翻转通路53搬送去设置在下游侧里的读取入口辊对(搬送手段)37。该读取入口辊对37由读取入口驱动辊37a和读取入口从动辊37b构成。

另外,在供纸马达102逆转驱动时,推出驱动辊36a虽然被驱动,而通过后述的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传出滚子31和供纸带32里没有驱动力被传递来。

还有,在推出驱动辊36a以及推出从动辊36b的下游侧里设置有原稿宽度探测器38,在图2中,该原稿宽度探测器38沿纵深方向排列有复数个,并在实线所示位置和虚线所示位置之间移动。

该原稿宽度探测器38检测到原稿时就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里,并获得垂直于由推出驱动辊36a以及推出从动辊36b搬送出来的原稿的搬送方向之宽度方向的情报后,将该检测情报送信到控制器100里。

控制器100根据来自于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的原稿长度检测情报和来自于原稿宽度探测器38的原稿宽度检测情报的组合,将原稿台24上所载置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报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

另外,控制器100在以碰到探测器35来检测原稿的前后端时,通过计数相当于已搬送距离的马达驱动脉冲数,更准确地计算原稿的正确长度。

另外,当原稿通过推出驱动辊36a的驱动被搬送到读取入口辊对37里时,将原稿搬送速度设定为高速以缩短将原稿送入狭缝玻璃22b上的读取位置80里的处理时间,特别是在第2页以后的原稿中,通过这种高速搬送来缩短与前面的原稿之间的距离,就能够提高生产率。然后,当原稿的前端通过读取入口探测器39被检测到时,原稿前端在进入读取入口辊对37之前就开始被减速。

另外,控制器100通过驱动并停止供纸马达102,使得搬送距离比从读取入口探测器39至读取入口辊对37为止的距离要长Ymm,在停止的读取入口辊对37的夹持部里,以碰到原稿的前端使之形成一定弯曲的状态来停止原稿。结果是能够对原稿搬送时因推出辊对36而发生的偏斜进行补正。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入口辊对37构成偏斜补正用的辊对。

另外,控制器100在原稿暂时停止(对位停止)于读取入口辊对37的夹持部时,介由I/F107将对位停止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

对位停止信号被送信后,控制器100就从本体控制部111接受读取开始信号后驱动读取马达103,以使对位停止的原稿以对应于读取倍率的搬送速度来被搬送,并通过读取出口辊对(搬送手段)40来搬送原稿。另外,该读取出口辊对40是由读取出口驱动辊40a和读取出口从动辊40b构成的。

这里,当原稿的前端在到达设置在狭缝玻璃22b上游侧里的对位探测器41之前就接受到读取开始信号时,就进入对位非停止读取动作。对位非停止读取动作的时候,不执行对位停止,而是在维持读取搬送速度的同时进行读取。

对位探测器41用于检测原稿的前端,当通过位探测器41检测到原稿的前端时,控制器100就开始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并以原稿前端到达狭缝玻璃22b上的读取位置80里的时机,向本体控制部111发送显示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领域的门信号。该门信号一般都是被送信至原稿后端离开读取位置80为止。

介由翻转通路53而通过读取位置80的原稿,被上下面翻转后通过读取出口辊对40以及排纸辊(搬送手段)42被继续搬送,当两面原稿读取结束,或单面原稿之单面读取结束后被排纸到排纸部之排纸盘43里。

另外,排纸辊42包括排纸驱动辊42a、排纸上从动辊42b以及排纸下从动辊42c,在该排纸辊42的下游侧里设置有切换爪44。

在进行两面原稿的搬送时,在读取该原稿的表面时,当离开读取位置80原稿前端在到达排纸辊42之前,切换爪44被翻转电磁元件105驱动后被切换到虚线所示的位置里。

此时,通过由读取马达103驱动的排纸驱动辊42a以及排纸下驱动辊42c,和由翻转马达104驱动的翻转辊对(排纸手段)45,原稿即被搬送到转向通路46a里。

控制器100通过设置在读取出口辊对40下游侧里的读取出口探测器47,从检测到原稿后端至达到读取马达103的驱动脉冲所规定的脉冲时,就判定原稿的后端已经经过了排纸辊42,然后切断翻转电磁元件105使切换爪44移动至实线所示的位置。

另外,控制器100如上所述地在到达读取马达103的驱动脉冲所规定的脉冲后,通过对翻转马达104进行逆转动驱动而逆转动驱动翻转辊对45,将原稿转向去推出辊对36。

此时,读取马达103的驱动方向是同一方向,而翻转马达104的驱动方向为逆方向,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对翻转马达104以及读取马达103进行高速驱动。

