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

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

摘要

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包括:剑杆轮,在其周边上依预定间距设有一批连接突起;挠性剑杆带,它的一端固定地装设一剑杆头而它的长向上设有一排连接孔。剑杆带是以反转状态绕到剑杆轮上且使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两个压辊可旋转地设在剑杆带脱离开剑杆轮处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循环皮带绕到剑杆轮、两个压辊以及一张力辊上但不干扰剑杆带。皮带绕过剑杆轮的这部分外径与压辊的外径设定成,可使剑杆带的往复运动速度同压辊与剑杆带接触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55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6-1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96101365.6

  • 发明设计人 岩崎充博;新原正己;

    申请日1996-02-07

  • 分类号D03D47/27;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刘志平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4: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1-04-11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9-10-13

    授权

    授权

  • 1997-02-12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6-11-13

    公开

    公开

  • 1996-10-16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可弯曲变形具有刚性的带的带式(挠性剑杆)纬纱插入设备。

上述这种纬纱插入设备包括一种剑杆带,在它的末端上固定一杆头;还包括一个剑杆轮,在它的上面围绕着上述的剑杆带。此剑杆轮来回转动,导致固定在剑杆带上的剑杆头进入一纬纱开口内,并从中撤出以便插入纬纱。然后通过剑杆轮转动产生出的离心力的作用,将用来使剑杆带从剑杆轮周边上漂浮开的力作用于剑杆带上。

如图7所示,日本专利公报60—40538号中示明了一种设备,其中包括有用来使剑杆带作往复运动的装置的实例。在此种设备中,远端上固定有一剑杆头60的剑杆带61围绕到一剑杆轮62上成这样的状态,即命名其基端部固定地环绕到剑杆轮62的周边上。在剑杆轮62的上言设有两个辊64、64,用来防止剑杆带61游离开剑杆轮62的周边。在剑杆轮62与两个辊63、64之间卷绕着一根索65,将剑杆带61压贴到它所围绕的剑杆轮62的表面上。如图8所示,在两个辊63、64的周边上形成有槽63a、64a,用来导引上术索65。第一辊63设置成相对于包括剑杆轮62在内的平面倾,而第二辊64定位成与上述平面平行。索65以其两端固定于剑杆轮62上,同时绕成“8”字形,得以环绕剑杆轮62上的整个周边和两辊63、64的半个周边。这两个辊63、64受到一个弹簧(未示明)的推迫,以在一个方向上给索65施加预应力。

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与1—97235号中所公开的,还存在有这样的一些设备,它们均安排成,使得有一排连接突起在圆周方向上设置于剑杆轮的周边上,同时有一排连接孔于纵向上确定于剑杆带上。此剑杆带以反转状态卷绕到箭杆轮上,而以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剑杆轮的来回转动通过连接突起与连接孔的结合而传送给剑杆带,而剑杆头则通过剑杆轮的往复转动而往复运动。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在剑杆带所卷绕的并与剑杆带脱离开剑杆轮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背面一侧上可旋转地设置着压辊。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79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固定地设置着由多孔合成材料浸渍的油脂或润滑剂构成的加压件来代替压辊。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4—156858号中所公开的设备中,加大了剑杆头行程以适应织宽度的增加,这时的剑杆带必须多次地卷绕到剑杆轮上,或者必须加大剑杆轮的直径。但是,多次地卷绕箭杆带是很困难的。此外,加大剑杆轮的直径会显著地加大惯性矩,这样就会妨碍增加剑杆织机的机速并加大功率消耗。

在日本专利申请化开53—111160与54—97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剑杆带只卷绕并配合到剑杆轮整个周边的一部分上。因此剑杆轮的直径可以减小,而这有利于提高箭杆织机的机速。但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号所公开的设备中,设有用来防止剑杆带游离的压辊,这些压辊会与剑杆带形成线接触,而接触部分的长度则小于剑杆带的宽度而且是很短的。于是,易在压辊与剑杆带之间引起滑动。由于压辊将剑杆带压成使之不能转动的状态,此剑杆带在其运动方向改变后,具体地说在形成滑动后,便立即产生反抗上述辊的惯性力的运动。此外,这种剑杆带也易于因滑动摩擦而造成磨损,而一定的摩擦量便会增加功率损耗。此外,由于在剑杆带的滑动部分会产生大量的热,包括有树脂的这种剑杆带就易于变质而缩短其寿命。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7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由于剑杆带是由浸渍有油脂或润滑剂的加压件作滑动导向,这虽然可以降低滑动磨损,但在剑杆带进入纬纱开口中时,油脂或润滑剂就可能溅散而污染织物。

