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

摘要

本发明涉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3-氨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3-AP)和3-氨基-4-甲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3-AMP)的新的前药形式,这些前药具有高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对体内将其氨基官能团酰基化的抵抗性。本发明的新化合物涉及式(1)的化合物,其中R4是H或甲基,而R5是CHR、苄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苄基;R是H、甲基、乙基、丙基或(a);R′是游离的磷酸根、磷酸盐或-S-S-R″基团;R″是CH2CH2NHR6、CH2CH2OH、CH2COOR7、邻位或对位取代的C1-C3烷基苯基和邻位或对位取代的硝基苯基;R6是H、C1-C4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的苯甲酰基,而R7是H、C1-C4烷基或苄基或者取代的苄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02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维奥恩药品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95427.9

  • 申请日1998-05-14

  • 分类号C07D213/75(20060101);C07D213/02(20060101);A61K31/44(20060101);A61P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贾静环

  • 地址 美国康涅狄格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6: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08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C07D213/75 授权公告日:20140122 申请日:199805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1-22

    授权

    授权

  • 2009-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是1998年5月14日提交的国际申请:PCT公开号为WO 98/5166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为1999年11月15日、中国申请号为 98805148.6,公开号为CN1256687、发明名称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前药形式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及其治疗癌症和/ 或肿瘤的用途,该前药具有高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对体外代谢灭活的 抵抗性。

发明背景

癌症是今天已知的头号死亡原因,对很多实体瘤的有效治疗仍是不清 楚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是细胞复制的基础酶。人们相信对核糖核苷酸还 原酶具有强抑制性的新的抗肿瘤药物应是对现存癌症治疗方案的有效补 充。

在DNA的生物合成中,核糖核苷酸经还原转变为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 酸是关键步骤,这是熟人们所悉的。因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哺乳动物细胞 中存在量极低,故研究者假设在阻断DNA合成中核糖核苷酸的抑制剂可能 比DNA聚合酶的抑制剂更有效。见Cory和Chiba,“对核苷二磷酸还原酶 组分的直接联合化疗”,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剂,Cory,J.G. 和Cory,A.M.Eds.;Pergamon Press:Oxford,1989;pp 245-264。所以,通过 此工作人们相信开发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强抑制剂将创造出强有效的抗癌 武器。

多年来,对新α-(N)-杂环基醛缩氨基硫脲(HCTs),即一类核糖核苷二磷 酸还原酶的最强抑制剂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已报道了各种HCTs, 如5-羟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5HP)、4-甲基-5-氨基-1-甲酰基异喹啉缩氨 基硫脲(MAIQ-1)、5-(乙酰基氨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5-AAP)、3-和5- 氨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3-AP和5-AP)及其4-甲基衍生物(3-AMP和 5-AMP)、3-和5-羟基-4-甲基吡啶-2-甲本醛缩氨基硫脲(3-HMP和5-HMP)。 见DeConti等,Cancer Res.,1972,32,1455-1462;Agrawal等,J.Med.Chem, 1976,19,970-972;French等,J.Med.Chem.,1974,17,172-181;Liu等,J.Med. Chem.1992,35,3672-3677;Wang等,J.Med.Chem.,1992,35,3667-3671。

对HCTs系列的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表明,3-AP和3-AMP对L1210 白血病、M-109肺癌和A2780人卵巢癌比现有的其它HCTs显示出了更好 的治疗效果。Liu等,J.Med.Chem.,1992,35,3672-3677;Agrawal等,“α-(N)- 杂环基甲醛缩氨基硫脲的化学和生物学活性”,Progress in Medicinal Chemistry;Ellis,G.P.;West,G.B.,Eds.;Elsevier/North-Holland Biomedical Press:New York,1978;Vol.15,pp 321-356。此外,与羟基脲(HU)相比,3-AP 和3-AMP是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有效试剂,在临床上是已允许使用的核 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尽管3-AP和3-AMP显示了体内活性,然而HCT系列中这些新的前沿 化合物的治疗可能性受到其有限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限制。见Liu等,J. Med.Chem.,1992,35,3672。此外,对3-AP和3-AMP的氨基官能团的N- 乙酰化代表了灭活这些抗肿瘤剂的潜在的未解决的代谢途径。出处同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直接针对3-AP和3-AMP的几种水溶性前药。 这些包括含磷酸的前药。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水溶性前药形式的3-AP和3-AMP,以增加 3-AP和3-AMP的浓度,使其能转运至病人体内的活性位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这样增加了 其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这样降低了 其氨基官能团的体内乙酰化作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治疗动物或人类患者患有的肿瘤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前药化合物。

发明简述

本发明涉及3-氨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3-AP)和3-氨基-4-甲基吡啶 -2-甲醛缩氨基硫脲(3-AMP)的前药形式,它们具有高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 和对代谢灭活的抵抗性。在3-AP和3-AMP的前药形式中,它们比3-AP和 3-AMP显著地易于溶解,其中3-AP或3-AMP的3-氨基衍生为甲基或脲烷 部分,优选脲烷,其被有机磷酸基团或二硫基团取代,如图1所示。所设 计的此含磷酸的前药在中性pH条件下得到了好的水溶性和高的生物利用 度。水溶性二硫化物前药可以在谷胱甘肽和/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浓度升高 的肿瘤细胞中选择性活化,由此开发肿瘤多重抗药性的已知方法。在所有 的情况中,氨基甲酰基前药连接剂作为对母体药物3-AP和3-AMP的3-氨 基取代基的暂时保护基,使这些前药通过N-乙酰化作用进行代谢灭活的可 能性变小。

本发明的前药用于治疗动物或人类患者患有的肿瘤。在体内,这些前 药代谢产生活性治疗剂3-AP和3-AMP。比较使用本发明前药和母体治疗剂 抗哺乳动物的实体瘤的生长,表明这些前药增加了效力。本发明前药的特 别优选的实施方案包括下面的前药I和II,它们是3-AP的有机磷酸衍生物, 该有机磷酸基团通过脲烷部分在3-氨基位置与3-AP连接;而前药III,它是 3-AP的二硫化物衍生物,该二硫基团通过脲烷在3-氨基位置与3-AP连接。 还优选3-AMP类似的前药形式。