另外,控制器100在原稿开始转向,翻转马达104的驱动脉冲到达规定脉冲之后,将供纸马达102高速逆转动驱动后,将原稿高速搬送去推出辊对36。

另外,被搬送到再供纸通路46b里的原稿后端由翻转探测器4949检测到时,控制器100根据翻转探测器49的检测情报来停止翻转辊对45的逆转动驱动。

之后,通过推出辊对36来进行原稿的偏斜补正后,如上所述地读取原稿的一面,再次通过转向通路46a转向后,通过再供纸通路46b搬送去读取位置80,并且不经过原稿读取而仅执行用于整理原稿面的翻转动作后,将原稿排纸到排纸盘43里。

另外,在排纸辊42的上游侧里设置了排纸探测器50,该排纸探测器50检测原稿的后端后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根据该输出情报来判断原稿已经被排纸了。

另外,在本体21a里设置有显示部48,控制器100根据碰到探测器35、读取入口探测器39、对位探测器41、读取出口探测器47、翻转探测器49、排纸探测器50等的检测情报以及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的检测情报来进行堵纸的判断,当发生纸张堆堵时,通过显示部48来进行堵纸的表示。

另外,在ADF23里还设置了检测本体23a从复印机21本体21a里关闭以及开放的本体开关检测探测器64。

该本体开关检测探测器64由设置在ADF23本体23a里的触针,和设置在复印机21本体21a里、检测触针的透过型光电探测器构成,由透过型光电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100里。

图9~图12所示是动力传递机构示意图,图9所示是传出马达101来的动力传递机构200,图10所示是第1发热体之供纸马达102来的动力传递机构(第1驱动手段)201,图11所示是第2发热体之读取马达103来的动力传递机构(第1驱动手段)202,图12所示是第3发热体之翻转马达104来的动力传递机构(第3驱动手段)203。

在图9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200中,连接于传出马达101的带轮121介由时机带122被连接到带轮123里,当带轮123通过传出马达101而转动时,该转动就会从带轮123传递到带轮124里。

带轮124介由带轮125被连接到传出凸轮126里,当传出马达101被正转动驱动时,就使传出凸轮126沿反时针转动方向作转动后,使传出辊31移动到退避位置里。当传出马达101被逆转动驱动时,就使传出凸轮126沿顺时针转动方向作转动后,使传出辊31移动到相接位置里。

带轮124介由带轮127、128被连接到止动爪凸轮129里,止动爪28通过止动爪凸轮129的转动,在碰到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作移动。

在图10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201里,连接于供纸马达102的带轮131介由时机带132被连接到带轮133里,该带轮133被连接到带轮134里。

带轮134介由带轮135、136、144、145、146被连接到带轮147里,带轮147介由带轮149被连接到带轮150里。带轮150介由时机带151被连接到带轮152里,该带轮152被连接到连接于传出辊31的传出带轮153里。

由此,当供纸马达102沿顺时针方向作正转动驱动时,介由带轮131、时机带132、带轮133、134、135、136、144、145、146、147、149、150、时机带151以及传出带轮153,来使传出辊31沿顺时针转动方向转动后,从原稿束P对上面的原稿进行分离。

另外,带轮147被连接到用于驱动驱动辊32a的供纸带驱动辊带轮148里,带轮148在供纸马达102沿时针转动方向作正转动驱动时,沿反时针转动方向转动后将原稿束P顺供纸方向沿供纸带32作环绕移动。

还有,在带轮134、136、144里内藏有单向离合器,带轮134、136、144仅将供纸马达102沿时针转动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传出带轮153以及供纸带驱动辊带轮148里。

另外,带轮135介由带轮137、154、155、156、157被连接到转动逆转辊33的逆转辊带轮158里,当供纸马达102沿时针转动方向转动时,通过介由带轮137、154、155、156、157来使逆转辊33沿时针转动方向进行转动,在原稿束P的分离方向里转动。

还有,带轮137内藏有单向离合器,其仅将供纸马达102沿时针转动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后,来转动驱动逆转辊33。

另外,在带轮137里连接有带轮139,带轮139在与同轴连接于带轮137以及154的带轮138相连接的同时,还与带轮140连接。

该带轮140介由带轮141、142被连接到推出驱动辊带轮143里,而该推出驱动辊带轮143被连接到推出驱动辊36a里。

由此,当供纸马达102沿反时针转动方向被逆转动驱动时,带轮140通过沿反时针转动方向的转动,介由带轮142、141使推出驱动辊带轮143沿反时针转动方向里转动,通过推出辊对36将原稿搬送去读取位置80。

在图11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202中,连接于读取马达103的带轮161介由时机带162被连接到带轮163里,该带轮163被连接到带轮164里。

带轮164介由时机带165被连接到带轮166、167里,带轮167被连接到用于转动读取入口驱动辊37a的读取入口辊带轮168里。由此,当读取马达103沿时针转动方向作正转动驱动时,介由带轮161、时机带162、带轮163、164、时机带165、带轮166、167以及读取入口辊带轮168,读取入口从动辊37b沿搬送方向之时针转动方向转动。

