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

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利用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CO2等制冷剂,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效率高。在高温热量利用运转中,通过设置在蒸发器(5)上游侧的膨胀阀(6)的开度控制,将蒸发器(5)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并且,控制膨胀阀(9)以使得高压侧连接配管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流量控制阀(13),改变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密度,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内的制冷剂量。并且,设定高压目标值和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对压缩机(3)进行容量控制,并且利用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中的制冷剂量,以便达到该目标值。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01

    授权

    授权

  • 2007-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10-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利用例如二氧化碳(CO2)等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制冷剂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使用CO2作为制冷剂,并且在蒸发器出口或者减压装置的入口设置贮存制冷剂的接收器,通过控制该接收器内的制冷剂量,来控制装置的运转高压,实现既定的冷却能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8602号公报(第1-5页,图2、图3)。

在以往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为了控制接收器内的制冷剂量而控制减压装置来改变蒸发器的运转状态,所以存在下述问题。首先,由于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引发接收器内的制冷剂量变化,该变化再引起高压侧的制冷剂量变化,所以从引发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开始到运转稳定下来所需要较长时间,从而有运转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具备多台作为蒸发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多联型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延长配管距离比较长,所以要使得运转稳定下来需要更长的时间,运转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另外,在多联型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一般设置对应于各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减压装置,以便根据设置各室内机的负荷状况来进行运转控制,借助该减压装置的控制,来发挥与负荷相匹配的能力,这样进行运转。因此,在引发蒸发器的状态变化来控制制冷剂量的情况下,不得不确定多台减压装置中的哪一台减压装置发挥制冷剂量调节作用,从而有控制变得复杂的问题。而且,在室内机内设置减压装置的情况下,制冷剂量调节的判断控制是在室外机中进行,将其判断发送给室内机来实施减压装置的控制,从而有控制变得更加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控制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内的制冷剂量分布,能够稳定地实施运转控制。

另外,已知在利用例如CO2等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中,存在对应于运转状态而使得运转效率(COP)达到最大的高压值,本发明目的就在于获得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能够通过制冷剂量分布的控制使得高压值达到COP最大的高压值附近,实现高效的运转。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上述那样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上述那样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过热度控制机构以及制冷剂量控制机构;所述制冷循环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利用侧热交换器、利用侧减压装置、热源侧减压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循环而构成,在将高压值设成高于前述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压力且将低压值设成低于前述临界压力的压力这样的条件下运转;所述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能够增减存在于前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所述过热度控制机构控制前述热源侧减压装置,使得在利用前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供给高温热量的高温热量利用运转时,前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达到既定值;所述制冷剂量控制机构在前述高温热量利用运转时通过借助前述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调节存在于前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来进行控制,使得在前述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前述制冷剂的温度或者压力达到既定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空气调节步骤、过热度控制步骤以及制冷剂量控制步骤;在所述制冷空气调节步骤中,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散热器、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中循环而构成制冷循环,在从前述压缩机排出侧到前述减压装置入口之间的高压侧为临界压力以上而从前述减压装置出口到前述压缩机入口之间的低压侧为低于临界压力的压力这样的条件下运转,借助前述蒸发器或者前述散热器进行制冷空气调节;在所述过热度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前述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达到既定值;在所述制冷剂量控制步骤中,通过将过剩的制冷剂贮存在能与前述制冷循环连接/分离的制冷剂贮存机构中,来调节前述散热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包括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步骤、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以及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通过在制冷剂贮存容器中贮存密度不同的制冷剂,来调节进行循环的前述制冷剂的量;其中,在所述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在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散热器、减压装置、蒸发器中循环而借助前述蒸发器或者前述散热器进行制冷空气调节时,通过使在从前述压缩机排出口到前述散热器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中,而将前述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在前述制冷剂贮存容器中;在所述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在通过使在从前述散热器出口到前述减压装置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低温制冷剂流入到前述制冷剂贮存容器中而将前述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在前述制冷剂贮存容器中;所述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使前述制冷剂贮存容器中贮存的高压制冷剂流出到前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本发明通过将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能够在使得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基本恒定的状态下进行运转。通过在该状态下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进行制冷剂量调节,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而进行运转。另外,通过调节在高压侧循环的制冷剂量来进行控制而使得高压值达到高压目标值,从而可得到能以高效率进行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能获得这样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即,其能够迅速地调节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来控制高压值,以便在高运转效率的状态下进行运转。

另外,能获得这样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即,其通过将密度不同的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中,能够改变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中的制冷剂量,可大幅增减散热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高压变动时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状况的PH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高压与运转效率COP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冷气运转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冷气运转中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高压与散热器热交换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散热器热交换量恒定条件下的高压与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相关关系的曲线图(图7(a)),以及表示散热器热交换量恒定条件下的高压与运转效率COP的相关关系的曲线图(图7(b))。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暖气运转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暖气运转中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冷气试运转中的制冷剂量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室外机

2a、2b  室内机

3  压缩机

4  流路切换阀

5  热源侧热交换器

6  热源侧减压装置

7  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

9a、9b  利用侧减压装置

10a、10b  利用侧热交换器

12  制冷剂贮存容器

13a、13b、13c  流量控制阀

14  流量控制阀

15a、15b、15c压力传感器

16a、16b、16c、16d、16e、16f、16g、16h、16i、16j、16k、16l温度传感器

17  测量控制装置

18  连接配管

20  制冷剂量调节回路

31  压缩机控制机构

32  过热度控制机构

33  减压装置控制机构

34  目标值设定机构

35  制冷剂量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在室外机1中搭载有:压缩机3、作为流路切换阀的四通阀4、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作为室外侧减压装置的室外侧膨胀阀6、高低压热交换器7、制冷剂贮存容器12、连接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冷气(冷气排放)运转时作为室外侧热交换器5出口的部分的连接配管18a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13a、连接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压缩机3排出侧的连接配管18b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13b、连接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压缩机3吸入侧的连接配管18c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13c、以及旁通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低压侧的流路中设置的流量控制阀14。该制冷剂贮存容器12、流量控制阀13a、13b、13c以及连接配管18a、18b、18c构成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

压缩机1是通过变换器控制转速而受到容量控制的类型,室外侧膨胀阀6、室内侧膨胀阀9a、9b是开度可变地受到控制的电子膨胀阀。

另外,在利用侧具有多台、例如两台室内机2a、2b,在室内机2a、2b内搭载有作为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液体管8和气体管11是连接室外机1和室内机2a、2b的连接配管。作为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例如利用CO2

在室外机1内,压力传感器15a设置在压缩机3排出侧,压力传感器15b设置在压缩机3吸入侧,压力传感器15c设置在室外侧膨胀阀6和液体配管8之间,分别对各设置部位的制冷剂压力进行测量。另外,温度传感器16a设置在压缩机3排出侧,温度传感器16b设置在室外侧热交换器5与室外侧膨胀阀6之间,温度传感器16c设置在室外膨胀阀6与高低压热交换器7之间,温度传感器16d设置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和液体管8之间,温度传感器16e设置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低压出口侧,温度传感器16f设置在压缩机3吸入侧,分别对各设置部位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而且,温度传感器16g对室外机1周围的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测量,而温度传感器16l设置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对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

在室内机2a、2b内,温度传感器16h、16j设置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和室内侧膨胀阀9a、9b之间,温度传感器16i、16k设置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与气体管11之间,分别对各设置部位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

另外,在室外机1内设置有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测量控制装置17,基于压力传感器15或温度传感器16等的测量信息、或是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使用者所指示的运转内容,来控制压缩机3的运转方法、四通阀4的流路切换、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量、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流量控制阀13、14的开度等。

这里,在将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看作整体的情况下、或者设置场所不限于室内或者室外的情况下,从其功能上来讲,将收纳压缩机3的室外机1称作热源侧,将室内机2称作利用侧。因此,室外侧热交换器5称作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侧膨胀阀6称作热源侧减压装置,而室内侧热交换器10称作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侧膨胀阀9称作利用侧减压装置。

