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然式生态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自然式生态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改善污染水体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由下到上依次包括陶粒层(1)、稻草层(2)、植土层(3)、水生植物层(4);陶粒层(1)设有陶粒(11)、渔网(12)和遮阴网(13)。本发明用渔网和遮阴网兜住陶粒,形成陶粒层。本发明中陶粒之间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本发明陶粒层上侧设有的稻草层、植土层,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还公开了该种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建造方法,首先,依次铺设陶粒层(1)、稻草层(2)和植土层(3),再将水生植物的种植在植土层(3)。本发明的建造方法,操作简单、环保、经济、高效、仿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99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45215.4

  • 申请日2014-09-03

  • 分类号C02F3/32;

  • 代理机构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梨华

  • 地址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工业园区兴九路17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18: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3/32 申请日:2014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污染水体的技术领域,涉及了自然式生态浮床,尤其涉及 了该种自然式生态浮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业的高度发展,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已经相当 严重,由于城市河道水流紊动性小,氧的传递和扩散速率慢,河水的自净过程 非常缓慢。城市内河道大都出现了“脏、臭、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心,周围的自然 环境特别是水边的自然景观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城市内的河道更是 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恢复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发挥其自净作用就成为了 人们修复生态系统的目标。现有技术中,出现净化设备设计不够合理,现有生 态浮岛的浮体一般采用泡沫、塑料等,植物种植在泡沫、塑料上部,不但死亡 率高,而且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此外,所采用的泡沫、塑料也会对水体带 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自然式生态浮床,也提供了该种自 然式生态浮的建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自然式生态浮床,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稻草层和植土 层,植土层种植水生植物层;陶粒层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陶粒、渔网和遮阴网。

本发明用渔网和遮阴网兜住陶粒,形成陶粒层。本发明设有的陶粒层,陶 粒层之间通过陶粒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附着的微生 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陶粒内设有空隙,可以附着能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 微生物,这种空隙结构增大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本发明陶粒层上侧设有的 稻草层、植土层,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

作为优选,植土层的厚度为5-7厘米。厚度为5-7厘米的植土层能够为植 物生长提供很好的条件。

作为优选,稻草层的厚度为1-5毫米。

作为优选,渔网的孔径小于陶粒的直径。陶粒层包括陶粒、以及包裹陶粒 的渔网和遮阴网,渔网的孔径小于陶粒的直径,渔网将陶粒兜住,确保该自然 式生态浮床的结构。

作为优选,稻草层设在水面上,植土层也设在水面上。植土层、稻草层设 在水面上,确保植物的茎、叶设在水面上,可以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

作为优选,自然式生态浮床底部设有填料。

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底泥上由下到上依次铺设遮阴网和渔网,渔网铺设陶粒,且用遮阴网 和渔网将陶粒的包裹,制成陶粒层;

B.陶粒层上侧铺设稻草,稻草上侧铺设种植土;

C.将水生植物的种植在种植土内。

作为优选,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 则图形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D,自然式生态浮床底部铺设填料。

本发明用渔网和遮阴网兜住陶粒,形成陶粒层。本发明中的陶粒内设有空 隙,可以附着能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这种空隙结构增大了微生物附 着的表面积。另外,陶粒之间设有空隙,水生植物的根茎延伸到空隙内,根系 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本发明陶粒层上侧设有的稻草层、植土层, 为种植植物提供了条件。本发明设有的稻草层有效防止了植土层中土壤的流逝。

本发明的建造方法,操作简单、环保、经济、高效、仿生,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自然式生态浮床,如图1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1、 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 稻草层2的厚度为1-5毫米。自然式生态浮床底部设有填料5。

陶粒层1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陶粒11、渔网12和遮阴网13。渔网12的孔径 小于陶粒的直径。

以上所述的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底泥上由下到上依次铺设遮阴网13和渔网12,渔网12上铺设陶粒 11,且用遮阴网13和渔网12将陶粒11的包裹,制成陶粒层1;

B.陶粒层1上侧铺设稻草,稻草上侧铺设种植土;

C.将水生植物的种植在种植土内;

D.自然式生态浮床底部及其四周均铺设填料5。

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 一种。

实施例2

自然式生态浮床,如图2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35-50厘米厚的陶粒层1、 稻草层2和植土层3,植土层3种植水生植物层4。植土层3的厚度为5-7厘米。 稻草层2设在水面上,植土层3也设在水面上。

陶粒层1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陶粒11、渔网12和遮阴网13。渔网12的孔径 小于陶粒的直径。

以上所述的自然式生态浮床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底泥上由下到上依次铺设遮阴网13和渔网12,渔网12上铺设陶粒 11,且用遮阴网13和渔网12将陶粒11的包裹,制成陶粒层1;

B.陶粒层1上侧铺设稻草,稻草上侧铺设种植土;

C.将水生植物的种植在种植土内。

自然式生态浮床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 一种。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 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