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

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包括媒体资源服务器、会议应用服务器。还公开了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方法,包括会议应用服务器接收到预约会议请求;会议应用服务器创建会场,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相应的媒体资源;资源预留成功则向与会终端发出通知;到达会议预约时间,会议应用服务器通过IMS向与会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加入会议。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克服了接入形式单一的缺陷,支持了加入多媒体会议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了会议服务器主动在预定时间创建多媒体会议,避免了会议邀请者逐一邀请并逐一建立会议桥所带来的时间浪费和不良感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573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64079.4

  • 发明设计人 王崇萍;郑健平;唐剑峰;王萍;

    申请日2007-02-27

  • 分类号H04L12/18(20060101);H04M3/5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芳

  • 地址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4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2-08

    授权

    授权

  • 2008-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特别是一种由服务器主动发起,并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节奏生活的今天,快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布于各地的公司及其部门的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会议交流不可避免。与传统的会议室面对面会议方式相比,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来召开会议,以节省旅行的时间和会议费用。

传统的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PSTN)或移动网络能够提供简单的电话会议,但它只能提供基于语音、视频的会议,而且还存在容量小、会议管理、控制功能薄弱等局限,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单纯的会议桥虽然在功能上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设备昂贵、接入手段单一、只支持语音等缺点,具体包括:

第一、接入手段单一,局限于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终端,导致了只能绘声而不能绘形,这对于充斥了大量数据结构分析、发展状态把握的现代会议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会议桥的控制功能不强,只能在会议主持者登陆后,再根据会议主持者的指令分别通知与会人员,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还可能因为人员不齐的问题影响了会议的进程,因此,预约会议的效果不佳;

第二、与会者加入会议的方式单一,都是根据已加入会场者的邀请,提供用户名/密码登录后才能进入,这种输入确认机制同样带来了时间上的延误。

综上所述,就目前技术而言,尚未提供能够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高效率的预约多媒体会议的系统及方法。但随着下一代互联网(NGN)中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的出现,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基于IMS本身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多种接入方式,如WEB/WAP、PC客户端、交互式语音应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简称IVR)、移动终端语音/短信等的支持,本发明就是基于网络发展所能够实现的功能提出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以克服目前多媒体会议接入形式单一、效率不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包括:

媒体资源服务器,用于根据会议的不同类型,提供并控制相应的媒体资源;

会议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预约会议请求及会场策略;并根据接收到的预约会议请求,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媒体资源预留,以及进行会议的监控;并通过IP多媒体子系统与与会终端建立会话连接。

为了实现对业务路由的支持,可以两种技术方案:

一种情况是还包括业务网关,用于提供进行会议预约和会场策略设置的路径,并为预约会议通知的下发提供路径。则此种情况下,会议应用服务器可包括:策略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加载会议策略;会议中心模块,与所述策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约会议请求及会场策略,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媒体资源预留,以及进行会议的监控。

另一种情况是会议应用服务器包括:

策略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加载会议策略;会议中心模块,与所述策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约会议请求及会场策略,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媒体资源预留,以及进行会议的监控;会议应用网关,与所述会议中心模块和所述策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会场策略设置指令发送给策略控制模块,预约会议请求发送给会议中心模块,并将会议中心模块发送的信息发送出去。

上述两种情况下,会议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会场信息发布模块,所述会议中心模块通过所述会场信息发布模块与所述会议应用网关连接,所述会场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接收会场状态和会议成员的加入/退出事件,并通知给所述会议中心模块。

本发明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还可以包括消息服务器,接收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下发的预约会议通知并发送给与会终端。

为了提供对用户列表的支持,还可以包括群组管理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的指令,完成群组信息的创建、修改和查询。

还包括网管服务器,用于对媒体资源服务器所提供的网元性能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提供反馈。

为了进一步提供配套业务功能,还可以包括业务管理系统,与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连接,用于执行用户信息的保存、提供,支持通信网络应用业务以及计费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会议应用服务器接收到预约会议请求,所述预约会议请求中包括会议策略设置信息及与会终端信息;

步骤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会议策略设置信息确定会议类型,创建会场;

步骤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与会终端信息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相应的媒体资源,资源预留成功则执行步骤4,否则结束;

步骤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与会终端发出会议通知;

步骤5、到达会议预约时间,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通过IP多媒体子系统向所述与会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6、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加入会议。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接收到的与会终端信息为用户列表,所述用户列表包括与会终端的通知方式,所述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C终端的IP地址、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的号码以及PC终端和/或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用户名。