下面,对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低温热量(冷熟)运转利用模式、即冷气运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冷气运转时,四通阀4的流路设定为图1中的实线方向,制冷剂沿实线箭头方向流动。于是,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四通阀4流入到室外侧热交换器5,边由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散热边降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值为制冷剂临界压力以上的条件下运转,所以制冷剂保持超临界状态而进行降温散热。这里,在高压值变得低于临界压力的情况下,制冷剂边液化边散热。从室外侧热交换器5排出的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由室外侧膨胀阀6稍稍减压后,由高低压热交换器7与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出口分支而变成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被进一步冷却而变成低温。然后,制冷剂经由液体管8流入到室内机2a、2b。并且,在室内侧膨胀阀9a、9b中减压到低压二相状态后,流入到作为蒸发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中,在该处吸热、蒸发而气化,同时向室内机侧的空气或水等负荷侧介质供给低温热量。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排出后的低压气体制冷剂从室内机2a、2b排出,经由气体管11流入到室外机1中,经四通阀4被吸入到压缩机3。另外,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出口处分支出来的一部分制冷剂在流量控制阀14处被减压而变成低压二相的状态,然后流入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被高压侧的制冷剂加热蒸发而变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之后与经由气体管11从室内机2a、2b流入的制冷剂合流,被吸入到压缩机3。

其次,对高温热量(温熟)运转利用模式、即暖气(暖气排放)运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暖气运转时,四通阀4的流路设定为图1中的虚线方向,制冷剂沿虚线箭头方向流动。于是,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四通阀4流出室外机1,并经气体管11流入到室内机2a、2b中。然后,流入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在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中边散热边降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高压值为制冷剂临界压力以上的条件下运转,所以制冷剂保持超临界状态降温散热。这里,在高压值变得低于临界压力的情况下,制冷剂边液化边散热。从制冷剂散发的热量被赋予负荷侧的空气或水等负荷侧介质,从而进行暖气运转。流出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的高压低温制冷剂由室内侧膨胀阀9a、9b稍稍减压后,经由液体管8流入到室外机1中,然后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处与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入口分支并变成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被进一步冷却而变成低温。然后,在室外侧膨胀阀6中减压到低压二相状态后,流入到作为蒸发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在该处吸热蒸发而气化。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低压气体制冷剂经四通阀4被吸入到压缩机3中。另外,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入口处分支出来的一部分制冷剂在流量控制阀14处被减压而变成低压二相的状态,然后流入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被高压侧的制冷剂加热蒸发而变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之后与经由四通阀4向压缩机3吸入的制冷剂合流,被吸入到压缩机3中。

下面,对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运转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在如制冷剂为CO2的情况等那样高压侧在超临界状态下运转的制冷循环中,众所周知,存在使得运转效率达到最大的高压值。在图2中,将在散热器出口温度相同的场合改变高压值时的制冷循环表示在PH线图中。在图2中,在高压值上升到P1、P2、P3时,蒸发器中的焓差ΔHe将扩大,相应地制冷能力也增加。另一方面,当高压值上升时,相当于压缩机输入的压缩机中的焓差ΔHc也增大。此时ΔHe、ΔHc随高压值变化的趋势如图3所示。在图3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高压值,纵轴表示焓以及COP。与图2的P1、P2、P3相对应地,以虚线表示ΔHe以及ΔHc,以实线表示COP。如图3所示,在与伴随着高度上升的能力相当的ΔHe的增加率比与输入相当的ΔHc的增加率大的区域中,ΔHe/ΔHc所表示的制冷循环效率COP上升。相反,在与能力相当的ΔHe的增加率低于与输入相当的ΔHc的增加率的区域中,COP降低。因此,存在使得COP最大的高压值,在图3的情况下,P2相当于该值。另外,该使得COP最大的高压值是因散热器热交换量以及散热器出口温度而变化的值。

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高压值由散热器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决定。当制冷剂状态为超临界状态时,制冷剂密度与压力相对应地增加,所以以图2中的高压值P3运转时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比以高压值P1运转时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多。反过来说,如果以散热器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多的方式运转的话,则高压值上升,如果以散热器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少的方式进行运转的话,则高压值下降。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存在于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来控制高压值使其达到COP最大的压力附近。

下面,根据图4和图5对冷气运转时借助测量控制装置17进行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图4表示冷气运转中的控制装置17的结构,图5是表示冷气运转中控制装置17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在冷气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是蒸发器,所以这里设定蒸发温度(蒸发器的二相制冷剂温度),以便发挥既定的热交换量,将实现该蒸发温度的低压值设定为低压目标值。然后,借助压缩机控制机构31来利用变换器进行转速控制。压缩机3的运转容量被控制成,使得压力传感器15b测量的低压值达到规定的目标值,例如达到与饱和温度10℃相当的低压。并且,借助过热度控制机构32对室内侧膨胀阀9a进行开度控制,使得通过温度传感器16i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6h的温度运算得到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达到目标值。另外,同样地借助过热度控制机构32对室内侧膨胀阀9b进行开度控制,使得通过温度传感器16k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6j的温度运算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b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达到目标值。作为该目标值,采用预定的目标值、例如5℃。另外,室外侧膨胀阀6被减压装置控制机构33控制成预定的初始开度,例如全开或者接近于全开的既定开度。另外,在下述状态下运转,即,输送作为传热介质的空气或水的风扇转速或泵流量等,根据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量或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的热交换量预先确定。流量控制阀14的开度受到控制,使得通过温度传感器16e的温度-从由压力传感器15b测量的低压换算出的制冷剂饱和温度运算出来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低压侧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达到目标值。作为该目标值,采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值、例如5℃。由于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为全开或者接近于全开的既定开度,所以被控制成,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在室外侧膨胀阀6中几乎不被减压。此时,在室内侧膨胀阀9a、9b入口的上游部分,希望是在超临界状态下运转,从而对室外侧膨胀阀6进行开度控制,使得由压力传感器15c测得的压力达到临界压力以上,而在压力传感器15c测得的压力为临界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实施扩大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的控制。至此为止的控制工序表示在图5的步骤1中。

在该状态下运转时的高压值由压力传感器15a检测出来(步骤2)。然后,利用由温度传感器16b测得的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出口温度、由温度传感器16g检测的外部气体温度、压缩机3的运转容量等运转状态预先确定的运算式,运算使得COP达到最大的最佳高压值。然后,借助目标值设定机构34基于最佳高压值设定制冷循环的高压目标值(步骤3)。这里,由目标值设定机构34设定的高压目标值设定使得COP达到最大的最佳高压值附近的压力范围。然后,对该高压目标值与测得的高压进行比较(步骤4)。比较的结果,如果没有落入高压目标值的范围,则借助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如步骤5、步骤6所示那样控制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而对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的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如果当前的高压值低于高压目标值的话,则在步骤5中实施散热器制冷剂量增加运转,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量增多。相反,如果当前的高压值高于高压目标值的话,则在步骤6中实施散热器制冷剂量减少运转,使得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当在步骤4的比较中发现高压值满足高压目标值时,返回到步骤1。

下面,对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执行的步骤5、步骤6中所示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制冷剂量的控制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通过改变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的密度,来调节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量控制阀13a、13b、13c,例如采用能够仅进行开闭的开闭阀进行开闭控制,将下述几种制冷剂中的某一种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即,在流量控制阀13a所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高压低温)、在流量控制阀13b所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高压高温)、以及在流量控制阀13c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低压低温)。

如果将流量控制阀13a打开、将13b、13c关闭,则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5后的高压低温制冷剂将通过连接配管18a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所以高压低温的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滞留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如果打开流量控制阀13b、关闭13a、13c,则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压高温制冷剂通过连接配管18b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所以高压高温的超临界状态制冷剂滞留。如果打开流量控制阀13c、关闭13a、13b,则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有高压制冷剂的情况下,将通过连接配管18c流出到压缩机3的吸入侧,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状态变得与吸入到压缩机3中的制冷剂状态相同,从而低压低温的气体制冷剂滞留。

