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

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即使长距离输送,仍可顺畅且确实地进行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施工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该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包含有:用以压送前述骨材之骨材压送机,及连接于前述骨材压送机之输送管,又,前述骨材压送机具有用以收容骨材之釜,及设于前述釜之下侧且经由连通口与釜内部呈连通状态、并与前述输送管连接之送出部,又,该喷涂装置系构成为将从前述釜内通过设于釜底壁之连通口而投下到前述送出部之骨材送入输送管内,且使前述连通口之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内之流路面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865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植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35531.9

  • 申请日2004-11-19

  • 分类号E02D17/2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坚

  • 地址 日本冈山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0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D17/20 授权公告日:20090304 终止日期:20151119 申请日:200411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3-04

    授权

    授权

  • 2007-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于高处斜面对业已预先形成之模板喷涂砂浆或混凝土以形成格子状之护坡之际,事先混合水、水泥、骨材形成喷涂材料,并利用输送管压送前述喷涂材料,这种旧有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中,通过输送管内之前述喷涂材料之压送阻力非常大,无法使喷涂材料以预期之吐出量(压)吐出,因此,高处之喷涂施工、或利用大粒径骨材之喷涂施工非常困难甚或不可能。

于是,本申请案之申请人为了可更有效率地进行高处之喷涂施工、或利用大粒径骨材之喷涂施工,故正在开发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之使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水泥浆及骨材分别压送之个别压送式喷涂装置。

上述个别压送方式喷涂装置系例如藉压缩空气使作为骨材之砂移动到长400m之输送管中,并在喷涂喷嘴之跟前接近前10m之所在与水泥浆混合而得到砂浆或混凝土,接着由以救命索支持之作业人员一面手持前述喷涂喷嘴一面对前述模板喷涂砂浆或混凝土,藉此形成格子状之护坡。

藉上述个别压送喷涂装置,水泥浆及骨材系分别压送到喷涂喷嘴之近身附近,因此骨材在前述输送管内之压送阻力变小,进而可加大吐出量(压),而得以进行朝高位置之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施工、或利用大粒径骨材之喷涂施工。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48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用新案登录第2509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之课题

然而,上述个别压送方式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中,与水泥浆混合前及混合后之骨材容易在前述输送管内堵塞,而无法顺利进行喷涂施工。

本申请人推测,前述堵塞的原因之一在于用以压送前述骨材之骨材压送机。亦即,前述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中,系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之骨材压送机(土木用喷涂机),而前述骨材压送机中,从下釜送到压送管之喷涂材料之量并不固定,因此压送到压送管(输送管)内之喷涂材料产生脉冲,该脉冲即为前述堵塞之原因所在。

又,其它可推测之前述堵塞之原因系,前述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中,在流过前述输送管内之骨材中加入水泥浆之际,由于流动之骨材体积、重量急遽增加,导致输送速度降低,因此,输送管内因前述骨材及水泥浆而闭塞。

因此,在险峻之山沟部之山顶附近等机械携入受到限制的地点,由于无法输送喷涂砂浆或混凝土,因此位于这种地方的斜面,无法进行利用砂浆或混凝土之用以保护斜面之施工而遭到搁置。

本发明即是留意到上述情况而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距离输送仍可顺畅且确实地进行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施工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及使用该装置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

解决课题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故本发明是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包含有:骨材压送机,用以压送前述骨材;及输送管,连接于前述骨材压送机,又,前述骨材压送机具有:釜,用以收容骨材;及送出部,设于前述釜之下侧且经由连通口与釜内部呈连通状态,并与前述输送管连接,又,该喷涂装置系构成为将从前述釜内通过设于釜底壁之连通口而投下到前述送出部之骨材送入输送管内,且使前述连通口之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内之流路面积(权利要求1)。

又,前述釜之底壁下侧宜配置有闭塞体,用以局部闭塞前述连通口(权利要求2)。

又,本发明系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包含有:骨材压送机,用以压送前述骨材;及输送管,连接于前述骨材压送机,又,前述骨材压送机具有:上釜及下釜;第1开关机构,系藉由开关动作切换成使上釜之内部与外部连通之状态和与外部隔离之状态;第2开关机构,系用以使上釜与下釜之间开关;送出部,设于前述下釜之下侧且经由连通口与下釜内部呈连通之状态,并与前述输送管连接;及压缩空气供给机构,用以对前述上釜、下釜及送出部供给压缩空气,又,该喷涂装置系构成为可在上釜搅拌前述骨材后,于前述第1及第2开闭机构关闭之状态下,于前述上釜之内部导入前述压缩空气进行加压,以开启第2开关机构,藉此将前述上釜内之骨材投下到前述下釜内,之后,将该从设于该下釜下侧之连通口投下到前述送出部之骨材,送入输送管内,并藉来自前述压缩空气供给机构之压缩空气输送到下游侧,且在连接于下釜之压缩空气流通路中途设置止回阀,以抑制从前述压缩空气供给机构经由压缩空气流通路送到下釜之压缩空气之压力之变动(权利要求3)。

又,本发明系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包含有:水泥浆送出管,用以输送前述水泥浆;及输送管,用以输送前述骨材,又,前述输送管具有可连接前述水泥浆送出管下游端之水泥浆导入部,且比该水泥浆导入部更靠近下游侧的部分的内径大于上游侧部分的内径(权利要求4)。

又,本发明是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包含有:水泥浆送出管,用以输送前述水泥浆;及输送管,用以输送前述骨材,又,前述输送管具有可连接前述水泥浆送出管下游端之水泥浆导入部,且于该水泥浆导入部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并且该水泥浆送出管系连接成相对于该锥形部分,骨材之流动方向与水泥浆之流动方向在纵截面上形成锐角(权利要求5)。

