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分离球形物体或圆柱形物体的装置

用于分离球形物体或圆柱形物体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自动分析器中的棒状或球形搅拌件的设备(1),该设备提供快速的且防错的分离以及利用搅拌件对试管进行自动装填。出于这个目的,该设备包括设置有孔(24)的杠杆(14),其中,孔(24)经配置使得其可以容纳其中一个搅拌元件。孔(24)在杠杆(14)的第一位置时被布置在入口开口下方,并且在杠杆(14)的第二位置时被布置在出口开口(32)上方,其中,杠杆(14)在第二位置关闭入口开口。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3

    授权

    授权

  • 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5/00 申请日:2014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用于分离球形或圆柱形物体,以及一般来说尤其 用于分离自动分析器中的磁性吸引的搅拌球或搅拌棒。

背景技术

现今以自动的方式在合适的分析器中执行用于确定体液样本比如血 液、血浆、血清或尿液中或其他生物样本中的生理参数的大量测试和分析 方法。

当前的分析器能够使用多个样本执行多个不同的测试反应和分析。常 见分析器在临床实验室中或血库中使用,通常包括用于供给包含待分析的 原始样本的样本容器的区域。通常设置有输送系统以便将样本容器引入分 析器,所述系统首先将样本容器输送至样本识别设备,以该方式检测已经 应用于样本容器的样本特定信息并传递至存储器单元中。样本容器然后被 输送至样本移除站。在样本移液设备的帮助下,从样本容器中移除至少一 等份的样本液体并转移至反应容器。

反应容器通常是一次性试管,其设置在分析器中的试管容器中并从供 应容器自动转移至定义的容纳位置。用于提供不同的测试特定反应混合物 所需的试剂位于试剂容器中,所述试剂容器存储在试剂站中。试剂容器以 自动或手动的方式供给至分析器。

特别常用的测量系统是基于光度测量原理(例如,浊度、混浊度、荧 光或发光)或辐射测量原理的测量系统。这些方法允许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液体样本中的分析物,而无需任何额外的必须提供的分离步骤。临床相关 的参数比如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经常通过将一等份的患者体液同时或先 后与反应容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测试试剂混合而确定,由此产生导致测试化 合物的光学性质发生可测量变化的生化反应。

测量结果再一次被测量系统传递至存储器单元并进行评估。分析器然 后经由输出介质,例如监测器、打印机或网络连接将样本特定的测量值传 输给用户。

根据所执行的检查的类型,反应容器中的液体可能必须进行彻底混 合。例如包含沉降成分例如颗粒固相的液体试剂也可能必须进行彻底混 合。出于这个目的,通常使用磁性搅拌器。在这种情况下,磁体以可控制 的速度在合适的反应容器或试剂容器下方旋转。反应容器或试剂容器包含 棒状,通常为圆柱形或球形铁磁搅拌件,同样使其通过旋转磁体的磁力而 旋转并因此使得反应容器或试剂容器中的液体运动。

在现有技术中,要么搅拌件被用户手动引入反应容器,要么已经设置 的反应容器包含一个或多个搅拌件。

由于必须在自动分析器中执行的多个测试,因此希望以自动的方式利 用各搅拌件来填装试管。

出于这个目的,在第一步骤中搅拌件可以以弹匣的形式排成一行,例 如使得其在软管或管中沿其轴线排成一行。这可以在外部执行,在这种情 况下合适的搅拌件匣被插入到自动分析器中,或分析器自身可以包括一设 备容纳大块材料形式的搅拌件并将其在软管中排成一行以便单独移除。

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在软管中排成一行的搅拌件可以单 独移除并根据需求可靠地供给至各期望的试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快速且防错地分离搅拌件并利用 搅拌棒自动装填试管的设备。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实现,其中该设备包括设置有孔的杠杆,其中,孔 经配置使得其可以容纳搅拌件。孔在杠杆的第一位置时被布置在入口开口 下方,而在杠杆的第二位置被布置在出口开口上方,其中,杠杆在第二位 置关闭入口开口。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物体的设备,包括:设置有 孔的杠杆,其中,孔经配置使得其可以容纳棒状或球形物体。孔在杠杆的 第一位置被布置在入口开口下方,而在杠杆的第二位置被布置在出口开口 上方,其中,杠杆在第二位置关闭入口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例如尤其适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搅拌件,比如搅拌 棒或搅拌球,或也适用于分离反应容器。术语“物体”和“件(elements)” 应该被理解成同义的。

