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喷墨记录设备和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

喷墨记录设备和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

摘要

[问题]为提供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以及能通过简单的控制,使到达的墨滴的位置偏移不显著,由此形成高质量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控制喷嘴(35b、35c)在相邻到达的墨滴的间距大于预定间距的位置处喷射到达的墨滴,以使得由喷嘴(35c)形成的到达墨滴的面积更大,从而能够形成高质量图像,通过用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的到达墨滴列(C),由此降低到达墨滴列(C,D)间的间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017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580027283.8

  • 发明设计人 西原雅宏;

    申请日2005-06-27

  • 分类号B41J2/01;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孙志湧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54: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2-01

    授权

    授权

  • 2007-09-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方法,以及能通过简单控制过程,形成不具有点位置的显著偏差的高质量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本领域公知的行式喷墨记录设备具有行头,该行头具有安置在打印介质的最大打印宽度上的喷嘴。在该行式喷墨记录设备中,在行头打印每一行后,行头能保持固定而传送打印介质预定距离。因此,与在进行打印的同时往复运动打印头的串行式喷墨打印设备相比,该行式喷墨记录设备具有打印更快的优点。

接着,将参考图1描述有关该传统行式喷墨记录设备中喷嘴的装配,以及这些喷嘴与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点的关系。图1(a)示出了传统的行式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嘴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之间的理想关系。

如图1(a)所示,行头101具有以预定间距P线性排列的五个喷嘴102a-102e(在图1的从左到右方向上)。其中,喷嘴102a-102e实际上不沿相同行排列,而是分别位于行头的多个行的一行中。换句话说,图1表示喷嘴102a-102e,由于其被设置在同一行中因此其喷射墨滴以用于在相同的行内形成点。

此外,当将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H中(图1中向下)传送到与行头101相反的位置时,喷嘴102a-102e朝打印介质(未示出)喷射墨滴。从喷嘴102a-102e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以及形成足以界定正方形像素的尺寸的点(由图1(a)中的虚线表示)。

因此,当这五个喷嘴102a-102e朝打印介质垂直地喷射墨滴时,墨滴冲击打印介质以便以预定间距D,形成在直线中排列的五个重叠点(图1中的从左到右方向)。

通过在传送打印介质的同时以预定时序重复上述操作,因而从喷嘴102a喷出的墨滴形成在图1中垂直排列的一列点A。类似地,喷嘴102b、102c、102d和102e产生其间不具有间隔的点列B、C、D和E。

尽管期望喷出的墨滴遵循朝打印介质的垂直轨迹,但由于各种原因,诸如阻碍喷嘴102a-102e的一个的灰尘、固体墨球等等,或附着在相对于喷出墨滴移动的喷嘴的外围的墨,有时会相对于打印介质沿倾斜的轨迹而喷出墨滴。

图1(b)表示当从喷嘴102c喷出的墨滴由于上述原因的一个而相对于打印介质沿倾斜轨迹时,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如图1(b)所示,当喷嘴102c倾斜地将墨滴喷射到打印介质时(朝喷嘴102d),墨滴形成点C的列,该列具有朝点D的列的偏移,以致点B和C列间的间距D2大于预定间距。因此,在点B和C的列间产生间隙,出现了沿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H的条纹,降低图像质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下面给出的发明引用文献1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用于振动上述行头101的装置。通过利用该技术的振头装置振动行头101,作为响应,从喷嘴喷出的墨滴也被振动了,从而减小了上述间隙,从而防止图像质量降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技术在下面给出的专利引用文献中公开。在该技术中,为单一喷嘴提供了能彼此独立驱动的多个加热器,在对应于喷嘴的墨室中的不同位置处配置加热器。该技术改变所驱动的加热器以及用于每一行的加热器的驱动力。因此,该技术能改变墨滴冲击打印介质的位置,从而降低上述间隙以及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专利引用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No.HEI-10-235854(段18,图2等等)

专利引用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2-240287(段52等等)。

发明内容

然而,通过要求用于振动行头的振头装置,在专利引用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导致设备变大且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通过要求用于每一喷嘴的多个独立驱动的加热器,在专利引用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增加了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以及要求用于单个控制加热器的复杂的控制过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方法以及能通过简单控制过程形成高质量图像,且在点位置中没有显著偏差的喷墨记录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喷嘴,通过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从而喷射墨滴,以使得当所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所形成的点的尺寸为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该控制器包括喷射指示装置,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而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该第一喷嘴是喷射墨滴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所述墨滴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从喷射墨滴的两个喷嘴的第一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打印数据中的指定尺寸,其中所述墨滴冲击具有如下间距的相邻点的位置,所述间距大于预定间距。

当在具有比预定间距更大的间距的位置处形成相邻点时,在具有在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的相邻点间形成了间隙。然而,本发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喷射形成对应于比在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更大的尺寸的第一喷嘴的点的墨滴,从而降低了该间隙。因此,由于点位置中的偏差不会产生显著的间隙,因此该喷墨记录设备能够形成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喷射指示装置输出指令以便当相邻点的间距增加时,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也会增加。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指示喷墨记录设备,当相邻点的间距增加时,由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也会增加。因此,控制器能控制喷墨记录设备,从而喷射墨滴用于形成其尺寸能够减小如小间距的点,其中所述的间距是相邻点之间的间距,所述的相邻点基于当形成了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的点时产生的间隙。因此,即使当在点位置中的误差产生大的间隙时,喷墨记录设备也能形成无不显著间隙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第一喷嘴是喷射冲击形成具有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的相邻点的位置的两个喷嘴中,其喷射的墨滴在不正确的位置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喷嘴。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控制器,第一喷嘴在喷射形成具有比预定间距更大的间距的相邻点的墨滴的两个喷嘴中,喷射在不正确的位置冲击打印介质的墨滴。因此,控制器能执行简单的控制过程来从第一喷嘴喷射墨滴,形成比在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更大的尺寸的点。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第一喷嘴是在喷射冲击形成具有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的相邻点的位置的墨滴的两个喷嘴中,除其喷射的墨滴在不正确的位置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喷嘴外的喷嘴。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第一喷嘴是喷射冲击形成具有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的相邻点的位置的墨滴的两个喷嘴中,除其喷射的墨滴在不正确的位置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喷嘴外的喷嘴。因此,与将第一喷嘴设置为其喷射墨滴在不正确位置冲击打印介质的上述控制器相比,控制器能降低对应于第一喷嘴的点和与第一喷嘴的两侧上的喷嘴相对应的点间的重叠量。因此,控制器能减少具有高密度的重叠位置,从而形成具有更均匀密度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喷射指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便从第二喷嘴喷射墨滴,用于形成其尺寸比该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更小的点,该第二喷嘴是布置在第一喷嘴的任一侧的两个喷嘴中的一个,其喷射的墨滴形成了具有如下间距的点,所述间距小于由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间距。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能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便从第二喷嘴喷射墨滴,用于形成其尺寸比该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更小的点,该第二喷嘴是布置在第一喷嘴的任一侧的两个喷嘴中的一个,其喷射的墨滴以如下间距形成了点,所述间距小于由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间距。

因此,由于第二喷嘴形成更小尺寸的点,即使当已经增加由第一喷嘴形成的点的尺寸时,控制器也能减小对应于第一喷嘴的点和对应于第二喷嘴的点间的重叠量。因此,控制器能降低具有高密度的重叠区,从而形成具有更均匀密度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第一喷嘴包括两个喷嘴,其喷射墨滴以形成具有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的相邻点。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由于第一喷嘴包括喷射形成具有比预定间距更大的间距的相邻点的墨滴的两个喷嘴,因此与将第一喷嘴设置成两个喷嘴的一个的上述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能够更好地降低填充相同尺寸的间隙所需的、由第一喷嘴产生的点的尺寸。

另外,由于该控制器能减小由第一喷嘴产生的点的尺寸,与将第一喷嘴调设置两个喷嘴的一个的上述控制器相比,利用上述控制器能够更多的降低对应于第一喷嘴的点和对应于与第一喷嘴相邻的喷嘴的点间的重叠面积。因此,该控制器能减小具有高密度的重叠区,从而形成具有更均匀密度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喷射指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从两个第二喷嘴喷射墨滴,从而形成其尺寸小于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的点,两个第二喷嘴被布置在位于两个第一喷嘴的任一侧上。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能控制喷墨记录设备从两个第二喷嘴喷射墨滴,以便形成其尺寸比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更小的点,两个第二喷嘴位于两个第一喷嘴的任一侧上。

因此,由于该控制器能降低由第二喷嘴产生的点的尺寸,即使当增加对应于第一喷嘴的点的尺寸时,也可以降低由第一喷嘴产生的点和第二喷嘴产生的点间的重叠面积。因此,控制器能减小具有高密度的重叠面积以便形成具有更均匀密度的高质量图像。