又,本发明是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系将构成砂浆或混凝土之骨材及水泥浆分别压送后混合喷涂者,又,用以输送业经混合之骨材及水泥浆之输送管之下游端设有喷嘴部,该喷嘴部从上游侧起依序具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扩大部分,及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小之收缩部分,且该收缩部分之下游端内径系构成为与前述输送管之内径相等或稍大。

权利要求7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系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之喷涂装置喷涂砂浆或混凝土者。

发明之效果

藉上述结构所形成之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即使是长距离输送,仍可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施工。

亦即,有关权利要求1之发明系构成为使前述连通口之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内之流路面积,故可将份量会降低输送管之输送力之骨材从釜以定量流到送出部,而可避免如传统般有超过前述输送管之输送力界限之大量骨材一次流入输送管内,故可确实防止输送管内发生堵塞或产生脉冲。

有关权利要求2之发明中,前述釜之底壁下侧配置有用以局部闭塞前述连通口之闭塞体,因此不仅可轻易调整连通口之开口面积,且藉此在闭塞体上方形成了前述骨材可滞留之滞留部分,使滞留在前述滞留部分之骨材可持续流到送出部,因此可提高骨材之输送连续性,在防止输送管内之堵塞或骨材之脉冲上非常有效。

有关权利要求3之发明中,系在接续于下釜之压缩空气流通路途中设置止回阀,如此一来,为了提高上釜内之压力而从空气压缩供给机构开始对上釜输送压缩空气时,可防止压力高于上釜内之前述下釜内之压缩空气流到上釜,藉此可充分保持前述骨材之输送力,作到安定之连续输送,又,藉这种结构,也可防止前述输送管内发生堵塞或脉冲,防止所形成之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品质不均匀。

有关权利要求4之发明,可得到以下效果,亦即,在前述输送管之水泥浆导入部更下游侧部分之内径与上游侧部分之内径相等之传统喷涂装置中,在水泥浆导入部内于流过输送管之输送物之骨材中导入水泥浆后,流经输送管内之输送物立即成为骨材与水泥浆之混合物,输送物之体积与重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前述水泥浆导入部下游侧之输送物之输送速度降低,受到该输送物之输送停滞的影响,在输送管上之水泥浆导入部之上游侧,输送物(骨材)之输送速度也跟着降低,伴随该输送速度降低而产生了闭塞。

又,因上述水泥浆之导入使得输送管之输送物量增加成过多之状态时,用以使前述骨材及水泥浆流到下游侧之来自压缩空气供给机构(例如空气压缩机)之压缩空气变得没有信道,输送管内因前述输送物(亦即骨材及水泥浆)而闭塞。

不过,有关权利要求4之发明,使前述输送管下游侧部分之内径大于位在前述输送管上之水泥浆导入部,藉此,可确保来自前述压缩空气供给机构之压缩空气之信道,又,可防止通过输送管内之输送物之输送速度降低,因此可确实防止前述骨材及水泥浆造成输送管内闭塞,而可进行顺利之喷涂施工。

有关权利要求5之发明中,可得到以下效果,亦即,传统喷涂装置系前述输送管之水泥浆导入部上未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且水泥浆导入部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形成口径一致之圆筒状,这种传统喷涂装置中,在输送管内输送之骨材容易碰撞该非锥形而为圆筒型之水泥浆导入部,故水泥浆导入部之磨损激烈,难以实现长时间连续输送。

又,上述传统之喷涂装置中,从水泥浆导入部吐出之水泥浆形成帘幕状,该水泥浆之帘幕成为流经输送管内以输送骨材之前述压缩空气之阻力,结果,导致前述压缩空气之输送力降低,在输送管内产生闭塞。

于是,为了使导入该水泥浆导入部内之水泥浆不形成帘幕状,因此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以与水泥浆导入部形成锐角般接续于其上,且相对于骨材之输送方向使水泥浆之导入方向所形成之角度变小,推测藉此可使水泥浆沿着水泥浆导入部之内壁而导入,不过这时,由于前述水泥浆导入部并非锥形而是圆筒状,因此该水泥浆导入部上形成之用以导入来自水泥浆送出管之水泥浆之开口面积变大,使流经输送管内之压缩空气容易从该开口进入,恐怕会对水泥浆之导入造成障碍。

但是,有关权利要求5之发明,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且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接续于该锥形部分,因此在输送管内输送之骨材不容易直接碰撞,可减轻水泥浆导入部之磨损,而可实现长时间连续输送。

又,有关权利要求5之发明中,系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以相对于水泥浆导入部形成锐角来接续,且相对于骨材之输送方向使水泥浆之导入方向所形成之角度变小,同时使前述水泥浆送出管接续之部分作成锥形部分,因此可使形成于该锥形部分之用以导入来自水泥浆送出管之水泥浆之开口面积变得比传统的小,而达到防止流经输送管内之压缩空气从该开口进入,并顺利地进行水泥浆之导入。

又,有关权利要求6之发明,可得到以下效果,亦即,在喷嘴部之前端部口径缩小到小于输送管内径之传统喷涂装置中,前述喷嘴部之前端部之收缩成为在输送管内输送之喷涂材料(骨材及水泥浆)之阻碍,导致压缩空气减势,输送中之骨材在输送管内堵塞。又,在即将喷涂前之输送管内,好不容易从前述喷涂材料分离之沉积部分会再度混合于喷涂材料中,而不易利用品质佳之砂浆或混凝土进行施工。