还有,在读取入口辊带轮168里连接有带轮169,该带轮169介由时机带174被连接到读取出口辊带轮175里。

在读取出口辊带轮175里连接有读取出口辊对40的读取出口驱动辊40a,读取出口驱动辊40a随着读取出口辊带轮175沿反时针转动方向的转动,而沿搬送方向之反时针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另外,在时机带174里连接有排纸辊带轮179,排纸辊带轮179被连接到排纸辊42的排纸驱动辊42a里,排纸驱动辊42a随着排纸辊带轮179沿反时针转动方向的转动,而沿搬送方向之时针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另外,在时机带174里连接有将一定的张力赋予给时机带174,并使时机带174作环绕移动的带轮177、178。

另外,带轮169介由张紧带170被连接到堵纸处理刻度盘172的带轮171里,该堵纸处理刻度盘172用于操作者从搬送路径上除去堵纸时的操作,当堵纸处理刻度盘172转动时,驱动力介由张紧带170被传递到带轮169里,通过带轮169对时机带174的环绕移动,搬送路径上的堵纸得以除去。

在图12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203中,连接于翻转马达104的带轮191介由时机带192被连接到带轮193里,该带轮191根据翻转马达104的正反驱动而对翻转辊对45的翻转辊驱动辊45a进行正反转动。另外,在翻转辊驱动辊45a滑动接触有可以自由转动的翻转辊从动辊45b。

另一方面,在复印机21的本体21a内,设置有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81,由该图像读取装置81读取的图像情报通过写入部82被照射到感光体鼓83里。

图像读取装置81包括:对接触玻璃22a或狭缝玻璃22b上的原稿进行照射的光源81a;和,对原稿来的反射光分别进行反射的第1反光镜81b、第2反光镜81c、第3反光镜81d;和,将第3反光镜81d反射来的光成像到CCD图像探测器81f里的透镜81e;和,将透镜81e成像后的光变换成电信号的CCD图像探测器81f。

光源81a以及第1反光镜81b被安装到未图示的第1移动体里,与此同时,第2反光镜81c以及第3反光镜81d被安装到第2移动体里,第1移动体以及第2移动体沿着接触玻璃22a以及狭缝玻璃22b,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里移动。

然后,第1移动体以及第2移动体在读取载置于接触玻璃22a上的原稿时,在接触玻璃22a的下方,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在读取通过狭缝玻璃22b的原稿时,被停止在狭缝玻璃22b的下方。

写入部82根据图像读取装置81读取的图像情报来照射经光调制的激光,并以该激光使带电后的感光体鼓83的表面曝光。

在感光体鼓83的周围,设置了与感光体鼓83一起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86、转印带87、清洁装置88、未图示的带电装置以及除电装置。带电装置经栅格的控制在暗中进行正电荷的电晕放电,使得感光体鼓表面带电有一定的电位。

写入部82将包括图像情报的激光二极管照射到被带电有该一定电位的感光体鼓83上,除去感光体鼓83上的负电荷后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86将带有负电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鼓83上被除去电荷的部分里以形成可视像。在转印带87里印加有正的偏压,该转印带87将带有负电荷的可视像转印到纪录媒介之转印纸里后继续搬送。

清洁装置88包括清洁刮刀以刮落残留在感光体鼓83里的调色剂。除电装置通过点亮LED来除去感光体鼓83上的残留电荷后,为下一次在转印纸里形成新图像作准备。

形成有这样的图像的转印纸被搬送到定影装置90里,通过定影装置90调色剂图像就被定影到转印纸里了。

另外,在本体21a里设置了分别收纳不同尺寸的转印纸S1~S5的收容盒91~95,收纳在该收容盒91~95里的转印纸通过传出滚子91a~95a被供纸后,与沿搬送方向转动的供纸辊91b~95b滑动接触,并在被沿分离方向转动的逆转辊91c~95c分离后,介由中继辊对96、97被搬送到对位辊对98里,经对位辊98对准时机之后被搬送到感光体鼓83和转印带87之间的搬送路径里。

接着,以图13~图16来说明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冷却构造。还有,图13所示是从ADF23上面看到的模式图,下方为ADF23的跟前侧,上方为里侧。另外,图14所示是从里侧看到的ADF23要部的侧视图。图15所示是将图13的ADF沿时针方向转动180°后的ADF概要俯视图。另外,图16所示是从里侧看到的ADF的背面图。

在图13~图16中,供纸马达102由金属制的马达角撑架210所支撑,该马达角撑架210被固定在ADF23的本体23a里。

另外,读取马达103由金属制的马达角撑架212所支撑,该马达角撑架212被固定在ADF23的本体23a里。另外,翻转马达104由金属制的马达角撑架211所支撑,该马达角撑架211被固定在ADF23的本体23a里。

还有,图13因为是概要图,故而省略了动力传递机构201~203的图示。

如图13所示,在供纸马达102的右侧里设置了冷却手段之风扇马达214,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读取马达103被设置在大致的串联方向里。