前药I            前药II

前药III          R=CH2CH2NH2

                 CH2CH2NHAc

                 CH2CH2OH

                 CH2COOH,等

本发明涉及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R4是H或甲基,

R5是CHR、苄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苄基;

R是H、CH3、CH2-CH3、CH2CH2CH3或(CH3)2CH;

R′是游离的磷酸根、磷酸盐或-S-S-R″基团;

R″是CH2CH2NHR6、CH2CH2OH、CH2COOR7、邻位或对位取代的C1-C3烷基苯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硝基苯基;

R6是H、C1-C4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的苯甲酰基,和

R7是H、C1-C4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或苄基或者取代的苄基。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技术方案:

(i).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R4是H或甲基,和

R5是CHR、苄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苄基;

R是H、CH3、CH2CH3、CH2CH2CH3或(CH3)2CH;

R′是游离的磷酸根、磷酸盐或-S-S-R″基团;

R″是CH2CH2NHR6、CH2CH2OH、CH2COOR7、邻位或对位取代的C1-C3烷基苯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硝基苯基;

R6是H、C1-C4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的苯甲酰基,和

R7是H、C1-C4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或苄基或者取代的苄基。

(ii).项(i)的化合物,其中R5是CH2

(iii).项(i)的化合物,其中R5

(iv).项(iii)的化合物,其中R是甲基。

(v).项(i)的化合物,其中R4是H。

(vi).项(i)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

(vii).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R4是H或甲基,R5是CH2

而R8是CH2CH2NH2、CH2CH2NHAc、CH2CH2OH或CH2CO2H。

(viii).项(vii)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

(ix).项(vii)的化合物,其中R4是H。

(x).用于治疗动物包括人类患者肿瘤形成的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 效量的下式化合物:

其中R4是H或甲基,R5是CH2

而R8是CH2CH2NH2、CH2CH2NHAc、CH2CH2OH或CH2CO2H。

(xi).项(x)的组合物,其中R4是甲基。

(xii).项(x)的组合物,其中R4是H。

(xiii).用于治疗动物或人类患者肿瘤形成的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 量的下式化合物:

其中R4是H或甲基,和

R5是CHR、苄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苄基;

R是H、CH3、CH2CH3、CH2CH2CH3或(CH3)2CH;

R′是游离的磷酸根、磷酸盐或-S-S-R″基团;

R″是CH2CH2NHR6、CH2CH2OH、CH2COOR7、邻位或对位取代的C1-C3烷基苯基或邻位或对位取代的硝基苯基;

R6是H、C1-C4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的苯甲酰基,和

R7是H、C1-C4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或苄基或者取代的苄基。

(xiv).项(xiii)的组合物,其中R4为H或甲基,而R6为CH2CH2NH2、 CH2CH2NHAc、CH2CH2OH或CH2CO2H。

(xv).项(xiii)的组合物,其中R4是H。

(xvi).项(xiii)的组合物,其中R4是甲基。

(xvii).项(xiii)的组合物,其中R4是H或甲基,R5是CH2

而R6是对位或邻位取代的硝基苯基。

(xviii).项(xvii)的组合物,其中R4是H。

(xiv).项(xvii)的组合物,其中R4是甲基。

(xx).项(xvii)的组合物,其中R5

(xxi).项(xvii)的组合物,其中R5是CH2

(xxii).项(i)-(ix)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肿瘤形成的药物方面 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抗肿瘤有效量的、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前药化合物 的药物剂型形式的药物组合物。选择性地,并优选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 物还含有药用添加剂、稀释剂或赋形剂,并且该优选的剂型是口服剂型。

本发明的治疗包括给患有癌症或肿瘤的患者使用抗肿瘤有效量的至少 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前药化合物。在本发明的此方面,优选的是该癌症将 被缓解,对于肿瘤的情况,此肿瘤将基本萎缩。

附图简述

图1描述了本发明的前药。

图2&3描述了分别含磷酸和二硫键前药的药物体外和体内释放机制。

图4&5,方案4和5提供了前药I的合成(对位和邻位)。

图6,方案6提供了前药II的四种合成方法。

图7给出了二硫化物前药29的合成。

图8,方案8提供了前药III的合成。

图9描述了在肝S9部分存在下前药I(对位)向3-AP的转化图。

图10和11描述了用对照、3-AP或前药I(对位)在治疗Balb/c小鼠中 M109肿瘤生长减缓的比较图。

发明详述

在说明书中,术语“患者”用来描述某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如人,给 他们提供本发明组合物进行治疗。对于治疗那些对特定的动物如人的特别 的感染、症状或病症,患者是指特定的动物。

本说明书中,术语“瘤形成”是指一种病理过程,该过程导致癌或恶性 肿瘤,即由细胞增殖产生的异常组织的形成和生长,该组织一般比正常组 织生长更快并在引起新生长的刺激原停止后仍继续生长。恶性肿瘤显示出 部分或全部缺乏正常组织的结构性组织和功能协调性,并总是侵染周围的 组织,向若干位点转移,并在设法除去后常常复发,除非治疗适当,否则 会引起患者死亡。在本文中,术语“瘤形成”用来描述所有的癌症状,包 括与恶性血源性、腹水和实体瘤有关的病理过程。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抗肿瘤有效量”指用于治疗癌性肿瘤患者以防止 该肿瘤进一步生长,使该生长得以控制,优选缓解该肿瘤的本发明化合物 的量。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治疗有效量”指给哺乳动物患者,特别是包括人 的癌症患者使用本发明化合物以降低或抑制血源性、腹水或实体瘤的生长 和扩散的量。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化合物会导致恶性血源性、腹水或实体瘤 缓解。对于实体瘤,本发明的化合物将抑制肿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并优选 使存在的肿瘤萎缩。