或者,步骤1中所述接收到的与会终端信息为群组信息。则所述步骤2之前还包括: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群组信息查询组管理服务器,获取用户列表,所述用户列表包括与会终端的通知方式,所述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C终端的IP地址、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的号码以及PC终端和/或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用户名。

所述步骤2具体为: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会议策略设置信息确定会议类型为音频会议、视频会议或者数据会议;并创建会场,包括创建会议号和/或密码,会议的开始/结束时间,会议的参加终端及通知方式。

所述步骤3具体为:

步骤31、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会场资源,所述请求中包括媒体通道类型与数量;

步骤32、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资源查询,当前资源满足所述请求,则执行步骤33,否则返回预留失败信息并结束;

步骤33、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发送预留成功信息给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

所述步骤33还包括: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会议发起终端反馈预约成功信息。

所述步骤6可具体为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直接响应所述加入会议指令,建立到多媒体会议的链接。

或者,步骤4中所述会议通知中包括会场标识所述会场标识为会议号信息或者会议号和密码信息。

则所述步骤5之后还包括:

未及时响应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通过输入会议号或者会议号及密码加入会议。

所述步骤6之后还包括:

步骤71、已加入会议的终端向会议应用服务器发起对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的邀请;

步骤7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当前会议类型的媒体通道;

步骤7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发起邀请,获取所述终端的媒体信息;

步骤7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转换所述媒体通道的类型,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75,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75、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76、所述终端加入会议。

或者,所述步骤6之后还包括:

步骤71′、未接收到会议通知的终端主动请求加入会议,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终端的媒体信息;

步骤7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对应所述媒体信息的通道;

步骤73′、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进行所述媒体通道的预留,预留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74′,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7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75′、所述终端加入会议。

特别的,还包括已加入会议终端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发出订阅会场状态指令;当所述会场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已订阅会场状态的终端发出通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基于网络发展对多种接入方式的支持,采用提供用户列表的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持多种接入多媒体会议的方式,克服了接入形式单一的缺陷,支持了加入多媒体会议方式的多样化;

2、会议服务器主动在预定时间创建多媒体会议,避免了会议邀请者逐一邀请逐一建立会议桥所带来的时间浪费和不良感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实施例1的框图;

图2为图1所示系统实施例2的框图;

图3为图1所示系统实施例3的框图;

图4为会议应用服务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未及时响应的终端加入会议的流程图;

图7为图5所示方法中已加入会议的终端发起邀请的流程图;

图8为图5所示方法中终端主动加入会议的流程图;

图9为图5所示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10为图5所示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接入形式单一,逐个创建会议桥以及加入会议形式单一的缺陷。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实施例1的框图,包括:

媒体资源服务器(Media Resource Server,简称MRS)1,用于根据会议的不同类型,通过媒体流分发来提供媒体资源,并控制相应的媒体资源的占用和流量;

会议应用服务器(Conference Application Server,简称Conference AS)2,用于接收预约会议请求及会场策略;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约会议请求,向所述MRS1请求媒体资源预留,以及进行预约会议的监控,比如会议创建、会场删除以及会场状态发布等等。

但是,在发起加入会议指令时,为了实现对多种终端的支持,必须经过IMS网络进行媒体流的发送接收,也就是通过IMS网络向与会终端5发起加入会议指令,建立会话连接。这样,可以同时多种不同类型终端5对会议的参与,比如,可以是多媒体会议业务PC客户端软件,在个人电脑上安装该客户端软件后,用户即可通过改客户端软件使用业务,能够通过IMS网络实现对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各种会议类型的支持;也可以是电路域的普通终端,接入多媒体会议后,能够兼容音频业务。

消息服务器(Message Server)3,接收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2下发的预约会议通知并发送给与会终端,比如,通过即时消息、电子邮件以及短信方式下达通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施例中的消息服务器3仅仅是为预约会议通知的下发提供支持的一种形式而非限制,比如当本发明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具有语音服务功能时,也可以直接下达预约会议通知。