上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参数指定命令和第二参数指定命令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参数指定命令其用于形成比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大的、从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点,以及第二参数指定命令用于形成比该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小的、从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点,其中,喷射指示装置基于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参数,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喷射指示装置基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参数,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因此,通过简单地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参数而喷射墨滴,从而简化了喷射指示装置的控制。

通过上述控制器,能重写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参数。

由于可以对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参数进行重写,因此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能基于环境修改第一和第二参数。换句话说,通过修改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修改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喷嘴的点的尺寸。

例如,尽管初始地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参数以产生来自第一喷嘴的、1.2倍于打印数据中表示的尺寸的点,从而填充间隙,但由于由于某些因素而,可能稍后会形成其他间隙。当这发生时,通过修改以使由第一喷嘴产生的点的尺寸增加到预定尺寸的1.4倍,由此可以减小间隙,从而在较长的周期上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存储装置能存储用于每一喷嘴的第一参数和/或第二参数。

由于重新存储用于每一喷嘴的第一参数和/或第二参数,除第一喷嘴外,如果由于由于某些因素而,其墨滴初始冲击正确位置的喷嘴稍后喷射出了冲击不正确位置的墨滴,则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设置用于该喷嘴和相邻喷嘴的第一参数和/或第二参数,从而减小由在不正确位置处形成的点所产生的间隙,从而在较长的周期上形成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当该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喷射指示装置经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当该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喷射指示装置经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因此,控制器能控制该类型的喷墨记录设备,而无需被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上。因此,可以使用这种喷墨记录设备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喷墨记录设备本身的结构或制造成本。

通过上述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如下所述的行头时,喷射指示装置经由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的行头是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行头。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如下所述的行头时,喷射指示装置经由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的行头是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行头。因此,这种喷墨记录设备能被控制,而无需将该控制器安装在该设备上。因此,可以使用这种喷墨记录设备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喷墨记录设备本身的结构或制造成本。

通过上述控制器,喷射指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基于打印数据喷射多种尺寸的墨滴,以及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从不同于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第三喷嘴喷射基于打印数据的尺寸的墨滴。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喷射指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从第三喷嘴喷射基于打印数据的尺寸的墨滴。因此,从第三喷嘴喷射的墨滴是基于打印数据的尺寸的墨滴,从而形成根据在打印数据中所示的点尺寸的图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器,其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从喷嘴向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从而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通过上述手段,该控制器对喷墨记录设备进行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于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其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该控制器包括输出装置,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在沿着相对运动方向延伸的点的各列中的每隔n列沿着相对运动方向偏移。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向喷墨记录设备输出指令,以使得在沿着相对运动方向延伸的点的各列中的每隔n列沿着相对运动方向偏移。因此,即使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点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偏移时,该控制器也能比向喷墨记录设备输出指令以用于在相对运动方向上排列点的方法更好地降低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使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点约偏移相对运动方向上排列的点的间距的一半。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使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点偏移约相对运动方向上排列的点的间距的一半。因此,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点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偏移时,该控制器能够以最大效率减小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点之间产生的间隙。

上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转换装置,用于将打印数据中的像素的布局转换成如下所述的布局,在所述的布局中,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布置的像素的每个预定的第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其中,该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从而基于该转换装置所转换的像素的布局而形成点。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形成被转换到如下所述布局的像素布局的点,在所述布局中,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布置的像素的每个预定的第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从而通过简单控制而调整点的位置。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形成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过的点的喷嘴喷射出用于在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偏移过的列的一端上的一个像素的额外的墨滴。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形成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过的点的喷嘴喷射出用于在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偏移过的列的一端上的一个像素的额外的墨滴。因此,当打印基于打印数据的线形时,抑制了由于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布置的点的每隔预定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而导致的图像失真。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使得形成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的点的喷嘴以低于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密度的密度、相对于相对运动方向在每个偏移列的两端形成点。

具有上述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使得形成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的点的喷嘴以低于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密度的密度、相对于相对运动方向在每个偏移列的两端形成点。因此,当根据打印数据打印线形时,从而使得控制器能进一步抑制由于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的每隔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而产生的图像失真。

上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数据创建装置,用于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在与该偏移方向相反的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的像素的每一列的一端上,创建用于打印额外像素值的额外的数据;以及像素值设定装置,用于当对每一像素都设置了定义点密度的像素值时以及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将像素的偏移列的每一端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置成小于打印数据中的像素值;其中,该输出装置与根据所设置的像素值的点密度相关地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当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在与该偏移方向相反的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的像素的每一列的末端上,创建用于打印额外像素值的额外的数据,将像素的偏移列的每一端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置为小于打印数据中的像素值,以及与根据所设置的像素值的点密度相关地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从而通过简单控制过程调整点的位置和密度。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像素值设定装置将偏移像素的像素值的一部分分配到被添加到与该偏移方向相反的每一偏移列的末端的像素的像素值,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将添加像素的像素值设置成所分配的像素值。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偏移像素的像素值的一部分分配到被添加到与该偏移方向相反的每一偏移列的末端的像素的像素值,以便当该打印数据是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打印线形的数据时,将添加像素的像素值设置成所分配的像素值。因此,控制器能通过简单控制过程,将每一偏移列的两端处的像素值设置成小于打印数据中所表示的值。

通过上述控制器,基于偏移像素的偏移量与每一像素的一侧上的长度的比率,设置了该分配像素值的比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基于偏移像素的偏移量与每一像素的一侧上的长度的比率,设置了该分配像素值的比率,从而基于偏移量,设置了像素的密度。因此,控制器能基于偏移量抑制图像中的失真。

通过上述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经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经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因此,该控制器能控制未安装该控制器的喷墨记录设备。因此,可以使用喷墨记录设备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不利得地影响喷墨记录设备本身的结构和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使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从而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喷墨记录设备(1A)具有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喷嘴,其中在所述运动方向上按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该控制器包括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的输出装置,以便在整个打印介质的打印区上,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更小的间距。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更小的间距。因此,与当将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设置成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相同时相比,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的点在第一方向上位移时,更不可能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间形成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中的偏离引起的显著间隙。

通过上述控制器,该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形成比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点的数目更多的点,其中所述的间距小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形成比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点的数目更多的点,其中所述的间距小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因此,即使当将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点的间距设置成小于第一方向上的点的间距时,控制器也能将相对运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上的图像尺寸的比率设置成大约与当点间距在相对运动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相等时的比率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抑制图像失真来形成高质量图像。

通过上述控制器,输出装置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的点的每隔预定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的点的每隔预定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因此,即使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点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偏移,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用于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点的方法相比,控制器也能更好地减小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由点位置中的偏离引起的显著间隙。

通过上述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通过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通过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因此,控制器能控制未安装该控制器的喷墨记录设备,从而通过喷墨记录设备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喷墨记录设备本身的结构和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其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所喷射的墨滴在打印介质上、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喷嘴,其中在所述运动方向上按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以便在其上形成图像,该控制器包括输出装置,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因此,该控制器能通过将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设置成大于预定间距,从而减小在相邻点间形成的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于点位置中的偏离而产生的显著间隙。

通过上述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通过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控制器,当喷墨记录设备基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该输出装置通过喷墨记录设备的接口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因此,控制器能控制未安装该控制器的喷墨记录设备。因此,可以使用该喷墨记录设备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喷墨记录设备本身的结构和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用于以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格式记录控制程序,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喷射墨滴,以便使当所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所形成的点的尺寸为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该控制程序包括喷射指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所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具有该结构的计算机程序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由从两个喷嘴中的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所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在打印数据中的预定尺寸,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当在具有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的位置处形成相邻点时,在具有打印数据中所示的预定尺寸的相邻点间形成间隙。然而,本发明能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喷射墨滴以用于形成其尺寸大于打印数据中所示的指定尺寸的、相应于第一喷嘴的点,从而减小该间隙。因此,喷墨记录设备能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具有由点位置的偏离产生的显著的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用于以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格式记录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从而控制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从而在其上形成图像,该控制程序包括输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的列中的每隔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程序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的列中的每隔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因此,即使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点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偏移时,与向喷墨记录设备输出指令以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点的方法相比,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减小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的偏离而产生的显著的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用于以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格式记录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由此控制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方向与用于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图像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该控制程序包括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的输出步骤,以便在整个打印介质的打印区上,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更小的间距。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程序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在整个打印介质的打印区上,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更小的间距。因此,与当将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被设置成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相同时相比,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的点在第一方向上偏移时,更不可能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间形成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中的偏离引起的显著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用于以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格式记录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所喷射的墨滴在打印介质上、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由此控制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方向与用于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图像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控制程序包括输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具有该结构的控制程序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因此,控制程序能通过将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隙设置成大于预定间距,从而减小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偏离产生的显著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喷射墨滴,以便当所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所形成的点的尺寸为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方法,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喷嘴,通过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该方法包括喷射指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以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该方法配置成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使从两个喷嘴的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大于打印数据中的指定尺寸,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当在具有比预定间距更大的间距的位置处形成相邻点时,在具有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的相邻点间形成间隙。然而,本发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喷射墨滴以用于形成其尺寸大于打印数据中表示的预定尺寸的、相应于第一喷嘴的点,从而降低了该间隙。因此,该喷墨记录设备能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由于点位置中的偏差而产生的显著的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方向与用于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图像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该方法包括输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的列中的每隔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