但是,有关权利要求6之发明,由于前述喷嘴部之前端部口径与输送管之内径相等或稍大,因此不构成在输送管内输送之喷涂材料之阻碍,压缩空气也不减势,可防止输送中之骨材在输送管内堵塞。又,由于喷涂材料之流速不会非必要上升,不仅可得到一定程度之喷涂材料之整流效果,且在即将喷涂前之输送管内,业已从该喷涂材料分离之沉积部分可保持分离状态并从喷嘴部之前端排出,因此可进行利用品质佳之砂浆或混凝土之施工。

利用有关权利要求7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方法,可将份量低于输送管输送力界限之骨材以定量流通,故可在输送管内不发生堵塞或产生脉冲之情况下进行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且可利用品质良好之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喷涂施工。

附图说明

第1图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之构成之说明图。

第2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之骨材压缩机之构成之说明图。

第3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上釜搅拌桨之结构之分解立体图。

第4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下釜搅拌桨之结构之分解立体图。

第5(A)及5(B)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闭塞体之变形例及其它变形例之结构说明图。

第6(A)及6(B)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水泥浆导入部之结构之纵截面图及说明图。

第7图是概略地显示前述水泥浆导入部之变形例之结构说明图。

第8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实施例中喷嘴部之结构说明图。

第9图是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进行喷涂护坡工事之构成说明图。

第10图是概略地显示上述喷涂护坡工事之要部构成之说明图。

第11(A)~11(C)图是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之岩盘接着工事之构成说明图。

第12图是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之隧道形成工事之一例之结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骨材

2…骨材压送机

6…水泥浆

8…输送管

11…釜

14…连通口

15…送出部

D…喷涂装置

M…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式说明本发明之实施型态。

第1图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之砂浆或混凝土喷涂装置(以下称喷涂装置)D及方法之构成之说明图。

喷涂装置D具有:骨材压送机2,系作为用以供给骨材(砂浆M之情况为砂(细骨材)、混凝土之情况为前述砂及碎石(粗骨材))1之骨材供给机构;空气压缩机3,系接续于该骨材压送机2并作为压缩空气机构;压缩用泵(例如活塞式泵、挤压式泵)7,系作为水泥浆送出机构以送出混合了水泥4及水5而成之水泥浆6;输送管8,系连接前述骨材压送机2之下游侧且于中途部分设有用以混合砂浆M(或混凝土)之水泥浆导入部9;以及水泥浆送出管10,系从前述压送用泵7之下游侧连接其上游端,并于前述输送管8之下游部隔着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连接于其下游端。

前述喷涂装置D系将前述骨材1及水泥浆6分别压送,且在即将从前述输送管8之下游部进行喷涂前使两者1、6混合之分别压送类型。

前述骨材压送机2系使前述骨材1与由前述空气压缩机3供给之压缩空气(亦称压缩空气或高压空气)一起朝下游侧吐出者,如上述所吐出之骨材1被导引到前述输送管8内、并藉前述高压空气送到输送管8之下游侧。

第2图是概略地显示前述骨材压缩机2之构成之说明图。

接着,前述骨材压送机2具有:釜11,系用以收容骨材且具有上釜11a及下釜11b;第1开关机构(例如开关板)12,系藉由开关动作使上釜11a之内部从与外部连通之状态切换到与外部隔离之状态;第2开关机构(例如开关板)13,系用以使上釜11a与下釜11b之间开关;及送出部15,系设于前述釜11(下釜11b)下侧且经由连通口14与釜11(下釜11b)内部呈连通之状态、并与前述输送管8连接。

前述上釜11a上连接有加压管16,系用以从前述空气压缩机3导入压缩空气使上釜11a内加压之压缩空气流通路,及抽气管17,系用以将上釜11a内之空气导出外部减压,又,上釜11a之上部设置有用以投入前述骨材1之投入漏斗18、及前述第1开关机构12。又,上釜11a之内部设有用以搅拌所收纳之骨材1之搅拌桨19。

前述加压管16之上游端接续于前述空气压缩机3,其中途设有切换机构(例如切换阀)16a,用以使来自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在可供给到下游侧之上釜11a内之状态与不供给之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前述抽气管17具有切换机构(例如切换阀)17a,用以使上釜11a内之空气在可导出外部之状态与不导出之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第3图是概略地显示前述搅拌桨19之结构之分解立体图。

前述搅拌桨19具有以其转轴旋转之旋转轴体20、及固定于该旋转轴体20之2个桨21,21。

前述桨21具有:固定于前述旋转轴体20之截面几乎呈乀字状之固定部分22、与连设于该固定部分22之2个臂部分23,23、及设于该臂部分23,23前端之圆弧状部分24。

前述圆弧部分24包含了:连设于前述臂部分23,23前端之第一圆弧部分24a;与该第一圆弧部分24a几乎相同形状之第二圆弧部分24b;以及形成比前述第一圆弧部分24a及第二圆弧部分24b大一圈且藉该第一圆弧部分24a及第二圆弧部分24b所夹持之第三圆弧部分24c。又,直接突出接触前述上釜11a内壁之前述第三圆弧部分24c系由橡胶等具有相当程度弹性之材料所形成。

又,将固定部分22及前述3个圆弧部分24a,24b,24c固定于前述旋转轴体20时,系可利用例如隔着C环34a螺合之螺栓34b及螺帽34c来进行。

前述下釜11b上连接有加压管25,系作为用以导入来自前述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以使下釜11b内加压之压缩空气流通路,以及抽气管26,系用以将下釜11b内之空气导出外部减压,又,下釜11b之上部隔着第2开关阀13与前述上釜11a连接。又,下釜11b之内部设有用以搅拌所收纳之骨材1之搅拌桨27。