已发现,在第一实例中,通过用于单个棒状物体或球形物体的准确固 定的支撑件可实现可靠的分离,该支撑件具有成形为与物体匹配的对应的 孔的形式。孔在这里被布置在杠杆上,在这种情况下,其可以被移动。在 第一位置,物体之一从软管中掉出进入孔中。如果杠杆在控制单元需要时 移入第二位置,则首先关闭软管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另外的物体都 不可能继续跟随。相反的,孔在出口开口之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物 体掉出。试管被设置在出口开口下方。杠杆的往复运动导致现在被清空的 孔再次在软管下方穿过并且新物体落入孔中。这提供了简单且可靠的用于 从软管中移除各个物体的机制。

在有利的配置中,杠杆以浮动的方式安装在设备上并且设备具有用于 在杠杆的第一位置使入口开口下方的孔居中的第一居中装置。物体比如自 动分析器中的磁性搅拌棒或搅拌球的小型化以及对孔的高水平拟合精度 的需求意味着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极难调节杠杆的旋转轴线(如果后者以固 定的方式安装),这样孔总是在入口开口下方精确地居中。制作并装配组 件时的制造公差在这里通常太大以便以可靠的方式确保此调节。因此应该 充分利用浮动安装,即利用预定小量的游隙进行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在杠 杆到达第一位置时孔的位置同样具有一定量的游隙。然后这应该提供一种 居中装置,其例如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得孔在入口开口的下方对中。

以类似的方式,在第二位置也有利地提供这样的配置。出于这个目的, 在额外的或可替代的有利配置中,设备具有用于在杠杆的第二位置使出口 开口上方的孔居中的第二居中装置。这同样确保了出口开口上方的孔的高 水平拟合精度,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可靠地从该孔掉出。

居中装置的尤其直接的配置通过具有圆柱形凸起部和楔形凹部的居 中装置来实现,圆柱形凸起部布置在杠杆上的孔周围并且楔形凹部布置在 相应开口周围。如果当圆形凸起部移动到相应位置而被引导进入锥形楔体 中,则对称意味着即使在不同起始位置的情况下,其总会进入相同端部位 置,在这种情况下总是能确保正确定位。为了进一步优化,还可以将楔形 的端部区域切圆,在这种情况下楔形在端部位置与圆形凸起部的形状相匹 配。

在尤其关于制造期间公差的拟合精度水平中的进一步改进可因为各 凸起部有利的作为圆柱形套筒的延续来实现,其中所述圆柱形套筒包围个 开口。换句话说,入口开口和/或出口开口位于可以以相对小的公差制造的 各空心圆柱形套筒中。该套筒被布置在设备上的合适的孔中并突出超过孔 的边缘,这会产生上述凸起部。

孔的中心点与凹部的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有利地对应于凸起部的半 径。测量这里的距离作为从中心点至边缘上的点的最短延伸。这会导致出 口开口上方和/或入口开口下方的孔的期望的精确调节。

在有利的配置中,设备包括分配给杠杆的磁性驱动装置。可以从技术 来说简单并相对较快的方式来实现借助电磁体激活杠杆。因为这里不需要 移动相关的任何限制来设法达成,通过非接触传递力可实现浮动安装。

设备还有利地包括被布置在入口开口上方的填充水平传感器。所述传 感器例如可以以光栅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确定在 入口开口之上是否有足够的物体堆积在供给空腔中。如果不存在物体,则 用户可以及时执行切换或可以从大块材料补充更多物体。

设备还有利地包括被布置在出口开口下方的并感测物体穿过通过的 传感器。该传感器例如还可以以光栅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设备的控制 设备可以确定当驱动杠杆时物体是否确实被排出。如果操作故障意味着没 有物体被排除,则例如可以重新驱动杠杆。如果在多次尝试之后没有物体 被排除,则这例如表示物体被堵塞在孔中,并且这可以相应地向用户显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自动分析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分离搅拌件,优选磁 性吸引的搅拌棒或搅拌球的设备。

由本发明实现的优点这样构成,尤其通过具有孔的简单杠杆借助从堆 叠的供应腔室分离的搅拌件,可以以尤其直接且可靠的方式利用自动分析 器中的搅拌件来装填试管。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磨损的并且功能可靠。

