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

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包括底座、上盖、毛细芯,底座与上盖相固定、且密封;隔板将上盖分隔为集液腔、集汽腔,集液腔由纵横槽道构成、且交叉布置,在集液腔上开有回流液体入口,在集汽腔上开有蒸汽出口,在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片;在底座开有蒸汽槽道、蒸汽通道,蒸汽槽道由纵向槽道构成,蒸汽通道连通蒸汽槽道和集汽腔;毛细芯置于集液腔与蒸汽槽道之间。蒸发器提高了系统的传热效率,改善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性能,结构更为紧凑;利用本身的外表面积向周围的环境散热,从而减轻了蒸发器毛细结构的负荷,使蒸发器的传热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便携式或者台式计算机以及电子仪器、设备等的散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259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19111.8

  • 申请日2005-07-18

  • 分类号H05K7/20;G12B15/02;

  • 代理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朱仁玲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9-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5K7/20 授权公告日:20070829 终止日期:20110718 申请日:200507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8-29

    授权

    授权

  • 2006-03-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PL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功率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效的散热面积却相应缩小,从而散热问题更为突出。基于热管技术发展起来的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具有传热能力大、控温精度高、能耗低以及等温性好等优点,成为了解决电子器件冷却的理想系统。CPL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汽液管道以及其它辅助器件。CPL主要依靠工质在蒸发器内相变吸收热量以及在冷凝器内相变释放热量来实现热量的传输。蒸发器是系统热负荷的承受部件,在蒸发器毛细结构中,液体工质受热发生汽化,将热量从热源运送到冷凝器后,汽相工质发生凝结,向外界传热,蒸发器毛细芯产生的毛细抽吸力使冷凝器中的冷凝液体通过液体管道返回到蒸发器,完成系统循环。在CPL中,蒸发器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热量的吸入部件,而且是整个系统中工质循环所需驱动力产生的源头,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CPL能否起动和整个工作的实现。

CPL通常采用管式蒸发器,管式蒸发器的缺点是:①为了将管式蒸发器用于散热,必须附加一个冷板,将冷板与负荷表面接触,达到散热的目的,采取这种方式增加了传热热阻,降低了系统的传热效率;②液体进入蒸发器中心通道后,沿径向流入毛细芯并蒸发,产生的蒸汽流入管壁槽道,再通过槽道端部流入蒸汽管道,当系统热负荷急剧变化时,大量工质被汽化,若管式蒸发器因储液量较少,不能及时补充毛细芯内的蒸发量时,将造成系统供液不足,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使蒸发器烧竭,导致系统运行失败;③由于管式蒸发器结构的限制,毛细芯结构只能采用粉末材料烧结而成,这需要专用的设备制作,因而制作成本较高;④CPL蒸发器仅作为系统的吸热元件,热量的散热由冷凝器完成,因而在高功率状况下,蒸发器和冷凝器都必须承受较大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该蒸发器工作性能良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过该蒸发器可以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CPL的带散热片的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包括底座、上盖、毛细芯,底座与上盖相固定、且密封;隔板将上盖分隔为集液腔、集汽腔,集液腔由横向槽道和纵向槽道构成、且交叉布置,在集液腔上开有回流液体入口,在集汽腔上开有蒸汽出口,在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片;在底座上开有蒸汽槽道、蒸汽通道,蒸汽槽道由纵向槽道构成,蒸汽通道连通蒸汽槽道和集汽腔;毛细芯置于集液腔与蒸汽槽道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为平面式蒸发器,可以更好地与被冷却表面接触,降低了接触热阻,提高了系统的传热效率,而且结构更紧凑,使用更方便。

(2)由于采用反向式结构,一方面,回流液体入口位于蒸发器的上表面,热负荷作用于蒸发器的下表面,冷凝液体在蒸发器上表面回流,在重力场中,重力也作为了液体回流驱动力的一部分,增大了系统的驱动力,更加有利于系统工质的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加热肋片和毛细芯表面紧密接触,毛细芯表面的液体工质迅速加热到饱和温度,使产生蒸汽壁面的过热度降低,蒸发器内的液体工质更容易汽化,这样会使系统的启动和热惯性减小,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启动以及运行性能。