制冷剂密度存在下述关系:

高压低温的超临界状态制冷剂>高压高温的超临界状态制冷剂>低压低温的气体制冷剂,

所以,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关系为,

打开流量控制阀13a的情况>打开流量控制阀13b的情况>打开流量控制阀13c的情况。

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容积大而有可能滞留大量制冷剂的部位除了室外侧热交换器5、制冷剂贮存容器12以外,还有液体管8、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气体管11,但是对于液体管8,由于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被控制成基本全开,从而被控制为时常滞留有高压低温的超临界状态制冷剂,所以不会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对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由于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控制以及压缩机3的控制,而被控制成热交换器出口过热度以及低压相同,所以这些地方也不会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另外,对于气体管11也由于同样的控制而被控制为低压低温的气体状态,所以不会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由于填充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量是一定的,所以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产生制冷剂量变动的情况下,其影响将表现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量。即,如果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增加,则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如果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则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量增加。

因此,如果当前的高压值低于能够得到大COP的高压目标值的话,则只要进行控制而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多即可。因此,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将流量控制阀13a关闭、将13b打开,而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将流量控制阀13b关闭、将13c打开。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填充量比必要量少,所以要采取追加填充制冷剂或是减小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等应对措施。

作为实际的流量控制阀13的动作,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a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c打开,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低温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流出到低压侧。接着,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c、打开流量控制阀13b,高压高温的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阀13b、连接配管18b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b,打开流量控制阀13c,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流出到低压侧,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变成低压低温。将高压高温制冷剂切换成高压低温制冷剂时流量控制阀13b、13c开闭的定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16l检测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温度来进行控制,也可以设定成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开闭。

相反,如果当前的高压值高于能够得到大COP的高压目标值的话,则只要进行控制而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少即可。因此,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c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b打开,高压高温的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阀13b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b、打开13a,高压低温的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阀13a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填充量比必要量多,所以要采取从装置放出回收制冷剂或是增大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等应对措施。

作为实际的流量控制阀13的动作,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b打开,高压高温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b、连接配管18b贮存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b、打开流量控制阀13c,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高温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流出到低压侧。接着,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c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a打开,高压低温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a、连接配管18a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将高压低温制冷剂切换成高压高温制冷剂时流量控制阀13a、13c开闭的定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16l检测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温度来进行控制,也可以设定成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开闭。

这样,在冷气运转中,通过将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到既定值,而能够在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基本恒定的状态下进行运转。通过在该状态下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进行制冷剂量调节,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存在于高压侧的制冷剂量,从而进行运转控制。另外,通过设定高压目标值,利用循环到高压侧的制冷剂量来控制高压值,以便达到运转效率最大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运转,能实现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

特别是能够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13a、13b、13c的开闭来增减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将高压值控制成使COP达到最大的高压值附近的值,所以能实现高效率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

在上述说明中,不是如现有装置那样通过在蒸发器内引发状态变化来控制制冷剂量,而是能够以直接在室外侧热交换器5和制冷剂贮存容器12之间表现出影响的方式实施制冷剂量的移动,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实施制冷剂量控制,能够稳定地实现效率更高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

另外,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作为对在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和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设置有高低压热交换器7,控制成使得在液体管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既定温度。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存在于液体管8中的制冷剂量,实现稳定的运转。

而且,由于构成为,借助减压装置控制机构33对室外侧膨胀阀6进行控制,使得连接室外侧膨胀阀6和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所以,能够获得可在稳定的制冷剂状态下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构成为,将压缩机3设为可变容量压缩机,借助压缩机控制机构31进行容量控制,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值达到既定值。该低压值基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所需要的低温热量设定,使得能够得到该低温热量,因此,可获得能可靠地发挥所需能力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这里,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作为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方法。在上面的说明中,将低压目标值确定成使得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中能够发挥既定的热交换量,这样来进行容量控制,但是也可以根据负荷侧的冷却状况来改变容量控制方法。例如,在负荷侧为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装置使用者设定的设定空气温度还高的情况下,需要比当前更大的热交换量,所以要将低压目标值变得更低。相反,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由于热交换量过剩,所以要将低压目标值变得较高,以使得热交换量比当前少。

另外,作为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方法,也可以不借助低压,而是基于设定空气温度与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之间的偏差等负荷侧冷却状况,来直接进行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例如,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增加压缩机3的容量,而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减少压缩机3的容量。

这样将压缩机3设为可变容量压缩机,借助压缩机控制机构31对压缩机3进行容量控制,以得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所需的低温热量,也可得到能够可靠地发挥所需能力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借助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进行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调节时,是设定高压目标值来对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控制,但也可以利用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也就是说,设定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对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控制,使得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达到该目标值。例如,预先求出效率达到最大的高压值与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的相关关系,利用压力传感器15a所检测到的高压值,根据上述相关关系决定效率最大的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基于该温度设定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然后,对由温度传感器16b检测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和该目标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对于室外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来说,实际的制冷剂温度较低,则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量过多,所以进行图5的步骤6所示那样的控制动作,使得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减少,由此来使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增加。相反,如果实际的制冷剂温度比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高,则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量较少,所以进行图5的步骤5所示那样的控制动作,使得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量增多,由此来使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减少。这样设定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来对存在于高压侧的制冷剂量进行控制,也能够得到效率高且可靠性高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下面,对暖气运转时借助测量控制装置17进行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在暖气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为散热器,所以对制冷循环的效率影响较大的高压值对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量也有影响。于是,作为该运转,不仅仅出于效率的重视而控制高压值,而且还进行控制,使得首先实现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量达到要求量以上的运转,其次实现高效率的运转。

散热器的热交换量大体上受制冷循环的高压值和散热器出口温度支配。图6是表示散热器出口温度不同时的高压值与散热器热交换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横轴表示高压值,纵轴表示散热器热交换量。

如图6的三条曲线表示的那样,对应于散热器出口温度的高低大致平行地变化,高压值越高,而且散热器出口温度越高,则散热器内平均制冷剂温度越高,从而热交换量增加。如果将热交换量视为恒定的话,则散热器出口温度越低,高压值越高。当将散热器热交换量设为恒定时的、相对于高压值的散热器出口温度如图7(a)所示,而相对于高压值的COP如图7(b)所示。如图7(a)所示,可得到热交换量恒定的条件下的高压值与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相关关系。如果根据该相关关系求解制冷循环的效率,则如图7(b)所示那样,存在使得效率COP达到最大的高压值(PK)。

图8表示暖气运转中的控制装置17的结构,图9是表示暖气运转中的控制装置17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当确定既定的热交换量(步骤11)时,通过目标值设定机构34设定实现该热交换量并使得效率达到最大的高压目标值PK与最佳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组合(步骤12)。然后,将该值作为控制目标值进行运转控制。该控制目标值设定成在最佳值的附近具有一定程度的范围。

由压缩机控制机构31借助变换器进行转速控制。压缩机3的运转容量受到控制,使得由压力传感器15a测量的高压值达到如前所述那样设定的高压目标值PK,例如10MPa附近。

另外,减压装置控制机构33对室内侧膨胀阀9a、9b各自的开度进行调节,以达到与基于室内机2a、2b各自的既定热交换量的既定容量相对应地确定的流动阻力。该开度为固定开度。在室内机2的既定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固定开度设定得大,在室内机2的既定容量小的情况下,固定开度设定得小。另外,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固定开度分别被确定成,使得室内侧膨胀阀9a、9b出口的制冷剂不会大幅减压而变到临界压力以下,例如使得差压达到0.5MPa左右。因此,制冷循环的高压配管内的制冷剂、即在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变成超临界状态。