在另一有利的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物体的设备 连接至一设备用于容纳呈大块材料形式的磁性搅拌件并使其在软管中排 成一行以便单独移除。

本发明因此还涉及一种用于分离磁性吸引的棒状或球形元件的设备, 包括平坦表面,其可以沿预定移动路径移动并具有装配在后侧上的至少一 个永磁体,还包括沿移动路径布置并与表面接触的以下部分:

-供应腔室,用于容纳多个磁性吸引件;

-第一阻挡弯角,具有对应于各磁性吸引件的横截面的孔径并旨在剥 去剩余的磁性吸引件;

-通道,具有入口并具有用于容纳磁性吸引件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 对应于各磁性吸引件的横截面;

-软管,其连接至通道并且其内部横截面对应于各磁性吸引件的横截 面;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物体的设备紧固在软管的端 部。

软管的取向在重力方向上有利地具有方向分量。这确保了被引入软管 和通道中的磁性吸引件可以自动向下掉入软管中并在这里借助根据本发 明的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物体的设备来单独排出。不需要任何主动的进一 步运输。

通道的入口有利地位于平坦表面的移动路径中,并且通道的纵向方向 在入口之后的区域中的表面的平面中偏离移动路径。

已发现,搅拌件的磁性性质可以用于分离目的。出于这个目的,在第 一实例中,通过合适的机械引导来引导在其后侧装配有永磁体的表面穿过 包含多个磁性吸引件的供应腔室,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相同类型的搅拌件仍 然磁性粘附在表面上。由于在源的方向上强化了磁场,通常呈球或棒形式 的一个搅拌件通常将呈现永磁体上方的位置并另外根据磁体的南/北极取 向来取向自身。另外,来自供应腔室的其他搅拌件将仍然以混乱或仅局部 有序的布置粘附在表面上。其将借助在阻挡弯角上移动的表面来剥掉,该 阻挡弯角的孔径对应于各类型搅拌件的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只留 下单个搅拌件,或可能留下一个接一个纵向布置的两个搅拌件。借助在通 道上移动的表面,其中该通道具有对应于各类型搅拌件的横截面的横截 面,所述的搅拌件被引入通道中。如果表面随后侧向移动超过通道的边缘, 这可由表面的移动方向的变化或通道的曲率引起,则一个搅拌件或多个搅 拌件在表面上侧向移动直至其从受永磁体影响的区域离开。一个搅拌件或 多个搅拌件然后以排成一行的状态位于通道中。

在尤其直接的配置中,表面沿圆形路径移动并且永磁体的极切线地取 向。这允许表面通过电动机的直接的旋转来移动,其使得方法更容易实施。 磁体的切线取向意味着搅拌件在移动方向上自动取向。

在另一有利的配置中,循环重复方法步骤并且位于通道中的搅拌件被 引入软管中,其内部横截面对应于各类型的搅拌件的横截面。尤其是,如 果沿圆形路径发生移动,则可以以尤其直接的方式实施循环重复。这里按 常规间隔从供应腔室中移除新的搅拌件。如果所述搅拌件被引入具有合适 直径的软管中,则搅拌件以这样的状态位于此,即搅拌件排成一行并可以 在软管的端部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分离棒状或球形物体的设备单独排 出。

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以及因此相同性质的多个磁性吸引搅拌件属于 单个类型的搅拌件。

在有利的配置中,移动路径是圆形路径,平坦表面和圆形路径位于单 个平面中,并且永磁体的极切线地取向。

平坦表面有利地是圆形板的一部分。这提供了形成封闭系统的可能性 的优点:供应腔室、第一阻挡弯角和通道以圆形的形式布置在圆槽中,并 且圆形板以可旋转的方式,以盖子的形式利用外侧的磁体装配在其上。所 需的是待提供的用于磁性吸引件的引入开口和用于沉积在通道中的磁性 吸引件的出口。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所有分离。

在另一有利的配置中,圆形板的后侧上具有圆形路径上的多个永磁 体。这使得可以加速分离过程,而无需增加圆形板的旋转速度,因为每转 动一次圆形板多个磁性吸引件就可以被引入通道中。