为解决上述传统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剑杆织机用的一种纬纱插入设备,它能在不增加剑杆轮直径的条件下与织物宽度的加大相适应,并能通过避免剑杆带与加压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而改进剑杆带的耐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为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提供了一种用于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它包括有一种挠性的剑杆,此带以其第一端固定到一剑杆头上并在其纵向上界定出一排连接孔,这批连接孔能同按预定间距界定于一剑杆轮周边上的连接空起相接合,而此种剑杆带则是以反转状态卷绕到箭杆轮上,且使上述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其中剑杆头通过剑杆轮的往复运动插入到经纱开口中并从其中撤出,由此使纬纱插入到经纱开口中。上述纬纱插入设备装配成,使压辊可旋转地设置到剑杆带所卷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的位置相对应部分的后表面侧上,而用来将剑杆轮的转动传递给压辊的循环皮带则这样地绕定在此剑杆轮、压辊与一张力辊之间,使得此皮带不能与剑杆带结合,同时此皮带所绕过的剑杆轮的部分的外径与压辊的外径则设定成,使得剑杆带的复运动速度与接触剑杆带的压辊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

在以上布置下,作往复转动的剑杆轮的往复运动功率通过前述连接突起与连接孔传递给剑杆带。此剑杆带则通过所传递的功率而来回运动,使得剑杆头相对于一经纱开口进入和撤出,由此将纱持入到此经纱开口内。

另外,在上述布置下,前述压辊压迫着剑杆带所卷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处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后表面侧。当剑杆轮转动时,压辊即通过所述皮带转动,使得压辊与剑杆带相接触部分的圆周速度与剑杆带的往复运动速度一致。压辊与剑杆带同于传统设备中的情形作线接触。但与传统设备中的情形不同的是,这里的压辊在其与剑杆带接触的部分并不因摩擦阻力而转动,而是通过绕在剑杆轮、压辊与张力辊之间的皮带转动。于是,不会在压辊与剑杆带之间引起滑动,可以防止磨损剑杆带。

最好将张力轮相对于剑杆轮设在筘座一侧,在这样的布置下,即使设置了张力轮,织机的总体宽度不会增加。

同时,最好是在剑杆带环绕至剑杆轮且压辊只与所述皮带接触处,使此皮带从剑杆带后表面侧上卷绕到剑杆轮上。因此,即使压辊的外径存在着与剑杆轮外径无关的某些变化,在剑杆带与剑杆轮之间也不会引起滑动,而可以防止磨损剑杆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所述的压辊是可旋转地充置在剑杆带所环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处的位置相地应的这部分的后表面侧上,同时有一皮带卷绕在剑杆轮以及在辊与张力辊之间,并以此皮带的一部分结合剑杆带沿圆周行进部分的后表面侧,一部分结合剑杆轮。

在上述布置下,所述皮带在剑杆带卷绕到剑杆轮的部分上将剑杆带压向剑杆轮。由于此皮带是在剑杆带的整个沿圆周行进行的部分上与其接触且两者的运动速度相同,故这两者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得以防止磨损剑杆带。

上述皮带最好由圆形弹性带构成,而用来导引此皮带的导向部分则相对于剑杆轮界定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此位置的相位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剑杆带的卷绕部分位移;同时对每一个辊确定有一个卷绕部分,使此皮带得以在上述导向部以及与此剑杆带卷绕位置相应位置之间沿宽向运动。

当把圆形弹性带用作上述皮带时,此皮带在作往复运动时,以其一部分牢靠地压抵到剑杆带的作圆周运动这部分的后表面上,同时为剑杆轮的导向部分与压辊的导引槽所导引。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前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前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透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

图6是示明一变型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

图7是一传统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而

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放大横剖面图。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看图1与2来说明体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一示意性前视图,示明了一种纬纱插入设备的纬纱插入起始端一侧,其中,由于纬纱插入完成端一侧是设在此设备的右侧与上述起始端一侧对称,故只说明此纬纱插入起始端侧,而不再示明与描述此纬纱插入完成端一侧。

