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阿魏的方法

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阿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阿魏的方法,主要包含育苗、移栽和移栽后管理过程,从基地选择、育苗、移栽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阿魏人工栽培的技术方法,可为实现阿魏人工规范化栽培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保护新疆野生药用阿魏植物资源,为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1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阿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阿魏系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早春类短命植物,花茎中所分泌的具有特殊葱蒜样臭味的树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作为药材,随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收载于《唐本草》,后为历代本草收录,也是我国维、蒙、藏等多民族民间常用药物之一。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阿魏”植物基原为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或阜康阿魏(FerufukanensisK.M.Shen),仅分布于新疆部分地区,资源分布非常有限。

近年由于开荒、无节制的采挖及气候的变迁,新疆野生阿魏资源面积急剧萎缩,处于濒危状态,在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被列为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是新疆特有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因此,开展人工栽培,保护新疆野生阿魏资源迫在眉睫。

阿魏属植物一般5~8年开花结实一次,以种子繁殖,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不足10%,加上夏季炎热、干旱等逆境,繁殖率极低。

因此,一种以保护新疆野生药用阿魏植物资源,为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药源为目的,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人工栽培阿魏植物的阿魏人工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阿魏人工栽培的技术方法,以实现阿魏人工栽培的规范化和规模化,进而实现保护新疆野生药用阿魏植物资源,为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药源。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工艺过程实现的:主要包含育苗、移栽和管理过程。

基地的选择及整地

选择在新疆北疆地区海拔700~1100米的荒漠或半荒漠地段,土壤PH值7.0~8.5,地面坡度5~15°的阳坡或半阴坡,地下水位≤5米的地块块作为栽培地。

栽培过程如下

育苗:以沙壤或壤土地作为育苗地,优选新疆北疆地区的农作地或田园地。

育苗地准备:10月初至地面冷冻之前对育苗地进行整地:翻土深度≥25cm,耙平,耙碎,使70%以上的土壤颗粒直径≤0.3cm。

制作苗床:将育苗地整理成宽2~3m、长4~6m的畦,两畦之间最好沿纵向留一条宽30~50cm,深10~20cm的排水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含水量40~60%为宜。

种子要求:选择成熟、无病虫害的当年生种子作为播种材料。

播种:育苗地准备完成后,即进行播种,条播,行距30~35cm,每亩用种量2.5~3kg,播种后用细沙土或沙土覆盖,厚度不超过1cm。播后进行适当镇压为宜,土壤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之间。

苗期管理

破土放苗:春季冰雪融化后,气温4~10℃时,及时观察秋季播种种子萌发情况。由于春季风多,气温温差较大,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导致阿魏幼苗顶土困难,发现后及时破土,释放阿魏幼苗:在幼苗开始顶土时,用铁耙(园林使用)轻轻地耙松表土,使板结的硬壳破碎即可,切忌耙的过深,造成幼苗损伤,或者用小石滚碾压的方法,顺播种方向碾压,破碎压在种苗上方的板结土壳即可。

浅耕锄草:幼苗现行时,适当浅耕松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此外,还可以防治行间杂草丛生,避免与幼苗竞争肥、水、光照等,有利于阿魏幼苗的生长,出苗当年一般浅耕1~2次,次年根据幼苗生长需要及杂草情况中耕2~3次为宜。

上述的浅耕松土深度以3~8cm为宜,中耕2~3松土深度以5~15cm为宜。

保持土壤湿度:阿魏耐旱,一般利用春季冰雪融水即可完成早春生长需要,若遇干旱年份,可根据幼苗长势及天气状况,适当浇水,保持幼苗生长旺盛期土壤相对湿度范围40~75%,生长后期土壤相对湿度范围30~75%。

病虫害防治:阿魏幼苗期病虫害相对较少,但遇多雨天气或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引起根腐病,因此,雨水较多时节应注意及时排水,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发现病株时,及时拔出,并喷洒500~800倍50%多菌灵,消毒。病害严重时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回苗期管理:阿魏幼苗第一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陆续回苗,地上部分枯死,根部进入休眠状态,次年春季萌发;此阶段由于阿魏幼苗弱小,根系不发达,保水固肥能力较弱,应注意防治杂草和保持育苗地土壤湿度,过度干旱及炎热季节,适当浇水,保持10cm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范围在20~60%之间。

移栽:阿魏种子幼苗生长至第二年后移栽,选择第2年回苗后进行移栽,优选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移栽,此时移栽,阿魏已进入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较高,具体操作如下:

起苗:起苗前最好在育苗地灌一次透水,当土壤湿度为60~70%时起苗:用铁锨在行间竖直挖入20cm,轻轻翻出,注意不要伤苗,保持幼苗的完整性;沿行间依次挖出,挑拣出幼苗,去除根体泥土。

筛苗:选择主根长约12~20cm,根粗0.8~1.5cm,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幼苗作为栽培苗。

