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程序、图像显示方法、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程序、图像显示方法、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摘要

当操作输入部(1)通过缩略图像等指定要比较的图像时,摄影信息抽取部(5)从图像存储器(4)内存储的该图像的图像文件中抽取摄像信息,其包括拍摄该图像的摄像装置的CCD的尺寸和像素数、到被摄体的距离、摄像镜头的焦点距离等。另外,尺寸调整处理部(6)根据所述摄影信息和从显示设定部(2)中得到的显示器(8a、8b)的分辨率等显示信息,对要比较的图像的至少一个自动地进行放大或者缩小,使包含于作为比较对象的多个图像中的同一被摄体的显示尺寸大致相同。显示部(7)将尺寸调整后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8a、8b)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462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25345.7

  • 发明设计人 和田利昭;西山裕人;

    申请日2004-08-31

  • 分类号G09G5/3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纶伟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4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9G5/36 授权公告日:20090506 终止日期:20180831 申请日:200408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5-06

    授权

    授权

  • 2006-1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比较显示多个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程序、图像显示方法、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近年来的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在主页上刊登图像的需求增加,可以轻松拍摄数字静态图像的数字照相机正在广泛普及。不限于这种个人用途领域,即使在报道写真和广告写真等专业用途的领域中,也能因为如下等情况构筑数字照相机稳固的地位,即:不需要显影而通过通信将图像发送给报社等、或开发像素数较多的摄像元件来拍摄不劣于银盐照片的高精细的图像;能够容易地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数字加工。

个人用户把利用这种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图像例如选择用于明信片、或者专业摄影师把这种图像选择刊登于杂志等上时,与对利用银盐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或胶片进行的作业相同,需要进行排列多个图像来对它们进行比较的作业。

作为进行这种比较的技术的一例,在日本特开平11-4533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图像的比较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根据对应多个图像的多组图像数据,在显示器装置上显示所述多个图像;把所述多个图像中的任一个选择为基准图像;对所述基准图像设定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用的处理参数;对于所述基准图像,根据所述处理参数执行所述规定的图像处理,使所述显示器装置显示所述规定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对于所述多个图像中的去除了所述基准图像的图像,根据所述处理参数执行所述规定的图像处理,使所述显示器装置显示所述规定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

这样,使并列显示的多个图像连动地进行放大/缩小、移动、区域切取、旋转等处理,由此提高在处理的同时比较所选择的多个图像时的作业效率。

但是,如所述日本特开平11-45334号公报所述,仅通过使多个图像连动地进行放大/缩小、或者移动的处理,有时不容易对各图像之间进行比较。即,在比较时,存在构成图像的像素数(分辨率)不同,在纵向位置还是在横向位置进行拍摄不同,或者拍摄时的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倍率不同这样的各种图像混杂的情况,在仅对这样不同种类的各图像之间进行排列显示的状态下,通常主要被摄体的显示尺寸不同。因此,即使连动地例如对这样的各图像进行放大,由于在主要被摄体的尺寸不同的状态下进行放大,所以不能说仅通过连动就可以容易地进行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对多个图像彼此进行良好的比较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程序、图像显示方法、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是图像显示装置,根据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摄影装置进行拍摄所得的多个图像数据,使多个图像以能够相互比较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包括:图像选择部,其用于对所述多个图像数据进行选择来作为显示对象;图像几何调整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图像选择部所选择的图像数据,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进行几何学调整;以及显示部,其将通过所述图像几何调整部进行了几何学调整的多个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此外,本发明是图像显示程序,用于根据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摄影装置进行拍摄所得的多个图像数据,使多个图像以能够相互比较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其用于:对所述多个图像数据进行选择来作为显示对象;根据所述选择的图像数据,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进行几何学调整;将进行了所述几何学调整的多个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此外,本发明是图像显示方法,用于根据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摄影装置进行拍摄所得的多个图像数据,使多个图像以能够相互比较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其用于:对所述多个图像数据进行选择来作为显示对象;根据所述选择的图像数据,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进行几何学调整;将进行了所述几何学调整的多个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此外,本发明是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该图像显示程序用于:根据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摄影装置拍摄所得的多个图像数据,使多个图像以能够相互比较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其还用于,对所述多个图像数据进行选择来作为显示对象;根据所述选择的图像数据,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进行几何学调整;将进行了所述几何学调整的多个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被摄体的尺寸与通过镜头而成像的被摄体像的尺寸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所述实施例1中CCD上的被摄体像的尺寸与像素数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所述实施例1中显示器上的被摄体像的尺寸与像素数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所述实施例1中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所述实施例1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所述实施例1中的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的图。

图7是概要表示所述实施例1中的图像显示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详细表示所述实施例1的图7中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详细表示所述实施例1的图7中的图像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概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图像显示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详细表示所述实施例2的图10中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详细表示所述实施例2的图10中的图像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所述实施例3中的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的图。

