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

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包括由蓄热室主墙和蓄热室单墙组成的小烟道,小烟道内部沿高向分为数层,每层中间设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由小烟道衬砖、小烟道水平分隔墙/小烟道铺底砖、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组成的气流通道分别与蓄热室小格连通形成独立气流通道,每个气流通道入口处均设有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小烟道分隔形成多个气体通道,进而实现对炼焦炉加热用的贫煤气/空气在外部进行精确的气量分流控制,提高了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准确性;2)可实现自动控制,改善操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3)可精确调节进入每个蓄热室小格的助燃气体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降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570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35857.0

  • 申请日2014-11-12

  • 分类号C10B21/16(20060101);C10B2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21224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群

  • 地址 116085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贤岭高能街1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18: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0B21/16 登记生效日:201807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1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6-08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0B21/16 申请日:2014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及空气侧入式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 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焦炉大型化的发展,焦炉燃烧室-炭化室的高度越来越高,相应的炉顶的厚度也 随之增加,从炉顶进行调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不能调节。另外,由于炉顶温度较高, 能够在1300℃以上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调节工具也成了这种传统调节方式的发展瓶颈, 因此很难实现在炉顶进行焦炉长向调节。

日本新日铁公司的“M”型焦炉虽然实现了由外部孔板系统准确控制气量的方式,但 是由于进气管道伸出篦子砖,腐蚀严重,约5年左右便需要更换管道,中修更换管道浪费 相当大,并且该调节方式中的空气供给方式采用的是强制鼓风的方式,生产成本高,炉顶 火道正压大,测温困难。此外,该调节方式存在无法控制焦炉长向的空气流量分配等缺点。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焦炉下调方式是采用篦子砖-调节砖的结构,通过调节调节砖的 厚度来调节篦子砖可调孔的开度实现沿机焦侧方向的气流分配控制。但是该方式的缺点是 工作量大,由于高炉灰等粉尘的沉积造成调节孔打开的同时粉尘的污染较重、工人的工作 环境差。

见图1,是目前常用小烟道结构示意图,其小烟道主结构由蓄热室主墙6和蓄热室单 墙7组成,中间部位由小烟道衬砖4形成一个整体通长的气流通道,与蓄热室之间设箅子 砖进行分隔和调节,此种结构无法单独调整进入蓄热室小格的气体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能够对炼焦炉加热用 的贫煤气/空气在外部进行精确的气量分流控制,提高了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 准确性;本发明调节方便精确,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改善操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 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包括由蓄热室主墙和蓄热室单墙组成的 小烟道,小烟道内部沿高向分为数层,每层中间设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由小烟道衬砖、小 烟道水平分隔墙/小烟道铺底砖、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组成的气流通道分别与蓄热室小格连 通形成独立气流通道,每个气流通道入口处均设有调节装置。

所述小烟道水平分隔墙沿气体流入方向对应蓄热室小隔墙处由上至下呈阶梯设置,同 层两侧小烟道水平分隔墙间隔设置。

所述小烟道水平分隔墙在对应蓄热室小隔墙处通过小烟道小隔墙与蓄热室小隔墙连 接,在其连接处由小烟道衬砖、小烟道小隔墙/蓄热室小隔墙/加热系统中心隔墙、小烟道 水平分隔墙/小烟道铺底砖形成气体缓冲腔。

所述调节装置为手动调节翻板阀或自动阀板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小烟道分隔形成多个气体通道,进而实现对炼焦炉加热用的贫煤气/空气在 外部进行精确的气量分流控制,提高了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2)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改善操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可精确调节进入每个蓄热室小格的气体流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常用小烟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1.小烟道水平分隔墙 2.小烟道横向分隔墙 3.小烟道小隔墙 4.小烟道衬砖 5.小烟道铺底砖 6.蓄热室主墙 7.蓄热室单墙 8.气流缓冲腔 9.小烟道气流通道 10.调节装置 11.加热系统中心隔墙 12.蓄热室小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2-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 结构,包括由蓄热室主墙6和蓄热室单墙7组成的小烟道,小烟道内部沿高向分为数层, 每层中间设小烟道横向分隔墙2,由小烟道衬砖4、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小烟道铺底砖5、 小烟道横向分隔墙2组成的气流通道9分别与蓄热室小格连通形成独立气流通道,每个气 流通道9入口处均设有调节装置10。

所述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沿气体流入方向对应蓄热室小隔墙处12由上至下呈阶梯设 置,同层两侧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间隔设置。

所述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在对应蓄热室小隔墙12处通过小烟道小隔墙3与蓄热室小 隔墙12连接,在其连接处由小烟道衬砖4、小烟道小隔墙3/蓄热室小隔墙12/加热系统中 心隔墙11、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小烟道铺底砖5形成气体缓冲腔。

所述调节装置10为手动调节翻板阀或自动阀板阀。

本发明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将小烟道从高向和纵向都进行分 隔,使每个蓄热室小格均有单独的空气通道9连通,并且可在小烟道外的贫煤气或空气入 口处设调节装置10进行单独调节,易于实现自动化调节,解决了焦炉长向调节的难题。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 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 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见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小烟道由蓄热室主墙6和蓄热室单墙7组成主体 结构,在其内部由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将其沿高向均分为5层,且下面4层又由小烟道横 向分隔墙2在中间将其隔成2个小室。见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沿焦炉长向可以看 出,最上层的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铺设到靠近小烟道入口处第二道蓄热室小隔墙12处, 第二层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铺设到第四道蓄热室小隔墙12处,依此类推,小烟道水平分 隔墙1沿小烟道长度方向对应蓄热室小隔墙12间隔设置,在剖面图中小烟道水平分隔墙 1呈阶梯形。见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沿焦炉长向可以看出,最上层的小烟道水平 分隔墙1铺设到靠近小烟道入口处第一道蓄热室小隔墙12处,第二层小烟道水平分隔墙 1铺设到第三道蓄热室小隔墙12处,依此类推,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沿小烟道长度方向 对应蓄热室小隔墙12间隔设置,在剖面图中小烟道水平分隔墙1同样呈阶梯形。

贫煤气或空气从多个气流通道入口通过调节阀10进入小烟道,沿气流通道9进入对 应蓄热室小格并到达立火道参与燃烧,通过调整气流通道入口调节阀10的流量,即可单 独控制进入每个蓄热室小格的气体流量,从而实现焦炉长向调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