前述加压管25之上游端接续于前述空气压缩机3,其中途设有切换机构(例如切换阀)25a,用以使来自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在可供给到下游侧之下釜11b内之状态与不供给之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另设有止回阀(未图标)。

前述抽气管26具有切换机构(例如切换阀)26a,用以使下釜11b之空气在可导出外部之状态与不导出之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第4图是概略地显示前述搅拌桨27之结构之分解立体图。

前述搅拌桨27具有以其转轴旋转之旋转轴体28、及固定于该旋转轴体28之2个桨29,29。

前述旋转轴体28系于两端部连设有臂部分30,31,设于一端部之臂部分30与设于他端部之臂部分31,系隔着旋转轴体28而相对配置。又,旋转轴体28之中央部亦连设有隔着旋转轴体28而位于相对两侧之2个臂部分32,33。接着,一侧之桨29从前述臂部分30到臂部分32以弯曲状态固定,另一桨29从前述臂部分33到臂部分31以弯曲状态固定。

前述桨29分别具有:连设于前述臂部分30,32(或臂部分33,31)前端之第一弯曲部分29a;与该第一弯曲部分29a几乎相同形状之第二弯曲部分29b;以及形成比前述第一弯曲部分29a及第二弯曲部分29b大一圈且藉该第一弯曲部分29a及第二弯曲部分29b所夹持之第三弯曲部分29c。又,直接突出接触前述下釜11b内壁之前述第三弯曲部分29c系由橡胶等具有相当程度弹性之材料所形成。

又,前述3个弯曲部分29a,29b,29c之固定,可利用例如隔着垫圈34a螺合之螺栓34b及螺帽34c来进行。

又,前述釜11(下釜11b)之底壁下侧配置有可使前述连通口14局部闭塞之闭塞体35。该闭塞体35系中央设有圆形等贯通孔35a之板状构件,且小于用以构成为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更详而言之是流路面积(内截面积)之1/4~流路面积(内截面积)程度者。

例如,当形成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之截面为圆形,其内径为42mm,且相对的,前述连通口14为圆形,其口径为69mm时,则可使前述闭塞体35之贯通孔35a之口径为24mm。

前述送出部15或接续于该送出部15之输送管8之上游端部,连接有加压管36,用以输送来自前述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

又,前述骨材压送机2系呈载置于移动台车37上之状态。

又,前述骨材压送机2具有压力计38,38可计测并显示前述上釜11a及下釜11b之内部压力。

接着,说明有关上述结构所形成之骨材压送机2之动作。

(1)首先,打开前述第1开闭机构12,从前述投入漏斗18将骨材1投入上釜11a内。这时,使第2开闭机构13为闭合状态,骨材1为收容于下釜11b内之状态。如上所述而投入上釜11a内之骨材1藉前述搅拌桨19搅拌。

(2)接着,关闭前述第1开关机构12,将前述下釜11b内之骨材1投入送出部15,当其残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则(3)使设于前述抽气管17中之切换机构17a呈关闭状态,同时使设于前述加压管16中之切换机构16a呈开放状态,将来自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导入上釜11a内,使上釜11a内加压。

之后,当上釜11a内之压力变得与预先加压之下釜11b内之压力几乎相等时,则(4)使前述切换机构16a呈关闭状态,使来自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停止导入上釜11a内,并开放前述第2开闭机构13,将上釜11a内之骨材1投入下釜11b内。

接下来,从前述上釜11a将骨材投入下釜11b终了后,则(5)关闭前述第2开闭机构13,使前述抽气管17之切换机构17a呈开放状态,将上釜11a内之空气导出外部,使上釜11a内之压力恢复到与外部之压力几乎相等之状态,藉此,再次变成可从前述投入漏斗18进行对上釜11a内投入骨材1之状态。

上述操作后,再次回到上述(1)之操作,前述骨材压送机2中系构成为藉由重复上述(1)~(5)之操作,来持续输送骨材1者。

另一方面,从前述上釜11a投入骨材1之下釜11b内,由前述搅拌桨27持续搅拌骨材1,再从设于下釜11b底壁之连通口14将骨材投下到前述送出部15。接着,被投到送出部15之骨材1,被送到前述输送管8内,并输送到下游侧。

由上述结构所形成之骨材压送机2中,藉前述搅拌桨27被引导至导出口14之下釜11b内骨材1,从前述连通口14被投入下方之送出部15,而由于前述连通口14下侧配置有闭塞体35,使连通口14之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更详而言之是流路面积(内截面积)之1/4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故可将份量低于前述输送管8之输送力界限之骨材1从下釜11b以定量流到送出部15,而可避免如传统般有超过前述输送管8之输送力界限之大量骨材1一次流入输送管8内,故可确实防止输送管8内发生堵塞或产生脉冲。

又,前述骨材压送机2中,连通口14下方配置有用以将连通口14局部闭塞之闭塞体35,藉此在闭塞体35上方形成了前述骨材1可滞留之滞留部分,因此,下釜11b内之骨材1导入连通口14之动作并不是伴随前述搅拌桨27之旋转而有间歇性的,即使在因搅拌桨27使骨材1之导入连通口14不进行时,滞留在前述滞留部分之骨材1仍可继续流到送出部15,因此可提高骨材1之输送连续性,在防止输送管8内之堵塞或骨材1之脉冲上非常有效。

在此,系如第5(A)图所示,当前述闭塞体35设计成越接近前述贯通孔35a之部分则位于越下侧这种倾斜时,滞留在前述闭塞体35之滞留部分之骨材1越容易落到下方之送出部15,越可提高骨材1之输送连续性。