另外,风扇马达214是通过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马达驱动器(未图示)来被驱动,沿着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读取马达103的排列方向,提供冷却媒介之空气。

从风扇马达214来的空气,如箭头A、B所示从ADF23的中央向着左侧被提供,按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读取马达103的顺序依次被冷却。

另外,在相对于风扇马达214的右侧里设置了控制器100,由于控制器100是没有热源的装置,因此处于低温。

图14、图1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是从风扇马达214供给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0构成了驱动控制手段。

这里,由于供纸马达102被设置在最靠近风扇马达214的位置里,相比较于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冷却效果是最高的。相对于此,由于读取马达103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其相比于供纸马达102以及翻转马达104的冷却效果是最低的。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风扇马达214的空气有效地提供给读取马达103,使其能够有效冷却的构成。

具体来说是,马达角撑架210以及马达角撑架212通过金属制的角撑架连杆215被连结,在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以及角撑架连杆215和本体23a上盖205b的后壁(壁部件)216所形成的空间里,构成有用于将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沿箭头A所示方向进行导向的通路217。

另外,在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以及角撑架连杆215和本体23a上盖205b的中间壁(壁部件)221所形成的空间里,构成有用于将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沿箭头B所示方向进行导向的通路222。

从风扇马达214流通到通路217以及通路222里的空气被导向到设置在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103里,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导向到读取马达103里。

特别是,由于在通路217里没有设置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以及读取马达103,从风扇马达214被供给到通路217里的空气不受阻力地介由马达角撑架210以及马达角撑架212,在对供纸马达102以及翻转马达104进行冷却的同时被提供到读取马达103里后,对读取马达103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以及角撑架连杆215构成了支撑部件,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角撑架连杆215以及本体23a上盖205b的后壁216以及中间壁221构成了导向手段。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排出口218被设置在处于箭头A所示空气供给方向最下游的读取马达103的上游侧,安装角撑架207和上盖205b的缝隙之间所形成的吸入口219被设置在风扇马达214的上游侧里(参照图13)。

由此,从吸入口219被吸入的外部空气从风扇马达214被依次提供给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读取马达103,碰到上盖205b的侧壁220后从排出口218排出。  

另一方面,控制器100从开始搬送被载置在原稿台24上的原稿起,当规定页数(例如20页)的原稿被供纸带32以及逆转辊33分离·供纸后,就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在原稿搬送停止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20秒)后,就停止驱动风扇马达214。

接下来,根据图19~图27的流程图来说明原稿的搬送程序。这里,图19~图27的处理是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控制程序。

首先,在图19中,控制器100根据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的检测情报来判断原稿束P是否被放置在原稿台24里(步骤S1)。

接着,当操作部108的复印键被按下时,由于原稿供纸信号从本体控制部111介由I/F107被送信到控制器100里,控制器100对供纸马达102进行沿时针转动方向的正转动驱动(步骤S2)。此时,止动爪28从原稿束P的前端退避。

接着,控制器100根据原本位置探测器34的检测情报来判断止动爪28是否移动至退避位置(步骤S3),当止动爪28移动到退避位置时,对传出马达101进行逆转动驱动(步骤S4)。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传出滚子31是否移动至相接位置里(步骤S5),当判断到传出滚子31已经移动到相接位置里后,根据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的检测情报来获得原稿的长度之后(步骤S7),将供纸马达102沿时针转动方向作正转动驱动(步骤S8)。由此,当位于原稿束P最上层的原稿通过传出滚子31被分离后,最上面的原稿再通过供纸带32以及逆转辊33而得到分离。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碰到探测器35是否为ON(步骤S9),当碰到探测器35不为ON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10)。当控制器100判断堵纸检测时间超过时,就判定为未到碰到位置堵纸,并在显示部48进行堵纸显示(步骤S11)。

另一方面,在步骤S9判断碰到探测器35为ON时,就计数碰到的量(步骤S12)。亦即,控制器100开始对相当于设定得比碰到探测器35和推出辊对36的距离要更大的规定量Xmm之供纸马达102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

接着,如图20所示,控制器100将传出马达101沿反时针转动方向进行逆转动驱动后(步骤S13),判断传出滚子31是否移动到退避位置里(步骤S14),当传出滚子31移动到退避位置里之后,就停止驱动传出马达101(步骤S15)。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供纸马达102的脉冲计数是否到达碰到量(相当于Xmm的规定脉冲数)(步骤S16),当脉冲计数值到达规定脉冲数时,以高速逆转动来驱动供纸马达102(步骤S17)。当供纸马达102被逆转动驱动时,推出辊对36虽然得到驱动,但由于带轮140的单向离合器的作用,驱动力并不传递到传出滚子31和供纸带32里,原稿通过推出辊对36来被搬送。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原稿宽度探测器38是否为ON(步骤S18),当原稿宽度探测器38为ON时,控制器100根据原稿宽度探测器38的检测情报来获得原稿的宽度情报(步骤S19)。其结果是,控制器100通过原稿长度检测探测器25~27的原稿长度情报和原稿宽度探测器38的宽度情报的组合,就能够把握载置在原稿台24上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报。

