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旋转式压缩机的噪声降低装置

旋转式压缩机的噪声降低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输出的引导装置,设置在旋转式压缩机中,使排气口的截面面积从导入侧至导出侧逐渐增大,在流畅地排出制冷剂气体的同时减小死容积,降低了压缩机的吸入损耗,并由此可以增大制冷剂气体的吸取量,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156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19813.1

  • 发明设计人 李根周;

    申请日2004-06-28

  • 分类号F04C29/12(20060101);F04C18/34(20060101);

  • 代理机构12203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胡畹华

  • 地址 300402 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9-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04C29/12 授权公告日:20090826 终止日期:20110628 申请日:200406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8-26

    授权

    授权

  • 2007-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输出的引导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减小气缸的死容积的同时流畅地输导制冷剂气体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输出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旋转式压缩机在与电动机构结合的转轴上偏心设置了压缩机构的滚动活塞,由此滚动活塞在圆形的气缸内部空间内做旋转运动,吸收,压缩和输出制冷剂。图1是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实例的剖面图,图2是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制冷剂输出通道的剖面图。

如图所示,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装入一定量的机油,与吸气管SP和排气管DP相通的机壳1;设置在机壳的上方,提供旋转力的电动机构;设置在机壳的下部,利用电动机构产生的旋转力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构成。

电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壳1的内部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定子Ms;在定子Ms的内部相距一定的空隙布置,在与所述定子Ms相互作用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的转子Mr构成。

压缩机构包括:采用环形结构,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气缸2;覆盖气缸2的上下两侧,一同构成内部空间的主轴承3以及辅助轴承4;压入转子2内,由主轴承3和辅助轴承4支撑,传递旋转力的转轴5;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5的偏心结构上,在气缸2的内部空间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的滚动活塞6;为了与滚动活塞6的外柱面相接,径向可以移动地设置在气缸2上,将所述汽缸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的叶片(图中没有显示);可开关地地设置在主轴承3的中央位置上配备的排气口3a首端,对于压缩室输出的制冷剂气体进行限制的输出阀门组件7;具备了可以容纳输出阀门组件7的共鸣室S,设置在辅助轴承4的外侧面上的消声器8构成。

气缸2为了使所述滚动活塞6进行相对运动,采用环形的结构,其侧面设置了使所述叶片做径向直线运动的槽沟(图中没有显示),而在槽沟的侧面设置了径向贯穿连接吸气管SP的吸入口2a的同时在槽沟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主轴承3的排气口3b,引导制冷剂气体输出的输出引导槽2b。

主轴承3采用圆盘形的结构,其中央位置上设置了所述的轴孔3a,并在轴孔3a的侧面设置了圆形的排气口3b。而排气口3b的导入侧和导出侧的直径相同。

如上构成的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即,电动机构的定子Ms通电后,转子Mr开始旋转时,压缩机构的转轴5与转子Mr一起旋转。这时,所述滚动活塞6在气缸2的内部进行偏心旋转,由此制冷机气体被吸进吸入室的内部,连续被压缩,当压缩室的压力超过机壳1内的压力的瞬间,通过主轴承3上的排气口3b先输出至消声器8中,然后输出至机壳1内部。

这时,制冷剂气体在气缸2的内部沿着圆周方向移动的同时被压缩,这时由于被叶片阻挡而轴向流动,由此可能会发生流动阻抗,但是由于所述气缸2的输出引导槽2b的输出面积逐渐增大,因此降低了制冷剂气体的流动阻抗,使制冷剂气体流畅的输出至排气口3b。