该控制方法向喷墨记录设备输出指令,以使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的列中的每隔n列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因此,即使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点在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偏移时,与向喷墨记录设备输出指令以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点的方法相比,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减小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的偏离而产生的显著的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冲击该打印介质的墨滴在基于打印数据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方向与用于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图像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该方法包括用于将指令输出到该喷墨记录设备的输出步骤,以便在整个打印介质的打印区上,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更小的间距。

该控制方法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便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具有比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更小的间距。因此,与当将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被设置成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相同时相比,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相对运动方向上对齐的点在第一方向上偏移时,更不可能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相邻点间形成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中的偏离引起的显著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来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便所喷射的墨滴在打印介质上、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点,该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方向与用于通过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图像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该方法包括输出步骤,用于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所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

该控制方法将指令输出到喷墨记录设备,以使由从第一喷嘴喷射的墨滴所形成的点在相对运动方向上偏移,该第一喷嘴是如下所述的两个喷嘴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的两个喷嘴是喷射如下所述的墨滴的喷嘴,所述墨滴在第一方向上、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冲击形成相邻点的位置。因此,该控制方法能通过将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隙设置成大于预定间距,从而减小相邻点间产生的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中的偏离引起的显著间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用于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以及利用当所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形成图像,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

由于具有该结构的该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控制,因此,可以实现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同的效果。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行头,用于通过在相对于该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运动装置,用于在相对于该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行头;行头,其根据来自喷射指示装置的指令或在喷射指示步骤中,在相对于该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喷嘴喷射墨滴,以便在该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行头根据来自喷射指示装置的指令或在喷射指示步骤中,在相对于该打印介质的单一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喷嘴喷射墨滴,以便在该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与对头和打印介质进行移动时相比,该喷墨记录设备能以更快的速度以及更稳定地喷射墨滴,从而快速形成高质量图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嘴,其被设置在打印介质的打印区内的第一方向上,用于喷射墨滴;以及行头,在所述行头中形成了喷嘴,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打印介质移动,用于在该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在第一方向上以间距设置喷嘴,所述间距小于冲击打印介质的点的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所述点是由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

通过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与由冲击该打印介质的、由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第二方向上的间距相比,在第一方向上以更小的间距排列喷嘴。因此,该喷墨记录设备在第一方向上能产生比在第二方向上的点更小间距的点。

因此,即使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点在第一方向上偏移,与在将第一方向上的点的间距设置成与第二方向上的点的间距相同的方法相比,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点间更不可能形成间隙。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而没有由点位置的偏离产生的显著间隙。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输出装置,用于输出从喷嘴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的指令,以便在预定位置冲击该打印介质,用于形成对应于打印数据的点;输出装置输出指令从而基于第一方向上的喷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形成比在打印数据中所示的数目更多的点,其中所述的间距小于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

通过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基于比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更小的第一方向上的喷嘴的间距,输出指令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形成比在打印数据中所示的数量更多的点。因此,即使当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点的间距小于在第二方向上设置的点的间距,该结构也能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图像尺寸的比率设置成近似与当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点的间距相同时的比率相同。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

由于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器控制,可以实现与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同效果。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

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器控制,从而实现与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相同效果。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

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器控制,从而实现与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相同效果。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

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程序控制,从而实现与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相同效果。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

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程序控制,从而实现与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相同效果。

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

具有该结构的喷墨记录设备受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程序控制,从而实现与权利要求32所述的相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对于传统的喷墨记录设备,在喷嘴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间的理想关系。图1(b)示出了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预定喷嘴喷出的墨滴遵循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时,对于传统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嘴和点间的关系。

图2是表示用作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的个人计算机的示意图,其是本发明的一个,以及喷墨打印机经通信电缆连接到PC。

图3是表示PC和打印机中的电子电路的一般结构的框图。

图4与第一实施例有关,其中,图4(a)表示当从打印机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4(b)示出了喷嘴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4(c)表示点电平表。

图5与第二实施例有关,其中,图5(a)表示当从打印机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5(b)示出了喷嘴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5(c)表示点电平表。

图6与第三实施例有关,其中,图6(a)表示当从打印机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6(b)示出了喷嘴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6(c)表示点电平表。

图7与第四实施例有关,其中,图7(a)表示当从打印机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7(b)示出了喷嘴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7(c)表示点电平表。

图8与第五实施例有关,其中,图8(a)表示当从打印机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8(b)示出了喷嘴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8(c)表示点电平表。

图9与第六实施例有关,其中,图9(a)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9(b)表示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为形成图9(a)中所示的点而喷出的墨滴遵循倾斜轨迹时的相同关系。

图10(a)表示基于原始打印数据的、具有四行和五列的像素布局。图10(b)和10(c)表示图10(a)中的像素布局的变换状态。图10(d)表示为了根据颜色而被分开的图10(c)的像素布局中的每一像素而设置的值。

图11(a)表示基于原始打印数据的像素布局。图11(b)表示图11(a)的像素布局的变换状态。图11(c)表示为了根据颜色而被分开的图11(b)的布局中的每一像素而设置的像素值。

图12(a)表示适用于坐标系统的变换像素布局。图12(b)示出了确定分配比率的方法的变换像素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像素值分配过程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a)与第七实施例有关,以及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14(b)与第八实施例有关,以及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图15与第九实施例有关,其中,图15(a)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15(b)表示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为了形成图15(a)中所示的点的墨滴遵循倾斜轨迹时的相同关系。

图16与第十实施例有关,其中,图16(a)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以及图16(b)表示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为了形成图16(a)中所示的点的墨滴遵循倾斜轨迹时的相同关系。

图17与第十一实施有关,以及表示喷嘴和由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图18是表示喷墨打印机中的电子电路的一般结构的框图。

1PC(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

1A喷墨打印机(喷墨记录设备)

23 EEPROM(存储装置的一部分)

45a喷墨控制程序(喷射指示装置,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程序)

45b像素布局转换程序(输出装置的一部分、变换装置、数据创建装置)

45c像素值分配程序(输出装置的一部分,像素值设置装置)

47硬盘(存储装置的一部分)

47a点电平表(存储装置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2是表示用作本发明的一个的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的个人计算机1(在下文中称为“PC1”)和经由通信电缆40连接到PC1的喷墨打印机1A(在下文中,称为“打印机A”)的示意图。

PC1通过通信电缆40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指示打印机1A通过喷嘴将墨滴喷射到打印介质上,由此使得处于打印介质上的墨滴是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PC1包括LCD42,用于显示输出图像等等,以及键盘43,用于输入例如在打印机1A上打印数据的命令。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器也能由除PC1以外的计算设备实现,诸如手写板PC或PDA。此外,用于将指令从PC1输出到打印机1A的通信装置可以由无线LAN模块或其他Wi-Fi设备实现,而可以不使用通信电缆40实现。

打印机1A是具有四个喷墨头3的彩色喷墨打印机。根据从PC1输出的指令,PC1通过在每一喷墨头3中形成的喷嘴将墨滴喷射到打印介质上。墨滴冲击打印介质从而在其上形成图像。

打印机1A还包括位于图的左侧中的进给单元4以及位于右侧的排出单元5。在打印机1A中形成送纸路径,用于将打印介质从进给单元4传送到排出单元5。

一对加热辊6a和6b正好位于进给单元4的下游,用于夹紧和传送打印介质。加热辊6a和6b将打印介质传送到右边。

在送纸路径的中心区中,提供两个皮带辊7a和7b以及环绕皮带辊7a和7b并在其间绷紧的环形传送带8。使用硅对作为传送表面的环形传送带8的外围表面进行处理从而产生粘性,所述粘性能够使环形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夹紧从加热辊6a和6b传送来的打印介质,以及当驱动皮带辊7a以便在图2中按顺时针旋转时(由箭头9表示的方向)能够向下游(向右)传送打印介质。

限制构件10a和10b分别位于对应于皮带辊7a和7b的插入和排出位置。限制构件10a和10b将打印介质压向环形传送带8的传送面,从而由此使打印介质不会浮离传送面,而是可靠地夹紧。

沿送纸路径,剥离机构11正好位于环形传送带8的下游。剥离机构11将打印介质与环形传送带8的传送面相剥离,以便打印介质被继续向右朝着排出单元5传送。

四个喷墨头3的每一个具有在其底部形成的头体12。头体12彼此邻近地固定放置。每一头体12具有矩形横截面,其具有垂直于送纸方向定位的纵向尺寸。换句话说,打印机1A是行式打印机。每一头体12的底部表面面对送纸路径以及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多个微型喷嘴。四个头体12以各自的颜色,品红色、黄色、青色和黑色,喷出墨滴。