此时,原稿被推出辊对36以及读取入口辊对37夹持后送向读取位置80。此时因为将原稿搬送速度设定为高速,所以就能够缩短将原稿送入读取位置80的处理时间。特别是,在第2页以后的原稿中,通过该高速搬送,就能缩短与前面原稿之间的纸间距,从而提高生产率。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混合载置模式是否处于OFF(步骤S20),当混合载置模式处于OFF时,就将载置于原稿台24上的原稿束P的尺寸情报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步骤S21)。

接着,如图21所示,控制器100判断原稿的前端是否被读取入口探测器39检测到(步骤S22),当读取入口探测器39没有处于ON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23)。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为未到达前端检测位置堵纸,并在显示部48里进行堵纸显示(步骤S24)。

另一方面,当步骤S22判断到读取入口探测器39处于ON时,就开始碰到量的补正计数(步骤S25)。亦即,控制器100开始相当于设定得比读取入口探测器39和读取入口辊对37距离要更大的规定量Ymm之供纸马达102的驱动脉冲的计数。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供纸马达102的脉冲计数值是否到达了相当于碰到量(Ymm)的规定脉冲数(步骤S26),当脉冲计数值到达规定脉冲数时,就停止供纸马达102(步骤S27),在将对位停止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骤S28),就结束至读取位置80的搬送控制。另外,供纸马达102在到达规定脉冲时刻,原稿带有规定量的弯曲度被压向读取入口辊对37里,原稿的偏斜即得以补正。

图22所示是读取时的原稿之搬送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在图22中,控制器100判断是否为单面模式(步骤S31),当判断为是单面模式时,在将读取马达103的速度设定为读取倍率后(步骤S32),继续从本体控制部111接受到读取开始信号后,即开始原稿读取动作。

控制器100对读取马达103进行正转动驱动后,以相应于读取倍率的搬送速度来驱动读取入口辊对37以及读取出口辊对40(步骤S33)。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原稿的前端是否被对位探测器41检测到(步骤S34),当原稿的前端被检测到时,就开始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步骤S35)。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值是否为相当于对位探测器41和狭缝玻璃22b上的读取位置80之间距离的表面规定脉冲(步骤S36)。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计数值达到了表面规定脉冲时,就判断考虑了原稿滑移率等的补正脉冲是否为表面规定脉冲(步骤S37)。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补正脉冲到达了表面规定脉冲时,以原稿前端到达读取位置80里的时机,在将表示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领域的门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骤S38),开始表面门计数的计数(步骤S39)。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原稿前端是否被排纸探测器50检测到(步骤S40),当判断到原稿前端被排纸探测器50检测到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41)。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为未到达排纸位置堵纸,并在显示部48显示为堵纸(步骤S42)。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判断到排纸探测器50为ON时,如图23所示,控制器100判断对位探测器41是否为OFF(步骤S43),当判断到对位探测器41不是OFF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44)。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为对位滞留堵纸,并在显示部48显示为堵纸(步骤S45)。

另外,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对位探测器41为OFF时,就开始对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进行计数的后端计数(步骤S46)。

接着,当控制器100判断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值是否到达表面规定脉冲数(步骤S47),当判断到已到达表面规定脉冲数的时候,就判断门计数值是否大于原稿长度(步骤S48)。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门计数值大于原稿长度时,就停止显示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领域的门信号的送信(步骤S49)。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排纸探测器50是否为OFF(步骤S50),当判断到排纸探测器50不是OFF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51)。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超过时,就判断为排纸滞留堵纸,并在显示部48里显示为堵纸(步骤S52)。另外,当控制器100判断到排纸探测器50为OFF时,就将显示排纸结束的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之后(步骤S53)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控制器100在图22的步骤S31处判断到不是单面模式时,如图24所示,在将读取马达103设定为读取倍率后(步骤S61),继续从本体控制部111接受读取开始信号,然后开始原稿读取动作。

控制器100对读取马达103进行正转动驱动之后,以对应于读取倍率的速度来驱动读取入口辊对37以及读取出口辊对40(步骤S62)。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值是否为相当于对位探测器41和狭缝玻璃22b上的读取位置80之间的距离的规定脉冲数之表面规定脉冲数(步骤S63),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计数值到达了表面规定脉冲数时,就判断考虑了原稿滑移率的补正脉冲值是否为规定脉冲数之表面规定脉冲值(步骤S64)。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补正脉冲数到达了表面规定脉冲值时,以原稿前端到达读取位置80里的时机,将显示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领域的门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步骤S65)。

