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毛笔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毛笔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毛笔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毛笔加工制作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毛笔笔头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笔头外侧披毫:山羊毛10~15%;笔芯:尼龙毛1~8%、山羊毛20~40%、马毛1~8%、羊须25~40%、猪鬃10~20%。本发明主要是以动物毛为原料,以自然脱脂为主,人工脱脂为辅的脱脂新方法,使有弹性硬朗的羊须、马毛、猪鬃配合山羊毛调和,使产品软硬适中,刚柔兼备,既有弹性又不开叉,含墨量大而相对耐用,书画墨韵变化好,挥洒自如,少量尼龙毛主要是增加笔尖的灵动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67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州千金湖笔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64265.9

  • 发明设计人 杨松源;吕炜;

    申请日2014-12-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千金朝阳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22

    授权

    授权

  • 2015-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3K1/12 申请日:2014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笔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毛笔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毛笔按照笔毛可以分为羊毫笔、狼毫笔、兔毛笔及兼毫笔等多种,狼毫笔是用黄鼠狼尾巴毛为原料制成的笔;羊毫笔是用山羊的毛为原料制成的笔;鼠须笔是用家鼠鬓须制成的笔;兼毫笔是用几种细毛混合在一起制成的毛笔,其刚柔适中。制作兼毫笔时,各种毛质的性能,特点的配比要适当,配制的比例、选材都有要合理,几种毛的长短、含量要计算准确才能达到如期的使用效果,因此兼毫的工艺高于其它笔的工艺,是要花费巨大的时间、人力、物力进行试验才能制成,现有的兼毫笔的一般不是偏软就是偏硬,很难调配出刚柔兼备的 毛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毛笔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优选: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山羊毛披毫位于笔芯外侧;笔芯由内到外依次是猪鬃和18%的山羊毛、羊须、马毛和尼龙毛、12%的山羊毛;笔头顶端是由12%的山羊毛披毫和笔芯中12%的山羊毛组成;马毛和尼龙毛低于顶端2cm。

所述的笔头披毫山羊毛选用存放三年以上的优质山羊毛,并从中选取“光锋 毛”、“直锋毛”、“白尖锋”为原料。

所述的笔芯的山羊毛选用存放三年以上的优质山羊毛中的“黄尖锋”、“细长锋”。

所述的马选用马腿部的毛料。

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的制作方法如下:水盆毛料制作的前期工艺,在“浸、拔、拼、抖”后,将毛料经过15个晴天的日晒夜露,使其毛料脂肪通过光照和露宿自然脱脂,再经过水盆工艺“联毛”,将毛料制成片状,制成片状的毛料再经过15~20个晴天的日晒夜露,然后再配制产品用料。

利用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制作成的毛笔。

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的制作方法如下:

(1)在水盆制作笔头造型时,笔心毛料排列制作时不采用传统整齐的层叠式落刀切法,而改进为在毛料的根(底)部斜形落刀的切法,使毛料分布均匀,笔头造型平顺;

(2)结头改为笔头底部胶水灌注法而改变原来用松脂烫底,使毛笔使用时不发生掉毛现象;

(3)笔杆采用整条木杆造型,杜绝原来镶嵌连接制作笔杆,在使用时容易造成连接部位脱落现象。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主要是以动物毛为原料,以自然脱脂为主,人工脱脂为辅的脱脂新方法,使有弹性硬朗的羊须、马毛、猪鬃配合山羊毛调和,使产品软硬适中,刚柔兼备,既有弹性又不开叉,含墨量大而相对耐用,书画墨韵变化好,挥洒自如,少量尼龙毛主要是增加笔尖的灵动感。

本发明的毛笔不同等于有些加健产品大量配制尼龙毛而吸墨差,毛笔蘸墨 后使用时开始大量墨迹落纸不能控制,因尼龙毛多笔肚留不住墨而使书写枯燥乏味,越来越不受专业书画家欢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的示意图。

1外侧山羊毛披毫、2猪鬃和山羊毛、3羊须、4马毛和尼龙毛、5笔芯山羊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以三号刚柔兼备为例)

笔头长7厘米,笔头底部直径1.2厘米,锋颖长1.6厘米;

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笔头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笔头披毫材料选用存放三年以上的正冬优质山羊毛,在山羊毛中挑选“光锋毛”、“直锋毛”、“白尖锋”为主要配料,改变以往当年毛料当年制作的习惯,因当年毛料油脂性大,制作难度高,存货毛料有利脱脂,利于制作,成品后吸墨性好。

笔头的笔心材料选用存放三年以上的正冬优质山羊毛中的“黄尖锋”、“细长锋”、“羊须”及“马毛”、“猪鬃”、“尼龙毛”为主要配料。

马毛选料时主要选用马腿部的毛料,因马腿部毛有锋而有弹性。

对选用毛料在制作过程中脱脂的优化和改进如下:

经过水盆毛料制作的前期工艺,“浸、拔、拼、抖”后,将毛料经过15天左右的日晒夜露(指晴天),使其毛料脂肪通过光照和露宿自然脱脂,再经过水盆工艺“联毛”,将毛料制成片状,制成片状的毛料再经过十五至二十天的日晒夜露(指晴天),然后再配制产品用料。

选用存货毛料再加上水盆工艺在毛料制作时前后一个月的自然脱脂,使毛料脂肪降低50%左右,而且使毛质细腻光洁,平顺度、韧性度、吸墨性都好于以往没经过自然脱脂的毛料,日晒夜露自然脱脂对毛料的本质损耗小,使制作后的产品耐用度好。

笔头材料配制说明:

24%顶端(包括外侧披毫)是有锋颖的山羊毛,能自然收锋,耐磨损,聚锋不开叉。

尼龙毛、马毛分别为5%,略低于顶端2厘米左右,主要是增加笔尖部分的动感和弹性。

33%的羊须配制主要是增加笔头锋颖以下的支撑力,因羊须有锋颖又能吸墨,又比山羊毛硬朗,支撑力、回力较好。

15%的猪鬃,配备18%的山羊毛主要是增加笔头腰部的弹力,因猪鬃比较硬朗弹性强,必须配备山羊毛调和,这样既硬朗有力度而且不开叉,又吸墨性能好。

12%的外侧山羊毛披毫是笔心外侧四周裹住笔心部分,因笔心部分材料硬朗,弹性较强,由优质山羊毛做外侧披毫使书写时既有弹力又不开叉,书画自如。

本发明的刚柔兼备的毛笔在制作过程中改进如下:

1、该产品在水盆制作笔头造型时,笔心毛料排列制作时不采用传统整齐的层叠式落刀切法,而改进为在毛料的根(底)部斜形落刀的切法,使毛料分布均匀,笔头造型平顺。

2、结头改为笔头底部胶水灌注法而改变原来用松脂烫底,使毛笔使用时不发生掉毛现象。

3、笔杆采用整条木杆造型,杜绝原来镶嵌连接制作笔杆,在使用时容易造成连接部位脱落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