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肾茶6-20、土茯苓6-20、虎杖2-8。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094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21078.2

  • 发明设计人 吴克勤;陈乙;

    申请日2005-06-13

  • 分类号A61K35/84;A61P13/02;A61P13/04;A61P13/08;A61P13/12;

  • 代理机构51100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忠亮

  • 地址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46: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8-06-18

    授权

    授权

  • 2006-0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2-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利用肾茶提取物作为活性组分的中药组合物有关,尤其与治疗泌尿疾病的中药组合物有关。

背景技术:

肾茶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印度、泰国及我国云南南部,国内外民间用以治疗湿热淋证等泌尿道疾病颇为有效,20世纪60年代以来,原苏联莫斯科医学研究所、福建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厦门市中医院等,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临床观察,认为对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等,疗效可靠;

导赤散出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竹叶、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利尿、通淋,为古今治疗湿热淋证等的常用名方。《医宗金鉴·册补名医方论》谓该方“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伤胃”,但因其作用较为缓和,临床每嫌其清泻解毒之力不够。如明代《证治淮绳》以黄芩代替其中木通,将方名改为“火府散”,其效更佳;吴谦等人亦认为热甚者,应于原方中加入黄连等药以助其力。现代亦多用本方配伍清热解毒之药,主治下焦湿热诸证。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效果好,又兼具活血化瘀之效,且不易伤胃。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充分提取原料中的有效部分,保证中药组合物的良好疗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本发明治疗泌尿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肾茶                 6-20

土茯苓               6-20

虎杖                 2-8。

中药组合物它还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中的任意一味或二味或三味作为原料制成:

生地                 2-8

淡竹叶               1-5

甘草                 0.5-2。

将肾茶醇提,其余组分水提,将两种提取物作为活性成份制成液体或气体或固体制剂。

其制备方法为将肾茶用重量百分浓度为4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6-10倍量,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浸膏,60℃测相对密度为1.01-1.09,醇提药渣与其余组分加水提取三次,每次加12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治之症,由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膀胱,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本发明配方中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通淋的肾茶针对湿热证的病因、病机,作为君药;以土茯苓、虎杖辅助肾茶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作为臣药;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并防热邪和利湿药伤阴,作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作为使药。全方以甘淡之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药为主,辅以凉血、活血之品,功效颇佳而不易败胃伤阴,宜于守方服用。

本发明的剂型选择:配方中主药肾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熊果酸不溶于水;且经预试,每天需服处方浸膏7.5g,不宜选择液体制剂、片剂与胶囊剂;又因本品主治急性尿路感染,制剂应当显效迅速。经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故选择颗粒剂。

处方中药味的化学成分:肾茶含熊果酸、黄酮类及酚酸类等成分:虎杖含游离葸醌及葸醌甙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鞣质等成分:生地含环烯醚萜、单萜及甙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甘草含三匝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及黄酮类等成分;土茯苓含琥珀酸、棕榈酸、落新妇甙、光叶菝葜甙等成分;淡竹叶含三萜类、甾类等成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充分提取原料药材中的上述活性成份。

本发明经临床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优于单用肾茶或单用导亦散原方。

湿热淋证多为急性尿路感染,临床经验认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传统的利尿通淋方中,配伍一些对感染细菌有效的清热解毒药,可以提高疗效;并宜辅以活血、凉血、止血之品。所用的药物对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研制前经四川省抗菌素研究所药理室预试,配方中所用组分均有抑制作用。且方中虎杖、生地的活血、凉血与止血作用,亦有利于淋证的辅助治疗。以土茯苓与虎杖代替木通,既增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对肾功能无损害。故本发明的组方以中医辩证与西医辩病相结合,能与中西医治疗其主治病症的理论相符合。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湿热淋证(急性泌尿道感染)的功能主治。经抑菌、抗炎、解热、镇痛和利尿试验观察,具有以下主要药效作用:

①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体外对所试临床常见革兰氏际性、阴性致病茵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MIC值在2-31.2mg/ml,对变形杆菌的MIC值在2-15.6mg/ml,对阴沟杆菌的MIC值在31.2-125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值在2-125mg/ml,对产气杆菌的MIC值在15.6-31.2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在125-250mg/ml。体内连续给药8d,对小鼠感染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均具有保护作用。

②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10g原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0倍)、5g原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倍)、2.5g原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倍)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10g原生药/kg、5g原生药/kg。能明显对抗蛋清所致大鼠足跖浮肿及巴豆油合剂所致大鼠炎性渗出和炎性肉芽肿。

③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10g原生药/kg、5g原生药/kg、2.5g原生药/kg能明显对抗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高热。

④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10g原生药/kg、5g原生药/kg、2.5g原生药/kg能明显增加小鼠热刺激的痛阈值,明显减少小鼠化学刺激扭体反文汇报的次数。

⑤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10g原生药/kg、5g原生药/kg、能明显增加大鼠、家兔的排尿量。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具有、抑菌、抗炎、解热、镇痛和利尿作用。从而通过治疗病因,消创造病症,达到治疗湿热淋证(急性尿路感染)的目的。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20只,禁食16小时,一日内灌胃3.0g生药/ml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浸膏,d=1.13g/ml)0.4ml/10g体重三次,累计剂量为360g/kg生药,观察1周内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

给药后小鼠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1周内无1只死亡,且无任何异常反应,进食、饮水、排便及行为活动正常,眼、耳、鼻、口腔无异常分泌物,被毛光滑致密,平均体重增长3.5±0.6g。表明小鼠一日内多次灌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的最大给药量在360g生物/kg(相当临床60kg人一日拟用量的697倍)以上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52g、26g、13g生药/kg对大鼠连续灌胃30天与停药16天,其体重增长,Hb含量,RBC、PLT、WBC数及WBC分类计数,TP、ALB、ALT、AST、BUN、Crea水平及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卵巢等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均无明显改变(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卵巢、胃、十二指肠与膀胱的病理组织学(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亦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52g、26g、13g生药/kg对大鼠连续灌胃30天,无明显的毒性反应与延迟性毒性反应。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1998年11月至1999年平均月,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试用,对30例湿热热淋证(急性尿路感染)进行了观察,结果治愈21例,显效3例,有效4效,无2例,总有效28例,为93.33%。试用期间,受试者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其用药前后肝功、肾功、心电图、血常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处方如下:

肾茶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7倍量,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浸膏相对密度为1.04(60℃测)。肾茶醇提取后药渣与其它药材,加水提取三次,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相对密度为1.21(60℃测)。合并醇浸膏与水浸膏,搅拌均匀,取1/2浸膏55℃保温,按以下条件进行喷雾干燥:进液速度:53ml/min,进风温度:168℃,出风温度:77.5℃,收集干燥浸膏粉末,过80目筛,作为载体,剩余1/2量浸膏作粘合剂,按以下条件进行一步制粒,进液速度:53ml/min,喷雾压力:0.3MPa,蒸汽压:0.5MPa,,进风温度70±5℃,物料温度:45℃,出风温度:40℃,风门:根据物料沸腾状态进行调整,所得颗粒用一号筛和四号筛进行整粒,分装入铝箔袋中,每袋2.5g,即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