术语“保护”是指用在任何一种或多种中间体中的磷酸基团或羟基受到 保护,以避免不需要的反应,但是该保护在选择的条件下可除去。为此使 用的保护基包括,例如,三氯乙基、乙基、氰基乙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 基、甲硅烷基乙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三苯基甲硅烷基和 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等等。由甲硅烷基类保护基、醚保护基、酯保护基 和有关基团中可广泛地选择保护基,每个保护基根据其保护某部分以避免 发生不需要的反应的能力及其除去的容易程度和化学相容性进行选择。

本发明涉及3-氨基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3-AP)和3-氨基-4-甲基吡啶 -2-甲醛缩氨基硫脲(3-AMP)的前药形式,分别与3-AP和/或3-AMP比较, 这些前药具有高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或对代谢灭活表现出的抗性。为 了制备比母体药物3-AP和3-AMP显著地更易溶解的前药形式,3-AP或 3-AMP的3-氨基部分衍生出甲基或脲烷部分,优选脲烷部分,如图1所示 其被有机磷酸基团或二硫基团取代。本发明的前药比非前药形式水溶性和/ 或活性有显著提高。

3-AP和3-AMP前药形式的合成

前药I的合成

在按照本发明合成前药I(对位)过程中,如图4,方案4所示,磷酸二 酯2a与2-苯乙烯基-3-甲酸吡啶类似物6在(PhO)2P(O)N3和EtN3的存在下反 应,来制备磷酸三酯脲烷化合物7,其经臭氧分解后,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并 除去磷酸酯保护基,制得3-AP的前药I(对位)。图5,方案5给出了前药I(邻 位)的类似合成方法,其中将2-乙烯基吡啶-3-甲酸衍生物6与磷酸三酯2b 缩合而制备脲烷化合物10,随后将其进行臭氧分解以制备3-脲烷-吡啶-2- 甲醛衍生物11,将其与氨基硫脲缩合制备缩氨基硫脲12,将其置于酸性条 件下(存在于二氯甲烷中的三氟乙酸)除去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磷酸酯保护 基(如图5所示),制得前药I(对位)。

前药II的合成

图6,方案6中给出了合成前药II的合成方案。前药II类似于前药I, 不同的是前药I中的脲烷侧链中的苯环被除去。在图6另一方案6中,从标 准的前体容易合或前药II。在方案6中,磷酸三酯连接剂(15a-b)与2-甲基吡 啶衍生物13或2-乙烯基吡啶衍生物14(其可通过2-氯-3-氨基吡啶进行Stille 乙烯基化或其它方法制备)反应制备脲烷衍生物16(a-b)和17(a-b),将它们再 进行氧化,例如用臭氧或二氧化硒,形成2-甲醛衍生物18和19。这些2- 甲醛衍生物中的每个再与氨基硫脲反应,然后进行磷酸三酯的脱保护而制 得前药II。

前药III的合成

前药III(邻位形式,其中R是对位硝基苯基)的合成描述于图7,方案7 中。在此合成中,将乙烯基衍生物5(按照本发明图4,方案4制备)进行臭 氧分解以制备吡啶-2-甲醛21,将其衍生为二甲基缩醛衍生物22,然后脱酯 化得到缩醛甲酸衍生物23。将缩醛甲酸衍生物23与二硫化物中间体24(由 2-硫醇-苄基醇25和对硝基苯基氯代硫醇盐26缩合制备)在(PhO)2P(O)N3存 在下在三乙胺和苯中反应,以制备衍生的二甲基缩醛衍生物27,将其再置 于适当升高的温度下和酸性条件下在水/THF中以转变为甲醛衍生物28。将 甲醛衍生物28随后与氨基硫脲在催化剂量的浓盐酸的存在下反应制备前药 29(邻位)。通过或以与邻位形式类似的方法合成对位形式的前药29,不同的 是中间体24被修饰以便此苄醇基团在硫的对位(通过使用对巯基苄醇),而 不是在邻位。

图8显示了前药III的邻位形式的合成,其中R是三氟乙酰基。二硫化 物30进行转硫醇作用制备中间体混合的二硫化物32,该二硫化物30是通 过邻位巯基苄醇和三氟乙酰基化的胺烷基硫醇盐33的氧化制得。混合的二 硫化物32随后与缩醛甲酸衍生物23在(PhO)2P(O)N3和三乙胺的存在下在苯 中在80℃反应制备脲烷衍生物33,将其随后用甲苯磺酸在水和四氢呋喃中 在适当升高的温度(60℃)下处理,以制备甲醛衍生物34。再将甲醛衍生物 34与氨基硫脲在催化剂量的酸的存在下反应,制备前药III,其中R是三氟 乙酰基。

本发明的一些其它前药化合物以及相关的、等同化合物,可以通过类 似的、简单修改的上述合成途径、方法而容易合成,这些方法是本领域熟 知的。

水溶性

为了检测前药I(二钠盐)与3-AP的水溶性比较,使用下面的方法。为 了检测3-AP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解性,将5mg 3-AP置于125ml锥形瓶中, 向其中加入100ml水。室温下将此混合物摇匀。2小时后,固体3-AP不能 全部溶解于水。3-AP在去离子水中的总水溶解度<1mg/20ml。对于前药I(对 位)的情况,将8mg前药置于50ml锥形瓶中。向前药中加入0.5ml水,只过 了几分钟后,就很容易溶解产生清澈的淡黄色溶液。该前药(二钠盐)在去离 子水中的总水溶解度≥16mg/ml,比3-AP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了300倍以上。

生物活性

含磷酸的前药的生物活性产生的预计途径是通过将磷酸基团连接至甲 基或脲烷部分的磷-氧键裂解,然后通过裂解掉醌的甲基化物、甲醛和/或 CO2,得到母体药物3-AP或3-AMP,为最终的产物。这些途径描述于图2。 醌的甲基化物本身可引起DNA的损坏,并因此对抑制细胞复制有贡献。因 此,这些醌的甲基化物可以作为添加剂或协同试剂与母体药物一起产生协 同的抑制作用。

