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铁路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及方法,转向架四周由裙板和端板组成,测试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裙板和端板内壁上的多个测试点、安装在转向架舱内的多个摄像装置、通过管道与转向架内腔连通的烟雾发生器、以及设置在转向架顶部的一个或多个烟雾出口,每个测试点均连接有试带,测试点的距离大于试带长度的两倍。本发明具有以下好处:测试方法简单有效,能够真实呈现转向架舱内的空气流动状态;测试设备结构简单,试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好;通过观察荧光试线,实时监测记录端板及裙板处的气流流向;通过烟雾发生器向转向架舱内发射彩色烟雾,实时监测记录转向架仓内区域的气体流动状况。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1

    授权

    授权

  • 2016-03-2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M9/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9/00 申请日:2014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 场状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在风雪环境中运行时,转向架区域会有积雪结冰的现 象,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需要掌握转向架舱内空气 的流动状况,而转向架舱两侧端板以及两侧裙板处的气流流向对确定 防积雪改进方案的制定极为重要。由于转向架内部结构极为复杂,使 得转向架舱内的空气流动状态也极为复杂。通过仿真计算的方法虽然 可以获得转向架舱内的流场状况,但是仿真计算时,受到计算条件的 限制,会对转向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处理,计算结果难免会与转向架舱 内真实的空气流动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确定防积雪改进方案 的确定,导致转向架内积雪结冰无法彻底清除。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高速列车在风雪环境中行驶 时,转向架舱内容易有积雪结冰,需要根据转向架内气流的流动状态 进行改进,以便减少冰雪结冰现象的发生;通过仿真计算虽然可以得 到空气流动的模拟状态,但是由于转向机内部结构复杂,受到计算条 件的限制,需要对转向架的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才能完成仿真计算, 得到的结果与转向架舱内气流的真实流动状态必然存在差异,对于防 积雪改进方案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无法实现彻底防止积雪结冰的问 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 流场状态测试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转向架四周的裙板和端板内壁 上的多个测试点、安装在转向架舱内的多个摄像装置、通过管道与转 向架内腔连通的烟雾发生器、以及设置在转向架顶部的一个或多个烟 雾出口,每个测试点均连接有试带,测试点的距离大于试带长度的两 倍;烟雾发生器用于向转向架舱内喷射烟雾,摄像头用于捕获试带的 偏转状态以及烟雾的运动状态。

其中,所述试带为软质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在测试点处,另一 端自由垂下,可以随气流的运动发生摆动。

其中,所述试带上涂有荧光层。

其中,所述摄像装置上设有补光单元,所述补光单元用于使得所 述摄像装置能获取到清晰的图像或视频。

其中,烟雾发生器设置在转向架舱外,并通过管道与转向架舱连 通。

其中,所述烟雾发生器喷出的烟雾为彩烟。

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列车运行状态下,开启摄像装置,拍摄端板和裙板内壁上 各测试点处试带的偏转方向;

S2:根据步骤S1的拍摄结果,分析测试点处气流的运动状态;

S3:打开烟雾发生器与摄像装置,烟雾发生器喷出的烟雾通过管 道进入转向架舱,并随着转向架舱内的气流移动,最终通过烟雾出口 排出;摄像装置实时拍摄烟雾的运动状态;

S4:根据步骤S3拍摄到的烟雾运动状态,分析获得烟雾在转向 架舱内的运动轨迹。

其中,在步骤S1与S3中,补光单元根据转向架内的光照情况, 自动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与S3同时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与S3独立进行。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测试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能够真实呈现转向架舱内的空气流 动状态;

2)测试设备结构简单,试验成本低,试验成效好,测点布置简 单可操作性好;

3)通过观察荧光试线,可实时监测记录转向架舱两侧端板及两 侧裙板处的气流流向;

4)通过彩烟发射装置向转向架舱内发射彩烟,根据烟雾的运动 轨迹实时监测记录转向架仓内区域的气体流动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的俯视结构 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摄像装置与测试点在转向架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烟雾发生器与转向架的位置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烟雾出口在转向架上的分布示意图。

