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一种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天然植物、动物药材为主要药用成分的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益智安神功效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山楂100-1500、藏菖蒲80-1300、荠菜50-1100、鸡矢藤50-1100、连翘90-1500、枇杷叶50-800、蝉蜕10-250、鸡内金50-800。能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口臭腹胀、消瘦无力,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又可治疗小儿疳积(西医称:小儿多动症)等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544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本善制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34161.9

  • 发明设计人 陈本善;

    申请日2004-04-26

  • 分类号A61K35/78;A61P1/14;

  • 代理机构53110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张怡

  • 地址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关上中路169号宏兴大厦A座9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39: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0-2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82 专利号:ZL2004100341619 登记生效日:2022101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神威药业(昆明)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经宏路3号 变更后权利人:675099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高新区庄甸医药园区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1-02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解除日:201609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6-05-18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A61K36/882 收件人:张原源 文件名称:视为未提出通知书 申请日:20040426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16-04-27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解除日:201603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5-11-04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解除日:201509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5-04-29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解除日:201503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4-11-05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解除日:201409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3-10-09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登记生效日:20130904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2-07-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8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702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9-2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61K36/882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登记号:2011990000022 出质人:马志伟 质权人:云南利达沣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解除日:20110805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1-03-23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82 登记号:2011990000022 登记生效日:20110124 出质人:马志伟 质权人:云南利达沣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0-08-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82 合同备案号:2010530000025 让与人:马志伟 受让人:云南良方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公开日:20041215 授权公告日:20060308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00607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0-06-0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8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00430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07-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404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6-03-08

    授权

    授权

  • 2005-0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12-1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天然植物、动物药材为主要药用成分的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益智安神功效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背景

中国专利申请01134634.5(公开号:1372842)公开了“一种健脾和胃羹的配方”,它由面粉、江米粉、油、糖、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人参、鸡内金、山药、麦芽、木香、砂仁、神曲等原料制成,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既可做为早餐轻身延年,又可对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消化不良、口臭反酸、消瘦无力,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有抗病辅疗作用。中国专利申请98102598.6(公开号1204526)公开了护胃灵胶囊由黄芪、党参、白术、鸡内金、山药、沙参、长胜七、朱砂七、太白米、甘草组成。优点:采用多味纯中草药制剂成胶囊,具有扶正培本,增强机体免疫力,活血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有利于H P的消除及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修复。对胃脘痛、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食欲不振、积食具有较好治疗作用的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益智安神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山楂100-1500、藏菖蒲80-1300、荠菜50-1100、鸡矢藤50-1100、连翘90-1500、枇杷叶50-800、蝉蜕10-250、鸡内金50-800。

本药物组合物是通过综合傣药民间偏方、秘方,经过多年的民族药研究,采用现代化的制药方法精制而成。能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口臭腹胀、消瘦无力,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又可治疗小儿疳积(西医称:小儿多动症)症,对患有不同程度的疳积病(很多地方称“人来疯”),临床表现为不能专心做同一件事情,夜醒次数频繁、性格乖张,易怒等,疗效显著,疳积症正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正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优点:诸药合用,相得益彰,采用多味纯中草药制剂成,具有扶正培本,增强机体免疫力,活血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