图3说明了二硫键连接的前药的生物活性的预计途径。虽不受理论或 机理限制,但人们认为在与GSH或相应的硫醇孵育时,通过级联的方式发 生了二硫键连接的前药的还原活化,其中连接在芳香环上的硫取代基应作 为离去基团(由于芳香环的吸电子作用),然后通过与含磷酸前药的相似的裂 解机理,得到治疗有效试剂3-AP或3-AMP及另一种醌的甲基化物作为最 终产物。

图9表明在鼠肝脏的S9片段存在下前药I(对位)在体外向3-AP的转变。 将存在于培养基中的前药I的1μM溶液与约2.5mg肝脏S9片段孵育。该 前药的浓度很快降低并在37℃孵育100分钟后低于检测阈值。约80%的前 药回收为3-AP并且未发现其它代谢物。前药I向3-AP转变的速率为20纳 摩尔/分钟/毫克鼠肝脏组织。回收的3-AP在肝脏S9片段中是稳定的。当前 药I在37℃的培养基中孵育2小时时,该前药的浓度相对稳定,并且通过 HPLC检测未发现3-AP。此结果表明由前药I释放3-AP是一种酶处理过程。

体内效果

前药I和3-AP的体内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见图10。在第0天给Balb/c 小鼠在右肋皮下注射0.2ml 5×106细胞/ml的M109肿瘤细胞悬浮液,该肿 瘤细胞已在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阶段,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用PBS洗涤并 重组。在第3天给这些鼠注射两次3-AP、前药I或载体对照物,第4天注 射一次,第6天注射两次而第7天注射一次。十只小鼠只注射3-AP,每次 注射量为4.5mg/kg体重。十只小鼠只注射前药I,每次注射量为10mg/kg 体重。十只小鼠只注射对照载体。在第7、10、13和17天通过触诊检测肿 瘤的大小,并将这些结果列于图10。该试验清楚地表明前药I在降低肿瘤 生长方面比等摩尔量的3-AP更有效。图11还比较了用两种对照载体(1-磷 酸盐缓冲血清及2-10%DMSO)使Balb/c小鼠的M109的生长降低。这些结 果也显示了在摩尔对摩尔的基础上该前药I比3-AP更有效。将对照1作为 前药的对照;对照2用作母体药物的对照。

本发明的治疗方面涉及治疗动物或人类患有的肿瘤,特别是人类患有 的肿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抗肿瘤有效量的前药化合物,以抑 制这些肿瘤的进一步生长,让此生长得到控制,优选使该肿瘤缓解。本发 明的方法中,给癌症或者恶性或良性肿瘤患者使用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前药以抑制这些癌症或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 治疗内容中,治疗有效量会使癌症或血源性腹水或实体瘤缓解。在实体瘤 的情况下,优选该肿瘤的大小确实会缩小。

基于这些前药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肿瘤有效量的上述化合 物,这些化合物选择性地与药用添加剂、载体或赋形剂结合。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会意识到治疗有效量将随所治疗的病症、其严重性、所用治疗方 案、所用试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所治疗的患者(动物或人)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优选以口服给药形式使用该药物组合物,更优选是肠溶包衣制剂 如片剂、胶囊等,但是可通过非肠道、静脉内、肌肉内、透皮、舌下、皮 下、栓剂或其它途径使用某些制剂。静脉内和肌肉内制剂优选在灭菌生理 盐水中使用。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说明书中的药物组合物, 以便在不使本发明的组合物不稳定或损害其治疗活性的前题下,提供特定 给药途径的一些制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是活性抗肿瘤试剂3-AP和3-AMP的前药。在某些药 物剂型中,根据给药途径,某些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比其它化合物更适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意识到如何利用本发明化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以提 供一种或多种剂型,从而有利于活性化合物向患者体内靶位点的转运。在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转运到患者体内的靶位点时,为了使该化合物的抗肿瘤 作用最大,每个普通技术人员可适当利用该前药的有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在本发明治疗活性制剂中的化合物的量是治疗癌症或恶性肿瘤的有效 量。一般来说,剂型中本发明化合物的治疗有效量常常小于约0.05mg/kg至 约500mg/kg所治疗患者的体重,或根据所用化合物、所治疗的肿瘤类型、 该活性化合物定位于所治疗组织的能力、给药途径和在患者体内该化合物 的药代动力学,用量可以更大。在治疗实体瘤时,该化合物优选用量为每 次约0.05mg/kg至约250mg/kg或更大。此剂量范围一般使活性化合物的有 效血浓度为约0.01至约500毫克每毫升所治疗患者的血液。根据治疗的病 症,治疗的时间可以是一天或多天或可以持续几个月或者相当长(几年)。在 使用本发明前药的优选例子中,人们注意到,与3-AP或3-AMP相比,给 患者使用较少(以摩尔为单位)前药化合物就可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本发 明的化合物和方法的优点还在于可确信其对患者的毒性显著小于3-AP和 3-AMP,因为用较少的化合物(以摩尔计)对患者就能达到预期的抗癌效果。

在本发明的治疗方面,活性化合物的给药可以是连续给药(静脉点滴)、 肌肉注射,以致于每天口服给药几次(例如,每天四次),并可以包括非肠道 给药,包括静脉内和肌肉内,口服,局部,皮下,透皮(可包括透皮促进剂)、 舌下和栓剂给药等。口服给药是本发明化合物的优选给药途径。

为了制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化 合物优选的是起初就将其与选择性存在的按照常规的配制药物化合物技术 中的药用载体混合,从而制备一个剂量。根据给药如口服或非肠道给药所 需的剂型,载体形式可以有很多变化。

对于非肠道给药制剂,此载体可以包括与有助于分散的其它组分合用 的灭菌水或氯化钠水溶液,例如乙醇或其它药用溶剂,包括DMSO等。当 然,当溶液以灭菌形式使用或保存时,该组合物和载体也必须灭菌。还可 以制备注射混悬液,这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液体载体、助悬剂等。