(3)如果蒸汽槽道出口处夹带有液体,则液体可以收集在此腔中,集汽腔可以起到汽、液隔离器的作用,可防止汽、液夹带现象,使得系统运行稳定。

(4)由纵横槽道构成的集液腔,可以使得液体工质在其中均匀分配,减少流动阻力,而且在槽道中可以蓄积一定量的液体,起到液体补偿腔的作用,当系统热负荷发生变化时,槽道中的液体工质可以迅速供给毛细芯,以满足负荷所需的工质量,改善了系统的变工况特性,使系统较快速度地达到另一个平衡点,减少了系统接近平衡的时间,避免系统出现缺液或烧竭现象。

(5)在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片,成倍或者多倍的增加了蒸发器的外表面积,使得蒸发器除了利用内部的液体工质汽化相变传热之外,还可以利用外表面向周围的环境散热,在相同的毛细结构下,相应地提高了系统的传热能力,而且系统的结构更紧凑,能在有限的空间提高系统的散热能力。

(6)毛细芯可采用多层丝网压紧制成,因而制作简单,无需专用设备,降低了系统的研制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上盖的仰视图。

图6是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面说明:1-上盖,2-散热片,3-回流液体入口,4-集液腔,5-集液腔肋片,6-隔板,7-集汽腔,8-蒸汽出口,9-底座,10-蒸汽通道,11-蒸汽槽道,12-毛细芯,13-蒸汽槽道肋片。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7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9、上盖1、毛细芯12。上盖1和底座9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还可以采用法兰螺栓联结方式,密封方式采用O型圈密封,采用法兰螺栓联结方式可以根据工作要求的需要,方便地更换毛细芯12,降低了系统的开发费用。毛细芯12可以由多层丝网压制而成或由粉末冶金材料烧结而成。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散热效率,蒸发器的壁面材料采用导热系数大的金属材料,如采用铜、铝等材料;毛细芯12采用导热系数比较小的不锈钢丝网或者非金属高聚物丝网多层压制而成。

隔板6将上盖1分隔为集液腔4、集汽腔7,集液腔4由七个横向槽道和七个纵向横槽道构成,且交叉布置。在集液腔4的顶部开有回流液体入口3,在集汽腔7的側面上开有蒸汽出口8,在上盖1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片2,其形状为矩形,也可为三角形等其它形状,以增大蒸发器的散热面积。所述集液腔4横向槽道可为一个或多个,纵向横槽为多个,横向槽道与纵向槽道可以互相垂直,也可以不垂直。所述横向槽道和纵向槽道的断面形状为矩形、也可为V型、梯形等其它形状。

在底座9开有蒸汽槽道11、蒸汽通道10,蒸汽槽道11由七个纵向槽道构成,蒸汽通道10连通蒸汽槽道11和集汽腔7。蒸汽槽道11纵向横槽为多个,其断面形状为矩形、也可为V型、梯形等其它形状。

毛细芯12置于集液腔4与蒸汽槽道11之间,直接与集液腔肋片5和蒸汽槽道肋片13接触。

工作时,蒸发器下表面的受热面直接与负荷表面接触,以导热的方式吸收热量。底座9上有许多并联的蒸汽槽道肋片13,直接和毛细芯12接触,毛细芯12中充满液体工质。当受热面吸收热量时,通过两个路径传给蒸发器:一部分热量通过蒸汽槽道肋片13,迅速传递给毛细芯12中的液体工质;另一部分通过壁面传递到蒸发器上表面的散热片2。与蒸汽槽道肋片13直接接触的毛细芯12中的液体工质被迅速加热到饱和温度,发生汽化,汽化后形成的蒸汽沿蒸汽槽道11、通过蒸汽通道10流到集汽腔7,然后通过蒸汽出口8进入蒸汽管道,流向冷凝器。如果夹带有液滴,则可沉积在集汽腔7中。

蒸汽在冷凝器中放山热量冷却后,蒸汽凝结为液体,在蒸发器毛细芯工质汽、液相变产生的毛细抽吸力的作用下,沿液体管道经蒸发器的液体回流入口3进入集液腔4,液体工质在集液腔4的纵横槽道形成的流体分配器的作用下,回流液体均匀分配到毛细芯12中,流向汽、液相变界面,以供系统下次循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