如图1所示,剑杆轮3、剑杆带4与剑杆轮3的驱动机构是对称地设置在筘座1所支承的筘2的左右两侧上。筘座1通过一筘座以承在一摇轴7上。筘座1围绕摇轴7并随它一起转动。驱动轴8可旋转地正好设于摇轴7的下方。驱动轴8设置成与摇轴7平行,同时有一从动齿轮9安装在驱动轴8上使其能与驱动轴8一起转动。伺服马达10有一输出轴10a,上面安装一驱动齿轮11使其能与输出轴10a一起转动。驱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因而伺服马达10的转动便通过这两个齿轮传递给驱支8。由于伺服马达10只依一个方向转动,驱动轴8也就只按一个方向转动。

在驱动轴8的各判安装一复式踏盘12,使其能随驱动轴8转动;同时在摇轴7的各端上装有一复式踏盘杆13,使其能与摇轴7一起转动。复式踏秀秀2与复式踏盘杆13构成一个刚性连接的凸轮机构,通过它能使驱动轴8在一个方向的转动变换为摇轴7的往复转动。摇轴7的位置转动使得筘座1作前后的来回摆动,从而使得筘2进行一种筘插作业。

驱动轴8的各端上设有一倾斜的曲柄轴14。在曲柄轴14上可旋转地连接有一叉形中间连接件15,并由后者可旋转地支承一支承轴16。在支承轴16的中间部分上可旋转地支承一扇形齿轮17。此倾斜的曲柄轴14、中间连接件5、支承轴16与扇形齿轮17构成了一个三维曲柄机构18。

剑杆轮3设在此三维曲柄机构18上使之能与支承轴19一起转动的这一侧上。支承轴19成水平配置,与驱动轴8垂直相交。在支承轴19上安装一从动齿20,使之能随支承轴19一起转动。扇形齿轮17与从动齿轮20啮合,而驱动轴8在一个方向上的转动即通过此三维曲柄机构18与从动齿轮20变换为剑杆轮3的往复转动。这就是说,剑杆轮3由于服马达10的作用而作往复转动。

在剑杆轮的周沿上按预定间距确定出一批链形连接突起21。剑杆带4是由刚性的可弯曲材料制成并沿其长向确定出一批链形连接孔22(见图2所示),这些连接孔22能为连接突起21配合。剑杆带4以反转状态绕到杆轮3上,并以上述连接突起与连接孔配合。在剑杆带4的第一端上固定有一输送剑杆头23。这些连接突起21与连接孔22按适当的间距分开,以使此种突起能与孔22均衡地配合。

压辊24、25可旋转地设置在剑杆带所卷绕到的且与剑杆带4离开剑杆轮处的位置相对应的这部分上。在压辊24、25具有为支承托架26作可旋转支承的轴24a、25a。各个支承托架26具有一可滑动地插入到一固定设置的支承框27中的底端部。在支承框27中装设一可滑动而不能转动的空心螺母型滑动件28。通入一调节螺钉29并拧合到支承框27的底端部上。此调节螺钉29是在其末端与该滑动件拧合上的。滑动件28与支承框26之间设有一压力弹簧30。通过压力弹簧30的弹簧力,压辊24、25压向剑杆轮3而将剑杆带4压到剑杆轮3上。

通过改变调节螺钉29与支承框27所拧合的位置可以改变滑动件28在支承框27中的位置。由于这种位置的改变,压力弹簧30的弹簧力也改变,由此得以调节和改变压辊24、25相对剑杆带4的压力。

如图2所示,在压辊24、25上与连接突起2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沟槽24b、25b,使连接突起21可以通过其中。在筘座1的相对于剑杆轮3的这一侧上设有一张力辊31。在剑杆轮3、压辊24、25与张力辊31这宰这样地卷绕着循环皮带32,使之不与剑杆带4触合。皮带32将剑杆轮3的转动传递给压辊24、25。为皮带32所围绕的剑杆轮3这外径以及压辊24、25的外径经设定成,使得剑杆带4的往复运动速度与压辊24、25的与剑杆带4相接触处的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

例如,当剑杆轮3为剑杆带4所围绕的部分以及剑杆轮3为皮带32所围绕的部分这两部分是由相同的外径形成时,压辊24、25为皮带32所围绕部分的外径则同它们与剑杆带4相接触部分的外径不同。现在以R表示剑杆轮3的半径,以t表示剑杆带的厚度,以r1表示压辊24、25的与剑杆带4相接触部分的半径,再以r2表示压辊24、25的为皮带32所环绕的部分的半径,则可以给出以下公式