在制备口服形式的药物组合物时,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或多种有用的有 用介质。因此,对于液体口服制剂如混悬剂、酏剂和溶液剂,可以使用适 当的载体和添加剂包括水、甘油、油、醇、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 对于固体口服制剂如散剂、片剂、胶囊,及固体制剂如栓剂,可以使用适 当的载体和添加剂,包括淀粉、糖载体如葡萄糖,甘露糖,乳糖和相关的 载体、稀释剂、成颗粒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等。如果需要,这些 片剂和胶囊可以是由标准技术制成肠溶包衣的或缓释的形式。

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用于治疗肿瘤,包括哺乳动物包括人患有的 癌症。一般来说,为了治疗恶性肿瘤,该组合物可以非肠道给药,优选剂 量为约10毫克至约500毫克或更多,静脉给药,每天1至4次。本发明的 化合物优选口服给药,但是它们也可以以其它途径给药,例如,非肠道给 药,甚至局部或以栓剂的形式给药。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试剂联合使用,特别是与本发 明的其它化合物联合使用。此外,在联合化疗中,与其它抗肿瘤试剂一起 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本发明考虑的其它抗肿瘤试剂包括如抗 代谢药、依托泊苷、阿霉素、紫杉酚、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或丝裂霉素C 等。

现在,在下列实施例中,完全通过举例的形式描述本发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并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 和范围的前题下对细节进行变化。

实施例

此部分提供的下列方法中每种化合物的详细反应条件和特性。对所有 NMR谱来说,在QE Plus 300MHZ NMR光谱仪上,在300MHZ检测1H, 而在75MHZ检测13C。用VG ZAB-SE质谱仪和VG 70-SE-4F仪器记录MS 谱。其中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参数。所有的溶剂在使用前蒸馏。

前药I的合成

磷酸三酯化合物2a的合成

在0℃,向4-羟基苄醇(1.09g,8.79mmol)的30ml无水乙腈溶液中,加入 四氯化碳(6.76g,44mmol)、N,N-二异丙基乙胺(2.39g,18.5mmol)和 DMAP(107mf,0.88mmol)。2分钟后,滴加存在于5ml乙腈中的二-(2-(三甲 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磷酸酯1。将此反应在4小时内缓慢加热。除去溶剂并 将残余物进行闪式色谱(己烷∶乙酸乙酯,1∶1)得到2a,为无色油状物。

1H NMR(CDCl3,300MHZ)δ7.34(ABq,J=8.4Hz,2H),o 7.21(ABq,J=8.7Hz,2H),δ 4.67(s,2H),δ4.18-4.30(m,4H),δ1.04-1.18(m,4H),δ0.03(s,18H).

2-氯代烟酸甲酯化合物4的合成

在0℃,向2-氯代烟酸3(15.8g,0.1mol)的100ml无水甲醇悬浮液中,滴 加亚硫酰氯(17.8g,0.15mol)。然后将此反应缓慢加热至室温并搅拌2天。再 真空除去溶剂并将此残余物溶解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用乙酸乙酯(3× 100ml)萃取所得碱性溶液。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真空 浓缩得到2-氯代烟酸甲酯(15.3g,89%),为油状物。

1H NMR(CDCl3,300MHZ)δ8.52(dd,J=1.8,4.5Hz,1H),δ8.19(dd, J=2.1,7.8Hz,1H),δ7.38(dd,J=4.8,7.8Hz,1H),δ3.97(s,3H)

乙烯基酯吡啶化合物5的合成

向2-氯代烟酸甲酯4(1.71g,10mmol)的10ml DMF溶液中,加入醋酸钠 (1.64g,20mmol)、三苯基膦(1.05g,4mmol)、醋酸钯(II))0.112g,0.5mmol),随 后加入苯乙烯(10.4g,0.10mmol)。将所得混合物加热至130℃,保持3天。 将此反应冷却至室温并用20ml水停止反应。用乙酸乙酯(3×50ml)萃取此混 合物。用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并真空浓缩。将此残余物碱性闪式色谱(己烷∶ 乙酸乙酯,8∶1至6∶1),得到化合物5(1.70g,71%),为黄色油状物。

1H NMR(CDCl3,300MHZ)δ8.73(dd,J=1.4,4.5Hz,1H),δ8.21(dd, J=1.8,7.8Hz,1H),δ8.15(ABq,J=15.6Hz,1H),δ7.65(ABq,J=7.2Hz,2H)δ7.37(ABq, J=7.5Hz,2H),δ7.30-7.42(m,1H),δ7.23(dd,J=4.8,7.8Hz,1H),δ3.97(s,3H)

乙烯基甲酸化合物6的合成

向乙烯基酯吡啶化合物5(3.31g,13.85mmol)的10ml THF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3N,5ml)并将此反应搅拌过夜。然后用Dowex 50w8-100将此反应 溶液酸化至pH7。过滤掉树脂并将此滤液浓缩得到粗品6(3.0g,96%),该粗 品适于下步反应。

1H NMR(acetone-d6,300MHZ)δ8.52(ABq,J=15.9Hz,1H),δ8.45(dd,J=1.5,4.5Hz, 1H),),δ8.20(dd,J=1.5,7.5Hz,1H),),δ7.82(ABq,J=15.9Hz,1H),δ7.59(7.58,J=1.5 Hz,1H),δ7.56(s,1H),δ7.15-7.30(m,3H),δ7.04(dd,J=4.5,7.8Hz,1H)

脲烷化合物7的合成

将存在于10ml苯中的所制备的上述6(1.0g,4.46mmol)、二苯基磷酰基 叠氮化物(1.3g,2.97mmol)和三乙胺(0.48g,4.75IT mol)的混合物加热至回 流10分钟。加入存在于5ml苯中的醇2a(1.2g,2.97mmol),并将此混合物加 热回流3小时。加入5ml二噁烷,并将此混合物继续加热2小时。冷却后, 除去溶剂并将此残余物通过硅胶柱纯化(己烷∶乙酸乙酯,5∶1至2∶1),得到 黄色固体7(1.20g,64%):1H NMR(CDCl3, 300MHZ)δ8.41(dd,J=1.2,5.1Hz,1H),δ7.74(d,J=15.9Hz,1H),δ7.57(d,J=8.1Hz, 2H),δ7.15-7.45(m,10H),δ6.77(br,1H),δ5.20(s,2H),δ4.20-4.32(m,4H),δ1.05-1.20 (m,4H),δ0.03(s,18H).

