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星果藤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星果藤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星果藤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首先在生长季节选取生长健壮的星果藤(Tristellateia australasiae A.Richard)植株基部萌发出来的幼嫩小芽为外植体,经消毒后接种到每升含有6-苄基嘌呤0.1~0.5mg,吲哚丁酸0.01~0.05mg的MS培养基中至形成不定芽,然后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后再继代培养于与上述相同的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的增殖,当芽高约2~3cm时,切下接种到每升含有吲哚丁酸0.5~1.0mg和活性炭0.05~0.1g的MS培养基中至生根,最后当生根试管苗长至3~5cm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后移栽。本发明方法能快速大量繁殖试管种苗,生根率可达100%,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且种苗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品质好、抗性强、生长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3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30594.0

  • 申请日2007-09-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潘伟健

  • 地址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乐意居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9: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4/00 授权公告日:20100414 终止日期:20130928 申请日:200709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4-14

    授权

    授权

  • 2008-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3-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星果藤的繁殖栽培方法,具体来说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星果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星果藤为金虎尾科三星果属常绿蔓性灌木,分布于我国台湾省、菲律宾、马来西亚、太平洋诸岛等。星果藤植株蔓生能力强,生长茂盛,叶对生,花朵密生,呈黄色花,花期4-5月(或全年),果期5-7月(或全年)。翅果成熟时色褐,星果藤的名字来自于它如星星状的翅果。此种为稀有木质藤本,耐旱、抗风、喜阳光,是理想的藤架栽植的藤本植物。星果藤的常规繁殖用扦插法,但繁殖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获得大量的种苗满足市场需要。从国外直接购买星果藤种苗价格较高,因而迫切需要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对星果藤进行快繁技术及工厂化生产种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能高效地繁殖星果藤的方法。

我们通过植物组织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外植体的取材、消毒、培养,用这种方法培养的星果藤的生根率达100%,成活率在90%以上,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星果藤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的步骤:

(1)外植体诱导材料消毒和不定芽诱导:在生长季节选取生长健壮的星果藤(Tristellateia australasiae A.Richard)植株基部萌发出来的幼嫩小芽为外植体,用水冲洗干净后先用70%~75%的酒精浸泡10~30s,再用0.1%~0.2%升汞溶液或1%~2%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15min,无菌水冲洗后切下带生长点的顶芽或带节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28±2)℃,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8~12h/天,培养形成不定芽,所述的培养基每升含有6-苄基嘌呤0.1~0.5mg,吲哚丁酸0.01~0.05mg,蔗糖25~30g和琼脂5~7g,其余为MS,pH 5.8~6.0;

(2)不定芽的继代增殖:将步骤(1)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后再继代培养于与步骤(1)相同的培养基中,在温度(28±2)℃,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8~12h/天进行不定芽的增殖;

(3)生根培养:当步骤(2)芽高约2~3cm时,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28±2)℃,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8~12h/天培养至正常生根,所述的培养基每升中含有吲哚丁酸0.5~1.0mg,活性炭0.05~0.1g,蔗糖25~30g和琼脂5~7g,其余为MS,pH 5.8~6.0;

(4)试管苗移栽:步骤(3)的生根试管苗长至3~5cm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7~10天,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蛭石和泥炭土和珍珠岩等量混合而成的基质中,喷雾保湿85%~95%、遮荫75%~85%、保温20~30℃培养。

步骤(1)所述的无菌水冲洗次数为4~5次,所述的带生长点的顶芽或带节的茎段长度约为1cm,为减轻褐化,先培养25~30天后再转入同前的新鲜培养基中,在培养材料基部切一新切口,继续培养25~35天能在外植体上形成不定芽。

步骤(2)中的一个继代增殖周期为30~35天,每一个继代增殖周期后的增殖倍数为3~4倍,继代10代后仍能保持增殖率。

步骤(3)所述的培养时间一般是10~15天,15天时生根率可达100%,每株苗有根数3~5条,生根培养基中不加入活性炭时根不能正常伸长生长,但是活性碳浓度过高则会抑制不定根的发生,降低生根率。