图15是用于对所述实施例3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表示所述实施例3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详细表示所述实施例3的图16中的比较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表示所述实施例4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表示所述实施例5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表示所述实施例6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所述实施例6中在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显示的各长方形区域内的4个部分区域的配置的图。

图2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7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是表示所述实施例7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8中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表示所述实施例8中的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用于对被摄体的尺寸与通过镜头而成像的被摄体像的尺寸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用于对CCD上的被摄体像的尺寸与像素数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用于对显示器上的被摄体像的尺寸与像素数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用于使包含在多个图像中的同一被摄体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相同尺寸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如果设摄像装置的镜头LNS的焦点距离为f,从镜头LNS到被摄体OBJ的距离为L,从镜头到被摄体像IMG的距离为1,则根据镜头公式,使这些参数满足数学式1所示的关系。

【数学式1】

>>>1>f>>=>>1>L>>+>>1>l>>>

另外如果设被摄体OBJ的尺寸(长度)为D(cm),被摄体像IMG的尺寸(长度)为x(cm),则在几何学上满足以下的数学式2。

【数学式2】

>>>D>x>>=>>f>>l>->f>>>>

使用所述数学式1,从该数学式2中消去参数1,得到如下的数学式3。

【数学式3】

>>x>=>>f>>L>->f>>>·>D>>

接下来如图2所示,设CCD的一边的长度为s(cm),CCD的该一边方向的像素数为n(pixel),则CCD的每单位长度的像素数为n/s(pixel/cm),因此能够通过如下的数学式4给出与所述被摄体像的长度x(cm)对应的像素数y(pixel)。

【数学式4】

>>y>=>>n>s>>·>x>>

进而如图3所示,设显示器的分辨率为k(pixel/cm),则显示器中的被摄体像的显示中的长度d(cm)在使拍摄时的1像素与显示时的1像素对应地进行显示时,如以下数学式5所示进行表达。

【数学式5】

>>d>=>>y>k>>=>>n>>k>·>s>>>·>>f>>L>->f>>>·>D>>

该数学式5表示长度为D(cm)的被摄体在通过镜头LNS和摄像元件被拍摄并在显示器上显示时的长度d。

以此为基础,考虑根据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摄影装置进行拍摄所得的多个图像数据,将多个图像同时显示在相同或不同的显示装置上,以便能够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这里分别对第1图像的参数添加下标1,对第2图像的参数添加下标2来进行表示。

为了使第1图像的显示中的长度d1(cm)和第2图像的显示中的长度d2(cm)在显示中相等,使第1图像成为R1倍,使第2图像成为R2倍。此时,使长度相等的条件由下面的数学式6表示。

【数学式6】

R2·d2=R1·d1

通过将所述数学式5应用于该数学式6,能够如下面的数学式7所示求出倍率R1与倍率R2的关系式。

【数学式7】

>>>R>2>>=>>>>n>1>>·>>k>2>>·>>s>2>>·>>f>1>>·>>(>>L>2>>->>f>2>>)>>>>>n>2>>·>>k>1>>·>>s>1>>·>>f>2>>·>>(>>L>1>>->>f>1>>)>>>>·>>R>1>>>

如上所述,在该数学式7中添加下标1的参数是第1图像的参数,添加下标2的参数是第2图像的参数。在当通过第1摄像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将其图像在分辨率为k1(pixel/cm)的显示器上以R1倍进行显示时,通过第2摄像装置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将其图像在分辨率为k2(pixel/cm)的显示器上显示的情况下,由该数学式7给出能够以相同大小进行显示的倍率R2。

这样,倍率R1与倍率R2的关系根据以下的摄像信息和显示信息来求出。所述摄像信息实质上包含:拍摄各图像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纵向和/或横向的尺寸s1、s2;该摄像元件的纵向和/或横向的像素数n1、n2;拍摄时的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的焦点距离f1、f2;以及拍摄时的从该镜头到被摄体的距离L1、L2。所述显示信息实质上包含:显示各图像的各显示装置的纵向和/或横向的显示分辨率k1,k2。

另外,特别是当第1图像和第2图像在同一显示装置或具有相同分辨率的不同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时,由于满足k1=k2,所以能够使所述数学式7如下面的数学式8那样进行简化。

【数学式8】

>>>R>2>>=>>>>n>1>>·>>s>2>>·>>f>1>>·>>(>>L>2>>->>f>2>>)>>>>>n>2>>·>>s>1>>·>>f>2>>·>>(>>L>1>>->>f>1>>)>>>>·>>R>1>>>

即,在该情况下,可知显示装置的显示信息对倍率R1与倍率R2的关系没有影响。

接下来,图4是表示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结构的图。

该图像文件在存储图像数据的同时,将该图像数据的摄影数据例如作为标题来进行存储。作为包含于该摄像数据中的信息,包括:摄影日期;摄影时间;作为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的机型等,并且还包括:可以运用上述的数学式进行计算的数据,即拍摄时的镜头的焦点距离、被摄体位置、作为摄像元件的CCD的尺寸、以及CCD的像素数等。

