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

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设置在动力传动单元内位于一校平单元和一馈送单元之间的两电机中的一个的动力通过罩壳、惰转轴和转动突缘传输到馈送单元的馈送箱。罩壳固定安装在一对旋转凸缘之间,它们分别可转动地偶联于一对中心突缘。馈送箱又通过穿过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的金属丝导向管连接于校平单元以使馈送箱和校平单元一起转动。另一电机的动力通过第一中心齿轮、接纳在罩壳的齿轮室内的多个惰转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传输到馈送单元的多个馈送辊子。动力传动单元的该简化的结构能降低制造成本和操作噪音,同时达到装置有效操作的效果,并能通过缩短校平单元和馈送单元之间的距离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再者,利用齿轮室进行独立的加油操作能便于装置的维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799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明浩;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91359.X

  • 发明设计人 金明浩;

    申请日2006-06-15

  • 分类号B21F1/02(20060101);B21F23/00(20060101);F16H1/28(20060101);

  • 代理机构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洪

  •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0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1F35/00 授权公告日:20081022 终止日期:20190615 申请日:200606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0-22

    授权

    授权

  • 2007-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2-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各种金属丝产品的装置,具体来说,涉及这样一种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它能够达到有效的润滑并能简化一动力传动单元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一用于形成弹簧或各种金属丝产品的形成装置包括一材料供应单元、校平单元(leveling unit)、动力传动单元、馈送单元以及成形单元。在这几种单元中,馈送单元包括一连接到动力传动单元中的第一电机上的馈送箱,而多个馈送辊子布置在该馈送箱内并通过馈送箱的一开口暴露到外面,又通过动力传动单元的一斜齿轮连接到一第二电机上。利用该结构,多个辊子执行一金属丝馈送操作的同时通过动力传动单元的第二电机产生转动,而馈送箱使一金属丝转动的同时通过动力传动单元的第一电机连同校平单元一起产生转动,这样,允许金属丝形成各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长度的金属丝产品,同时,通过以下的成形单元。

在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中,重要的是:校平单元和馈送单元的馈送箱彼此分离并使动力传动单元插在它两之间,校平单元和馈送箱彼此以相同的每分钟转数旋转,以便防止馈送的金属丝发生不希望的扭曲或变形。当动力只给予馈送单元的馈送辊子而不施加到馈送箱时,馈送辊子转动而执行一正常的金属丝馈送操作而没有干扰。然而,当动力输送到馈送箱而不施加到馈送辊子时,通过馈送箱的开口与动力传动单元的斜齿轮啮合的馈送辊子连同馈送箱一起转动。在此情形中,由于动力传动单元的斜齿轮保持静止,所以馈送辊子必然执行一不完全转动的操作,导致一不希望的金属丝馈送操作。因此,在馈送箱转动过程中,一对应于馈送箱的力的合适的转动力必须施加到动力传动单元的斜齿轮上,以补偿馈送箱的转动力。只有这样的补偿操作,馈送滚轮才能保持一静止的状态而不管馈送箱是否转动,这样,阻止不希望的金属丝馈送操作,因此,能够实施正常的金属丝产品成形操作。

满足上述效果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一实例已被揭示在注册号为206286的韩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该专利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供。

图7示出以上韩国实用新型专利206286中所揭示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一动力传动单元54插入在一校平单元50和一馈送单元52之间。该动力传动单元54包括一右中心齿轮56、辅助中心齿轮58以及左中心齿轮60,它们顺序地彼此连接并保持独立转动的方式,它们适于将校平单元50连接到一金属丝馈送线上。这里,术语“右”和“左”指的是附图的右和左侧。再者,两个下和上驱动轴66和68围绕右中心齿轮56布置,以使各驱动轴通过同步轮62或64连接到一相关的电机上。具体来说,下驱动轴66通过一惰转齿轮连接于右中心齿轮56,同时,通过一惰转齿轮连接到一转动突缘72上。这里,由于转动突缘72连接在馈送单元52的馈送箱70上,所以,校平单元50和馈送箱70通过连接到驱动轴66上的同一轴能够转动。另一方面,上驱动轴68通过一惰转齿轮连接于辅助中心齿轮58,而辅助中心齿轮58又通过一围绕辅助中心齿轮58定位的惰转轴74的惰转齿轮与左中心齿轮60啮合。由此,上驱动轴68通过左中心齿轮60的斜齿轮76将动力传输到馈送辊子78。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中,尽管存在这样的情形:校平单元50和馈送箱70彼此必须以相同的每分钟转数转动,以防止金属丝发生扭曲,但校平单元50和馈送箱70彼此分离。因此,传统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具有的问题在于其总体结构复杂,因为需要通过不同的路线传输一个电机的动力,并因为利用若干个零件,诸如驱动轴68、辅助中心齿轮58、惰转轴74等,将另一电机的动力传输到馈送辊子78。这样一复杂结构具有好多问题,例如,制造成本过高,严重的操作噪音以及效率低下的操作和因摩擦阻力增加而引起的频繁的故障等。