另外,借助过热度控制机构32,对室外侧膨胀阀6进行开度控制,使得通过温度传感器16f的温度-从压力传感器15b测量的低压值换算出的制冷剂饱和温度运算的压缩机3吸入的制冷剂过热度达到目标值。作为该目标值,采用预定的目标值、例如2℃。另外,对于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量、室内侧热交换器9a、9b的热交换量,是在将输送作为导热介质的空气或水的风扇转速或泵流量等预先确定了的状态下运转。流量控制阀14受到开度控制,使得通过温度传感器16e的温度-从压力传感器15b测得的低压换算出的制冷剂饱和温度运算得到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低压侧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达到目标值。作为该目标值,采用预定的目标值、例如5℃。该控制工序表示为图9的步骤13。

在该状态下运转时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入口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16d测量(步骤14)。该温度表示作为散热器的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出口的制冷剂合流时的温度,所以能够看作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将该散热器出口温度的值与用前述方法设定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进行比较(步骤15)。这里,从散热器出口温度与制冷剂量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当散热器出口温度变高时,散热器整体的平均制冷剂温度也变高,反之,当散热器出口温度变低时,散热器整体的平均制冷剂温度也变低,但另一方面,一般来说温度越低则制冷剂密度越高,所以散热器出口温度较高时,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较少,散热器出口温度较低时,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较多。

因此,在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中,如果测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比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高,则散热器的制冷剂量不足必要量,所以进行控制,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变多(步骤16)。相反,在测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比目标值低的情况下,散热器中有必要量以上的制冷剂,所以进行控制,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变少(步骤17)。如果通过步骤15的比较,测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满足目标值,则返回到步骤11。

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中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控制,与冷气运转的情况同样地实施。如果测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高于目标值,则进行控制,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变多,所以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密度减小。因此,如步骤16所示那样,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控制流量控制阀13a成关闭、流量控制阀13b打开,而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控制流量控制阀13b关闭、流量控制阀13c打开。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制冷剂填充量变得比必要量少,所以需要采取追加填充制冷剂或是减小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等应对措施。

作为实际的流量控制阀13的动作,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a、打开流量控制阀13c,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低温制冷剂经过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而流出到低压侧。接着,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c、打开流量控制阀13b,高温高压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b、连接配管18b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b、打开流量控制阀13c,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高温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流出到低压侧,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变成低压低温。将高压高温制冷剂切换成高压低温制冷剂时的流量控制阀13b、13c的开闭定时,可以通过用温度传感器16l检测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温度来进行控制,也可设定成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开闭。

相反,如果测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低于目标值的话,则进行控制,使得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变少,所以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密度增大。因此,如步骤17所示那样,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将流量控制阀13c控制成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b打开,而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将流量控制阀13b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a打开。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a打开的情况下,制冷剂填充量变得比必要量多,所以需要采取从装置排放回收制冷剂、或是增大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等应对措施。

作为实际的流量控制阀13的动作,在流量控制阀13c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关闭流量控制阀13c,打开流量控制阀13b,高压高温的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b、连接配管18b贮存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另外,在流量控制阀13b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b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c打开,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c、连接配管18c流入低压侧。接着,通过将流量控制阀13c关闭、将流量控制阀13a打开,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a、连接配管18a流入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这种情况下也一样,对于将高压低温制冷剂切换成高压高温制冷剂时的流量控制阀13a、13c的开闭定时,可以通过用温度传感器16l检测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温度来进行控制,也可设定成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开闭。

这样,在暖气运转中,通过将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能够在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基本恒定的状态下运转。通过在该状态下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调节制冷剂量,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存在于高压侧的制冷剂量而进行运转控制。

另外,通过设定高压目标值和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的各个目标值来进行压缩机的容量控制和制冷剂量控制,从而能够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0供给所需的热交换量。另外,通过设定高压目标值来控制成运转效率达到最大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转,能实现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

另外,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13a、13b、13c的开闭,增减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来将散热器出口温度设成目标值,从而能够进行运转,以通过散热器可靠地供给所需的热交换量。

另外,通过借助过热度控制机构32来控制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能够控制成,与室外侧热交换器5出口的制冷剂过热度大致相等的压缩机3吸入的过热度基本恒定,因此能够进行运转控制,使得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量不变。另外,关于液体管8,通过由减压装置控制机构33进行的室内侧膨胀阀9a、9b以及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控制,而被控制成时常滞留高压低温的超临界状态制冷剂,所以不会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对于气体管11也同样,由于时常存在高压高温的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所以不会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由于填充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量是一定的,所以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的制冷剂量上。即,不是如现有装置那样通过在蒸发器内引发状态变化来控制制冷剂量,而是能够以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和制冷剂贮存容器12之间表现直接影响的方式实施制冷剂的移动,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稳定的制冷剂量控制,从而能够稳定地实现效率更高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运转。

在上述说明中,将用于暖气运转时制冷剂量调节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设为由温度传感器16d检测的温度,但是也可以基于作为散热器的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出口的制冷剂温度16h、16j来决定代表制冷剂温度。此时,希望与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比相对应地取加权平均、来求得代表制冷剂温度,基于与制冷剂流量相比相当的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比或室内机2a、2b的设定容量比等求解加权平均。

由于并不限于多个散热器出口温度全部为相同温度的情况,所以在运转中只要通过对多个散热器测量或者运算能够看作是平均散热器出口温度的温度,作为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即可。如果将制冷剂量调节成使得该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达到目标散热器出口温度,则能够供给必要的热交换量并高效地运转制冷循环。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借助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进行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调节时控制成,使得散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目标值,但是也可以设定高压值的目标值,来进行制冷剂调节,使得高压值达到该高压目标值。

例如,进行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使得由温度传感器16d检测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达到由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所需的热交换量决定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并且,进行制冷剂量调节,使得由压力传感器15a检测的高压值达到在图9的步骤12中与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一起设定的高压目标值。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测到的高压值比高压目标值高,则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存在的制冷剂量过多,所以增加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使得室内侧热交换器10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减少。相反,如果检测到的高压值比高压目标值低,则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存在的制冷剂量较少,所以减少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使得存在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中的制冷剂量变多。这样控制存在于高压侧的制冷剂量,也能够得到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在暖气运转中,也和冷气运转同样,作为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方法,也可以根据负荷侧的加热状况改变容量控制方法。例如,在负荷侧是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装置使用者设定的设定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需要比当前更大的热交换量,所以要将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既定热交换量变成更大的值,与该改变相应地,对高压目标值以及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进行修正。相反,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由于当前热交换量过剩,所以要将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既定热交换量变成比较小的值,与该改变相应地,对高压目标值以及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进行修正。进行这种控制,也能够可靠地得到必要的高温热量的量,而且能获得可以高效率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作为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方法,也可以不借助高压等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既定热交换量,而是基于设定空气温度与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之间的偏差等负荷侧加热状况,来直接进行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例如,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增加压缩机3的容量,而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比设定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减少压缩机3的容量。在进行这种暖气运转的情况下,根据高压与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相关关系,判断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的多少,来进行制冷剂调节。例如,预先根据高压以及压缩机3的容量求出效率达到最大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相关关系,将根据该相关关系得到的散热器出口温度作为目标值,进行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调节,使得散热器出口温度达到该目标值。进行这种控制,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可靠地得到所需的高温热量的量,而且能获得可以高效率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关于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希望控制成,使得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通过将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保持在临界状态,能够使液体管8中存在的制冷剂量恒定而进行运转。因此,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散热器10内的制冷剂量调节,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实施制冷剂量控制,能够更可靠地获得其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室内侧膨胀阀9a、9b分别设定在这样的开度范围,即,使得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进而,将流动阻力设定成,达到由基于室内机2a、2b的既定热交换量的既定容量比决定的固定开度。因此,运转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的热交换量相对应地分配制冷剂并使其循环。