接下来,图5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是通过在电脑中将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显示程序读出,来执行该图像显示程序而构成的装置。因此虽然在该图5中以功能块表示结构,但实际上是通过CPU来执行的,或者是基于CPU的控制来执行的。并且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相同的功能,当然通过将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组合现有装置而得到的装置,也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此外,可以使用各种记录介质来作为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该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构成为包括:作为图像操作指示部的操作输入部1,它是构成为通过使用鼠标等选中并点击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钮来进行操作输入的图像选择部;显示设定部2,其用于根据来自该操作输入部1的操作输入来设定画面的显示;显示设定存储器3,其在对通过该显示设定部2所设定的值进行存储的同时,也对后面所述的来自摄影信息抽取部5的摄影信息进行存储;作为图像存储部的图像存储器4,其事先对通过从摄像装置下载而输入的或经存储卡等输入的图像文件进行存储;摄影信息抽取部5,其从该图像存储器4所存储的所述图4所示的文件结构的图像文件中抽取摄影信息(摄影数据);作为尺寸调整部的尺寸调整处理部6,它是根据所述显示设定部2的设定对从所述图像存储器4的图像文件中抽取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放大/缩小的图像几何调整部;兼用作图像操作部和连动部的显示部7,其用于根据所述显示设定部2的设定将从所述尺寸调整处理部6输出的尺寸调整后的图像数据在后述的显示器8a、8b上进行显示;显示器8a、8b,其用于根据该显示部7的控制显示图像或程序画面。

另外显示器可以仅使用单一的显示器8a,或者也可以将多个显示器8a、8b连接起来分别显示图像,对各图像之间进行比较。

接下来,图6是表示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的图。

该画面是表示例如在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窗口型的操作系统上执行图像显示程序时的、显示为一个窗口的该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

在窗口11中显示有:排列有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按钮区域11a;虚拟光框区域11b,其用于并排显示两个图像来进行比较;缩略区域11c,其用于将所述图像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文件的多个缩略图像排列显示。

在所述操作按钮区域11a内配置有:独立操作按钮12,其用于指示输入对各图像分别独立进行与所述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多个图像有关的操作;作为连动部的连动操作按钮13,其用于指示输入连动地进行与该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多个图像有关的操作;作为图像操作指示部的放大按钮14,其用于对所述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作为图像操作指示部的缩小按钮15,其用于对该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图像进行缩小;作为图像操作指示部的右旋转按钮16,其用于使该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图像朝右方向旋转例如90度;作为图像操作指示部的左旋转按钮17,其用于使该虚拟光框区域11b中显示的图像朝左方向旋转例如90度;以及用于结束图像显示的显示结束按钮18。

另外,在所述虚拟光框区域11b内并排设置有本例中为两个的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即大致相同尺寸的显示区域21、22,当在这些显示区域21、22上显示图像时,在图像尺寸超出该显示区域21、22的尺寸时,能够显示滚动条23,以滚动显示未示出的部分。

另外,在所述缩略区域11c中排列设置多个显示区域25,其用于对所述图像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文件的缩略图像进行显示。另外,虽然在图6中没有示出,但在图像存储器4中存储的图像文件的数量超出显示区域25的数量时,能够与上述同样地显示滚动条,通过滚动来显示所需的图像。

下面,参照图7到图9对使用上述图像显示程序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图7是概要表示图像显示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果开始该图像显示程序,则显示所述图6所示的画面。并且,此时假设存储在图像存储器4内的图像文件的缩略图像在缩略区域中进行显示。在该状态下,等待进行图像的选择或使用所述操作按钮的操作。

这里,在通过将图像从所述缩略区域11c拖拽到显示区域21或显示区域22中等,来选择要显示的图像,并选择显示所选图像的区域时(步骤S1),进行后面的参照图8说明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步骤S2),在执行后返回到等待上述各种操作的状态。

另外,在对所述放大按钮14、缩小按钮15、右旋转按钮16、左旋转按钮17等进行图像操作的指示输入时,如后面参照图9说明的那样进行与该指示输入对应的图像操作(步骤S3),对所述显示区域21或/和显示区域22的图像显示进行更新(步骤S4),然后返回到等待上述各种操作的状态。

并且,当检测出所述显示结束按钮18被点击时(步骤S5),结束该图像显示。

下面,图8是详细表示上述图7中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开始该处理时,将在所述缩略区域11c中选择的原图像文件从图像存储器4中读出(步骤S11),从原图像文件中抽取摄影信息(步骤S12),通过对所述独立操作按钮12或连动操作按钮13的操作状态进行检测,判断是独立操作模式还是连动操作模式(步骤S13)。

这里,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在所选择的显示区域中设定的显示倍率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读出(步骤S14)。