此外,在上述传统的结构中,校平单元50和馈送单元52之间的距离相当大,它等于动力传动单元54的辅助中心齿轮58的长度,该距离会降低产品加工精度,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再者,由于连接右和左中心齿轮56和60的几个齿轮暴露在外面,只好使用油脂作为形成装置的润滑油。然而,需要定期注入油脂是麻烦的,因此,它具有诸如加油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装置维护难度提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它具有如下的几个优点:降低制造成本和操作噪音,同时,以其简化的总体结构实现有效的操作;以减小校平单元和馈送单元之间的距离而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以及,减少因注入润滑油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动力,同时,利用一齿轮箱借助于一独立的加油操作便于装置的维护保养。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可通过提供一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得以实现,其中:两个电机中的一第一电机的动力通过一罩壳、惰转轴以及转动突缘传输到一馈送单元的一馈送箱(feeeding box),设置有一同步轮(timing pulley)的该罩壳安装在一对旋转凸缘(spinner flange)之间,这两旋转凸缘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到一对中心突缘上,馈送箱又通过一穿透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的金属丝导向管一体地连接于一校平单元,以允许馈送箱和该校平单元一起转动;以及,通过一同步轮连接到第一中心齿轮的一第二电机的动力通过接纳在罩壳的一齿轮箱内的多个惰转齿轮传输到多个馈送辊子上,以便能独立地进行加油操作,以及,第二电机的动力还传输到第二中心齿轮。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其它的优点,在诸附图中:

图1是一截面图,它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的结构;

图2是一放大的截面图,它示出图1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重要部分的结构;

图3是图2重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1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一截面图,它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的结构;

图6是图5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以及

图7是一截面图,它示出一传统的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一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包括:一适于拉直被馈送的金属丝的校平单元A;一位于该校平单元A的一侧并适于传输两个电机2和4的动力的动力传动单元B;一位于与校平单元A相对的该动力传动单元B的一侧并适于馈送和转动被拉直的金属丝的馈送单元C;以及,一位于与动力传动单元B相对的该馈送单元C的一侧并适于利用工具以及弯曲旋转器(bending spinner)等将金属丝形成需要形状的成形单元D,

在上述结构中,除了动力传动单元B之外,校平单元A、馈送单元C以及成形单元D具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具体来说,校平单元A包括多个水平的加工辊子6和垂直的加工辊子8,它们具有一锯齿形结构并用来拉直通过其中的金属丝。馈送单元C包括:一馈送箱10,该馈送箱适于借助于动力传动单元B中的一第一个电机2的动力连同校平单元A一起转动,以便执行一金属丝转动操作;以及,多个馈送辊子12,它们沿着馈送箱10的一内壁表面平行地布置同时利用其间的诸惰转齿轮彼此接合诸馈送辊子12借助于动力传动单元B的一第二电机4的动力转动,以便执行一金属丝馈送操作。成形单元B包括多个工具、弯曲旋转器等,它们通过馈送箱10的出口与馈送单元C合作用来执行输出金属丝的形成操作。

图2是一放大的截面图,它示出图1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的重要部分(具体来说,即动力传动单元)的结构。如图2所示,插入在校平单元A和馈送单元C之间的动力传动单元B包括:固定地安装在一框架上的右和左中心突缘14和16、分别可转动地偶联到右和左中心突缘14和16上的右和左旋转凸缘18和20,以及一固定地安装在右和左旋转器18和20之间的罩壳24。罩壳24内部形成有一齿轮室22,并在外面设置有一同步轮,该同步轮借助于一同步皮带连接于第一电机2(见图4)。这里,术语“右”和“左”的指示基于附图的右和左侧而言。

罩壳24通过左旋转凸缘20齿轮地连接到一惰转轴26,该惰转轴26又齿轮地连接于一转动突缘28,该突缘28固定地连接于馈送箱10。馈送箱10借助于一金属丝导向管34一体地连接于校平单元A,该导向管34穿过右和左中心齿轮30和32。因此,校平单元A和馈送箱10通过第一电机2一起转动。

第二电机4连接到具有一同步轮35的右中心齿轮30,而右中心齿轮30又通过布置在罩壳24的齿轮室22内的惰转齿轮36,36’,38和38’连接到左中心齿轮32。再者,左中心齿轮32借助于一斜齿轮40与最右面的一个馈送辊子12接合,以允许将电机4的动力传输到馈送辊子12。

