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记录装置、记录头位置调整装置及记录头位置调整方法

记录装置、记录头位置调整装置及记录头位置调整方法

摘要

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记录表示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数据。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响应于在第一时序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在第二时序(旋转编码器旋转1周之前)指定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其中上述在第二时序指定的延迟时间对应于在第一时序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之前仅仅预定脉冲数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求取对应于多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基于在由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判断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达到阈值时打印头的移动量,由驱动控制单元(58)调整打印头和压印滚筒之间的间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668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精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68563.5

  • 发明设计人 渡部正巳;

    申请日2005-03-03

  • 分类号B41J25/304;G05B19/402;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剑锋

  • 地址 日本千叶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29: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4-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41J25/304 授权公告日:20080206 终止日期:20130303 申请日:200503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2-06

    授权

    授权

  • 2005-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9-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记录头位置调整装置及记录头位置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等记录装置中,有必要对应于记录用纸的厚度来调整记录头和压印滚筒(プラテン)的间隔。作为调整记录头和压印滚筒的间隔的技术,日本专利第3019124号公报提出了一种基于从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方式。该方法在从用来驱动用于移动搭载了记录头的支架的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的输出时刻Ta,到相应于支架的移动从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输出时刻Tb的时间(Tb-Ta)增加预定量时,判定记录头接触了记录用纸。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3027974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第3019129号公报中也提出了这样一种方式,求取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周期和驱动脉冲周期的时间差d的积分值∫d,在积分值∫d达到预定值时,判定记录头接触了记录用纸。

在相应于支架的移动从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输出时序中,有时包含有误差。因此,如果用驱动脉冲和用来检测移动量的脉冲信号的输出时间差来判断记录头向记录介质的接触,那么存在使用错误时序判断记录头接触记录介质的情况。

另外,在旋转编码器输出的各脉冲信号周期和驱动脉冲周期的时间差中,也经常包含误差。在包含这样的误差的情况下,如果使用积分值来判断记录头向记录介质的接触,有时会由于误差的累积而使用错误的时序来判断记录头接触记录介质。

如果记录头接触记录介质的时序判断错误,那么就很难恰当地调整记录头和压印滚筒的间隔。

发明内容

鉴于上面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正确判断记录头接触记录介质的时序的记录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调整记录头位置的记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第1观点的记录装置,包括使承载有记录头的支架相对于记录介质接触分离的记录头移动用马达;向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提供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驱动信号供给装置;用来生成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和用来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进行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供给动作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当检测到由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生成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时,以根据从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供给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为基准,测量所述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测量装置;用来指定在在第1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在第2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延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的延迟时间差指定装置,其中所述在第2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延迟时间对应于仅仅与在所述第1时序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之前的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于通过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生成的多个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指定通过所述延迟时间差指定装置所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时间差平均指定装置;用来判断通过所述时间差平均指定装置所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值的时间差平均判断装置;通过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驱动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所述支架接近所述记录介质,并基于由所述时间差平均判断装置判断达到预定值时的移动量,调整所述记录头和所述记录介质的间隔的间隔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2观点的记录头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使预定的记录头机构相对于目标物体接触分离的记录头移动用马达;用来向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供给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驱动信号供给装置;用来生成与所述记录头机构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和用来控制通过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进行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供给动作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当检测到由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生成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时,以根据从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供给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为基准,测量所述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测量装置;用来指定在第1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在第2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延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的延迟时间差指定装置,所述在第2时序通过所述延迟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延迟时间对应于仅仅在所述第1时序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之前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于通过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生成的多个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指定通过所述延迟时间差指定装置所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时间差平均指定装置;用来判断通过所述时间差平均指定装置所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值的时间差平均判断装置;通过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驱动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所述记录头机构接近所述目标物体,并基于通过所述时间差平均判断装置判断达到预定值时的移动量,调整所述记录头机构和所述目标物体的间隔的间隔调整装置。

在根据第1和第2观点的发明中,例如,最好是,当所述时间差平均判断装置判断达到预定值时,所述间隔调整装置通过所述驱动信号供给装置停止向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供给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

另外,最好是,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包含用来使形成预定的狭缝图形的旋转板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量成比例地旋转的旋转编码器,并且将所述预定脉冲数在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旋转板旋转1周的期间设定为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装置所生成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脉冲数。

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最好使,所述记录头是用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打印包含文字或符号的信息的打印头。

