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

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

摘要

一种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属于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下炉壳,在对应于机架的上方的位置支承于机架上,且在下炉壳的底部配设冷却介质引出接管;上炉壳,在对应于下炉壳的上方的位置与下炉壳固定;冷却炉筒,其中部对应于上、下炉壳之间,且由上、下炉壳包围,冷却炉筒的两端伸展到上、下炉壳外且支承在机架上,冷却炉筒腔的两端腔口是不封闭的;动力传动机构,设在机架上且与冷却炉筒连接;冷却介质喷淋机构,设在上炉壳内,且与冷却炉筒的中部相对应。可使电子粉体材料在途经冷却炉筒腔时快速冷却,满足与电子窑炉的高效率生产要求;确保电子粉体材料的质量;冷却均匀,杜绝电子粉体材料的团聚结块现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6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08766.3

  • 发明设计人 陈斌;周晓铿;

    申请日2014-08-19

  • 分类号F27D15/02;

  • 代理机构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朱伟军

  • 地址 21556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辛庄工业开发区(杨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4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27D15/02 专利号:ZL2014104087663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变更后:苏州汇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1556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辛庄工业开发区(杨园) 变更后:215562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辛庄工业开发区(杨园)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7D15/02 申请日:2014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电子粉体材料如彩色荧光粉、灯粉、钛酸钡、钛酸锶、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铋、氧化铝、锆钛酸铅、铁氧体磁粉和磷酸铁锂,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电子粉体材料通常需要装入匣钵送入电子窑炉高温烧成,烧成后行出电子窑炉,由属于电子窑炉的辅助设施的结构体系的解碎装置对匣钵内的电子粉体材料解碎,进而在倒料工位由倒料装置将匣钵内的电子粉体材料倒除。这里提及的解碎装置如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478029.6推荐的“电子粉体材料解碎机”(该专利申请由本申请人提出),而倒料装置如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479178.4提供的“电子粉体材料生产流水线用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该专利申请同样由本申请人提出)。

由于经解碎装置解碎并经倒料装置倒出的电子粉体材料的温度远远高于环境温度,因而难以即刻引入包装程序,于是通常需要待其自然冷却至趋近室温即冷却至前述环境温度后才施行包装,于是引发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电子窑炉是不间断地进料出料的,具体而言,由承烧板载着装有电子粉体材料的匣钵从电子窑炉的炉膛料口进入,并且在徐缓行进的状态下完成烧成而从电子窑炉的炉膛出料口引出,因而生产效率较高,于是,因存在自然冷却过程而致包装工位出现积料现象,此外,如果未待电子粉体材料有效冷却而急于包装,那么由于包装容器内的温度与外界相差悬殊,从而对电子粉体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二是由于自然冷却过程中的电子粉体材料通常处于敞露状态并且时间冗长,因而易受外界环境如湿度、尘埃之类的影响,例如湿度会致使电子粉体材料产生氧化现象,又如尘埃会影响电子粉体材料的纯净度;三是由于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电子粉体材料极易产生结块(团聚)现象,使电子粉体材料的品质档次受到影响。