步骤(4)中移栽一般为40~50天后可上盆栽培。

上述培养基中的MS为国际通用的培养基,其成分和配制方法参看文献(谭文澄、戴策刚主编.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本发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快速繁殖种苗,获得大量试管苗,星果藤的生根率可达100%,成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定时、定质、定量提供规格划一整齐一致的试管苗满足市场需求,试管苗无病虫生长健壮,品质好、抗性强、生长迅速,便于生产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满足种苗市场的需要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在生长季节选取生长健壮的星果藤(Tristellateia australasiae A.Richard)植株基部萌发出来的3~5cm长的幼嫩小芽为外植体,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后,先在70%酒精中浸泡30s,再用0.2%升汞溶液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切成长约1cm带生长点的顶芽或带节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每升含有6-苄基嘌呤(6-BA)0.1mg,吲哚丁酸0.01mg,蔗糖25g和琼脂5g,其余为MS,pH 5.8),在温度28℃,光照度1500lx,光照12h/天,25天后再转入新的同上述培养基中,在培养材料基部切一新切口,再培养25天能在外植体上形成不定芽。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后再继代培养在与上述相同的培养基中,在温度28℃,光照度1500lx,光照12h/天进行不定芽的增殖,30天为1个继代增殖周期,一个继代增殖周期后的增殖倍数为3倍,可多次继代,继续继代后增殖倍数略有升高。当芽高约2~3cm时,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每升含有吲哚丁酸0.5mg,活性炭0.1g,蔗糖25g和琼脂5g,其余为MS,pH 5.8),在温度28℃,光照度1500lx,光照12h/天,使正常生根,培养15天时生根率100%,每株苗有根数3~5条。当试管苗长至3~5cm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7天,然后打开瓶塞,用镊子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由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等量混合而成的基质中,喷雾保湿85%、遮荫85%、在28℃,成活率90%。移栽后40天可上盆栽培。

实施例2:

在生长季节选取生长健壮的星果藤(Tristellateia australasiae A.Richard)植株基部萌发出来的3~5cm长的幼嫩小芽为外植体,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后,先在75%酒精中浸泡10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5次,切成长约1cm带生长点的顶芽或带节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每升含有6-苄基嘌呤0.5mg,吲哚丁酸0.05mg,蔗糖30g和琼脂7g,其余为MS,pH 6.0),在温度26℃,光照度2000lx,光照8h/天,培养30天后再转入同前的新鲜培养基中,在培养材料基部切一新切口,再培养30天能在外植体上形成不定芽。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后再继代培养在与上述相同的培养基中,在温度26℃,光照度2000lx,光照8h/天,进行不定芽的增殖,35天为1个继代增殖周期,一个继代增殖周期后的增殖倍数为4倍,可多次继代。当芽高约2~3cm时,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每升含有吲哚丁酸1.0mg,活性炭0.05g,蔗糖30g和琼脂7g,其余为MS,pH 6.0),在温度26℃,光照度2000lx,光照8h/天,使正常生根,培养10天时生根率可达90%,每株苗有根数3~5条。当试管苗长至3~5cm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10天,然后打开瓶塞,用镊子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由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等量混合而成的基质中,喷雾保湿90%、遮荫75%、在25℃,成活率95%。移栽后50天可上盆栽培。

实施例3:

在生长季节选取生长健壮的星果藤(Tristellateia australasiae A.Richard)植株基部萌发出来的3~5cm长的幼嫩小芽为外植体,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后,先在70%酒精中浸泡30s,再用1.5%次氯酸钠溶液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5次,切成长约1cm带生长点的顶芽或带节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每升含有6-苄基嘌呤0.3mg,吲哚丁酸0.03mg,蔗糖30g和琼脂5g,其余为MS,pH 6.0),在温度30℃,光照度1800lx,光照10h/天,25天后再转入新的同上述的培养基中,在培养材料基部切一新切口,再培养35天能在外植体上形成不定芽。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后再继代培养在与上述相同的培养基中,在温度30℃,光照度1800lx,光照10h/天,进行不定芽的增殖,30天为1个继代增殖周期,一个继代增殖周期后的增殖倍数为3倍,可进行多次继代。当芽高约2~3cm时,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每升含有吲哚丁酸0.7mg,活性炭0.05g,蔗糖30g和琼脂5g,其余为MS,pH 6.0),在温度30℃,光照度1800lx,光照10h/天,使正常生根,培养13天时生根率可达95%,每株苗有根数3~5条。当试管苗长至2~3cm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10天,然后打开瓶塞,用镊子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由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等量混合而成的基质中,喷雾保湿95%、遮荫80%、在28℃,成活率90%。移栽后45天可上盆栽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