其中,1、转向架;2、裙板;3、端板;4、测试点;5、摄像装 置;6、烟雾发生器;7、烟雾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及 方法,其中,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装置是用于侧视转向 架舱内气体流场状态的,包括:多条固定在裙板2和端板3内侧壁上的 试带、设置在转向架舱内的摄像装置5、设置在转向架舱外侧并通过 管道与转向架舱连通的烟雾发生器6、以及设置在转向架1顶部的一个 或多个烟雾出口7,在裙板2和端板3的内壁上选择多个均匀分布的测 试点4,每个测试点4都连接有试线,试线为软质条状物,优选使用布 条、丝带等;为便于观测,可在试带上涂一层荧光层。试线的一端固 定在测试点4上,另一端自然垂下,可以随着气流运动;为避免试带 相互缠绕,将测试点4设定为大于试带两倍长度。

试带的偏转状态是指:试带在气流吹动下相对自然下垂状态的偏 转方向,能够表示出气体向前或向后流动即可;烟雾的运动状态是指: 烟雾从进入转向架舱到从烟雾出口离开的这一段时间段内,烟雾的运 动轨迹,该运动轨迹由不同时间点拍摄的图像或视频进行处理得到。

由于烟雾发生器6体积较大,放在转向架舱内会对转向架舱内气 流的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测量数据;因此将烟雾发生器6设置 在转向架舱外,并通过管道与转向架舱连通。烟雾发生器6可以喷出 带有色彩的烟雾,烟雾通过管道进入转向架舱后,随着舱内气体一起 流动,最终通过转向架1顶部的烟雾出口7排出。

摄像装置5可自由转动,便于调整方向,获取清晰地、试带飘动 或烟雾流动的视频或照片,用于分析转向架1内流场的分布状态。摄 像装置5设有补光单元,在转向架舱内光线较暗、无法获得清晰的照 片时,开启补光单元,为摄像装置5补充光线。摄像装置5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便获得最佳的拍摄角度。

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对转向架舱内流场的状态进 行测试的、高速列车转向架舱内流场状态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列车运行状态下,开启摄像装置5,拍摄端板3和裙板2 内壁上各测试点4处试带的偏转方向;偏转方向可以表示测试点4处 气流的整体流动方向,比如向前或向后。

S2:根据步骤S1的拍摄结果,分析测试点4处气流的运动状态; 即通过照片或视频中各测试点4处试带的偏转方向,分析获得转向架 1的端板3和裙板2内壁处的气体流动方向。

S3:打开烟雾发生器6与摄像装置5,喷出的烟雾通过管道进入 转向架舱,烟雾随着转向架舱内的气流移动,最终通过烟雾出口7排 出;在烟雾经过转向架舱的过程中,摄像装置5实时拍摄烟雾的运动 状态;

S4:根据步骤S3拍摄到的烟雾在不同时间点的运动状态,分析 获得烟雾在转向架舱内的运动轨迹,获得转向架舱内的流场状态。

考虑到天气变化以及夜晚光线较差等因素,在步骤S1与S3进行 的过程中,补光单元实时检测转向架舱内的光线强度,根据转向架1 内的光照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为摄像装置5补充光线,以便获取 到最清晰的视频或照片,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测试时,可以选择步骤S1与S3同时进行,即可测得转向架舱内 完整的流场状态;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以独立执行步骤S1或步骤S3, 即只测量其中之一,比如不通烟雾,只观察试带的偏转情况,测量裙 板2和端板3内壁处的气体流动状态。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转向架舱内设置试带和摄 像装置5,并通过管道向转向架舱内通入有色烟雾,可以直接观察到 转向架舱内气体的流动过程;通过摄像装置5实时记录试带和烟雾的 运动状态,可以得到转向架舱内真实的流场状态;由于测试是在行驶 中的高速列车的转向架舱内进行,所有数据都是实时采集得到的,无 需对转向架1进行简化、模拟计算,通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得到转 向架舱内的真实流场状态。试带可以是布料、丝带等常见的材质,为 便于观察,可在试带上涂覆一层荧光粉,形成荧光层,操作简单;试 带直接粘在转向架1内壁上,测试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体 积较大方的烟雾发生器6设置在转向架舱外,避免对转向架舱内的流 场造成影响。整套测试结构简单,测试方法容易操作,只需打开烟雾 发生器6,然后将拍摄到的结果进行处理,就能够得到转向架舱内流 场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