(R+t)∶r1=R∶r2帛此可得

r2=r1-r1t/(R+t)也即压辊24、25的为皮带32所围绕部分的外径小于其与剑杆带4相接触部分的外径。

另一方面,当压辊24、25具有相同外径时,剑杆轮3的为剑杆带4所环绕这部分的外径则与其为皮带32所环绕这部分的外径不同。现在用r表示压辊24、25的半径,用R1表示剑杆轮3的为剑杆带4所围绕这部分的半径,再以R2表示剑杆轮3的为皮带32所环绕这部分的半径,则有以下公式

(R1+t)∶r=R2∶r由此得

R2=R1+t于是,剑杆轮3的为皮带32所绕部分的半径便大于它的为剑杆带4所绕这部分的半径相当于剑杆带4的厚度。

张力轮31的轴31a的支承结构基本上同于在辊24、25的轴24a、25a的,只不过是用张力弹簧33取代了压力弹簧30。是在滑动件28与支承托架26之间伸张地设有此种张力弹簧33。当调节螺钉29与支承框27相拧合的位置改变时,滑动件28在支承框27中的位置也改变,由此便改变了皮带32的张力。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纬纱插入设备的作业。

当伺服马达10起动,驱动轴8即通过驱动齿轮11与从动齿9依一个方向转动。此驱动轴8的转动即通过复式踏盘12与复式踏板杆13变换为摇轴7的往复转动。摇轴7的往复转动使得筘座1前后来回摆动,导致筘2进行一种筘拍作业。

驱动轴8的转动通过三维曲柄机构18与从动齿轮20变换为剑杆轮3的往复转动。剑杆轮蝗往复转动通过连接突起21与连接孔22的配事而传递给杆带4使其进行往复运动。剑杆带4的来回运动促致剑杆头23出入于经纱开孔中。在右剑杆轮3相互以相反方向转动。于是,两个剑杆头23便相互同步地进入经纱开口中,在织物的宽向中心遇合然后从经纱开口撤出。为输送剑杆头23运送到经纱孔口中的纬纱(未示明)则输送到接收杆头。然后,当接收剑杆头从经纱开口撤出后,纬纱即插入此经纱开口中。

由于皮带32大致上绕过剑杆轮3的半周并在张力辊31以适当的压力加压下与剑杆轮3接触,故不会在皮带32与剑杆轮3之间引起打滑。还由于皮带32围绕了压辊24、25的多半周并且有适当的张力作用于皮带32上,故也不会在皮带32与压辊24、25之间产生滑动。

压辊24、25为皮带32所转动,使其为皮带32所绕部分的圆周速度与皮带的运动速度相同。压辊24、25与剑杆带4相接触的部分则以与剑杆带4运动速度相同的圆周速度转动。于是,压辊24、25将剑杆带4这样地压向剑杆轮一侧,使得压辊24、25与剑杆带4之间会引起滑动,并由此可以控制剑杆带4与剑杆轮4发开。

当以一自由转动的辊来压向剑杆带4时,此剑杆带4的运动便在其刚刚改变运动方向之后便反抗上述辊的惯性矩。结果就会在这种辊与剑杆带4之间引起滑动,同时易使剑杆带4磨损。但如上所述,压辊24、25是通过由剑杆轮3带动的皮带32而随剑杆轮3可靠地作同步转动的。于是,即使是在剑杆带4的运动方向刚刚换向之后,剑杆带4的运动也不会反抗压辊24、25的惯性力。结果由于避免了压较24、25与剑杆带4之间的滑动摩擦,剑杆带4也就不会因滑动摩擦而磨损。此外,也减少了功率消耗并能改进剑杆带的耐用性。

由于在连接突起21与连接孔22之间设有适当间隔,当剑杆带4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接突起21便碰撞连接孔22的壁部。但由于剑杆带4在其圆周运动部的两端为压辊24、25压向剑杆轮3一侧,就可减少这种冲撞。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张力辊31是设在筘座1的相对于剑杆轮3的这一侧,故即使是设有这种张力辊31,也不会加大织机的整体宽度。还由于皮带32的张力易于通过改变张力辊31的位置来调节,就可以容易地将此张力调节到一个与织机转速相适应的张力值。

