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带有两个织物层的织物的带

具有带有两个织物层的织物的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特别是一种传动带,所述带具有作为抗拉层的织物(G),所述织物具有两个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相互交织连接在一起。两个织物层具有平纹组织。这种带在传递很大的牵引力的同时,仍能保持柔韧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130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7-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伯西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2811252.0

  • 发明设计人 玛丽昂·贝塞拉;

    申请日2002-03-21

  • 分类号D03D11/00;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仲贤

  • 地址 瑞士赖纳赫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26: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D03D11/00 专利号:ZL028112520 申请日:20020321 授权公告日:200905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5-27

    授权

    授权

  • 2004-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7-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作为抗拉层的织物的带。

本发明中的“带”系传动带、输送带和过程控制带等的上位概念。

带的抗拉层,尤其是传动带的抗拉层通常由单层或多层热塑塑料构成,或者由单层或多层纺织产品,尤其是织物构成。采用橡胶对抗拉层加以覆层。

在采用热塑塑料制成的抗拉层时,所述抗拉层例如由聚酰胺-挤压薄膜制成。这种抗拉层的特征在于耐弯曲强度高和耐压应力低。

纺织品,尤其是织物的纱线由合成原材料制成,例如聚酰胺、芳族酰胺、聚酯、聚烯烃等,也可以由天然原材料制成,例如由棉花、韧皮纤维(亚麻或大麻)、羊毛、蚕丝或苎麻等制成。另外也可以采用矿物原材料,例如玻璃或碳制成纱线。最后也可以采用上述所有原材料的混合物。织物可由所有已知种类的纱线,复丝、单丝、短纤维纱或单捻合或多捻合股线制成。

在工作时,带,尤其是传动带的抗拉层将承受很大的应力。由热塑塑料制成的抗拉层柔韧性较差(如上所述),并且因此需要所述带在其上被导向或换向的大的滚和轮(pulleys),因此对驱动能量消耗相应较大(对滚或轮的自重也必须进行驱动)。在采用由纺织品制成的抗拉层时,与此相反由于柔韧性高,因而有时动力传递不足,所以常常需要将这种纺织抗拉层相互粘接在一起。其缺点在于,一方面在制作时需要进行附加的工步,即需要将纺织抗拉层相互粘接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采用两个或多个纺织抗拉层,因而增大了材料消耗。而此措施从整体上讲又会对柔韧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发明将提出一种补救措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尤其是传动带所述带一方面可以实现大的动力传递,同时仍然能保持柔韧性,并为橡胶覆层机械附着提供一个相应的表面结构。

所述目的通过采用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定义的带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特征中给出本发明特别有益的设计。

为了在保持柔韧性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动力传递,所述织物具有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为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相互交织连接在一起。至少有一个织物层具有平纹组织、派生的平纹组织、混合的平纹组织或缎纹组织。采用此方式不需要在另一工步进行粘接。最后两层织物层交替连接,形成凸起条纹状的表面结构,所述表面结构改善了橡胶涂层与织物之间的机械粘附。分别根据所使用的组织类型,可以在织物的一面或两面上具有凸起条纹。

下面将对照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优点做进一步说明。图中示出:

图1-5分别示出组织循环,其中对照所示组织循环对本发明传动带的抗拉层的织物(图5)的第一实施例的形成做了表述;

图6-8示出图5的组织循环的实施例与近似于实际情况的相应的织物单位和相应的织物的较大的截取部分;

图9-10示出本发明传动带的抗拉层的织物的另一实施例的组织循环,和

图11-14示出图5的织纹组织图案的实施例与相同的组织循环(即相同的织物)的另一表述形式。

下面对照分别示出组织循环的图1-5,对本发明的带,在此为传动带的抗拉层的织物的第一实施例的形成加以说明。在此将最小的重复出现的并通过其重复出现构成织物的组织单位称作组织循环。并将水平纬纱和垂直经纱的交织示意图称作织纹组织图案,用小方格(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方形)表示交叉点。实心的小方格或正方形表示有关的经纱在纬纱的上面,空心的小方格或正方形表示有关的经纱在纬纱的下面。在一个织纹组织图案中或者仅示出一个组织循环、多个完整的组织循环或一个组织循环和多个部分组织循环,从而可以对组织循环的连接加以形象的说明。在下面加以说明的附图中分别示出一种组织循环,所述组织循环同样也被称作织纹组织图案。

图1中示出两个织物层1和2,它们以相同的织纹组织图案示出。所述两层交织在一个平面上。其中对织物层1仅第一、三列和第一、三行相关,和对织物层2仅第二、四列和第二、四行相关。从织纹组织图案或组织循环的左下角开始对经纱和纬纱编号。

