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及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及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难以实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通用化的问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特征是,电动机(11)的输出轴(23)的轴向(V2)和旋转轴(12)的轴向(V1)正交或大致正交,三个供电端子(14)相对于通过旋转轴(12)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3)左右对称地配置。其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的通用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86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39810.5

  • 发明设计人 杉本雄树;

    申请日2007-08-01

  • 分类号B60Q1/076(20060101);F21V1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敬强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11: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10-14

    授权

    授权

  • 2008-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调整头灯及雾灯等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的调整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调整光轴的调整装置的例如头灯及雾灯等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3116号公报)。以下,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具备:壳体,配置在该壳体内的电动机和通过该电动机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旋转轴;将上述电动机和具有供电用的端子的电路部件配置在相对含有上述旋转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当驱动上述电动机时,上述旋转轴便前后移动而调整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

然而,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将上述电动机和具有供电用的端子的电路部件配置在相对含有旋转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即,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将电动机和具有供电用的端子的电路部件相对于轴左右配置。因此,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难以实现装在车辆前部左侧的左侧车辆用前照灯用的调整装置和装在车辆前部右侧的右侧车辆用前照灯用的调整装置的通用。

即,在将通用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组装到车辆前部左侧所装的左侧车辆用前照灯和组装到车辆前部右侧所装的右侧车辆用前照灯中的情况下,将组装在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和组装在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相对于旋转轴都配置在同一侧例如左侧或右侧。由此,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其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上的连接器的位置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上的连接器的位置不同;并且,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上的电气配线的长度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供电用端子上的电气配线的长度不同。其结果,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在连接器和电气配线的设计上和布置上,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产生不同,难以实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通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难以实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通用这点上。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特征是,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轴向和旋转轴的轴向正交或大致正交,多个供电端子相对通过旋转轴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左右对称地配置。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特征是,电动机配置在旋转轴和多个供电端子之间。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特征是,驱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或齿轮组;与该齿轮或齿轮组啮合,并且,螺纹配合地安装在壳体上而能在与旋转轴的进退方向相同方向螺纹送进,并通过电动机的驱动由螺纹送进作用相对于壳体一边旋转一边与旋转轴一起进退的蜗轮。

再有,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特征是,驱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或齿轮组;与该齿轮或齿轮组啮合,并且,螺纹配合地安装在壳体上而能在与旋转轴的进退方向相同方向螺纹送进,并通过电动机的驱动由螺纹送进作用相对于壳体一边旋转一边与旋转轴一起进退的蜗轮;以及安装在壳体上不能旋转而可以沿旋转轴的进退方向进退,并且,安装在蜗轮上可以旋转而不能沿旋转轴的进退方向进退,并通过电动机的驱动相对于壳体不旋转而与蜗轮和旋转轴一起进退的杆,在壳体和杆之间设有位置传感器,旋转轴相对于壳体能进退且能旋转地进行安装,并通过电动机的驱动相对于壳体进退,且通过手动相对于壳体旋转来调整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

再有,本发明第五方案的具有调整光轴的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特征是,具有:固定部件,可倾动地安装在该固定部件上的倾动部件,配置在固定部件和倾动部件之间的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所述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的壳体安装在固定部件上,调整装置的旋转轴安装在倾动部件上,通过调整装置的动作,使倾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倾动以调整光轴。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由于将多个供电端子相对于通过旋转轴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左右对称地配置,因而,可以实现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和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的通用。即,在将通用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分别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的情况下,将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和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相对于通过旋转轴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都左右对称地配置。由此,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其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上的连接器的位置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上的连接器的位置相同;并且,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上的电气配线的长度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的多个供电端子上的电气配线长度相同。其结果,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在连接器和电气配线的设计上及布置上,可以做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相同,可以实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通用化。

而且,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由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轴向和旋转轴的轴向正交或大致正交,因而,可以减小壳体的厚度(旋转轴在进退方向的长度),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由于将电动机配置在旋转轴和多个供电端子之间,因而,驱动力传送机构位于电动机和旋转轴一侧,在多个供电端子一侧可以确保容纳电动机驱动控制部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进而,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通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驱动力传送机构的蜗轮通过电动机的驱动由螺纹送进作用相对于壳体一边旋转一边与旋转轴一起进退。因此,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与专利文献1的利用相对于外壳只旋转的蜗轮使调整螺钉相对外壳前后移动的驱动力传送机构比较,可以使旋转轴相对于壳体可靠地进退,能可靠地进行光轴调整。