根据本发明第3观点的记录头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向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供给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驱动信号供给步骤,其中该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预定的记录头机构相对于目标物体接触分离;用来生成与所述记录头机构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响应于由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生成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以根据在所述驱动信号供给步骤中供给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为基准,测量在该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测量步骤;用来指定在第1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在第2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延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的延迟时间差指定步骤,所述在第2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延迟时间对应于仅仅在所述第1时序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之前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于在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中生成的连续多个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指定在所述延迟时间差指定步骤中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时间差平均指定步骤;用来判断在所述时间差平均指定步骤中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值的时间差平均判断步骤;在所述驱动信号供给步骤中驱动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所述记录头机构接近所述目标物体,并基于在所述时间差平均判断步骤中判断达到预定值时的移动量,调整所述记录头机构和所述目标物体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程序,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包括下列步骤的处理:用来向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供给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驱动信号供给步骤,其中该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预定的记录头机构相对于目标物体接触分离;用来生成与所述记录头机构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响应于由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生成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以根据在所述驱动信号供给步骤中供给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为基准,测量在该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测量步骤;用来指定在第1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在第2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延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的延迟时间差指定步骤,所述在第2时序在所述延迟时间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延迟时间对应于仅仅在所述第1时序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之前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于在所述测量用脉冲生成步骤中生成的连续多个移动量测量用脉冲信号,指定在所述延迟时间差指定步骤中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时间差平均指定步骤;用来判断在所述时间差平均指定步骤中指定的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值的时间差平均判断步骤;在所述驱动信号供给步骤中驱动所述记录头移动用马达使得所述记录头机构接近所述目标物体,并基于在所述时间差平均判断步骤中判断达到预定值时的移动量,调整所述记录头机构和所述目标物体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步骤。

再者,可以使得计算机起到上述记录装置和记录头位置调整装置的功能,或者,也可以配置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用来在计算机中执行上述记录头位置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具有这样的效果,即,根据本发明,在除去经常包含在延迟时间中的误差成分的同时,能够减少在瞬间延迟时间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生成的误差,并能够降低错误地判断接触的比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在打印机中的机械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旋转编码器的结构的图,(a)是从侧面看旋转转台的图,(b)是狭缝图形的放大图。

图3是显示打印机包括的电子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例测量用脉冲信号的信号图。

图5是显示打印机包括的逻辑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6是显示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位置控制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测量的延迟时间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9是显示由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0是显示基于对应于6个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数据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1是显示基于对应于12个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数据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2是显示基于对应于24个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数据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3是显示基于对应于48个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数据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

图1是显示在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00中的机械结构的例子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包含支架1、压印滚筒2、旋转编码器3、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减速齿轮5、辊6、凸轮7、杆8、拉伸螺旋弹簧9、打印头10、驱动轴20、轴21、22和旋转板23。

在支架1上承载了作为记录头的打印头10。

支架1构成为能够通过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驱动力来调整压印滚筒2和打印头10的间隔。

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例如由步进马达等来构成。记录头调整用马达响应于从后面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11供给的驱动用步进信号,每次旋转预定的角度。通过传递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旋转力,打印头10可以相对于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等接触分离。即,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相对于压印滚筒2的中心轴在垂直方向上使支架1移动,或者接近压印滚筒2,或从其离开。

轴固定在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驱动轴20上的齿轮与减速齿轮5啮合,通过驱动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来使得减速齿轮5可以旋转。减速齿轮5的轴21上轴固定有同心凸轮7。凸轮7具有长径部分和短径部分,并形成从长径部分到短径部分平稳连续的凸轮曲线。辊6与凸轮7的外周下部接触。

辊6的外周下面,与大致为L字形的杆8的下端部分接触。杆8通过被固定在打印机100的侧板上的轴22而自由旋转。一端固定在打印机100侧板上的拉伸螺旋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杆8的上端部分。拉伸螺旋弹簧9,对杆8始终施加有以轴22为中心,朝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弹簧力。如果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被驱动,那么通过驱动轴20、减速齿轮5的连动旋转凸轮7也旋转。当该凸轮7的长径表面旋转到接触辊6的表面时,通过凸轮7的压力,辊6克服了从杆8受到的弹性力而被下压。由此,支架1下降,打印头10在靠近压印滚筒2的方向上移动。

旋转编码器3如图2(a)中模式化地示出的,包括设置成夹持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驱动轴20上轴固定的旋转板23的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和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

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如图2(b)中放大所示的那样,在旋转板23上具有由以驱动轴20为中心配置成放射状的48个狭缝23a构成的狭缝图形,并形成预定的狭缝图形23a。通过旋转板23的旋转,发光元件3a发出的光线可以被透过/遮断。透过形成于旋转板23的狭缝23a的光线被旋转编码器3的受光元件3b所检测,并经光电转换,生成与旋转板23的旋转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测量用脉冲信号。