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出自电子窑炉的并且经倒料工位倒出于匣钵的高温的电子粉体材料快速自动冷却并引出供给包装而藉以与电子窑炉的高效率生产相适应、有利于避免电子粉体材料在冷却过程中遭外部的诸如湿度和尘杂之类的影响而藉以保障电子粉体材料的质量、有益于使电子粉体材料处于动态状态下冷却而藉以杜绝团聚结块的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粉体材料快速强制冷却炉装置,包括一机架;一下炉壳,该下炉壳在对应于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以腾空状态支承于机架上,并且在该下炉壳的底部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接管;一上炉壳,该上炉壳在对应于所述下炉壳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与下炉壳固定;一冷却炉筒,该冷却炉筒的中部以与所述上炉壳以及下炉壳非接触的状态对应于上、下炉壳之间,并且由上、下炉壳包围,而冷却炉筒的两端伸展到上、下炉壳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该冷却炉筒的冷却炉筒腔的两端腔口是不封闭的;一用于驱使所述冷却炉筒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与冷却炉筒传动连接;一冷却介质喷淋机构,该冷却介质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炉壳内,并且与所述冷却炉筒的中部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的一对底梁,在该对底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用于对底梁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并且在一对底梁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有一冷却炉筒支承机构,所述下炉壳通过下炉壳支承柱以腾空状态支承于机架上,该下炉壳构成有一下炉壳腔,该下炉壳腔朝向所述的上炉壳,并且在对应于下炉壳腔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下炉壳腔端部挡板,所述的上炉壳构成有一上炉壳腔,该上炉壳腔与下炉壳腔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上炉壳腔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的部位设置有一上炉壳腔端部挡板,上、下炉壳腔端部挡板彼此对应,所述冷却炉筒的中部以与所述上炉壳腔的腔壁以及下炉壳腔的腔壁非接触的状态对应于由上、下炉壳腔共同配合而形成的腔体内,并且冷却炉筒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冷却炉筒支承机构上,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梁中的任择一根底梁上并且位于底梁的一端端部,所述冷却介质喷淋机构位于所述上炉壳腔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炉筒的左端和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冷却炉筒的圆周方向各构成有一凸起于冷却炉筒的外壁表面的冷却炉筒支承圈,在该冷却炉筒支承圈上并且围绕冷却炉筒支承圈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滚圈连接座,借助于该滚圈连接座而固定有一滚圈,滚圈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冷却炉筒支承机构上,在冷却炉筒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滚圈的内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冷却炉筒链轮,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对底梁中的位于前侧的一根底梁的右端并且与冷却炉筒链轮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底梁中的位于前侧的一根底梁的右端固定有一减速箱支承座,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小链轮和传动链条,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减速箱支承座上,小链轮固定在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冷却炉筒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小链轮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介质喷淋机构包括一冷却介质引入管和一组冷却介质喷淋管,冷却介质引入管固定在所述上炉壳背对所述上炉壳腔的一侧,该冷却介质引入管的两端均伸展到上炉壳腔内,并且各固定有一冷却介质分配管,一组冷却介质喷淋管以既彼此间隔又相互横向并行的状态设置于上炉壳腔内,该组冷却介质喷淋管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分配管的位置与冷却介质分配管固定连接并且与冷却介质分配管相通,在各冷却介质喷淋管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下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冷却炉筒喷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射孔。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冷却炉筒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螺旋板,该螺旋板自冷却炉筒腔的右端延伸至左端。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炉筒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冷却炉筒链轮的位置围绕冷却炉筒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冷却炉筒链轮固定座,所述冷却炉筒链轮与该组冷却炉筒链轮固定座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管上并且位于冷却介质引入管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冷却介质引入管接口,在该冷却介质引入管接口上配接有一冷却介质供给管的一端,而冷却介质供给管的另一端与具有压力的冷却介质供给源连接,并且在该冷却介质供给管的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和一流量计。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包括立柱、导套、丝杠、丝杠螺母、支承帽和托垫,立柱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地坪上,并且该立柱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立柱腔,在立柱的前后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立柱腔的腔口的部位各开设有一导套轴头支承槽,导套的下端置入于立柱腔内,导套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套轴头支承槽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导套轴头,该对导套轴头搁置在导套轴头支承槽内,导套的上端探出立柱腔,丝杠插置在导套上,该丝杠的下端伸展到立柱腔内,而上端位于立柱腔外,丝杠螺母在对应于所述导套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在丝杠上,在该丝杠螺母的外壁上以辐射状态构成有一组挺杆,支承帽在对应于丝杠的上端端部的位置与丝杠连接,托垫与支承帽相配合,所述的一对底梁的两端各自在对应于所述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的位置支承在所述的托垫上。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炉筒支承机构包括左滚轮座支承横梁、右滚轮座支承横梁、前滚轮和后滚轮,左、右滚轮座支承横梁彼此并行并且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底梁之间,在左滚轮座支承横梁的前端固定有一第一左轴承座,而在左滚轮座支承横梁的后端固定有一第二左轴承座,在右滚轮座支承横梁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左轴承座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右轴承座,而在右滚轮座支承横梁的后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二左轴承座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右轴承座,前滚轮固定在前滚轮轴的中部,该前滚轮轴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左轴承座上,而前滚轮轴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右轴承座上,后滚轮固定在后滚轮轴的中部,该后滚轮轴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左轴承座上,而后滚轮轴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右轴承座上,所述滚圈同时支承在所述前滚轮以及后滚轮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其一,在将由倒料工位倒出于匣钵的高温的电子粉体材料自冷却炉筒的冷却炉筒腔的一端的腔口引入并从冷却炉筒腔的另一端腔口引出的过程中,由动力传动机构使冷却炉筒处于旋转状态,并且由冷却介质喷淋机构对冷却炉筒的外壁喷淋冷却,因而可使电子粉体材料在途经冷却炉筒腔时快速冷却,满足与电子窑炉的高效率生产要求;其二,由于冷却过程位于冷却炉筒腔内,因而不会受到外界的诸如湿度尘杂之类的影响,得以确保电子粉体材料的质量;其三,由于冷却炉筒处于运动状态,因而不仅冷却均匀而且可以杜绝电子粉体材料的团聚结块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机架1,该机架1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对底梁11,也就是说机架1由一对底梁11构成,在该对底梁1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用于支承底梁11并且还同时可对底梁11与地坪之间的距离进行依需调整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7,以及在一对底梁11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有一冷却炉筒支承机构8。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7的数量有四个,然而并非绝对限于四个,例如当一对底梁11冗长时,可以在一对底梁11的中部各增设底梁高度调整机构7。优选地,一对底梁11采用中空的矩形管担当,即由中空的矩形管作为底梁11。