再有,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通过设置在壳体和杆之间的位置传感器,可以正确地控制光轴调整。而且,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由于可以通过手动来使旋转轴相对壳体旋转进行光轴的调整,因而,可以对利用电动机驱动的自动光轴调整进行初始设定。

再有,本发明第五方案的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具有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的任何一个方案的调整装置,因而,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任何一个方案所述的调整装置基本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和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与图1相同的实施例的旋转轴处于后退状态的调整装置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与图1相同的实施例的除去了调整装置的后侧壳体和冠状齿轮的前侧壳体内部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与图1相同的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构成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与图1相同的实施例的头灯的上下方向的光轴调整的状态的头灯的纵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中:

1-头灯(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2-灯室,3-灯壳体,4-灯玻璃,5-安装架,6-调整装置,7-枢轴机构,8-球部,9-前侧壳体,10-后侧壳体,11-电动机,12-旋转轴,13-驱动力传送机构,14-供电端子,15-圆筒部,16-螺纹孔,17-凸部,18-保持部,19-轴承部,20-臂部,21-小圆筒部,22-凹部,23-输出轴,24-冠状齿轮,25-螺纹部,26-圆环槽,27-坡口部,28-螺母部件,29-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1-蜗杆,32-蜗轮,33-第一杆,34-第二杆,35-蜗轮部,36-螺纹部,37-槽部,38-推压部,39-圆环凸部,40-突起部,41-连接部,42-冠状齿轮部,43-轴部,44-头部,45-坡口槽,46-印刷电路板,47-位置传感器,48-主体部,49-滑动部,H-水平线或大致水平线,V-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1-旋转轴的轴向,V2-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轴向,V3-通过旋转轴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和装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和装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图5中,标号1是装有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在该例子中为头灯。上述头灯1具有:作为划分灯室2的固定部件的灯壳体3和灯玻璃4;作为配置在上述灯室2内的倾动部件的安装架5;以及配置在上述灯壳体3和上述安装架5之间的该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

上述倾动部件由一个或多个灯单元(未图示)和安装上述一个或多个灯单元的上述安装架5构成。上述灯单元具有投射型或反射型(反射镜型)或直射型等。上述灯单元沿着规定的光轴(未图示)通过上述灯玻璃4将来自光源(LED等半导体型光源、HID等放电灯、卤素灯、白炽灯等)的光(示图示)以预定的配光图案(未图示)照射到车辆前方。此外,上述灯单元的构成零部件例如反射镜和上述安装架5有时兼用。

上述倾动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通过上述调整装置6和枢轴机构7可绕通过上述枢轴机构7的球部8的中心的水平线或大致水平线H上下旋转地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另外,在上述灯壳体3和上述安装架5之间设有左右用的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也可以绕通过上述枢轴机构7的球部8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可左右进行光轴调整地构成上述倾动部件。

上述调整装置6如图4所示,具有:壳体9、10,电动机11,旋转轴12,驱动力传送机构13以及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供电端子14。

上述壳体9、10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上述壳体垂直地或大致垂直地分割成前侧壳体9和后侧壳体10这两部分。通过将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后侧壳体10可装卸地做成一体或固定而构成上述壳体。

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前面一侧(外面一侧)的上侧大致中央位置一体设有圆筒部15。在上述圆筒部15的内周面上设有螺纹孔16。在上述圆筒部15的前端的内周面上一体地设有一个或多个防止转动用的凸部17。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后面一侧(内面一侧)的中侧,一体地设有电动机保持用的保持部18。另外,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后面一侧(内面一侧)的上侧和中侧,设有轴承部19。再有,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后面一侧(内面一侧)的上侧的大致中央,在与上述圆筒部15的上边缘对应的位置一体地设有防止转动用的叉形的臂部20。

在上述后侧壳体10的后面一侧(外面一侧)的上侧的大致中央位置,与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圆筒部15同轴地一体设有小圆筒部21。另外,在上述后侧壳体10的后面一侧(外面一侧)的下侧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用的凹部22。

上述电动机11具有输出轴23。上述电动机11保持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保持部18上并配置在上述壳体9、10内。