另外,也可以不将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设为固定开度,而是对应于运转状态进行适当改变。希望控制成,使得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但根据室外机1运转状态的不同,有时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不到超临界状态。鉴于此,借助减压装置控制机构33对室内侧膨胀阀9a、9b以及室外侧膨胀阀6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由压力传感器15c测量的压力达到临界压力以上。例如,在压力传感器15c测得的压力为临界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实施将膨胀阀开度扩大的控制。如果这样改变室内侧膨胀阀9a、9b各自的开度、也就是流动阻力,来控制成使得液体管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的开度的话,则能够稳定地进行运转。

另外,在根据运转状态来适当改变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的构成中,也可以将室内侧膨胀阀9a、9b各自的开度范围分别设定成,使得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a、9b与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进而,如下面那样进行修正。

例如,对温度传感器16h、16j测量的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与温度传感器16d测量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入口的温度、也就是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对开度进行修正。在各室内侧热交换器10a、10b的出口温度与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之间的偏差不大的情况下,例如偏差为5℃左右以下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改变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而另一方面,在温度偏差较大、例如大于5℃的情况下,则对各室内侧膨胀阀9a、9b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温度偏差达到既定温度差、例如5℃以内。例如,如果室内侧热交换器10a出口的制冷剂温度比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高既定温度以上,室内侧热交换器10b出口的制冷剂温度比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低既定温度以上的话,则室内侧热交换器10a的平均制冷剂温度较高,热交换量比既定值多,室内侧热交换器10b的平均制冷剂温度较低,热交换量比既定值少。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室内侧热交换器10b的能力不足,需要改变开度。由于流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流量多,流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流量少,所以进行控制,减小室内侧膨胀阀9a的开度,增大室内侧膨胀阀9b的开度。如果以一般的控制方法描述,则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出口的制冷剂温度比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高既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室内侧膨胀阀9的开度变得较小,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0出口的制冷剂温度比散热器出口代表温度低既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室内侧膨胀阀9的开度变得较大。

在这种具备多台室内机2的构成中,通过进行室内膨胀阀9a、9b各自的开度控制,能够消除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量相对于既定量的过度不足,可得到能够以平衡性良好地对多台室内侧热交换器10分别供给适当的热交换量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

以上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特别是连接多台室内机2的多联型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在下述几点是有效的。一般来说,在多联型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室外机1和室内机2之间的配管8、11较长,所以填充在装置中的制冷剂量变多。另一方面,由于各室内机2分别产生运转停止,所以受运转条件影响的制冷剂量变动变大,运转变得不稳定,并且难以进行最佳制冷剂量下的运转,运转效率容易变低。特别是在连接配管的状态为气液二相状态时,由于其中存在的液体量的变动,容易产生大的制冷剂量变动。如果是配管长度长的多联型装置,则会产生更大的制冷剂量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能将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设成既定值,并且能将连接配管的制冷剂状态控制成超临界状态。即,能够进行控制而使得制冷剂量变动变小,所以运转容易稳定,能容易地实现最佳制冷剂量下的运转,从而能进行高效率的运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中的室内机侧膨胀阀9的控制,与室内机2的容量及形态无关,能通用地进行搭载。同时,室外机1侧的压缩机3、膨胀阀6、制冷剂量控制也无论室内机2的容量及形态如何都能通用地加以实施。因此,即使在假定为多联型装置的室外机1上连接不特定的室内机2时,也不必改变控制,从而能容易地实现自由的装置结构,变得更加通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四通阀4的流路切换来实现冷暖气运转,通过室外侧膨胀阀6、室内侧膨胀阀9的开度控制,在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中都能对制冷剂贮存容器12供给超临界状态的低温制冷剂。因此,在冷暖气运转中均能以同样的控制进行制冷剂量调节,能实现高效运转并能实现控制的简单化。

特别是在进行冷气和暖气两种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时需要的制冷剂量不同。这种情况下需要贮存过多的制冷剂,补充不足的制冷剂,从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贮存回路20的作用效果比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高压高温制冷剂、高压低温制冷剂、低压低温制冷剂的制冷剂密度之差进行制冷剂量调节,所以能够调节的制冷剂量幅度变大。特别是由于能够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密度大的低温制冷剂,所以能贮存大量的制冷剂,反过来说,能够利用小的制冷剂贮存容器12进行制冷剂量调节。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小型化并且随之能实现低成本化。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在填充制冷剂量为20kg左右的情况下为大约10升左右。在制冷剂为CO2的情况下,例如高压低温制冷剂的密度为700kg/m3左右,高压高温制冷剂密度为150kg/m3左右,低压低温制冷剂密度为100kg/m3左右,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所能贮存的制冷剂量可如7kg、1.5kg、1kg这般进行阶段式调节。

这样,作为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具有制冷剂贮存容器12,并且,包括能够将室外侧膨胀阀6和室内膨胀阀9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与制冷剂贮存容器12连接以及分离的高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a、能够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压缩机3吸入侧连接以及分离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c,从而,是能够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密度不同的制冷剂的结构。特别是由于能贮存高压低温制冷剂,从而能贮存大量的制冷剂,通过贮存低压低温制冷剂,能贮存少量的制冷剂,能扩大贮存制冷剂量的范围。

另外,由于在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上还具备能够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和压缩机3排出侧连接及分离的高压高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b,所以能够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三个阶段的制冷剂量,能以三个阶段的方式控制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

进而,制冷剂量控制机构35,在存在于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较少的情况下,将高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a断开而将高压高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b或者低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c连接,以便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容纳密度小的制冷剂,而在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多的情况下,将高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a或者高压高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b连接而将低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c分离,以便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容纳密度大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迅速调节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

另外,如图5、图9的运转控制流程所示,能够得到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其包括制冷空气调节步骤、过热度控制步骤(步骤1、步骤13)以及制冷剂量控制步骤(步骤5、6、16、17),所述制冷空气调节步骤中,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散热器、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中循环而构成制冷循环,在从压缩机排出侧到减压装置入口之间的高压侧为临界压力以上而从减压装置出口到压缩机入口之间的低压侧为低于临界压力的压力这样的条件下运转,借助蒸发器或者散热器进行制冷空气调节;所述过热度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达到既定值;所述制冷剂量控制步骤中,通过将过剩的制冷剂贮存在能与制冷循环连接/分离的制冷剂贮存机构12中,来调节散热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由此,该方法能够在利用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CO2等制冷剂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能够高效运转。

另外,能够得到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其如图9所示,包括目标设定步骤(步骤12)和压缩机控制步骤(步骤13),所述目标设定步骤中,设定高压目标值以及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以获得散热器中所需的高温热量的量,所述压缩机控制步骤中,控制前述压缩机的容量,使得循环的制冷剂的高压值达到前述高压目标值;前述制冷剂量控制步骤(步骤16、17)中,对制冷剂量进行调节,使得进行循环的前述制冷剂的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达到前述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来利用前述散热器供给并利用高温热量,从而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能够高效进行高温热量利用运转,并且能得到必要的高温热量的量。

另外,能获得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那样,其包括设定高压目标值的目标设定步骤(步骤3),在制冷剂量控制步骤(步骤5、6)中,调节制冷剂量,使得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高压值达到前述高压目标值,来借助前述蒸发器供给并利用低温热量,从而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能够高效运转。

另外,能获得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其包括对压缩机进行容量控制而使得循环的制冷剂的低压值达到既定值的压缩机控制步骤(步骤1),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利用侧热交换器中所需要的低温热量的量。

另外,能获得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其包括对前述压缩机进行容量控制而获得蒸发器中所需的低温热量的量的压缩机控制步骤,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利用侧热交换器中所需的低温热量的量。