注意到如图1所示,可在筘座1的纵向上设置链状导板34,这种导板34可在其宽向上与剑杆带4的两端结合来导引剑杆带4。设置导板34可以减小在输送剑杆头23与接收剑杆头之间输送纬纱时的失效率。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看图3至5来说明第二实施例。此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剑杆带4是由绕在一对辊35、36与剑杆轮3这宰的皮带37压向剑杆轮3,而不是由前述的压辊24、25所直接压迫。采用与第一实施全中所用的相同标号来指此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部件,而有关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则予省略。

如图4与5所示,在箭杆轮3上形成有一作为导向部的导槽38,导槽38位于这样一个位置上,此位置的相位在宽向上相对于剑杆轮3为剑杆带4所围绕的部位(第二实施例中的后侧)错位。导槽形成一只可以容纳下皮带37的宽度。

如图3所示,辊35、36可旋转地设在剑杆带4所围绕的且与剑杆带4离开剑杆轮3处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后表面侧上。辊35、36的轴35a、36a由与第一实施例的轴31a相同的支承结构作可旋转的支承,同时辊35、36是设置在它们不能与剑杆带4相接触的位置处。

如图4与5所示,每个辊35、36上形成有一卷绕部39,可使皮带37在位于导槽38相对于卷绕到剑杆轮3上的剑杆带4的连接孔4a这一侧上的卷绕部,以及一对应于导槽28的位置之间运动。此卷绕部39具有一个足以容纳两条皮带37并排设置的宽度。皮带37是由圆形弹性皮带构成。皮带37以“8”字形围绕到剑杆轮3与两个辊35、36之上,使得上此皮带37能与剑杆带4上沿圆周转动部分的后侧表面相触合,同时与其相对侧上的导槽38相接合。这就是说,皮带37分别以360°的卷绕角绕到辊35、36上。

当辊35、36的半径由r表示,皮带37的厚度由t表示,剑杆轮3为剑杆带4所围绕部分的半径为R1表示,而剑杆轮3为皮带37所环绕部分的半径为R2所表示时,它们经设定成满足下述关系:

(R1+t)∶r=R2∶r也就是说,皮带37所围绕的剑杆轮3的半径,即导槽38的半径,大于剑杆带4所围绕它的这部分半径相当于剑杆带4的厚度。

剑杆轮3以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作往复转动,而剑杆带4通过连接突起21与连接孔22的配合,也随剑杆轮3同步地进行来回运动。由于满足了下述关系式

(R1+t)∶r=R2∶r辊35、36的圆周速度、剑杆带4的运动速度,剑杆轮3的为皮带37所绕部分的圆周速度,以及剑杆带4为皮带37所绕后侧面的圆周速度是相互相等的。于是皮带37便来回运动,而不会由于为导槽38与卷绕部39导引成使之压向了各个辊35、36与剑杆带4以及导槽38的圆周运动部而导致滑动。由于避免了在剑杆带4与皮带37之间的滑动摩擦,剑杆带4便不会因滑动摩擦而磨损。此外可以减少功率消耗和提高剑杆带的耐用性。

由于皮带37将剑杆带4压到剑杆轮3上整个圆周运动部分的这一侧上,这同第一实施例相比,就能进一步改进剑杆带4从剑杆轮3上漂移开。结果,因剑杆带4的运动方向反向致连接突起碰撞连接孔22的壁部的冲撞现象便更易发生。

由于皮带37是由圆形弹性皮带组成,即使是皮带47以“8”字形扭卷地绕在剑杆轮3与两个辊35、36之间,皮带37与剑杆轮3、剑杆带4以及两辊35、36的接触面积就不会减少,这与扁平皮带的情形是不同的。于是皮带37便可均衡地运动。此外,即使确定在剑杆轮3上的导槽38这部分的半径与剑杆轮3的为剑杆带4所绕这部分的半径相比,并不是按剑杆带4的厚度精确地增加,但由于这种厚度的误差为皮带37的膨胀/收缩所吸收,皮带37便可以不在它与剑杆带4这宰造成滑动而均衡地运动。

应该注意到,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可以例如按下述形式体现。

(1)在皮带32于压辊24、25与张力轮31之间卷绕的结构中,张力辊31可以设置在与纬纱插入侧相对于剑杆轮3相反的一侧上,同时剑杆带4可以为皮带32所压合。在上述结合下,连接突起21的末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从连接孔22中突出,而用来导引皮带32的导槽24a、25c则设定在压辊24、25上,如图6所示。

