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玉米增产的种植技术

一种玉米增产的种植技术

摘要

一种玉米增产的种植技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单交种混合种植或异品种间种。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气、热、水等资源条件,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强玉米对病、虫、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比现有技术增产10%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002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5-03-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94110124.X

  • 发明设计人 史振声;张喜华;

    申请日1994-03-18

  • 分类号A01G7/00;

  • 代理机构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贺东

  • 地址 110161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1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31: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2-05-15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0-05-03

    授权

    授权

  • 1995-03-22

    公开

    公开

  • 1995-03-08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玉米生产技术。

国内外现有的玉米种植技术一般采用基因型一致的单一玉米品种播种。这种玉米生产技术强调群体的纯度和田间整齐度。它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更充分利用土地肥力和光、气、热、水等资源条件。(2)在抵御病、虫、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方面有一定的脆弱性。(3)不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抗逆性和稳产性。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1、品种配置原则:选择生育期一致、品种间形态差异互补、抗逆性互补、当代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单交种,将它们的种子均匀混合后播种或品种间种。

2、品种数目的确定: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当地主栽品种数目多少,自然灾害情况及土、肥、水状况,品种间配合优势大小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数目。

3、混合种植时的种子混合比例或异品种间种时行比的确定:根据品种数目和品种特性,确定混合种植时的种子比例或异品种间种的行比,然后再根据各品种的粒重、发芽率确定用于播种的种子重量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与种植单一品种的对照相比,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明显提高,稳产性增强,单产可增加10%以上。不用增加生产成本,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1

(1)、在沈阳地区,根据生育期一致、品种间形态差异互补、抗逆性互补、当代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配置要求,选用5003×E28、7945×5003和B11×360三个玉米单交种。

(2)、根据各品种粒重、种籽发芽率及等比播种要求,确定5003×E28、7945×5003、B11×360的种籽播种重量比为1∶1.2∶1.31,将它们均匀混合之后播种。

(3)、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常规技术操作。

实施例2

(1)、在沈阳地区,根据生育期一致、品种间形态差异互补、抗逆性互补、当代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配置要求,选用5003×E28、B11×360两个玉米单交种。

(2)、根据两个品种粒重、种籽发芽率及不等比要求,确定5003×E28和B11×360田间种籽播种重量比为1∶1.7,经充分混合后播种。

(3)、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常规技术操作。

实施例3

(1)、在铁岭地区,根据生育期一致、品种间形态差异互补、抗逆性互补、当代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配置要求,选用沈 单3号、沈单4号两个玉米单交种。

(2)、根据入选品种数目及品种特性,确定沈单3号、沈单4号的田间种植行比为2∶2,然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3)、在抽雄期,对沈单4号实行人工去雄,分二次完成。去雄时,做到不损伤叶片。田间管理等其它措施与常规技术相同。

(4)、成熟后混合收获即可。

混种的增产效果

异品种间种的增产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