又,由上述结构形成之骨材压送机2中,在前述加压管25设置止回阀,可得到以下效果。亦即,由于对前述上釜11a、下釜11b及输送管8施加压力(输送压缩空气)的是同一台空气压缩机3,因此,若令加诸于上釜11a之压力(或送到上釜11a之压缩空气量)为A,加诸于下釜11b之压力(或送到下釜11b之压缩空气量)为B,加诸于输送管8或送出部15之压力(或送到输送管8或送出部15之压缩空气量)为C,则由前述空气压缩机3施加的总压力(压缩空气之总流量)即为A+B+C。在此,最好于骨材压送机2装备空气室(未图标),经由该空气室来供给前述各空气为佳。

接着,在上述(3)之操作中,一旦为了提高上釜11a内之压力而从空气压缩机3开始对上釜11a输送压缩空气时,由于接续于前述下釜11b之加压管25与接续于上釜11a之加压管16是连通的,因此若加压管25未设置前述止回阀时,下釜11b内之压力B将大于上釜11a内之压力A,使得下釜11b内之压缩空气经过加压管25,16流到上釜11a内,导致下釜11b内压力降低,这会牵扯到从下釜11b搬出之骨材1之吐出量减少、骨材1之输送力降低、及形成之砂浆或混凝土之品质不均匀。不过,如上述地在接续于前述下釜11b之加压管25上设置前述止回阀以抑制从前述空气压缩机3送到下釜11b之压缩空气之压力(流量)之变动,则可防止下釜11b内之压缩空气流到上釜11a,藉此,可充分保持前述骨材1之输送力,作到安定之连续输送,又,藉这种结构,也可防止前述输送管8内发生堵塞或脉冲,防止所形成之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品质不均匀。

又,为了达成骨材1更均匀之输送,前述连通口14之开口面积(开口总面积)宜尽可能缩小,搅拌桨27之桨29之片数增多。

又,前述骨材压送机2中,由于前述连通口14之开口面积大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面积(内截面积),因此为了使该开口面积变小而设置前述闭塞体35,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其结构亦可为使前述连通口14本身缩小,其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更详而言之是流路面积(内截面积)之1/4流路面积(内截面积)。

又,前述连通口14之数目并不限定于1个,亦可为多数。这时,其结构只要为连通口14,14…之开口之总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更详而言之是流路面积(内截面积)之1/4流路面积(内截面积)程度者即可,若前述总面积过大时,只要藉前述闭塞体35使多数连通口14,14…当中之局部闭塞即可。

又,前述闭塞体35并不限定于如上述之中央设有圆形贯通孔35a之板状构件,例如,亦可藉由不具前述贯通孔35a之一般板状构件来构成前述闭塞体35,并如第5(B)图所示地,将该闭塞体35配置成使前述连通口14局部闭塞。当然,亦可利用多数个具有上述结构之闭塞体35使前述连通口14局部闭塞。

前述输送管8具有例如:由多数个具有可挠性之20m软管连结而成之连结软管部8a、设于该连结软管部8a下游侧之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及设于该水泥浆导入部9下游侧且用以吐出业已在水泥浆导入部9混合之骨材1及水泥浆6之喷嘴部39。

又,前述输送管8可使用例如一般的砂浆或混凝土喷涂用软管。又,前述输送管8之从水泥浆导入部9到喷嘴部39之距离,必须是可使骨材1与水泥浆6充分混合之长度,例如构成为1~20m(又以约3~10m为佳)。

前述连结软管部8a可构成为例如长度100m,亦可在平坦地为水平距离70m、斜面为垂直高度200m·水平距离400m。

接着,前述输送管8之结构是(连结软管部8a)在比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更下游侧部分之内径大于上游侧部分之内径(参考第6(A)图)。例如,可使前述输送管8(连结软管部8a)之上游侧部分之内径为42mm,下游侧部分之内径为50mm,亦可使前述输送管8(连结软管部8a)之上游侧部分之内径为38mm,下游侧部分之内径为42mm。

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系形成为内径例如1~3cm,而下游部分为两股。又,其下游部不一定要分为两股,若担心水泥浆(砂浆)6之硬化(例如在高温时、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则以不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9之下游部分为两股为佳。

第6(A)及(B)图系概略显示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之结构之纵截面图及说明图。

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系用以在流经前述输送管8内之骨材1中混合流经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内之水泥浆6者,其系配置为插入前述连结软管部8a中途之状态,且几乎成筒状。又,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由例如铝等金属形成。

更详细来说,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上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又,如第6(A)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之水泥浆导入部9乃是整体形成为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

又,如第6(A)图所示,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系以使骨材1之流动方向与水泥浆6之流动方向在纵截面形成锐角(例如10~40度、又以15~30度为佳)来接续于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之锥形部分9a,接着,更如第6(B)图所示,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以相对于前述锥形部分9a形成角度来接续于前述锥形部分9a,以使流入前述输送管8内之水泥浆6可沿着输送管8之内壁形成螺旋。

在此,在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中,藉由混合水泥浆6及骨材1而形成砂浆M(或混凝土),该砂浆M宜为利用水泥4,骨材(砂)1,水5、及适当混合剂而具有例如水泥4∶骨材(砂)1∶水5=1∶4∶0.45~0.6之重量混合比者。混凝土之情况则可将上述砂之局部更换为适当碎石。

又,上述水泥浆导入部9并不限定为全体形成为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者,亦可为局部具有前述锥形部分9a者。例如,可如第7图所示,具有从上游侧起依序为前述锥形部分9a、及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小之逆锥形部分9b。

