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通信设备搜索方法、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搜索程序以及自组织网络系统

通信设备搜索方法、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搜索程序以及自组织网络系统

摘要

在对构成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设备进行搜索的通信设备搜索方法中,搜索通信设备的搜索源的便携终端(1)将以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作为目的地的搜索请求以不等待针对该搜索请求的响应的方式通过多个信道来发送,搜索源的便携终端(1)的邻接的通信设备(2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30

    授权

    授权

  • 2015-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40/28 申请日:2013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搜索方法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有如下自组织网络,即,从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设备到 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在一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中继并通过 多跳来进行信息的传输的自组织网络。在这样的自组织网络中,通过改 变频率而能够通过多个逻辑通信信道进行通信,但是只能同时通过一个 信道进行通信。即,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分别通过多个信道中的一个信道 进行通信。

在这种无线通信设备与不清楚通过多个信道中的哪个信道进行通信 的对方设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对方设备正在使用哪个信道。

当为作为路由协议的一种的主动式方式的情况下,在各无线通信设 备中,实现构筑网络内的全部的设备的路径。因此,发送源的无线通信 设备向各信道中的邻接设备询问对方设备是否正在使用该信道,来缩短 搜索对方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为作为路由协议的一种的响应式方式的情况下,在各 无线通信设备中,未事先构筑网络内的装置的路径。因此,发送源的无 线通信设备在进行通信时,对通过各信道进行通信的对方设备尝试发送 路径请求(RREQ:Route Request)。然后,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设备判定 有无响应,从而确定对方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6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以往的响应式方式的自组织 网络中,存在针对与对方设备相关的搜索耗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这里,针对以往的响应式方式,一边参照图13一边进行说明。图 13是说明以往的响应式方式的图。如图13所示,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设 备(发送源节点)依次通过各信道(CH)对目的节点尝试发送路径请 求(RREQ)。这里,发送源节点通过CH1对目的节点(例如节点Z) 尝试发送RREQ。然后,发送源节点等待响应,确认没有响应后移至下 一个信道。接着,发送源节点通过CH2对目的节点尝试发送RREQ。 然后,发送源节点等待响应,确认没有响应后移至下一个信道。发送源 节点通过各信道,反复与RREQ确认有无响应。然后,发送源节点通 过CHN接收到来自节点Z的响应(RREP:Route Reply:路由响应), 从而确定目的节点正在使用的信道是CHN。这样,发送源节点按照每个 信道依次等待有无对路径请求的响应的判断,因此针对与目的节点相关 的搜索耗费时间。

此外,进一步使用图14对与对方设备相关的搜索耗费时间的问题进 行说明。图14是对与对方设备相关的搜索耗费时间的问题进行说明的 图。如图14所示,X坐标表示时间,Y坐标表示信道。发送源节点通 过CH1发送RREQ,并等待响应。由于在CH1中没有响应,所以之后 发送源节点通过CH2发送RREQ,并等待响应。由于在CH2中也没有 响应,所以发送源节点依次改变信道,通过改变后的信道发送RREQ, 并等待响应。然后,发送源节点在通过CHN发送了RREQ时,接收到 响应。即,发送源节点通过CHN,针对与作为目的节点的对方设备相关 的搜索成功。这样,发送源节点等待信道个数为N个的响应,使针对与 目的节点相关的搜索耗费时间。

另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未必得到对目的节点成功的搜索结果。 例如,在多跳的个数有限制,或者在发送源节点存在之处有通信限制的 情况下,即使等待信道个数的响应,也未必得到对目的节点成功的搜索 结果。因此,在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响应式方式的自组织网络 中,希望早期地得到与目的节点相关的搜索结果。

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响应式方 式的自组织网络中,缩短与对方目的地的通信设备相关的搜索时间。

公开的通信设备搜索方法是搜索构成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 自组织网络的通信设备的方法。而且,在通信设备搜索方法中,搜索通 信设备的搜索源的通信设备通过多个信道发送以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 备为目的地的搜索请求。然后,上述搜索源的通信设备的邻接的通信设 备在针对通过上述发送的处理而发送的搜索请求,从上述搜索目的地接 收到响应的情况下,保持接收到的响应。然后,上述搜索源的通信设备 通过多个信道,向邻接的通信设备询问是否从上述搜索目的地接收到针 对通过上述发送的处理而发送的搜索请求的响应。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通信设备搜索方法的一个方式,在能够通过多个 信道进行通信的响应式方式的自组织网络中,实现能够缩短与对方目的 地的通信设备相关的搜索时间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路径请求包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响应包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发送源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中继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目的地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的具体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路径请求的数据流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响应询问的数据流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设备搜索处理的时间与信道的关 系的图(1)。

