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黑色谷物营养粉及其加工方法

黑色谷物营养粉及其加工方法

摘要

黑色谷物营养粉,由去皮黑玉米、荞麦、黑豆,绿豆、高粱米、熟黑芝麻、花生仁、蔗糖及麦芽糊精为原料,其间重量比为100∶50~70∶20~30∶15~25∶30~40∶15~25∶15~25∶40~60∶10~20。经前五种原料的混合、膨化破碎、黑芝麻、花生仁烘烤,加蔗糖和麦芽糊精后整体混合,粉碎40~60目,包装后即为成品。该产品黑色谷物为主,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有益健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178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9-06-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宝相;

    申请/专利号CN98114435.7

  • 发明设计人 王宝相;

    申请日1998-11-02

  • 分类号A23L1/16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坎镇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25: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4-12-29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11-07

    授权

    授权

  • 1999-06-02

    公开

    公开

  • 1999-05-0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黑色谷物营养粉的技术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目前,市场上各种谷物粉类食品很多。如:豆粉、黑芝麻糊、花生糊、玉米糊等。从整体上讲,上述食品口感好,营养丰富,有益人体健康。其不足之处是:用料比较单一,营养成份相对较少,其加工方法一般都比较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黑玉米、荞麦为主料配以相应其它黑色谷物的营养粉的技术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由下述方案实现的:以黑玉米、荞麦为主料,配以适当比例的黑豆、黑芝麻、绿豆、高粱米、花生仁、蔗糖和麦芽糊精,经混合、膨化破碎、烘烤、混合、粉碎、包装制成黑色谷物营养粉。

其技术配方及加工工艺叙述如下:

一、技术配方

1、原料质量指标

原料名称    质量指标

黑玉米    去皮,含水14~16%

荞麦      去皮,含水12~15%

黑豆      去皮,含水14~16%

绿豆      含水12~15%

高粱米    含水14~16%

熟黑芝麻  含水4~6%

熟花生仁  含水4~6%

蔗糖      市售

麦芽糊精  市售

2、技术配方

原料名称      重量比

去皮黑玉米    100

去皮荞麦      50~70

去皮黑豆      20~30

绿豆          15~25

高粱米        30~40

熟黑芝麻      15~25

熟花生仁      15~25

蔗糖          40~60 

麦芽糊精      10~20

二、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由去皮黑玉米、荞麦、黑豆,绿豆、高粱米的混合、膨化破碎,黑芝麻、花生仁的烘烤,上述两种物料及蔗糖、麦芽糊精的混合、粉碎及包装工序组成。

现将工艺分述如下:

混合,将按配方比例称量好的去皮的黑玉米、荞麦、黑豆,绿豆、高粱米投至混料机中混合均匀。

膨化破碎,将上述混合物料在膨化破碎机内进行连续膨化破碎,粒度与小米粒相近。

烘烤,将黑芝麻、花生仁按配方比例送至烘箱中烘烤至熟(150~160℃约15分钟)。

混合,将膨化破碎和烘烤的两种物料及蔗糖、麦芽糊精投至混料机中混合均匀。

粉碎,将上述物料在粉碎机中粉碎至40~60目。

包装,将粉碎后的物料包装起来即为成品。

本发明以黑玉米、荞麦、黑豆、黑芝麻为主料,配以相应辅料,辅料的种类和各自的量可作适当调整。天然食品中,其营养排列顺序为黑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谷物中有防止活性氧危害的抗氧化作用物质,有可排出体内毒素、温热内脏、降血脂、抗肿瘤、促进肾功能和延缓衰老之功能。其中:黑玉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铁、锌、钙、磷、钾含量均高于黄玉米,其它微量成分亦然。另外所用黑玉米去皮保留胚芽,胚芽中含有亚油酸和卵磷酸,它们分别具有防动脉硬化、血环境障碍和增强记忆的功能。其加工工艺的发明点在于使用膨化技术且膨化与破碎连续完成。

产品质量附合国家标准。

食用方法:温、凉水冲服。

这种营养粉的优点是,黑色谷物占绝大部分,营养丰富,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大量微量元素,食用方便,且有具保健作用。其加工工艺流程短、设备简便,操作也简单,无环境污染。

本发明无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