每一喷墨头3是行头,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按预定间距形成的多个喷嘴。喷墨头3固定到打印机1A的框架上。打印机1A在子扫描方向H中传送打印介质。通过相对于彼此地移动喷墨头3和打印介质,以及在传送打印介质时从喷墨头3喷出墨滴,PC1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优选实施例中的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相对位移方向。在移动喷墨头3的同时固定打印介质的位置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喷墨头3的移动方向将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相对位移方向。

将头体12排列成在其底面和环形传送带8的传送面间形成小的间隙。通过这些间隙,形成送纸路径。通过该结构,当在环形传送带8上传送的打印介质在四个头体12的每一个的正下方顺序通过时,通过喷嘴,喷出喷墨头3的各自颜色的墨滴并喷射在作为打印面的打印介质的顶面上,从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所需颜色图像。

打印机1A还包括维护单元14,用于在喷墨头3上自动地执行维护。维护单元14包括四个帽15,其用于覆盖四个头体12的底面,以及包括清洗机构(未示出)等等。

当打印机1A执行打印操作时,维护单元14直接位于进给单元4的下面(缩进位置)。如果在完成打印操作后满足了预定条件(例如,如果在连续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打印操作,或如果断开了打印机1A的电源),则将维护单元14移动到直接位于四个头体12下的位置(盖帽位置)以及维护单元14的帽15覆盖各自的头体12的下表面,以防止头体12的喷嘴区中的墨变干。

在底盘16中支撑皮带辊7a和7b以及环形传送带8。底盘16被支撑在圆柱构件17上,圆柱构件17被设置在底盘16正下方。在构件17中的偏心位置处安装了轴18,相对于轴18可旋转地配置了构件17。因此,当轴18旋转时,到构件17的顶部的高度发生变化,使底盘16升高和下降。当将底盘16从退回位置移动到盖帽位置时,首先将构件17旋转到预定角度,用于从图2所示的位置将底盘16、环形传送带8以及皮带辊7a和7b降低预定的距离,从而打开足够的空间,用于容纳维护单元14。

大体上成形为矩形平行六面体(具有与环形传送带8类似的宽度)的导轨19位于由环形传送带8环绕的区域中,用于在与头体12相反的位置处支撑环形传送带8。换句话说,导轨19沿顶侧与头体12相对的环形传送带8的部分,从内部接触环形传送带8的底面。

图3是表示PC1和打印机1A中的电子电路的一般结构的框图。PC1包括CPU44、硬盘47、接口48、LCD42和键盘43,所有均经输入/输出端口49相连。

CPU44进一步经数据总线连接到ROM45以及RAM46。CPU44用来执行存储在ROM45中的各种程序。

ROM45是不可重写的、非易失存储器,存储了由CPU44执行的喷墨控制程序45a、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和各种其他控制程序、固定数据等等。基于喷墨控制程序45a,CPU44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从而从喷嘴喷出墨滴,以便使冲击打印介质之后的墨滴尺寸大于或小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

通过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CPU44对原始打印数据中的像素布局进行转换以及用新布局排列像素。例如,该程序将诸如图10(a)所示的原始打印数据的像素布局转换成图10(b)或图10(c)所示的布局。

通过像素值分配程序45c,CPU44为通过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转换的像素布局中的每一像素设置值。具体地,该程序实现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

RAM46是可重写易失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等等。

硬盘47是可重写的、非易失存储器并存储了点电平表47a。点电平表47a将用于每一喷嘴的参数存储为点电平。参数表示指令,通过这些指令,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尺寸形成了冲击打印介质之后的预定尺寸。喷墨控制程序45a基于在点电平表47a中存储的参数,输出指令以用于从每一喷嘴喷出预定尺寸的墨滴。

接口48经通信电缆40,连接到稍后所述的打印机1A的接口33,并用作将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A的通信装置。

打印机1A包括构造在单一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CPU)20、ROM21、RAM22、EEPROM23、门阵列(G/A)24以及头驱动器25。CPU20、ROM21、RAM22、EEPROM23、门阵列24以及头驱动器25经地址总线26和数据总线27互连。

CPU20是算术单元,其执行基于ROM21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的过程从而控制墨滴的喷射,以及执行粉盒中剩余墨的量、墨存量等等的各种检测。CPU20生成喷射定时信号和复位信号以及将这些信号传送到稍后所述的门阵列24。

CPU20还连接到操作面板28,通过操作面板,用户能输入打印命令等等;连接到马达驱动电路30,用于启动传送马达(LF马达)29以便传送打印介质,以及连接到纸传感器31,用于检测打印介质的前沿。CPU20控制这些设备的操作。

ROM21是不可重写、非易失存储器以及存储了由CPU20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以控制墨滴的喷射、以及存储了固定数据等等。RAM22是可重写、非易失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等等。EEPROM23是可重写、非易失存储器。

响应从CPU20传送的打印定时信号,基于在图像存储器3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门阵列24将各种信号输出到头驱动器25。由门阵列24输出的信号包括打印数据(驱动信号),用于将图像数据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传送时钟CLK,用于与打印数据同步,锁存信号、用于生成基本打印波形信号的参数信号,以及以恒定频率输出的喷射定时信号JET。

门阵列24将打印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2中,该打印数据是通过接口33从PC1传送的。

头驱动器25是驱动电路,响应于从门阵列24输出的信号,将具有符合该信号的波形的驱动脉冲施加到对应于每一喷嘴的驱动元件上。驱动脉冲启动驱动元件以便从喷嘴喷出墨滴。

接着,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由具有上述结构的PC1执行控制过程。图4(a)表示当从打印机1A的喷嘴3 5a-35d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4(b)示出了喷嘴35a-35e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4(c)表示点电平表47a。

如图4(a)所示,打印机1A配置成基于从PC1接收的打印数据而形成四种尺寸的点(1)-(4)。更具体地说,(1)所示的点是能形成的最小的点,(2)所示的点大于(1)所示的,(3)所示的点大于(2)所示的,以及(4)所示的点是能形成的最大的点。然而,本发明的打印机1A不限于仅形成四种尺寸的点。

如图4(b)所示,打印机1A的喷头3是具有按预定间距P在行中排列的多个喷嘴的行头。图4(b)表示五个喷嘴35a-35e。

其中,喷嘴35a-35e实际上没有排列在相同行中,而是每个位于行头中的多个行中的一个中。换句话说,图4表示喷射墨滴用于在相同行内形成点的喷嘴35a-35e,其中所述的行是与在相同行中排列自身相同的行。

打印机1A通过从喷头3的喷嘴35a等喷射墨滴从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喷头3被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并同时传送打印介质。在该例子中,将假定从喷嘴35c喷出的墨滴由于某些因素而会遵循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倾向喷嘴35d)。

例如,如图1(b)所示,当喷嘴35a-35e喷射墨滴以形成图4(a)的(2)中所示的点的尺寸,在点B的行和点C的行间形成大于预定间距P的间距D2。因此,在点B和C的行间产生了间隙,其作为沿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H的条纹S而出现。

因此,如第一实施例的图4(b)所示,PC1指示打印机1A从喷嘴35c喷出墨滴,形成具有比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面积更大的表面积的点,以及从喷嘴35d喷射墨滴,形成具有比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面积更小的表面积的点。

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相邻喷嘴35d和35c喷射冲击如下位置的墨滴时,其中所述的位置是形成了大于预定间距的、位于相邻点之间的间距的位置,PC1指示打印机1A增加对应于喷嘴35c的点尺寸,以及还指示减小对应于喷嘴35d的点的尺寸,其大部分被对应于喷嘴35c的点所覆盖。换句话说,在位于喷嘴35c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喷嘴35b和35d中,喷嘴35d产生了这样的点,该点具有到由喷嘴35c形成的点的更短间距。因此,喷嘴35d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形成其尺寸比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更小的点。

为形成上述点,图4(c)中所示的点电平表47a存储了喷嘴位置号和相应的点电平值。喷嘴位置号被指定到相应的喷嘴35a-35e。当从各个喷嘴35a-35e喷出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点电平表示形成预定尺寸的点的指令。

具体地,点电平表47a存储了用于喷嘴35a的喷嘴位置号“1”和点电平“0”,用于喷嘴35b的喷嘴位置号“2”和点电平“0”,用于喷嘴35c的喷嘴位置号“3”和点电平“+2”,用于喷嘴35d的喷嘴位置号“4”和点电平“-1”,以及用于喷嘴35e的喷嘴位置号“5”和点电平“0”。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用于基于点电平表47a,从喷嘴的每一个朝打印介质喷射墨滴。