图11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设备搜索处理的时间与信道的关 系的图(2)。

图12是表示执行通信设备搜索程序的计算机的图。

图13是说明以往的响应式方式的图。

图14是说明针对与对方设备相关的搜索耗费时间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通信设备搜索方法、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搜索程序以及自组织网络系统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另 外,在实施例中,在能够通过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响应式方式的自组织 网络中,对能够移动的便携终端搜索通信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并 不通过该实施例来限定该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的构成]

对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系统9的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 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自组织网络系统9具有能够通过相同的信道相互进行通信的便携终端1 和多个通信设备2。另外,信道存在多个,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带。另 外,为了说明方便,将中继节点设为通信设备21,目的地节点设为通信 设备2N来对通信设备2进行说明。

自组织网络系统9在从便携终端1(发送目的地节点)向通信设备 2N(目的地节点)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多跳,从便携终端1到目的 地的通信设备2N进行数据的传输。即,便携终端1在邻接的通信设备 21进行中继,向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发送数据。

[便携终端1的构成]

便携终端1以不等待针对将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作为目的地的搜 索请求的响应的方式通过多个信道而发送该搜索请求。此外,便携终端 1在发送了搜索请求后,通过多个信道向邻接的通信设备询问是否接收 到来自搜索目的地的响应。另外,便携终端1对应于例如手持终端,但 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便携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个人数字助理)能够便携的个人计算机。

便携终端1具有控制部10和存储部30。控制部10例如是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或者是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等电子电路。另外,控制部10具有:包接收部11、 包发送部12、路径请求部13、响应询问部14。

存储部30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 器)、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或者是硬盘、 光盘等存储装置。

路径请求部13一边变更信道,一边通过变更后的各信道,经由包发 送部12来发送以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为目的地的路径请求。使用 后述的路径请求包来发送路径请求。另外,路径请求部13只进行通过 各信道的发送,不等待针对发送的响应。

响应询问部14一边变更信道,一边通过变更后的各信道,经由包发 送部12来向邻接的通信设备21进行是否接收到来自搜索目的地的响应 的询问请求。例如,响应询问部14在由路径请求部13通过各信道发送 了路径请求后,通过各信道进行轮询(poling)以便询问响应。

包接收部11从邻接的通信设备21接收针对询问请求的响应。使用 后述的响应包来接收响应。包发送部12向传输路发送各种包。

[通信设备2的构成]

通信设备2对应于例如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信息处理装置,但是 只要是能够与便携终端1进行通信的设备即可。

作为中继节点的通信设备21具有控制部20和存储部40。控制部20 例如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 电路、或者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等电子电路。另外,控制部20具有:包接 收部21、包发送部22、请求判定部23A、响应保留部24、以及响应有 无判定部25。

存储部40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 器)、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或者硬盘、 光盘等存储装置。另外,存储部40具有响应存储部41。响应存储部41 存储响应包。

包接收部21通过自身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来接收各种包。包发送部 22通过自身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来发送各种包。

请求判定部23A判定各种请求,并分配处理。例如,在为来自便携 终端1的搜索请求的情况下,请求判定部23A判定自身设备是否是该搜 索请求所包含的目的地。然后,请求判定部23A在判定为自身设备不是 该搜索请求所包含的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将 搜索请求中继。这里,由于自身设备是中继节点,而不是目的地节点, 所以请求判定部23A将搜索请求中继。此外,在为针对搜索请求的响应 的情况下,请求判定部23向响应保留部24分配处理。此外,在为来自 便携终端1的询问请求的情况下,请求判定部23A向响应有无判定部 25分配处理。

响应保留部24在响应中包含有在发送源的前1跳进行保留这一意思 的指示的情况下,若自身设备是发送源的前1跳,则为了保留该响应而 将其存储于响应存储部41。另外,是否是前1跳的判断例如通过记录在 接收到RREQ时,是否未经由中继节点而直接从发送源的节点接收到 RREQ来判断。