因此如图1所示,在第一层1中,经纱K1在纬纱S2下面,但在纬纱S4上面;但经纱K3与K1正好相反,它在纬纱S2上面,但在纬纱S4下面。在第二层2中,经纱K2在纬纱S1上面,但在纬纱S3下面;经纱K4与K2正好相反,它在纬纱S1下面,但在纬纱S3上面。考虑到两层是相互分开的,因此每一层涉及的都是一个单平纹组织。此例中每一层有两个织纹组织图案,但也可以有多个织纹组织图案。对整个织纹组织图案在本例中有四个组织循环,也可以有任意的多个组织循环。

在图2中通过使纬纱S2和S4进一步提升到也在经纱K2和K4的上面(用虚线填充的正方形),使层2成为两层中上面的一层。在图3中将此完全收入织纹组织图案中。在图案构成阶段所述两层尚未相互编织在一起。

在图4中可以看出两层1和2相互编织在一起的位置,所述交叉点用十字叉V1、V2在有关的正方形内标示出。以如下方式实现所述连接:在一个位置上,例如在织纹组织图案中第一列和第三行(十字叉V1)的位置上的正方形中,“下”层的经纱K1被提升到在“上”层的纬纱S3上面,同时设置在第四列和第二行的正方形(十字叉V2)的位置上,“上”层织物层的经纱K4位于“下”层织物层(第一层)的纬纱S2的下面。

由此所述两层相互连接,形成一织物,在图5中总体上示出织物的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1(具有唯一循环的图案)。对照附图1至5的对两层的不同的表述,仅对织物的结构或构造做了说明。

如图5所示,经纱K1在纬纱S1和S2下面,但在纬纱S3和S4上面。经纱K2在纬纱S1和S2上面,在纬纱S3下面和重新在S4上面。经纱K3在纬纱S1下面,在纬纱S2上面和在纬纱S3和S4下面。最后经纱K4在纬纱S1和S2下面和在纬纱S3和S4上面。

两个织物层的连接选择应使织物层之间变换的纱线尽可能固定地将两层连接并同时形成横棱纹。

在图6中再次重现图5所示的织纹组织图案,所述图案的结构对照图1至5已经做了描述,以便参照图7和图8对“工艺的”织纹组织图案与纱线交织的接近于实际的图示加以对照。出于简便起见,对两层的纱线有所区别地示出。

如图7所示,经纱K1在纬纱S1和S2下面,但在纬纱S3和S4上面,与在织纹组织图案P1(图6)中利用实心和空心的正方形所示完全相同。所有其它纱线的相互交织与织纹组织图案P1的示意图示相同。

图8示出相应的织物G的一较大的截取部分,其中在织物G内重现组织循环P1。为了可以重新找到织纹组织图案P1的图形,相应地标示出经纱K1、K2、K3、K4和相应的纬纱S1、S2、S3、S4。

图9和图10以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2和P3示出织物的其它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适用于本发明的带,特别是传动带。从织纹组织图案P4-P6(图12-14)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它们仅仅是已经描述过的织物组织图案P1的其它的表示,出于明了起见在图11中重新示出织纹组织图案P1。

例如图12示出的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4与图11的织纹组织图案P1相反(Negativ)。就织物而言意味着,从织物的另一面看(即织物的背面)。就织物本身而言是同一个。

从图12中的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4的表述可以转换到图13中的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5的表述,其中仅需将织纹组织图案P4围绕其下边棱向下翻转。图14中的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P6的图示与图13中的组织循环或织纹组织图案正好相反。

原则上讲,至少有一个织物层具有平纹组织、派生的平纹组织(例如巴拿马组织、重平组织等)、混合的平纹组织或缎纹组织。第二织物层与第一织物层结构相同,或与第一织物层的结构不同,此点特别导致,织物的两个面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表面结构。

此外,织物可以具有导电的纱线,考虑到为了实现驱动,传动带和其它带持续地在驱动件(金属轮)表面产生摩擦,此点将是特别有益的。其中会产生静电充电。在两个摩擦体空间分离位置上,即传动带与金属轮离开接触的位置,会产生火花放电。导电的纤维将避免火花的产生,其中电荷被传导到传动带与电接地的部件或面(例如在金属轮上)的位置,从而使电荷不会形成火花,被导出。

就经纱及纬纱可以采用如下纱线:长丝纱(单丝、复丝),或者短纤纱,或者一次捻合或多次捻合股线(股线是两根相互捻合的纱线,多此捻合的股线是多根相互捻合的股线)。

经纱以及纬纱的纱线支数取决于每厘米纱线的数量,可在大约3特(tex)至300特范围内变化。

织物的经纬密度取决于纱线支数,可在大约4/cm至4000/cm范围内变化。其中织物在经向上和纬向上具有相同的或甚至不同的密度。

纤维原材料可以是天然原料,例如棉花、韧皮纤维(例如亚麻、大麻)、羊毛、蚕丝以及苎麻等,也可以是合成材料,例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芳族酰胺等,也可以是矿物材料,例如玻璃和碳(Karbon)等,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