上述配方中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 ge.Var.major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 g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Crategolic acid)、黄酮类、内脂、糖类及甙类,德宏傣族称“嘛拿”,功能消食化滞,腹胀痛。《滇南本草》称“此药有消积适食之功”主治胃脘有坚久积滞或寒腻胃,或饮食结滞、呕吐酸水、胸膈胞闷、饮食不思,倒胞嘈杂、吞吐酸水,两肋间有积块作痛。藏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西双版纳傣族称“阿毫”、“含毫”(音译),意译:塘草;用于治疗水泻、哮喘、脱肛、腹痛、气胀。德宏傣族称“散卜帕”,功能开窍,豁痰、化湿、和胃。本品为傣医常用药品。丽江地区民族民间用作芳香开窍,行称九节菖蒲,味辛、苦,性温,治九种胃气疼痛。昭通地区民族民间称“骨茴”,思茅地区民族民间称“格密亲”。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psella brusa-pastoris(L.)Medic.的干燥全草。主要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丙酮酸、对氨基苯磺酸及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等,昆明地区民族民间称菱角菜,功能清肝明目、利尿、止血。也称护生草,功能清热消炎、利尿。《玉龙本草》称甜葶苈,《滇南本草》称“辛、苦、性平。清肺热、消痰、止咳嗽,除小肠经邪热,利小便”。鸡矢藤为茜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干燥全草。主要含鸡屎藤甙(Paederoside)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车叶草甙(Ssperuloside)等环臭蚁醛类(Ildeoid)化合物γ-谷甾醇,傣族称哧吨麻,嘿多吗(音译),意译:狗屁藤功效:消食祛风湿,化痰化咳,治腹痛腹胀,不思饮食、消化不良、止痛退烧。红河民族民间称臭屁藤,性味甘、酸、平;共呢功能祛风湿,健脾胃,止咳化痰。思茅地区民族民间用作消食健胃,止咳、调经药。丽江地区民族民间用作祛风除湿,健胃消食药。玉溪地区民族民间称为毛叶黄药,性味甘、微苦,凉;功能消炎,止痛、接骨。文山地区民族民间用作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药。曲靖地区民族民间称臭丹草,作为通经络,利关节,除风湿药。昆明地区民族民间用作祛风湿,舒经络,利湿,消食药。亦可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消肿止痛,化食除痰;清肝热、助消化,祛风除湿,止咳化痰,补血。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要含橙花叔醇(Nerolidol)和金合欢醇(Farnesol),还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γ-衣兰烯、和β金合欢醇、樟脑、橙花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乙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还有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等。又含山梨糖醇(Sorbitol),德宏傣族称“嘛哄憨”功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玉溪地区民族民间用于润肺止咳、化痰,止吐。曲靖地区民族民间用于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祛痰。文山地区民族民间用于止咳化痰,和胃止吐。《滇南草本》称:“枇杷叶味甘、平,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入肺,止咳嗽,止喘促,消痰,止气促”。蝉蜕为蝉蜕科昆虫黑蚱Cryototypana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石脱落的皮壳,德宏傣族称为“哈惹”,用于散风热、宣肺、定惊。连翘Forsythia susoense(Thunb.)Vahl主要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C49H74-80O6、皂甙(无溶血性)及黄酮醇甙类、马苔树脂醇甙(Matairesinoside)、齐墩果酸(Olesnolic acid);鸡内金(Gallus gallusdomesticus Brosson)主要含有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等为常用中药,在本处方中协同多味民族药发挥开胃消食,补肾益智功效,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方根据傣医理论而立,专用于治疗因“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塔铃”(土)不足,“塔菲”(火)不充而致的病变,如食欲不振、“斤尚习尚”(消化不良)、体弱多病、暖冒拉(失眠睡眠差)、鲁旺短杆(小儿疳积)等病症。黑多吗(鸡矢藤)气臭而行循于脘腹之中,具有疏土顺气、消食化积,助土消食之功,用以解除因土壅气滞,食积不化、脘腹胀痛之症为主药;“麻果宋”(山楂)、“接呆盖”(鸡内金)具有补土消内食之力,助主药发挥更强之力为辅药;食气郁积过久,腑气不通而可见发热,口干心烦、心翻呕吐之症,方中“内送过”(连翘)、“摆枇杷”(枇杷叶)具有化积退热之功。食积热扰胃中不和,夜不得寐,故三药用于解除食积之热而眠佳,同时性凉而可制“含好铃”(藏菖蒲)、黑多吗(鸡矢藤)、“接呆盖”(鸡内金)之燥性,使之温化水谷、补土补火、行气化积而不燥;另枇杷叶中医用于治疗肺热咳喘,胃热呕吐之症,而傣医则认为具有化积退热之力,临床配伍连翘、枇杷叶共为退热之药;方中还有荠菜一药,性平味甘,中医用于请热凉血而利尿傣医则取其利小便而实大便来治疗水食停积、腹痛暴泻之症。或小儿“塔铃”(土)不足,“塔菲”(火)不充而水食不化、腹泻、腹痛之病,其还有调节诸药之功。全方合用具有补土行气、和胃降腻、消食化积、益智安神之功而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小儿疳积之病症。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功能主治为: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用于食积内停所致小儿疳积症、食欲不振、脘腹胀痛、消化不良、大便失调等病症的治疗。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剂型为药剂学上所述的口服制剂。由本发明所述原料与相应的药用辅料经常规工艺制成的口服液、胶囊、片剂、颗粒剂、散剂、软胶囊剂、丸剂等。其用量为成人每天1.2-4.8克。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药效学试验:

实验目的

采用正常及脾虚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常压耐缺氧及游泳模型,评价本药物的抗疲劳和抗缺氧等补益作用;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本药物的抗炎消肿作用;运用炭末在小鼠小肠中的推进试验,判断本药物对小肠运动的影响,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实验材料