另外,在所述步骤S13中,是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在未选显示区域上显示有图像(步骤S15),在未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所述步骤S1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未选显示区域上显示有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在未选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摄影信息;在所选择的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摄影信息;以及在未选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按照所述数学式8计算在所选择的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步骤S16)。

然后将算出的显示倍率作为所选择的显示区域的设定显示倍率存储在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17)。

当该步骤S17或者所述步骤S14结束时,通过所述尺寸调整处理部6,以所设定的显示倍率对要显示的图像进行尺寸调整(步骤S18),并在所选择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经过尺寸调整的图像(步骤S19)。

其后,结束该选择图像显示,返回到所述图7所示的处理。

接下来,图9是详细表示所述图7中的图像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开始该处理时,根据指示输入何种操作,使处理分支。

首先,在检测出对所述右旋转按钮16或者左旋转按钮17之一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1),使所选择的图像旋转预定角度(步骤S22),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23)。

这里,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未选图像旋转所述预定角度(步骤S24),然后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7所示的处理。

另外,在检测出对放大按钮14或者缩小按钮15之一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5),使所选择的图像放大或者缩小预定倍率(步骤S26),将所选择的图像的显示倍率存储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27)。

然后,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28),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未选图像放大或者缩小所述预定倍率(步骤S29),将未选图像的显示倍率存储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30),然后另一方面,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7所示的处理。

另外,在检测出对滚动条23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将进行滚动操作的图像滚动与滚动距离对应的显示像素数(步骤S32),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33)。

这里,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未进行滚动操作的图像平行移动与滚动操作对应的显示的移动像素数(步骤S34),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7所示的处理。

另外,如上所述,作为对图像的几何学的操作,虽然列举了图像的平行移动、放大/缩小、以及旋转等,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翻转或切取等操作。对于这种几何学操作中的任意一种,都能够进行独立操作或者连动操作。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1,当使多个图像在同一显示装置上排列显示来对其进行比较时,根据各图像的摄像信息,能够自动地进行处理,使同一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之间进行比较而避免繁琐的操作。此时,由于摄像信息包含了与摄像装置有关的信息,因此对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可以不同。

【实施例2】

图10至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10是概要表示图像显示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2中,对和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该实施例2是将比较对象的图像显示在不同的显示器上的例子,即,分别将成为比较对象的图像的一方例如显示在所述显示器8a上,而将图像的另一方显示在所述显示器8b上。

在开始该图10所示的处理时,与上述同样地等待进行图像的选择或使用所述操作按钮的操作。

这里,在选择了要显示的图像,并选择了显示所选图像的显示器时(步骤S41),进行后面参照图11说明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步骤S42),在执行后返回到等待所述各种操作的状态。

另外,在对所述放大按钮14、缩小按钮15、右旋转按钮16、左旋转按钮17等进行图像操作的指示输入时,如后面参照图12说明的那样,进行与该指示输入对应的图像操作(步骤S43),对所述显示器8a或/和显示器8b的图像显示进行更新(步骤S44),然后返回到等待所述各种操作的状态。

并且,当检测出所述显示结束按钮18被点击时(步骤S45),结束该图像显示。

接下来,图11是详细表示所述图10中的选择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开始该处理时,将在所述缩略区域11c中选择的原图像文件从图像存储器4中读出(步骤S51),从原图像文件中抽取摄影信息(步骤S52),通过对所述独立操作按钮12或连动操作按钮13的操作状态进行检测,判断是独立操作模式还是连动操作模式(步骤S53)。

这里,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在所选择的显示器中设定的显示倍率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读出(步骤S54)。

另外,在所述步骤S53中,是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在未选显示器上显示有图像(步骤S55),在未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所述步骤S5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未选显示器上显示有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在未选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摄影信息;在所选择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摄影信息;各显示器的分辨率;以及在未选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按照所述数学式7计算在所选择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步骤S56)。

然后,将算出的显示倍率作为所选择的显示器的设定显示倍率存储于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57)。

当该步骤S57或者所述步骤S54结束时,通过所述尺寸调整处理部6,以所设定的显示倍率对要显示的图像进行尺寸调整(步骤S58),并在所选择的显示器上显示经过尺寸调整的图像(步骤S59)。

其后,结束该选择图像显示,返回到所述图10所示的处理。

接下来,图12是详细表示所述图10中的图像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开始该处理时,根据指示输入何种操作,使处理分支。

首先,在检测出对所述右旋转按钮16或者左旋转按钮17之一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61),使所选择的图像旋转预定角度(步骤S62),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63)。

这里,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未选图像旋转所述预定角度(步骤S64),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10所示的处理。

另外,在检测出对放大按钮14或者缩小按钮15之一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65),使所选择的图像放大或者缩小预定倍率(步骤S66),将所选择的图像的显示倍率存储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67)。

然后,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68),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使未选图像放大或者缩小所述预定倍率(步骤S69),将未选图像的显示倍率存储于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3中(步骤S70),然后另一方面,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10所示的处理。