接着,在控制器100开始了表面门计数之后(步骤S66),判断原稿前端是否被读取出口探测器47检测到(步骤S67)。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原稿前端没有被读取出口探测器47检测到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68)。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为排纸未到达堵纸,并在显示部48里显示为堵纸(步骤S69)。

另外,当控制器100在步骤S67处判断到读取出口探测器47为ON时,当原稿前端超过原稿表面读取时的读取位置80而在到达排纸辊42之前,启动翻转电磁元件105后将切换爪44切换至虚线所示的位置里,同时对翻转马达104进行正转动驱动(步骤S70)。

由此,通过被读取马达103驱动的排纸驱动辊42a以及排纸上从动辊42b,和被翻转马达104的正转动驱动所转动的翻转辊对45,原稿就如图2中箭头B的所示,被搬送到转向通路46a上了。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翻转探测器49是否为ON(步骤S71),当判断到翻转探测器49不处于ON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72)。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其为翻转未到达堵纸,并在显示部48里显示为堵纸(步骤S73)。

另外,当控制器100在步骤S71处判断到翻转探测器49为ON时,就判断如图25所示的对位探测器41是否为ON(步骤S74),当判断到对位探测器41不处于ON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75)。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其为对位滞留堵纸,并在显示部48里显示为堵纸(步骤S76)。

另一方面,当控制器100在步骤S76处判断到对位探测器41处于OFF时,就开始对原稿后端没有被对位探测器41检测到时的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进行计数之后端计数(步骤S77)。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马达103的脉冲计数值是否达到规定脉冲数之表面规定脉冲值(步骤S78),当判断到表面规定脉冲数为到达时,就判断门计数值是否大于原稿的长度(步骤S79)。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门计数值大于原稿长度时,就停止显示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领域之门信号的送信(步骤S80)。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出口探测器47是否处于OFF(步骤S81),当判断到读取出口探测器47为ON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82)。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其为排纸滞留堵纸,并在显示部48显示为堵纸(步骤S83)。

另外,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读取出口探测器47为OFF时,就去判定从原稿后端被读取出口探测器47检测到开始,读取马达103是否仅被驱动了规定脉冲数(步骤S84)。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读取马达103被规定脉冲数驱动时,就判断原稿的后端已经离开了排纸驱动辊42a以及排纸上从动辊42b,并关闭翻转电磁元件105后将切换爪44返回实线所示位置。另外,在规定脉冲数之后,使翻转马达104高速地逆转动驱动,以使翻转辊对45作逆转动,同时,对读取马达103进行加速(步骤S85),为了读取停止在对位停止位置里的原稿的背面,如图2中箭头C所示,在再供纸通路46b上将原稿搬送去推出辊对36里。

此时,读取马达103的驱动方向为同一方向,翻转马达104的驱动方向为逆转动方向,由于翻转马达104以及读取马达103被高速驱动,就能够缩短处理的时间。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从原稿的前端被翻转探测器49检测到开始,翻转马达104是否被驱动了规定脉冲数(步骤S86),当判断为被驱动了规定脉冲数时,就将供纸马达102沿驱动推出辊对36之方向的反时针转动方向里作高速驱动(步骤S87)。

接着,如图26所示,控制器100判断翻转探测器49是否为OFF(步骤S90),当判断到翻转探测器49为OFF时,就停止翻转马达104(步骤S91)。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背面的读取是否结束(步骤S92),背面的读取没有结束时,如图2中的箭头C所示,为了读取背面,将原稿通过再供纸通路46b搬送去推出辊对36里,并在推出辊对36处对原稿的偏斜进行补正之后,将原稿搬送去读取入口辊对37里。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入口探测器39是否为0N(步骤S100),当读取入口探测器39为OFF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101)。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其为前端未到达堵纸,并在显示部48显示为堵纸(步骤S102)。

另外,当控制器100在步骤S100处判断到读取入口探测器39为ON时,为了在读取背面时通过读取入口辊对37来补正原稿的偏斜,在停止读取马达103之后(步骤S103),开始用于偏斜补正的供纸马达102之驱动脉冲的计数(步骤S104)。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计数值是否到达规定脉冲数(步骤S105),当到达规定脉冲数时就停止供纸马达102,并将对位停止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并返回图22。

当控制器100继续从本体控制部111接受到读取开始信号时,执行步骤S61以后的处理以开始因背面的读取而停止在对位停止位置处的原稿之原稿读取动作。

与表面读取相同地,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61~S91的处理。还有,在背面读取时,步骤S63、步骤S64、步骤S78中的规定脉冲是背面规定脉冲数。

控制器100在执行了步骤S61~S91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92处判断背面读取是否结束,当背面读取结束时,为了按页理齐而进行第3次的非读取翻转搬送,之后判断读取出口探测器47是否为OFF(步骤S93)。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读取出口探测器47不处于OFF时,就判断堵纸检测时间是否超过(步骤S94)。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堵纸检测时间为超过时,就判断其为排纸滞留堵纸,并在显示部48显示为堵纸(步骤S95)。