上述旋转轴12具有可调螺纹,其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圆筒部15和上述后侧壳体10的上述小圆筒部21内,并借助于上述驱动力传送机构13和冠状齿轮24可相对于上述壳体9、10在前后方向即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在上述旋转轴12的一端部(前端部)设有螺纹部25。并且在上述旋转轴12的中间部设有圆环槽26。还在上述旋转轴12的另一端部(后端部)设有防止转动用的两个平面的坡口部(椭圆形,2D型)27。

在上述旋转轴12的上述螺纹部25上螺纹连接地装有螺母部件(螺母、螺纹安装件)28并可沿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即前后方向)螺纹送进。上述螺母部件28装在上述安装架5上。由此,上述旋转轴12通过上述螺母部件28安装在上述倾动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上。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壳体9、10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其结果,上述调整装置6便配置在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灯壳体3和作为上述倾动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之间。

当上述旋转轴12通过上述电动机11的驱动而相对上述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时,上述螺母部件28与上述旋转轴12一起沿图5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进退。另外,当上述旋转轴12通过上述冠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而相对上述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时,上述螺母部件28则因螺纹送进作用而相对于上述旋转轴12沿图5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进退。从而,以上述安装架5为首的上述倾动部件便可以绕上述水平线或大致水平线H沿图5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上下倾动,以对上述头灯1的光轴进行调整。

上述驱动力传送机构13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三齿轮即蜗杆31、蜗轮32和杆33、34。上述驱动力传送机构13在上述壳体9、10内,配置在上述电动机11和上述旋转轴12之间,通过上述电动机11的驱动,使上述旋转轴12相对于上述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

上述第一齿轮29固定在上述电动机11的上述输出轴23上。上述第二齿轮30和上述蜗杆31做成一体构造,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轴承部19上。上述第一齿轮29和上述第二齿轮30啮合。

上述蜗轮32为圆筒形状。在上述蜗轮32的一端部(后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蜗轮部35,并在上述蜗轮32的另一端部(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部36。上述蜗轮32的上述螺纹部36螺纹连接地装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螺纹孔16中,并可以沿与上述旋转轴12的进退方向相同的方向螺纹送进。另外,上述蜗轮32的上述蜗轮部35与上述蜗杆31啮合。其结果,通过上述电动机11的驱动,上述蜗轮32经上述第一齿轮29、上述第二齿轮30、上述蜗杆31及上述蜗轮部35,通过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螺纹孔16和上述螺纹部36的螺纹送进作用而相对于上述壳体9、10一边旋转一边与上述旋转轴12和上述杆33、34一起进退。

上述杆33、34为圆筒形状。上述杆垂直或大致垂直地分割成一端部侧(前端部侧)的第一杆33和另一端部侧(后端部侧)的第二杆34两部分。通过使上述第一杆33和上述第二杆34可装卸地成为一体或固定来构成上述杆。

在上述第一杆33的前端的外周面上,与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凸部17对应地设有一条或多条防止转动用的槽部37。并且,在上述第一杆33中间的外周面上,一体地设有圆环状的推压部38。再有,在上述第一杆33中间的内周面上,一体地设有与上述旋转轴12的上述圆环槽26对应的圆环凸部39。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杆34前端的外周面上,在上述第二杆34的径向一体地设有与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臂部20相对应的一个防止转动用兼推压用的突起部40。上述突起部40从正面看为T字形状。并且,在上述第二杆34的前端的外周面上设有一个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位于上述第二杆34的径向并相对上述突起部40形成任意角度(本例中为90°)。

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凸部17卡合到上述第一杆33的上述槽部37中,而且上述第二杆34的上述突起部40卡合到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臂部20的叉形的中间槽中。由此,上述杆33、34便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壳体9、10上,但可在上述旋转轴12的进退方向(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另外,上述杆33、34插入到上述蜗轮32中,并且,上述第一杆33的上述推压部38和上述第二杆34的上述突起部40推压上述蜗轮32的两端部。由此,上述杆33、34便可以旋转而在上述旋转轴12的进退方向不能进退地安装在上述蜗轮32上。其结果,上述杆33、34通过上述电动机11的驱动便相对上述壳体9、10不旋转而与上述蜗轮32和旋转轴12一起进退。