2-甲醛脲烷化合物8的合成

在-78℃,将7(1.14g,1.82mmol)的二氯甲烷/甲醇(100ml,1∶4)溶液以臭氧 处理,并通过TLC控制该反应。反应后,通过向该反应混合物中通入氧气 除去过量的臭氧,直到蓝色反应溶液变为无色。然后,在-78℃用二甲硫醚 (3ml)停止反应,并将此溶液慢慢加温并在室温搅拌5小时。蒸发掉溶剂, 并将此残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4∶1)纯化,得到8(0.708g, 70%),为淡黄色油状物。1H NMR(CDCl3,300MHZ)δ 10.48(br,1H),δ10.07(s,1H),δ8.83(d,J=8.7Hz,1H),δ8.44(dd,J=0.9,4.2Hz,1H),δ 7.49(dd,J=4.5,8.7Hz,1H),δ7.40(ABq,J=8.4Hz,2H),δ7.23(ABq,J=8.1Hz,2H),δ 5.19(s,2H),δ4.18-4.28(m,4H),δ1.02-1.20(m,4H),δ0.02(s,18H)

缩氨基硫脲化合物9的合成

向醛8(1.40g,2.54mmol)的乙醇/水(6ml,5∶1)溶液中,滴加氨基硫脲 (0.254g,2.79mmol)的乙醇/水(30ml,7;3)溶液。室温搅拌3小时后,将此混合 物过滤并用5ml乙醇/水(7∶3)和5ml乙醚洗涤该固体,得到白色固体9(1.20g)。 将此滤液浓缩并将残余物通过硅胶色谱(二氯甲烷∶甲醇=2∶1)纯化得到 9(0.096g)。合并的产量为1.296g(82%)。

1H NMR(CD30D ,300MHZ)δ8.25-8.32(m,2H),δ8.19(s,1H),δ7.46(ABq,J=8.7Hz, 2H),δ7.41(dd,J=48,8.4Hz,1H),δ7.23(ABq,J=8.1Hz, 2H),δ5.21(s,2H).δ4.20-4.40(m,4H),δ1.02-1.20(m,4H),δ0.03(s,18H)

前药I(对位)的合成

游离酸:用二氯甲烷/TFA(1ml,4∶1)在室温处理化合物9(48mg, 0.077mmol)30分钟。然后,真空除去溶剂并将此残余物用二氯甲烷、甲醇 (5ml,10∶1)洗涤,得到游离酸形式的前药I(游离酸),为黄色固体(35mg, 108%)。

1H NMR(DMSO-d6,300MHZ)δ11.75(s,1H), 9.97(br,1H),8.53(br,1H),8.39(d,J=4.2Hz,1H),8.30(d,J=8.1Hz,1H),8.23(s,1H), 7.94(br,1H),7.45(dd,J=3.6,4.8Hz,1H),7.39,(ABq,J=8.4Hz,2H)7.18(ABq,J= 7.8Hz,2H),5.13(s.2H).

钠盐:用二氯甲烷/TFA(1ml,4∶1)在室温处理化合物9(47mg, 0.075mmol)30分钟。然后,真空除去溶剂并将前药I的此粗品酸溶解于2.5ml 0.5M碳酸氢钠中。通过C-18柱纯化所得的溶液得到前药I的钠盐形式(22mg, 67%)。

1H NMR(CD3OD,300MHZ)δ8.30-8.42(m,2H),8.19(s,1H),7.39(dd,J=4.5,8.4Hz,1H), 7.28,(ABq,J=9.3,10.5Hz,4H),5.12(s,2H).

前药I(邻位)的合成

磷酸三酯中间体的合成

在0℃,向2-羟基苄醇(1.19g,9.57mmol)的30ml无水乙腈溶液中,加入 四氯化碳(7.37g,47.8mmol)、N,N-二异丙基乙胺(2.60g,20.1mmol)和 DMAP(117mg,0.96mmol)。2分钟后,滴加存在于5ml乙腈中的二-(2-(三甲 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磷酸酯(2.70g,9.57mmol)。将此反应缓慢加热至室温过 夜。除去溶剂并将残余物进行闪式色谱(己烷∶乙酸乙酯,4∶1)得到2b(2.50g, 64%),为无色油状物。

1H NMR(CDCl3,300MHz)δ7.44(d,J=8.4Hz,1H),δ 7.15-7.35(m,3H),δ4.64(s,2H),δ4.18-4.35(m,4H),δ4.09(br,1H0,δ1/13(dd,J=6.3, 10.2,4H),δ0.35(s,18H)

脲烷化合物10的合成

将存在于20ml苯中的6(2.0g,8.91mmol)、二苯基磷酰基叠氮化物(2.61g, 9.50mmol)和三乙胺(0.96g,9.50mmol)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10分钟。加入存 在于5ml苯中的醇2b(2.40g,5.94mmol),并将此混合物加热回流4小时。冷 却后,除去溶剂并将此残余物通过硅胶柱(己烷∶乙酸乙酯,4∶1)纯化,得到 黄色固体10(2.41g,73%)。1H NMR(CDCl3,300 MHz)δ8.38(d,J=4.5Hz,1H),δ8.19(d,br,J=6.9Hz,1H),δ7.74(d,J=15.3Hz,1H),δ 7.63(d,J=7.2Hz,2H),δ7.10-7.50(m,10H),δ5,32(s,2H),δ420-4.38(m,4H),δ1.05-1.20 (m,4H),δ0.04(s,18H)