在本系统中,会议应用服务器2中可以集合业务Portal门户的功能,直接提供进行会议预约和会场策略设置的路径,并为预约会议通知的下发提供路径;也可以通过系统所提供的业务网关4(图中未示)来实现该功能。无论是集合在会议应用服务器2中的业务Portal门户还是业务网管4,都可以为IP网络或者移动通信网络或者电信网络提供支持,将通知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5。比如,用户可以直接在业务Portal门户或者业务网关上以http协议来预约会议以及设置会场策略,也可以通过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来预约会议以及设置会场策略。

参见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实施例2的框图,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业务网关4,用于提供进行会议预约和会场策略设置的路径,并为预约会议通知的下发提供路径。

参见图3,为图1所示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的实施例3的框图,以业务网关4未集成于会议应用服务器为例。除了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以外,还包括群组管理服务器(Group Management Server,简称GMS)6,用于根据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2的指令,完成群组信息的管理,比如用户列表的创建、修改和查询。

还包括网管服务器(Network Management Server,简称NMS)7,用于对MRS1所提供的网元性能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各网元的拓扑信息、告警、日志、维测、配置、统计等功能,并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2提供反馈;这样,能够充分保证MRS1所提供的媒体资源的可用性。

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2与业务管理系统(Business Management Server,简称BMS)8连接,所述BMS7为现有网络中的配套设施,用于执行用户信息的保存、提供,对通信网络应用业务的支持以及相应的计费功能,比如,业务的加载、发布,用户开户、销户以及计费的相应设置等。其中,BMS7中特别包括IMS用户信息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简称HSS)9,用于保存IMS用户的基本信息,为会议应用服务器2与用户终端5建立会话提供路由支持。

参见图4,为会议应用服务器2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框图,在会议应用服务器2集成了业务Portal门户功能的情况下,该会议应用服务器2包括:

策略控制模块2a,用于配置加载会议策略;

会议中心模块2b,与所述策略控制模块2a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约会议请求及会场策略,向MRS1请求媒体资源预留,以及进行会议的监控;具体的,会议中心模块2b可以进一步分为会场控制、媒体控制、用户控制三种功能,负责维护会议中每个参与者之间的信令关系,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收到媒体流,也负责执行会议策略;

会议应用网关2c,与所述会议中心模块和所述策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现业务Portal门户功能,即将接收到的会场策略设置指令发送给策略控制模块2a,预约会议请求发送给会议中心模块2b,并将会议中心模块2b发送的信息发送出去。

为了实现对会场状态的通知,较佳的方案是还包括会场信息发布模块2d,所述会议中心模块2b通过所述会场信息发布模块2d与所述会议应用网关3c连接,所述会场信息发布模块2d用于接收会场状态和会议成员的加入/退出事件,并通过会议应用网关2c通知给已订阅会场信息的终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会议应用服务器2未集成业务Portal门户功能的情况下,将不会包括会议应用网关2c,而由业务网关4提供对路由功能的支持。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当进行多媒体会议预约时,能够通过会议应用服务器的主动建立会话机制,克服现有技术中逐一创建会议桥的缺陷;同时,通过IMS网络直接建立会话,能够实现对多种接入方式的支持。

参见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会议应用服务器接收到预约会议请求,所述预约会议请求中包括会议策略设置信息及与会终端信息;

步骤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会议策略设置信息确定会议类型,创建会场;

步骤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与会终端信息向MRS请求预留相应的媒体资源,资源预留成功则执行步骤4,否则结束;

步骤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与会终端发出会议通知;

步骤5、到达会议预约时间,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通过IMS向所述与会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6、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加入会议。

由于会议应用服务器相对独立于IMS网络,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通过IMS网络进行预约,从而本发明步骤1之前,PC客户端或者移动终端或者固定终端或者其它可进行视音频通信的设备,可以以WEB或者WAP或者短消息系统(Short Message System,简称SMS)或者IVR或者其它通信形式,通过业务portal向会议应用服务器发出的预约会议请求,比如,PC客户端/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Portal以WEB形式发出预约会议请求;移动终端/固定终端都可以通过坐席系统(Presence)以IVR形式发出预约会议请求,由话务员完成在业务Portal上的预定流程;或者,PC终端上嵌入portal的链接,通过客户端直接接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比如IP网络、2G、3G网络或者LAN网络,而不必挤占IMS网络的带宽。

其中,会议发起终端可以在预约会议时不提供与会者信息,而在会议召开时再行通知,但这显然不是较佳的技术方案。与会者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供,一种是步骤1中所述接收到的与会终端信息为用户列表;另一种是步骤1中所述接收到的与会终端信息为群组信息。