另外,关于冷气运转时控制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出口过热度的室内侧膨胀阀9的控制、以及暖气运转时控制压缩机3的吸入过热度的室外侧膨胀阀6的控制,希望以比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的控制间隔短的控制间隔加以实施。如前所述,这些过热度控制具有使得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不会变动的作用。因此,如果实施一定次数以上的过热度控制,一定程度上过热度稳定下来之后再调节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则在该时刻存在于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也稳定,变成与该制冷剂量相对应的高压值或散热器出口温度,所以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控制。因此,能够实现更加稳定的装置运转。

另外,由于即使在进行了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的过热度也会变动从而使得制冷剂量变动,所以进行压缩机3的容量控制的时间间隔也以比进行制冷剂量控制的时间间隔短的时间间隔加以实施,在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制冷剂量控制,能够实现更加稳定的装置运转。

例如,将利用各膨胀阀进行的过热度控制以及压缩机的容量控制的时间间隔设为30秒~1分钟左右,将进行制冷剂量控制的时间间隔设为3分钟~5分钟左右,这样来设定比前述时间间隔长的时间即可。

这样,通过将在压缩机控制步骤中进行的压缩机容量控制的时间间隔设定成比在前述制冷剂量控制步骤中进行的制冷剂量调节控制的时间间隔短的时间间隔,从而能够得到可进行稳定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

另外,通过将在过热度控制步骤中进行的蒸发器出口过热度控制的时间间隔设定成比在制冷剂量控制步骤中进行的制冷剂量调节控制的时间间隔短的时间间隔,从而能够得到可进行稳定运转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

另外,用于对在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和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在图1中是经由流量控制阀13c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放出到压缩机3吸入侧的回路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设计成放出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低压侧入口的结构。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贮存的制冷剂即使是超临界状态,但是低温制冷剂的情况下,当原样放出到压缩机3吸入侧时,在减压到低压之际也会变成气液二相状态,而进行液体返回到压缩机3中的运转,从而导致压缩机3运转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而如果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放出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低压侧入口,则能够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进行热交换,从而低压制冷剂被加热,液体制冷剂蒸发,所以能够避免液体返回到压缩机3中的运转,能提高压缩机3运转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回路结构、低温热量利用、高温热量利用中的压缩机3、四通阀4、室外侧膨胀阀6、室内侧膨胀阀9以及流量控制阀14的控制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这里仅对制冷剂量调节回路的其它结构以及作用,也就是制冷剂量贮存容器12的制冷剂量调节中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这里也和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制冷剂贮存容器12,并且,设置有:连接配管18a,作为能够将热源侧减压装置6和利用侧减压装置9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与制冷剂贮存容器12连接以及分离的高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具备流量控制阀13a;连接配管18b,作为能够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压缩机3排出侧连接以及分离的高压高温制冷剂连接配管,具备流量控制阀13b;连接配管18c,作为能够将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与压缩机3吸入侧连接以及分离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具备流量控制阀13c;由此,构成制冷剂量调节回路。

为了如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调节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而调节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所贮存的制冷剂,可贮存高压低温制冷剂、高压高温制冷剂、低压低温制冷剂三种状态的制冷剂,能够对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分三阶段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更多状态的制冷剂,因而能够多阶段地进而连续地改变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而构成。

流量控制阀13a、13b、13c中,至少通过高压制冷剂的流量控制阀13a、13b例如为电磁阀那样的开度可变阀,而任意改变经各流量控制阀13a、13b、13c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由此,能够连续控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量。例如,如果将流量控制阀13a、13b、13c全部打开,则高压低温制冷剂经流量控制阀13a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并且高压高温制冷剂经由流量控制阀13b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然后,这些制冷剂混合而填满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部,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被高压制冷剂填满以后,由于压力差的作用,高压制冷剂经由流量控制阀13c而流出到压缩机吸入侧。此时的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由流入的高温与低温的制冷剂流量比决定。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越低,则制冷剂密度越高,能贮存越多的制冷剂。因此,在要控制成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多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控制而使得流量控制阀13a相对于流量控制阀13b的开度比变大的话,则大量的低温制冷剂就会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变低。相反,在要控制成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少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控制而使得流量控制阀13b相对于流量控制阀13a的开度比变大,则大量的高温制冷剂就会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变高。如果实施这样的运转,则能够通过流量控制阀13a、13b的开度比来连续地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温度,还能连续地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所以能够更加精细地实施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调节。

进而,如果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贮存有低压低温制冷剂的状态下将流量控制阀13b和13c分别控制成适当的开度,则高压高温制冷剂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b流入。即,能够在低压低温制冷剂到高压高温制冷剂之间多阶段或者连续地改变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贮存的制冷剂状态。

由于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16l测量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所以只要基于该测量值控制流量控制阀13a、13b、13c的开度比率即可。

另外,无需将流量控制阀13a、13b都设为开度可变,即便将某一方设成开度可变而另一方开度固定,也能够通过对开度可变一方的阀开度进行控制,来连续地控制流量控制阀13a、13b的开度比。

关于流量控制阀13c,既可以是能够开闭的形式,也可以是保持固定开度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保持使得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不会通过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部旁通到低压侧那样的开度,从而时常经流量控制阀13c流过制冷剂的大约1%左右。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流量控制阀13a、13b都关闭,则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将通过流量控制阀13c贮存低压低温的低密度的制冷剂。

另外,如果将流量控制阀13c也设成例如电磁阀那样的开度可变的阀,而任意改变经各流量控制阀13a、13b、13c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则能够更加精细地调节制冷剂量。作为调节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的其它方法,也可以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来控制该压力。在流量控制阀13a、13b、13c打开的情况下,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由流入侧的控制阀即13a、13b和流出侧的控制阀即13c的开度比决定。在流量控制阀13a、13b的开度比流量控制阀13c的开度大的情况下,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变高更接近于高压。相反,在流量控制阀13c的开度比流量控制阀13a、13b的开度大的情况下,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变低更接近于低压。由于制冷剂压力越高则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越多,所以在要控制成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存在的制冷剂量变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流量控制阀13a、13b相对于流量控制阀13c的开度比变大,增大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相反,在要控制成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变少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流量控制阀13c相对于流量控制阀13a、13b的开度比变大,降低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如果实施这样的运转,则能够利用13b、13c的开度比来连续地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压力,还能够连续地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能更加精细地实施制冷剂量调节。

例如,在与实施方式1同样构成的情况下,也就是制冷剂贮存容器12的容量为大约10升,制冷剂为CO2的情况下,例如高压低温制冷剂的密度为700kg/m3左右,高压高温制冷剂的密度为150kg/m3左右,低压低温制冷剂的密度为100kg/m3左右,能够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量能够在7kg~1kg之间连续而精细地进行调节。

例如,在暖气运转中,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3、作为散热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2、室外侧减压装置6、作为蒸发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循环而借助室内侧热交换器10进行制冷空气调节时,包括: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在从压缩机3的排出口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0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来将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0出口到室外侧减压装置6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低温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来将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以及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高压制冷剂流出到压缩机3的吸入侧;这样,通过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密度不同的制冷剂来控制循环的制冷剂量。在冷气运转中,通过使制冷剂在压缩机3、作为散热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室内侧减压装置9、作为蒸发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中循环来借助室内侧热交换器2进行制冷空气调节时,包括: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在从压缩机3的排出口到室外侧热交换器5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来将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0出口到室外侧减压装置6入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高压低温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来将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以及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使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高压制冷剂流出到压缩机3的吸入侧;这样,通过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多阶段的密度不同的制冷剂来控制循环的制冷剂量。由此,能够迅速地增减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从而以高效率的状态进行运转。

当然,这样的制冷剂量控制在利用低温热量的冷气运转中也是同样的。

进而,在进行这种制冷剂量控制时,如果包括将循环的制冷剂的高压侧设为临界压力区域的步骤,则能够利用高压高温状态的制冷剂和低压低温状态的制冷剂扩大制冷剂密度的范围,能够在贮存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时贮存大量的制冷剂。因此,即便是小的制冷剂贮存容器12也能够贮存大量的制冷剂,换言之还能够减小制冷剂贮存容器12。