甲醛脲烷化合物11的合成

在-78℃,将10(2.30g,3.70mmol)的二氯甲烷/甲醇(50ml,1∶4)溶液以臭氧 处理,并通过TLC控制该反应。反应后,通过向该反应混合物中通入氧气 除去过量的臭氧,直到蓝色反应溶液变为无色。然后,在-78℃用二甲硫醚 (3ml)停止反应,并将此溶液慢慢加温并在室温搅拌5小时。蒸发掉溶剂, 并将此残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4∶1)纯化,得到11(1.70g, 83%),为淡黄色油状物。1H NMR(CDCl3,300 MHz)δ10.48(br,1H),δ10.50(s,1H),δ10.05(s,1H),δ8.86(d,J=8.7Hz,1H),δ8.45(dd, J=1.5,4.2Hz,1H),δ7.4-7.55(m,3H),δ7.35(tdJ=1.5,7.5Hz,H),δ7.20(t,J=7.5Hz,2H), δ5.35(s,2H),δ4.18-4.28(m,4H),δ1.02-1.20(m,4H),δ0.02(s,18H)

缩氨基硫脲化合物12的合成

向醛11(1.60g,2.90mmol)的乙醇/水(5ml,7∶3)溶液中,滴加氨基硫脲 (0.29g,3.19mmol)的乙醇/水(50ml,7;3)溶液。室温搅拌4小时后,将此混合 物过滤并用5ml乙醇/水(7∶3)和5ml乙醚洗涤该固体,得到黄色固体12(1.50g, 83%)。1H NMR (DMSO-d6,300MHz)δ11.73(s,1H),δ10.02(br,1H),δ8.48(br,1H),δ8.20-8.55(m,3H), δ7.89(br,1H),δ7.10-7.60(m,5H),δ5.23(s,2H),δ4.00-4.30(m,4H),δ0.9-1.20(m,4H), δ0.03(s,18H)

游离酸:前药I(邻位)的合成

用二氯甲烷/TFA(1ml,4∶1)在室温处理化合物12(580mg,0.93mmol)1小 时。然后,真空除去溶剂得到游离酸前药I(邻位),为黄色固体(395mg,102%)。

1H NMR(DMSO-d6,300MHz)δ11.89(s,1H), 10.16(br,1H),8.57(br,1H),8.48(d,J=7.1Hz,1H),8.40(d,J=8.4Hz,1H),8.23(s,1H), 8.12(br,1H),7.60(dd,J=5.1,8.4Hz,1H),7.46,(d,J=8.4Hz,1H),7.27-7.38,(m,2H), 7.20(t,J=7.2Hz,2H),51.25(s,2H)

钠盐:

将前药I(邻位)的粗品酸溶解于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通过C-18 柱纯化所得的溶液得到前药I(邻位)的钠盐形式(120mg,31%)。

1H NMR(CD3OD,300MHz)8.44(br,1H),δ8.29(d,J=3.9Hz 1H), 8.24(s,1H0,7.37(dd,J=4.8,8.4Hz,1H),7.25-7.35,(m,1H),),7.20(td,J=1.5,7.5Hz, 1H),),6.89(t,J=7.5Hz,1H),5.37(s,2H)

吡啶甲醛21的合成

将5(10.0g,41.84mmol)的甲醇(140ml)和二氯甲烷(55ml)溶液在-78℃进 行臭氧分解1小时。然后用二甲硫醚(10ml)在-78℃停止该绿色溶液的反应。 将此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真空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将其在硅胶上纯化 得到6.24g(90%)醛21,为米色固体。

1H NMR of 21(CDCl3):δ10.35(s,1H),8.89-8.91(m,1H),8.10-8.13(m,1H),7.57-7.61(m, 1H),4.00(s,3H).

吡啶二甲基缩醛甲酯22的合成

向醛21(3.10g,18.79mmol)的甲醇溶液(47ml)中,加入三甲基原甲酸酯 (10.3ml,93.95mmol)和催化剂量的TsOH。将此反应加热回流12小时。将此 反应混合物冷却并蒸发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将其再溶解于乙酸乙酯(125ml) 和乙醚(25ml)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洗涤所得有机层。将有机层干 燥(硫酸钠)并真空浓缩得到3.65g(92%)的二甲基缩醛22,为浓稠的油状物。

1H NMR of 22(CDCl3):δ8.63-8.64(m,1H),7.93-7.96(m,1H),7.20-7.24(m,1H),5.96(s, 1H),3.80(d,J=1.0Hz,3H),3.31(s,6H).

吡啶二甲基缩醛甲酸23的合成

向22(3.65g,17.29mmol)的THF(10ml)溶液中,室温加入3N氢氧化钠溶 液(8.64ml,25.93mmol)。将此黄色溶液室温搅拌22小时。用Dowex酸性树 脂(50WX8-100)将此反应酸化为pH=4.5。过滤此固体并用THF(30ml)洗涤。 真空浓缩此滤液得到3.4g(100%)粗品酸23,为暗黄色泡沫。

1H NMR of 23(DMSO-d6):δ8.42-8.44(m,1H),7.90-7.93(m,1H),7.24-7.28(m,1H),6.26 (s,1H),3.27(s,6H).

脲烷二硫化物化合物27的合成

将粗品酸23(894mg,4.54mmol)、二硫化物连接剂24(1.33g,纯度80%, 4.54mmol)、三乙胺(0.63ml,4.54mmol)和二苯基磷酰基叠氮化物(0.98ml, 4.54mmol)的苯悬浮液(30ml)加热回流16小时。将此反应冷却至室温,并真 空除去溶剂(在40℃以下)得到残余物,将其通过柱色谱纯化(40-60%乙酸乙 酯/己烷)纯化得到0.942g(53%)化合物27。

1H NMR of 27(CDCl3):δ8.60-8.48(m,2H),8.14-8.23(m,3H),7.25-7.67(m,7H).5.41(s, 2H),5.33(s,1H),3.46(s,6H).