响应有无判定部25基于响应存储部41,来判定是否保留有响应。 然后,响应有无判定部25在判定为响应存储部41中保留有响应的情况 下,将所保留的响应经由包发送部22而发送至发送源的便携终端1。由 此,发送源的便携终端1通过从保留了响应的通信设备接收响应,而能 够将在接收到时的信道确定为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的信道。

作为目的地节点的通信设备2N通过对与通信设备21相同的构成表 示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对其重复的构成以及动作的说明。通信设备2N 与通信设备21不同之处在于,将请求判定部23A设为请求判定部23B, 并增加了包编辑部26这一点。另外,通信设备2N和通信设备21实际上 是具有相同的构成的通信设备,具备将各自的构成合并的构成。

请求判定部23B判定各种请求,并分配处理。例如,在为来自便携 终端1的搜索请求的情况下,请求判定部23B判定自身设备是否是该搜 索请求所包含的目的地。然后,请求判定部23B在判定为自身设备是该 搜索请求所包含的目的地的情况下,向包编辑部26分配处理。

包编辑部26作成包含在发送源的前1跳进行保留这一意思的指示的 响应包,来作为针对搜索请求的响应。然后,包编辑部26将发送源的 便携终端1作为目的地,来发送所作成的响应包。由此,发送源的便携 终端1的前1跳的通信设备21若使用与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相同的信 道,则能够接收响应包,并保留接收到的响应包。

[包格式的一例]

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路径请求包和响应包的包格式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路径请求包的格式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响应包的格式的 一例的图。另外,路径请求包称为RREQ(Route Request:路由请求), 响应包称为RREP(Route Reply:路由响应)。

如图2所示,路径请求包中包含:目的地地址a1、发送源地址a2、 以及路径请求目的地地址a3。为了广播,作为一例,在目的地地址a1 中设定指定邻接的通信设备21的目的地地址的单播地址。作为另一例, 在目的地地址a1中设定仅邻接的通信设备21能够接收的多播地址。作 为仅邻接的通信设备21能够接收的多播地址的一例,使用由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桥接协议数据单元)使用的地址,该BPDU 由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所使用。

在发送源地址a2中设定发送源节点的地址。即,在发送源地址a2 中设定便携终端1的地址。

在路径请求目的地地址a3中设定目的地节点的地址。即,在路径请 求目的地地址a3中设定通信设备2N的地址。

如图3所示,响应包包括:目的地地址b1、发送源地址b2以及轮 询标志b3。在目的地地址b1中,设定作为响应的目的地的发送源节点 的地址。即,在目的地地址b1中,设定便携终端1的地址。

在发送源地址b2中,设定作为响应的发送源的目的地节点的地址。 即,在发送源地址b2中,设定通信设备2N的地址。

轮询标志b3是表示发送源节点是否通过轮询而获取响应的标志。 换而言之,轮询标志b3是表示发送源节点的前1跳的节点保留响应这 一意思的指示的标志。在为发送源节点的前1跳的节点保留响应这一意 思的指示的情况下,例如设定开(ON)。在不是发送源节点的前1跳的 节点保留响应这一意思的指示的情况下,设定例如闭(OFF)。即,包 编辑部26以对目的地地址b1设定便携终端1的地址,对发送源地址 b2设定自身设备的地址,对轮询标志b3设定开的方式作成响应包,来 作为针对搜索请求的响应。

[发送源节点的处理步骤]

接着,参照图4,对发送源节点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 实施例所涉及的发送源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在以下的流程 图中,将信道略记表示为CH。此外,设能够通信的信道的最大数是N (N是比1大的整数)。

首先,路径请求部13判定是否产生了路径请求(步骤S10)。在判 定为未产生路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否),路径请求部13重复判 定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产生了路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是)。 路径请求部13通过CH1发送路径请求,即发送路径请求包(步骤S11)。 接着,路径请求部13通过CH2发送路径请求(步骤S12)。另外,路径 请求部13通过CHN发送路径请求(步骤S13)。

然后,响应询问部14对标引i设定1(步骤S14)。然后,响应询问 部14通过CHi进行轮询,即进行询问请求(步骤S15)。然后,响应询 问部14判定是否有针对轮询的响应(步骤S16)。

在判定为没有针对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16:否),响应询问 部14判定响应的等待时间是否超时(步骤S17)。在判定为响应的等待 时间未超时的情况下(步骤S17:否),响应询问部14将标引i的值加 1(步骤S18)。然后,响应询问部14判定标引i的值是否比N大(步 骤S19)。