图3是图2的重要部分,具体说即设置在动力传动单元内的罩壳的齿轮室)的横截面图。如图3所示,齿轮室22形成在右和左旋转凸缘18和20之间的罩壳24内,并接纳了右和左中心齿轮30和32的连接部分。右中心齿轮30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一小齿轮42,而左中心齿轮32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一大齿轮44。连接在右和左旋转凸缘18和20之间的惰转齿轮36,36’,38和38’的尺寸彼此不同并彼此啮合。具体来说,两个大惰转齿轮36和36’与右中心齿轮30的小齿轮42啮合,而两个小惰转齿轮38和38’与左中心齿轮32的大齿轮44啮合,以实现动力从右中心齿轮30到左中心齿轮32的传输。

图5和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的结构。如图5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一个电机的动力传输到馈送箱和校平单元,一齿轮46形成在第一电机2’的转动轴上以便与一惰转轴26’的齿轮啮合。惰转轴26’又通过齿轮与一旋转凸缘20’和转动突缘28’啮合,以便传输动力。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如果罩壳24由连接在其上的第一电机2转动,则通过齿轮连接到左旋转凸缘20上的惰转轴26转动,同时通过齿轮连接到惰转轴26的转动突缘28也转动。由此,连接到转动突缘28的馈送箱10转动,同时借助于穿过中心齿轮30和32的金属丝导向管34而连接到馈送箱10的校平单元A转动,以对馈送的金属丝执行一转动操作。

具体来说,由于校平单元A和馈送单元C的馈送箱10利用穿过中心齿轮30和32的金属丝导向管34而彼此一体地连接,所以,当馈送箱10被第一电机2转动时,校平单元A和馈送箱10彼此以相同的转速转动。这就确保了一正常的金属丝馈送操作而没有造成馈送金属丝扭曲或绞结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右中心齿轮30由连接在其上的第二电机4转动,则通过布置在齿轮室22内的惰转齿轮36,36’38和38’连接到右中心齿轮30上的左中心齿轮32转动,与此同时,借助于接合到其中一个馈送辊子上的斜齿轮40而连接到左中心齿轮32的馈送辊子12也转动,以执行一金属丝馈送操作。

在此情形中,尽管将第一电机2的动力传输到馈送箱10的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将同步轮设置在罩壳24的外表面处,以便利用一同步皮带将第一电机2连接于罩壳24,但从图5和6中可以理解到:齿轮46可设置在电机2’的转动轴上以便与惰转轴26’接合,从而实现动力的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出色的结构中,当馈送箱10由第一电机2转动时,不管馈送箱10是否转动,适于连同馈送箱10一起转动的馈送辊子12可保持在一静止的状态。这是因为左中心齿轮32的斜齿轮40转动,以在由第二电机4将一合适的转动力施加到中心齿轮30和32上时来补偿馈送箱10的转动。其结果,金属丝的馈送可在馈送箱10转动过程中停止。

在本发明的另一出色的结构中,连接到第一电机2的罩壳24可转动地设置在与第二电机4连接的右和左中心齿轮30和32上,而右和左中心齿轮30和32以独立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利用接纳在齿轮室22内的惰转齿轮36、36’、38和38’连同中心齿轮30和32的连接部分实现动力的传输。利用该结构,可减少动力传动单元B的零件数量,实现动力传动单元B总体结构的简化。再者,借助于动力传动单元B的长度的减小,可缩短校平单元A和馈送单元C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还有另一卓越的结构中,彼此连接右和左中心齿轮30和32的惰转齿轮36、36’、38和38’安装在圆筒形罩壳24的齿轮室22内。因此,当液态的润滑油注入到齿轮室22内时可执行一独立的加油操作。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明白,本发明提供了一用来形成金属丝产品的装置,其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首先,根据本发明,两个电机之一的动力通过一罩壳、惰转轴和转动突缘传输到一馈送箱,还通过一金属丝导向管传输到一连接于馈送箱的校平单元,这样,可一起转动馈送箱和校平单元。另一方面,另一电机的动力通过多个接纳在罩壳的齿轮室内的惰转齿轮从第一中心齿轮传输到第二中心齿轮,这样,可转动多个馈送辊子,其中一个辊子接合第二中心齿轮的斜齿轮。动力传动单元的该简化的结构能降低制造成本和操作噪音,同时可达到装置有效操作的效果。

第二,借助于缩短校平单元和馈送单元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金属丝产品形成装置可实现产品加工精度的提高。

第三,由于将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和多个惰转齿轮安装在齿轮室内,由此,使用液态的润滑油可完成独立的加油操作,使能减小装置维护保养所需要的劳动力成本和时间。由于有了细心的维护保养,这还具有避免缩短装置寿命的功效。

尽管为了阐述的目的本发明揭示了若干优选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由附后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