打印头10为通过打印包含有文件和符号的各种信息,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等上记录信息的打印用记录头机构。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打印头10通过在借助于墨带在记录用纸上敲击点线,来打印包含文字和符号的各种信息。

打印头10包括用来压在记录纸等记录介质上的板10a。

图3显示了打印机100所包括的电子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打印机100除了包括图1中也显示了的打印头10之外,还包括马达驱动电路11、CPU(中央处理单元)12、控制ROM(只读存储器)13、数据ROM 14、RAM(随机访问存储器)15、接口16、检测电路17和显示器18。

马达驱动电路11用于向在打印机100中用于各部分的移动等的马达提供驱动用电信号。例如,马达驱动电路11具有由分别对应于记录头(位置)调整用马达4所具备的多个马达线圈而设置的多个开关晶体管构成的开关电路,根据CPU 12输出的马达控制信号,生成用于使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旋转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

CPU 12用于根据从控制ROM 13读出的程序,来控制在打印机100各部分中的动作。

在控制ROM 13中,预先存储了由CPU 12执行的程序。

数据ROM 14,预先存储了例如表示打印机100中在记录用纸等上记录的文字等的字体图形的字体数据之类的在打印机100中的打印记录用的各种图形数据。

RAM 15提供了CPU 12执行从控制ROM 13读出的程序时的工作区域等,并暂时存储由CPU 12生成的数据等。

接口16用于通过与例如个人电脑等之类的外部信息处理装置连接来发送接收各种信息和信号。

检测电路17是用于驱动用来监视打印机100中各部分动作等的传感器的电路,并向CPU 12传送通过例如旋转编码器3的发光元件3a发出的光线、并由受光元件3b的光电转换而生成的用于测量用脉冲信号。例如,如图2(b)所示,在轴固定于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驱动轴20上的旋转板23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两对发光元件3a和受光元件3b。此时,通过比较从两个受光元件3b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相位,可以指定旋转板23的旋转方向,即,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旋转方向,并能够指定支架1的移动方向。

图4是示例从设置于旋转编码器3中的受光元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信号图。在此,图4(A)和(B)显示了通过正方向旋转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正转),在支架1沿着接近压印滚筒2的方向下降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即,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正转,支架1下降但并不接触记录介质等时,在从设置于旋转编码器3中的第一受光元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EIRR1上升的时序起经过预定延迟时间τ1之后,从第二受光元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EIRR2上升。

相反,图4(C)和(D)显示了通过反方向旋转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逆转),在支架1沿着离开压印滚筒2的方向上升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即,在通过逆转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以将支架1归位到预定的基准位置以前,从设置于旋转编码器3的第二受光元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EIRR2的上升时序起经过预定延迟时间τ2之后,从第一受光元件输出的测量用脉冲信号EIRR1上升。如果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正转和逆转时的旋转速度相同,那么对于延迟时间,τ1=τ2的关系成立。

图3所示的显示器18构成为包括例如LCD(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并基于CPU 12的控制执行用于将各种信息通知用户等的显示。

另外,打印机100具有如图5所示的逻辑(功能)结构。在此,打印机100根据例如CPU 12从控制ROM 13读出的程序控制各部分的动作,实现图5所示的逻辑(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打印机100包括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和驱动控制单元58。

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在驱动控制单元58的控制下,生成供给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

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通过设置于旋转编码器3中的受光元件3b等,生成与打印头10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脉冲数的测量用脉冲信号(图4)。

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检测由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生成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例如上升沿),并以根据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供给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为基准,测量在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其中,在此测量的延迟时间是从供给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相位切换时序到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为止的时间,与前述的延迟时间τ1、τ2不同。

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相应于由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生成的多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记录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的延迟时间。例如,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通过在设置于RAM 15预定区域内的延迟时间数据表中,与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次数相对应地顺序写入延迟时间数据,来记录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的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基于由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记录的延迟时间,指定在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此次测量的延迟时间和以前测量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比较仅在旋转板23旋转1周的期间由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生成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脉冲数(例如,48个)以前测量的延迟时间、和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此次测量的延迟时间,从而指定其时间差。

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对应于由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生成的多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记录通过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例如,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通过在设置于RAM15的预定区域的时间差数据表中,与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次数(序号)对应地写入时间差数据,来记录由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

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基于对应于多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而由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记录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来指定关于延迟时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使用对应于在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中连续生成的6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而由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所记录的6个延迟时间的时间差(时间差数据),来指定它们的平均值(移动平均)。