例如,当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用于基于打印数据通过喷嘴35a-35e形成图4(a)的(2)中所示的点时,PC1输出基于点电平表47a被设置成点电平“0”的喷嘴35a、35b和35e的每一个的对应于打印数据的指令。因此,在打印介质上由这些喷嘴形成的点具有图4(a)的(2)所示的尺寸。

然而,对设置成点电平“+2”的喷嘴35c,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形成图4(a)的(4)所示的尺寸的点,其尺寸是大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4(a)的(2)所示的点的尺寸)两个电平的尺寸。因此,通过喷嘴35c,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4(a)的(4)所示的尺寸。

另外,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d,PC1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用于形成图4(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其尺寸是小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点尺寸(图4(a)的(2)所示的点尺寸)1个电平的尺寸。因此,通过喷嘴35d,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4(a)的(1)所示的尺寸。

更具体地说,PC1基于点电平输出指令以使得头驱动器25将电压施加到喷头3,其中,点电平“0”是参考电平。指令表示驱动元件的20V电压,该电压用于对被设置成参考电平“0”的喷嘴35a等进行驱动、表示驱动元件的30V电压,该电压用于对被设置成点电平“+2”的喷嘴35c进行驱动,以及表示驱动元件的15V电压,其用于对被设置成“-1”的喷嘴35d进行驱动。

例如,作为响应,施加20V电压的驱动元件从喷嘴35a、35b和35d喷射10pl的墨滴,施加30V电压的驱动元件从喷嘴35c喷射15pl的墨滴,以及施加15V的电压的驱动元件从喷嘴35d喷射7.5pl的墨滴。换句话说,从喷嘴35a-35e喷射的墨滴是与施加到驱动元件的电压基本上成比例的量。

因此,从喷嘴35a、35b和35e喷射的墨滴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4(a)的(2)表示的尺寸的点,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滴形成以图4(a)的(4)表示的尺寸的点,其比图4(a)的(2)表示的点尺寸大两个电平,以及从喷嘴35d喷射的墨滴形成图4(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其比图4(a)的(2)所示的点小1个电平。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控制相邻喷嘴35b和35c中的喷嘴35c以便形成更大点,其中所述喷嘴35b和35c的喷射墨滴形成了其间距大于预定间距的相邻的点。所获得的点C的行降低了在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所产生的点C和D的行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形成了高质量图像。

然而,当增加对应于喷嘴35c的点的尺寸时,这些点覆盖对应于喷嘴35d的点的程度也增加了。由于该覆盖区中的密度大于其他区,因此由于密度不均匀而使得图像质量下降。

然而,通过降低对应于喷嘴35d的点的尺寸,即使当增加对应于喷嘴35c的尺寸时,也可以降低对应于喷嘴35c和喷嘴35d的点间的重叠量。该方法能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此外,根据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接近喷嘴35d的程度,对喷嘴35c设置点电平“+2”。换言之,基于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生成的点C和D的行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设置点电平。通过用CCD行扫描等读取密度,因而可以检测该间隙尺寸。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例子描述了这样的情况,即以间距D2形成了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然而,如果以小于间距D2,但大于间距P的间距形成了对应于这些喷嘴的点,那么显而易见,由于间隙更小,因此能使为喷嘴35c设置的点电平从“+2”降低到“+1”。在这种情况下,由从喷嘴35c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是图4(a)的(3)所示的尺寸,其小于图4(a)的(4)所示的点的尺寸。

用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根据间隙度设置点尺寸从而填充点间的间隙,同时防止了由相邻点间的过度覆盖而引起的不规则密度电平。

此外,将点电平表47a存储在可重写硬盘47上以便对每一喷嘴配置设定值。因此,如果由于除喷嘴35c的问题外的某些因素而使得喷嘴35a在远离喷嘴35b的方向上喷射墨滴,例如,则通过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的点A和B的行间产生的间隙也能被减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于喷嘴35a的点电平从“0”改变成“+1”,以便增加由喷嘴35a形成的点的尺寸。该变化使由喷嘴35a生成的点的尺寸增加1电平,以减小点A和B的行间形成的间隙,从而在长周期上维持高图像质量。

接着,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由具有上述结构的PC1执行控制过程。图5(a)表示当从打印机1A的喷嘴35a-35d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个尺寸。图5(b)示出了喷嘴35a-35e和由这些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5(c)表示点电平表47a。

第二实施例,与在图4中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一样,假定了这样的情形,即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喷嘴35a-35e的喷嘴35c以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方向喷射墨滴(朝喷嘴35d),在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形成的点C和B的行间产生了间隙。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PC1指示打印机1A从喷嘴35b喷射墨滴,形成其表面积大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表面积的点,以及从喷嘴35a喷射墨滴,形成其表面积小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表面积的点。

换句话说,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相邻喷嘴35b和35c喷射了冲击如下位置的墨滴时,所述位置形成了大于预定间距的位于相邻点间的间距,PC1指示打印机1A增加对应于喷嘴35b的点尺寸,以及还减小对应于喷嘴35a的点尺寸,所述喷嘴35a是位于喷嘴35b的两面上的喷嘴35a和35c中的最近喷嘴,其大部分被喷嘴35b的点覆盖。换句话说,在位于喷嘴35b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喷嘴35a和35c中,喷嘴35a产生具有比由喷嘴35b形成的点更短间距的点。因此,喷嘴35a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形成比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预定尺寸更小尺寸的点。

因此,如图5(c)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点电平表47a存储了用于喷嘴35a的喷嘴位置号“1”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b的喷嘴位置号“2”和点电平“+2”,用于喷嘴35c的喷嘴位置号“3”和点电平“0”,用于喷嘴35d的喷嘴位置号“4”和点电平“0”,以及用于喷嘴35e的喷嘴位置号“5”和点电平“0”。

例如,当向打印机1A输出用于基于打印数据通过喷嘴35a-35e形成图5(a)的(2)所示的点的指令时,PC1对基于点电平表47a被设置成点电平“0”的喷嘴35c、35d和35e的每一个输出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指令。因此,在打印介质上,由这些喷嘴形成的点具有图5(a)的(2)所示的尺寸。

然而,对设置成点电平“+2”的喷嘴35b,PC1将形成图5(a)的(4)所示的尺寸的点的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5(a)的(2)所示的点尺寸)大2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b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5(a)的(4)所示的尺寸。

另外,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a,PC1将形成图5(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的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5(a)的(2)所示的点尺寸)小1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a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5(a)的(1)所示的尺寸。

通过增加对应于喷嘴35b,而不是喷嘴35c的点尺寸,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所获得的点B的行能减小在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形成的点B和C的行间形成的间隙,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从而使间隙不显著,以及形成高质量图像。

还可以通过降低对应于喷嘴35a的点的尺寸,降低对应于喷嘴35b的点和对应于喷嘴35a的点间的重叠面积,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从而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接着,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控制过程,该控制过程由具有上述结构的PC1执行。图6(a)表示当从打印机1A的喷嘴35a-35d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6(b)示出了喷嘴35a-35e和由这些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6(c)表示点电平表47a。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假定了这样的情形,即,由于某些原因而使得喷嘴35a-35e的喷嘴35c以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方向喷射墨滴(朝喷嘴35d),在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形成的点C和B的行间产生了间隙。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PC1指示打印机1A从喷嘴35b和35c喷射墨滴,形成了其表面积大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表面积的点,以及从喷嘴35a和35d喷射墨滴,形成其表面积小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表面积的点。

换句话说,在第三实施例中,当相邻喷嘴35b和35c喷射冲击如下位置的墨滴时,所述的位置在相邻点间形成了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PC1指示打印机1A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尺寸,以及减小对应于位于喷嘴35b和35c的两侧上的喷嘴35a和35d的点尺寸,所述喷嘴35b和35c大部分被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所覆盖。

因此,如图6(c)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的点电平表47a存储了用于喷嘴35a的喷嘴位置号“1”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b的喷嘴位置号“2”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c的喷嘴位置号“3”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d的喷嘴位置号“4”和点电平“-1”,以及用于喷嘴35e的喷嘴位置号“5”和点电平“0”。

例如,当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用于基于打印数据通过喷嘴35a-35e形成图6(a)的(2)所示的点时,PC1对基于点电平表47a被设置成点电平“0”的喷嘴35e输出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指令。因此,在打印介质上,由该喷嘴形成的点具有图6(a)的(2)所示的尺寸。

然而,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b和35c,PC1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形成图6(a)的(3)所示的尺寸的点,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6(a)的(2)所示的点尺寸)大1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b和35c,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6(a)的(3)所示的尺寸。

另外,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a和35d,PC1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形成图6(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6(a)的(2)所示的点尺寸)小1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a和35d,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6(a)的(1)所示的尺寸。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代替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喷嘴35c的一个的点尺寸,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可以利用点B和C的两行减小这些行间产生的间隙,从而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尺寸。通过用这种方式使间隙不显著,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