给出了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下炉壳2,该下炉壳2在对应于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以腾空于机架1的状态支承于机架1上,具体是:如前述,机架1由一对底梁11构成,因而在下炉壳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下炉壳支承柱23,一组下炉壳支承柱23的底部与前述的底梁11固定,藉由一组下炉壳支承柱23而使下炉壳2以卧置状态腾空于机架1的上方,并且下炉壳2的下炉壳腔22朝向上。在下炉壳2的底部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接口21,并且在对应于下炉壳腔22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下炉壳腔端部挡板22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炉壳2的右端略高于左端,也就是说下炉壳2自右向左微微倾斜,因而前述的一组下炉壳支承柱23的高度自右向左逐渐降低。

给出了一横截面形状如同对下炉壳2的描述的上炉壳3,该上炉壳3在对应于下炉壳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与下炉壳2固定,该上炉壳3构成有一上炉壳腔31,由图所示,上炉壳腔31与下炉壳腔22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上炉壳腔31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的部位各固设有一上炉壳腔端部挡板311,上、下炉壳腔端部挡板311、221彼此对应。

在前述下炉壳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对应两侧各向外扩设有一下炉壳折边24,而在上炉壳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对应两侧各向外扩设有一上炉壳折边32,当上炉壳3与下炉壳2配合后,采用紧固件如采用螺钉将上、下炉壳折边32、24彼此固定在一起。

由上述说明可知,上、下炉壳腔31、22构成了供容纳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冷却炉筒4的腔体。

上面提及的冷却炉筒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避免对电子粉体材料产生污染,该冷却炉筒4的中部位于前述的由上、下炉筒壳腔31、22共同构成的腔体内,也就是说冷却炉筒4的中部位于上、下炉壳3、2之间,由上、下炉壳3、2包围,但是冷却炉筒4的外壁既不与上炉壳腔31的腔壁接触,也不与下炉壳腔22的腔壁接触。更确切地讲,冷却炉筒4的外壁与上炉壳腔31的腔壁以及与下炉壳腔22的腔壁之间均保持有间隙。由图1和图2所示,冷却炉筒4的两端均探出上、下炉壳腔31、22外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面已提及的冷却炉筒支承机构8上。