在判定为标引i的值比N大的情况下(步骤S19:是),响应询问部 14移至步骤S14,以便从CH1按顺序再次进行轮询。另一方面,在判定 为标引i的值不比N大的情况下(步骤S19:否),响应询问部14移至 步骤S15,以便通过CHi进行轮询。

然后,在步骤S16中判定为有针对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16: 是),响应询问部14接收针对轮询的响应包(步骤S20)。然后,在发 送源节点结束处理。

然后,在步骤S17中判定为响应的等待时间超时的情况下(步骤S17: 是),响应询问部14判定为错误(步骤S21)。例如,响应询问部14向 自己的便携终端1的显示器输出没有针对路径请求的响应。然后,在发 送源节点中结束处理。

[中继节点的处理步骤]

接着,参照图5,对中继节点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 施例所涉及的中继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请求判定部23A判定是否有规定的请求(步骤S31)。在判定 为没有规定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31:否),请求判定部23A重复判 定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规定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31:是), 请求判定部23A接收与请求相关的包(步骤S32)。

然后,请求判定部23A判定接收到的包是否为轮询(步骤S33)。在 判定为接收到的包是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响应有无判定部 25判定是否有在响应存储部41中保留的响应包(步骤S34)。

在判定为有在响应存储部41中保留的响应包的情况下(步骤S34: 是),响应有无判定部25将所保留的响应包发送至发送源节点(步骤 S35)。然后,在中继节点中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没有在响应 存储部41中保留的响应包的情况下(步骤S34:否),响应有无判定部 25移至步骤S31,以便等待下一次请求。

然后,在步骤S33中判定为接收到的包不是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33: 否),请求判定部23A判定接收到的包是否是要保留的包(步骤S36)。 在判定为是响应包且轮询标志为开且到发送源是1跳的情况下(步骤 S36:是),响应保留部24判断为是要保留的包,将响应包保留至响应 存储部41(步骤S37)。然后,在中继节点中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接收到的包不是要保留的包的情况下(步骤 S36:否),请求判定部23A将接收到的包进行中继(步骤S38)。请求 判定部23A将接收到的包判断为路径请求包。然后,在中继节点中结束 处理。

[目的地节点的处理步骤]

接着,参照图6,对目的地节点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 实施例所涉及的目的地节点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请求判定部23B判定是否有规定的请求(步骤S41)。在判定 为没有规定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41:否),请求判定部23B重复判 定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规定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41:是), 请求判定部23B接收与请求相关的包(步骤S42)。

然后,请求判定部23B判定接收到的包是否是路径请求包(步骤 S43)。在判定为接收到的包是路径请求包的情况下(步骤S43:是), 包编辑部26将轮询标志b3设为开并发送响应包(步骤S44)。即,包 编辑部26作成包含在发送源的前1跳进行保留这一意思的指示的响应 包,来作为针对搜索请求包的响应,并发送所作成的响应包。然后,在 目的地节点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请求判定部23B在判定为接收到的包不是路径请求包的 情况下(步骤S43:否),将轮询标志b3保持为闭来发送响应包(步骤 S45)。然后,在目的地节点结束处理。

[自组织网络的具体例]

接着,参照图7,对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自组织网络的具体例的图。另外,在图7中, 将信道略记表示为CH。此外,假设能够通信的信道的最大数是N(N 是比1大的整数)。

如图7所示,在CH1中,节点A、节点B、节点C以及节点D能够 通过多跳进行通信。而且,若发送源节点是CH1,则能够通过多跳从邻 接的节点A进行通信。

此外,在CH2中,节点E、节点F以及节点G能够通过多跳进行通 信。而且,若发送源节点是CH2,则能够通过多跳从邻接的节点E进行 通信。

此外,在CHN中,节点X、节点Y以及节点Z能够通过多跳进行 通信。而且,若发送源节点是CHN,则能够通过多跳从邻接的节点X 进行通信。

[路径请求和响应询问的数据流]

参照图8和图9,对图7所示的自组织网络中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路 径请求和实施例所涉及的响应询问的数据流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 例所涉及的路径请求的数据流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响应询 问的数据流的图。另外,假设发送源节点将节点Z作为目的地节点而对 节点Z进行搜索。

如图8所示,发送源节点通过CH1,发送以节点Z为目的地的路径 请求包(RREQ)。从发送源节点发送的RREQ从节点A被发送至节点 B,再从节点B被发送至节点C和节点D。然而,由于作为目的地的节 点Z不存在于能够通过CH1通信的网络中,所以未发现目的地节点。