此外,通过减小对应于喷嘴35a和35d的点的尺寸,可以减小由喷嘴35a和35b产生的点间的覆盖量以及减小由喷嘴35c和35d产生的点间的覆盖量,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从而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此外,与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一个的点尺寸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方法不同,第三实施例的方法同时增加了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同时利用两个点减小由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使每一点增加的程度比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程度更小,从而抑制点的粒度,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接着,将参考图7,描述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控制过程,该控制过程由具有上述结构的PC1执行。图7(a)表示当从打印机1A的喷嘴35a-35d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7(b)示出了喷嘴35a-35e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7(c)表示点电平表47a。

在第四实施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a-35e的喷嘴35c喷射的墨滴遵循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朝喷嘴35d)。另外,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b喷射的墨滴沿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朝喷嘴35a)。因此,根据打印数据喷射的墨滴在点B和C的行间产生的间隙大于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可以通过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点的尺寸,降低点B和C的行间产生的间隙。

然而,当尝试通过增加对应于喷嘴35b和35c的仅一个的点的尺寸而降低点B和C的行间的大间隙时,诸如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必须显著地增加点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大的点将使图像颗粒状显著,因此,如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优选增加对应于两个喷嘴35b和35c的点的尺寸。

具体地,如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实施例中的PC1指示打印机1A从喷嘴35b和35c喷射墨滴,其形成了其尺寸大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尺寸的点,以及从喷嘴35a和35d喷射墨滴,其形成了其尺寸小于由打印数据所示的尺寸的点。

其中,通过喷射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在第四实施例中,在点B和C间形成的间隙大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间隙。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显而易见地,从喷嘴35b和35c喷射的墨滴所形成的点的尺寸必定大于在第三实施例中从相同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的尺寸。

因此,如图7(c)所示,第四实施例中的点电平表47a存储了用于喷嘴35a的喷嘴位置号“1”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b的喷嘴位置号“2”和点电平“+2”,用于喷嘴35c的喷嘴位置号“3”和点电平“+2”,用于喷嘴35d的喷嘴位置号“4”和点电平“-1”,以及用于喷嘴35e的喷嘴位置号“5”和点电平“0”。

例如,当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用于基于打印数据通过喷嘴35a-35e形成图7(a)的(2)所示的点时,PC1对基于点电平表47a被设置成点电平“0”的喷嘴35e输出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指令。因此,在打印介质上,由该喷嘴形成的点具有图7(a)的(2)所示的尺寸。

然而,对设置成点电平“+2”的喷嘴35b和35c,PC1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形成图7(a)的(4)所示的尺寸的点,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7(a)的(2)所示的点尺寸)大3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b和35c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7(a)的(4)所示的尺寸。

另外,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a和35d,PC1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形成图7(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7(a)的(2)所示的点尺寸)小1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a和35d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7(a)的(1)所示的尺寸。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对应于两个喷嘴35b和35c的点的尺寸,减小了点B和C的行间形成的大间隙,同时抑制了颗粒度。

接着,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控制过程,该控制过程由具有上述结构的PC1执行。图8(a)表示当从打印机1A的喷嘴35a-35d喷射的墨滴冲击打印介质时形成的点(1)-(4)的各种尺寸。图8(b)示出了喷嘴35a-35e和由从这些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8(c)表示点电平表47a。

在第五实施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a-35e的喷嘴35c喷射的墨滴沿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朝喷嘴35d)。另外,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b喷射的墨滴沿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朝喷嘴35c)。因此,当基于打印数据喷射墨滴时,在点A和B的行间产生了间隙。第五实施例假定点B和C的行间的间距D2等于喷嘴间距P以及在点B和C的行间不产生间隙。

具体地,第五实施例考虑点A和B的行具有大于喷嘴间距P的间距D1,当根据打印数据喷射墨滴时,在点A和B的行间产生了间隙,以及点C和D的行具有小于喷嘴间距P的间距D3的情形。

在第五实施例中,PC1指示打印机1A从喷嘴35b喷射墨滴,以形成其尺寸大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尺寸的点,以及从喷嘴35c喷射墨滴以形成其尺寸小于由打印数据所示的尺寸的点。

因此,如图8(c)所示,第五实施例中的点电平表47a存储了用于喷嘴35a的喷嘴位置号“1”和点电平“0,用于喷嘴35b的喷嘴位置号“2”和点电平“+2”,用于喷嘴35c的喷嘴位置号“3”和点电平“-1,用于喷嘴35d的喷嘴位置号“4”和点电平“0”,以及用于喷嘴35e的喷嘴位置号“5”和点电平“0”。

例如,当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用于基于打印数据通过喷嘴35a-35e形成图8(a)的(2)所示的点时,PC1对基于点电平表47a被设置成点电平“0”的喷嘴35a、35d和35e输出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指令。因此,在打印介质上,由该喷嘴形成的点具有图8(a)的(2)所示的尺寸。

然而,对设置成点电平“+2”的喷嘴35b,PC1将形成图8(a)的(4)所示的尺寸的点的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8(a)的(2)所示的点尺寸)大2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b,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8(a)的(4)所示的尺寸。

另外,对设置成点电平“-1”的喷嘴35c,PC1将形成图8(a)的(1)所示的尺寸的点的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该尺寸比对应于该打印数据的点的尺寸(图8(a)的(2)所示的点尺寸)小1电平。因此,通过喷嘴35c,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具有图8(a)的(1)所示的尺寸。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对应于喷嘴35b的点的尺寸,能减小通过喷射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墨滴而在点A和B的行间产生的间隙。也可以通过减小对应于喷嘴35c的点的尺寸,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接着,将参考图9,描述用于通过PC1控制打印机1A的第六实施例。图9(a)表示在喷头3中形成的喷嘴35a等和从喷嘴35a等等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9(b)表示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滴带有朝着喷嘴35d的偏差而冲击打印介质时的相同关系。

尽管通常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便形成在四行和五列中排列的点,如图1(a)所示,但是第六实施例中的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在用于传送打印介质的方向H中(在下文中称为子扫描方向H)与点A、C和E的列相对地偏移点B和D的列。换句话说,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便在子扫描方向H上每隔一列偏移一列。

因此,如参考图1所述,如果点C的列没有在图9(a)所示的期望位置中冲击打印介质,而是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带有朝着喷嘴35的偏差冲击时,所述原因导致了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滴具有朝着喷嘴35d的偏差,则点B和C的列间的间距,尽管大于预定间距,但不会产生与图1(b)的点B和C的列间一样大的间隙,从而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在该例子中,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用于在子扫描方向H中,使点B和C的列偏移大约在子扫描方向H中对齐的点的间距D的一半(1/2*D)。因此,该排列对降低点B和C的列间的间隙最有效,使朝向点D的列的点C的列的偏差更大。

接着,将参考图10,描述如图9所示形成的点的控制的详细方法。图10(a)表示基于原始打印数据的具有四行和五列的像素排列。图10(b)和10(c)表示图10(a)中的像素布局的转换状态。图10(d)表示在已经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图10(c)的像素布局中,对每一像素设置的值。

通常,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便基于图10(a)中所示的原始打印数据的像素布局形成每一像素的点,以及打印机1A将根据从PC1接收的指令,喷射墨滴。该方法形成图1(a)所示的点。

然而,在第六实施例中,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将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转换成图10(b)所示的布局。更具体地说,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转换像素布局,以便使第二和第四像素列在子扫描方向H上偏移子扫描方向H中的间距D的一半(1/2*D)。

接着,PC1根据图10(b)所示的转换像素布局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用于形成每一像素的点。打印机1A基于这些指令喷射墨滴。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图9(a)所示的冲击位置处形成点。

如果将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看作用于打印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形图像的打印数据,其中所述的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子扫描方向H,那么图10(b)所示的像素布局可被看作用于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交错图像的打印数据。

换句话说,当通过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将用于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的原始打印数据转换成图10(b)所示的布局时,在根据该转换像素布局而形成的图像中出现了失真。

因此,在第六实施例中,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在作为每一偏移列的偏移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喷射一个像素值的额外的墨滴以防止图像失真。因此,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将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转换成图10(c)所示的布局而不是10(b)所示的布局。具体地,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在第二和第四列中的、与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列末端处添加了新像素“0-2”和“0-4”,其中所述第二和第四列是在子扫描方向H上偏移的像素列。

此外,PC1将指令输出给打印机1A,以从根据打印数据的密度降低点的密度,所述的点对应于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列的末端。因此,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将位于子扫描方向H上偏移的第二和第四像素列的两端上的像素“0-2”和“4-2”和像素“0-4”和“4-4”的像素值设置成低于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像素值。

像素值设置用于每一像素以及定义对应于该像素的点的密度。例如,像素值可以由从0至255的值表示,其中,对被设置为0和84之间的值的像素来说,喷射小墨滴,以及对被设置到85和169之间的值的像素来说,喷射中等墨滴,以及对被设置到169和255之间的值的像素来说,喷射大墨滴。