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判断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值。另外,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还执行对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所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包含在预定的有效范围内的判断。

驱动控制单元58控制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的生成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动作,并预定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中的励磁相位的切换时序。在此,驱动控制单元58通过基于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的判断结果来控制由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生成马达驱动用步进信号的动作,来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板10a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0的操作(作用)。

作为前提,在通常操作打印机100时,通过手动或自动在压印滚筒2和盘10a之间配置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

在打印机100中,CPU 12向马达驱动电路11发送马达控制信号,使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被驱动而将支架1从预定的基准位置沿着接近于压印滚筒2的方向降下。支架1的基准位置是充分远离压印滚筒2的位置,是打印头10不可能接触记录介质等的位置即可。

这样,在支架1下降时,例如在来自旋转编码器3的测量用脉冲信号上升的时序中,CPU 12执行作为预定的中断处理的如在图6流程图中所示的记录头位置调整的处理。

在图6所示的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中,CPU 12首先通过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在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序中的延迟时间(步骤S101)。即,测量从向记录头驱动马达4输出用于切换相位的驱动信号开始所经过的时间。接着,对预定的参数进行更新等,并执行用于计数中断处理的执行次数的处理(步骤S102)。例如,CPU 12将用于计数执行中断处理的次数的参数N的值加1。

随后,CPU 12基于在步骤S102中计数的中断处理的执行次数,指定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已驱动完成的步进数(步骤S103)。例如,在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中马达相位切换一次执行4次中断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将用4除参数N的值取整(例如,去掉小数点后的数字),将得出的值指定为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已驱动完成的步进数。例如,通过对图3(a)和3(b)所示的信号取异或(EXOR),旋转编码器3的解析度可以提高约4倍。当其异或(EXOR)信号触发图5的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的起动时,在步骤S103中,用4除参数N就能够得到已驱动完成的步进数。

此后,CPU 12判断是否执行用于调整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位置的预先程序化的位置控制计算处理(步骤S104)。此时,当从支架1由预定的基准位置开始下降的时序起,由测量用信号生成单元51生成的测量用脉冲信号中的脉冲数达到预定的基准值(例如,30)时,判断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的旋转达到稳定化,可以进行位置控制计算处理。另外,为了减少计算量,当计数执行中断处理执行次数的参数N的值是预定的计算执行周期(例如,4)的整数倍时,CPU 12判断执行位置控制计算处理。在判断不执行位置控制计算处理时(步骤S104:否),原样结束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

当判断进行位置控制计算处理时,开始通过CPU 12进行的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位置控制计算处理(步骤S105)。

在图7所示的位置控制计算处理中,CPU 12首先将表示在图5的步骤S101中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数据,记录并登记在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中(步骤S201)。接着,判断是否存在计算用延迟时间数据(步骤S202)。其中,当在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中记录了表示对应于仅在预定脉冲数(例如48个)以前生成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数据时,判断存在计算用延迟时间数据。另一方面,当没有记录对应于在仅仅预定脉冲数以前生成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延迟时间数据时,判断没有计算用延迟时间数据(步骤S202:否),从而进入到步骤S209。

在存在计算用的延迟时间数据时(步骤S202:是),通过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以在步骤S201中登记的此次的延迟时间数据所表示的延迟时间和以计算用的延迟时间数据所表示的延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步骤S203)。另外,表示如此指定的时间差的时间差数据被记录并登记到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中(步骤S204)。这样,通过指定响应于在第一时序检测出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和对应于仅仅在第一时序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之前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在第二时序指定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差,可以记录表示所指定的时间差的时间差数据。

在步骤S204之后,CPU 12判断是否存在平均值指定用时间差数据(步骤S205)。在此,当在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中记录了对应于平均化对象脉冲数(例如6个)的测量用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数据时,判断存在平均值指定用的时间差数据。另一方面,当没有记录对应于平均化对象脉冲数的时间差数据时,判断不存在平均值指定用的时间差数据(步骤S205:否),从而进入到步骤S209。

在存在平均值指定用的时间差数据时(步骤S205:是),将通过延迟时间差记录单元55记录的时间差数据,以仅仅根据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的平均化对象脉冲数的部分读出,从而求取对应于多个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步骤S206)。此时,CPU 12通过时间差判断单元57判断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包含在预定的有效范围内(步骤S207)。例如,当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为“0”以上时,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就判断处于预定的有效范围内。另一方面,当延迟时间差平均值小于“0”时,就判断处于预定有效范围之外(步骤S207:否),从而进入步骤S209。