发送源节点以不等待针对通过CH1发送的RREQ的响应的方式变 更信道,通过变更后的CH2,来发送以节点Z为目的地的RREQ。从 发送源节点发送的RREQ从节点E被发送至节点F和节点G。然而, 由于作为目的地的节点Z不存在于能够通过CH2通信的网络中,所以 未发现目的地节点。

发送源节点以不等待针对发送的RREQ的响应的方式继续变更信 道,通过变更后的信道,来发送以节点Z为目的地的RREQ。然后,发 送源节点若通过CHN发送与其他信道相同的RREQ,则从发送源节点 发送的RREQ从节点X被发送至节点Y,再从节点Y被发送至节点Z。 然后,由于作为目的地的节点Z存在于能够通过CHN通信的网络中, 所以从节点Z发送作为响应包的RREP。在RREP中,轮询标志b3被 设定为开。

从节点Z发送的RREP从节点Y被发送至节点X。然后,发送源节 点的前1跳的节点X接收RREP,由于在接收到的RREP中轮询标志 b3被设定为开,所以将接收到的RREP保留至响应存储部41。

发送源节点若通过这里作为最后的信道的CHN来发送以节点Z作为 目的地的RREQ,则接着从CH1按顺序进行轮询。如图9所示,发送 源节点通过CH1发送轮询。即,轮询对应于是否接收到来自搜索目的地 的节点Z的响应(RREP)的询问请求。然而,由于节点A未保留RREP, 所以无法响应请求。

接着,发送源节点通过CH2发送轮询。然而,由于节点B也未保留 RREP,所以无法响应请求。

发送源节点继续变更信道,通过变更后的信道发送轮询。然后,发 送节点通过CHN发送轮询。由于节点X保留有RREP,所以将所保留 的RREP发送至发送源节点。然后,发送源节点接收来自目的节点,即 来自目的地节点Z的响应。

这样,发送源节点通过从节点X接收RREP,从而能够将在接收到 时的CHN确定为目的地节点Z的信道。

[通信设备搜索处理的时间与信道的关系]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对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设备搜索处理的 时间与信道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0和图11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 设备搜索处理的时间与信道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将 信道略记表示为CH。此外,假设能够通信的信道的最大数为N(N是 比1大的整数)。

如图10所示,发送源节点若通过CH1发送路径请求(RREQ),则 以不等待响应的方式依次地通过CH2、···、CHN发送RREQ。这里, 若假设针对1信道发送路径请求的时间例如是t1毫秒(ms),则发送路 径请求的总时间为t1×N(ms)。

然后,发送源节点在通过全部的信道发送路径请求后,从CH1按顺 序通过全部的信道进行轮询。这里,针对1跳的路径请求的响应等待时 间是t2(ms),若假设最大跳数是HMAX个,则针对最大跳数的响应等 待时间为t2×HMAX(ms)。

因此,发送源节点搜索目的地节点的最大时间(搜索最大时间)T1是将发送路径请求的总时间与针对最大跳数的响应等待时间相加后的 时间,即以式(1)来表示。

T1=t1×N+t2×HMAX(ms)···式(1)

在图10的例子中,表示发送源节点以节点Z为目的地节点,在搜 索最大时间T1的范围内通过CHN而完成了对节点Z的搜索的情况。

这里,在以往的响应式方式中,发送源节点通过1个CH发送RREQ, 确认没有响应之后,通过下一个CH发送RREQ,搜索目的地节点。即, 以往的响应式方式的搜索最大时间T2用以下的式(2)来表示。

T2=(t1+t2×HMAX)×N(ms)···式(2)

若发送源节点将节点Z作为目的地节点,则在以往的响应式方式中, 等待T2来完成搜索。

若应用具体的数字,则假设例如对1信道发送路径请求的时间t1是 10ms,针对1跳的路径请求的响应等待时间t2是100ms,最大跳数HMAX是20,信道的最大数N是10。这样,T1被计算为2100ms,T2被计算 为20100ms。因此,实施例所涉及的搜索时间相比以往的响应式方式的 情况,能够缩短为大约1/10。