另外,在检测出对滚动条23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71),将进行滚动操作的图像滚动与滚动距离对应的显示像素数(步骤S72),判断是被设定成连动操作模式还是被设定成独立操作模式(步骤S73)。

这里,在连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将未进行滚动操作的图像平行移动与滚动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上的移动距离(步骤S74),在独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结束该图像操作的处理,返回到所述图10所示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2,能够实现与所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除了各图像的摄像信息也使用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信息,因此对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可以不同。

【实施例3】

图13到图1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图13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是通过在电脑中将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显示程序读出,来执行该图像显示程序而构成的装置。因此虽然在该图13中以功能块表示结构,但实际上是通过CPU等处理装置来执行的,或者是在CPU等的控制下通过外围设备来执行的。并且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相同的功能,当然通过将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组合现有装置而得到的装置,也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此外,可以使用各种记录介质来作为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记录介质。

该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构成为包括:作为基准设定部的操作输入部101,它是构成为通过使用鼠标等选中并点击例如在后述的显示器104的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钮来进行操作输入的图像选择部;存储部102,其包含有作为图像存储部的图像存储器102a和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其中,图像存储器102a事先对通过从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下载而输入的或经存储卡等输入的图像文件进行存储,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对通过所述操作输入部101所设定的值等进行存储;显示部103,其用于将根据来自所述操作输入部101的操作输入而从所述图像存储器102a中读出并经后述的处理部106处理后的显示图像显示在后述的显示器104上;显示器104,其用于根据该显示部103的控制显示图像或程序画面;兼用作图像旋转部、颜色/亮度分布抽取部、旋转角度决定部的处理部106,它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操作输入部101的操作输入,从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或者对显示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或旋转等各种处理的图像几何调整部;以及总线105,其使所述操作输入部101、存储部102、显示部103、和处理部106相互连接。

接下来,图14是表示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的图。

该画面是表示例如在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窗口型的操作系统上执行图像显示程序时的、显示为一个窗口的该图像显示程序的画面。

在窗口111中显示有:虚拟光框区域111a,其用于并排显示两个图像来进行比较;缩略区域111b,其用于将所述图像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图像文件的多个缩略图像排列显示。

在所述虚拟光框区域111a内并排设置有本例中为两个的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即大致相同尺寸的显示区域112、113,在这些显示区域112、113中,能够可操作地显示滚动条114,该滚动条114用于当图像不在显示区域内时,进行滚动。

另外在所述缩略区域111b中排列设置多个显示区域115,其用于对所述图像存储器102a中存储的图像文件的缩略图像进行显示。

接下来,图15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16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详细表示所述图16中的比较图像显示的处理的流程图。

这里,对用于在相对于如图15(A)所示的图像,如图15(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时,将这些主要被摄体调整成以大致相同的尺寸显示的步骤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步骤S101)。该图像的选择,例如通过将所述缩略区域111b中显示的缩略图像拖拽到所述虚拟光框区域111a的显示区域112、113的任意一个中等来进行。然后将所选择的缩略图像的显示图像在显示区域112、113的被选择的一方内进行显示(步骤S102)。通过对显示区域112、113双方进行这样的操作,能够显示成为比较对象的两个图像。

其后,在所显示的两个图像中的任何一方的图像(将其作为第1图像)(这里,以将显示区域112中显示的图像作为第1图像为例进行说明。)中,当检测出例如使用鼠标等进行了拖动操作时(步骤S103),对拖动的起点P1(在使用鼠标的拖动操作中,通过按下鼠标键进行指定。)和终点P2(同样地,通过释放鼠标键来进行指定。)的间隔长度(保持鼠标键的按下状态在画面上移动的距离)进行计算(步骤S104)。

其次,在所显示的图像内的另一方(将其作为第2图像)(该例中显示区域113内显示的图像)中,当检测出使用鼠标等进行了拖动操作时(步骤S105),同样地对拖动的起点Q1和终点Q2的间隔长度进行计算(步骤S106)。

然后,以第1图像为基准计算第2图像的放大率,使Q1和Q2的间隔长度与P1和P2的间隔长度一致,同时计算第2图像的移动距离,使放大/缩小处理后的Q1与P1一致,并使放大/缩小处理后的Q2与P2一致(步骤S107)。这样,根据放大率对第2图像进行放大/缩小,并平行移动所算出的移动距离(步骤S108)。

其后将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显示放大率和画面显示部分的位置分别保存在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中(步骤S109),对显示器104上的图像显示进行更新(步骤S110),完成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7对所述步骤S102中的比较图像显示的处理进行说明。

当开始该处理时,从所述图像存储器102a中读出所选择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步骤S111),判断这些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显示放大率、旋转角度和画面显示部分的位置的各信息是否登记在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中(步骤S112)。

这里,在已登记的情况下,根据所登记的显示放大率对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步骤S113),另外,在登记有旋转角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登记的旋转角度使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旋转(步骤S114)。