进而,如果通过调节流量控制阀13a和流量控制阀13b的开度,改变在高压高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高压高温制冷剂量与在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高压低温制冷剂量的比例,来使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贮存的制冷剂的密度连续变化的话,则能够根据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状况追踪性良好地进行精细控制,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转。

另外,作为调节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量的其它方法,在下面将对通过控制经流量控制阀13a流入的高压低温制冷剂的温度来进行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温度控制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高低压热交换器7,例如在暖气运转中,配置在比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3a的高压低温制冷剂连接配管18a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靠上游侧的位置,起到对流经该连接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的作用。在暖气运转中,如果流量控制阀13a打开,则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的制冷剂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因此,通过控制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量,能够控制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量由经由流量控制阀14旁通的制冷剂流量决定,旁通的制冷剂流量少,则热交换量少,旁通的制冷剂流量多,则热交换量多。因此,在要进行控制而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变多的情况下,增大流量控制阀14的开度,增加旁通的制冷剂流量,增加高低压热交换器7处的热交换量。于是,高低压热交换器7出口的制冷剂温度降低,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也降低,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增加。相反,在要进行控制而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减少的情况下,减小流量控制阀14的开度,减少旁通的制冷剂流量,减少高低压热交换器7处的热交换量。由此,高低压热交换器7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也上升,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减少。

另外,这种情况下,在使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流入流出时需要低压侧的流量控制阀13c,而高压高温侧的流量控制阀13b则不是必需设置的。

由于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由温度传感器16c测量,所以也可以确定作为目标的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将由该制冷剂量决定的制冷剂温度作为目标值,进行流量控制阀14的开度控制,使得由温度传感器16c测量的温度达到目标。

这里,用于对在连接室内侧膨胀阀9和室外侧膨胀阀6的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调节的机构,也就是作为温度调节用热交换部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构成为,通过使在与制冷剂贮存容器12连接的连接部上游侧流动的制冷剂和将该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出来并减压后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对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温度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得到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能够利用简单的回路连续而精细地调节流入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从而能进行稳定的运转控制,并且能够以高运转效率进行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设计成将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放出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低压侧入口的结构。通过在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与从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流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加热低压二相制冷剂,能够避免液体返回到压缩机3中的运转,能够提高压缩机3运转的可靠性。

另外,作为对流入到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温度进行调节的机构,在图1中,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高压侧为室外侧膨胀阀6和室内侧膨胀阀9之间的制冷剂配管,低压侧为将该高压侧的一部分分支并减压的制冷剂配管,但是也可以为其它结构,而且也可以采用高低压热交换器7以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设置内部热交换器来控制热交换量,还可以设置与空气等其它热源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来控制热交换量。

作为内部热交换器,例如也可以是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图11是表示制冷循环中的内部热交换器部分的制冷剂回路图。

将室外侧膨胀阀6与室内侧膨胀阀9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分支而作为高压侧,低压侧为压缩机3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这样构成高低压热交换器7。高压低温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支并与低压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低温,再与高压低温制冷剂合流。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17的开度来增减流入到高低压热交换器7中的制冷剂量,由此在冷气运转时,控制通过室内侧膨胀阀9的制冷剂的温度,在暖气运转时,控制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另外,如果将从制冷剂贮存容器12经流量控制阀13c流出的制冷剂的连接部连接到低压侧的高低压热交换器7的上游侧的话,则气液二相制冷剂即使从制冷剂贮存容器12向低压侧流出,也会被高低压热交换器7加热而变成制冷剂气体,所以能防止向压缩机3回液。

一般来说,在室外侧热交换器5和室内侧热交换器10都是空冷类型的情况下,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内容积大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内容积,所以如果在冷暖气运转进行比较,则对于必要的制冷剂量,成为高压的部分的容积较大的冷气运转中较多,而暖气运转中较少。因此,在暖气运转时,追求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收纳较多的制冷剂。滞留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若温度越低的话则越多,所以对于高低压热交换器7与向供给高压低温制冷剂的流量控制阀13a分支的分支部的流路位置,如图1所示,暖气运转时希望设置成,高低压热交换器7成为上游,从而能够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收纳较多的制冷剂。另外,在室外侧热交换器5为水冷热交换器等,从而与空冷类型时相比内容积变小,在比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内容积也小的情况下,必要的制冷剂量在冷气运转时较少,所以在冷气运转时希望设置成,高低压热交换器7成为向流量控制阀13a分支的分支部的上游。

另外,在对以上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时,也可以设置对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16l、或者对压力进行测量的压力传感器,对流量控制阀13a、13b、13c、14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这些温度及压力达到根据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必要制冷剂量决定的目标值。例如,在装置起动时的初始状态或室内机运转台数发生变化等运转条件变化较大从而不稳定的情况下,预先决定想要保持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设定目标温度或者目标压力来实施流量控制阀13的开度控制,以便实现该制冷剂量。如果这样进行控制,则即使在运转不稳定从而利用高压值或散热器出口温度进行的反馈控制不能充分进行的状况下,也能适当地实施制冷剂量调节,能够使得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稳定而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实施方式3

在为了在装置设置时等进行的试运转的场合,可以利用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所述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进行填充到装置中的制冷剂量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试运转时的作业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和图1或者图10同样,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试运转时进行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中的某一种运转。例如,对进行冷气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进行冷气运转时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试运转时的制冷剂量调节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关闭流量控制阀13a、13b,打开13c,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变得最少(步骤21),在循环于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最多的状态下进行冷气试运转,判定填充制冷剂量不足。步骤1~步骤4的运转流程与图5所示的动作相同。在通过步骤4的比较发现当前的高压值低于高压目标值的情况下,是循环于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最多的状态,而且是制冷剂量不足的状态,所以判断为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判定步骤),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步骤22)。于是,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直到当前的高压值变得比高压目标值高。

当前的高压值变得比高压目标值高后,结束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判定,转移到填充制冷剂量过剩判定。这里,打开流量控制阀13a,关闭13b、13c,使得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变得最多(步骤23),在循环于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最少的状态下进行冷气试运转,判定填充制冷剂量过剩。步骤31~步骤34进行的是与步骤1~步骤4的运转同样的动作。在通过步骤34的比较发现当前的高压值高于高压目标值的情况下,是循环于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最少的状态,而且是制冷剂量过剩的状态,所以判断为填充制冷剂量过剩,进行制冷剂的放出回收(步骤24)。然后,返回到步骤1,再次重复进行从制冷剂量不足判定开始的流程。

如果在步骤34的判定中,在当前的高压值低于高压目标值或者是目标值的场合,是能够通过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调节将高压值控制成高压目标值的状态,也就是说,该状态是填充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量最佳的状态。

通过这样在冷气试运转时进行制冷剂量过不足的判断并将填充在装置中的制冷剂量调节到最佳,即使在装置通常运转时,也能将存在于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控制到最佳,能进行高效的运转。

另外,也可以与该流程相反,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3a打开、将13b、13c关闭来进行冷气试运转,判定填充制冷剂量过剩,然后关闭流量控制阀13a、13b、打开13c而进行冷气试运转,判定填充制冷剂量不足。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能够通过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调节来设成能够将高压值控制成高压目标值的状态,在通常运转时通过将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控制成最佳,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运转。

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冷气运转进行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试运转,但在暖气运转中的试运转也能同样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也是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3a、13b关闭,将13c打开,进行暖气试运转,判定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如果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比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高,则填充制冷剂量不足,所以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直到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变得低于目标值。如果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变得低于目标值,则接着打开流量控制阀13a,关闭13b、13c,进行暖气试运转,转移到填充制冷剂量过剩判定。如果此时的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比目标值低,则填充制冷剂量过剩,所以从装置放出回收制冷剂,再次重复从制冷剂量不足判定开始的流程。在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值比目标值高或者是目标值的情况下,是能够通过制冷剂贮存容器12内的制冷剂量调节而将散热器出口温度的代表温度控制成目标值的状态,即,该状态是填充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量最佳的状态。