又,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之内面若以耐磨损性橡胶或合成树脂加衬,在减轻骨材1造成的磨损上很有利。

第8图是概略地显示前述喷嘴部39之结构之说明图。

前述喷嘴部39从上游侧起依序具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扩大部分39a、及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小之收缩部分39b,该收缩部分39b之下游端内径系构成为与前述输送管8之内径相等或稍大。藉此,可得到下述效果,亦即,作为砂浆M材料之骨材1与水泥浆6之混合物在输送中分离之沉积部分40难以在喷嘴部39内再次与前述混合物混合,该被分离出之前述沉积部分40可从喷嘴部39之吐出口落下而分离。

接着,说明以上述结构形成之喷涂装置D实施之砂浆混凝土之敷设方法。

前述砂浆混凝土之敷设方法,可藉由驱动前述骨材压送机2、空气压缩机3、及压送用泵7以使前述输送管8之前述喷嘴部39移动到适当位置来实施。

亦即,藉由驱动前述骨材压送机2及空气压缩机3,前述骨材1即与高压空气一起送到输送管8内,再到达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内。

另一方面,藉由驱动前述压送用泵7,前述水泥浆6被送到水泥浆送出管10内,再到达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

接着,前述水泥浆6与骨材1一面相互混合一面从水泥浆导入部9朝更下游侧,最后骨材1各粒可由水泥浆6充分包覆,前述骨材1与水泥浆6即可平滑均匀地成为均匀混合之状态。

如上所述,水泥浆6及骨材1以适当比例混合而形成前述砂浆M(或混凝土),所形成之砂浆M(或混凝土)从水泥浆导入部9之下游侧之前述喷嘴部39吐出到砂浆(或混凝土)之敷设位置。

藉该由上述结构形成之喷涂装置D,即使是长距离输送,仍可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砂浆或混凝土喷涂施工。

亦即,上述喷涂装置D中,用以压送骨材1之骨材压送机2中,在前述连通口14之下侧配置闭塞体35,且使连通口14之开口面积小于前述输送管8内之流路面积(内截面积),更详而言之是流路面积(内截面积)之1/4流路面积(内截面积),藉此结构,可将份量低于前述输送管8之输送力界限之骨材1从下釜11b以定量流到送出部15,而可避免如传统般有超过前述输送管8之输送力界限之大量骨材1一次流入输送管8内,故可确实防止输送管8内发生堵塞或产生脉冲。

又,前述连通口14下方配置有用以将连通口14局部闭塞之闭塞体35,藉此在闭塞体35上方形成了前述骨材1可滞留之滞留部分,因此,下釜11b内之骨材1导入连通口14之动作并不是伴随前述搅拌桨27之旋转而有间歇性的,即使因搅拌桨27导致骨材1导入连通口14不进行时,滞留在前述滞留部分之骨材1仍可继续流到送出部15,因此可提高骨材1之输送连续性,在防止输送管8内之堵塞或骨材1之脉冲上非常有效。

又,藉由在前述加压管25设置止回阀,一旦为了提高上釜11a内之压力而从空气压缩机3开始对上釜11a输送压缩空气时,可防止下釜11b内之压缩空气流到上釜11a,藉此,可充分保持前述骨材1之输送力,作到安定之连续输送,又,藉这种结构,也可防止前述输送管8内发生堵塞或脉冲,防止所形成之砂浆或混凝土产生品质不均匀。

又,前述输送管8(连结软管部8a)之结构系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更下游侧之部分之内径大于上游侧部分之内径,藉此可得到以下效果。

亦即,在前述输送管8之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更下游侧部分之内径与上游侧部分之内径相等之传统喷涂装置中,在水泥浆导入部9内于流过输送管8之输送物之骨材1中导入水泥浆6后,流经输送管8内之输送物立即成为骨材1与水泥浆6之混合物,输送物体积与重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下游侧之输送物之输送速度降低,受到该输送物之输送停滞的影响,在输送管8上之水泥浆导入部9之上游侧,输送物(骨材1)之输送速度也跟着降低,伴随该输送速度降低而产生了闭塞。

又,因上述水泥浆6之导入使得输送管8之输送物量增加成过多之状态时,来自空气压缩机3且用以使前述骨材1及水泥浆6流到下游侧之压缩空气将变得没有信道,输送管8内因前述输送物(亦即骨材1及水泥浆6)而闭塞。

不过,具有上述构成之喷涂装置D中,使前述输送管8下游侧部分之内径大于位在前述输送管8上之水泥浆导入部9,藉此,可确保来自前述空气压缩机3之压缩空气之信道,又,可防止通过输送管8内之输送物之输送速度降低,因此可确实防止前述骨材1及水泥浆6造成输送管8内闭塞,而可进行顺利之喷涂施工。

又,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上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而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系以使骨材1之流动方向与水泥浆6之流动方向在纵截面形成锐角来接续于前述水泥浆导入部9之锥形部分9a,更,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以相对于前述锥形部分9a形成角度来接续于前述锥形部分9a,以使流入前述输送管8内之水泥浆6可沿着输送管8之内壁形成螺旋,如此可得到以下效果。

亦即,传统喷涂装置系前述输送管8之水泥浆导入部9上未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且水泥浆导入部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形成口径一致之圆筒状,这种传统喷涂装置中,在输送管内输送之骨材容易碰撞不是锥形而是圆筒型之前述水泥浆导入部,因此,水泥浆导入部之磨损激烈,难以实现长时间连续输送。