脲烷二硫化物甲醛化合物28的合成

向27(700mg,1.437mmol)的THF(20ml)溶液中,加入水(3ml)和催化剂量 的TsOH。将所得反应加热至60℃,保持16小时。让此反应冷却至室温, 并真空除去溶剂。将所得残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30-40%乙酸乙酯/己 烷),得到391mg(62%)的化合物28,为黄色粉末。

1H NMR of 28(CDCl3):δ10.57(s,1H),10.09(s,1H),8.85(d,J=8.7Hz,1H),8.46(d,J= 4.4Hz,1H),8.19-8.16(m,2H),7.69-7.31(m,7H),5.45(s,2H).

前药29(邻位)的合成

向化合物28(175mg,0.397mmol)的THF(6ml)溶液中,加入氨基硫脲 (18.2mg,0.197mmol)的温(约40℃)水(0.75ml)溶液。向所得黄色溶液中加入2 滴10%的盐酸。将此反应室温搅拌3小时。真空除去溶剂,并将此产物与 THF(4×5ml)共蒸发。所得黄色固体高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所需二硫化物 前药29,产率接近100%。

1H NMR of 29(DMSO-d6)δ11.68(s,1H),9.98(bs,1H),8.40-8.35(m,2H),8.23-8.19(m, 2H),7.90-7.35(m,9H),5.36(s,1H),5.25(s,1H).

二硫化物中间体32的合成

向2-苯甲硫醇25(2.63g,18.78mmol)、2-硫代乙基三氟乙酰胺31(3.25g, 18.78mmol)和三乙胺(2.85g,28.2mmol)在50ml THF/水(50ml,4∶1)的混合物 中,在0℃滴加过氧化氢(1.7ml,30%w/w)。将此反应在0℃搅拌30分钟, 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pH为2。用己烷∶乙酸乙酯1∶1萃取此混合物得到32 和硫代乙基三氟乙酰胺二聚体(3.93g)的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不经纯化直接用 于下步反应。还得到一小部分纯的32,为无色油状物。

1H NMR(CDCl3,300MHz)δ7.70-7.82(m,1H),δ7.47-7.53(m,1H),δ7.30-7.40(m,2H), δ6.69(br,1H),δ4.88(s,2H),δ3.67(q,J=6.3,2H),δ2.89(t,J=6.3,2H),δ2.16(br,1H),

脲烷二硫化物二甲基缩醛33的合成

将粗品23(1.38g,7.0mmmol)、粗品32(3.5g,11.3mmol)、二苯基磷酰基 叠氮化物(3.09g,11.3mmol)和三乙胺(1.14g,11.3mmol)在25ml苯中的混合物 加热回流12小时。冷却后,将此反应混合物直接装在硅胶柱上并用溶剂(己 烷∶乙酸乙酯,2∶1)洗脱,得到暗黄色油状物33(1.50g,42%)。

1H NMR(CDCl3,300MHz)δ8.48(s,1H),δ8.46(s,1H),δ8.23(dd,J=0.9,4.5Hz,1H),δ 7.81(dd,J=1.5,6.0Hz.1H),δ7.20-7.50(m,3H),δ6.87(br,1H),δ5.41(s,2H),δ5.33(s, 1H),δ3.60-3.72(m,2H),δ3.47(s,6H),δ2.89(t,J=6.6,2H).

脲烷二硫化物甲醛混合物34的合成

将33(0.384g,0.78mmol)和催化剂量的PTSSA的THF/水(4ml/ml)溶液 加热至60℃并通过TLC控制该反应。30小时后,蒸发掉溶剂,并将此残余 物通过硅胶色谱(己烷∶乙酸乙酯,2∶1)纯化,得到34(0.282g,79%),为淡黄 色固体。

1H NMR(CDCl3,300MHz)δ10.55(s,1H),δ10.08(s,1H),δ8.80(d,J=8.4Hz,1H),δ 8.47(d,J=8.4Hz,1H),δ8.47(d,J=4.2Hz,1H),δ7.83(d,J=7.5Hz,1H),δ7.30-7.58 (m,4H),δ6.88(br,1H)δ5.43(s,2H),δ7.23(q,J=6.3Hz,2H),δ2.93(t,J=6.6,2H)

前药III(邻位)的合成

将甲醛34(0.216g,0.47mmol)溶解于2ml热乙醇中,然后冷却至室温。 向此溶液中分批加入存在于乙醇/水(2.4ml,1∶1)中的氨基硫脲(47mg, 0.52mmol)。室温搅拌4小时后,将此混合物在冰箱(0-5℃)中放置过夜。然 后将此混合物过滤并用2ml水、2ml乙醇/水(2∶1)和4ml乙醚洗涤此固体, 得到白色固体35(0.206g,82%)。

1H NMR(CD3OD,300MHz)δ8.30-8.40(m,2H),δ8.20(s,1H),δ7.83(dd,J=1.8,7.2 Hz,1H),δ7.30-7.55(m,.4Hz,1H),δ5.41(s,2H),δ3.59(t,J=6.6,2H),δ2.89(t,J=6.9,2H)

生物活性

在第0天给Balb/c小鼠在右肋皮下注射0.2ml 5×106细胞/ml的M109 肿瘤细胞悬浮液,该肿瘤细胞已在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阶段,胰蛋白酶消 化分离,用PBS洗涤并重组。在第3天给这些鼠注射两次3-AP、前药I(对 位)或载体对照,第4天注射一次,第6天注射两次而第7天注射一次。十 只小鼠只注射3-AP,每次注射量为4.5mg/kg体重。十只小鼠只注射前药I, 每次注射量为10mg/kg体重。十只小鼠只注射载体对照。在第7、10、13 和17天通过触诊检测肿瘤的大小,并将这些结果列于图10。该试验清楚地 表明前药I在降低肿瘤生长方面比等摩尔量的3-AP更有效。在图11中,用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和含水二甲基亚砜(10%DMSO)作为对照比较了前药 I(对位)与3-AP的抗肿瘤作用。在此试验中,前药I比3-AP或两个对照组 也表现出超强的抗肿瘤活性。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和方案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以任何方 式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对上述内容进行的多种改变或变化也 是本发明所预料的,并且它们包括在本申请和下列项的实质和权限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