前述冷却炉筒4的冷却炉筒腔41的两端腔口即冷却炉筒左腔口以及冷却炉筒右腔口是敞开的。在使用时,由进料管路或其它类似方式与冷却炉筒4的右端配接,出自电子窑炉的并且被倒出于匣钵的尚处于高温状态的电子粉体材料经由与冷却炉筒4的右端配合的进料管路引入冷却炉筒腔41,直至从冷却炉筒腔41的左腔口引出并进行包装。

给出了一用于驱使前述冷却炉筒4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5,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传动机构5设置在了机架1的右端并且与冷却炉筒4的右端传动连接。给出了一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该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设置在前述的上炉壳3上并且与冷却炉筒4的中部相对应。

由图1所示,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5设置在了一对底梁11中的位于前侧的一根底梁上,并且位于前述的一根底梁的右端,然而如果将该动力传动机构5设置于一对底梁11中的位于后侧的一根底梁上并且位于该后侧的一根底梁的右端,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上面提及的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还探入于前述上炉壳腔31内。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冷却炉筒4的左端和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冷却炉筒4的圆周方向各构成有一凸起于冷却炉筒4的外壁表面的冷却炉筒支承圈42,在该冷却炉筒支承圈42上并且围绕冷却炉筒支承圈42的圆周方向采用连接座下固定螺钉4211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滚圈连接座421,借助于该滚圈连接座421并且采用连接座上固定螺钉4212而固定有一滚圈43,该滚圈43的断面形状呈T字形,滚圈43转动地支承于前述冷却炉筒支承机构8上,在冷却炉筒4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滚圈43的内侧(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冷却炉筒链轮441,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5与冷却炉筒链轮44传动连接。

优选地,在前述冷却炉筒4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冷却炉筒链轮44的位置围绕冷却炉筒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冷却炉筒链轮固定座45,前述冷却炉筒链轮44用螺钉441与该组冷却炉筒链轮固定座45固定,进而还可在冷却炉筒4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炉筒链轮44的位置固定一链轮防护罩46。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一对底梁11中的位于前侧的一根底梁的右端固定有一减速箱支承座111,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5包括电机51、减速箱52、小链轮53和传动链条54,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固定在所述减速箱支承座111上,小链轮53固定在减速箱5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上,传动链条54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冷却炉筒链轮44上,另一端套置在小链轮53上。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将减速箱52与减速箱支承座111固定的减速箱固定螺钉522。

当由上面已提及的与冷却炉筒4的右端配接的进料管路将处于高温状态的电子粉体材料引入冷却筒腔41内时,动和传动机构5的电机51处于工作状态,由电机51带动减速箱52,并且由减速箱52减速,进而由减速箱5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带动小链轮53(该小链轮53实质上为主动链轮),经传动链条54带动冷却炉筒链轮44,从而使冷却炉筒4转动。如前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炉筒4的右端向左端微微倾斜,因而在冷却炉筒4旋转的过程中并且在下面将要详及的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的工作下使进入到冷却炉筒腔41内的电子粉体材料降温并且从冷却炉筒腔41的左腔口引出,供包装。

由上述说明可知,整个冷却炉筒4犹如建筑行业所见的拌和机的原理(混凝土拌和机),即可使电子粉体材料不停地翻动,又可使其均匀降温,还可体现连进连出的快捷效果。

上面已提及的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包括一冷却介质引入管61和一组冷却介质喷淋管62,冷却介质引入管61固定在前述上炉壳3背对前述上炉壳腔31的一侧,该冷却介质引入管61的两端均伸展到上炉壳腔31内,并且各固定有一冷却介质分配管611,一组冷却介质喷淋管62以既彼此间隔又相互横向并行的状态设置于上炉壳腔31内,该组冷却介质喷淋管62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分配管611的位置与冷却介质分配管611固定连接并且与冷却介质分配管611相通,在各冷却介质喷淋管62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下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冷却炉筒4喷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射孔621。