另外,根据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面显示范围,由所述扩大或者缩小并旋转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分别生成显示图像(步骤S115)。

当该步骤S115结束时,在所述步骤S115中生成的第1图像的显示图像和第2图像的显示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器104上,另外,在所述步骤S112中,在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中未登记各信息的情况下,将基于预定的初始值而生成的第1图像的显示图像和第2图像的显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04上(步骤S116),完成该比较图像显示。

另外,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不限于在同一显示器的画面上设定的显示区域,也可以是分别设定在具有相同显示特性(例如相同的分辨率等)的多个显示器的画面上的显示区域。

另外,虽然如上所述示出了对两个图像进行比较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对三个或者多于三个的图像同时进行比较的情况也同样适用。此外,基准图像(作为对其他图像进行放大/缩小使与其一致时的基准的图像)不一定是最开始指定两点的图像,也可以是在最后指定两点的图像,可将两点的间隔较大的图像或者两点的间隔较小的图像中的任一图像作为基准图像。

另外,虽然如上所述举出了使主要被摄体成为相同尺寸的例子,但是不限于主要被摄体,也可以使图像中的同一被摄体成为同一尺寸。另外,即使图像中没有同一被摄体,假定在预定的位置处存在预定长度的虚拟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虚拟的被摄体成为同一尺寸。

另外,虽然如上所述通过鼠标的拖动操作指定了图像中的两点,但是也可以在图像中的不同位置通过双击操作进行指定,并能够广泛地采用其他各种操作输入方法。此时,优选采用简便易行的操作输入方法。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3,仅通过指定所显示的图像中的两点的简单的操作,能够将基准长度设定为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进行比较。

【实施例4】

图18和图1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图18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19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4中,对与所述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4中,也以相对于如图18(A)所示的图像,如图18(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进行所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分别在显示区域112、113中进行显示。

其后,对水平直线(与形成长方形的显示区域的横边平行的线)或者垂直直线(与形成长方形的显示区域的纵边平行的线)进行选择(步骤S121),在所显示的两个图像的任意一方图像(将其作为第1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P1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例如在拖动操作中按下鼠标键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在通过该点P1的水平或者垂直的直线中所选择的第1直线L1(步骤S122)。具体而言,通过按下鼠标键的操作,能够在鼠标指针的位置处显示水平直线,并且使该水平直线伴随着对鼠标的拖动操作而在画面中上下移动,并通过释放鼠标键使水平直线在该释放的位置处固定。

接下来,在所述第1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P2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同样,在拖动操作中释放鼠标键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通过该点P2的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2直线L2(步骤S123)。

并且,对所述第1直线L1和所述第2直线L2的距离(间隔长度)进行计算(步骤S124)。

接着,在所显示的另一方图像(将其作为第2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Q1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通过该点Q1的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3直线L3(步骤S125)。

同样地在所述第2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Q2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通过该点Q2的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4直线L4(步骤S126)。另外,直线L2~L4的位置的固定步骤与直线L1的位置的固定步骤相同。

并且,对所述第3直线L3和所述第4直线L4的距离(间隔长度)进行计算(步骤S127)。

根据在所述步骤S124中算出的第1直线L1与所述第2直线L2的间隔长度,以及在所述步骤S127中算出的第3直线L3与所述第4直线L4的间隔长度,计算第2图像的放大率(步骤S128),根据放大率对第2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步骤S129)。

其后,在进行所述步骤S109和所述步骤S110之后,完成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4,能够收到与所述实施例3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仅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两条平行线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基准长度设定为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进行比较。

另外,由于能够分别利用独立的操作对两条平行线的各直线进行位置指定,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从而提高由这些平行直线的间隔决定的画面上的长度的指定精度。

【实施例5】

图20和图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图20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21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5中,对与所述实施例3、4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5中,也以相对于如图20(A)所示的图像,如图20(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进行所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分别在显示区域112、113中进行显示。

其后,在所显示的两个图像的任意一方图像(将其作为第1图像)中,当检测出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拖动操作并指定两点P1、P2时,在该两点P1、P2之间生成第1直线L1并显示在显示器104上(步骤S131)。具体而言,当按下鼠标键进行拖动时,显示通过按下鼠标键时的鼠标指针的位置(点P1)和拖动中的鼠标指针的位置(点P2)这两点的直线L1,当释放鼠标键时,直线L1在该位置固定。

接下来,在所述第1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P3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时,生成并显示通过该点P3的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2直线L2(步骤S132)。

并且,在所述步骤S124中,对所述第1直线L1和所述第2直线L2的距离(间隔长度)进行计算。

接下来,在所显示的另一方的图像(将其作为第2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Q1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3直线L3(步骤S133)。

同样地在所述第2图像中,当检测出在点Q2的位置处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操作时,生成并显示与所述第1直线L1平行的第4直线L4(步骤S134)。