1、动物:ICR小鼠,雌雄均用,由云南白药集团天然药物研究院提供(滇实动证字第2000023号)。

2、药物及试剂:本药物口服液药料浸膏,每克等于5克生药,由云南省本善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三七总皂苷由昆明制药厂赠送;人参健脾丸,规格:6g/丸,批号:001130,云南省腾冲制药厂产品;利血平注射液,规格:1mg/ml,批号:000520,由广东江门制药厂生产;黄莲上清丸,6g/袋,批号:20001002,由西川乐山大干药液有限公司生产;二甲苯购自武汉有机合成工厂,规格500ml,分析纯。角叉菜胶,由辽宁省药检所提供。

方法与结果

1.本药物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的影响

1.1 正常小鼠:体重18-22g的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4g/kg组和三七总皂苷0.5g/kg组。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1次/d,连续5d。于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逐只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停止时间为耐缺氧指标,数据以t检验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2 脾虚小鼠:体重18-22g的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1、2、4k/kg组(临床人用量的5、10和20倍)的人参健脾丸5.9g/kg(临床人用量的15倍)组。试验前,各组动物均以0.1ml/10g体重皮下注射利血平(0.2ml/g体重),1次,共10d,造成小鼠脾虚模型。于第10天开始,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2次/d,共5次,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停止时间的记录同前。

结果显示,高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及人参健脾丸均明显延长脾虚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时间,中、低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无明显延长作用。

2、本药物口服液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2.1 正常小鼠:体重18-22g的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1、2、4g/kg组和三七总皂苷0.5g/kg组。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1次/d,连续5d。于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1只/瓶),用凡士林涂抹瓶口,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以呼吸停止为指标,观察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数据以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及三七总皂苷均能明显延长常压下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

2.2 脾虚小鼠:体重18-22g的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4g/kg组(临床人用量的5、10和20倍)和人参健脾丸5.9g/kg(临床人用量的15倍)组。试验前,各组动物均以0.1mg/10g体重皮下注射利血平(0.2mg/kg体重)1次/d,共10d,造成小鼠脾虚模型。于第10天开始,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2次/d,共5次。时间记录及统计处理同上。

结果显示,高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及人参健脾丸均明显延长常压下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中、低剂量的一木青口服液无明显作用。

3.本药物口服液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3.1 正常小鼠:大玻璃缸内盛水,水深20cm,水温在20℃左右。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4g/kg组和三七总皂苷0.5g/kg组。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1次/d,连续5d。各组动物尾部束一2g的重物,末次给药后40min,将小鼠分别放入玻璃缸内游泳,立即计时并观察。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浮出水面者即为体力耗竭,即该计时,此为小鼠游泳时间,数据以t检验行学处理。

结果表明,中、低剂量的本药物对正常小鼠游泳时间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组的游泳时间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总皂苷有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作用。

3.2 脾虚小鼠:体重18-22g的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4g/kg组(临床人用量的5、10和20倍)和人参健脾丸5.9g/kg(临床人用量的15倍)组。试验前,各组动物均以0.1ml/10g体重皮下注射利血平(0.2mg/kg体重),1次/d,共10d,造成小鼠脾虚模型。于第10天开始,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2次/d,共5次。小鼠游泳时间同前记录。

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对脾虚小鼠游泳时间均无明显影响;人参健脾丸有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作用。

4.本药物口服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雄性ICR小鼠,体重25~28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4g/kg组和三七总皂苷0.5g/kg组。试验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后45min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二甲苯(0.03ml/只)滴于小鼠右耳,15min后处死动物。用直径8mm的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分别称重,以两耳片重差值作为肿胀程度指标。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求出肿胀度。

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右耳明显肿胀厚度增加,两耳片重差较大;高、中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抗炎消肿作用明显;三七总皂苷亦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5.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ICR小鼠,18~22g,禁食24h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10%炭末生理盐水组、本药物口服液1、2及4g/kg组,黄莲上清丸3g/kg组(上述各药液均含10%炭末)。各组动物均以0.2ml/10g体重灌胃,一次性灌胃后15min,脱颈致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结果表明,本药物口服液高剂量组及黄莲上清丸组的小肠推进距离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大(P>0.05)。

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对正常小鼠,高、中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0和10倍)呈量-效关系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及常压耐缺氧时间,高剂量时有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趋势;对脾虚小鼠,高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具有非常明显的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及常压耐缺氧时间,提示本品能使脑耗氧或耗能明显降低,具有抗急性缺血缺氧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表明本药物口服液具有较好的补益功效。本品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本品具有较好的抗炎消肿作用,本实验中,高剂量的本药物口服液能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

综上所述,本药物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抗疲劳和抗脾虚等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强促进肠胃运动功能和抗炎消肿作用。本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临床验证总结:”