通过这样在暖气试运转时进行制冷剂量的过不足判断,将填充在装置中的制冷剂量调整成最佳,即使在装置进行通常运转时,也能够将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控制成最佳,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运转。

另外,即使在暖气运转中,也可以在先进行了制冷剂量过剩判定后进行制冷剂量不足判定,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这样,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试运转时,由于包括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判定步骤(步骤4)和填充制冷剂量过剩判定步骤(步骤34),能够将填充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量调节到最佳;其中,所述填充制冷剂量不足判定步骤中,在将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高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进行运转,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高压值与高压目标值的比较、或者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与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的比较,判定填充制冷剂量不足;所述填充制冷剂量过剩判定步骤中,在将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贮存步骤中进行运转,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高压值与高压目标值的比较、或者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与散热器出口制冷剂温度目标值的比较,判定填充制冷剂量过剩。

另外,进行制冷剂量的过不足判断的装置的运转状态并不限于前述那样的状态,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在冷气运转时利用散热器出口温度来进行判定,还可以在暖气运转时利用高压进行判定。

另外,在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一般来说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内容积比室内侧热交换器10整体的内容积大。因此,在室外侧热交换器5为散热器的冷气运转时,需要更多的制冷剂量。因而,如果在判断填充制冷剂量是否不足时通过进行冷气运转来进行判定,而在判断填充制冷剂量是否过剩时通过进行暖气运转进行判定,则能够将制冷剂量调节到更为理想的范围。

另外,这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调节方法并不限于试运转的时候,在维护检修中调节制冷剂量时也能够采用。

实施方式1、2、3所示的构成,在作为制冷装置采用仅供给低温热量的装置,例如在作为室外机采用冷凝组件、作为室内机采用陈列柜的装置构成中,也能够适用。这种情况下,由于是进行前述冷气运转的控制,所以也可以没有四通阀4、室外侧膨胀阀6。

另外,在图1、图10中,对利用室外机1和室内机2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分离成室外机1和室内机2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室外机1和室内机2之间的制冷剂配管较长,相应地,填充的制冷剂量也多。因此,通过如实施方式1、2、3中说明的那样将存在于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控制到从效率方面考虑的优选的量而得到的效果较大。另外,应用到未分离成室内机和室外机那样的整体式制冷空气调节装置中,也具有能够通过控制存在于散热器中的制冷剂量而稳定地进行高效运转的效果。

另外,对具备两台室内机2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室内机为1台或者室内机为三台以上的台数,也能通过实施同样的控制来得到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连接有多台室内机2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由于室内机分别对应于各自的利用状况运转或停止,所以相对于运转容易变得不稳定、制冷循环中所需的制冷剂量大幅变动的制冷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通过制冷剂调节回路20迅速地将作为散热器的热交换器中存在的制冷剂量设成适当的量,能实现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实施方式1、2、3中,无论在室内机2或室内侧热交换器10的形态、以及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负荷侧热交换介质为空气、水等何种物质,都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关于压缩机3,可以是涡旋式、旋转式、往复式等任何类型,作为容量控制方法,也不仅限于利用变换器控制转速的方法,还可采取在有多台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台数控制、或改变注入、高低压间的制冷剂旁通、在为行程体积可变类型的情况下改变行程体积等各种方法。

另外,在实施方式1、2、3中,对以CO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通过使用CO2,能够利用在地球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方面没有问题的自然制冷剂来进行制冷空气调节,能够利用在高压区域中没有相变的超临界状态来实现运转的稳定化。但是,制冷剂并不限于CO2,也可以采用乙烯、乙烷、氧化氮等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其它制冷剂。

如上所述,具有可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由具备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制冷剂量调节回路的室外机、以及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多台室内机构成,其中,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将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室内侧减压装置、室外侧减压装置、室外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在高压高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低压低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下运转,各室内侧热交换器为散热器而室外侧热交换器为蒸发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高温热量,在这样的运转模式下,对室外侧减压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室外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达到既定值,并且,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调节存在于室内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使得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状态达到既定的状态,由此,能够调节存在于高压侧的制冷剂量,能够稳定地以高效率的状态运转。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压缩机是可变容量压缩机,基于被供给高温热量的负荷侧状况决定高压目标值以及散热器出口温度的目标值,并且基于高压目标值进行压缩机容量控制,而且基于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进行制冷剂量调节控制,由此在供给高温热量的运转中能够发挥必要的能力而且能够以高效率运转。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对室外侧减压装置以及各室内侧减压装置进行控制,使得连接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室外机与室内机间的连接配管的状态变成超临界状态,由此能够在制冷剂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运转。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以比存在于室内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的调节控制短的时间间隔,实施由室外侧减压装置进行的室外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运转控制。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以比存在于室内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的调节控制短的时间间隔,实施压缩机的容量控制,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运转控制。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通过根据各室内机的既定容量来决定各室内侧减压装置的流动阻力,从而能够可靠地发挥必要能力。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对各室内侧减压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各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达到由室外机的运转状态决定的目标温度,由此能可靠发挥必要的能力。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通过控制各室内侧减压装置,使得各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温度达到由室外侧减压装置入口的制冷剂温度决定的既定温度差以内,从而能够平衡性良好地供给制冷剂至多台室内侧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能够可靠地发挥必要能力。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由具备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制冷剂量调节回路的室外机、以及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多台室内机构成,其中,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将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室外侧减压装置、室内侧减压装置、室内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在高压高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低压低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下运转,并且室外侧热交换器为散热器而各室内侧热交换器为蒸发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低温热量,在这样的运转模式下,对各室内侧减压装置分别进行控制,使得各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达到既定值,并且,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调节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使得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状态达到既定状态,由此,在供给低温热量的运转中,能够发挥必要能力且能够以高效率运转。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通过控制室外侧减压装置,使得连接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室外机和室内机间的连接配管的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从而能够在制冷剂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运转。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通过由制冷剂量调节回路实施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的调节控制,使得高压或室外侧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成为既定状态,由此能够在制冷剂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运转。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压缩机是可变容量压缩机,通过实施压缩机的容量控制,使得低压达到既定的状态,能够可靠地发挥必要能力。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压缩机是可变容量压缩机,通过对应于被供给低温热量的负荷侧的冷却状况实施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能够可靠地发挥必要能力。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以比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的调节控制短的时间间隔,实施借助室内侧减压装置进行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运转控制。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中借助制冷剂量调节回路,以比存在于室外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的调节控制短的时间间隔,实施压缩机的容量控制,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运转控制。

此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该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由具备压缩机、四通阀、室外侧热交换器、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制冷剂量调节回路的室外机、以及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内侧减压装置的多台室内机构成;其中,通过借助四通阀进行的流路切换,实现下述两种运转模式: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室外侧减压装置、室内侧减压装置、室内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在高压高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低压低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下运转,并且室外侧热交换器为散热器而各室内侧热交换器为蒸发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低温热量的运转模式;以及,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室内侧减压装置、室外侧减压装置、室外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在高压高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低压低于临界压力的状态下运转,并且各室内侧热交换器为散热器而室外侧热交换器为蒸发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高温热量的运转模式;而且,在两种运转模式中,借助室外侧减压装置、室内侧减压装置将两减压装置间的制冷剂状态设成超临界状态,且将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并且,作为制冷剂量调节回路,具备:制冷剂贮存容器及将制冷剂贮存容器与室外侧减压装置和室内侧减压装置间的制冷剂流路连接起来的连接回路、以及与压缩机排出侧或者压缩机吸入侧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连接的连接回路,由此,能够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高温热量的运转模式和供给低温热量的运转模式这两种运转模式下运转,即使具有多台室内机,也能够稳定地以效率高的状态运转。

另外,具有能够得到下述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其通过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能够借助经过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循环来以高效率运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