设备有利地包括第二阻挡弯角,其沿移动路径布置,与表面接触并具 有比第一阻挡弯角更大的孔径。具有更大的穿过通过的开口的第二阻挡弯 角被布置在第一阻挡弯角的上游,如在移动方向上所见,并以粗过滤器的 方式起作用,其在除了一个以外的所有磁性吸引件被剥掉之前,在第一实 例中移除大部分多余元件。这是因为,如果过多数量的元件由板一起携载, 则可能会发生倾斜,或最接近磁体的元件以混乱的方式布置,在这种情况 下会剥掉所有的元件。这由位于上游的相对大的孔径来防止。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进行解释,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杠杆的用于在非配合状态下从软管中单 独移除搅拌件的设备(1),

图2示出配合状态下的杠杆,

图3示出图2的非配合的杠杆的另一个视图,

图4示出在其后侧上安装有磁体的圆形板,

图5示出槽,该槽可以由圆形板封闭并具有用于搅拌件的供应腔室并 且还具有阻挡弯角和通道,并且

图6示出具有圆形板、槽和连接软管的组装的设备(100)。

相同部分在所有图中具有相同的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解释了用于分离分析器(未具体示出)中的搅拌件的设备1 的各个部分。待由设备1分离并被排出到反应容器中的搅拌件是圆柱形的 并具有4mm的长度以及1mm的直径。它们由铁磁材料制成并以大块材料 的形式送入自动分析器。在此,通过未具体示出的设备将它们导入软管(也 未示出)中,软管的内径对应于搅拌件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搅拌件沿软 管向下滑动并在软管中排成一行。搅拌件在下文中也同样被称为搅拌棒。

软管是柔性的,并且根据安装情况,可以被适当加长或缩短。紧固装 置被布置在软管的出口并连接至图1中所示的套筒2。套筒2基本上是空 心圆柱形配置并具有用于软管的紧固装置。套筒2的下部的内径对应于软 管的内径。搅拌棒因此从软管中退出并堆叠在套筒2中,该套筒因此同样 被称为引入套筒。

在图1中示出的部分在第一实例中包括中心紧固框架4,从中延伸出 两个平面平行水平取向的板6,8。紧固框架4和板6,8被配置成一体化。 上板6包括孔10,套筒2被布置在该孔中。套筒2在这里在上板6的另一 侧上退出以形成凸起部38,该凸起部在图3中示出并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 述。

相对套筒2水平偏移,借助螺栓16用于安装杠杆14的同心孔12设 置在板6,8中。杠杆14在这里以浮动的方式通过具有螺栓16穿过的槽 口18来进行安装。槽口18允许安装具有一定量的游隙。被布置在紧固框 架4上的磁性开关20经由开口销22连接至杠杆14,使得其可以驱动杠杆 14。

在这里通过磁性开关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杠杆14。移 动通过自动分析器的控制装置来控制。杠杆14具有在第一位置位于引入 套筒2下方的孔24。孔24的直径对应于搅拌棒的直径。孔24的高度大致 对应于搅拌棒的长度。在杠杆14的上侧,凹部26被布置在孔24的周围。

下板8同样具有孔28,其中连接有具有在图2中示出的出口开口32 的向下延伸的空心圆柱形套筒30。孔28被布置成关于上板6中的套筒2 的孔10偏移。然而,以类似于套筒2的方式,套筒30同样延伸到板6,8 之间的空隙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这里形成圆柱形凸起部36。杠杆14中的 孔24在杠杆14的第二位置被布置在套筒30上方。

在杠杆14的底侧上,以类似于凹部26的方式设计的凹部34被布置 在孔24的周围。尽管楔体的开口方向在这里在杠杆14的相反移动方向上 取向,凹部34同样以具有切圆顶部的楔体的形式进行配置。

各凹部26,34相关于由套筒2,30形成的凸起部38,36进行如下配 置:楔体的切圆顶部具有与凸起部38,36相同的半径。在顶部之后,各 楔体的边缘变得进一步分离开来。因此,如果杠杆14水平移动进入各凹 部26,34,则凸起部38,36自动地在楔体的切圆顶部居中。

在图2中示出装配状态下的由图1所示的设备1。图3再次示出了图 1的分解图,这次以水平视图的方式示出。在这里可以看见套筒2,30和 相关联的凸起部36,38的偏移。搅拌棒的出口开口在套筒30的凸起部36 中居中,并且入口开口在套筒2的凸起部38中居中,搅拌棒堆叠在所述 入口开口上方并逐渐落入孔24中。