并且,在所述步骤S127中,对所述第3直线L3和所述第4直线L4的距离(间隔长度)进行计算。

其后进行所述步骤S128和所述步骤S129,并且,在进行所述步骤S109和所述步骤S110之后,完成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另外,直线L2~L4的位置的固定步骤与实施例4的情况下的直线的位置固定步骤相同。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5,能够收到与所述实施例3、4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仅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两条平行线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基准长度设定为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进行比较。

另外,关于两条平行线的指定,在所显示的多个图像中的第1图像中,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第1点和第2点,来设定通过这两点的第1线,接着通过在该图像中指定第3点,来设定通过该第3点并与所述第1线平行的第2线,在所显示的多个图像中的第2或其以后的图像中,通过指定两点,能够设定分别通过该两点并与所述第1线平行的两条线,因此在容易进行操作的同时,能够设定相对于显示区域倾斜的平行线,使倾斜的被摄体也向同一方向变化,以容易进行比较。

【实施例6】

图22至图2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图22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23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4是表示在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显示的各长方形区域内的4个部分区域的配置的图。

在该实施例6中,对与所述实施例3~5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6中,以相对于如图22(A)所示的图像,如图22(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并且主要被摄体的角度相差约90度单位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进行所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分别在显示区域112、113中进行显示。

其后,在所显示的两个图像的任意一方的图像(将其作为第1图像)中,当检测出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拖动操作并指定两点P1、P2时,形成以该两点P1、P2之间为对角线且各边分别与显示区域112、113的四边平行的第1长方形区域R1,并显示在显示器104上(步骤S141)。

接下来,对于第1长方形区域R1的两条对角线和四边围成的四个部分区域A、B、C、D(参照图24(A))中的每一个,计算部分区域中包含的各像素的色差的平均值(步骤S142)。这里,作为色差,关注于Cr或者Cb的任何一方,仅对所关注的一方的色差进行计算各像素平均值的处理。另外,关于根据RGB信号计算色差Cr、色差Cb的方法,在后面的步骤S145中说明。

其后,在所显示的另一方图像(将其作为第2图像)中,当检测出进行了使用鼠标等的拖动操作并指定两点Q1、Q2时,形成以该两点Q1、Q2之间为对角线且各边分别与显示区域112、113的四边平行的第2长方形区域R2,并显示在显示器104上(步骤S143)。

并且对于第2长方形区域R2的两条对角线和四边围成的四个部分区域E、F、G、H(参照图24(B))中的每一个,计算部分区域中包含的各像素的色差的平均值(步骤S144)。

接下来,使第2图像以90度单位旋转,使得第1长方形区域R1的四个部分区域的色差的配置(分布)、以及第2长方形区域R2的四个部分区域的色差的配置(分布)相同(步骤S145)。

该步骤S145的处理具体地如下所述。

首先计算部分区域A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E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B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F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C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G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以及部分区域D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H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第1总和)。

这里,根据RGB信号计算亮度Y、色差Cr、色差Cb的运算,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如下数学式进行的。

Y=0.299R+0.587G+0.114B

Cr=0.500R-0.419G-0.081B

Cb=-0.169R-0.332G+0.500B

接下来,计算部分区域A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F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B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G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C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H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以及部分区域D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E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第2总和)。这与使第2长方形区域R2向左旋转90度时相当。

同样的,计算部分区域A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G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B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H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C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E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以及部分区域D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F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第3总和)。这与使第2长方形区域R2向左旋转180度时相当。

另外,计算部分区域A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H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B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E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部分区域C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F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以及部分区域D的色差平均值与部分区域G的色差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第4总和)。这与使第2长方形区域R2向左旋转270度时相当。

与这样算出的第1~第4总和中最小的相当的角度被计算为第2图像的旋转角度。

另外,在第1~第4总和中不存在大于等于预定值的差时,选择另一色差来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虽然这里使用色差作为颜色信息,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颜色信息。另外,也可以使用亮度信息代替色差,或者,将亮度信息与色差一起使用。如果使用这样的多个信息,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其后,算出第1长方形区域R1的长边与第2长方形区域R2的长边的比(第1比),同样地算出第1长方形区域R1的短边与第2长方形区域R2的短边的比(第2比),算出这些第1比与第2比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放大率(步骤S146)。另外,虽然在这里以长边之间的比和短边之间的比的平均值作为放大率,但是也可以将长边之间的比或者短边之间的比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放大率,也可以让使用者选择将长边之间的比或者短边之间的比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图像的放大率。

下面,计算第1长方形区域R1的重心位置与第2长方形区域R2的重心位置,将这些重心位置矢量之间的差分矢量作为位移矢量(步骤S147),在根据放大率对第2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后,按照该位移矢量进行平行移动(步骤S148)。

其后将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显示放大率、旋转角度和画面显示部分的位置分别保存在所述显示设定存储器102b中(步骤S149),进行所述步骤S110之后,完成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