一、试验目的

观察本药物口服液对小儿疳证(疳气证)的疗效,并考察其安全性。

二、一般资料

在住院及门诊病人中选择2岁以上,10岁以下的疳证患儿156例作为受试对象,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100例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10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7天,平均平均病程7.23月;对照组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5.14岁,病程最长为3年,最短8天,平均病程7.55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病例选择

(一)中医诊断标准:

1.脾胃功能异常:有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腹胀等症。

2.形态消瘦:体重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15-40%。

3.精神状态:精神不振,好发脾气,易激惹。面色不华,毛发稀疏色黄。

4.动作改变:有挖鼻揉眼,咬指磨牙等动作等异常表现,

5.有喂养不当(不定时定量、挑食、偏食)史。

(二)中医辩证标准:

本实验以轻症“疳气”为主。症见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舌苔腻,脉细滑。

(三)西医疾病的诊断标准:

与中医诊断标准相同,有关西医疾病按西医的诊断标准。

(四)纳入病例标准:

经病人同意参加,符合上述中医诊断与辩证标准者,可以纳入试验病例。

(五)排除病例标准:

1.因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引起的消瘦等。

2.年龄在2岁以下,10岁以上者。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发原性疾病患儿。

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四.试验方法

(一)分组根据上述病例选择标准,选择“疳气证”患儿156例,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56例。

(二)用法与用量:

1.试验组:本药物口服液:2~5岁:每次10ml,一日三次;5~7岁:次20ml,每日二次;7~10岁:每次20ml,每日三次。

2.对照组:利儿康口服液:2~5岁:每次10ml,一日三次;5~7岁:每次20ml,每日二次,7~10岁,每次20ml,每日二次。

(三)疗程:两组均为14天。

(四)毒副作用观察:试验过程中如出现毒副作用,当即停药并采取措施,如实记录。

五.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大便常规化验。

3.肝、肾功能。

(二)疗效性观察

1.临床症状和特征:如消瘦情况,面黄、饮食、大便等情况。

2.精神情况。

3.舌象、脉象。

4.血常规及大便常规,以及检查是否有贫血、大便异常。

六.疗效判定标准:

(一)总疗程判定:

根据行业标准80页中有关疳证的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以下四级判断。

1.临床痊愈:体重增加明显,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消失,试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体重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显著改善。

3.有效:体重虽不增加,但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其他症状有改善。

5.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变。

(二)症状疗效判定:

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变化,分为以下四级:

1.临床痊愈:症状程度由轻、中、重转为0级。

2.显效:症状程度改变达2级,即由重转为轻。

3.进步:症状程度改变达1级,即由重转为中。或由中转为轻。

4.无效:症状无改善。

七、试验结果:

(一)总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疗效无显著差异。

(二)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从症状上看,体形、面色、食欲、大便、情志的变化、疗效及症状改善基本相同。(P值均>0.05)

(三)舌象、脉象改善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舌象、脉象均有改善,以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

(四)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而白细胞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

八、副作用观察

100例试验组患儿在服药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毒副反应。

九、小结

1.两组病例从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总疗效观察: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8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对小儿疳气证有治疗作用。

3.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对体形、面色、食欲、大便、情志六组症状的疗效分别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4.舌象、脉象改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舌象、脉象均有改善,以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

5.血常规比较:对试验组81例患儿的治疗后血常规进行对比证实,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白细胞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6.肝肾功能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56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试验药物对正常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7.副作用观察:100例试验组患儿在服药期间,均未发生毒副反应。

十、结论

本药物组合物的中草药制剂,具有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消食化积、益智安神之功效,主治小儿疳证之疳气证,经临床试验证实,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山楂218g、藏菖蒲141g、荠菜115g、鸡矢藤115g、连翘192g、枇杷叶90g、蝉蜕39g、鸡内金90g,混匀,加水浸泡,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6(55~65℃)的清膏,加入蜂蜜100g、甜蜜素4g、山梨酸钾0.8g,加水至规定量,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

取山楂1090g、藏菖蒲705g、荠菜575g、鸡矢藤575g、连翘960g、枇杷叶450g、蝉蜕195g、鸡内金450g,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粉或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3:

取山楂1300g、藏菖蒲1000g、荠菜800g、鸡矢藤400g、连翘700g、枇杷叶700g、蝉蜕300g、鸡内金600g,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稠膏,干燥,粉碎,加入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片,即得。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2的原料配比例,不同点在于,浓缩液冷却后,加入辅料适量,制成软材,混合均匀,干燥,分装,灭菌,即得颗粒剂成品。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的原料配比例,不同点在于,以上七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