当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处于有效范围内时(步骤S207:是),进入步骤S208,将计算结果有效标志设置为打开状态。相对于此,在步骤S209中,将计算结果有效标志清除以设置为关闭状态。由此结束位置控制计算处理时,进入图5所示的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步骤S106。

在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的步骤S106中,判断作为执行位置控制计算处理的结果的计算结果有效标志是否为打开,当处于关闭时(步骤S106:否),判断得出了有效的计算结果,从而结束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另一方面,当计算结果有效标记处于打开时(步骤S106:是),通过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判断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是否达到预定阈值(步骤S107)。

当延迟时间差平均值小于阈值时(步骤S107:否),原样结束记录头位置调整处理。与此相对,当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在阈值以上时(步骤S107:是),判断打印头10接触记录用纸等,并且例如通过驱动控制单元58停止在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中的驱动用步进信号的生成、供给动作等,进行用于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的设置(步骤S108)。作为另一个例子,驱动控制单元58使得在马达驱动信号生成单元50中生成用于使记录头调整用马达4仅仅逆转预定的步进数,从而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也是可以的。这样,驱动控制单元58基于在时间差平均判断单元57判断达到阈值时的打印头10的移动量,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

图8中,与在测量用脉冲信号中的脉冲数(测量用脉冲数)相对应地显示了由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测量的延迟时间的具体例子。图9中与测量用脉冲数相对应地显示了由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具体例子。图10中与用于通过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指定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计算所执行的次数(图7步骤S205中判断为“是”的次数,以下,称作“平均值计算次数”)相对应地,显示了基于和连续生成的6个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差数据而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所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图11中与平均值计算次数相对应地,显示了基于和连续生成的12个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差数据而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所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图12中与平均值计算次数相对应地,显示了基于和连续生成的24个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差数据而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所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图13中与平均值计算次数相对应地,显示了基于和连续生成的48个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差数据而由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所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具体例子。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基于和6个测量用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差数据来指定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情况下,通过在图6的步骤S107中判断是否达到作为阈值的400μsec(微秒),可以判断打印头10是否接触到记录用纸。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由延迟时间差指定单元54指定响应于在第一时序检测出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差和在第二时序指定的延迟时间的差,其中该在第二时序指定的延迟时间对应于仅仅在第一时序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之前预定脉冲数处检测的测量用脉冲信号。因此,通过时间差平均指定单元56求取对应于平均化对象脉冲数的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并基于该平均值达到阈值的时序,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由此,因为能够除去在延迟时间中经常包含的误差成分,所以降低了错误判断打印头10接触记录用纸的比率,能够正确地调整打印头10和压印滚筒2的间隔。

另外,因为使用了对应于连续多个(平均化对象脉冲数)测量用脉冲信号而指定的延迟时间差的平均值,所以减少了在例如瞬间延迟时间增加或减少情况下生成的误差,并能够降低错误判断打印头10接触记录用纸的比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如CPU 12构成的方式说明了图5的各个部分,但是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硬件来构成。

例如,延迟时间计测单元52可以由可重触发计时器电路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控制单元58在向马达4输出相位切换用的信号并且重新设置可重触发计时器。而且,CPU 12在步骤S201中,作为延迟时间记录单元53,将可重触发计时器电路的计数值作为计测时间记录下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用来通过打印头10对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记录由文字等构成的信息的打印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可以适用于例如磁盘记录装置和磁带记录装置之类的、调整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间隔以进行信息记录的任何记录装置。并且,也可以适用于对应于预定的对象物体(目标物体)进行预定的记录头机构的位置确定的任何机器,例如,在距离对象物体仅仅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测量该对象物体的测量设备(例如,显微镜等),和获得在和对象物接触的时刻中的预定测量值的测量用设备(例如,身高计等),或者,通过再现用记录头机构接触记录了再现对象的信息的记录介质以进行记录信息的读取的再现设备(例如,收录机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用来生成“延迟时间差”的第二时序设定为第一时序的“旋转编码器3的旋转板23旋转1周的期间(48个脉冲)”,但是也可以选择其它的期间。并且,还可以通过准备多个第二时序,例如,在旋转板23旋转2周之前,采用1周之前和2周之前的延迟时间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延迟时间的时间差。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及数据,为了使搭载了微计算机的设备起到上述打印机100等的功能,记录并存储在预定的记录介质(IC存储器、磁盘、光盘、光磁盘等)上,并可以安装该程序也是可以的。

另外,例如在通信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中以可下载的方式保存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和数据,并且通过网络将其叠加到载波上来分配也是可以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