栽植: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行或混散穴植,保持株间距60~100cm,挖穴深18~25cm。移栽时,用手提住阿魏幼苗悬于穴中心位置,填土至穴2∕3位置时,轻提幼苗,继续填平,保持土壤没过阿魏幼苗根头部发芽点1~2cm,踩实,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最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浇透。

移栽后的管理如下:

浇水:最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移栽当年,秋季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浇水1~2次,防止阿魏幼苗过度失水死亡。

次年及以后可根据阿魏长势及天气状况,每年适当浇水1~2次,高温干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20cm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20~60%。

排水:阿魏怕涝,生长季节,若遇雨水较多时节,需注意及时排水。

锄草:阿魏幼苗生长前期,植株小、长势较弱,长势旺盛或植株高大的杂草应及时拔除。生长3~4年以后,阿魏为早春植物,生长强势,一般不需除草。

病虫害防治:阿魏营养生长期基本无病害,通常无需特别防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基地选择、育苗、移栽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阿魏人工栽培的技术方法,可为实现阿魏人工规范化栽培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保护新疆野生药用阿魏植物资源,为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选择在新疆北疆地区海拔700~1100米的荒漠或半荒漠地段,土壤PH值7.0~8.5,地面坡度5~15°的阳坡或半阴坡,地下水位≤5米的地块块作为栽培地。

以沙壤或壤土地作为育苗地,优选新疆北疆地区的农作地或田园地,在10月初至地面冷冻之前对育苗地进行整地:翻土深度≥25cm,耙平,耙碎,使70%以上的土壤颗粒直径≤0.3cm,将育苗地整理成宽2~3m、长4~6m的畦,两畦之间最好沿纵向留一条宽30~50cm,深10~20cm的排水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含水量40~60%为宜。

育苗地准备完成后,选择成熟、无病虫害的当年生种子,条播,行距30~35cm,每亩用种量2.5~3kg,播种后用细沙土或沙土覆盖,厚度不超过1cm。播后进行适当镇压为宜,土壤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之间。

春季冰雪融化后,气温4~10℃时,及时观察秋季播种种子萌发情况。如出现土壤板结,导致阿魏幼苗顶土困难,及时破土,释放阿魏幼苗:在幼苗开始顶土时,用(园林园艺中使用的)铁耙轻轻地耙松表土,使板结的硬壳破碎即可,切忌耙的过深,1~2cm即可,造成幼苗损伤,或者用小石滚碾压的方法,顺播种方向碾压,破碎压在种苗上方的板结土壳即可。

幼苗现行时,适当浅耕松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深度以5~10cm为宜,此外,还可以防治行间杂草,避免与幼苗竞争肥、水、光照等,有利于阿魏幼苗的生长,出苗当年一般浅耕1~2次,次年根据幼苗生长需要及杂草情况中耕2~3次为宜。

保持土壤湿度:阿魏耐旱,一般利用春季冰雪融水即可完成早春生长需要,若遇干旱年份,可根据幼苗长势及天气状况,适当浇水,保持幼苗生长旺盛期土壤相对湿度范围40~75%,生长后期土壤相对湿度范围30~75%。

阿魏幼苗期病虫害相对较少,但遇多雨天气或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引起根腐病,因此,雨水较多时节应注意及时排水,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发现病株时,及时拔出,并喷洒500~800倍50%多菌灵,消毒。病害严重时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阿魏幼苗第一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陆续回苗,地上部分枯死,根部进入休眠状态,次年春季萌发;此阶段由于阿魏幼苗弱小,根系不发达,保水固肥能力较弱,应注意防治杂草和保持育苗地土壤湿度,过度干旱及炎热季节,适当浇水,保持10cm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范围在20~60%之间。

阿魏种子幼苗生长至第二年后移栽,选择第2年回苗后进行移栽,优选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移栽,此时移栽,阿魏已进入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较高。

起苗前最好在育苗地灌一次透水,当土壤湿度为60~70%时起苗:用铁锨在行间竖直挖入20cm,轻轻翻出,注意不要伤苗,保持幼苗的完整性;沿行间依次挖出,挑拣出幼苗,去除根体泥土。

选择主根长约12~20cm,根粗0.8~1.5cm,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幼苗作为栽培苗。

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行或混散穴植,保持株间距60~100cm,挖穴深18~25cm。移栽时,用手提住阿魏幼苗悬于穴中心位置,填土至穴2∕3位置时,轻提幼苗,继续填平,保持土壤没过阿魏幼苗根头部发芽点1~2cm,踩实,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最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浇透。

最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移栽当年,秋季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浇水1~2次,防止阿魏幼苗过度失水死亡。

次年及以后可根据阿魏长势及天气状况,每年适当浇水1~2次,高温干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20cm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20~60%。

阿魏怕涝,生长季节,若遇雨水较多时节,需注意及时排水。

阿魏幼苗生长前期,植株小、长势较弱,长势旺盛或植株高大的杂草应及时拔除。生长3~4年以后,阿魏为早春植物,生长强势,一般不需除草。

阿魏的营养生长期基本无病害,通常无需特别防护。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