在上述情况下,皮带32是这样地卷绕在压辊24、25与张力辊31之间,即使得剑杆带4在其作圆周运动的部分上压合到箭杆轮3上。由于皮带32是在其整个沿圆周运动的部分上压到剑杆轮3上,于是皮带32往复随剑杆带4运动而不在皮带32与剑杆带4之间造成打滑。于是,由于能在剑矸带4与皮带32之间避免滑动摩擦,剑杆带4也就不会因滑动摩擦而磨损,此外能够减少功率消耗和提高剑杆带的耐用性。

由于皮带32在其整个作圆周运动部分是把剑杆带4压向剑杆轮3一侧,这同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相比,对于防止剑杆带4游离开剑杆轮3就会有进一步的改进。再由于剑杆轮3只需具有为卷绕剑杆带4所需的宽度即可,因而可以减小剑杆轮3的重量。这样,惯性力的减少便可进一步减少功率消耗。

另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应用两个皮带32,由这些皮带32通过连接孔22来压迫剑杆带4的两侧。

(2)可使剑杆带4的厚度大于连接突起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当如第(1)款所述用皮带32将剑杆带4压合到剑杆轮一侧上时,可使皮带32的宽度增加到与剑杆带4的尺寸相同,而得以改进用皮带32来制止剑杆带4游离的效应。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中,可不必将沟槽24b、25b设定到压辊24、25上。

(3)在支承压辊24、25以及辊35、36时,可将它们固定地支承在一预定位置上,而不需通过压力弹簧30和张力弹簧23作弹性支承。

(4)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由皮带32便压辊24、25与剑杆轮3同步转动的情形下,可将张力辊设在纬纱插入侧相对于剑杆轮3的相以一侧。

(5)剑杆轮3可以装配在剑杆头23的纬纱插入通道的上方。在这种情形,用来将转动力传递给摇轴7的机构与以前所述各实施例中的不同。

(6)代替导槽38,可沿圆周方向依预定间隔设置一批链式的调节用突起。

(7)皮带32不限于平皮带而是可以用之角虎带或圆皮带。此外,皮带37不限于圆皮带而是可以用平皮带或类似皮带。

(8)可以把不同于三维曲柄机构18的机构用作使剑杆轮3作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周知的装置,即通过一固定在与织机的曲柄轴同步转动的轴上的曲柄使一齿条作往复运动,并通过一惰轮将这种往复运动传递给从动齿轮20。

下面说明依据各权利要求所能实现的不同于以上各有关实施例及变型例的发明内容与优点。

(1)在依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中,是把平皮带用作所述皮带的。在这种情形下,皮带与剑杆轮以及各相应辊的接触面积增大,即使剑杆轮与各压辊的直径较小,也能避免皮带打滑。

(2)在依据权利要求1与2的本发明中,是使剑杆带的厚度大于连接突起的高度。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在把连接孔设定成链状的部分上,也能由压辊来压触剑杆带,而得以改进由压辊来实现制止剑杆带游离的效果。此外,不必在各个压辊的周边上充置用来防止各压辊与连接突起相接触的槽,从而可以简经压辊的制造。

(3)在依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中,是使剑杆带的厚度大于连接突起的高度。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在把连接孔设定成链状的部分上,也能由压辊压合剑杆带,从而能改进利用皮带来实现制止剑杆带游离的效应。

正如以前所详细说明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在不加大剑杆轮直径的条件下来适应织物宽度增加的情形,同时可以防止剑杆带与压辊之间有较大的打滑。于是由此可以制止剑杆带游离及因摩擦造成的磨损,从而可以改进剑杆带的耐用性。

根据权利要求2、4与5的本发明,在不用加大织机的尺寸下能够取得上述优点。

根据权利要求3至5的本发明,由于皮带是在其后侧的整个圆周上将剑杆带压向剑杆轮,因而可以进一步防止剑杆带游离。

根据权利要求4至5的本发明,由于不需要张力轮,与权利要求1至3相比,可使有关设备紧致化。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由于所述皮带采用的是圆皮带,即使是此皮带扭卷成“8”字形,皮带与剑杆轮、剑杆带以及有关辊的接触面积也不会减少,这是与平皮带的情形是不相同的,因而以皮带也能较均6衡地运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