另一方面,在图11的例子中,表示发送源节点在搜索最大时间T1的范围内无法搜索到目的节点的情况。例如,是对多跳的个数有限制, 或者在发送源节点的存在之处有某些通信限制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 下,发送源节点只要等待搜索最大时间T1,就能够得到针对目的节点搜 索失败的结果。因此,能够获取实施例所涉及的搜索结果的时间相比以 往的响应式方式的情况,能够缩短为大约1/10。由此,由于发送源节 点能够早期地得到搜索结果,所以在搜索结果失败的情况下,能够早期 地变更要再进行搜索的搜索场所,能够缩短最终的搜索时间。

[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终端1以不等待针对将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 备2N作为目的地的搜索请求的响应的方式通过多个信道发送搜索请求。 然后,在便携终端1的邻接的通信设备21针对搜索请求而从搜索目的地 接收到响应的情况下,保留接收到的响应。然后,便携终端1在通过多 个信道发送了搜索请求后,通过多个信道向通信设备21询问是否接收到 来自搜索目的地的响应。根据这样的构成,便携终端1在不清楚搜索目 的地的通信设备正在使用的信道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搜索目的地的通信 设备的搜索时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在接收到搜索请 求的情况下,使针对接收到的搜索请求的响应中包含在搜索源的便携终 端1的前一个进行保留这一意思的指示而进行发送。根据这样的构成, 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即使在便携终端1进行搜索请求的发送处理 中,也能够使搜索源的前一个保留搜索请求的响应。该结果,搜索源的 便携终端1在通过保留有响应的通信设备21的信道而进行了询问时,能 够获取响应,所以能够早期地知道未知的搜索目的地的通信设备2N的 信道。

[程序等]

另外,在实施例中,以便携终端1为发送源节点,通信设备2为中 继节点以及目的地节点进行了说明。然而,便携终端1也可以全部包含 通信设备2的构成。同样地,通信设备2也可以全部包含便携终端1的 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向控制部10增加请求判定部23A、 请求判定部23B、响应保留部24、响应有无判定部25以及包编辑部26 即可。此外,便携终端1向存储部30增加响应存储部41即可。此外, 通信设备2向控制部20增加路径请求部13和响应询问部14即可。由 此,便携终端1和通信设备2的任意一个装置均能够成为发送源节点、 中继节点以及目的地节点,所以能够使功能通用化。

此外,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不一定要如图示那样物理性地构 成。即,各装置的分散、统合的具体方式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构成,能够 根据各种的负荷、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将其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 性地或物理性地分散、统合而构成。例如,也可以将路径请求部13和 响应询问部14统合为1个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响应有无判定部 25分为判定响应有无的判定部、和在判定为有响应的情况下保留该响应 的保留部。此外,也可以将存储部30、40分别作为便携终端1、通信设 备2的外部装置并经由网络而连接。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各种处理能够通过由个人计算机、工作 站等计算机执行事先准备的程序来实现。于是,在以下,使用图12,来 说明执行具有与图1所示的便携终端1相同的功能的通信设备搜索程序 的计算机的一例。

图12是表示执行通信设备搜索程序的计算机的图。如图12所示, 计算机1000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1010、网络接口装置1020、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1030、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40、介质读取装置 1050、以及总线1060。RAM1010、网络接口装置1020、HDD1030、 CPU1040、介质读取装置1050经由总线1060而连接。

而且,HDD1030存储具有与图1所示的控制部10相同的功能的通 信设备搜索程序1031以及通信设备搜索关联信息1032。此外,HDD1030 对应于图1所示的存储部30。

而且,CPU1040通过从HDD1030读出通信设备搜索程序1031并加 载于RAM1010,使通信设备搜索程序1031作为通信设备搜索进程1011 发挥作用。然后,通信设备搜索进程1011将从通信设备搜索关联信息 1032读出的信息等适当加载于RAM1010上的分配给自身的区域,并基 于该加载的数据等来执行各种数据处理。

另外,上述的通信设备搜索程序1031也可以不存放于HDD1030, 也可以使计算机1000读出存储于CD-ROM等“可搬用的物理介质”的 该程序并进行执行。

此外,也可以使经由公共线路、因特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而与计算机1000连 接的其他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等存储该程序。该情况下,计算机1000 从它们中读出程序并进行执行。

图中符号说明:

1:便携终端;2:通信设备;9:自组织网络系统;10,20:控制部; 30,40:存储部;11,21:包接收部;12,22:包发送部;13:路径请求 部;14:响应询问部;23A,23B:请求判定部;24:响应保留部;25:响 应有无判定部;26:包编辑部;41:响应存储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