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各药物重量组成为:菟丝子350-650份、桑寄生100-250份、稀莶草100-250份、生地100-250份、石决明100-250份、甘草200-650份、槐花50-120份、桑叶100-300份、菊花120-300份、薄荷50-160份、黄芩50-100份、夏枯草300-650份、狗脊400-700份、蔓荆子220-450份、生地50-150份、槐花150-500份、石决明100-300份。该中药制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药物配伍合理,原料易得、治愈率高、不反复、根治彻底,无后遗症、可恢复皮肤原貌等特点,是治疗脉管炎首选药物。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561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正伦;

    申请/专利号CN02110335.6

  • 发明设计人 刘正伦;

    申请日2002-05-08

  • 分类号A61K35/78;A61P9/14;

  • 代理机构37100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明

  •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原济南铁厂宿舍10号楼4单元20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57: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55 授权公告日:20060322 申请日:200205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1-2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 2007-01-1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6-03-22

    授权

    授权

  • 2005-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11-1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

2、技术背景

目前治疗脉管炎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但治愈者甚少。截肢者为多。中医使用中药治疗脉管炎的也有,但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完全恢复者不多。

3、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根据中医的传统医学理论,合理将中草药配伍,以补肝肾,祛风湿入手辩证施药。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中各味药物的方解如下:

蔓荆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药性与特点:轻浮上行,辛能散风,苦寒清热而清头目、止头痛故治风热所致头面诸症。

桑寄生: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药性与特点:苦甘性平,即能祛风除湿,又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对于风湿痹痛,日久不愈,损伤肝肾,腰膝痿软之证,尤为适宜,取其补益肝肾养血固胎之功,治疗胎陋下血胎动不安。养肝肾精血又明目,安胎,使肝肾精血亏虚、肾气不固诸症常用药。

稀莶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经。

药性与特点:怯风胜湿、利关节,平肝风  周身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皮肤瘙痒,头痛头晕

石决明: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经。

药性与特点:咸寒属阴,质重潜阳,入肝经,有平肝阳、清肝热之功,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又主诸目疾,其清肝火而明目退翳,亦为目疾之常用药。

甘  草: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性与特点:甘味平性,主补脾胃兼养心,润肺又祛痰止咳常应用。其调和药性的特长。使与之配用的其它药物苦寒、辛热、有毒或峻。脾胃气虚、心气不足、肺虚或兼痰多咳喘可应用。甘草又缓急和解毒,脘腹、四肢急疼痛、食物药物中毒,热毒痈疮肿痛、咽喉疼痛等亦峻猛之性得到缓解。有利于病人服用。

桑  叶:

性味与归经:性苦、甘、寒。归肺、肝经。

药性与特点:性质平和,入肺经轻清宣散,甘寒清润,透毛窍,宣肺气,疏风清热,清肝凉血,明目,主治咳嗽,头痛目赤,迎风流泪。

菊  花:

性味与归经:性甘、苦,微寒。归、肝经。

药性与特点:菊花气味清香,性质平和,归肺、肝经,能透肌表、散风热、清头目而止痛。

薄  荷:

性味与归经:性辛,凉。归肺、肝经。

药性与特点:其气芳香,轻扬升浮,外达肌表,内透筋骨,疏散风热,治风热所致诸证。其芳香行气,能解郁滞,又治肝郁不舒。叶较梗的发散力强,故发散风热多用叶,疏肝多用梗。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黄  芩:

性味与归经: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药性与特点:清热降火,清肺肠热,解毒,清肝胆及肠胃湿热为主,也清上焦肺火,兼除热安胎,主治肺热咳嗽,湿热泻利,胎动不安,痈肿疔毒诸证。

夏枯草:

性味与归经: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药性与特点:辛散苦泄,性寒清热,主入肝胆经,长于清泄肝胆郁火,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平降肝阳,为清肝火,散郁结之要药,故治肝火内盛,痰火互结、目赤肿痛等。

狗  脊:

性味与归经: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药性与特点:怯风胜湿,温补肾阳,补肝肾,怯风湿,腰痛,腰膝疼痛,脊强腿软。

生  地:

性味与归经: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药性与特点: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心肝胃经,为凉血滋阴要药,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热在营血,高热发斑,津伤烦渴,血热妄行,吐血。

槐  花:

性味与归经:性苦、凉。归心、肝、肾经。

药性与特点:止血,凉血清热,各种出血,肠风痔漏及吐血,血崩

石决明:

性味与归经:性咸、平。归肝经。

药性与特点:咸寒属阴,质重潜阳,入肝经,有平肝阳,清肝热之功,为凉肝、镇肝熄风,明目之要药,主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怕光,青盲内障,热病抽搐。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各味药物重量组成为:

菟丝子350-650份  桑寄生100-250份  稀莶草100-250份,

生  地100-250份  石决明100-250份  甘  草200-650份

槐  花50-120份   桑  叶100-300份  菊  花120-300份

薄  荷50-160份   黄芩50-100份     夏枯草300-650份

狗  脊400-700份  蔓荆子220-450份  生  地50-150份

槐  花150-500份  石决明100-300份

本发明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各药物的优选重量组成为:

菟丝子450-550份   桑寄生150-200份  稀莶草150-200份,

生  地150-200份   石决明150-200份  甘  草400-550份

槐  花80-100份    桑  叶150-250份  菊  花150-250份

薄  荷80-120份    黄  芩60-80份    夏枯草400-550份

狗  脊550-650份   蔓荆子280-400份  生  地90-120份

槐  花250-450份   石决明150-250份

本发明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各药物的最佳重量组成为:

菟丝子500份   桑寄生160份  稀莶草170份,

生  地170份   石决明180份  甘  草450份

槐  花80份    桑  叶200份  菊  花160份

薄  荷100份   黄  芩70份   夏枯草450份

狗  脊600份   蔓荆子300份  生  地90份

槐  花350份   石决明220份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按比例称取各味药物投放药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药和水的重量比为1∶2,快火加热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重新加水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

该中药制剂也可加工成是药剂学中所说的散剂、片剂或胶囊。

4、实施方式

配方一、

      菟丝子550份    桑寄生150份  稀莶草200份,

      生  地200份    石决明200份  甘  草550份

      槐  花80份     桑  叶250份  菊  花150份

      薄  荷80份     黄  芩80份   夏枯草550份

    狗  脊550份   蔓荆子300份  生  地100份

    槐  花400份   石决明200份  配方二

    菟丝子500份   桑寄生160份  稀莶草170份,

    生  地170份   石决明180份  甘草450份

    槐  花80份    桑  叶200份  菊  花160份

    薄  荷100份   黄  芩70份   夏枯草450份

    狗  脊600份   蔓荆子300份  生  地90份

    槐  花350份   石决明220份配方三、

    菟丝子480份    桑寄生150份  稀莶草160份,

    生  地200份    石决明200份  甘  草400份

    槐  花100份    桑  叶150份  菊  花250份

    薄  荷80份     黄  芩60份   夏枯草500份

    狗  脊600份    蔓荆子350份  生  地100份

    槐  花300份    石决明200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比例称取各味药物,投放药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药和水的重量比为1∶2,快火加热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滤液备用,药渣重新加2倍量的水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装瓶既为成品。

可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粉碎加工成散剂或胶囊制成中成药。

临床应用:

王淑芳 女 61岁 经济钢医院治疗诊断后为脉管炎,不能走路,左下肢局部发黑,曾在省中医、济钢医院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均无效,仍不能行走。于2000年6月来本人处经一个月疗程后的治疗,痊愈,也能正常行走。

华敬友 男 66岁 自83年经医院诊断为节节性和变应性的脉管炎,曾在省中医、市中医院和河北省武警总医院治疗,均无明显疗效与根治,且时有复发。于2000年春节期间其脉管炎复发,母脚趾底部出现溃疡面,在铁厂医院每天打先锋针药,无效果,后到本人处治疗,治疗后脚趾溃疡面得到很快愈合,经一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后痊愈。

彭福岭 男 65岁 经医院论断为椎间盘突出,两腿痛不能走路,左肢小腿局部有红肿现象,诊断为脉管炎。;曾在省中医、省立一院、省立二院等各大医院治疗,均无明显疗效。于2001年9月1日来我处治疗,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病人能从不能走路到正常行走,皮肤也达到了正常颜色。

谢呈河 男 24岁  经市立三院、与十四局医院治疗诊断为右下肢脉管炎,不能正常走路且脚腕红肿的严重,治疗后无明显效果。于2000年10月8日来我处治疗,经半月治疗后,彻底恢复,能够正常走路、劳动。

顾俊宽 男 45岁 病人经医院诊断后为脉管炎,双下肢变黑色,得病史为十年有余,经各大医院治疗均无见树,医生劝其做截肢手术。于98年6月来本人处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双下肢由黑变正常人的肤色,且一切正常,能自由走动与劳动。

许凤英 女 50岁 经医院诊断为脉管炎,局部溃疡流脓,疼痛难忍,曾在历下区红卫医院手术治疗,花费昂贵,为有明显疗效。于98年6月来本人处治疗,经一个疗程后痊愈,疼痛全无,溃疡面愈合。张广凤 女 33岁 于99年经市中医、十四局医院诊断为脉管炎,下肢小腿局部有红肿,走路疼痛难忍,经治疗也无明显疗效。于2000年3月来我处治疗不足一个疗程(20余天)后痊愈,红肿、疼痛全部消失。

李雪兰 女 50岁 经医院诊断为脉管炎,脚拇趾与脚后跟变色,走路困难,曾在市立三院治疗并无疗效。于2000年7月来本人处治疗半个疗程后痊愈,能够正常走路与劳动。

谭玉修 女 58岁 于96年经省中医诊断为脉管炎,双下肢总部发黑,不能正常走路,疼痛难忍,经治疗多方治疗均无效。于98年6月来本人处治疗一个多月后,痊愈,疼痛消失。

以上是典型病例,自使用该制剂以来共有300余例各种程度的脉管炎患者前来就诊,通过数字统计分析,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8%以上,连大医院准备截肢的患者也能使用该制剂完全治疗康复。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药物配伍合理,原料易得、治愈率高、不反复、根治彻底,无后遗症、可恢复皮肤原貌等特点,是治疗脉管炎首选药物。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