由图1所示,在前述冷却介质引入管61上并且位于冷却介质引入管6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冷却介质引入管接口612,在该冷却介质引入管接口612上配接有一冷却介质供给管6121的一端,而冷却介质供给管6121的另一端与具有压力的冷却介质供给源(本实施例为自来水管路)连接,并且在该冷却介质供给管6121的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61211和一流量计61212。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提及的冷却介质优选为自来水,但是也可使用配有泵站的进水,在冷却炉筒4对前述电子粉体材料冷却的过程中,由在线作业人员开启控制阀61211,自来水依次经冷却介质供给管6121、冷却介质引入管接口612、冷却介质引入管61、冷却介质分配管611和冷却介质喷淋管62,直至由冷却介质喷射孔621喷射至冷却炉筒4的外壁,使冷却炉筒4将冷却炉筒腔41内的电子粉体材料降温。从冷却炉筒4上淌落的水进入(汇集于)下炉壳腔22,由与冷却介质引出接管21配接的引出管路引出,如果使用配有泵站的水作为冷却介质,那么由引出管路引出的水可以回用,以节约水资源。

请参见图3并且依然结合图1和图2,上面已提及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7包括立柱71、导套72、丝杠73、丝杠螺母74、支承帽75和托垫76,立柱7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地坪上,在该立柱7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并行于立柱71而构成有一立柱腔711,在立柱71的前后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立柱腔711的腔口部位即在对应于由图1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立柱腔711的前腔口和后腔口的部位各开设有一形状呈U字形的导套轴头支承槽712。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对应于导套轴头支承槽712的位置并且依托立柱71的前后壁体而各固定一增强复板713,在增强复板713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套轴头支承槽712的位置加工有一复板支承槽7131,由图1和图3的示意可知,复板支承槽7131与导套轴头支承槽712相重合。导套72的下端置入于前述的立柱腔711内,在导套72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套轴头支承槽712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导套轴头721,由于该对导套轴头721围绕导套72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因而该对导套轴头721处于同一直线上,即彼此处于面对面的对应状态,并且支承在导套轴头槽712以及复板支承槽7131内,导套72的上端探出立柱腔711,即导套72的上端位于立柱腔711外。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导套72的上端构成一轴承下座腔722。丝杠73插置在导套72上,该丝杠73的下端穿过导套72伸展到立柱腔711内,而丝杠73的上端探出导套72伸展到立柱腔711外,由图3所示,在丝杠73的上端构成有一丝杠连接头731,在该丝杠连接头731上开设有一销轴孔7311,该销轴孔7311贯穿于丝杠连接头731,也就是说销轴孔7311自丝杠连接头731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而构成为通孔。丝杠螺母74在对应于前述导套72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在丝杠73上,在该丝杠螺母74的外壁上以辐射状态构成有一组挺杆741,在本实施例中,一组挺杆741的数量为四个,形成十字形分布的状态。优选地,在丝杠螺母74的下部即朝向导套72的一侧构成一轴承上座腔742。支承帽75在对应于丝杠73的上端端部的位置与丝杠73连接,在该支承帽75朝向丝杠73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丝杠连接头配合腔751,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销轴孔731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支承帽销轴孔752,前述的丝杠连接头731探入到丝杠连接头配合腔751内,并且采用支承帽销轴7521依次插入支承帽销轴孔752以及销轴孔7311,从而将支承帽75与丝杠73的上端端部连接。由图2和图3所示,在支承帽75的上部即朝向托垫76的一侧也即背对丝杠连接头配合腔751的一侧构成有一半圆柱凸台753。托垫76与支承帽75相配合,具体是:在托垫76的下方即在托垫76朝向支承帽75的一侧构成有一半圆柱凸台容纳腔761,藉由前述的半圆柱凸台753与半圆柱凸台容纳腔761的配合而实现托垫76与支承帽75的配合。上面提及的一对底梁11的两端各自在对应于相应的底梁高度调整机构7的位置支承在托垫76上。