较大的尺寸的墨滴形成了较黑的点。另外,不仅可以通过墨滴的尺寸,而且可以通过使用以除品红、黄、青和黑色外的颜色的低密度墨,从而可以调整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点的密度。

例如,可以将图10(a)所示的初始打印数据的每一像素设置成值250以作为初始像素值。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每一像素的像素值,打印机1A喷射大墨滴来形成每一像素的大点。

然而,在第六实施例中,基于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PC1首先将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转换成图10(c)所示的布局,接着,基于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将像素“1-2”的初始像素值250的一部分(像素值125)分配给第二像素列中的像素“0-2”,将像素“0-2”的像素值设置成125。其中,当通过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初次添加时,将像素“0-2”的像素值初始地设置成0。

尽管在将像素值的一部分分配给像素“0-2”后,像素“1-2”变为像素值125,但是随后将像素“2-2”的初始像素值250的125的值部分分配给像素“1-2”,从而使像素“1-2”的值返回到其初始值250。

通过对构成第二列的每一像素重复该过程,第二列中的像素“0-2”和“4-2”最终被设置成125,而像素“1-2”至“3-2”被设置成它们的初始值250。

还在构成第四列的每一像素上执行相同过程,以便第四列中的像素“0-4”和“4-4”被设置成值125,而像素“1-4”至“3-4”被设置成值250。组成第一、第三和第五列的像素值保持在它们的初始像素值250。

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将像素“0-2”和“4-2”和像素“0-4”和“4-4”设置成像素值125,其中所述的像素被配置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第二和第四列的两端上,所述的像素值125是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值250的一半。用这种方式,PC1能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用于将对应于像素“0-2”和“4-2”和像素“0-4”和“4-4”的点的密度设置成小于对应于其他像素的点的密度。

因此,将新像素“0-2”和“0-4”添加到图10(a)所示的像素布局,以及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密度降低对应于像素“0-2”和“4-2”以及像素“0-4”和“4-4”的点的密度,这使得在像素“0-2”和“4-2”以及像素“0-4”和“4-4”处形成的点不太明显,且因此,形成了比如下方式更接近于线形的图像,所述的方式是当将图10(a)中的像素布局简单地转换成图10(b)所示的布局以及输出指令以形成对应于所转换的像素布局的点时。因此,该方法能防止线形图像的失真。

接着,将参考图11,描述打印比先前图像更精细的线形图像的情形。图11(a)表示基于原始打印数据的像素布局。图11(b)表示转换后的图11(a)的像素布局。图11(c)表示了像素值,已经为了图11(b)的布局中的每一像素使用不同颜色对这些像素值进行了表示。

如上所述,在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喷射对应于图11(a)中所示的布局中的每一像素的墨滴之前,根据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将图11(a)中的布局转换成图11(b)中所示的布局。

更具体地说,在子扫描方向H中使像素“1-2”和“1-4”偏移,以及将新像素“0-2”和“0-4”添加到在与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偏移像素侧。

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将图11(b)中所示的布局中的每一像素的值设置如下。在该例子中,已经将图11(a)中所示的原始打印数据中的每一像素设置成初始像素值250,而将新添加的像素“0-2”和“0-4”设置成像素值0。

具体地,将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像素“1-2”的初始像素值250的部分像素值125分配给像素“0-2”,以便将新像素“0-2”和像素“1-2”设置成像素值125。类似地,将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像素“1-4”的初始像素值250的部分像素值分配给像素“0-4”,以便使新像素“0-4”和像素“1-4”为像素值125。像素“1-1”、“1-3”和“1-5”的像素值仍然为250。

通过该过程,像素值分配程序45c将位于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像素列的两端的像素“0-2”和“1-2”以及像素“0-4”和“1-4”的值设置成125,其是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像素值250的一半。通过执行该操作,可以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用于将对应于像素“0-2”和“1-2”和像素“0-4”和“1-4”的点的密度设置为小于对应于其他像素的点的密度。

因此,如上述在前例子中,即使当基于图11(a)所示的像素布局,打印在主扫描方向上比图10所示的图像更细微的线形图像时,在像素“0-2”和“1-2”以及像素“0-4”和“1-4”处所形成的点不太显著。通过形成更接近线形的图像,该方法能防止线形图像的失真。

接着,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设置像素值的上述方法。图12(a)表示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已经将所转换的像素应用于XY坐标系统的状态。图12(b)是示出了设置分配比率的方法的转换像素的局部放大视图。

如图12(a)所示,根据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已经将坐标系统指定到通过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每隔一列产生的像素布局。在该坐标系统中,最左列中的最上像素是原点,右方向是x轴,以及左方向是y轴。

其中,每一像素的值表示为L(x,y),其中,将X设置在从0至Xmax的范围中,以及将Y设置到从0至Ymax的范围。

如图12(b)所示,基于偏移像素的偏移量S与每一像素的一侧上的长度T的比率,设置像素值的分配比R。由于在优选实施例中,使像素正好偏移一侧的长度的一半,因此,分配比为1/2。

图13是示出了像素值分配过程中的步骤的流程图。CPU44基于像素值分配程序45c执行该过程。在该过程的S1中,CPU44初始化坐标(X,Y)。在S2中,CPU44确定X是否为偶数。如果X为奇数(S2:否),那么在S9,CPU44使X递增1。

然而,如果X为偶数(S2:是),在S3中,CPU44计算分配量M。通过将分配比R乘以与+Y方向上的目标像素相邻的像素的像素值L(X,Y+1),从而计算分配量M。在计算分配量M后,在S4,CPU44计算目标像素的像素值L(X,Y),通过将分配量M加到目标像素的值L(X,Y)上,从而计算目标像素的值L(X,Y)。在S5,CPU44使在+Y方向上与目标像素相邻的像素的像素值L(X,Y+1)递减分配量M。

在完成当前目标像素的过程后,在S6,CPU44使Y递增1以便处理下一目标像素。在S7,CPU44确定下一目标像素的Y值是否底部(Ymax-1)。如果是(S7:是),那么,在S8中,CPU44初始化Y(Y=0),如果不是(S7:否),那么,CPU44从S3重复该过程。

在S9,CPU44使X递增1以便在像素的下一列上重复上述过程。在S10,CPU44确定X的新值是否已经达到右端(Xmax+1),如果是(S10:是),该过程结束。如果否(S10:否),那么CPU44从S2重复该过程。

接着,将参考图14(a),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其中,将喷嘴35a-35e的间距设置成比传统间距P更小的间距q。图14(a)表示喷嘴35a等与由从喷嘴35a等等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在第七实施例中,通过将喷嘴35a等的间距设置成小于图1中的传统间距,同时使用与图1中的传统定时相同的子方向扫描中的喷射时间,能以比在子扫描方向H中形成的点更小的间距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点。该方法产生比在子扫描方向H中形成的相邻点的重叠面积更大的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的相邻点的重叠面积。

如图14(a)所示,即使喷嘴35c带有朝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地喷射墨滴,由此使点C的列被形成得更接近点D的列,但是点B和C的列在第七实施例仍然重叠。因此,第七实施例使点B和C的列间的间隙小于图1(b)所示的间距,使间隙不太显著以便形成高质量图像。

然而,用这种方法降低喷嘴间的间距使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点的重叠部分大于子扫描方向上的重叠部分。因此,相对于子扫描方向H,降低主扫描方向上的初始打印数据的尺寸,从而使图像失真。

因此,第七实施例中的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基于喷嘴35a等等的间距的减小从而在子扫描方向上形成更多的点。通过这样做,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H中的图像尺寸的比率接近对应于打印数据的图像尺寸的比率,从而降低图像的失真。

例如,将图10(a)中所示的四行和五列中的像素布局用作初始打印数据,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通过基于由降低喷嘴35a等的间距而产生的尺寸的缩减从而增加额外的四个像素列,从而将该像素布局转换成具有四行和八列的布局,以及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为转换像素布局中的每一像素喷射墨滴。该方法使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H中的图像的尺寸比接近原始打印数据的尺寸比,从而降低了图像失真。

接着,将参考图14(b),描述根据由PC1执行的第八实施例的控制过程。图14(b)表示喷嘴35a等和由从喷嘴35a等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在第八实施例中,将喷嘴间距设置成等于图1中的传统间距,但将子扫描方向H的喷射定时设置成短于图1中的传统定时。因此,在子扫描方向H中形成的点的重叠面积大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的点的重叠面积。

如图14(b)所示,即使喷嘴35c带有朝着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地喷射墨滴,以便使点C的列形成更接近点D的列,但是点B和C的列在第八实施例中仍然重叠。因此,第八实施例使点B和C的列间的间隙小于图1(b)所示的间距,使间隙不太显著以便形成高质量图像。

然而,通过降低子扫描方向H中的喷射时间,使在子扫描方向上形成的点的重叠面积大于主扫描方向形成的点的重叠面积。因此,降低子扫描方向H中的初始打印数据的尺寸,产生图像失真。