另外,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读取出口探测器47为OFF时,就判断进行了第3次翻转搬送动作的原稿已经通过了读取位置80,在停止供纸马达102的驱动的同时,对读取马达103进行减速(步骤S96)。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读取马达103减速后的脉冲数是否大于规定脉冲数(步骤S97),当大于规定脉冲数时,就在停止读取马达103的驱动之后(步骤S98),将排纸结束信号送信到本体控制部111里(步骤S99)。

图27所示是风扇马达驱动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27中,控制器100判断操作部108的复印键是否被按下(步骤S111),当判断到复印键被按下时,就判断原稿的搬送页数是否到达20页(步骤S112)。还有,控制器100通过对原稿后端被分离探测器51检测到时的分离探测器51的检测信号进行计数,来检测原稿的搬送页数。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原稿的搬送页数为20页时,在第21页原稿开始被搬送的时候,驱动风扇马达214(步骤S113)。

接着,控制器100判断排纸结束信号是否已被送信(步骤S114),当判断到排纸结束信号已经被送信了时,就判断是否经过了20秒(步骤S115)。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从排纸结束信号被送信开始已经经过了20秒时,就停止风扇马达214的驱动(步骤S116),结束风扇马达的驱动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风扇马达214被驱动时,从吸入口219进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提供到通路217里,当马达角撑架210以及马达角撑架212被冷却时,介由马达角撑架210以及马达角撑架212的供纸马达102以及读取马达103就得到冷却。

另外,剩余的空气被提供到通路222里,通过空气与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以及读取马达103直接接触碰撞,供纸马达102、翻转马达104以及读取马达103依次得到冷却。

另外,此时,通过通路217、222,空气被导向至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处的读取马达103里,从而使读取马达103得到冷却。

另外,从风扇马达214到达读取马达103的空气,如图17所示地,碰到侧壁220后反弹回来与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形成对流,由此,通过冷却用的空气长期地与读取马达103以及马达角撑架212的碰撞,读取马达103就能够切实、有效地被冷却。另外,碰撞后返回的空气从排出口218被排出。

这里,如图18所示,虽然也可以在侧壁220里形成通风窗223后,从该通风窗223来排出空气,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壁220里不设置通风窗223,通过使大多数冷却用的空气碰到侧壁220后返回来碰撞读取马达103以及马达角撑架212,就能够有效地冷却位于最离开风扇马达214的读取马达103。

另外,由于没有在侧壁220里设置通风窗223,在能够提高侧壁220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异物从通风窗223的开口部进入本体23a的内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将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并沿着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排列方向通过风扇马达214来提供空气的,所以,通过单一的风扇马达214就能同时冷却多个的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

由此,就能减小风扇马达214的设置空间,在使ADF23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因为能够将小型、低价的ADF23搭载到复印机21里,就能够在使复印机21小型化的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将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设置在大致串联的方向里的,就能降低ADF23的高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复印机21的高度。

另外,因为可以只使用一个风扇马达214,在可以减少驱动风扇马达214的消耗电力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因驱动风扇马达214而产生的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从风扇马达214来提供作为冷却媒介的空气的,就能够简便地获得冷却媒介,获得较大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DF23本体23a里设置了空气排出口218,该排出口218被设置在比位于空气供给方向最下游的读取马达103还要靠上游的位置里,由此,当从风扇马达214将空气提供给位于最下游的读取马达103时,就能使空气与读取马达103附近的本体23a的侧壁220碰撞后从排出口218排出。因此,就能够有效地利用空气的对流来冷却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

另外,由于不用追加新部件就可以获得导向手段,就能够防止ADF23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复印机2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ADF23的本体23a介由复印机21本体21a里的一对铰链机构20a、20b可以开关自由地被设置,铰链机构20a、20b介由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207被安装到本体23a的下盖205a里,空气排出口218构成于由安装有铰链机构20a的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6a和本体23a的上盖205b之间所形成的空隙里,空气吸入口构成于由安装有铰链机构20b的铰链机构安装角撑架207和本体23a的上盖205b之间所形成的空隙里。