对于群组信息的情况,则要求步骤2之前还要包括: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群组信息查询组管理服务器,获取用户列表。该用户列表是预先保存在组管理服务器中的,比如用户的“好友”组,“同事”组等。

在用户列表中包括与会终端的通知方式,所述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C终端的IP地址,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的号码以及PC终端和/或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用户名。

进一步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即时会议以及预约会议。比如,用户申请创建会议,设置会议主题,会议应用服务器创建一个会场,并将该用户加入到会议中。该用户作为会议发起者,被默认为会议的主持人,并在成功创建会场后,自动为该用户订阅会场的状态信息,即当会场状态变化时,用户会接到通知。如果申请创建的是即时会议,则立即创建会场,否则达到预设时间再创建会场。

即时会议一般称为Ad-hoc方式,是指不需要预定且形式比较自由的会议,其与预约会议的区别就在于时间的设定不同,因此不再本发明中继续阐述。

显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IMS实现预约多媒体会议的方法与传统创建会议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通过IMS建立会话,能够提供对多种终端的支持,因此扩展了参与的方式与自由度;同时,由会议应用服务器主动创建会议,并通知给用户列表上的参与方,避免了由主持人一个一个的邀请,再由会议应用服务器对应着一个一个通知并建立会议桥的繁琐过程。

在步骤1中,该会议请求除了包含与会者信息外,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设置会议的召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会议参加人员、是否允许参与方列表外的用户加入会场、最大参与方数、会议类型(音频、视频、数据)以及会议信息的通知方式和会议议程。

所述步骤2具体为: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会议策略设置信息确定会议类型为音频会议、视频会议或者数据会议;并创建会场,包括创建会议会议号和/或密码,会议的开始/结束时间,会议的参加终端及通知方式。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中,会议应用服务器创建会场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会场资源,所述请求中包括媒体通道类型与数量;

步骤32、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资源查询,当前资源满足所述请求,则执行步骤33,否则返回预留失败信息并结束;

步骤33、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发送预留成功信息给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

此外,步骤33还包括: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会议发起终端反馈预约成功信息。

可以看出,针对不同与会终端的类型,创建相应的媒体通道,避免了单纯根据会议类型预留大量资源的问题,比如,对于视频会议,可能与会终端中仅有部分,比如PC客户端,能够支持视频,而有些情况下,局限于当时的环境,比如仅有电路域的普通终端,则有可能仅就音频或者数据加以支持,那么根据预估参加方预留出大量的视频资源显然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根据与会终端的类型进行资源预留,能够达到节约IMS网络资源的目的。

在通知与会终端时,通知方式也并不要求在IMS网络中发生,而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邮件或者短信或者即时消息或者WAP或者PUSH MAIL方式。

通知内容包括会场标识,还包括召集者、与会者、会议主题、会议时间、会议类型以及会议的参与方数等。其中,会场标识为会议号和/或密码信息。

到达预约时间,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通过IMS向所述与会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包括根据通知方式呼叫对应的移动/固定电话终端,或者与PC客户端建立连接。一旦终端响应,比如按下接听键,则加入会议。

通过会场标识的加入,在上述的方法中,即使参与方未及时响应,包括没有及时接收会议指令,或者有其他终端比接收到会议指令的终端更适合参加多媒体会议,则也可以在随后的任意时间、使用任意的终端加入。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1、未及时响应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通过输入会议号或者会议号及密码请求加入会议;

步骤62、会议应用服务器获取所述终端的媒体信息,查询与用户列表中的媒体信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是则执行步骤63,否则执行步骤64;

步骤6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转换原预留媒体通道的类型,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64,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65、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66、所述终端加入会议。

则对于数据类为主的多媒体会议,用户可以选择通过移动终端或者PDA接入,可移动性好;对于视频为主的会议,用户可以选择通过PC终端接入,保证视频质量,同时避免占用过多的无线带宽。而同时能够支持移动终端以及PC终端等多种接入方式,正是本发明的优势之一。

此外,本发明还支持已加入会议的终端邀请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加入会议,如图7所示,步骤6之后还包括:

步骤71、已加入会议的终端向会议应用服务器发起对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的邀请;

步骤7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当前会议类型的媒体通道;

步骤7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发起邀请,获取所述终端的媒体信息;

步骤7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转换所述媒体通道的类型,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75,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75、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76、所述终端加入会议。