优选地,在前述丝杠73上并且在对应于丝杠螺母74与导套72之间的位置设置一轴承732,该轴承732优选采用单向推力球轴承,并且该轴承732的上部与前述轴承上座腔742相配合,而轴承732的下部与前述轴承下座腔722相配合,藉由该轴承732的设置而可显著减轻对挺杆741操作时所花费的力,使丝杠螺母74旋转时较为轻松。

当要对前述的一对底梁11的高度进行调整时,那么由操作者将挺杆741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使插置在导套72的导套孔723内的丝杠73向上或向下位移,由于支承帽75与丝杠73的上端端部的丝杠连接头731连接,因而在丝杠73向上或下向位移的同时带动支承帽75向上或向下位移,托垫76同例,从而实现对底梁11的上抬或下降调整。如果因机架1的份量重,那么可以在挺杆741套置加力杆(如空心圆棒),由操作者对加力杆操作。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立柱71以配成对使用,彼此之间用立柱连接横梁77连接。

上面提及的冷却炉筒支承机构8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左滚轮座支承横梁81、右滚轮座支承横梁82、前滚轮83和后滚轮84,左、右滚轮座支承横梁81、82彼此并行并且固定在前述的一对底梁11之间,在左滚轮座支承横梁81的前端固定有一第一左轴承座811,而在左滚轮座支承横梁81的后端固定有一第二左轴承座812,在右滚轮座支承横梁82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左轴承座81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右轴承座821,而在右滚轮座支承横梁82的后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二左轴承座812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右轴承座822,前滚轮83固定在前滚轮轴831的中部,该前滚轮轴831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左轴承座811上,而前滚轮轴831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右轴承座821上,后滚轮84固定在后滚轮轴841的中部,该后滚轮轴841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左轴承座812上,而后滚轮轴841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右轴承座822上,所述滚圈43同时转动地支承在前滚轮83以及后滚轮84上。

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左滚轮座支承横梁8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左轴承座811以及第二左轴承座812的位置各设置一用于对第一、第二左轴承座811、812的位置调整的左轴承座调整螺钉813;在右滚轮座支承横梁82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右轴承座821以及第二右轴承座822的位置各设置一用于对第一、第二右轴承座821、822的位置调整的右轴承座调整螺钉823。

申请人依据图1和图2简述本发明的使用,当尚处于高温状态的电子粉体材料由与冷却炉筒4的右端相配的并且在上面已提及的进料管路以连续状态引入冷却炉筒腔41内时,在动力传动机构5以及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的工作下,冷却炉筒4在使冷却炉筒腔41内电子粉体材料翻动的同时使电子粉体材料从冷却炉筒4的冷却炉筒腔41的左端引出并供给包装。在该过程中,动力传动机构5通过冷却炉筒链轮44带动冷却炉筒4的两端在前述的冷却炉筒支承机构8的前、后滚轮84上滚动,同时由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对冷却炉筒4喷淋降温。由于申请人在上面已对动力传动机构5以及冷却介质喷淋机构6作了详细说明,因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实施例2:

在冷却炉筒腔41的腔壁上设置有螺旋板411,该螺旋板411向冷却炉筒腔41的右端端口以螺旋状态延伸至左端端口。由于螺旋板41的设置,冷却炉筒4可以无需以右端向左端倾斜的状态设置,并且前述的上、下炉壳3、2同例。也就是说如果在冷却炉筒腔41内设置螺旋板411,那么,冷却炉筒4、上炉壳3以及下炉壳2均可以呈水平设置。将进料管路改为进料槽9向冷却炉筒腔41以连续状态喂料。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