在上述杆33、34中,插入了上述旋转轴12。另外,上述旋转轴12的上述圆环槽26和上述第一杆33的上述圆环凸部39卡合。其结果,上述旋转轴12便相对上述杆33、34可以旋转而不能沿轴向V1移动地进行安装。由此,上述旋转轴12便与上述蜗轮32和上述杆33、34一起沿轴向V1进退。

上述冠状齿轮24包括冠状齿轮部42、圆筒形状的轴部43和六角形的头部44。上述冠状齿轮部42的圆板部的一面(前面)一体设有上述轴部43。而且在上述冠状齿轮部42的圆板部的另一面(后面)一体设有上述头部44。从上述轴部43的一端面(前端面)到上述头部44的另一端面(后端面)设有防止转动用的两个平面的坡口槽(椭圆形,2D型)45。上述冠状齿轮24的上述轴部43安装在上述后侧壳体10的上述上圆筒部21中并可以旋转而不能沿上述小圆筒部21和上述轴部43的轴向(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移动。

上述旋转轴12的上述坡口部27插入到上述冠状齿轮24的上述坡口槽45中。其结果,上述旋转轴12相对于上述冠状齿轮24不能旋转而可以沿轴向V1移动(可以进退)。由此,上述旋转轴12便可以通过上述冠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而相对于上述壳体9、10与上述冠状齿轮24一起旋转。

上述旋转轴12通过上述驱动力传送机构13(上述蜗轮32和上述杆33、34)及上述冠状齿轮24相对于上述壳体9、10可沿轴向V1进退并能旋转地进行安装。其结果,上述旋转轴12通过上述电动机11的驱动而相对上述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并通过上述冠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而相对于上述壳体9、10与上述冠状齿轮24一起旋转。

如图3所示,上述电动机11的上述输出轴23的轴向V2和上述旋转轴12的轴向V1为正交或大致正交。上述电动机11配置在上述旋转轴12和上述三个供电端子14之间。上述三个供电端子14对上述电动机11供电。

三个供电端子14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6上。上述印刷电路板46安装在上述壳体9、10上。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三个供电端子14相对于通过上述旋转轴12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3左右对称地配置。此外,在上述印刷电路板4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电容器及混合IC等电子零部件。

位置传感器47设于安装在上述壳体9、10上的上述印刷电路板46和上述第二杆34之间。上述位置传感器47由滑动电阻构成,包括内部装有电阻器的主体部48和滑动部49。上述主体部48安装在上述印刷电路板46上。上述滑动部49与上述第二杆34的上述连接部41连接。上述滑动部49通过与上述第二杆34一起移动,从而上述主体部48中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该电阻值的变化便可以计量掌握上述滑动部49的移动量,即上述头灯1的光轴在上下方向倾斜的角度。

通过将上述位置传感器47、上述三个端子14及上述电动机11与自动调整系统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便可以根据车辆姿势的变化而自动地调整上述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和装有该调整装置6的头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

首先,说明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始设定。将工具卡合到冠状齿轮24的冠状齿轮部42或六角形头部44或六角形头部44的槽中,借助于工具由手动使冠状齿轮24旋转。

这时,由于冠状齿轮24的坡口槽44与旋转轴12的坡口部27配合,旋转轴12旋转。另外,旋转轴12插入到杆33、34中,并且旋转轴12的圆环槽26与第一杆33的圆环凸部39嵌合。因此,旋转轴12相对于杆33、34只旋转而不会沿轴向V1进退(移动),杆33、34不旋转。其结果,旋转轴12的旋转不会通过杆33、34而对驱动力传送机构13和电动机11带来影响。

当旋转轴12通过冠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而相对于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时,拧入到旋转轴12的螺纹部25上的螺母部件28由于螺纹送进作用而沿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由于该螺母部件28的进退,以安装架5为首的倾动部件便绕水平线或大致水平线H沿图5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上下倾动,进行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始设定。

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始设定结束,点亮头灯1的灯单元的光源。于是,来自光源的光沿规定的光轴通过灯玻璃4以预定的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这里,当车辆的姿势变化时,自动调整系统的控制装置检测到车辆姿势的变化并驱动电动机11。电动机11一驱动,则电动机11的驱动力即电动机11的输出轴23的旋转力通过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和蜗杆31及蜗轮部35传送到蜗轮32。由于蜗轮32的螺纹部36拧入到前侧壳体9的螺纹孔16中,因此蜗轮32通过螺纹送进作用而相对于壳体9、10一边旋转一边沿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