但是,在如上构成的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气缸2的内部设置输出引导槽2b,保证了制冷剂气体流畅的排出,但是这种输出引导槽2b会形成一种死容积,留住一部分制冷剂气体,由此在吸取制冷剂气体时提高了比容积,导致压缩机产生吸入损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输出气体引导结构,其在减小气缸内的死容积的同时可以使制冷器气体流畅的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环形气缸;覆盖气缸的一个侧面一同构成内部空间,与驱动电机结合的转轴贯穿后形成可径向支撑的轴孔,并在轴孔的侧面设置了与气缸的内部空间相通,由此将制冷剂气体输出至机壳内部的排气口的主轴承;覆盖气缸的另一个侧面一同构成内部空间,转轴贯穿后形成了可径向支撑的轴孔的辅助轴承;在气缸的内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的偏心结构上,在进行偏心旋转的同时移送制冷剂气体的滚动活塞;设置在气缸的吸入口和输出口之间,在滚动活塞进行偏心旋转时进行径向直线运动,由此阻挡制冷剂气体的叶片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中,提供排气口的截面面积从导入侧至导出侧逐渐增大为特征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引导结构。

本发明设计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输出气体引导结构,代替以往的在气缸内部设置气体引导槽的方式,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了截面面积,由此在流畅的排出了制冷剂气体的同时减小了死容积,降低了压缩机的吸入损耗,并由此增大了制冷剂气体的吸取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实例的剖面图;

图2是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制冷剂输出通道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输出通道的剖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放大输出通道后的斜视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

1:机壳              4:辅助轴承

5:转轴              6:滚动活塞

10:气缸             11:吸入口

20:主轴承           21:轴孔

22: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发明设计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输出气体引导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输出通道的剖面图,图5是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放大输出通道后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与吸气管SP和排气管DP相通的机壳1;设置在机壳1内部,由定子Ms和转子Mr构成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与电动机构的转子Mr结合,利用其旋转力吸入,压缩和输出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构。

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气缸10;覆盖气缸10的上下两侧,一同构成内部空间V的主轴承20以及辅助轴承4;压入转子Mr内,由主轴承20和辅助轴承4支撑,传递旋转力的转轴5;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5的偏心结构上,在气缸10的内部空间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的滚动活塞6;为了与滚动活塞6的外柱面相接,径向可以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0上,将所述汽缸10的内部空间V划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的叶片(图中没有显示);可开关地设置在主轴承20的中央位置附近配备的排气口22首端,对于压缩室输出的制冷剂气体进行限制的输出阀门组件7;具备了可以容纳输出阀门组件7的共鸣室,设置在主轴承20的外侧面上的消声器8构成。

气缸2为了使所述滚动活塞6进行相对运动,采用环形的结构,其侧面设置了使所述叶片做径向直线运动的槽沟12,而在槽沟12的侧面设置了径向贯穿连接吸气管SP的吸入口11。而且,气缸10的内柱面以轴中心为基准与主轴承20的排气口22最外侧的圆周面大致上对齐。

主轴承20采用圆盘形的结构,其中央位置上设置了所述轴孔21,并在轴孔21的侧面设置了与所述气缸10的压缩室相通的排气口22。

排气口22如图4或图5所示,为了使制冷剂气体从压缩室流畅的排出,应使其导入侧的内径大于导出侧的内径。

而且,由于制冷剂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因此排气口22以轴中心为基准,应该向外侧扩张,而不是向内侧扩张,由此在正面投影时其外周面形成倾斜的结构。

图中与以往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

如上构成的以往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输出气体引导结构的作用效果如下。

即,电动机构的定子Ms通电后,转子Mr开始旋转时,压缩机构的转轴5与转子Mr一起旋转。这时,所述滚动活塞6在气缸10的内部空间进行偏心旋转,由此制冷机气体被吸进气缸10的吸入室的内部,连续被压缩,当气缸10的压缩室的压力超过机壳1内的压力的瞬间,通过排气口22输出至消声器8中,在经过消声器8内的共鸣室S的过程中,其噪声被削弱,输出至机壳1内部。

这时,制冷剂气体在气缸10的内部沿着圆周方向移动的同时被压缩,这时由于被叶片阻挡而向着排气口22轴向流动。此时排气口22如图4及图5所示,其截面面积随着气体输出的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即使不在气缸10内部设置气体引导槽,由于输出面积逐渐增大,制冷剂气体也可以流畅的输出。

由于气缸的内柱面均匀的与滚动活塞的外柱面接触,最大程度的减小制冷剂气体的残留量,并流畅的排出了制冷剂气体,这不仅降低了压缩机的吸入损耗,而且由此增加了制冷剂气体的吸取量,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