因此,没有必要在ADF23的本体23a里重新开设空气的排出口及吸入口等开口部,就能够防止ADF23本体23a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风扇马达214至位于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103之间,设置了对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进行导向的导向手段,由于该导向手段是由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角撑架连杆215以及本体23a后壁216和中间壁221构成的,就能够对远方里的读取马达103进行有效的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驱动控制风扇马达214的控制器100,该控制器100从载置于原稿台24上的原稿开始搬送,到规定页数的原稿被分离·供纸之后,材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由此,在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温度还没有上升的状态下时,能够不对风扇马达214进行驱动,从而能够防止原稿搬送开始时,即原稿搬送工作开始时的风扇马达214所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可以由控制器100来计数原稿的分离·供纸页数,在程序上就能够采用简洁的构造。还有,由于风扇马达214的驱动模式在单面原稿读取和两面原稿读取时是不一样的,通过改变单面原稿读取模式和两面原稿读取模式中至风扇马达214驱动开始为止的设定页数,就能够对风扇马达214进行精细的驱动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0是在原稿搬送结束之后经过规定时间才停止风扇马达214的驱动的,所以即使在原稿搬送结束后,还能够对风扇马达214进行一段时间的驱动,从而能够充分冷却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另外,至下一次原稿搬送工作的开始时为止,能够使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处于充分冷却的状态。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所有的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设置在串联方向上,但也可以是将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中的2个设置在串联方向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风扇马达214之外的风扇马达来冷却位于串联方向之外的马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在马达角撑架210、马达角撑架212以及角撑架连杆215和ADF23本体23a后壁216所围成的空间里,构成了用于将风扇马达214提供来的空气如箭头A所示地进行导向的通路217,不局限于此,如图28所示,也可以在风扇马达214和读取马达103之间设置导向手段之筒状导管231,来将风扇马达214提供的空气导向到位于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103里。这种方向也可以有效地冷却远处的读取马达10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从载置于原稿台24上的原稿开始搬送,到被搬送了规定页数之后,才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的,但也可以是通过控制器100,当载置于原稿台24上的原稿从开始搬送起,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是20秒至30秒之间的任意时间)之后,才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

如此,就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亦即,在原稿的分离·供纸页数到达规定页数时就开始风扇马达214的驱动的情况中,风扇马达214的驱动开始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而如果从开始搬送载置于原稿台24上的原稿起,在经过规定时间就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时,就能够不依存于原稿的尺寸或搬送速度等的不同而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

由此,当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温度处于上升了的状态时,也能够驱动风扇马达214,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

图29所示是此种情况下,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风扇马达驱动处理的流程图。在图29中,控制器100判断操作部108的复印键是否被按下(步骤S121),当判断到操作部108的复印键被按下时,就判断从复印键被按下开始是否经过了20秒(步骤S122),还有,控制器100通过未图示的时钟来计数时间。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复印键从被按下时开始,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后时,就驱动风扇马达214(步骤S123)。

接着,控制器判断排纸结束信号是否已被送信(步骤S124),当判断到排纸结束信号已被送信时,就判断是否经过了20秒(步骤S125)。

当控制器100判断到从排纸结束信号被送信开始,已经经过了20秒时,就停止驱动风扇马达214(步骤S126),以结束风扇马达的驱动处理。

图30、图31所示是包括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设置有该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设置有该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之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对相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赋予同一序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30中,在位于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103中,设置了检测该读取马达103温度的温度检测手段之温度探测器241,控制器100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当温度探测器241检测到的读取马达103的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上时,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而当读取马达103的温度没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止风扇马达214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可以在所有的马达里设置温度探测器,但由于位于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的冷却效果低于供纸马达102和翻转马达104,从成本上来说,仅在读取马达103里设置温度探测器来进行控制为好。

这是因为只要对读取马达103进行温度控制,就能简单地得知,供纸马达102以及翻转马达104会被控制到更低的温度里。

还有,并非一定必须是位于最远的马达,通过实验,只要是冷却效果最低的马达,在其上设置温度探测器即可。还有,设定温度一般是取比读取马达103的规格上限温度要低5K~10K的值。这是因为从风扇马达214开始动作到读取马达103被开始冷却为止存在着时间延迟的原因。

图13所示是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1中,控制器100根据温度探测器241的检测情报来判断读取马达103的温度是否在设定温度以上(步骤S131),当判断到读取马达103的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上时,就驱动风扇马达214(步骤S132)。

另外,当控制器100判断到读取马达103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止风扇马达214的驱动(步骤S133)。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是检测位于离开风扇马达214最远位置里的读取马达103的温度,当读取马达103的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上时,就开始驱动风扇马达214,所以,通过反馈控制就能够对冷却效果低的读取马达103进行切实的冷却。

另外,由于是当读取马达103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止风扇马达214的驱动,就能够在通过反馈控制对冷却效果低的读取马达103进行冷却之后来停止风扇马达214,从而能够抑制风扇马达214的电力消耗。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为冷却对象的,但可以不局限于此,其对象也可以是翻转电磁元件105或用于驱动供纸马达102、读取马达103以及翻转马达104的马达驱动器。

如上所述,本说明涉及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能够使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其制造成本,其结果是能够使搭载有该自动原稿搬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与此同时还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其可以应用于将原稿搬送去读取位置里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包括该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并具有原稿读取功能之扫描装置等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并具有将图像记录到记录媒介里的功能的复印机、传真装置、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里。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之外,从前述各实施方式作适当变更后的所得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前述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局限前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7年6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57650,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