将再次解释由此产生的居中作用:以凸起部36,38的形式,套筒2, 30延伸到板6,8之间的区域中。圆柱形凸起部36,38接合在凹部26和 34中。凹部26,34在这里具有相对的楔体的形式。杠杆14以浮动的方式 通过槽口18,即关于其轴线进行安装,其被固定具有只在特定预定限制内 的一定量的游隙。由于凹部26,34的楔形形状,那么在杠杆14的每个端 部位置,在凸起部36,38中的接合造成自动的高精度的居中,在这种情 况下搅拌棒可以落下而不发生堵塞。

将参照图1至3解释设备1的运行:在休息状态下,杠杆14位于第 一位置。被导入软管中的搅拌棒向下落下。搅拌棒之一从套筒2掉出进入 孔24中。其在这里停留在套筒30的凸起部36上。软管中或套筒2内的 其余部分的搅拌棒堆叠在位于孔24中的搅拌棒上方。

随后,如果搅拌棒从出口开口32传输到试管中,则控制单元激活磁 性开关20。后者将杠杆14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孔24然后位于套筒30上 方,并且搅拌棒向下掉落。杠杆14在该位置关闭引入套筒2的入口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随后的搅拌棒都不可能落下。当孔24位于套筒2下方 时,其仅仅是至第一位置的随后返回移动,其中另一搅拌棒可以跟着落入 孔24中。

以光栅的形式配置的传感器(未具体示出)被布置在套筒2和套筒 30的区域中。套筒2中的传感器监控套筒2的填充水平,即是否仍存在足 够可用的搅拌棒。如果驱动杠杆14,则控制单元借助套筒30中的传感器 检查搅拌棒是否被排出。如果情况不是如此,则重新驱动杠杆。如果在多 次尝试之后没有排出搅拌棒,则发生故障并触发用户警报。

图4至6解释用于分离分析器(未具体示出)中的搅拌件的设备100 的各个部分。待由设备100分离并排入反应容器中的搅拌件是圆柱形的并 具有4mm的长度以及1mm的直径。其由铁磁材料制成并以大块材料的形 式送入自动分析器。搅拌件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搅拌棒。

图4示出用于借助永磁体40容纳并分离搅拌棒的圆形板200。图4 示出圆形板200的后侧视图,除了用于驱动轴的中心点孔600之外,其具 有图4中未示出的该侧上的完全平坦的配置。在所示的后侧上,驱动器 800,出于紧固驱动轴的目的,被布置在孔600的区域中。三个永磁体40 被布置在孔600周围的圆形路径上的后侧上。它们形成等边三角形并使得 它们南北极轴线切线地布置在圆形路径上。圆形板200还具有凸起的环绕 边缘101,其只被用于永磁体40的保持装置中断。

图5示出了具有环绕凸起边缘140的盘状槽120。自动分析器中用于 以准确配合的方式固定设备100的多个固定销160被布置在外侧上。图5 示出相关于设备100所优选的重力G在此取向上的盘状槽120。槽120被 图4中所示的圆形板200封闭,使得圆形板200的平坦侧朝槽120的内部 取向并形成封闭的腔。因此,边缘140具有与圆形板200相同的直径并且 是平坦的。槽120中的所有内部构件(其在下文进行解释)同样延伸至边 缘140的水平,除非与此相反特别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与圆形板200 接触。

在其上侧的槽120具有用于搅拌棒的引入开口180。搅拌棒在槽120 的后侧上的通道中向下掉。在底部边缘140的区域中,通道向前弯曲并连 接至槽120的内部。旨在容纳多个搅拌棒并由具有限制肋220,240的垂 直壁限制的供应腔室201在这里形成。后侧通道因此以上升管的方式形成 用于引入搅拌棒的装置,该搅拌棒防止槽120完全填满;相反,在槽120 内只提供一定量的搅拌棒,并同时留出槽120内的用于下述分离方法的空 间。

右手边的限制肋220不与圆形板20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搅拌棒 都可以穿过。左手边的限制肋240一直延伸到圆形板200,但在其下端具 有确保搅拌棒可以穿过的孔径。孔径覆盖其上布置有永磁体40的圆形路 径的半径。