另外,虽然如上所述对于通过四边和对角线划分长方形区域所得的四个部分区域,算出色差或亮度,对部分区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从而找出同一方向,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像素单位或者多像素单位等对图像的色差或亮度进行详细调查,或者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来进行主要被摄体的识别等,从而自动地计算成为各画面的基准的方向或长度。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6,能够收到与所述实施例3~5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仅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一个长方形区域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根据该长方形区域的长边或短边的长度设定基准长度,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之间进行比较。

并且,由于根据所指定的长方形区域的颜色分布或亮度分布,决定一方图像相对于另一方图像的旋转角度,使图像旋转,因此能够以相同方向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进行比较。

此时,关于通过长方形区域的四边和两条对角线划分该长方形区域所得的四个部分区域,通过抽取颜色信息或者亮度信息,能够更加简便地决定90度单位的旋转角度。由于照相机在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处进行拍摄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存在纵向位置图像和横向位置图像的情况是有效的。

【实施例7】

图25和图2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图25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26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7中,对与所述实施例3~6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7中,以相对于如图25(A)所示的图像,如图25(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并且主要被摄体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进行所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3,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分别在显示区域112、113中进行显示,检测第1图像中的鼠标等的拖动操作。

其后,对从拖动的起点P1朝向终点P2的第1矢量V1的长度及其相对于画面的角度进行计算(步骤S151)。

接下来,当通过所述步骤S105,检测到第2图像中鼠标被拖动时,对从拖动的起点Q1朝向终点Q2的第2矢量V2的长度及相对于画面的角度进行计算(步骤S152)。

接着,根据相对于第1矢量V1的第2矢量V2的长度和角度,算出以第1图像为基准的第2图像的放大率和旋转角度(步骤S153),根据放大率对第2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步骤S154)。

然后,使第2图像向反方向旋转在所述步骤S153中算出的旋转角度,使得与第1图像的方向一致(步骤S155)。

其后,平行移动第2图像,使得与第2图像一起放大并旋转的第2矢量V2与第1矢量V1重叠(步骤S156),在进行所述步骤S149和所述步骤S110之后,结束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7,能够收到与所述实施例3~6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仅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第1点和第2点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连接这些第1点和第2点的线段的长度设定为基准长度,并且,能够将从该第1点朝向第2点的方向设定为基准方向,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和相同方向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之间进行比较。

【实施例8】

图27和图2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图27是用于对使在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的图,图28是表示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8中,对与所述实施例3~7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8中,以相对于如图27(A)所示的图像,如图27(B)所示的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尺寸较小,并且主要被摄体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开始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时,按顺序进行所述步骤S101、所述步骤S102、所述步骤S131,对成为比较对象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进行选择,分别在显示区域112、113中进行显示,检测通过鼠标等的拖动操作在第1图像中进行的两点P1、P2的指定,在该两点P1、P2之间生成第1直线L1并在显示器104上显示。

其后,对从拖动的起点P1朝向终点P2的第1矢量(第1线段L1成为矢量)相对于画面的角度进行计算,作为第1角度(步骤S161)。

接着,对在第1图像中的点P3位置上鼠标等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进行检测,生成并显示与第1直线L1平行的第2直线L2(步骤S162),通过所述步骤S124计算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的距离(间隔长度)。

其后,检测通过鼠标等的拖动操作在第2图像中进行的两点Q1、Q2的指定,在该两点Q1、Q2之间生成第3直线L3并在显示器104上显示(步骤S163)。

其后,对从拖动的起点Q1朝向终点Q2的第2矢量(第3线段L3成为矢量)相对于画面的角度进行计算,作为第2角度(步骤S164)。

接着,对在第2图像中的点Q3位置上鼠标等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进行检测,生成并显示与第3直线L3平行的第4直线L4(步骤S165)。

其后,通过所述步骤S127计算第3直线L3与第4直线L4的距离(间隔长度),通过所述步骤S128,根据第1直线L1与所述第2直线L2的间隔长度、第3直线L3与所述第4直线L4的间隔长度,计算第2图像的放大率,通过所述步骤S129,根据放大率对第2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

接下来,使第2图像旋转所述第1角度与所述第2角度的差,使该第2图像的方向与第1图像的方向一致(步骤S166)。

以下,在进行所述步骤S149和所述步骤S110之后,结束该显示尺寸调整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8,能够收到与所述实施例3~7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第1点和第2点这样的简单操作,能够对通过这些第1点和第2点的第1线进行设定,并将从该第1点朝向第2点的方向设定为基准方向,并且能够通过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指定第3点这样的简单操作,设定通过该第3点并与所述第1线平行的第2线,同时将该第1线和第2线的距离设定为基准长度,从而能够以相同尺寸和相同方向对包含于两个图像中的被摄体进行观察。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多个图像之间进行比较。

另外本发明不受所述实施例限定,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为了比较电子图像而进行排列显示的情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