蜗轮32的两端被第一杆33的推压部38和第二杆34的突起部40夹住,因而,杆33、34便与蜗轮32一起相对于壳体9、10沿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这时,第一杆33的槽部37和上述壳体9的凸部17卡合,并且,第二杆34的突起部40卡合到上述壳体9的臂部20中。另外,杆33、34插入到蜗轮32中。因此,蜗轮32的旋转力不会传送到杆33、34,而只有蜗轮32的进退力传送到杆33、34上。其结果,杆33、34相对于壳体9、10不旋转而只与蜗轮32一起进退。

由于第一杆33的圆环凸部39与旋转轴12的圆环槽26嵌合,因而,旋转轴12与杆33、34和蜗轮32一起相对壳体9、10沿轴向V1进退。这时,旋转轴12插入到杆33、34中,而且旋转轴12的坡口部27插入到冠状齿轮24的坡口槽45中,并且,冠状齿轮24不能沿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地安装在后壳体10中。因此,旋转轴12便相对于壳体9、10不旋转而只与蜗轮32和杆33、34一起进退。

在旋转轴12的螺纹部25上拧入螺母部件28。因此,当旋转轴12由于电动机11的驱动而相对于壳体9、10沿图5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轴12的轴向V1)进退时,螺母部件28就沿图5中的虚线箭头方向与旋转轴12的进退一起进退。由此,以安装架5为首的倾动部件便绕水平线或大致水平线H沿图5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上下倾动,与车辆的姿势变化相对应而自动地调整头灯1的光轴。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和装有该调整装置6的头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和作用,下面,说明其效果。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如图3所示,三个供电端子14相对于通过旋转轴12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3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可以实现组装在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和组装在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的通用化。即,在将通用的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分别组装在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的情况下,组装在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6的三个供电端子14和组装在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上的调整装置6的三个供电端子14都相对于通过旋转轴12的中心的垂直线或大致垂直线V3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其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中的三个供电端子14上的连接器(未图示)的位置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中的三个供电端子14上的连接器(未图示)的位置相同。并且,连接在组装到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中的三个供电端子14上的电气配线(未图示)的长度和连接在组装到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中的三个供电端子14上的电气配线的长度相同。其结果,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在连接器和电气配线的设计上及布置上,可以使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相同,可以实现左右的车辆用前照灯和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通用化。

而且,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由于电动机11的输出轴23的轴向V2和旋转轴12的轴向V1正交或大致正交,因而,可以减小壳体9、10的厚度(旋转轴12在进退方向的长度),可以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如图3所示,由于将电动机11配置在旋转轴12和三个供电端子14之间,因而,驱动力传送机构位于电动机11和旋转轴12一侧,在三个供电端子14一侧可以确保容纳电动机驱动控制零部件的空间,可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再有,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其驱动力传送机构13的蜗轮32通过电动机11的驱动由于螺纹送进作用而相对壳体9、10一边旋转一边与旋转轴12一起进退。因此,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与专利文献1的只通过相对外壳旋转的蜗轮使调整螺钉相对外壳前后移动的驱动力传送机构比较,可以使旋转轴12相对于壳体9、10可靠地进退,能可靠地进行光轴调整。

再有,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6,利用在安装于壳体9、10上的印刷电路板46与第二杆34之间所设置的位置传感器47,可以正确地控制光轴调整。并且,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由于可以通过手动使旋转轴12相对壳体9、10旋转来调整光轴,因而,可以对利用电动机11的驱动的自动光轴调整进行初始设定。

再有,作为具有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头灯1,由于具有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因而,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6几乎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对头灯1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头灯1以外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杆33、34置于旋转轴12和蜗轮32之间。然而,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杆而直接设置旋转轴12和蜗轮32。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虽设有位置传感器47,但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位置传感器。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做成可以使用冠状齿轮24通过手动使旋转轴12旋转来调整光轴。然而,本发明也可以不采用通过手动使旋转轴12旋转来进行光轴调整。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固定部件使用灯壳体3,作为倾动部件使用灯单元和安装架5。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车身作为固定部件,使用整个车辆用前照灯作为倾动部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