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

一种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植物育种领域,涉及一种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玉米育种材料株型的大小和高低制备一种授粉袋,该授粉袋的大小能够把玉米植株的中上部装入授粉袋中,并不损伤玉米叶片;在授粉袋的顶部开有多个用于透气的小孔,在授粉袋的顶部还有一层伞型帽,该伞形帽的边缘与授粉袋之间采用多个粘连点连接,使得授粉袋顶部的孔和伞形帽之间形成遮挡和透气层;当玉米植株开花授粉时,提前将授粉袋套在玉米植株上,授粉袋的下部固定在玉米茎秆上,便可自动达到自交授粉的目的。该方法简单易行,既可防止人工自交授粉混杂现象,也不会因阴雨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保证了每年育种计划的实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430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42811.3

  • 发明设计人 吴权明;杨金慧;

    申请日2006-05-15

  • 分类号A01H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郑建

  • 地址 712100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渭惠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42: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1/02 授权公告日:20081008 申请日:200605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0-08

    授权

    授权

  • 2006-1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育种领域,涉及一种玉米自交授粉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玉米自交系的培育,需要一个自交纯化过程。玉米育种每年都要对上年度所选自交系材料进行大量的人工套袋自交授粉。人工自交授粉的套袋工作是玉米育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其所用的纸袋分为雌穗袋和雄穗袋两种,雌穗袋一般用半透明的羊皮纸或硫酸纸做成,以便观察雌穗花丝的长短,确定授粉日期。而雄穗袋则采用牛皮纸做成。

当雌穗露出而花丝尚未抽出前,便要及时对雌穗套上雌穗袋。在授粉前1~2天,对已套袋的雌穗可剪去一小段苞叶,以促进花丝整齐抽出,以便充分授粉。

等到雌穗花丝大部分已经抽出,就可以对雄穗进行套袋。套袋的过程是:要求先将已散完粉的花药用手捋掉,以免纸袋内花药过多、湿度大而影响授粉,将雄穗袋套在雄穗上以后,雄穗袋的袋口要折叠好,并包紧雄穗的基部,并加以固定。

对已套上雄穗袋的玉米植株,一般在第二天上午露水干后,花粉散出时即可进行授粉。授粉的步骤是:先采集雄穗花粉,即用手敲打套在雄穗上的雄穗袋,使雄穗上的花粉落入袋中,然后从雄穗上取下雄穗袋。与此同时,将套在雌穗上的雌穗袋取下,立即将雄穗袋中的花粉授于雌穗的花丝上,并迅速地将雄穗袋套在雌穗上,最后挂牌登记。

综上所述,传统的玉米自交授粉套袋方法,操作步骤多,程序复杂,若人工授粉不慎或操作不当,还容易造成授粉混杂。特别是,在玉米授粉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授粉工作便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玉米育种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年的育种计划落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自交授粉套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按照该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可防止授粉混杂现象,保证授粉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玉米人工套袋自交授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玉米育种材料株型的大小和高低制备一种授粉袋,该授粉袋的大小能够把玉米植株的中上部装入授粉袋中,并不损伤玉米叶片。

在授粉袋的顶部开有多个用于透气的小孔,在授粉袋的顶部还有一层伞型帽,该伞形帽的边缘与授粉袋之间采用多个粘连点连接,使得授粉袋顶部的孔和伞形帽之间形成遮挡和透气层。

当玉米开花授粉时,提前将授粉袋套在玉米植株上,授粉袋的下部固定在玉米茎秆上即可。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玉米授粉期间,由于采用了授粉袋,当玉米开花授粉时,可提前完成套袋工作,并且在遇到阴雨等不良天气时,能够使玉米自交系等育种材料正常自交授粉。该方法将原有的雌穗袋和雄穗袋,仅用一个授粉袋替代,便能自动完成自交授粉过程,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一般人员即可操作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玉米植株装入袋中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符号分别表示:

1、授粉袋;2、玉米植株;3、授粉袋的下部开口;4、绳子;5、茎秆;6、袋子的上部小孔;7、伞形帽;8、伞形帽边缘与授粉袋的粘连点;9、雌穗,10、雄穗。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该方法作更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按玉米育种材料株型的大小和高低制备一种授粉袋1,该授粉袋1的大小能够把玉米植株2的中上部装入授粉袋1中,并不损伤玉米叶片。在授粉袋1的顶部开有多个用于透气的小孔6,在授粉袋的顶部还有一层伞型帽7,该伞形帽7的边缘与授粉袋之间采用多个粘连点8连接,使得授粉袋顶部的孔6和伞形帽7之间形成遮挡和透气层。

其原理是,当玉米育种材料(自交系)将要开花授粉时(雌穗9露出而花丝尚未抽出),把授粉袋1套在玉米植株2上,授粉袋的下部开口3用绳子4固定在玉米茎秆5上,以防止刮风将授粉袋1刮掉。其次,伞形帽7的边缘与授粉袋1之间由多个粘连点8连接,以防止刮风时伞形帽7变形,授粉袋顶部的小孔6被暴露出来,外来花粉进入授粉袋1内,造成花粉混杂。由于玉米授粉时期的气温较高,因此授粉袋1顶部的小孔6和下部的开口3形成一个气体循环系统,空气可从授粉袋1的下部开口3处进入授粉袋1内,从顶部的小孔6排出,由于授粉袋1内热空气的对流作用,从而抑制授粉袋1内温度的升高。当空气进行循环对流时,因重力作用,花粉不易随气流进入授粉袋1内。当玉米植株2的雄穗10散粉时,花粉便自动飘落到雌穗9上,达到自交授粉的目的。由于在授粉袋1顶部的小孔上有一层伞型帽7保护,授粉袋1的下部开口3低于雌穗9,所以它既防止了外来花粉进入袋内,避免了花粉混杂现象,也阻碍了雨水的浸入,不会因阴雨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从而保证了授粉质量和每年育种计划的实施。

本发明的方法也能够扩展运用到同株异花的其它植物的自交授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