本发明还支持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主动加入会议,比如对于某些开放式的会议,其他终端可以通过查询当前会议列表获得会议号。参见图8,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步骤6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未接收到会议通知的终端主动请求加入会议,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终端的媒体信息;

步骤7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对应所述媒体信息的通道;

步骤73′、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进行所述媒体通道的预留,预留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74′,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74′、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75′、所述终端加入会议。

进一步的,本方法还包括已加入会议终端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发出订阅会场状态指令;当所述会场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已订阅会场状态的终端发出通知。

更佳的技术方案是,会议应用服务器监控会场状态,随时释放不被占用的媒体通道,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9,是应用本发明所提供方法的一个实现即时会议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PC终端A通过Portal发出预约会议请求,包括会场属性信息为视频会议及预约时间为即时的信息,还包括用户列表,给出了移动终端B和C,PC终端A和D,固定终端E的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tol,简称SDP);

步骤102、会议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该预约会议请求;

步骤103、会议应用服务器确定会议类型为视频会议,创建会场,包括为所述预留会场设置会议号以及密码;

步骤104、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SDP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会场资源,包括为移动终端B和C、固定终端E创建音频媒体通道,为PC终端A和D创建视频媒体通道;其中,会议应用服务器提供给MRS的SDP中,c行地址置为0.0.0.0(IP4),则说明此端口不用于建立视频媒体通道;

步骤105、媒体资源服务器进行资源查询,当前资源满足会场资源要求,则执行步骤106,否则返回预约失败信息并结束;

步骤106、媒体资源服务器预留会场资源,并发送预留成功信息给会议应用服务器;

步骤107、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预约会议的终端A反馈预约成功信息,并按照预先设定的通知方式,通过PUSH MAIL方式,向用户列表上的终端,包括移动终端B和C,PC终端A和D,固定终端E发起会议通知,该加入会议通知中包括会议的会议号和密码;

步骤108、因为是即时会议,即预约时间为当前,因此会议应用服务器即时通过IMS网络,主动向上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109、接收加入会议指令的部分终端加入会议,包括PC终端A、移动终端B和固定终端E,即时加入会议;但移动终端C的用户由于认为视频会议更适合PC终端进行,因此没有即时响应;而PC终端D的用户则未及时接收;

步骤110、终端A、B订阅会场状态;

步骤111、移动终端C的用户通过一台PC终端,以及PC终端D,在延迟一定时间后,使用会议通知中的会议号和密码建立到会场的链接;

步骤112、会议应用服务器向终端A、B发送C、D加入的通知。

通过上述实施例,完成了即时会议的过程。本实施例不仅适用于即时会议,同样适用于预约一定时间的会议,其差别仅仅是即时会议是立即发送加入会议指令,而预约一定时间的会议则是到预约时间后才启动加入会议指令。

实施例2:

参见图10,是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移动终端B通过SMS发出预约会议请求,包括会场属性信息为视频会议及预约时间为即时的信息,还包括群组信息;

步骤202、会议应用服务器接收到预约会议请求;

步骤203、会议应用服务器确定会议类型为视频会议,创建会场,包括为所述预留会场设置会议号以及密码;

步骤204、会议应用服务器查询组管理服务器,获取用户列表,给出了移动终端B和C,PC终端A和D,固定终端E的SDP;

步骤205、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SDP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预留会场资源,包括为移动终端B和C、固定终端E创建音频媒体通道,为PC终端A和D创建视频媒体通道,成功则执行步骤206,否则结束;

步骤206、会议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列表向与会终端发出会议通知,包括:移动终端B和C,PC终端A和D,固定终端E,该会议通知中包括会议的会议号和密码信息;

步骤207、到达预约时间T,会议应用服务器通过IMS网络向上述终端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208、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终端加入会议;

步骤209、已加入会议的移动终端B,通过应用服务器对用户列表以外的移动终端F发起邀请;

步骤210、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会场中当前媒体的通道;

步骤211、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进行所述媒体通道的预留,预留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212,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212、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用户列表之外的终端F发起邀请,获取所述终端F的媒体信息;

步骤213、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申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转换所述媒体通道的类型,成功则所述媒体资源服务器向所述会议应用服务器返回媒体通道信息,并执行步骤214,否则返回预留失败指令,结束;

步骤214、会议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F发起加入会议指令;

步骤215、接收到加入会议指令的被邀请终端F加入会议。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