因此,第八实施例中的PC1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从而基于子扫描方向H的减少的喷射时间在子扫描方向H中形成更多的点。通过这样做,子扫描方向H和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的尺寸比率接近对应于打印数据的比率,从而降低图像的失真。

例如,当将图10(a)中所示的四行和五列中的像素布局用作初始打印数据时,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通过基于子扫描方向H的减少的喷射时间增加额外的二个像素列,从而将该布局转换成六行和五列的布局,以及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向转换像素布局中的每一像素喷射墨滴。因此,使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H中的图像的尺寸比接近原始打印数据的尺寸比,从而降低图像失真。

接着,将参考图15,描述根据由PC1执行的第九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第九实施例是图9所述的第六实施例和图14(a)所述的第七实施例的组合,用于控制打印机1A。

图15(a)表示喷嘴35a等等和由从喷嘴35a等等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图15(b)表示这样的情形,即,当由于某些原因从而导致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滴带有朝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到达(介质)时,形成图15(a)所示的点。

具体地,如上述第六实施例中,第九实施例使子扫描方向H中的点的每隔一列偏移约在子扫描方向H中排列的点的间距D的一半(1/2*D)。另外,如在图14(a)的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九实施例设置比图1中的传统间距更小的间距q,以及将子扫描方向H的喷射时间设置为与图1中的喷射时间相同,另外,基于喷嘴35a等的间距的减小,向打印机1A输出指令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更多的点。

由于通过结合上述第六和第七实施例,能实现一般控制方法,将省略该方法的描述。

由于某些原因而使得喷嘴35c带有朝向喷嘴35d的偏差地喷射墨滴,因此,即使当期望如图15(a)所示地到达的墨滴形成了带有朝向点D列方向的偏差的点C的列,该控制也能比图1(b)所示的传统方法更多地降低点B和C的列间产生的间隙。

接着,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由PC1执行的第十实施例的控制过程。如图16(a)所示,第十实施例是图9所述的第六实施例和图14(b)所述的第八实施例的组合,用于控制打印机1A。

图16(a)表示喷嘴35a等和由从喷嘴a等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当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从喷嘴35c喷射的墨滴带有朝向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到达时,图16(b)表示了根据图16(a)的设计形成的点的状态。

具体地,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第十实施例使在子扫描方向H中的点的每隔一列偏移约在子扫描方向H中排列的点的间距D的一半(1/2*D)。另外,如图14(b)所示的第七实施例所述,第十实施例将喷嘴间距p设置成与图1中的传统间距相同,将子扫描方向H的喷射时间设置成短于图1中的传统时间,以及还基于在子扫描方向H中的减小的喷射时间,将指令输出到打印机1A以在子扫描方向H中形成更多的点。由于通过将上述第六和第八实施例结合,实现该控制方法,因此,将省略该方法的详细描述。

如果由于某些因素而使喷嘴35c喷射带有朝向喷嘴35d方向的偏差的墨滴,从而如图16(b)所示地形成的点C的列形成有如图16(a)所示的朝向点D列方向的偏差,则该控制方法能比图1(b)所示的传统方法更多地降低点B和C的列间产生的间隙。

接着,将参考图17,描述根据由PC1执行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图17(a)和17(b)表示喷嘴35a等等和由从喷嘴35a等等喷出的墨滴形成的点间的关系。

上述第六实施例中的控制过程对子扫描方向H上的点的每隔一列进行偏移,以及能在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方向上,补偿喷射墨滴的喷嘴,甚至无需对那些喷嘴进行识别。然而,第十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通过首先识别那些喷嘴,进而对在打印介质倾斜的方向上喷射墨滴的喷嘴进行补偿。

例如,在第十一实施例中,CCD行扫描仪用来基于密度差来读取点的每一列间产生的间隙。该数据用来确定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点的间距何时大于预定间距,以及用来识别在该位置形成点的两个喷嘴。

例如,如果喷嘴35c带有朝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地喷射墨滴,以致点B和C的列间的间距D2大于其他相邻列的间距,那么,在优选实施例中,将喷嘴35b和35c被识别为两个喷嘴。

然后,控制两个喷嘴35b和35c的一个,以便仅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由从该喷嘴喷射的墨滴形成的点。

图17(a)表示当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对应于像素布局转换程序45b的点B的列时的点图案。因此,当喷嘴35c带有朝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地喷射墨滴以便能够更接近点D的列地形成点C的列时,本实施例的方法能比图1(b)所示的传统方法更多地降低点B和C的列间形成的间隙,。

图17(b)表示当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了对应于喷嘴35c的点C的列时形成的点图案。如在图17(a)所示的方法中,当喷嘴35c带有朝喷嘴35d方向的偏差地喷射墨滴以便更接近点D的列地形成点C的列时,该方法也比图1(b)所示的传统方法更多地降低在点B和C的列间产生的间隙。

通过用这种方法,在首先对沿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倾斜轨迹喷射墨滴的喷嘴进行识别之后执行适当的控制,本实施例的方法能使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的点列的数量最小化,以便抑制图像失真,而不是如在第六实施例的控制过程中,使点的每隔一列偏移。

上述第十一实施例解决了形成了到达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离位置处点C的列的墨滴的情形。然而,如果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离的位置处冲击打印介质,则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点的行。

接着,将参考图18,描述用作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2A。图18是表示喷墨打印机2A中的电子电路的一般结构的框图。

喷墨打印机2A(在下文中缩写为“打印机2A”)具有与上述打印机1A类似的结构,但将喷射控制程序45a存储在ROM21中以及将点电平表47a存储在EEPROM23中。

用这种方法,在上文的描述中,安装在PC1上的喷射控制程序45a和点电平表47a可以直接安装在打印机2A上,以便在PC1上执行的过程可以在打印机2A中执行。与上述打印机1A一样,具有该结构的打印机2A能形成高质量图像。

尽管参考其具体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改进和变形将是显而易见的,其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改变施加到驱动每一喷嘴的驱动元件的电压的方法,可以改变每一喷嘴形成的点的尺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

例如,能在射程内或在打印介质上组合具有预定体积的多个墨滴,有效地产生由组合墨滴形成的点的更大的表面积。另外,代替从具有驱动元件的喷嘴喷墨的打印机1A,可以使用具有用于每一喷嘴的热源的打印机,其中,根据由热源产生的热从每一喷嘴喷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在每一热源中产生的热量,能控制通过每一喷嘴形成的点的尺寸。

另外,尽管上述优选实施例解决了这样的情形,即,通过与打印机1A分开提供的CCD扫描仪对点间的间隙进行检测,但也可以将用于检测这些间隙的设备包含在打印机1A中。因此,该结构不要求单独的检测设备,消除了必须使用单独的检测设备检测间隙的压力。

另外,上述优选实施例解决了这样的情形,即在喷嘴对准的方向上墨滴的轨迹偏离了垂直于打印介质的方向。然而,如果墨滴的轨迹偏离了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能通过控制从喷嘴喷射墨滴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点间形成的间隙。

另外,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在点电平表47a中存储的点电平是基于电平“0”的参数,以及表示有多少电平大于或小于形成相对于电平“0”的点的尺寸。然而,存储为点电平的参数不限于这些值。例如,可以将施加于每一喷嘴的电压值直接存储为点电平。该结构具有增加处理速度的效果,因为它不必校验与预定参数的相关性。

另外,如果在点D和E的行间产生小间隙,例如,如在图4的第一实施例中,当减小由喷嘴35d产生的点的尺寸时,可以将喷嘴35e的点电平从“0”调整到“+1”,以便喷嘴35e产生其尺寸大于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尺寸的点。用这种方式,能使用点E的行来降低在点D和E的行间产生的小间隙,以便形成高质量图像。

尽管上述第九和第十一实施例解决了在子扫描方向H中每隔一列进行偏移或偏移点的指定列的情形,但也可以输出指令以使喷嘴在偏移列中喷射点,以便在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列的末端上喷射用于一个像素的额外墨滴,如在第六实施例中所述。这通过调整像素布局,抑制了图像的失真。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经接口48将PC1连接到打印机1A,从而将PC1用作打印控制装置。然而,通过在打印机1A上安装存储在PC1的ROM45中的各种程序,由PC1执行的控制也可以在打印机1A中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当从不具有这些程序的PC接收打印数据时,能通过PC1控制打印。

另外,上述优选实施例解决墨滴的轨迹在喷嘴对准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中从垂直于打印介质的表面方向偏离的情形。然而,如果墨滴的轨迹在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子扫描方向H)中偏离,通过控制从喷嘴喷射墨滴时的时间,从而能减小点间形成的间隙。

另外,尽管在第六、第八和第九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包含在子扫描方向H中偏移点的每隔一列,但也可以在子扫描方向H中每隔二或三列偏移,或在子扫描方向上,使列的每隔一组偏移,其中,一组包括多个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