斜向下取向的具有以边缘的方式形成的阻挡弯角260的壁被布置在 槽120的左手边侧上。所述阻挡弯角具有覆盖其上布置有永磁体40的圆 形路径的半径并且不是一直延伸到圆形板200的孔径。该孔径小于左手边 的限制肋240的孔径,但仍然足够大以允许多个搅拌棒同时穿过。

具有以边缘的方式配置的阻挡弯角280的另一垂直布置的壁设置在 槽120的上端,所述阻挡弯角具有精确定位在其上布置有永磁体40的圆 形路径上的孔径,所述孔径的直径仅略大于搅拌棒的直径。孔径只允许单 个搅拌棒或一个接一个纵向布置的两个搅拌棒穿过。

受壁限制的通道300被布置在槽120的右手边侧上。指向边缘140 的壁比背离边缘140的壁向上延伸更远。通道300在直径和深度方面适于 搅拌棒的直径。通道300的入口320位于永磁体40的圆形路径上。通道 300最初跟随所述圆形路径,直到最后其垂直向下引导。

通道300后是用于软管360的连接件340,其在图6中第一次示出。 所描述的壁没有一直延伸到槽120的中心点,在这种情况下这里仍然存在 自由空间,这只包含具有用于驱动轴的孔的一个基本上圆柱形轴承轴颈 380。

图6示出紧固在槽120上并具有上述部分和软管360的圆形板200。

现在将参照图4至6来解释设备100的运作:如从图5的角度来看, 圆形板200经由驱动轴(未具体示出)利用电动机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如果永磁体40穿过供应腔室201,则磁力意味着多个搅拌棒仍然粘附在圆 形板200的平坦表面上。搅拌棒在顺时针方向上一起携载。多余的搅拌棒 逐渐在限制肋240和阻挡弯角260处被剥掉并向下掉。最近在减少弯角260 之后,由于随距离减小的磁场力的作用,搅拌棒之一应该呈现在相应永磁 体40正上方的优选位置。一个接一个纵向布置的两个搅拌棒也可以呈现 该位置。

最后,优选位置的一个或两个搅拌棒之外的所有都在阻挡弯角280 处被剥掉并跌回供应腔室201中。剩余的一个搅拌棒或多个搅拌棒被引入 通道300中。搅拌棒一到达通道300的垂直部分,永磁体40就移动远离 圆形路径上的通道300。通道300中的搅拌棒由于形状配合而不能跟在永 磁体40后面,并因此从永磁体40的作用区域中移除。它们随后落入软管 360中。

圆形板200连续地旋转。由于每次旋转使用三个永磁体40,因此所 描述的方法被执行三次。传感器(未具体示出)被布置在连接件340处并 感测搅拌棒的穿过通过。控制单元(未具体示出)经设计使得如果在三次 旋转期间没有感测到搅拌棒,则停止驱动电机并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一次 旋转而移动。此后,操作再次返回正常。这使得可以消除搅拌棒在槽120 内部的任何堵塞。

软管360是柔性的,并且根据安装情况,可以被适当加长或缩短并布 置到位。以光栅的形式设计的传感器(未具体示出)被布置在软管的连接 件340和出口400处。传感器用于检测软管360的填充水平并使得控制单 元可以检查由圆形板200和槽120构成的单元的正确运行。例如,如果在 圆形板200旋转预定次数之后,在连接件340处没有检测到搅拌棒的穿过 通过,则这表明出现了故障,例如槽120中的搅拌棒发生堵塞。这里堵塞 例如可以通过圆形板200在相反方向上的自动诱发旋转来解除。如果不能 消除故障,则触发用户警报。

提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固在出口400处的设备1。

参考标号列表

1,100              设备

2                   套筒

4                   紧固框架

6,8                板

10,12,24,28,600 孔

14                  杠杆

16                  螺栓

18                  槽口

20                  磁性开关

22                  开口销

26                  凹部

30                  套筒

32                  出口开口

34                  凹部

36,38              凸起部

100                 设备

200                 圆形板

40                  永磁体

800                 驱动器

101                 边缘

120                 槽

140                 边缘

160                 固定销

180                 引入开口

201                 供应腔室

220,240            限制肋

260,280            阻挡弯角

300                 通道

320                 入口

340                 连接件

360                 软管

380                 轴承轴颈

400                 出口

G                   重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