又,上述传统之喷涂装置中,从水泥浆导入部吐出之水泥浆形成帘幕状,该水泥浆之帘幕成为流经输送管内以输送骨材之前述压缩空气之阻力,结果,导致前述压缩空气之输送力降低,在输送管内产生闭塞。

于是,为了使导入该水泥浆导入部内之水泥浆不形成帘幕状,因此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以与水泥浆导入部形成锐角般接续于其上,且相对于骨材之输送方向使水泥浆之导入方向所形成之角度变小,推测藉此可使水泥浆沿着水泥浆导入部之内壁而导入,不过这时,由于前述水泥浆导入部并非锥形而是圆筒状,因此该水泥浆导入部上形成之用以导入来自水泥浆送出管之水泥浆之开口面积变大,使流经输送管内之压缩空气容易从该开口进入,恐怕会对水泥浆之导入造成障碍。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之喷涂装置D中,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且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接续于该锥形部分9a,因此在输送管内输送之骨材1不容易直接碰撞,可减轻水泥浆导入部9之磨损,而可实现长时间连续输送。

又,具有上述结构之喷涂装置D中,形成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锥形部分9a,而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系以使骨材1之流动方向与水泥浆6之流动方向在纵截面形成锐角(例如10~40度、又以15~30度为佳)来接续于该锥形部分9a,更,使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之各下游部以相对于前述锥形部分9a形成角度来接续,以使流入前述输送管8内之水泥浆6可沿着输送管8之内壁形成螺旋,如此,水泥浆6可沿着水泥浆导入部9之内壁而导入,不会形成帘幕状,故用以输送骨材而流经输送管8内之前述压缩空气几乎没有阻力,因此可防止前述压缩空气之输送力降低、在输送管内产生闭塞。

又,将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以相对于水泥浆导入部9形成锐角来接续,且相对于骨材之输送方向使水泥浆6之导入方向所形成之角度变小,且使前述水泥浆送出管10接续之部分作成锥形部分9a,藉此可使该水泥浆导入部9(锥形部分9a)上形成之用以导入来自水泥浆送出管10之水泥浆6之开口面积变得比传统的小,而达到防止流经输送管内之压缩空气从该开口进入,并顺利地进行水泥浆6之导入。

又,前述喷嘴部39从上游侧起依序设有: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大之扩大部分39a、及越接近下游侧内径越小之收缩部分39b,该收缩部分39b之下游端内径系构成为与前述输送管8之内径相等或稍大。藉该结构可得到以下效果。

亦即,前述喷嘴部39之前端部口径缩小到小于输送管8内径之传统喷涂装置中,前述喷嘴部39之前端部之收缩成为在输送管8内输送之喷涂材料(骨材1及水泥浆6)之阻碍,导致压缩空气减势,输送中之骨材1在输送管8内堵塞。又,在即将喷涂前之输送管8内,好不容易从前述喷涂材料分离之沉积部分40会再度混合于喷涂材料中,而不易利用品质佳之砂浆或混凝土进行施工。

而具有上述结构之喷涂装置D中,由于前述喷嘴部39之前端部口径与输送管8之内径相等或稍大,因此不构成在输送管8内输送之喷涂材料(骨材1及水泥浆6)之阻碍,压缩空气也不减势,可防止输送中之骨材1在输送管8内堵塞。又,由于喷涂材料之流速不会非必要上升,不仅可得到一定程度之喷涂材料之整流效果,且如第8图所示,在即将喷涂前之输送管8内,业已从该喷涂材料分离之沉积部分40可保持分离状态并从喷嘴部39之前端排出,因此可进行利用品质佳之砂浆或混凝土之施工。

利用上述结构之喷涂装置D,即使在险峻之山沟部之山顶附近等机械携入受到限制的地点,这种因传统施工极为困难而不得不搁置之地点,也可利用高品质之砂浆或混凝土进行保护。

接着,例如在要对有坍方之虞之斜坡(斜面)以绿化进行景观保护时,可采用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喷涂砂浆或混凝土以形成格子状护坡,同时将植生基材喷涂于该护坡内以达到斜坡之绿化保护这个方法。以下,说明这个方法之具体例。

第9图是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进行喷涂护坡工法之一例之说明图。

该实施例之喷涂护坡工法中,首先第一步骤(网状体设置工程)系在绿化保护对象之斜面N上,载置例如菱形或龟壳形等网状体41,且以适当间隔于斜面N上安置辅助锚42,将该网状体41固定于斜面N。又,前述网状体41由例如直径0.8~1.6mm之钢丝构成,网眼边长2~6cm。

接着,第二步骤(模架设置步骤)系在网状体41上,在至少纵方向(与斜面N之等高线垂直之方向)或横方向(与斜面N之等高线平行之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由钢筋(其它例如钢丝索等亦可)构成之多数线材43,宜设置为格子状,并在该线材43之宽度方向设置用以形成护坡用之模架44,且提高线材43,使之以模架44保持住。

在此,形成护坡用之模架44可保持住该线材43,其系例如高度为15~20cm、宽度30~35cm、长度30~60cm,由熔接形成之钢线组合构造。具体来说,系如第10图所示,由一对呈现半圆形之模板构件45、使该一对模板构件45一体化之两根连结构件46、及跨于该两根连结构件46之线材保持构件47所形成。

接着,模架44系跨于线材43而设置,且将线材43抬举到线材保持构件47侧,并将之藉编号铁丝b等绑束于线材保持构件47,使线材43可保持于斜面N上之预定高度之位置。

接着,第三步骤系以由配置为格子状之线材43所包围之部位作为植生域,于该部位之网状体41上配置养护片48。之后,第四步骤(喷涂步骤)系利用喷涂装置D,以护坡形成用模架44为喷涂宽度及喷涂高度之标准,喷涂砂浆M或混凝土并使格子状之线材43及护坡形成用模架44埋没,如此在斜面N上形成以砂浆M或混凝土之堆积所构成之护坡49。

最后,第五步骤系在砂浆M或混凝土之预定养护后取下养护片48,将植生基材50客土于上述植生域。

由上述构成所形成之喷涂护坡工法中,可在险峻之山沟部之山顶附近等藉以往之喷涂装置难以或甚且不可能进行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施工之斜面N上,将砂浆M或混凝土喷涂施工而形成护坡49,藉该护坡49可防止其崩坏,且,在护坡49形成后,可早期达成藉植物之景观保全、及斜面N之自然状态之复原。

又,例如在陡坡上部有恐怕会崩落之岩盘,且若欲进行除去反而更危险之情况时,为了防止该岩盘崩落,可采行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输送砂浆M等并将之充填于岩盘之龟裂部以期岩盘可接合之方法。以下说明这种方法之具体例。

第11(A)~(C)图系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之岩盘接着工事之一例之构成。

该实施例之岩盘接着工法,首先,第一步骤系岩盘G全体有崩落之危险性时,于该基部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充填砂浆M等使之安定。

接着,如第11(A)图所示,第二步骤(清扫步骤)系以高压喷涂空气或水,以进行接着面(企图以砂浆M等接着之面)之清扫。藉此,除去存在于接着面之土砂或苔藓。

接着,如第11(B)图所示,第三步骤(充填步骤)系在岩盘G、岩块之龟裂部51之例如开口部附近适当填入填料52。进行该步骤之目的是用以形成相当于堤防之物以防止下一步骤(第四步骤)之砂浆M等从龟裂部51流出,填料52可使用任何与砂浆M等附着性良好者。若利用相同素材之砂浆M进行充填,在经济性及附着性方面很适当。又,下一步骤(第四步骤)中,若无砂浆M从龟裂部51流出等之虞,则亦可省略该第三步骤。

最后,如第11(C)图所示,第四步骤(注入步骤)系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将砂浆M或混凝土流入前述龟裂部51。该步骤中所使用之砂浆M或混凝土必须充填到龟列细部,因此可适当调整混合量以提高流动性。

藉由上述构成所形成之岩盘接着工法,对于险峻山沟部之山顶附近等以往之喷涂装置无法输送砂浆或混凝土之所在、或施工时必须将喷涂装置设置于不稳定之山腹之斜面N以对位于该处之有落石之虞之巨岩、岩盘G、岩块时,可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长距离输送砂浆M或混凝土,使前述巨岩、岩盘G、岩块之龟裂部51以砂浆M或混凝土接着、充填,藉此使斜面N全体安定化。

又,本发明之喷涂装置D,亦可适用在山沟部之挡土墙工事,例如特开平6-294139号公报等公报中所示之挡土墙工法。挡土墙工法之情况基本上系在挖土或填土斜坡、及与斜坡间保持间隔而设之挡土墙面成形板(模板)之间,灌设砂浆M或混凝土以构筑挡土墙。

又,本发明之喷涂装置D,亦可适用在山谷部以防砂等为目的之堰堤或防砂坝之建筑工事,例如特开平10-266168号等公报中所记载之工法。堰堤或防砂坝之建筑工法之情况,基本上系在立设于堰体表面及里面之堰体面成形板(模板:前述公报则为砂袋)间,灌设砂浆M或混凝土,以建筑堰体。

这时,即使不将喷涂装置D搬运到接近堰体建筑所在,仍可将砂浆M或混凝土材料长距离输送并进行打设,且可建筑高品质之堰体。

第12图是概略地显示利用上述喷涂装置D之隧道形成工事之一例之结构说明图。

藉本发明之喷涂装置,即使在这种隧道形成工事中,也可发挥优越性。详细来说,隧道工事之主要步骤可分为:

(1)在挖削岩床53之同时将挖削出之土砂运送到隧道外之步骤(以下称步骤1),

(2)将混凝土54喷涂于岩床挖削面55之步骤(以下称步骤2),

(3)将锁栓56安置于岩床53且使其在隧道截面呈放射线状之步骤(以下称步骤3),

(4)在步骤2中所形成之混凝土面54设置防水片(未图标)等实施防水处理步骤(以下称步骤4),

(5)利用隧道用模板(求心器)敷设混凝土57之步骤(以下称步骤5)。

接着,前述步骤1称为挖削工、工程2、3称为支撑工(支撑保持以使业已挖掘之岩床不至崩坏之步骤)、步骤4、5称为衬砌工(包覆前述支撑工进行补强之步骤),在隧道形成工事中,系一面依序重复这些工程一面形成隧道。

在此,步骤2及5中,系利用混凝土54,57,以往是将混凝土以搅拌车运送到施工地点后喷涂,而在尚未完全自立且狭小之隧道内,搅拌车之行驶极其困难且危险,故搬运时间拉长导致施工性低劣。但是,利用可长距离输送混凝土之本发明喷涂装置D,即可在安全且作业空间宽广之隧道外部设置设备,同时只需使处理容易之橡胶软管从设备延伸到施工所在地,即可进行如往常之喷涂,且可得到高品质之混凝土喷涂,故可有助于隧道形成工事之安全性及施工性之提升。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将份量在输送管之输送力界限以下之骨材从釜以定量流到送出部,确实防止输送管内发生堵塞或产生脉冲,故即使是长距离输送,仍可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砂浆或混凝土之喷涂施工,即使在险峻之山沟部之山顶附近等机械携入受到限制的地点,也可输送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喷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